You are on page 1of 12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混凝土實習報告

細粒料之比重及吸水率試驗

班 級:土木二乙

組 別:第三組

指導老師:黃中和 博士

姓 名: 蕭國弘

學 號:110340223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0 月 05 日
細粒料之比重及吸水率試驗

一、目的
求細粒料之含水量、比重、吸水率,以及表面水量。

二、說明
1. 依據 CNS 487、ASTM C128、CNS 489、ASTM C70 標準試驗之。
2. 粒料的含水量、比重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上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含水量
的多寡會改變混凝土配比上的用水量,進而改變水灰比 ( ) 變化,將
使得混凝土的強度也將跟著有所變動。另外,比重除可決定粒料用量的
多寡之外,也可由此間接檢討粒料之硬度、強度、母岩種類,及某程度
之耐久性。當含水量或比重有所改變,則配比須做必要調整,以使混凝
土的強度達到要求。因此,粒料比重與吸水率在控制混凝土強度上,是
一項很重要的性質。

三、材料

細粒料。

四、儀器指工具

儀器:
1. 磅秤 : 型號 KO-15K,3kg ± 0.1 g。

2. 烘箱 : 廠牌 KOTSAO,型號 CO-8060,內容積 480 公升,溫度控範圍為


RT+10℃ 至 200℃,溫度控制精度為 0.1℃。

3. 比重瓶:充填容器至刻劃之容積至少需容納式樣所需容積大 50 %以上。
容積 500 ml 適合大部分之 500 g 細粒料試樣使用。( 如圖 1 所示 )。

4. 圓錐模及搗棒:模頂端內徑為 40±3 mm、底部內徑為 90±3 mm,高度為


75±3 mm,模壁厚至少 0.8 mm,搗棒重 340±15 g,搗棒頭直徑為 25±3
mm 之平圓搗擊面 ( 如圖 2 所示 )。

5. 試樣分樣器:單邊滑槽不少於 12 個,滑槽寬度為 12.5 mm~20 mm ( 如圖


3 所示 )。

1
工具:
1. 鋁盤。
2. 量杯(1000 c.c. )。
3. 漏斗。
4. 滴管。
5. 湯匙。

圖 1 比重瓶

圖 2 圓錐模及搗棒

圖 3 粒料分樣器(左圖為細粒料分樣器;右圖為粗粒料分樣器)

2
五、試樣準備

1. 以試樣分機器進行四分法取試料約 1.0 kg,漫水靜置 24 小時 。

2. 將水倒掉,鋪平,以吹風機吹向粒料並翻攪,使乾燥度甚為均勻,甚至
達自由流動狀態 ( Free-Flowing Condition )為止,使試樣符合面乾内飽和
狀態 ( Saturated Surface-Dry, SSD ) 。

3. 將面乾内飽和狀況之測定以圓錐模做試驗,其方法為將圓錐模大直徑端
放置於一平滑不吸水之平面上並用手扶住。將部分細粒料鬆散裝入模中
溢出超過模頂,用扶圓錐之手指將錐口圍成杯狀再添加粒料,然後以搗
棒利用其自重輕搗 25 次「註」
,每次搗時之高度應距細粒料頂面 5 mm 處
自由落下,並依新平面隨時調整搗實之落高,搗擊應均勻分佈於頂面。
清除底部周圍鬆砂後垂直提起圓錐模。若細粒料仍保持圓錐模之形狀表
示細粒料顆粒表面仍有水分存在。若細粒料稍有坍落則表示細粒料已達
面乾内飽和狀況。有些多稜角粒料或含細顆粒很多之試樣在達面乾內飽
和時其試樣錐仍可能無坍下現象。若將一把錐模試驗之細粒料落至高度
差為 100~150 mm 之平面上時,有細粉在空中飄浮可能就是上述之狀況。
對於這種材料其面乾內飽和之認定,以移去圓錐模後細粒料之一側有些
微坍落即是。

註:適用於不易明顯坍落細粒料之錐模試驗:細粒料填滿錐模,但其搗實僅 10
次,填加細粒料再搗 10 次,然後再填加細粒料次並各搗 3 次及 2 次。將
錐頂粒料面括平,清除錐底周圍鬆砂即可向上提起錐模。

六、試驗步驟

1. 測定細粒料面乾飽和比重 ( SSD ) 及吸水率:

(1) 取面乾內飽和之細粒料,秤重 500±10 g,記錄為 A。

(2) 比重瓶加水至校正容量之刻度,秤比重瓶連同水之質量,記錄為 B。

3
1
(3) 比重瓶重新加入 水後,裝入秤重好之面乾內飽和細粒料。
3

(4) 再加水入比重瓶中至約達比重瓶容量之 90 %。

(5) 將比重瓶在平面上來回滾動大約 15 ~ 20 分,迫使其中氣泡全部逸出。

(6) 調節比重瓶內之水位至校正容量之刻度。

(7) 稱取比重瓶連其中之細粒料及水之總質量,記錄為 C。

(8) 將比重瓶先倒掉一部分水量( 此時不可將細粒料倒出)


,再將全部細粒

料倒於鐵盆內,將鐵盆放入烘箱。

(9) 將烘箱溫度設定為 110±5°C 之間,開啓烘箱電源,將細粒料烘乾至衡


1
重後,於室溫下冷卻經 1± 小時後秤其質量,記錄為 D。
2

七、計算

1. 乾燥容積比重=
𝐷
𝐴+𝐵−𝐶

2. 面乾內飽和比重 =
𝐴
(𝐴+𝐵−𝐶)

3. 吸水率 Ms’ =
𝐴−𝐷
𝐷
× 100 %

4. 總吸水量 M =
𝑊1 −𝑊2
𝑊2
× 100 %

5. 表面水量 Ms = M – Ms’

4
八、試驗準確度與精密度
依據 CNS487 規範,細粒料比重需準確至 0.01,吸水率須準確至 0.1 %。其精
密度要求如表 1 所示。

表 1 試驗之精密度要求

標準偏差(ls) 二個試驗結果之許可差異(d2s)

單一操作員精密度

容積比重(乾燥狀態) 0.011 0.032

容積比重(面乾內飽和) 0.0095 0.027

視比重 0.0095 0.027

吸水率(%) 0.11 0.31

各試驗室精密度

容積比重(乾燥狀態) 0.023 0.066

容積比重(面乾內飽和) 0.020 0.056

視比重 0.020 0.056

吸水率(%) 0.23 0.66

5
九、各種粒料比重表
根據 Fuller and Thompson 等學者發表之 “Concrete Plain and Reinforced” 文獻
資料,各種岩石比重值彙整,如圖 2 與表 3 所示。

表 2 各種細粒料比重參考表

比重
材料
最低 最高 平均

砂 2.60 2.70 2.67

石灰石 2.60 2.70 2.65

花崗岩 2.65 2.75 2.70

大理石 2.50 2.90 2.70

表 3 各種岩石比重參考表

材料 比重(平均) 材料 比重(平均)

砂(Sand) 2.65 石灰石(Limestone) 2.60


砂礫(Gravel) 2.66 火成岩(Trap) 2.90
礫岩(Conglomerate) 2.60 砂石(Sand stone) 2.40
花崗岩(Granite) 2.70 煤灰(Cinders) 1.50

6
十、試驗結果
試樣編號 1 2 3 4 5 平均

(1)面乾內飽和沙質量 (g)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比重瓶+水)質量 (g) 655.20 686.00 654.60 654.40 654.00 660.84

(3) (比重瓶+水+砂)質量 (g) 967.90 998.10 967.30 966.00 966.40 973.14


(𝟏)
(4)面乾容積比重=(𝟏)+(𝟐)−(𝟑) 2.67 2.66 2.67 2.65 2.67 2.66

(5)面乾砂烘乾重 (g) 495.40 494.60 495.10 492.90 494.50 494.50


(𝟓)
(6)乾燥容積比重=(𝟏)+(𝟐)−(𝟑) 2.64 2.63 2.64 2.62 2.64 2.63
(𝟏)−(𝟓)
(7)吸水率= × 𝟏𝟎𝟎 % (%) 0.93 1.09 0.99 1.44 1.11 1.11
(𝟓)

求當日細粒料含水量

(1)試樣濕質量 (g) 500 506.7 500 500 500 500

(2)試樣烘乾質量 (g) 410.70 405.40 413.20 421.80 415.30 413.28

(𝟏)−(𝟐)
(3)含水量= × 𝟏𝟎𝟎 % (%) 21.74 24.99 21.01 18.54 20.39 21.33
(𝟐)

(4)表面水量=含水量-吸水率 (%) 20.81 23.90 20.02 17.10 19.28 20.22

7
試樣編號 6 7 8 9 10 平均

(1)面乾內飽和沙質量 (g)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比重瓶+水)質量 (g) 639.50 655.10 657.00 653.70 650.80 651.22

(3) (比重瓶+水+砂)質量 (g) 952.40 968.00 970.30 966.30 963.20 964.04


(𝟏)
(4)面乾容積比重=(𝟏)+(𝟐)−(𝟑) 2.67 2.67 2.68 2.67 2.67 2.67

(5)面乾砂烘乾重 (g) 495.30 494.90 494.90 494.90 495.20 495.04


(𝟓)
(6)乾燥容積比重=(𝟏)+(𝟐)−(𝟑) 2.65 2.65 2.65 2.64 2.64 2.65
(𝟏)−(𝟓)
(7)吸水率=
(𝟓)
×100 % (%) 0.95 1.03 1.03 1.03 0.97 1.00

求當日細粒料含水量

(1)試樣濕質量 (g)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試樣烘乾質量 (g) 410.10 403.30 415.50 406.50 419.50 410.98


(𝟏)−(𝟐)
(3)含水量= × 𝟏𝟎𝟎% (%) 21.92 23.98 20.34 23.00 19.19 21.69
(𝟐)

(4)表面水量=含水量-吸水率 (%) 20.99 22.95 19.31 21.97 18.22 20.68

試驗結果整理:

平均值 標準差 變異係數

面乾容積比重 2.67 0.01 0.37

乾燥容積比重 2.64 0.01 0.38

吸水率(%) 1.06 0.15 14.15

含水率(%) 21.51 2.05 9.53

表面水量(%) 20.45 2.11 10.32

8
十一、問題與討論

1. 本試驗有哪幾種比重?又何種比重較常用於工地?為什麼?

Ans: 本試驗中共有兩種比重,分別為面乾容積比重及乾燥容積比重。比起

乾燥狀態下的粒料,使用面乾內飽和的粒料可以較穩定其品質。所以

面乾容積比重較乾燥容積比重長使用於工地。

2. 細粒料比重試驗時,為何需要搖動比重瓶?

Ans:因為粒料顆粒大小較小,粒料與粒料之間容易夾雜空氣,故此需要藉

由搖動比重瓶,將存在顆粒間的氣泡搖出,使其上浮於水面,再利用

滴管將氣泡吸出。

3.細粒料的吸水率和表面水量試驗中,兩者標準差之比較,何者較大?原因

為何?

Ans: 在細粒料的吸水率和表面水量試驗中,表面水量的標準差較吸水率來

的大。而標準差越大,表示各組的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值越大。相反

地,標準差越小精確度越高。因為每組所拿的試樣濕質量皆相同

( 500 g ),但可能多多少少都會含有不同比例的沙及水,因此 500 g 的

濕質量並非真正的沙子質量,所以含水量皆不相同,進而影響到表面

含水量,因表面含水量為含水量減吸水量。各組間的表面水量差值較

吸水率來大,進而影響平均數,故表面水量的標準差較吸水率的標準

差大。

4. 如何判定細粒料為面乾內飽和狀態,操作時應注意事項為何?

Ans:搗實完成後將錐模垂直提起,若細粒料稍有坍落(頂部面積完整度約保

9
持八成),即表示係粒料已達到面乾內飽和狀態。

操作時需要注意是否有時刻將錐模確實扶緊,避免移動到錐模,特別是

將錐模提起時。另外在搗實中,需要使用搗棒自然落下的力量搗實,切

勿施加外力或刻意壓實,以免影響面乾內飽和之判定。

10
十二、心得
來到了做實驗的第二周,上禮拜做完了粗粒料,這次做的實驗是細粒料之
比重及吸水率試驗,但這次做實驗用到的工具器材比粗粒料的多很多,我
是第一次看到也是第一次使用圓錐模這個東西,之前都是在課本上才看的
到,老師一開始在講解實驗步驟跟操作一次實驗過程的時候本來覺得這個
實驗應該蠻簡單的,但是在實際做的時候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有其中一個
重要的步驟是要使用圓錐模去測試細粒料是否成面乾內飽和的狀態,正確
的面乾內飽和狀態是圓錐模拿起後會有些許的沙子掉落,若是太乾會塌下
來,太濕會完全不掉,我們沙子的狀態一直都是太乾,噴了好幾次水都還
是會一直塌下來,但又怕一次噴太多水會變成太濕的狀態,如果變成太濕
的狀態就要再重新加乾的砂子,加乾的砂子就又會變成太乾的狀態,這樣
就非常浪費時間,況且乾的砂子有限,但是最後在大家的努力下還是有成
功的用出了面乾內飽和的砂子,接下來比較麻煩的就是滾動比重瓶要讓砂
子與砂子間的氣泡浮出來,這個步驟就非常考驗了耐心,因為需要滾動十
五到二十分鐘才有可能能讓所有氣泡浮出,如果沒有讓氣泡浮出有可能會
影響到最後的實驗數據,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比重瓶上有一個刻
度,我們有幾個步驟是需要使用滴管將水面調整到那個刻度的位置,因為
是要水面的最低處與刻度平行,所以在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誤差,我們
在這部分是有請同一個人去觀察那個水面,希望能多多少少減少一點誤差。

這次的實驗中,在組員的共同努力下也是順順利利的就結束了,我非常期
待下一次的實驗。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