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大学物理( II )部分试题

解 答
一、选择题
1. 一个容器内贮有 1 摩尔氢气和 1 摩尔氦气 , 若两种气体各自

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 p1 和 p2, 则两者的关系是 :
★ (A) p >p . (B) p <p .
p  nkT
1 2 1 2
(C) p1=p2. (D) 不确定的 .
2. 1mol 理想气体从 p-V 图上初态 a. 分别经历如图所示的 (1) 或
(2)
过程到达末态 b. 已知 Ta<Tb, 则这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Q1 和
Q2 的关系是


(A) Q1>Q2>0. (B) Q2>Q1>0.
(C) Q2<Q1<0. (D) Q1<Q2<0.
(E) Q1=Q2>0.
3. 在下面几种说法中 , 正确的说法是 :
(A) 波源不动时 . 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
的.
★(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 .
(C) 在波源方向上的任一质点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滞后
( 按差值不大于 π 计 ).
(D) 在波源方向上的任一质点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超前
4. 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 , 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 . 第
一 ( 按差值不大于 π 计 ).
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x1=Acos(t+α), 当第一个质点从相
对于
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 , 第二个质点正在
最大
位移处 . 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 (A) x2= Acos(t+α+0.5π)
(B) x2= Acos(t+α-0.5π)
(C) x2= Acos(t+α-1.5π)
5. 如图 S1 、 S2 是相干光源,
它们到 P 点的距离分别为 r1 和 r2 。
t1
路径 S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 t1 , S r1
1
折射率为 n1 的介质板,路径 S2P 垂 n1 P
r2
直穿过一块厚度为 t2 ,折射率为 n2 S2 n2
t2
的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
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r2+n2t2)-(r1+n1t1)
★ (B) [r2+(n2-1)t2]-[r1+(n1-1)t1]
(C) (r2-n2t2)-(r1-n1t1)
(D) n2t2-n1t1
7. 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
角为 60º ,假设二者对光无吸收,光强为 I0 的自然光垂直
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0/8 (B) 3I0/8 (C) I0/4 (D) 3I0/4
[A]
8.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 λ 的相干波在 P 点相遇。波在 S1 点
振动的初相是 1 2
, S1 到 P 点的距离是 r1 ;波在 S2 点的初相
是 , S2 到 P 点的距离是 r2 ,以 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
则 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A) r2-r1=kλ.
 2 1 
(B) - =2k
 2 1  
(C) - +2π(r2-r1)/ =2k
★  2 1  
(D) - +2π(r1-r2)/ =2k
r2 r1 r1 r2
( 2  2 )  (1  2 )   2  1  2 (  )
   
9.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 n=5 的轨道上的动量矩与
在第一激发态的轨道动量矩之比为 。
h
(A) 5/2 (B) 5/3 (C) 5/4 (D) 5 L  mvr  n
2 [A
]
10. 一个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 5 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
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径缩短为 3 光年,则他所乘的光箭相对
于地球的速度应是: (c 表示真空中光速 ) 。
(A) v=(1/2)c (B) v=(3/5)c (C) v=(4/5)c (D) v=(9/10)c

3
v2 5 4 [C
l  l0 1  2 v
1 2
2
v c
c
c 5 ]
C
11. S1
λ
如图,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照射 1
双缝干涉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 S O
n ,劈角为的透明劈尖 b 插入 2
S2
光线 2 中,则当劈尖 b 缓慢向上 b
移动时 ( 只遮住 S2) ,屏 C 上的
干涉条纹 。
(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
★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 。
12. 一束光强为 I0 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
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 45º 角,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反射和吸
收,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 I 为 。
(A) 2I 0 / 4 (B) I0/4 (C) I0/2 (D) 2I 0 / 2 [B
]
13.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 i0
块平板玻璃 ( 如图 ) ,设入射角等 1
于布儒斯特角 i0 , 则在界面 2 的
2
反射光 。
(A) 是自然光;
★ (B)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是部分偏振光。
二、填空题
1. 若一双缝装置分别被折射率为 n1 和 n2 的两块厚度均
为 e 的透明介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
所在处的两束光光程差 δ= 。
(n2-n1)e 或者 (n1-n2)e 均可
(3 分 )
2 . ( 本题 3
分 ) 用 λ=6000 Å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
央向外数第 4 个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
μm
2d+。λ/2=(2k+1) λ/2, d=k λ/2, k=4, d=2 λ=1.2 μm
3 . ( 本题 3
分 ) 在麦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
为 n ,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
程改变了 2(n-1)d 。
4 . ( 本题 3
分) 惠更斯-菲涅耳 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振面上各面积元所
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 P 的 决定了 P 点的
合振动及光强。
干涉 ( 或答“相干叠加” )

5 . 一物体悬挂在弹簧上 , 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 其振动方程为


y=Asinωt, 其中 A, ω 均为常量 , 则
v  dy dt  A cos t
(1) 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vv  A cos t   A2  y 2
物体的速度与坐标的函数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 本题 5 分 )

设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为( r , t)  

,则 表示
( r , t) ;
须满足的条件是 。
t 时刻在 (x , y , z) 处发现粒子的几率
(2 分 ) 2
单值、有限、连续 (1   dxdydz  1 (2 分 )
分)
7 . 一卡诺热机 ( 可逆的 ), 低温热源的温度为 27℃, 热机效率为 40%

其高温热源温度为 ______K, 今欲将该热机效率提高到 50%, 若

低温热源保持不变 , 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 _______K.


T2 T2
  1 T1 
T1 1 
8 . 2g 氢气与 2g 氦气分别装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封闭容器内 , 温

也相同 .( 氢气分子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 )
(1) 氢气分子与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之比 WH2 / 1
WHe=_________. 2
10/3
(2) 氢气与氦气压强之比 PH2 / PHe=____________.
(3) 氢气与氦气内能之比
3 EH2 / 5EHe=____________.
3
Wk  kT p = nkT E H = RT , EH = 0.5 × RT
2
2
2 e
2


10

11
12. ( 本题 3 分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间距增大,则屏
变小
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若使单色光波长
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
变小 。

*13. ( 本题 3
分) 光强均为 I0 的两束相干光相遇发生干涉时,在相遇
4I0
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的光强是 I  A2。
14. ( 本题 3
分) 波长为 λ = 5500Å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
d=2×10-4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光谱线的最高
级次为第 3 级。

kmax=dsin900/λ=3.64, 故取 3 。
15. ( 本题 3
分) 当一束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
完全偏振光
时,就偏振状态来说反射光为 光,其振
垂直
动方向 于入射面。
16. ( 本题 3
分) 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
传播速度
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 相等,这一方向称为
单轴
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为
晶体。
17. ( 本题 5
分) 氢原子从能量为 -0.85eV 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为 -3.4eV
的状态时,所发射的光子能量是2.55 4
eV 。它是电子
从 n= 2的能级到 n= 的能级的跃迁。
E1  13.6eV En  E1 n 2
三、计算题
1. 0.02kg 的氦气 ( 视为理想气体 ), 温度由 17℃ 升为 27℃. 若
在升
温过程中 ,(1) 体积保持不变 ;(2) 压强保持不变 ;(3) 不与
外界交
换热量 ; 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

解:(气体所做的功 .( 普适气体常量 R=8.31J·mol
1 )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i=3 K )
-1 -1

i 3
CV  R   8.31  12.47 J  mol 1  K 1
2 2
(2) 压强保持不变

( 3 ) 不与外界交 换热量
2. 一平面简谐波沿 x 轴正向传播 , 其振幅和角频率分别为 A 和 ω,

速为 u, 设 t=0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
(1) 写出此波的表达式 .
(2) 求距 O 点分别为 λ/8 和 3λ/8 两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
(3) 求距 O 点分别为 λ/8 和 3λ/8 两处质点在 t=0 时的振动速度 .
解: (1) 写出此波的表达
式以 O 点为坐标原点。由图可知,
该点振动的初始条件为

x 1
 A cos[t  2   ]
 2
(2)  求距 O 点分别为 λ/8 和 3λ/8 两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

x 1
y  A cos[t  2   ]
 2
(3) 求距 O 点分别为 λ/8 和 3λ/8 两处质点在 t=0 时的振动速度 .
x 1
y  A cos[t  2   ]
 2
3. 1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 A(p1,V1) 沿 p-V 图所示直
线
变化到状态 B(p2,V2), 试求 :
(1) 气体的内能增量 . (2) 气体对外界所做的功 .
(3) 气体吸收的热量 . (4) 此过程的摩尔热容 .
解: (1) 气体的内能增量 .
i 5
对于双原子分子: CV  R  R
2 2

(2) 气体对外界所做的功 .
(3) 气体吸收的热量 .

(4) 此过程的摩尔热容 .

p1V1  RT1 , p2V2  RT2


Q  E  W  3( p2V2  p1V1 )
 3( RT2  RT1 )  3RT
4. 试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压强公式 , 推导出气体温度与气体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之间的关系式 .
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5 、(本题 5 分)
试在下图中画出简谐振子的动能,振动势能和机械能
随时间 t 而变的三条曲线(设 t = 0 时物体经过平衡位置).

E E
机械能
势能
t
0 动能 t
T/2T
T 为简谐振动的周期 0 T/2 T
[ 动能、势能曲线各 2 分,机械能曲线 1 分 ]
6 、(本题 10 分)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
气体,从 A 态出发经等压过程
膨胀到 B 态,又经绝热过程膨
胀到 C 态,如图所示.试求这
全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内能的增量以及吸收的热量.

解:由图可看出 pAVA = pCVC


从状态方程 pV =RT 可知 TA=TC ,
因此全过程 A→B→C 的 E=0 . 3分
B→C 过程是绝热过程,有 QBC = 0 . 3 5
C p  CV  R  R  R  R
A→B 过程是等压过程,有 2 2
5
Q AB   C p (TB  TA )  ( pBVB  p AVA )  14.9  105 J
2
故全过程 A→B→C 的 Q = QBC +QAB =14.9×105J . 4

根据热一律 Q=W+E ,得全过程 A→B→C 的
W = Q - E = 14.9×105 J . 3分
7 、(本题 12 分) π
相干波源 S1 和 S1 ,相距 11 m , S1 的相位比
2 S2 超
前 .这两个相干波在 S1 、 S2 连线和延长线上传播时可看
成两等幅的平面余弦波,它们的频率都等于 100 Hz , 波速
都等于 400 m/s .试求在 S1 、 S2 的连线上及延长线上,因干
涉而静止不动的各点位置.
解:取 S1 、 S2 连线及延长线为
x 轴,向右为正,以 S1 为坐标
·
原点.令 S S  l
1 2
(1) 先考虑 x < 0 的各点干涉情况.取 P 点如图.从 S1 、 S2
分别传播来的两波在 P 点的相位差为
2 2
1  2  10  | x | [20  (l  | x |)]
 
2 2
1  2  10  | x | [20  (l  | x |)]
 
=100 Hz
2π 2π
 10  20  l  10  20  l  6 u=400 m/s
 u
∴ x < 0 各点干涉加强.
(2) 再考虑 x > l 各点的干涉情况. ·
取 Q 点如图.则从 S1 、 S2 分别传
播的两波在 Q 点的相位差为
2 2
1  2  10  x  [20  (x  l)]
 
2π 2π
 10  20  l  10  20  l  5
 u
∴ x > l 各点为干涉静止点.
[4 分 ]
(3) 最后考虑 0≤x≤11 m 范围内
各点的干涉情况.取 P′ 点如图.
从 S1 、 S2 分别传播来的两波在 P
′ 点的相位差为
2 2
1  2  10  x  [20  (l  x)]
 
4π 2π 4π 2π
 10  20  x l  10  20  x  l
  u 
π 11π [3 分 ]
  πx 
2 2
由干涉静止的条件可得
π 11π [3 分 ]
 πx   ( 2 k  1)π( k = 0 , ±1 , ±2 ,… )
2 2
∴ x = 5-2k ( -3≤k≤2 )
∴ x = 5-2k ( -3≤k≤2 )

即 x = 1 , 3 , 5 , 7 , 9 , 11m 为干涉静止点.
[2 分 ]

综上分析.干涉静止点的坐标是 x =
1 , 3 , 5 , 7 , 9 , 11m 及 x >11m 各点.
8
9
10.( 本题 10
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
光源 S0 到两缝 S1 和 S2 的距离分 S1 屏
l1 d
别为 l1 和 l2 ,并且 l1-l2=3λ, λ 为入 O
S0
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d , l2
S2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 D ,如图。求:
(1) 零级明纹到屏中央 O 点的距离; (6 D
分)
(2) 相邻明纹间的距离。 (4 分 ) 屏
解 : (1) 如图,设 P0 为零级明纹的中心。 r1 P0
S1
则 l1+r1=l2+r2 。即 r2-r1= l1-l2=3λ 。 l1 d r2
OP 0 O
另一方面,r2  r1  d  S0
l2
D S2
D 3D D
因此, OP0  ( r2  r1 ) 
d d
x
(2) 在屏上距 O 点为 x 处,光程   d sin   3  d  3
差 D
当    k, k  0,1,2,  明纹

k 级明纹到 O 的距离 x k  ( k  3)D / d



k=0 ,即是 (1) 的结果。
相邻明纹之间的距离为 x  x k 1  x k  D / d

r1 P0

l1
S1
r2 x
d
O
S0
l2
S2
D
11.( 本题 5
分)
用氦氖激光器发射的单色光 ( 波长 λ=6328Å) 垂直
照射到单缝上,所得夫琅和费衍射图样中第一级暗条纹的衍
射角为 5º ,求缝宽度。

解:在单缝衍射中,第一级暗纹满足条件:
bsinθ=kλ=λ (k=1) (2 分 )

所以 b=λ/sin θ=7.26×10-3 mm (3 分 )
12.( 本题 10 分 )
一列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波速
u=5m/s 沿 x 轴正向传播,原点 O 处质点的振
动曲线如图所示 .
(1) 求解并画出 x=25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 .
(2) 求解并画出 t=3s 的波形曲线 .
解: (1) 原点 O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

2 
y  2 10 cos( t  ) , (SI)
波的表达式为: 2 2
2 1 1
y  2  10 cos[  (t  x / 5)   ] , (SI)
2 2
x=25m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
2 1
y  2 10 cos( t  3 ) , (SI)
2
振动曲线见图 (a) 。
(2) t=3s 时波形曲线方程
y  2 10 2 cos(  x / 10) , (SI)
波形曲线见图 (b) 。
13.( 本题 10
分) 一衍射光栅,每厘米有 200 条透光缝,每条透光缝
宽为 a=2×10-3cm ,在光栅后放一焦距 f=1m 的凸透镜,现
以 λ=6000Å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光栅,求:
(1) 透光缝 a 的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多少?
(2) 在该宽度内,有几个光栅衍射主极大?
解: 光栅常数 d=a+b=1/200 cm=5×10-5m, a= 2×10-5m
(1) asinθ=±kλ, k=1 , 2 , 3…
tg θ=x/f (2 分 )
当 x<<f 时, tg  sin   
x=f θ=kf λ/a= f λ/a = 0.03m ( 取 k=1) (2 分 )
所以,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Δx=2x=0.06m. (1
分)
(2) d sin   k 
k =dsinθ/λ=dx/(f λ)=2.5 (3 分 )

取 k =2 , 所以共有 0 , ±1 , ±2 共 5 级主极大。
(2 分 )
四、理论推导与证明题
1.( 本题 8 分 )
在竖直面内半径为 R 的一段光滑圆弧形轨道
上,放一小物体,使其静止于轨道的最低处。然后
轻碰一下此物体,使其沿圆弧形轨道来 回作小幅
度运动。试证 :
(1) 此物体作简谐振动 ;
(2) 此简谐振动的周期  R
T=2 。
g
证 : (1) 当小物体偏离圆弧形轨道最低点 角时,其受力
如图所示。切向分力 Ft=-mgsin
 ①
因为  角很小,所以sin ≈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 Ft=mat ②
d 2 ( R )
即  mg  m
dt 2
d 2 g 2 
2
      ③
dt R
将③式和简谐振动微分方程比较可知,物体作简谐振动。
g
(2) 由③知   R

周期 T  2 /   2 R
g
2. ( 本题 5
分)
在 S′ 系中有一质点作圆周运动,其轨迹方程为
x  y  a , z  0
 2
 2 2

试证明在 S 系中 (S′ 系以速度 v 相对于 S 系沿 x 轴方


向运动 ) ,测得这质点的轨迹是一个在 Oxy 平面内的椭圆,椭
圆的中心以速度 v 沿 x 方向运动。
证明: 由洛伦兹变换
x  vt
x  , y   y , z  z
1  (v c)2

在 S′ 系的圆方程为 : 变换到 S 系后的方程为:


x '2 y '2 ( x  vt ) 2
y 2
2
 2 1  2 1
a a 2 2
a [1  ( v c ) ] a
z'  0
z0
上面的方程是 Oxy 平面内的椭圆方程,长轴为 a ,短轴
为 2
a 1  ( v c ) ,椭圆中心沿 x 方向以速度 v 作匀速运动。
3. ( 本题 5 分 )
试证:如果确定一个低速运动的粒子的位置时,
其不确定量等于这个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则同时确
定这粒子的速度时,其不确定量将等于这粒子的速度,
( 不确定关系式 Δx·Δpx≥h ) 。
证 不确定关系式 Δx·Δpx≥h 。
明:
已知 Δx = λ ,则 Δpx=h/Δx=h/λ
又因 Δp=Δ(mv)=mΔv
所以 Δv=h/(mλ)=p/m=mv/m=v

1
2

22. 3设 P 点距两波源 S1 和 S2 的距离相等 , 若 P 点的振幅保持为零 , 则


由 S1 和 S2 分别发出的两列简谐波在 P 点引起的两个简谐振动
应满足什么条件 ?
答: 两个简谐振动应满足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等,
振幅相等,相位差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