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2

夏桂成 實用中醫婦科學

李琪 PGY 醫師
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不定期、
月經過多、痛經、繼發性閉經、
經行泄瀉、經行吐衄
重在活血除舊

後期:
助陽理氣 初期:滋陰養血

中期:滋陰 > 助陽
前期:
補腎助陽、陰中求陽 末期:滋陰 = 助陽

活血通絡促排卵
經水先期
主要病機:血熱清經散
病因:
• 天暑地熱,熱邪入侵血分 ( 少見 )
• 陰虛之體,肝腎不足,陰虛火旺 ( 常見 )
兩地湯
• 情志失調,憂鬱緊張,心肝鬱火,迫血妄
行 ( 常見 ) 加味逍遙散
– 脾氣虛歸脾湯
– 血瘀加味失笑散
• 加味失笑散
– 五靈脂:化瘀止血不留瘀
– 丹參、當歸、赤芍、益母草、香附、山楂:調
經排瘀
– 合歡皮、續斷:補腎寧心
– 艾葉:溫通衝任不留瘀
– 甘草:調和諸藥
• 西醫:屬於黃體功能不足。多由於卵泡發
育不良、 LH 於排卵高峰期分泌不足、黃體
期 progesterone 分泌不足、黃體過早衰退
導致。
• 血熱僅是標証,本病是在腎陰虛的前提下
導致。多次的人工或藥物流產易導致腎陰
虧損,不能涵養心肝。若伴有情緒不暢、
鬱熱和血瘀內生,就會引發月經先期和不
孕。
• 月經先期者 BBT 高溫相偏短、欠穩定者占
很大比例,證明亦存在有腎陽虛,為陰虛
及陽的具體表現,但因腎陰陽虛損的程度
較輕,故尚未導致崩漏。
• 補腎調周法
– 經後卵泡期:滋陰補腎
– 排卵期:陰中求陽、調裡氣血,以促進重陰轉

– 黃體期:溫補腎陽
– 月經期:務必將瘀濁、鬱熱、氣火排盡
• 病情錯雜、兼夾證型較多者可“急者治標
”:加味失笑散 + 加味逍遙散 ( 瘀熱型 )
• BBT 低溫相偏高者,經後期需合用涼血清熱
的重劑
– 先期湯 / 清經散
+ 知母、黃伯、丹皮、白芍、熟地
• 併發症:常伴隨經血量多,氣、陰隨血流
失,可變生氣虛、陰虛、氣陰兩虛或氣虛
血熱。週期提前、經量過多和經期延長併
見者,有發展成崩漏之虞。
• 鑑別診斷:
– 經間期出血:發生在月經週期第 12-16 天,血
量少、時間短、在 BBT 上升前出血。
– 月經先期:每次出血量大致相等、出血時間不
在排卵期內、出血時間較長。
經水後期、數月一行
主要病機:陰血虛

• 月經周期,陰半月陽半月,表示陰長運動
應在半個月內達到重陰,才能進入排卵期。
• 陰不足 ( 腎因葵水不足 ) 則陰長運動遲緩,
半個月內仍在月經的初中期,則月經周期
延後。
病因:
• 腎虛:勞累、煩躁、緊張、長期睡眠不足、
睡眠過晚
• 肝陰不足
– 血寒:素體陽虛、經期受寒飲冷
– 瘀滯:心肝氣鬱、情緒不暢、經行排經不利
– 痰濕:脾腎陽虛、肝鬱氣滯
• 西醫:
– FSH 分泌不足導致卵泡發育遲緩
– 無法形成 FSH/LH 高峰,使卵巢排卵

• 主要原因是陰精不充,多責之於先天,但
也與後天習慣密切相關,例如長期熬夜、
缺乏睡眠或睡到中午,導致腎 - 天葵 - 衝
任 - 胞宮生殖軸功能失調。或嗜吃速食,
導致痰濕內壅,阻塞經絡。
• 臨床常見到超音波顯示多囊性卵巢、 BBT
低溫期延長。
• 針對期、色、量、質和帶下辨證
– 量少、色淡紅、質稀陰血虛 / 陽虛
– 量少、色淡紅、質黏痰濕
– 量少、色暗、質稀黏不一血寒
– 量少、色紫黑、有血塊瘀滯
– 卵泡期帶下很少、全無 estrogen 不足、陰精
不足
– 有白帶,到黃體期帶下增多、黏稠狀,但 BBT
沒有上升者肝鬱、痰濕
– 帶下色黃質稠,或如膿樣濕熱、痰濁為患
• 治療:調周法
– 於經後期補陰養血,提供陰陽消長轉化的基礎
物質,佐以補陽龜板、鱉甲、紫河車
– 視兼夾症佐以袪寒、理氣、化痰濕
– 痰濕肝鬱、脾不運健會阻礙陰長的過程,導致
月經後期參苓白朮散、異功散、木香六君湯
– 月經後期偏寒証,應避免使用寒涼降火之品
• 若僅因肝鬱、痰濕、血瘀所致者,不必調
周,僅需針對其因施治。
• 併發症:常可發展為閉經、不孕、流產等

• 鑑別診斷
– 併月 / 居經:身體無病,月經固定兩個月 / 三
個月一行,且不伴有其他症狀。
– 懷孕:過去月經準時,有性生活史,未避孕。
– 胎漏、胎動不安:懷孕早期,陰道少量出血,
或伴下腹痛、腰痠或腹墜感。
經水先後不定期
主要病機:肝鬱
原因:
• 情志因素
• 內在臟腑失調
– 腎虛、腎水不足。肝臟體陰而用陽,體陰不足、
用陽不及,肝氣不舒則肝鬱
– 脾胃失調、後天之本不足
– 女子血少氣多,故極易發生肝鬱
• 肝鬱 ( 逍遙散 ) :
– 氣有餘化火火熱迫血妄行陰陽消長加速
月經先期、量多
– 火熱下泄、讓位於肝鬱氣滯月經後期、量少
– 肝氣下泄少氣鬱漸增化火月經先期
• 腎虛 ( 定經湯 ) :
– 陰虛火旺陰陽消長加速月經先期
– 陽虛運動不足月經後期
– 陰陽兩虛、基礎物質薄弱 運動遲緩月經後

• 脾弱 ( 歸芍六君湯 ) :
– 後天生化不足葵水血液衰少運動不及月
經後期
– 統血攝納不足月經先期
• 月經先後不定期主要是肝鬱和腎虛的兼夾
病証。應觀察 BBT ,結合體質、病史,來
判斷腎虛肝鬱的偏性,和偏陰 / 陽虛的辯
證。
– 經色紫紅有血塊偏肝鬱
– 經色紅 / 淡紅、無血塊、質地清稀偏腎虛
– 經前胸悶煩躁、乳脹、乳頭痛偏肝鬱
– 腰痠、心慌眠差偏腎虛
• 疏肝常用香附、鬱金、合歡皮,切忌香燥
• 滋陰補腎常用白芍、山茱萸、女貞子
• 治療:
– 經前期、經期:著重疏肝經 ( 消遙散 + 補腎調
經藥 )
– 經後期、經間期:著重治腎,加入疏肝、寧心
和胃之品 ( 荊芥、柴胡、合歡皮、玫瑰、遠
志 ) 中的 1-2 味即可。
– 定經湯:大補肝腎為主,佐以疏肝,且柴胡、
荊芥用量甚輕
• 西醫:
– 排卵延後月經後期
– 有排卵,黃體發育不全,過早衰退提前而至
經血過多
主要病機:熱瘀 ( 腎虛 )
– 血熱:陰虛火旺所致
– 血瘀:陽虛瘀濁不的溶解
( 固經丸和加味失笑散 )

– 鬱火:陰虛者,心肝易氣鬱,氣鬱化火則迫血
妄行 ( 加味逍遙散 )
– 氣虛脾弱:營血大耗,氣分必虛 ( 歸脾湯 )
• 固經丸和加味失笑散
– 龜板:壯水以制火
– 黃柏、椿根皮:清熱止血
– 香附:疏肝理氣
– 五靈脂、蒲黃:化瘀
– 當歸、赤芍、茜草、益母草:調經排瘀
– 鹿銜草、馬鞭草:清熱止血
– 續斷:補腎止血
– 山楂、枳殼:行氣化瘀
西醫:黃體發育良好,但由於下視丘 - 垂體 -
卵巢軸調節功能紊亂,黃體萎縮不全,內膜
持續受 progesterone 刺激,導致不能如期完
整脫落,表現為行經期延長、出血量多。

鑑別診斷:
– 崩漏:出血無週期性,伴有經期延長、淋漓日
久不能自然停止。月經過多有週期性出血和正
常的月經。
辯證:
– 行經第一天量多:血熱
– 行經第 2-3 天或 4-5 天始多:血瘀

治療:
• 出血期:止血治標
– 血瘀:琥珀、三七粉
– 血熱:地榆、槐花、仙鶴草
– 氣虛:艾葉、龍骨、五味子
• 平時:補腎調周法治本
經水未來腹先疼
將來臍下先疼
經水後少腹疼
痛經
主要病機:腎虛 ( 本 ) 血瘀 ( 標 )
– 腎陽虛、葵水中陽水不足不能溶解子宮內的
脂膜瘀濁排經不利、不通則痛
– 腎虛子宮頸管狹小、前後屈排經不利、不通
則痛

• 急性多因寒冷誘發,慢性多因長期攝身不
當所致。
辯證 ( 時間 ) :
– 經前小腹脹痛:氣滯
– 行經腹痛:血瘀
– 經淨後腹痛:虛

辯證 ( 位置 ) :
– 小腹正中:血虛、血瘀
– 小腹兩側:氣滯
– 腰骶疼痛:腎虛
– 吊陰痛:肝腎
辯證 ( 性質 ) :
– 脹 > 痛:氣滯為主
– 痛 > 脹:血瘀為主
– 持續性抽痛:瘀血
– 陣發性劇痛:氣滯血瘀
– 刺痛、跳痛:熱瘀交阻
– 絞痛:寒瘀
– 隱痛、空痛:虛證
– 冷痛:寒濕
– 灼熱痛:熱證
治療原則:
• 行經期 ( 治標 )
– 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 平時 ( 治本 )
– 辯證求因

• 原發性痛經腎陽不足是根本,補腎調周是治
本之法。加強排卵功能、恢復和提高陽長的
功能能推動血行,排除瘀濁。本病重在排卵
期的治療。
• 從排卵期開始服補腎促排卵湯 10 劑,經前
期 ( 排卵後 7 天 ) 用右歸丸加減,服至月
經來潮時。
• 服藥後只有 BBT 高溫相穩定、達到 12-14
天,才能控制痛經。

補腎促排卵湯
– 六味地黃丸 + 四物湯 - 澤瀉、川芎 + 續斷、菟
絲子、鹿角片、五靈脂、紅花
• 行經期常在活血化瘀、疏通脈絡的方劑中
加入延胡索、乳香、沒藥、琥珀中的 1-2
味。
– 肉桂:能夠活血化瘀、補腎助陽、溶解瘀濁,
較為常用。
– 利濕化濁:茯苓、澤蘭
– 止痙:地龍、全蠍

• 需治療 3 個周期以上。疼痛時針灸關元、
三陰交能明顯止痛。
鑑別診斷:
– 異位妊娠破裂:有停經史,孕後一側少腹隱痛
和不規則陰道流血史。發作時突然腹痛如撕裂、
伴有面白、冷汗、手腳冰冷和噁心嘔吐。
– 先兆流產:有停經史和早孕反應、陰道流血。
– 腫瘤扭轉、破裂:有卵巢腫瘤病史、突然發作,
與月經週期無關。
– 卵泡或黃體破裂:發生於月經週期的中段 / 經
前或妊娠早期,因性交、劇烈運動或腹部挫傷
導致。
– 急性盆腔炎:伴有高熱、煩渴和帶下異常。
行經吐血
• 常伴月經量少,甚至月經不行
• 以鼻出血最常見,有的出現吐血,與鼻部
出血回流至口咽部有關。

主要病機:血熱氣逆
– 月經來潮時或經行前沖氣較盛,氣熱則血熱,
氣逆則血逆而上溢。
病因:
• 肝經鬱火
– 抑鬱或緊張,肝氣上逆
– 多由於腎精不足,陰虛火旺導致
• 陰虛肺燥
– 形體瘦弱、陰血虧虛,加上憂愁思慮,導致心
陰不足、心火偏抗。陰虛心火旺則不能下濟於
腎,反上迫於肺。
• 瘀阻氣逆
– 腎虛肝鬱,沖任不通暢,肝鬱則氣滯血瘀,滯
於子宮。經行前沖脈氣盛,經血隨之上逆。
治療:
• 清肝降逆
– 肝鬱化火是最常見的證型
– 若使用涼藥,適合經前陽長至重階段服用,經
後陰長至重階段不宜服用。
• 補腎降逆
– 肝鬱化火的根本原因在於腎陰虛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部分子宮內膜異位位於鼻腔,應先清除病灶,
再根據肝旺、陰虛等證型治療。
– 受雌激素刺激變化,與中醫的陰陽消長有關。
經後陰長,內膜瘀血亦長;經前陽長,血瘀逐
漸融化,故維持經前陽長對消除內膜異位十分
重要。
– 常用補腎助陽的藥物維持陽長。但陽長易激動
肝火,故須加入鈎藤、梔子、丹皮。
– 陰虛火旺者,須用陰中求陽法,防止不良反應
歸芍地黃湯 + 仙靈脾。肝鬱化火 + 加味逍遙
散。
經前泄瀉
病因:
• 脾虛:參苓白朮散
• 腎虛:健固湯 + 四神丸
• 肝鬱:逍遙散 + 痛瀉要方

• 王石山“經水將行,氣血先於流注於血海,
此脾氣既虧,則不能運行其濕。”
• 本病以脾虛為主,但臨床脾腎俱虛者更多,
夾肝鬱者也不在少數。
• 並在氣分,與血分有關。
• 本病需在發作前 3-5 天開始服藥才能奏效。
– 經前經期:疏肝健脾、調理氣血
– 經量少者,務必加入澤蘭、山楂、益母草、川

– 經淨後:調補脾腎
年未老經水斷
主要病機:陰血虧損
• 程度上比月經後期、月經量少更嚴重
• 血枯
– 育齡女性:多產、刮宮手術過多、產時大出血
– 少女:稟賦不足、天葵不充、女性激素低下,
使得陰長靜止,月經周期停留在經後初期
– 帶下欠缺、陰道乾澀,影響性生活
主要證型:陰血虧損
兼夾證型:
• 氣血虛 ( 陰血虛 + 脾氣虛 )
• 心肝氣鬱:工作學業壓力大、長期抑鬱
• 瘀結:形成癥瘕或瘀濁,蘊阻子宮 eg.PCOS
• 痰濕:肥胖性閉經
鑑別診斷:
• 早孕、哺乳為生理性閉經
• 少女考慮 PCOS
• 經產婦考慮子宮腔沾黏
• 甲狀腺、腎上腺皮質異常、糖尿病
治療:
解決腎陰不足、提高葵水水平是主要方法
( 歸芍地黃丸、歸腎丸 )

歸腎丸: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菟絲子、枸
杞、當歸、杜仲

但有時效果不理想,須結合其他方面提高療
效。
• 結合養血
– 即為肝腎合治
– 以當歸、白芍、熟地為基礎,加山藥、山茱萸、
玄參、牡蠣、龜板、牛膝、女貞子
– 加行血調經藥物:丹參、赤芍、川芎、雞血藤

• 結合降火
– 陰虛易出現火旺,降火即是滋陰
– 知母、黃柏、地骨皮、丹皮
• 結合寧心安神
– 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心火與腎水相交後,有助
於水的提高和發展。
– “ 欲補腎者須寧心,使心得降,心得降則腎自
升”
– 蓮子心、酸棗仁、合歡皮

• 結合補陽
– 無陽則陰無以生
– 左歸丸、歸腎丸即在大量滋陰養血藥物中加入巴
戟天、菟絲子、杜仲、黨參、白朮等藥
• 痰濕型閉經,治療痰濕為治標,仍須按補腎
調周法治本。

• 人工流產後閉經
– 內膜損傷,可按肝腎不足論治,使用龜板等血肉
有情之品
– 子宮沾黏、經血無法排出者,在手術後可在補腎
調周法中,加入化瘀、利濕的藥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