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4

中醫婦科讀書會

月經不規則

指導醫師 廖麗蘭主任
受訓中醫師 施宏昇
婦人規 - 經脈類
明 張介賓
經脈之本
《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天癸
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故有子。”蓋天癸者,言後天之陰氣,
陰氣足而月事通,是即所謂月經也。

正以女體屬陰,其氣應月。月以三旬
而一虛,經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
經常不變,故謂之月經,又謂之月信。
經脈之本
夫經者常也,一有不調,則失其常度,
而諸病見矣。然經本陰血,何臟無之?
惟臟腑之血,皆歸衝脈,而衝為五臟六
腑之血海。

故經言太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此
可見衝脈為月經之本也。然血氣之化,
由於水穀,水穀盛則血氣亦盛,水穀衰
則血氣亦衰。而水穀之海,又在陽明。
經脈之本
考之《痿論》曰︰“陽明者,五臟六
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
關也。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
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
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是以男精女
血,皆由前陰而降。
經脈之本
此可見衝脈之血,又總由陽明水穀之所化。
而陽明胃氣,又為經脈之本也。
故月經之本,

所重在衝脈;
所重在胃氣;
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其他如七情、六淫、飲食、起居之失宜者,
無非皆心脾胃氣之賊。何者當顧、何者當
去?學人於此,當知所從矣。
經脈諸臟病因
女人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
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

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為先。
而血之所主,在古方書皆言心主血、
肝藏血、脾統血。故凡傷心、傷脾、傷
肝者,均能為經脈之病。
經脈諸臟病因
又曰︰腎為陰中之陰,腎主閉藏;肝
為陰中之陽,肝主疏泄。
二臟俱有相火,其系上屬於心,故心
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從之,多致血不靜
而妄行,此固一說。

然相火動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
若中氣脫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
此由脾腎之虛,不得盡言為火也。
經脈諸臟病因
再如︰氣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
滯也;若精血敗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
真陰之枯竭。

其証極多,不得誤認為滯也。是固心、
脾、肝、腎四臟之病,而獨於肺臟多不
言及,不知血之行與不行,無不由氣。
經脈諸臟病因
如《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游
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
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
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行、陰陽,揆
度以為常也。”

此言由胃達脾,由脾達肺,而後傳布
諸經。故血脫者當益氣,血滯者當調氣。
氣主於肺,其義可知。
經脈諸臟病因
是皆諸經之當辨者如此。然其微甚本
末,則猶有當辨者。蓋其病之肇端,則
或由思慮,或由鬱怒,或以積勞,或以
六淫飲食。多起於心、肺、肝、脾四臟,
及其甚也,則四臟相移,必歸脾腎。
蓋陽分日虧,則飲食日減,而脾氣、
胃氣竭矣;陰分日虧,則精血日涸,而
衝任腎氣竭矣。故予曰︰陽邪之至,害
必歸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經脈諸臟病因
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療之要著。故凡
治經脈之病,或其未甚,則宜解初病,
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劇,則必計所歸,
而專當顧本。
甚至脾、腎大傷,泉源日涸,由色淡
而短少,由短少而斷絕,此其枯竭已甚
也。昧者無知,由云積血而通之、破之,
禍不旋踵矣。
經不調
經血為水穀之精氣,和調於五臟,洒
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

凡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
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以灌
溉一身。
在男子則化而為精,
婦人則上為乳汁,下歸血海而為經脈。
經不調
但使精氣無損,情志調和,飲食得宜,
則陽生陰長,而百脈充實,又何不調之
有?

苟不知慎,則七情之傷為甚,而勞倦
次之。又或為欲不謹,強弱相陵(當作
凌),以致衝任不守者,亦複不少。
經不調
此外則外感、內傷,或醫藥誤謬,但
傷營氣,無不有以致之。

凡人有衰弱多病,不耐寒暑,不勝勞
役,雖先天稟弱者常有之,然以氣血方
長,而縱情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為
斫喪,致傷生化之源,則終身受害,此
未病之先,所當深察而調之者也。
經不調
若欲調其既病,則惟虛實陰陽四者為
要。

丹溪曰︰“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
期而至者,血虛也。”
王子亨曰︰“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
不及則後時而來。”
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
皆由陰陽盛衰所致。是固不調之大略也。
經不調
然先期而至,雖曰有火,若虛而挾火,
則所重在虛,當以養營安血為主。

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或補中氣,
或固命門,皆不宜過用寒涼也。

後期而至者,本屬血虛,然亦有血熱
而燥瘀者,不得不為清補;有血逆而留
滯者,不得不為疏利。
經不調
總之,調經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詳
察其脈証耳。若形氣、脈氣俱有餘,方
可用清、用利。
然虛者極多,實者極少,故調經之要,
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
之室。知斯二者,則盡善矣。若營氣本
虛而不知培養,則未有不日枯而竭者。
不可不察也。
凡經行之際,大忌寒涼等藥,飲食亦然。
經不調
《產寶方‧序論》曰︰“婦人以血為
基本,苟能謹於調護,則血氣宣行,其
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

若脾、胃虛弱,不能飲食,營衛不足,
月經不行,肌膚黃燥,面無光澤,寒熱
腹痛,難於子息,或帶下崩漏,血不流
行,則成瘕証。”
經不調
薛立齋曰︰
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
曲,為女子不月。

故心、脾平和,則百骸五臟皆潤澤,
而經候如常。苟或心、脾受傷,則血無
所養,亦無所統,而月經不調矣。
是故調經者,當理心、脾為主。
先期而至
丹溪先生亦曰︰“先期而至者,血熱也;
後期而至者,血虛也。”
主治之法︰
竊謂先期而至者
加味逍遙散
有因脾經血燥
歸脾湯
有因脾經鬱火
加味小柴胡湯
有因肝經怒火
加味四物湯
有因血分有熱
補中益氣湯
有因勞役動火
薛氏 加味逍遙散 ( 脾經血燥
者)
薛氏 加味逍遙散《古方八陣‧補陣》
治肝脾血虛、發熱、小水不利。

當歸 芍藥 白朮 茯神 甘草 柴胡(各等
分) 丹皮 梔子(各七分)右加薑,水
煎服。
歸脾湯 ( 脾經鬱滯者 )
歸脾湯《古方八陣‧補陣》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
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嗜臥,少
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瘧痢鬱
結;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
變証者,最宜用之。
歸脾湯 ( 脾經鬱滯者 )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棗仁(各二錢) 遠志
當歸(各一錢)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鐘,加圓眼肉七枚,煎七分,食遠
(即食後隔一段時間)服。

愚意︰此湯之用木香,特因鬱結疼痛者設,
如無痛郁等証,必須除去木香,以避香燥,
豈不於氣虛血動者為尤善乎?
又︰遠志味辛氣升而散,凡多汗而躁熱者,
亦宜酌用。
薛氏加味小柴胡湯 ( 肝經怒火
者)
薛氏加味小柴胡湯《古方八陣‧散
陣》
亦名柴胡梔子散。治乳母肝火發熱,
致兒為患,及風熱生痰等証。

柴胡(二三錢) 半夏 黃芩(各一二
錢) 人參(二三錢) 甘草(五七分)
丹皮(二錢)梔子(二錢)上加薑、棗,
水煎服。
薛氏加味四物湯 ( 血分有熱
者)
薛氏加味四物湯《古方八陣‧補陣》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芍藥(二錢) 山梔(二錢) 柴胡(二
錢) 丹皮(二錢)水二鐘煎服。
補中益氣湯 ( 勞役動血者 )
東垣補中益氣湯《古方八陣‧補陣》
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
外感不解,體倦食少,寒熱瘧痢,氣虛
不能攝血等証。

人參 黃耆(炒) 白朮(炒) 甘草(炙


各錢半)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上加薑、棗,水
煎,空心午前服。
過期而至
其過期而至者
脾經血虛  人參養營湯

肝經血少  六味地黃丸

氣虛血弱  八珍湯

蓋血生於脾,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
用辛甘之劑,以助其陽氣以生陰血,俱
屬不足也。
人參養營湯 ( 脾經血虛 )
《局方》人參養營湯《古方八陣‧補
陣》
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瘦倦,
食少作瀉,口乾,心悸,自汗等証。

人參 黃耆 當歸 白朮 炙甘草 桂心 陳皮
(各一錢) 熟地 五味 茯苓(各七分)
白芍(錢半) 遠志(五分)加薑、棗,
水煎服。
六味地黃丸 ( 肝經血少 )
《錢乙》六味地黃丸《古方八陣‧補陣》
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頭目眩暈,腰腿酸軟,
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
失血失音,水泛為痰,病為腫脹。壯水製火之
劑也。

熟地黃(八兩蒸搗) 山茱萸 山藥(炒各四


兩) 丹皮 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上為細末,
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
丸,空心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任下。此方用水
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
八珍湯 ( 氣虛血弱 )
八珍湯《古方八陣‧補陣》
治氣血兩虛。調和陰陽。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


錢)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
錢) 芍藥(二錢)加薑、棗,水煎服,
或加粳米百粒。
又曰︰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

榮出中焦,衛出上焦。衛不足,益之
必以辛;榮不足,補之必以甘。甘辛相
合,脾胃健而榮衛生,是以氣血俱旺也。

或因勞心,虛火妄動,月經錯行,宜
安心、補血、瀉火。此東垣先生治法也。
談脈象
又曰︰人之少,有老態,不耐寒暑,
不勝勞役,四時迭病,皆因氣血方長,
而勞心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年斫喪。

故其見証,難以名狀,若左尺脈虛弱
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
丸。
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
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

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
丸。

此皆滋其化源也,不可輕用黃柏、知
母之類。設或六淫外侵而見証,亦因其
氣內虛,而外邪湊集耳,尤當用前藥。
傅青主女科
調經
經水先期 ( 經甚多 )
婦人有先期經來者,其經甚多,人以
為血熱之極也,誰知是腎中水火太旺乎!
經水先期 ( 經甚多 )
夫火太旺則血熱,水太旺則血多,此有
餘之病,非不足之症也,似宜不藥有喜。
但過於有餘,子宮太熱,亦難受孕,更恐
有爍乾男精之慮,過者損之,謂非既濟之
道乎!

然而火不可任其有餘,而水斷不可使之
不足。治之法但少清其熱,不必泄其水也。
方用清經散。
經水先期 - 清經散
丹皮(三錢)
地骨皮(五錢)
青蒿(二錢)
白芍(三錢,酒炒)
大熟地(三錢,九蒸)
白茯苓(一錢)
黃柏(五分,鹽水浸炒)

水煎服。二劑而火自平。此方雖是清火之品,然
仍是滋水之味,火泄而水不與俱泄,損而益也。
經水先期 ( 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 )
又有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
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陰水虧乎!
夫同是先期之來,何以分虛實之異?蓋
婦人之經最難調,茍不分別細微,用藥
鮮克有效。
經水先期 ( 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 )
先期者火氣之衝,多寡者水氣之驗
故先期而來多者,火熱而水有餘也;先
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倘一見先
期之來,俱以為有餘之熱,但泄火而不補
水,或水火兩泄之,有不更增其病者乎!

治之法不必泄火,只專補水,水既足而
火自消矣,亦既濟之道也。
方用兩地湯。
經水先期 - 兩地湯
 大生地(一兩,酒炒) 地骨皮(三錢)
 元參(一兩) 白芍藥(五錢,酒炒)麥冬肉
(五錢) 阿膠(三錢)

 水煎服。四劑而經調矣。此方之用地骨、生地,
能清骨中之熱。骨中之熱,由於腎經之熱,清
其骨髓,則腎氣自清,而又不損傷胃氣,此治
之巧也。

 況所用諸藥,又純是補水之味,水盛而火自平
理也。此條與上條參觀,斷無誤治先期之病矣。
經水後期 ( 經來多者 )
婦人有經水後期而來多者,人以為血
虛之病也,誰知非血虛乎!蓋後期之多
少,實有不同,不可執一而論。
經水後期 ( 經來多者 )
蓋後期而來少,血寒而不足;後期而
來多,血寒而有餘。夫經本於腎,而其
流五臟六腑之血皆歸之,故經來而諸經
之血盡來附益,以經水行而門啟不遑迅
闔,諸經之血乘其隙而皆出也,但血既
出矣,則成不足。

治法宜於補中溫散之,不得曰後期者
俱不足也。方用溫經攝血湯。
經水後期 - 溫經攝血湯
 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芍(一兩,酒炒)

川芎(五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柴胡(五分) 五味子(三分)
續斷(一錢) 肉桂(五分,去粗,研)

 水煎服。三劑而經調矣。此方大補肝、腎、脾之精與
血,加肉桂以袪其寒。

 柴胡以解其鬱,是補中有散,而散不耗氣;補中有泄,
而泄不損陰,所以補之有益,而溫之收功,此調經之
妙藥也,而攝血之仙丹也。凡經來後期者,俱可用。
倘元氣不足,加人參一、二錢亦可。
經水先後無定期
婦人有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
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鬱結
乎!

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鬱
則腎亦鬱矣;腎鬱而氣必不宣,前後之
或斷或續,正腎之或通或閉耳;或曰肝
氣鬱而腎氣不應,未必至於如此。
經水先後無定期
殊不知子母關切,子病而母必有顧復
之情,肝鬱而腎不無繾緒之誼,肝氣之
或開或閉,即腎氣之或去或留,相因而
致,又何疑焉。

治法宜舒肝之鬱,即開腎之鬱也,肝
腎之鬱既開,而經水自有一定之期矣。
方用定經湯。
經水先後無定期 - 定經湯
菟絲子(一兩,酒炒) 白芍(一兩,酒
炒)當歸(一兩,酒洗) 大熟地(五錢,
九蒸)山藥(五錢,炒) 白茯苓(三
錢) 芥穗(二錢,炒黑) 柴胡(五分)

水煎服。二劑而經水淨,四劑而經期定矣。
此方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
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腎之氣舒而精通,
肝腎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於治
也。
以上調經三條辨論明晰,立方微妙,但恐
臨時或有外感,內傷不能見效,

有外感者宜加蘇葉一錢
有內傷者宜加神麯二錢(炒)
有因肉食積滯者再加山查肉二錢(炒),
臨症須酌用之。

若肝氣鬱抑又當以逍遙散為主,有熱加梔
炭、丹皮即加味逍遙散。
經水數月一行
婦人有數月一行經者,每以為常,亦
無或先或後之異,亦無或多或少之殊,
人莫不以為異,而不知非異也。

蓋無病之人,氣血兩不虧損耳。然嗜
欲損夭之人,亦復甚多,又不可不立一
療救之方以輔之,方名助仙丹。
經水數月一行 - 助仙丹
白茯苓(五錢) 陳皮(五錢)
白朮(三錢,土炒)白芍(三錢,酒炒)
山藥(三錢,炒) 菟絲子(二錢,酒炒)
杜仲(一錢,炒黑)甘草(一錢)

河水煎服。四劑而仍如其舊,不可再服也。
此方平補之中,實有妙理。健脾益腎而不
滯,解鬱清痰而不泄,不損天然之氣血,
便是調經之大法,何得用他藥以冀通經哉!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
婦人有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
來者,人以為血之凝也,誰知是肝氣不舒
乎!夫肝屬木而藏血,最惡風寒。

婦人當行經之際,腠理大開,適逢風之吹
寒之襲,則肝氣為之閉塞,而經水之道路
亦隨之而俱閉,由是腠理經絡,各皆不宣,
而寒熱之作,由是而起。
其 ( 邪 ) 氣行於陽分則生熱,其氣行於陰
分則生寒,然此猶感之輕者也。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

倘外感之風寒更甚,則內應之熱氣益
深,往往有熱入血室,而變為如狂之症。
若但往來寒熱,是風寒未甚而熱未深耳。

治法宜補肝中之血,通其鬱而散其風,
則病隨手而效,所謂治風先治血,血和
風自滅,此其一也。方用加味四物湯。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 - 加味四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芍(五錢,酒炒)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三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粉丹皮(三錢)
元胡(一錢,酒炒) 甘草(一錢)柴胡(一
錢)

水煎服。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
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鬱;用甘草、白朮,
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入於表裡之間,通乎
經絡之內,用之得宜,自奏功如響也。
加荊芥穗(炒黑)一錢,尤妙。
經水過多
婦人有經水過多,行後復行,面色痿黃,
身體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為血熱
有餘之故,誰知是血虛而不歸經乎!失
血旺始經多,血虛當經縮。

今日血虛而反多經多,是何言與?殊不
知血歸於經,雖旺而經亦不多;血不歸
經,雖衰而經亦不少,世之人見經水過
多,謂是血之旺也,此治之所以多錯耳。
經水過多
倘經多果是血旺,自是健壯之體,須
當一行即止,精力如常,何至一行後而
再行,而困乏無力耶!

惟經多是血之虛,故再行而不勝其困
乏,血損精散,骨中髓空,所以不能色
華於面也。治法宜大補血而引之歸經,
又安有行後復行之病哉!
方用加減四物湯。
經水過多 - 加減四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芍(三錢,酒炒)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二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黑芥穗(三錢)
山萸(三錢,蒸) 續斷(一錢) 甘草(一
錢)

 水煎服。四劑而血歸經矣。十劑之後,加人參三
錢,再服十劑,下月行經,適可而止矣。夫四物
湯乃補血之神品,加白朮,荊芥,補中有利;加
山萸、續斷,止中有行;加甘草以調和諸品,使
之各得其宜,所以血足而歸經,歸經而血自靜矣。
 荊芥稼炭穗引血歸經。方妙極不可輕易加減。
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一
調經門
凡醫婦人,先須調經,故以為初。
月經緒論第一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
事以時下。

天,謂天真之氣降;癸,謂壬癸,水
名,故云天癸也。

然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腎氣全盛,
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
月經緒論第一
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
旬一見,以像月盈則虧也。若遇經脈行
時,最宜謹於將理。將理失宜,似產後
一般受病,輕為宿疾,重可死矣。

蓋被驚則血氣錯亂,經脈斬然不行,
逆於身則為血分、癆瘵等疾。
若其時勞力,則生虛熱,變為疼痛之根。
月經緒論第一
 若恚怒則氣逆,氣逆則血逆,

 逆於腰腿,則遇經行時腰腿痛重,過期即安也。
 逆於頭、腹、心、肺、背、脅、手足之間,則遇
經行時,其証亦然。

 若怒極則傷肝,而有眼暈、脅痛、嘔血、瘰癧、癰
瘍之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淋瀝無
有已也。

 凡此之時,中風則病風,感冷則病冷,久而不愈,
變証百出,不可言者。所謂犯時微若秋毫,感病重
如山岳,可不畏哉﹗
《產寶方》序論第三
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
女子調其血。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
謹調護。

然婦人以血為基本,氣血宣行,其神
自清。所謂血室,不蓄則氣和;血凝結,
則水火相刑。
《產寶方》序論第三
 月水如期,謂之月信。不然血凝成孕,此乃調燮
之常。

 其血不來,則因風熱傷於經血,故血不通。

或外感風寒,內受邪熱,脾胃虛弱,不能飲食。食
既不充,榮衛抑遏,肌膚黃燥,面無光澤,時發寒
熱,腹脹作痛,難於子息。子藏冷熱,久而勞損,
必挾帶下,便多淋瀝,忽致崩漏。

 經云︰腹中如塊,忽聚忽散,其病乃症;血涸不
流而搏,腹脹,時作寒熱,此乃成瘕。或先後爽
期,雖通而或多或寡,究病之源,蓋本於此。
王子亨方論第四
論曰︰經者常候,謂候其一身之陰陽
愆伏,知其安危。

故其來必以月,太過不及,皆為不調。
過於陽則前期而來,過於陰則後時而至。
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
亦由陰陽衰盛,寒熱為邪,詳說於下。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夫婦人月水不調者,由勞傷氣血致體
虛,風冷之氣乘也。

若風冷之氣客於胞內,傷於衝任之脈,
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衝任之脈皆起於
胞內,為經絡之海。手太陽小腸之經、
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上
為乳汁,下為月水。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然則月水是經絡之餘,若冷熱調和,
則衝脈、任脈氣盛,太陽、少陰所生之
血宣流依時而下。

若寒溫乖適,經脈則虛。若有風冷,
虛則乘之,邪搏於血,或寒或溫,寒則
血結,溫則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故
為不調也。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治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
或後,時發疼痛,醫者一例呼為經病。

不曾說是陰勝陽、是陽勝陰,所以服
藥少得有效。蓋陰氣勝陽,則胞寒氣冷,
血不營運。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
故令乍少而在月後。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若陽氣勝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
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知
陰陽,謂其氣血,使不相勝,以平為福。

紫石英 禹余糧 人參 龍骨 川烏 官桂 桑寄
生 杜仲 五味子 遠志 澤瀉 當歸石斛 蓯蓉
乾薑(各一兩) 川椒 牡蠣 甘草(各半
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五十丸,空心米飲吞下。《指迷方》同。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 治衝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後,或崩漏不止,
赤白帶下,小腹急痛。每至經脈行時頭眩,飲食
減少,氣滿心忪,肌膚不澤,悉皆主之。(出張
氏方)

 吳茱萸(半兩)
麥門冬 乾薑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
香 苦梗(各三錢) 甘草(三錢半) 當歸(半兩)
北細辛(一錢半) 防風 官桂(各一分) 半夏(七
錢)

上
咀,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
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

(出《專治婦人方》)川薑黃(成片
子者,四兩) 蓬莪朮 紅花 桂心 川芎
(各一兩) 延胡索 牡丹皮 當歸(各二
兩) 白芍藥(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酒半
盞,煎至七分,熱服。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桃仁散治婦人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後
複來,狀如瀉水,四體虛翕,不能飲食,腹
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後,或經月
不來,舉體沉重,唯欲眠睡,多思酸物。

桃仁 粉草 半夏(各一兩) 赤芍藥 生地黃


(各三兩) 澤蘭葉 川牛膝 當歸 桂心 牡丹
皮 人參 蒲黃 川芎(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大錢,水盞半,薑三片,
煎七分,空心,去滓溫服。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夫婦人月水不通者,由勞傷血氣致令
體虛,受風冷邪氣客於胞內,傷損衝任
之脈,並手太陽、少陰之經,致胞絡內
血絕不通故也。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
經脈之海。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
此二經為表裡,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風冷傷其經血,血性得溫則宣流,得寒
則澀閉。既為風冷所搏,血結於內,故
令月水不通也。

又云︰腸中鳴則月水不來,病本在胃。
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穀,使津液不生血
氣故也。(所以《梅師方》單用濃朴,
其理可見。再出《易簡方》)。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又云︰醉以入房,則內氣竭絕傷於肝,
使月水衰少不來。所以爾者,肝藏於血,
勞傷過度,血氣枯竭於內也。

又先唾血及吐血、下血,謂之脫血,
名曰血枯,亦月水不來也。

所以爾者,津液減耗故也。但益津液,
其經自下也。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診於腎脈微澀者,是月水不通也。

又左手關後、尺內浮為陽絕,無膀胱
脈也,月水則閉。

又肝脈沉而急,隱之亦然。時小便難,
苦頭眩痛,腰背痛,足寒時疼,月水不
來,恐得之時有所墮墜也。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月水不通,久則血結於內生塊,變為
血瘕,亦作血症。血水相並,壅澀不通,
脾胃虛弱,變為水腫也。

所以然者,脾候身之肌肉,象於土,
土主克消於水,水血既並,脾氣衰弱,
不能克消,故水氣流溢,浸漬肌肉,故
腫滿也。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論曰︰經脈不通日久,此非細事,實
為沉病。

若是室女經脈不通,初因貪食酸鹹之
物,遂致血脈乾涸,變成勞疾。
若因經脈正行,誤食熱面、生冷、房
室,遂成此疾。腹內顆塊,誤認為胎,
時日稍深,必見困篤。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脈
通,月事以時下,故令有子。天癸者,
物之自然。

月者,以月至;經者,有常也。其來
不可過與不及、多與少,反此皆謂之病。
不行猶甚,百疾生焉。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血既不能滋養百體,則發落面黃,身
羸瘦。血虛則發熱,故身多熱。

水不足則燥氣燔,燥氣燔則金受邪,
金受邪則肺家嗽,嗽則為肺癰、肺痿必
矣。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醫見經不行,則用虻蟲、水蛭等行血
藥,見熱則用除熱諸寒藥,實出妄意。
就中不行,以藥行之,為害滋大。

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
譬猶索萬金於乞丐之人,雖捶楚並下,
不可得也。但服以養氣益血諸藥,天癸
自行。又有一種婦人盛實,月經瘀閉,
利之則行。自有証候,學人宜審焉。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血脈不通

當歸穿山甲(灰炒) 蒲黃(各半兩,
炒) 辰砂(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研停,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如不吃酒,薄荷、醋湯亦可。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心膈迷悶,腹臟撮痛,氣急氣悶,月
信不通等疾。

天台烏藥(二兩) 當歸 莪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服後
以食壓之。大忌生冷、油膩等物。若產後
諸疾,用炒薑、酒調下。(以上出《婦人
經驗方》)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救急》療婦人月經不調,或一月不來,
或隔月不來,或多或少,臍下絞痛,面色
痿黃,四體虛吸,羸瘦不能食方。

當歸 川牛膝 牡丹皮 桃仁(各一兩半) 大


黃 芎 土瓜根 芍藥 朴硝 桂心 虻蟲(去翅足,
炒) 水蛭(各半兩,炒)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五服。
忌如常法。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療月經不通,腹中痛。(見《產寶
方》)

牛膝(六分) 大黃 桃仁(去皮尖、雙
仁,炒) 細辛(各五分) 川芎 當歸
(各四兩) 水蛭(三分,糯米炒黃)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空心溫酒下。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月水不通。(出《梅師方》,已試
有驗)

濃朴(薑汁炙香,細切)不以多少,
濃煎去滓,空心溫服。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婦人經候不來數月

臍腹痛,或有一塊上下相拄,飲食減
少,腹滿惡心,大便秘澀者

宜服《局方》北亭丸。用石菖蒲、馬
鞭草煎湯送下三、四十丸,兩服必通。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女人月經瘀閉,月候不來,繞臍寒疝痛徹,及
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結而不散,及症瘕等
病。

干漆(杵碎,炒令大煙出,煙頭青白,如此一時
久)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各一兩)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一升入二味藥末,銀石器內
慢火熬,俟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或
溫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婦人血臟虛竭,或積瘀血,經候不行或斷續
不定,時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緊硬,
及室女月經不通,並宜服之。

紅花 當歸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蘇木(捶碎細銼,


各二兩) 白芷 桂心(各一兩半) 赤芍藥(九
兩) 劉寄奴(去梗,五兩)

上為細末。空心熱酒調三錢服,食前臨臥再服。
若血久不行,濃煎紅花酒調下。孕婦休服。一
名凌霄花散。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硬,
時發刺痛,漸成勞狀。(出《博濟方》)

鱉甲(去裙,醋炙) 桂心 三棱(醋煮,急
炒) 牡丹皮 牛膝(去苗,炒) 訶子 肉琥珀
大黃(煨) 土瓜根 桃仁(去皮尖、雙仁,
麩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煎
桃仁湯送下十五丸。破血症、氣塊尤妙。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治月水不調,阻滯不通。(出《博濟方》)

大黃(炮) 朴硝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各二兩) 虻蟲(一兩,去足翅,炒黑用)

上為細末,用醋五升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
可丸。丸如梧桐子大,當日晚不須吃食,五
更初以溫酒吞下一丸。至明日午際,取下如
赤豆汁,或似雞肝、蝦蟆衣。其病下了,即
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鮮紅即住服。
仍以調氣湯散補之。
室女月水不通方論第八
論曰︰夫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二經
為表裡。

心主於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也。女子
十四而天癸至,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
血既盈,應時而下,名之月水。

常以三旬而一見,謂之平和也。若愆期者,
由勞傷血氣壅結,故令月水不通也。
室女月水不通方論第八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通經
丸。

桂心 青皮 大黃(煨) 川椒 莪朮 川烏(泡去


皮) 干漆(碎之,炒令煙盡) 當歸 桃仁(去
皮尖、雙仁,麩炒) 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分為四份,用一份以米醋熬成膏,
和余份藥末成劑,臼中治之。丸如梧桐子大,
晾乾。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至三十丸,溫酒
亦得,空心,食前服。
室女月水不通方論第八
治室女月水不通。(出《聖惠方》)

雄鼠屎(一兩)燒存性,為細末。空
心,溫酒調下一錢,神效。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夫婦人月水不利者,由勞傷血氣,致令體
虛而受風冷,客於胞內,損傷衝任之脈,
手太陽、少陰之經故也。

衝任之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手
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
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風冷客於經絡,搏於血氣,血得冷則壅滯,
故令月水來不宣利也。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診其脈,寸口弦,苦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竅
生瘡。

又肝脈沉,是厥陰經也。沉為陰,主月水不利,
腰腹痛。

尺脈滑,血氣實,經絡不利。又尺脈來而斷絕
者,月水不利也。

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水不利也,
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膈也。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吃食減少,漸覺
虛乏,故令無子。

白薇 柏子仁 白芍藥 當歸 桂心 附子 萆 白朮 吳


茱萸 木香 細辛 川芎 檳榔(各半兩) 熟地黃
(二兩) 牡丹皮(一兩) 紫石英(一兩) 人
參(三分) 石斛 白茯苓 澤蘭葉 川牛膝(各三
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空心,晚食前溫酒吞下。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療女人臍下憋逆,氣脹滿,月經不利,
血氣上攻,欲嘔不得睡。(出《產寶
方》)

當歸(四錢) 干漆(三錢,炒令煙
盡)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
溫酒下十五丸。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疼痛,不欲飲
食。

牡丹皮 川大黃(炒,各一兩) 赤茯苓


生地黃 桃仁 當歸 桂心 赤芍藥 白朮
(各三分) 石韋(去毛) 木香(各半
兩)

上 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薑三片,
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痛。牛膝散。

牛膝(一兩) 桂心 赤芍藥 桃仁 延胡索


當歸 牡丹皮 川芎 木香(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食
前。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夫婦人月水不斷者,由損傷精血,衝
任脈虛損故也。

衝任之脈,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
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
裡,主下為月水。

若勞傷經脈,衝任氣虛,故不能製經
血,令月水不斷也。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凡月水不止而合陰陽,則冷氣上入於
臟,令人身體、面目痿黃,亦令絕子不
產也。

若經候時行時止,或淋瀝不斷,腹中
時痛,其脈沉細,此因寒熱邪氣客於胞
中,衝任不調,此非虛弱,蓋邪氣伏留,
滯於血海,譬如有積之人,下利不定,
有所去即愈。宜牡丹丸。
牡丹丸
牡丹皮 牡蒙 附子(炮) 大黃(蒸) 葶
藶(炒) 苦梗 茯苓(各半兩) 當歸 製
濃朴 吳茱萸 川椒(炒出汗) 人參 川芎
北柴胡 桂心 乾薑(各半兩) 細辛(一兩
半) 虻蟲(五十個,去頭、足、翅,
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
溫酒下十丸;未知,漸加至二十丸,以
知為度。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治婦人月水不斷,口乾心煩,四肢羸瘦,
飲食無味,漸加乏弱。續斷丸。

川續斷 當歸 烏賊骨 黃耆 牛角 (燒) 五味


子 甘草 龍骨(燒研) 赤石脂熟地黃(各
一兩) 地榆(半兩) 艾葉 附子 乾薑 川芎
(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食前,溫酒下。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治婦人久冷,月水不斷,面色痿黃,四肢
瘦弱,心神虛煩,飲食減少。禹余糧丸。

禹余糧(二兩) 鹿角膠(三分,粉炒) 紫
石英 續斷 赤石脂 熟地黃 川芎(各一兩)
乾薑 黃耆 艾葉 柏葉(炒) 當歸(炒) 人
參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空心,米飲下。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治婦人血海虛損,月水不斷。牡蠣丸。

牡蠣粉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兩) 阿膠


川芎 當歸 鹿茸 續斷 乾薑(各三分)
甘草 ( 一分 )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食前溫酒下。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療經血不止。

黃芩(五分) 當歸 柏葉 蒲黃(各四
分) 生薑(二分) 艾葉(一分) 生地
黃(二十四分) 伏龍肝(十二分)
上 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為二服。
又一方︰蓮蓬殼 拒霜花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
米飲調服。
室女經閉成勞方論第九
寇宗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
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

世有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
當,多致勞損。

男子則神色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
何以致然?
室女經閉成勞方論第九
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
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

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 ( 脾 ) ,故不嗜

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
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乾
木氣不充,故多怒,鬢發焦,筋痿
俟五臟傳遍,故卒不能死者,然終死矣。
室女經閉成勞方論第九
此一種於勞中最難治。蓋病起於五臟之中,
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
心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
舉此為例,其餘諸勞,可按脈與証而治之。

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
等涼藥。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
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
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
不知。
經候微少,漸漸不通
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
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
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
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

當養血益陰,慎無以毒藥通之,宜柏
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別研) 牛膝 卷柏(各半
兩) 澤蘭葉 續斷(各二兩) 熟地黃
(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
飲下三十丸。
澤蘭湯
澤蘭葉(三兩) 當歸 芍藥(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
一盞,去滓溫服。
室女榮衛不調
治室女榮衛不調,經候凝滯,或時頭
目昏悶,上膈積涎,肢體不利,五心虛
煩,飯食進退,多困少力。
沉香鱉甲散。(《博濟方》)
沉香鱉甲散
沉香 甘草(炙) 檳榔(各三分) 木香
(一兩) 鱉甲(一兩半) 常山 當歸 柴
胡 人參 半夏 桂心 生地黃 白茯苓 青皮
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
三分,煎至七分,溫服,空心,日三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