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1

中醫五臟的生理

康珵中醫診所
郭秀霞醫師
臟象學說
 「藏象」一詞,首見於《素問.六節臟象
論》。
 藏,指隱藏於體內的臟器。
 象,其義有二,一指臟腑的解剖形態,
「象者,像也。論臟腑之形象,以應天地
之陰陽也」(《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
二》)。其二指臟腑的生理病理表現於外
的徵象。
 藏通「臟」,「藏象」今作「臟象」。
 臟象是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及病理變化反
映於外的徵象。
 內容包括臟腑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病
理變化以及臟腑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
 以病理反證生理,重功能而輕形質,是臟
象認識生命本質的重要特點。
五臟、六腑
 人體是以肝、心、脾、肺、腎五臟為中心,
以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六
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
過經絡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形體官竅所構
成五個功能活動系統。
 這五個系統不僅都受天地四時陰陽的影響,
同時互相之間也緊密聯繫,使人體整體與
局部、局部與局部,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
成為一個複雜的網路結構。
五臟
 形象上,五臟屬於實體性器官。
 功能上,五臟是主「藏精氣」,即生化和
貯藏氣血、津液、精氣等精微物質,主持
複雜的生命活動。
 《素問:五臟別論》:「五臟者,藏精氣
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 滿,指精氣盈滿;實,指水谷充實。滿而
不能實,就是說五臟貯藏的都是精氣,而
不是水谷或廢料。
六腑
 形象上,六腑屬於管腔性器官 。
 功能上,六腑是主「傳化物」,即受納和
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主要是對飲
食物起消化、吸收、輸送、.排泄的作用。
 《素問.五臟別論》:「六腑,傳化物而
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六腑傳導、消
化飲食物,經常充盈水谷,而不貯藏精氣。
 因傳化不藏,故雖有積實而不能充滿。
中醫五臟理論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 肝位於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下而偏左。
與膽、目、筋、爪等構成肝系統。主疏泄、
藏喜條達而惡抑鬱,體陰用陽。在五行屬
木,為陰中之陽。肝與四時春相應
肝的生理功能
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暢、條達
以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
而不郁的作用。
 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營衛陰陽,無
不賴氣機升降出入而相互聯繫,維持其正
常的生理功能 。
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氣升發,既不亢奮,
也不抑鬱,舒暢條達,則表現為精神愉快,
心情舒暢,理智清朗,思維靈敏,氣和志
達,血氣和平。
 若肝失疏泄,則易於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
動異常。疏泄不及,則表現為抑鬱寡歡、
多愁善慮等。疏泄太過,則表現為煩躁易
怒、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等。
 肝可協調脾胃的氣機升降,和分泌、排泄
膽汁來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
 肝氣鬱結,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可導
致脾胃的消化吸收障礙,出現脅痛、口苦、
納食不化,甚至黃疸等。
 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
防止出血和調節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
海之稱。
 肝藏血功能發生障礙時,可出現:
1.血液虧虛。肝血不足,以及婦女月經量少,
甚至閉經等。
2.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發生出血傾向的病
理變化,如吐血、衄血、月經過多、崩漏。
肝氣與春氣相應
 肝與東方、風、木、春季、青色、酸味等
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繫。
 春季為一年始,陽氣始生,萬物以榮,氣
候溫暖多風。天人相應,同氣相求,在人
體則與肝相應。
 肝氣在春季最旺盛,反應最強,而在春季
也多見肝之病變,如精神神經病變多發於
春天。
肝的生理功能簡表
主要功能 生理意義 病理反應
肝主疏泄 調節情志,促進消 精神抑鬱,急躁易
化吸收,維持氣血 怒;脾胃吸收障礙,
運行,調節水液代 口苦,黃疸,水腫

肝藏血 儲藏血液,防止出 血液虧虛,血液妄
血,調節血量 行

 心位於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圓
而下尖,形如蓮蕊,外有心包衛護。
 心與小腸、脈、面、舌等構成心系統。
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臟,主血脈,
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 心與四時夏相通應。
心主血脈
 心有主管血脈和推動血液循行於脈中的作
用,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
 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
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 心臟、脈和血液所構成的這個相對獨立系
統的生理功能,都屬於心所主,都有賴於
心臟的正常搏動。
 心臟的正常搏動,主要依賴於心之陽氣作
用。心陽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
心率和心律。
 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於血液本身的充
盈和脈道的滑利通暢。
心主血脈的生理作用
 行血以輸送營養物質。心氣推動血液在脈
內循環運行,血液運載著營養物質以供養
全身,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
整個身體都獲得充分的營養,藉以維持其
正常的功能活動。
 生血,使血液不斷地得到補充。胃腸消化
吸收的水谷精微,通過脾主運化、升清散
精的作用,上輸給心肺,在肺部吐故納新
之後,貫注心脈變化而赤成為血液 。
 心臟功能正常,則心臟搏動如常,脈象和
緩有力,節律調勻,面色紅潤光澤。
 若心臟發生病變,則會通過心臟搏動、脈
搏、面色等方面反映出來。
 心氣不足,血液虧虛,脈道不利,則血液
不暢,或血脈空虛,而見面色無華,脈象
細弱無力等
 氣血瘀滯,血脈受阻,則見面色灰暗,唇
舌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脈象結、代、
促、澀等。
心主神明
 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功能和規律。所謂
「陰陽不測謂之神」(《素問.天元紀大
論》)。
 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如整個人體的形象
以及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
姿態等。
 人們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心主神明的生理作用
1. 主思維、意識、精神。接受和反映客觀外
界事物,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這
種作用稱之為「任物」。
2. 主宰生命活動。五臟六腑必須在心的統一
指揮下,才能進行統一協調的正常的生命
活動。心為君主而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
 中醫學將思維活動歸之於心,是依據心血
充盈與否與精神健旺程度有密切關係而提
出來的。
 心主神明的實質是指大腦通過感覺器官,
接受、反映客觀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
維情志等活動。
 古人以心為思維器官,故後沿用為腦的代
稱。
 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
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對外界信息的反應
靈敏和正常。
 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異常,不僅可以出現
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異常,如失眠、多夢、
神志不寧,甚至譫狂,或反應遲純、精神
萎靡,甚則昏迷、不省人事等,而且還可
以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活動,甚至危及整
個生命。
 《血證論.臟腑病機論》「心為火臟,燭照
萬物」
 凡脾胃之腐熟運化,腎陽之溫煦蒸騰,以
及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的調節等等,心
陽皆起著重要作用 。
 心與夏季、南方、熱、火、苦味、赤色等
有著內在聯繫。
 自然界中在夏季以火熱為主,在人體則與
陽中之太陽的心相通應,了解心的這一生
理特性,有助理解心的生理病理,特別是
病理與季節氣候的關係。
 心通於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
功能最強。
心的生理功能簡表
主要功能 生理意義 病理反應

心主血脈 1. 行血:心氣推動血 心氣不足,血液虧虛:


液輸送營養物質 面白無華,脈細弱無力
2. 生血:水谷精微經 氣血瘀滯:面色灰暗,
由心火化赤為血 唇舌青紫,心胸痛

心主神志 1. 任物:接受外界事 神志異常,思維紊亂


物,主持精神意識
2. 主宰:主宰臟腑的
功能活動
心包絡
 簡稱心包,是心臟外面的包膜,為心臟的
外圍組織,其上附有脈絡,是通行氣血的
經絡
 臟象學說認為,心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
所以外邪侵襲於心時,首先侵犯心包絡,
故曰「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靈樞.邪客》)。
 臨床表現,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異常,如
在外感熱病中,因溫熱之邪內陷,出現高
熱神昏、譫語妄言等心神受擾的病態,稱
之為「熱入心包」。
 由痰濁引起的神志異常,表現為神昏模糊、
意識障礙等心神昏亂的病態,稱之為「痰
濁蒙蔽心包」。

 脾位於腹腔上部,膈膜之下,與胃以膜相
連,「形如犬舌,狀如雞冠」,與胃、肉、
唇、口等構成脾系統。
 主運化、統血,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
化之源,人體臟腑百骸皆賴脾以濡養,故
有後天之本之稱。
 在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
 脾與四時長夏相應。
 臟象學說中的「脾」就是現代解剖學中的
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又遠非脾和胰所能
囊括。
脾的生理功能
 脾主運化: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
吸收。
 脾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
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
 實際上,就是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
運輸的功能。
 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其水谷精微又靠脾
的轉輸和散精作用而上輸於肺,由肺臟注
入心脈化為氣血,再通過經脈輸送全身,
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
筋肉等各個組織器官。
 五臟六腑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水谷
精微,都有賴於脾的運化作用。
 飲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後維持生命活動所必
需的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也是生成氣血
的物質基礎。
 飲食水谷的運化是由脾所主,所以說脾為
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 脾失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
而失常,就會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
以至倦怠、消瘦和氣血不足等病理變化。
 脾在運輸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所需
要的水液(津液),通過心肺而運送到全
身各組織中去,以起到滋養濡潤作用
 各組織器官利用後的水液,經由脾及時地
轉輸給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
送到膀胱,排泄於外,從而維持體內水液
代謝的平衡。
 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導致水液在體內
的停滯,而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
甚則形成水腫。故曰:「諸濕腫滿,皆屬
於脾」(《素問.至真要大論》)。這也就
是脾虛生濕、脾為生痰之源和脾虛水腫的
發生機理。
脾主生血
 脾運化的水谷精微,經過氣化作用生成血
液。脾氣健運,化源充足,氣血旺盛則血
液充足。
 脾失健運,生血物質缺乏,則血液虧虛,
出現頭暈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
血虛徵象。
脾主統血
 脾氣能夠統攝周身血液,使之正常運行而
不致溢於血脈之外。
 脾失健運,陽氣虛衰,不能統攝血液,血
不歸經而導致出血者稱為脾不統血,臨床
上表現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尤以下部出血多見。
脾主升清
 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
質,吸收並上輸於心、肺、頭目,再通過
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並維
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的作用。
 脾氣不能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
化無源,可出現神疲乏力、眩暈、泄瀉等
症状。脾氣下陷(又稱中氣下陷),則可
見久泄脫肛甚或內臟下垂等。
脾氣與長夏相應
 脾主長夏,脾氣旺於長夏,脾臟的生理功
能活動,與長夏的陰陽變化相互通應。
 脾與中央方位、濕、土、黃色、甘味等有
內在聯繫。
 脾運濕又惡濕,若脾為濕困,運化失職,
可引起胸脘痞滿、食少體倦、大便溏薄、
口甜多涎、舌苔滑膩等
脾的生理功能簡表
主要功能 生理意義 病理反應
脾主運化 運化水谷,輸布津液; 食少腹脹,便溏,
運化水濕,維持體內 面黃體瘦;痰飲,
水液平衡 水腫,泄瀉
脾主生血統血 化生氣血;使血液循 血虛;血液妄行,
經而行 出血

脾主升清 運輸精微,維持內臟 氣血生化無源;內


位置恆定 臟下垂,久瀉不止

 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葉狀,質
疏鬆。
 與心同居膈上,上連氣管,通竅於鼻,與
自然界之大氣直接相通。
 與大腸、皮、毛、鼻等構成肺系統。
 在五行屬金,為陽中之陰臟。主氣司呼吸,
助心行血,通調水道。
 在五臟六腑中,位居最高,為五臟之長。
 肺與四時秋相應。
肺的生理功能
 肺主氣:肺主呼吸之氣和肺主一身之氣的
總稱。
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
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
的生成和調節氣機的作用。
 氣的不足和升降出入運動異常,以及血液
運行和津液的輸布排泄異常,亦可影響肺
的呼吸運動,而出現呼吸異常。
 若肺氣虛衰,不能助心行血,就會影響心
主血脈的生理功能,而出現血行障礙,如
胸悶心悸、唇舌青紫等症状。
 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
液輸布、運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調節作用。
 肺氣宣發:一是使水液迅速向上向外輸布,
布散到全身,外達皮毛,「若霧露之溉」
以充養、潤澤、護衛各個組織器官。
 二是使經肺代謝後的水液,即被身體利用
後的廢水和剩餘水分,通過呼吸、皮膚汗
孔蒸發而排出體外。
 肺氣肅降,使體內代謝後的水液不斷地下
行到腎,經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生成尿
液而排出體外,保持小便的通利。
 如果肺氣宣降失常,失去行水的職能,水
道不調,則可出現水液輸布和排泄障礙,
如痰飲、水腫等。
 肺主治節:是指肺輔助心臟治理調節全身
氣、血、津液及臟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肺的生理特性
 肺通過氣管、喉、鼻直接與外界相通。
 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六淫」
之邪侵襲人體,尤其是風寒邪氣,多首先
入肺而導致肺衛失宣、肺竅不利等病變,
由於肺與皮毛相合,所以病變初期多見發
熱惡寒、咳嗽;鼻塞等肺衛功能失調之候。
肺氣與秋氣相應
 肺為清虛之體。性喜清潤,與秋季氣候清
肅、空氣明潤相通應,故肺氣在秋季最旺
盛,秋季也多見肺的病變。
 肺與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
有內在的聯繫。
 秋金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極易侵犯
人體而耗傷肺之陰津,出現乾咳,皮膚和
口鼻乾燥等症状 。
肺的生理功能簡表
主要功能 生理意義 病理反應

肺主氣 肺主呼吸及一身之氣 呼吸異常,胸悶喘促;


氣虛懶言,體倦乏力
肺主行水 通調水道,參與水液代 痰飲,水腫

肺朝百脈 幫助心臟主持血液循行 血循障礙

肺主治節 調節全身氣機及血液運 呼吸、水液代謝與氣血


行與水液代謝 運行異常

 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右微下,
左微上,外形橢圓彎曲,狀如豇豆。
 與膀胱、骨髓、腦、發、耳等構成腎系統。
 主藏精,主水液,主納氣,為人體臟腑陰
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為先天之本
 在五行屬水,為陰中之陽。在四時與冬季
相應。
腎主封藏
 是指腎貯藏五臟六腑之精的作用。
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陰而寓元
陽,為水火之臟。
 腎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腎主命火,命
火宜潛不宜露,故曰:「腎者主蟄,封藏
之本,精之處也」(《素問,六節臟象
論》)。
腎主水液
 指腎具有藏精和調節水液的作用。腎主水
的功能是靠腎陽對水液的氣化來實現的。
 病理上,腎主水功能失調,氣化失職,就
會引起水液代謝障礙。氣化失常,關門不
利,闔多開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發生障
礙可引起尿少、水腫等病理現象;若開多
闔少,又可見尿多、尿頻等症。
腎主納氣
 指腎有攝納肺吸入之氣而調節呼吸的作用。
 正常的呼吸運動是肺腎之間相互協調的結
果。
 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吸入之氣
不能歸納於腎,就會出現呼多吸少、吸氣
困難、動則喘甚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
腎主一身陰陽
 五臟皆有陰陽,就物質與功能言,則物質
屬陰,功能屬陽。功能產生於物質,而物
質表現功能。
 腎陰和腎陽,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
依存、相互為用,維持著人體生理上的動
態平衡。
 腎為五臟六腑之本,腎陰充則全身諸臟之
陰亦充,腎陽旺則全身諸臟之陽亦旺盛。
 腎陰和腎陽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時,即能
形成腎陰虛和腎陽虛。
 腎陰虛,表現為五心煩熱、眩暈耳鳴、腰
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夢交等症状。
 腎陽虛,表現為精神疲憊、腰膝冷痛、形
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遺尿失禁,以及男子
陽痿、女子宮寒不孕等性功能減退和水腫
等症状。
腎氣與冬氣相應
 腎與冬季、北方、寒、水、鹹味等有著內
在聯繫。
 冬季寒水當令,氣候比較寒冷。水在天為
寒,在臟為腎。
 四時陰陽異常,在人則腎之陰陽失調,封
藏失職。在人體以腎氣變化為著,故冬季
以腎病、關節疾病較多為其特點。
腎的生理功能簡表
主要功能 生理意義 病理反應
腎主封藏 儲藏五臟六腑之精 腎精不足,骨髓空
虛,發育遲緩
腎主水液 調節水液氣化代謝 水液代謝障礙,水
腫,尿少或頻尿
腎主納氣 攝納肺吸入之氣調節 呼吸困難,動則喘
呼吸 甚
腎主一身陰陽 維持人體生理上的動 耳鳴眩暈,腰膝酸
態平衡 軟,遺精,陽痿,
宮寒不孕
五臟生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