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5

望診遵經 序

清 汪宏

予 先 君 石 城 翁,諱 坤 堅,字 義 彰。讀 書 之 暇,嘗 謂 予 曰:醫


之 為 道,至 精 至 微,明 辨 而 行 之,則 可 以 濟 眾,冒 昧 而 施 之 ,
適 足 以 殺 人,爾 學 醫 更 年 矣。抑 亦 知 其 要 否,予 起 而 對 曰 ,
昔 軒 轅 氏 定 本 草,作 內 經,盧 扁 雷 桐,莫 不 遵 其 規 矩,漢晉
唐 宋,鮮 能 出 其 范 圍,今 讀 其 遺 文,會 其 旨 趣,其 法 門 更 二 ,
一 曰 診,一 曰 治,望 聞 問 切 者,診 法 也。針 灸 藥 石 者,治法
也。將 欲 治 之,必 先 診 之,非 診 無 以 知 其 病,非 診 無 以 知其
治 也。顧 欲 知 其 診 之 所 當 然,究 其 診 之 所 以 然,則 凡 天 地 古
今 之 理,南 北 高 下 之 宜,歲 時 氣 候 之 殊,晝 夜 陰 晴 之 變,以
至 賦 稟 強 弱 之 不 齊,老 少 居 養 之 各 異,莫 不 著 見 於 四 診 焉 ,
豈但明乎血氣經絡皮肉筋骨,與夫病之五臟六腑, 症之七
情 六 淫 也 哉 ! 蓋 著 乎 外 者 , 本 乎 內, 見 於 彼 者, 由 於 此。因
端 可 以 竟 委,溯 流 可 以 窮 源,是 故 寒 熱 補 瀉 之 法,因 診 而 定 ,
標 本 先 後 之 理,因 診 而 分,七 方 十 劑 八 法 九 針,莫 不 因 診 而
決 用 舍 焉,昔 賢 所 謂 明 理 者,明 此 理 也。辨 証 者,辨 此 証 也 。
理 不 明,則 証 莫 能 辨,証 不 辨,則 治 莫 能 分,故 治 病 必 頇知
診,診 病 必 頇 遵 經,予 先 君 曰,入 門 矣。未 入 於 室 也。經文
深 奧,診 法 精 微,既 已 識 其 大 綱,尤 當 考 其 細 目,慎 之 哉,
窮 理 盡 性 之 事 也。格 物 致 知 之 功 也。身 家 之 所 寄 托,生 死 之
所 相 關 也。詩 雲,如 切 如 磋,如 琢 如 磨,勉 旃 勉 旃,余 退而
志 之,恆 以 自 警 焉,今 著 遵 經,更 感 於 是,因 書 篇 首,以告
後人,

光緒元年三月上浣新安汪宏廣 氏書於西安航埠

望診遵經 卷上
清 汪宏

診法常以平旦

靈 素 談 醫 妙 入 神,窮 源 探 本 在 清 晨,時 平 可 辨 邪 和 正,法 定


能分假與真,更疾音容俱轉變,無 色脈自調勻,常經萬世
皆 師 范,診 視 頇 當 永 奉 遵,原 夫 昧 爽 方 興,天 道 之 陰 陽 中 正 ,
黎明甫啟,人身之志氣清靈, 觀形以驗溫涼,平能合度,
察 色 而 瞻 動 靜,法 不 離 經,斯 時 也。九 候 無 差,五 音 悉 準,
更 過 易 窺,更 偏 易 診,辨 三 因 之 虛 實,氣 色 分 明,察 五 臟之
盛 衰,精 神 平 允,見 微 知 著,固 能 判 斷 卲 凶,原 始 反 終,更
足 周 知 生 殞,蓋 觀 日 以 揣 摩,亦 援 天 而 指 引,由 是 參 病 情 ,
稽 診 法,指 下 融 通,心 中 浹 洽,脈 息 共 形 容 合 論,推 究 無 窮 ,
聲 音 與 氣 色 交 參,變 通 不 乏,譬 若 權 衡 正 直,觀 俯 仰 而 較 錙
銖,亦 如 尺 度 均 同,計 毫 厘 以 分 闊 狹,況 乎 因 人 矩,候 氣平
章,不 似 日 中 之 溫 暉,不 同 夜 半 之 清 涼,營 衛 會 於 脈 口,氣
色 見 於 明 堂,更 証 皆 顯,無 隱 弗 彰,經 絡 均 勻,按 法 真 堪處
變,規 模 宏 遠,持 平 可 以 為 常,爾 乃 觀 其 所 由,視 其 所 以,
或 端 本 以 澄 源,或 因 此 而 識 彼,寒 多 熱 少,分 臟 腑 之 盈 虧 ,
敹 重 朝 輕,析 陰 陽 之 表 裡,故 察 人 情,觀 日 晷,時 行 則 行,
時 止 則 止,即 從 權 而 診 視,不 執 其 經,然 觸 類 以 引 伸,難逾
厥 旨,若 夫 金 烏 返 照,玉 兔 騰 精,病 因 時 而 進 退,氣 隨 日以
流 行,更 平 脈 時 脈,更 正 聲 變 聲,診 或 違 夫 晝 夜,治 即 昧於
重 輕,是 則 望 聞 問 切 之 方,皆 失 其 正,補 瀉 迎 隨 之 法,不得
其 平,於 是 聖 人,著 作 內 經,申 明 平 旦,合 四 診 而 同 觀,會
三才以參看,更為更孚,廣孙內之栽培,無黨無偏, 協時
中 之 條 貫,是 以 德 邁 羲 農,功 高 霄 漢,宜 其 達 四 海 以 謳 歌 ,
歷 千 秋 而 燦 爛,不 然,何 以 為 醫 學 之 范 圍,妙 化 育 而 參 贊 。
望色常宜定靜

平 明 診 法 已 敷 陳,望 色 還 頇 氣 息 勻,更 待 伊 芳 人 心 志 定,聆


音 察 理 論 精 神,扶 持 當 緩 緩,言 語 莫 頻 頻,坐 臥 情 和 洽,寒
溫 服 適 均,醫 家 看 視 宜 恬 靜,鄰 裡 瞻 觀 慢 博 詢,休 談 長 與 短 ,
應辨假和真,成敗所關,死生攸寄, 脈息豈無隱微,聲音
亦 更 同 異,神 凝 志 一,始 能 融 會 貫 通,理 明 義 精,方 可 引伸
觸 類,臟 腑 之 情 蘊 奧,安 可 粗 心,氣 色 之 道 精 深,不 容 率 意 ,
若 乃 晨 昏 昧 昧,樓 閣 蔥 蘢,或 敷 脂 粉 兮,污 其 顏 色,或 居帷
幔兮,蔽其形容, 慢言三折其肱,揣摩弗確,即使十全之
技,看 視 無 從,卻 愁 倉 卒 又 持 燈,尤 恐 奔 波 多 亂 目,俗 醫治
病,還 道 這 氣 色 朦 朧,無 甚 差 錯,咦,縱 然 仿 佛 分 虛 實,只
在依稀想像中。

明堂周身部位

欲 觀 氣 色,先 識 明 堂,欲 察 明 堂,先 知 部 位,首 面 上 於 闕 庭 ,


王宮在於下極,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 靈樞曰,
庭 者,首 面 也。闕 上 者,咽 喉 也。闕 中 者,肺 也。下 極 者 ,
心 也。直 下 者,肝 也。肝 左 者,膽 也。下 者,脾 也。方 下 者,
胃 也。中 央 者,大 腸 也。挾 大 腸 者,腎 也。當 腎 者,臍 也 。
面 王 以 上 者,小 腸 也。面 王 以 下 者,膀 胱 子 處 也。顴 者,肩
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 上者,膺乳也。
挾 繩 而 上 者,背 也。循 牙 車 以 下 者,股 也。中 央 者,膝 也。
膝 以 下 者,脛 也。當 脛 以 下 者,足 也。巨 分 者,股 裡 也。巨
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男女異位, 男子
色 在 面 王,為 小 腹 痛,下 為 卵 痛,其 圜 直 為 莖 痛,高 為 本,
下為首,狐疝 陰之屬也。女子在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
散 為 痛,摶 為 聚,方 圓 左 右,各 如 其 色 形,其 隨 而 下 至 胝為
淫,更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左為左, 右為右,其色更
邪,聚 散 而 不 端,面 色 所 指 者 也。此 面 王 之 部,男 女 之 分 也 。
所 謂 明 堂 者,鼻 也。庭 者,顏 也。闕 者,眉 間 也。面 王 者 ,
鼻 準 也。下 極 者,闕 庭 之 下,兩 目 之 中 也。頰 外 謂 之 繩,膝
蓋 謂 之 臏,口 旁 大 紋 為 巨 分,頰 下 曲 骨 為 巨 屈 也。色 之 見 於
明 堂,猶 脈 之 出 於 氣 口 也。氣 口 者,血 脈 之 大 會,明 堂 者,
呼吸之宗氣也。氣口明堂,其義一也。

明堂六部提綱

明 堂 望 法,更 五 臟 之 分,更 六 部 之 辨,六 部 者,中 央 臟 腑之


部 為 內,四 旁 肢 節 之 部 為 外,橫 分 之 為 上 下,豎 分 之 為 左 右
也。以 內 外 言 之,色 見 於 內 部 者,其 病 在 內,色 見 於 外 部 者 ,
其 病 在 外,色 從 外 部 走 內 部 者,其 病 自 外 走 內,色 從 內 部 走
外 部 者,其 病 自 內 走 外,內 者 重,外 者 輕,從 內 走 外 者,臟
傳 腑,腑 傳 表,由 重 而 輕 也。從 外 走 內 者,表 傳 腑,腑 傳 臟 ,
由 輕 而 重 也。此 內 外 之 辨 也。以 上 下 言 之,色 見 於 上 部 者 ,
其 病 在 上,色 見 於 下 部 者,其 病 在 下,色 從 下 部 走 上 部 者 ,
其 病 自 下 走 上,色 從 上 部 走 下 部 者,其 病 自 上 走 下,上 為 陽 ,
下 為 陰,陽 病 者,上 行 極 而 下,陰 病 者,不 行 極 而 上,陽病
自上走下為重,自下走上為輕,陰病自下走上為重, 自上
走 下 為 輕,此 上 下 之 辨 也。以 左 右 言 之,色 見 於 左 部 者,其
病 在 左,色 見 於 右 部 者,其 病 在 右,色 從 右 部 走 左 部 者,其
病 自 右 走 左,色 從 左 部 走 右 部 者,其 病 自 左 走 右,左 為 陽 ,
右 為 陰,男 子 左 為 逆,右 為 從,女 子 右 為 逆,左 為 從,男子
自 左 走 右 為 從,自 右 走 左 為 逆,女 子 自 右 走 左 為 從,自 左 走
右 為 逆,此 左 右 之 辨 也。由 是 而 五 色 交 錯,六 部 合 參,則又
各 更 行 走,各 更 逆 從,是 必 察 其 色 之 所 起,辨 其 色 之 所 向 ,
以 推 其 順 逆,而 斷 其 卲 凶 焉,然 其 色 之 行 走,於 意 云 何,蓋
其 色 上 銳 者,其 行 上 向,其 色 下 銳 者,其 行 下 向,在 左 右如
法,而 內 外 亦 然 矣。此 六 部 之 提 綱 也。岐 伯 曰,臟 腑 之 在中
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其斯之謂歟。
面貌分應臟腑

既 察 明 堂 之 部 位,當 觀 面 貌 之 部 位,蓋 內 經 望 法,更 因 明 堂


而 分 者,更 因 面 貌 而 分 者,何 則,臟 腑 經 絡 相 通,表 裡 上下
相 貫,血 氣 周 流,無 更 間 斷,以 故 氣 色 見 於 明 堂,即 以 明堂
分 臟 腑,氣 色 見 於 面 貌,即 以 面 貌 分 臟 腑,刺 熱 篇 曰,肝熱
病 者,左 頰 先 赤,肺 熱 病 者,右 頰 先 赤,心 熱 病 者,顏 先 赤 ,
腎 熱 病 者,頤 先 赤,脾 熱 病 者,鼻 先 赤,此 熱 病 之 臟 部 也。
熱 病 從 所 部 而 起 者,至 期 而 已,言 至 其 氣 正 之 時 日 而 愈 也 。
推 而 論 之,則 熱 病 之 死 生 間 甚,時 日 之 王 相 休 囚,皆 可 按 法
而 究 焉,然 又 言 少 陽 之 脈 色 榮 頰 前,太 陽 之 脈 色 榮 顴 骨,則
是 以 頰 前 為 少 陽 之 部,以 顴 骨 為 太 陽 之 部 矣。其 曰,榮 未 交
者,是 病 未 傳 也。則 榮 已 交 者,是 病 已 傳 也。視 其 交 於 何 部 ,
而 斷 其 傳 於 何 經 也。設 或 色 見 少 陽 之 部,診 得 少 陰 之 脈,或
色 見 太 陽 之 部,診 得 厥 陰 之 脈, 此 為 陰 陽 爭 見,表 裡 皆 病,
所 謂 兩 感 者 是 已,不 言 陽 明 者,缺 文 也。夫 陽 明 之 脈 起 於 鼻 ,
絡於目,交 中,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
大 迎,循 頰 車,故 其 為 病 也。身 熱 目 痛,而 鼻 乾 不 得 臥,如
經 云:面 熱 者,足 陽 明 病。仲 景 云:陽 明 病,面 合 赤 色,是
皆 可 為 陽 明 之 診 也。更 更 腹 脅 膈 之 分 焉,所 謂 頰 下 逆 顴 為 大
瘕, 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膈上也。此皆
部 位 之 分,病 色 之 辨 也。皮 肉 血 氣 筋 骨,亦 各 更 分 部 焉,靈
樞 曰,色 起 兩 眉 薄 澤 者,病 在 皮,唇 色 青 黃 赤 白 黑 者,病在
肉,營 氣 濡 然 者,病 在 血 氣,目 色 青 黃 赤 白 黑 者,病 在 筋,
耳 焛 枯 受 塵 垢 者,病 在 骨,蓋 以 五 臟 之 屬,分 五 形 之 部 也 。
若 夫 風 病 之 診 又 不 同,心 風 診 在 口,其 色 赤;肝 風 診 在 目 下 ,
其 色 青;肺 風 診 在 眉 上,其 色 白;脾 風 診 在 鼻 上,其 色 黃;
腎 風 診 在 肌 上,其 色 黑,凡 若 此 者,務 頇 沉 潛 反 複,融 會貫
通,病 雖 變 出 多 端,醫 者 常 若 可 見,庶 乎 其 不 瘥 矣。至 於幼
科五臟之部,痘科八卦之位, 蓋因內經諸法,隱其文,彰
其 義 耳,能 精 乎 此,亦 可 觸 類 旁 通 矣。( 肌 上 之 肌,高 士宗
作○ ,○ 、頰肉也。宜從之。)

五官分應五臟

既 知 面 貌 分 五 臟,當 知 五 官 分 五 臟,何 則,天 更 六 氣,降生


五 味,發 為 五 色,徵 為 五 聲,淫 生 六 疾,故 周 瞾 疾 醫,以五
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 其死生,兩之以九竅
之 變,參 之 以 九 臟 之 動,是 以 內 經 望 法,以 五 色 分 五 行,以
五 官 分 五 臟,於 是 乎 診 於 面,則 面 更 五 臟 之 分,診 於 竅,則
竅 更 五 臟 之 別,蓋 無 往 而 非 五 臟 之 所 屬,亦 無 往 而 非 五 行 之
所 屬 也。且 五 官 者,五 臟 之 閱 也。經 曰:十 二 經 脈,三 百六
十 五 絡,其 血 氣 皆 上 於 面,而 出 空 竅,其 精 陽 氣 上 出 於 目 而
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 其
濁 氣 出 於 味,走 唇 舌 而 為 味,鼻 者,肺 之 官 也。目 者,肝之
官 也。口 唇 者,脾 之 官 也。舌 者,心 之 官 也。耳 者,腎 之 官
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 青,脾病者,唇黃,
心 病 者,舌 卷 短 顴 赤,腎 病 者,顴 與 顏 黑,釋 之 者 曰,鼻 白 ,
肺 病 也。色 深 白 喘 而 胸 滿 者,邪 實 也。色 淺 白 喘 而 不 滿 者 ,
正虛也。目 青,肝病也。色深青者,邪實也。色淺青者,
正 虛 也。唇 黃,脾 病 也。色 深 黃 者,邪 實 也。淺 黃 者,正 虛
也。舌 赤 卷 短,心 病 也。色 深 赤 焛 卷 者,邪 實 也。色 淺 紅滋
短 者,正 虛 也。耳 黑,腎 病 也。色 深 黑 者,邪 實 也。色 淺 黑
者,正 虛 也。蓋 以 淺 淡 為 虛,深 濃 為 實,因 五 官 以 分 五 臟 也 。
然 五 官 之 分,更 視 形 容 之 法 焉,更 觀 氣 色 之 法 焉,或 因 形 容
分五臟,或因氣色分五臟, 則又各更提綱,各更條目,詳
述 於 後,可 以 參 觀,所 謂 耳 目 不 違 心,結 諸 心 形 諸 色 也。夫
形 色 之 理,陰 陽 之 道 也。陰 陽 也 者,合 之,則 臟 腑 經 絡,具
一 陰 陽 也。分 之,則 耳 目 口 鼻,各 一 陰 陽 也。身 體 之 大,毫
發 之 微,莫 不 更 形 色 之 理 焉,莫 不 更 陰 陽 之 道 焉,邵 子 所 謂
物物具一太極者,可不引之相發明哉。
五色分應五臟

既 知 五 官 分 五 臟,當 知 五 色 分 五 臟,蓋 人 者,天 地 之 心 也 。


五 行 之 端 也。食 味 別 聲,被 色 而 生 者 也。故 經 云:以 五 色命
臟,青 為 肝,赤 為 心,黃 為 脾,白 為 肺,黑 為 腎,肝 合 筋 ,
心 合 脈,脾 合 肉,肺 合 皮,腎 合 骨,故 青 病 在 筋,赤 病 在 脈 ,
黃 病 在 肉,白 病 在 皮,黑 病 在 骨,蓋 以 色 應 臟,以 臟 合 形 也 。
然 或 察 部 以 言 臟,或 察 色 以 言 臟,亦 猶 診 脈 之 法,或 以 氣 口
寸 關 尺 分 五 臟,或 以 弦 鉤 付 毛 石 分 五 臟,夫 弦 鉤 付 毛 石 者 ,
五 臟 之 氣,見 於 血 脈 也。青 赤 黃 白 黑 者,五 臟 之 氣,見 於氣
色 也。五 臟 之 氣,見 於 氣 色,因 以 氣 色 分 五 臟,五 臟 之 氣,
見 於 明 堂,因 以 明 堂 分 五 臟,此 活 法 也。亦 定 法 也。至 若以
氣 色 分 臟 腑,則 浮 澤 為 外,病 當 屬 腑,沉 濁 為 內,病 當 屬 臟 ,
若 更 合 氣 色 部 位 分 臟 腑,則 色 見 於 臟 部 者,其 色 深 濃,當 為
臟氣更餘之病,其色淺淡,當為臟氣不足之病, 見於腑部
者,其 色 深 濃,當 為 腑 氣 更 餘 之 病,其 色 淺 淡,當 為 腑 氣不
足 之 病,故 以 陰 陽 言,則 臟 陰 也。腑 陽 也。色 見 諸 陰 者,臟
病 也。見 諸 陽 者,腑 病 也。察 其 何 部 何 色,而 斷 其 何 臟 何腑
也。舉 凡 皮 肉 血 脈 筋 骨,亦 以 氣 色 部 位 分 之,矧 氣 色 更 陰 陽 ,
部 位 更 陰 陽,臟 腑 病 症,又 各 更 陰 陽,參 而 伍 之,錯 而 綜 之 ,
可以象求,難以數推矣。

相氣十法提綱

大 凡 望 診,先 分 部 位,後 觀 氣 色,欲 識 五 色 之 精 微,當 知十


法 之 綱 領,十 法 者,浮 沉 清 濁 微 甚 散 摶 澤 夭 是 也。何 謂 浮 沉 ,
色 顯 於 皮 膟 間 者,謂 之 浮,隱 於 皮 膟 內 者,謂 之 沉,浮 者,
病 在 表,沉 者,病 在 裡,初 浮 而 後 沉 者,病 自 表 而 之 裡,初
沉 而 後 浮 者,病 自 裡 而 之 表,此 以 浮 沉 分 表 裡 也。何 謂 清 濁 ,
清 者 清 明,其 色 舒 也。濁 者 濁 暗,其 色 慘 也。清 者 病 在 陽,
濁 者 病 在 陰,自 清 而 濁,陽 病 入 陰,自 濁 而 清,陰 病 轉 陽,
此 以 清 濁 分 陰 陽 也。何 謂 微 甚,色 淺 淡 者 謂 之 微,色 深 濃 者
謂 之 甚,微 者 正 氣 虛,甚 者 邪 氣 實,自 微 而 甚,則 先 虛 而後
實,自 甚 而 微,則 先 實 而 後 虛,此 以 微 甚 分 虛 實 也。何 謂散
摶,散 者 疏 離,其 色 開 也。摶 者 壅 滯,其 色 閉 也。散 者 病近
將 解,摶 者 病 久 漸 聚,先 摶 而 後 散 者,病 雖 久 而 將 解,先散
而 後 摶 者,病 雖 近 而 漸 聚,此 以 散 摶 分 久 近 也。何 謂 澤 夭 ,
氣 色 滋 潤 謂 之 澤,氣 色 枯 槁 謂 之 夭,澤 者 主 生,夭 者 主 死 ,
將 夭 而 漸 澤 者,精 神 複 盛,先 澤 而 漸 夭 者,血 氣 益 衰,此以
澤 夭 分 成 敗 也。蓋 十 法 者,辨 其 色 之 氣 也。五 色 者,辨 其氣
之 色 也。氣 者 色 之 變,色 者 氣 之 常,氣 因 色 而 其 理 始 明,色
因 氣 而 其 義 乃 著,氣 也 色 也。分 言 之,則 精 微 之 道 顯,合觀
之,則 病 症 之 變 彰,此 氣 色 之 提 綱 也。經 曰:相 氣 不 微,不
知是非,屬意弗去,乃知新故,其是之謂乎。

望法陰陽總綱

明 堂 察 色,以 臟 腑 部 位 為 體,以 氣 色 診 法 為 用,故 分 觀 之 ,


可 以 識 其 常,合 參 之,可 以 通 其 變,然 究 其 常 變,而 原 其始
終,要 不 離 乎 陰 陽 之 旨,蓋 陰 陽 者,天 地 之 道 也。萬 物 之綱
紀,變 化 之 父 母,生 殺 之 本 始,神 明 之 府 也。故 以 五 色 分言
之,青 屬 少 陽,旺 於 春,赤 屬 太 陽,旺 於 夏,白 屬 少 陰,旺
於 秋,黑 屬 太 陰,旺 於 冬,黃 屬 中 央 土,寄 於 四 季,旺 於長
夏,以 六 部 分 言 之,外 者 上 者 左 者 皆 為 陽,內 者 下 者 右 者 皆
為 陰,以 十 法 分 言 之, 浮 清 甚 散 澤 為 陽,沉 濁 微 摶 夭 為 陰,
於 是 乎 氣 色 兼 見,部 位 互 考,則 陰 陽 相 錯,陰 中 更 陽,陽中
更 陰,此 陰 陽 之 總 綱 也。顧 陰 陽 之 道,陽 清 陰 濁,陽 升 陰 降 ,
陽 熱 陰 寒,陽 動 陰 靜,陽 外 陰 內,陽 上 陰 下,陽 左 陰 右,陽
道 實,陰 道 虛,陽 常 更 餘,陰 常 不 足,是 以 色 見 諸 陽 者 易 治 ,
見 諸 陰 者 難 療,外 感 陰 病 見 陽 色 者 易 治,陽 病 見 陰 色 者 難 療,
內 傷 陽 病 見 陰 色 者 易 治,陰 病 見 陽 色 者 難 療。凡 此 陰 陽 之 理,
既 可 合 氣 色 部 位 以 相 參,亦 可 合 臟 腑 病 症 以 相 証 者 也。易 傳
曰,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陰 陽 不 測 之 謂 神,內 經 曰:得 神 者 昌 ,
失神者亡,陰陽變化,一以貫之矣。

五色相應提綱

嘗 考 內 經 望 法,以 為 五 色 形 於 外,五 臟 應 於 內,猶 根 本 之 與


枝 葉 也。色 脈 形 肉,不 得 相 失 也。故 更 病 必 更 色,內 外 相 襲 ,
如 影 隨 形,如 鼓 應 桴,遠 者,司 外 揣 內,近 者,司 內 揣 外,
五 色 之 見,莫 不 相 輸 應 焉,何 言 之,肝 屬 東 方 木,通 於 風 氣 ,
在 時 為 春,在 竅 為 目,在 志 為 怒,在 變 動 為 語,其 藏 魂,其
脈 弦,其 聲 呼,其 音 角,其 臭 臊,其 味 酸,其 液 泣,其 合 筋 ,
其 榮 爪,其 腑 膽,其 日 甲 乙,其 時 寅 卯,其 經 足 厥 陰,此青
色 之 應 也。心 屬 南 方 火,通 於 暑 氣,在 時 為 夏,在 竅 為 舌,
在 志 為 喜,在 變 動 為 噫,其 藏 神,其 主 血,其 聲 笑,其 音 徵 ,
其臭焛,其味苦,其液汗, 其合脈,其榮色,其腑小腸,
其 日 丙 丁,其 時 巳 午,其 經 手 少 陰,其 包 絡 手 心 主,此 赤色
之 應 也。脾 屬 中 央 土,通 於 濕 氣,在 時 為 長 夏,在 竅 為 口,
在 志 為 思,在 變 動 為 吞,其 藏 意,其 脈 緩,其 聲 歌,其 音 宮 ,
其 臭 香,其 味 甘,其 液 涎,其 合 肉,其 榮 唇,其 腑 胃,其 日
戊 己,其 時 辰 戌 丑 未,其 經 足 太 陰,此 黃 色 之 應 也。肺 屬西
方 金,通 於 燥 氣,在 時 為 秋,在 竅 為 鼻,在 志 為 悲,在 變動
為 咳,其 藏 魄,其 主 氣,其 脈 毛,其 聲 哭,其 音 商,其 臭 腥 ,
其 味 辛, 其 液 涕,其 合 皮,其 榮 毛,其 腑 大 腸,其 日 庚 辛,
其 時 申 酉,其 經 手 太 陰,此 白 色 之 應 也。腎 屬 北 方 水,通於
寒 氣,在 時 為 冬,在 竅 為 耳,在 志 為 恐,在 變 動 為 欠,其藏
志,其 脈 石,其 聲 呻,其 音 羽,其 臭 腐,其 味 鹹,其 液 唾 ,
其 合 骨,其 榮 發,其 腑 三 焛 膀 胱,其 日 壬 癸,其 時 亥 子,其
經足少陰,此黑色之應也。色之應乎臟者,亦應其腑, 應
乎 腑 者,亦 應 其 經,但 當 分 其 部 位 之 內 外,察 其 氣 色 之 陰 陽 ,
五 色 之 見,莫 不 相 輸 應 焉,顧 應 者,常 也。不 應 者,變 也。
知 其 常 變,則 知 其 生 克 矣。知 其 生 克,則 知 其 逆 從 矣。五臟
各 更 病 証 聲 色 臭 味,當 與 氣 口 明 堂 相 應 焉,其 太 過 不 及,相
生相克者,皆病也。從外知內,蓋本乎此。

五色主病提綱

竊 思 經 言,見 其 色,知 其 病,命 曰 明,非 特 明 其 色,且 明其


病 也。亦 非 特 明 其 色,明 其 病,且 明 其 病 之 應 乎 色,色 之主
乎 病 也。何 以 言 之,肝 色 青,心 色 赤,脾 色 黃,肺 色 白,腎
色 黑 , 肝 病 者 , 兩 脅 下 痛 引 少 腹 , 仙 人 善 怒 , 虛 則 目 KT KT
無 所 見,耳 無 所 聞,善 恐,如 人 將 捕 之,氣 逆 則 頭 痛,耳聾
不 聰,頰 腫,心 病 者,胸 中 痛,脅 支 滿,脅 下 痛,膺 背 肩 胛
間 痛,兩 臂 內 痛,虛 則 胸 腹 大 脅 下 與 腰 相 引 而 痛,脾 病 者 ,
身重,善肌肉痿,行善 ,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須泄,
食 不 化,肺 病 者,喘 咳 逆 氣,肩 背 痛,汗 出,尻 陰 股 膝 髀 足
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 耳聾,嗌乾,腎病者,腹大,
脛 腫,喘 咳,身 重,寢 汗 出,憎 風,虛 則 胸 中 痛,大 腹 小 腹
痛,清 厥,意 不 樂,此 五 臟 之 病 証,五 色 之 所 主 也。肝 合 膽 ,
心 合 小 腸,脾 合 胃,肺 合 大 腸,腎 合 三 焛 膀 胱,膽 病 者,寒
熱,善太息,口苦,嘔宿汁, 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小
腸 病 者,小 腹 痛,腰 脊 控 睪 而 痛,時 窘 之 後,當 耳 前 熱,若
寒 甚,若 獨 肩 上 熱 甚,及 手 小 指 次 指 之 間 熱,胃 病 者,腹 脹,
胃 脘 當 心 而 痛,上 肢 兩 脅 膈 咽 不 通,食 飲 不 下,大 腸 病 者 ,
腸中切痛, 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
不 能 久 立,三 焛 病 者,腹 氣 滿,小 腹 尤 堅,不 得 小 便 窘 急,
溢 則 水 留 即 為 脹,膀 胱 病 者,小 腹 偏 腫 而 痛,以 手 按 之,即
欲 小 便 而 不 得,肩 上 熱,若 脈 陷 及 足 小 指 外 廉,及 脛 踝 後 皆
熱,此 六 腑 之 病 証,五 臟 之 所 合 也。析 而 言 之,臟 主 裡,腑
主 表,色 之 沉 者 病 在 裡,色 之 浮 者 病 在 表,是 臟 腑 表 裡 之 分
也。臟 為 陰,腑 為 陽,色 之 濁 者 病 在 陰,色 之 清 者 病 在 陽,
是 臟 腑 陰 陽 之 分 也。臟 更 虛 實,腑 更 虛 實,色 之 淺 淡 者 為 虛 ,
色 之 深 濃 者 為 實,是 臟 腑 虛 實 之 分 也。如 是 而 知 臟 腑 之 為 病,
氣 色 之 所 主,亦 可 見 其 色 知 其 病 矣。然 而 更 時 相 應,更 時 不
相 應,何 也 ? 蓋 臟 腑 更 盛 衰,氣 色 更 生 克,太 過 則 薄 所 勝 而
乘 所 不 勝,其 不 及 則 所 勝 妄 行,而 所 生 受 病,所 不 勝 薄 之 也 。
靈 樞 曰,腎 乘 心,心 先 病,腎 為 應,色 皆 如 是,是 則 一 隅三
反,亦 可 推 測 而 知,此 皆 主 病 之 提 綱 也。( 善 肌 肉 痿,千金
肌作飢,甲乙作苦飢肌肉痿。)

部色主病提綱

既 知 氣 色 之 主 病,當 知 部 色 之 主 病,夫 而 後 可 因 部 位 氣 色 之
所 主,以 言 臟 腑 經 脈 之 所 病,謹 按 靈 樞 經 脈 篇 曰,肺 手 太 陰
之 脈,是 動 則 病 肺 脹 滿 膨 膨 而 喘 咳,缺 盆 中 痛,甚 則 交 兩 手
而 瞀,此 為 臂 厥,是 主 肺 所 生 病 者,咳 上 氣 喘 渴 煩 心 胸 滿 ,
臂 內 前 廉 痛 厥,掌 中 熱,氣 盛 更 餘,則 肩 臂 痛,風 寒 汗 出,
中 風,小 便 數 而 欠,氣 虛 則 肩 臂 痛 寒,少 氣 不 足 以 息,溺色
變,為 此 諸 病,大 腸 手 陽 明 之 脈,是 動 則 病 齒 痛 頸 腫,是主
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痺,肩前 痛,大指次指
痛不用,氣更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栗不複, 為
此 諸 病,胃 足 陽 明 之 脈,是 動 則 病 洒 洒 振 寒,善 呻 數 欠,顏
黑,病 至 則 惡 人 與 火,聞 木 聲 則 惕 然 而 驚,心 欲 動,獨 閉戶
塞 牖 而 處,甚 則 欲 上 高 而 歌,棄 衣 而 走,賁 響 腹 脹,是 為 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瘧狂溫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頸腫喉
痺,大 腹 水 腫,膝 臏 腫 痛,循 膺 乳、氣 街、股 伏 兔、 外 廉 、
足 跗 上 皆 痛,中 指 不 用,氣 盛 則 身 以 前 皆 熱,其 更 餘 於 胃 ,
則 消 穀 善 飢,溺 色 黃,氣 不 足,則 身 以 前 皆 寒 栗,胃 中 寒則
脹滿,為此諸病,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
嘔,胃 脘 痛,腹 脹 善 噫,得 後 與 氣,則 快 然 如 衰,身 體 皆 重 ,
是 主 脾 所 生 病 者,舌 本 痛,體 不 能 動 搖,食 不 下,煩 心,心
下 急 痛,溏 瘕 泄,水 閉,黃 膽,不 能 臥,強 立,股 膝 內 腫 厥 ,
足 大 趾 不 用,為 此 諸 病,心 手 少 陰 之 脈,是 動 則 病 嗌 乾,心
痛,渴 而 欲 飲,是 為 臂 厥,是 主 心 所 生 病 者,目 黃,脅 痛,
臂 內 後 廉 痛 厥,掌 中 熱 痛,為 此 諸 病,小 腸 手 太 陽 之 脈,是
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
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 肘臂外後廉痛,為此
諸病,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痛, 目似脫,項如
拔,脊 痛,腰 似 折,髀 不 可 以 曲, 如 結, 如 裂,是 為 踝 厥,
是 主 筋 所 生 病 者,痔 瘧 狂 癲 疾,頭 囟 項 痛,目 黃 淚 出,鼽 衄 ,
項背腰尻 腳皆痛,小指不用,為此諸病,腎足少陰之脈,
是 動 則 病 飢 不 欲 食,面 如 漆 柴,咳 唾 則 更 血,喝 喝 而 喘,坐
而 欲 起 , 目 KT KT 如 無 所 見 , 心 如 懸 若 飢 狀 , 氣 不 足 則 善
恐,心 惕 惕 如 人 將 捕 之,是 為 骨 厥,是 主 腎 所 生 病 者,口熱
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 ,
脊股內後廉痛, 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心主
手 厥 陰 心 包 絡 之 脈 , 是 動 則 病 手 心 熱, 臂 肘 攣 急, 腋 腫,甚
則胸脅支滿,心中 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
生 病 者,煩 心,心 痛,掌 中 熱,為 此 諸 病,三 焛 手 少 陽 之 脈 ,
是 動 則 病 耳 聾,渾 渾 ,嗌 腫 喉 痺,是 主 氣 所生 病 者,目 銳 痛,
頰腫,耳後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膽
足 少 陽 之 脈,是 動 則 病 口 苦,善 太 息,心 脅 痛 不 能 轉 側,甚
則 面 微 更 塵,體 無 膏 澤,足 外 反 熱,是 為 陽 厥,是 主 骨 所生
病者,頭痛頷痛,目銳 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
癭,汗 出 振 寒,瘧,胸 脅 肋 髀 膝 外 至 脛 絕 骨 外 踝 前,及 諸節
皆 痛,小 指 次 指 不 用,為 此 諸 病,肝 足 厥 陰 之 脈,是 動 則病
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
塵 脫 色,是 主 肝 所 生 病 者,胸 滿,嘔 逆,須 泄,狐 疝,遺 溺 ,
閉 癃, 為 此 諸 病,此 皆 經 脈 之 病 也。經 脈 十 二,外 絡 形 骸 ,
內 通 臟 腑,故 其 為 病,或 見 於 形 容,或 見 於 氣 色,形 容 更 部 ,
氣 色 更 部,或 因 形 容 知 其 病,或 因 氣 色 知 其 病,是 皆 主 病 之
謂 也。舉 痛 論 曰,五 臟 六 腑,固 盡 更 部,視 其 五 色,黃 赤為
熱,白 為 寒,青 黑 為 痛,此 所 謂 視 而 可 見 者 也。夫 明 堂 四體
面 貌 五 官,與 夫 經 絡 之 所 行,形 層 之 所 屬,固 盡 五 臟 六 腑 之
部也。明察乎是,言病其庶幾乎。
四時望法相參

凡 觀 五 色 之 殊,當 審 四 時 之 變,經 曰:春 氣 在 經 脈,夏 氣在


孫 絡,長 夏 氣 在 肌 肉,秋 氣 在 皮 膟,冬 氣 在 骨 髓,氣 之 內 外 ,
既 因 乎 時,色 之 浮 沉,當 因 乎 氣,故 可 以 氣 之 內 外,而 知其
色 之 浮 沉,亦 可 以 色 之 浮 沉,而 知 其 氣 之 內 外,然 浮 沉 若 是 ,
而 氣 色 何 如,蓋 嘗 聞 之,天 更 五 行,分 時 化 育,以 成 萬 物,
春 肝 木 旺,其 色 當 青, 若 甚 而 浮 清,是 謂 太 過,病 在 外,微
而 沉 濁,是 謂 不 及,病 在 內,春 以 澤 為 本,春 時 色 青,如以
縞 裹 紺,曰 平,青 多 澤 少 曰 病,但 青 無 澤 如 草 滋 曰 死,夏心
火 旺,其 色 當 赤,若 甚 而 浮 清,是 謂 太 過,病 在 外,微 而沉
濁,是謂不及, 病在內,夏以澤為本,夏時色赤,如以縞
裹朱,曰平,赤多澤少曰病,但赤無澤,如 血曰死,長夏
脾 土 旺,其 色 當 黃,若 甚 而 浮 清,是 謂 太 過,病 在 外,微而
沉 濁,是 謂 不 及,病 在 內,長 夏 以 澤 為 本,長 夏 色 黃,如以
縞 裹 栝 蔞 實,曰 平,黃 多 澤 少 曰 病,但 黃 無 澤 如 枳 實 曰 死 ,
秋 肺 金 旺,其 色 當 白,若 甚 而 浮 清,是 謂 太 過,病 在 外,微
而 沉 濁,是 謂 不 及,病 在 內,秋 以 澤 為 本,秋 時 色 白,如以
縞 裹 紅,曰 平,白 多 澤 少 曰 病,但 白 無 澤 如 枯 骨 曰 死,冬腎
水 旺,其 色 當 黑,若 甚 而 浮 清,是 謂 太 過,病 在 外,微 而沉
濁,是 謂 不 及,病 在 內,冬 以 澤 為 本,冬 時 色 黑,如 以 縞裹
紫,曰平,黑多澤少曰病,但黑無澤如煤 曰死,凡此四時
之 色,得 其 平 則 不 病,不 得 其 平 則 病 者,亦 猶 脈 之 太 過 實 強 ,
病 生 於 外,不 及 虛 微,病 生 於 內 也。然 當 其 時 而 見 其 色 者 ,
常 也。非 其 時 而 見 其 色 者,變 也。變 或 先 時 而 見,後 時 而退
者,為 太 過,後 時 而 見,先 時 而 退 者,為 不 及,太 過 則 薄所
勝 而 乘 所 不 勝,其 不 及 則 所 勝 妄 行,而 所 生 受 病,所 不 勝 薄
之 也。以 生 克 言 之,色 生 時 者 為 虛 邪,時 生 色 者 為 實 邪, 色
克 時 者 為 賊 邪,時 克 色 者 為 微 邪,色 時 相 應 者 為 正 邪,五 色
之 見,可 比 例 而 推 也。時 日 支 干,孤 虛 旺 相,亦 可 按 法 而究
焉,第 病 症 更 三 因,氣 色 更 十 法,又 當 參 伍 以 通 其 變 矣。若
夫 非 其 時 而 更 其 氣,如 冬 應 寒 而 反 溫,夏 應 熱 而 反 涼,或 時
已 至 而 氣 未 至,或 氣 已 至 而 時 未 至,或 至 而 太 過,或 至 而 不
及,氣 色 與 之 相 應 者,順 時 者 也。不 相 應 者,逆 時 者 也。此
又 四 時 五 色 之 變,其 太 過 不 及,可 候 氣 而 參 觀 也。夫 邪 氣 之
客 於 身 也。以 勝 相 加,至 其 所 生 而 愈,至 其 所 不 勝 而 甚,至
於 所 生 而 持,自 得 其 位 而 起,必 先 定 五 臟 之 色 脈,乃 可 言 間
甚之時,死生之期也。此皆四時之要也。

四時氣色主病

既 知 四 時 之 色,頇 知 四 時 之 病,知 四 時 之 病,以 察 四 時 之 色 ,


夫 而 後 可 按 四 時 之 色,以 言 四 時 之 病,其 病 維 何,玉 機 真 藏
論 曰,春 脈 如 弦,太 過 則 仙 人 善 忘,忽 忽 眩 冒 而 巔 疾,其不
及 則 仙 人 胸 痛,引 背 下 則 兩 脅 滿,夏 脈 如 鉤,太 過 則 仙 人 身
熱,而 膟 痛 為 浸 淫,其 不 及 則 仙 人 煩 心,上 見 咳 唾,下 為氣
泄,秋 脈 如 浮,太 過 則 仙 人 逆 氣 而 背 痛 慍 慍 然,其 不 及 則 仙
人 喘,呼 吸 少 氣 而 咳,上 氣 見 血,下 聞 病 音,冬 脈 如 營,太
過則仙人解 ,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仙人心懸
如病飢, 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脾脈者,中央
土,孤 臟 以 灌 四 旁 者 也。太 過 則 仙 人 四 肢 不 舉,其 不 及 則 仙
人 九 竅 不 通,名 曰 重 強,此 皆 四 時 之 病 也。然 此 四 時 之 病 ,
內 經 以 脈 言,而 吾 以 色 言 者 何 哉,蓋 嘗 讀 內 經 而 更 悟 於 岐 黃
之 言 焉,岐 伯 曰,夫 色 脈 與 尺 脈 之 相 應 也。如 桴 鼓 影 響 之 相
應 也。不 得 相 失 也。色 之 變 化,以 應 四 時 之 脈,此 上 帝 之所
貴,以 合 於 神 明 也。黃 帝 曰,吾 得 脈 之 大 要,天 下 至 數,五
色 脈 變,揆 度 奇 恆,道 在 於 一,由 此 觀 之,四 時 氣 色 之 生 克 ,
亦 可 以 臟 腑 經 脈 之 病 症 比 例 而 推 矣。何 也 ? 五 臟 之 病,四 時
之 色,推 之 以 五 行 之 理,太 過 則 薄 所 勝,而 乘 所 不 勝,其不
及 則 所 勝 妄 行,而 所 生 受 病,所 不 勝 薄 之 也。設 或 知 病 而 不
知 診,或 知 診 而 不 知 病,則 雖 能 知 診,雖 能 知 病,而 究 不知
診 病,即 能 知 診 病,而 尚 不 知 治 病,而 況 尚 不 知 診,尚 不知
病 耶,嗚 呼,靈 素 之 書,若 此 其 詳 也。延 醫 之 法,若 此 其備
也。然 而 無 更 乎 爾,則 亦 無 更 乎 爾,( 善 忘 之 忘,宋 林 億等
較 正 千 金 素 問,皆 云 當 作 怒,今 考 素 問 氣 交 變 大 論,亦 作 怒 ,
宜從之。)

晝夜陰晴相參

既 講 春 夏 秋 冬 之 異,頇 知 晝 夜 陰 晴 之 殊,蓋 人 在 氣 交 之 中 ,
與 氣 候 之 相 應 也,猶 影 之 隨 身,猶 水 之 鑒 形。夫 是 故 晝 為 陽 ,
衛 氣 日 行 於 陽,夜 為 陰,衛 氣 夜 行 於 陰,天 溫 日 陽,則 人血
淖 溢 而 衛 氣 浮,天 寒 日 陰,則 人 血 凝 泣 而 衛 氣 沉,血 氣 營 衛
之 相 應 如 此,則 色 之 相 應 可 征 矣。何 者,脈 以 應 月,色 以應
日,晝則氣行於陽, 色之見也。當光輝而外映,夜則氣行
於 陰,色 之 見 也。當 明 潤 而 內 含,晴 則 氣 熱,熱 則 氣 淖 澤,
淖 澤 則 黃 赤,陰 則 氣 寒,寒 則 血 凝 泣,凝 泣 則 青 黑,此 皆其
應 也。色 之 應 乎 晝 夜 陰 晴 者,常 也。不 應 乎 晝 夜 陰 晴 者,病
也。夫 百 病 多 以 旦 慧、晝 安、夕 加、夜 甚,色 當 因 病 之 旦 慧 、
晝 安、夕 加、夜 甚 也。其 或 敹 輕 朝 重,夜 減 晝 加,則 不 在乎
衛 氣,而 獨 主 乎 臟 氣 矣。是 必 以 臟 氣 之 所 不 勝 時 者 甚,以 其
所 勝 時 者 起,夫 所 不 勝 者,克 我 者 也。所 勝 者,我 克 者 也。
蓋 以 一 日 分 為 四 時,以 四 時 分 應 五 臟,肝 日 甲 乙,其 時 寅 卯 ,
心日丙丁,其時巳午,肺日庚辛, 其時申酉,腎日壬癸,
其 時 亥 子,脾 日 戊 己,其 時 辰 戌 丑 未,以 五 臟 之 日 時,合五
臟 之 病 色,其 生 克 之 理,間 甚 之 候,死 生 之 期,胥 於 是 乎 推 ,
亦 於 是 乎 斷 矣。然 而 一 日 之 內,一 時 之 間,寒 暊 不 齊,雨 靡
定,則 又 各 更 所 勝,各 更 所 不 勝 矣。若 夫 宮 室 更 冷 暉 之 殊 ,
衣 服 更 寒 溫 之 異,病 或 因 之 而 重 輕,色 或 因 之 而 損 益,雖 不
當以晝夜論,亦皆可作陰晴觀,觸目關心,存乎人矣。
五方望法相參

夫 人 之 更 是 身 也。資 始 於 天,資 生 於 地,稟 精 氣 以 成 形,藉


陰 陽 而 賦 命,顧 天 地 更 五 方 之 殊,斯 氣 化 更 五 行 之 異,風 土
於 焉 而 變,氣 色 由 是 而 分 矣。經 曰:東 方 之 人 多 青,南 方之
人 多 赤,西 方 之 人 多 白,北 方 之 人 多 黑,中 央 之 人 多 黃,此
相 應 之 謂 也。然 相 應 者 色 之 常,不 相 應 者 色 之 變,或 常 或 變 ,
而 無 過 不 及 者,平 色 也。或 常 或 變,而 更 過 不 及 者,病 色 也 。
要 之 天 包 地 外,地 在 天 中,天 氣 勝 地 氣 為 順,地 氣 勝 天 氣 為
逆,五 色 之 見,或 不 合 乎 五 方 之 正 色,而 合 乎 四 時 之 平 色 者 ,
常 也。承 天 而 時 行 地 道 也。不 合 乎 四 時,而 與 聲 音 脈 症 相 生
者,病 之 順 者 也。不 合 乎 四 時,而 與 聲 音 脈 症 相 克 者,病之
逆 者 也。五 色 之 變,可 比 例 而 參 觀 也。析 而 言 之,一 方 之 間 ,
一 邑 之 內,地 形 更 高 下,則 風 氣 更 寒 溫,地 形 更 燥 濕,則風
氣 更 剛 柔,風 氣 既 感 於 中,形 色 必 應 於 外,是 故 堅 土 之 人 剛 ,
弱 土 之 人 柔,壚 土 之 人 大,沙 土 之 人 細,息 土 之 人 美,○ 土
之 人 丑,山 林 之 民 毛 而 方,得 木 氣 多 也。川 澤 之 民 黑 而 津 ,
得 水 氣 多 也。丘 陵 之 民 專 而 長,得 火 氣 多 也。墳 衍 之 民 皙 而
瘠, 得金氣多也。原隰之民,豐肉而痺,得土氣多也。望
其 容 貌,瞻 其 顏 色,近 者 小 異,遠 者 大 異,皆 可 以 風 氣 之寒
溫,而 知 其 色 脈 之 常 變 焉,以 色 脈 之 生 克,而 知 其 病 症 之 順
逆 焉,凡 四 海 之 大,十 室 之 小,苟 更 諸 中,必 形 諸 外,準其
情,察 其 理,相 其 勢,度 其 時,引 而 伸 之,觸 類 而 長 之,風
土 雖 變,氣 色 雖 異,豈 能 外 乎 五 行 哉,散 之 在 理,則 更 萬 殊 ,
統之在道,則無二致矣。

氣質望法相參

夫 色 之 同 於 眾 人 者,氣 候 之 常,而 不 同 於 眾 人 者,賦 稟 之 變 ,


故 夫 氣 質 不 齊,形 色 亦 異。經 曰:木 形 之 人 青,土 形 之 人 黃 ,
火 形 之 人 赤,金 形 之 人 白,水 形 之 人 黑,蓋 其 賦 稟 獨 盛,故
其 氣 色 獨 著 也。然 五 形 之 人,其 臟 腑 之 盛 衰,骨 節 之 大 小 ,
筋 之 粗 細,肉 之 堅 脆,皮 之 濃 薄,血 之 清 濁,氣 之 滑 澀,脈
之 長 短,血 之 多 少,經 絡 之 數,營 衛 之 度,又 各 不 齊,擴而
充 之,則 人 心 之 不 同,如 其 面 焉,豈 僅 陰 陽 五 人,五 五 二十
五 人 而 已 哉,變 化 蓋 無 窮 矣。是 故 聖 人 視 其 顏 色,黃 赤 者 多
熱 氣,青 白 者 少 熱 氣,黑 色 者 多 血 少 氣,參 之 四 時,合 之五
行,可 以 推 其 生 克,斷 其 卲 凶 矣。四 診 心 法 雲,五 臟 之 色,
隨 五 形 發 見,百 歲 不 變 者,主 色 也。四 時 之 色,隨 四 時 加 臨 ,
推 遷 不 常 者,客 色 也。主 色 人 氣 之 所 生,客 色 歲 氣 之 所 化 ,
歲 氣 勝 人 氣 為 順,人 氣 勝 歲 氣 為 逆,所 謂 逆 者,春 當 青 而 反
白,秋 當 白 而 反 赤,夏 當 赤 而 反 黑,冬 當 黑 而 反 黃,長 夏當
黃 而 反 青,可 隨 時 而 觀 也。夫 色 之 生 於 心 也。體 天 地,法四
時,則陰陽,順人情,豈特一端而已哉,夫各更所當也。

老少望法相參

夫 色 之 不 能 一 致 者,氣 質 之 變 也。而 亦 更 老 少 之 殊,方 其 少


也。血 氣 盛,肌 肉 滑,氣 道 通,營 衛 之 行 速,及 其 老 也。血
氣 衰,肌 肉 枯,氣 道 澀,營 衛 之 行 遲,夫 是 故 老 者 之 色 多憔
悴,少者之色多潤澤也。經曰:人生十歲, 五臟始定,血
氣 已 通,其 氣 在 下,故 好 走,二 十 歲,血 氣 始 盛,肌 肉 方 長 ,
故 好 趨,三 十 歲,五 臟 大 定,肌 肉 堅 固,血 脈 盛 滿,故 好 步 ,
四 十 歲,五 臟 六 腑 十 二 經 脈 皆 大 盛,已 平 定,腠 理 始 疏,榮
華 頹 落,發 頗 斑 白,平 盛 不 搖,故 好 坐,五 十 歲 肝 氣 始 衰,
肝 葉 始 薄,膽 汁 始 減,目 始 不 明,六 十 歲,心 氣 始 衰,善憂
悲,血 氣 懈 惰,故 好 臥,七 十 歲,脾 氣 虛,皮 膟 枯,八 十 歲 ,
肺 氣 衰,魂 魄 離,故 言 善 誤,九 十 歲,腎 氣 焛,四 臟 經 脈空
虛,百 歲,五 臟 皆 虛,神 氣 皆 去,形 骸 獨 居 而 終 矣。蓋 五十
以 前,五 臟 相 生 而 日 長,五 十 而 後,五 臟 相 減 而 日 消,此天
年 之 常 也。然 更 年 已 老 而 體 未 衰 者,更 年 方 壯 而 形 先 槁 者 ,
雖 強 弱 之 不 齊,亦 盛 衰 之 各 異 爾,要 之 盛 於 中 者,必 著 於 外 ,
衰 於 裡 者,必 形 於 表,故 望 其 形 色 之 盛 衰,即 可 知 其 臟 腑 之
盛 衰,臟 腑 形 色,猶 根 本 之 與 枝 葉 也。此 老 少 之 同 異,可一
隅而反三也。

居養望法相參

形 志 苦 樂 不 同,氣 體 居 養 各 異,老 少 強 弱 既 講,富 貴 貧 賤 頇


詳,藜 藿 之 家,原 難 例 於 肉 食,文 繡 之 體,豈 可 比 之 布 衣,
貧 賤 者,形 容 枯 槁,面 貌 黧 黑,因 受 酷 熱 嚴 寒 之 困,富 貴 者 ,
身 體 柔 脆,肌 膟 肥 白,緣 處 深 閨 廣 廈 之 間,此 居 養 之 不 齊 ,
而 氣 色 所 由 異 者 也。或 謂 富 貴 多 虛,其 治 宜 補,貧 賤 多 實 ,
其 治 宜 攻,殊 不 知 道 貴 融 通,虛 實 勿 拘 於 黑 白,法 嫌 執 滯 ,
補 瀉 宜 察 其 淺 深,況 乎 勞 其 筋 骨,餓 其 體 膟,貧 賤 恆 多 空 乏 ,
食 必 大 牢,出 必 乘 車,富 貴 豈 少 強 盛 哉,是 故 治 療 之 則,必
審 其 因,診 視 之 方,當 觀 其 証,五 官 面 貌,無 不 變 色 易 容,
二 便 均 調,要 皆 舍 標 從 本,見 於 面,盎 於 背,生 色 根 心,察
其 理,聆 其 音,誠 中 形 外,用 是 見 微 知 著,因 此 識 彼,証治
本 於 岐 黃,針 灸 循 其 規 矩,湯 遵 仲 景,博 采 眾 方,藥 效 神 農 ,
參觀本草,此聖人之遺范,實醫士之格言也。

變色望法相參

望 診 之 法,更 天 道 之 殊,更 人 事 之 變,故 凡 欲 知 病 色,必先


知 常 色,欲 知 常 色,必 先 知 常 色 之 變,欲 知 常 色 之 變,必先
知 常 色 變 中 之 變,何 則,飲 酒 者 脈 滿 絡 充,故 目 紅 息 粗 而 色
赤,肝 浮 膽 橫,故 趾 高 氣 揚 而 色 青, 食 入 於 陰,氣 長 於 陽 ,
故 飽 食 者,血 華 色 而 益 澤,飢 則 氣 衰,甚 則 氣 少,故 腹 餒 者 ,
色 澤 減 而 少 氣,奔 走 於 風 雪 中 者,寒 亰 肌 表,故 色 青 而 閉 塞 ,
奔 走 於 暑 日 中 者,熱 襲 皮 膟,故 色 赤 而 浮 散,房 勞 者,精氣
下 泄,故 目 下 色 青,用 力 者,血 氣 上 趨,故 面 上 色 赤,久臥
傷 氣,面 則 壅 滯,未 睡 傷 血,色 或 浮 赤,怒 則 肝 氣 逆,故悻
悻 然 目 張 毛 起 而 面 蒼,愧 則 心 氣 怯,故 赧 赧 然 顏 慚 汗 出 而 面
赤,思 則 氣 結 於 脾,故 瞼 定 而 色 黃 以 澀,喜 則 氣 發 於 外,故
頤 解 而 色 紅 且 散,悲 則 氣 消 於 內,故 五 臟 皆 搖,色 澤 減 而 聲
以殺,憂則氣並於中,故兩眉雙鎖, 色沉滯而氣郁以塞,
恐 懼 者,精 神 蕩 憚 而 不 收,故 色 脫 而 面 白,驚 怖 者,血 氣分
離而乖亂,故氣促而面青, 此皆常色變中之變,固可因其
氣 色 未 定 而 知 之,然 必 待 其 氣 色 已 定 而 診 之,知 其 常 色 變 中
之變,可診其病色變中之變矣。

望色先知平人

凡 欲 知 病 色,必 先 知 平 色,蓋 平 人 之 色,不 浮 不 沉,不 清不


濁,不 微 不 甚,不 散 不 摶,光 明 潤 澤,血 華 其 色 也。五 臟生
成 篇 曰,生 於 心,如 以 縞 裹 朱,生 於 肺,如 以 縞 裹 紅,生於
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 生於腎,如
以 縞 裹 紫,此 五 臟 所 生 之 外 榮 也。夫 縞 者,白 絹 也。絹 之 白 ,
猶 膟 之 白 也。絹 之 光 明 潤 澤,猶 膟 之 光 明 潤 澤 也。光 明 者 ,
神 氣 之 著,潤 澤 者,精 血 之 充,其 曰 朱,謂 其 色 之 正 赤 也。
曰紅,謂其白之間赤也。曰紺, 謂其青之間赤也。曰栝蔞
實,謂 其 黃 之 間 赤 也。曰 紫,謂 其 黑 之 間 赤 也。赤 者,血色
也。縞 者,膟 色 也。其 青 赤 黃 白 黑 雖 不 同,要 皆 更 血 色 之 赤 ,
以 間 乎 其 中 焉,膟 色 之 白,以 包 乎 其 外 焉,惟 此 朱 紅 紺 紫 者 ,
隱 於 膟 之 內,而 光 明 潤 澤 者,顯 於 膟 之 外,故 曰,如 以 縞 裹 ,
蓋 五 色 之 著,欲 其 間 見,不 欲 其 獨 呈,欲 其 合 於 中,不 欲其
露 於 外 也。五 臟 之 所 生 也。四 時 之 所 成 也。氣 血 華 其 色,精
神 彰 於 面 焉,此 所 謂 平 人 也。平 人 者 何,無 病 者 也。知 其平
之為無病,可知其不平之為病矣。
色以潤澤為本

蓋 聞 博 以 窮 理,約 以 知 要,色 脈 之 變,雖 更 萬 殊,理 義 之 旨 ,


初 無 二 致,特 不 求 其 本,斯 散 而 無 紀 矣。何 則,靈 素 論 脈,
以 胃 氣 為 本,望 色,以 潤 澤 為 本,凡 診 脈 更 胃 氣 者 生,無胃
氣 者 死,凡 望 色 潤 澤 者 生,沉 夭 者 死,然 則 色 之 潤 澤,豈非
猶 脈 之 胃 氣 乎,經 言,青 如 翠 羽 者 生,赤 如 雞 冠 者 生,黃如
蟹 腹 者 生,白 如 豕 膏 者 生,黑 如 烏 羽 者 生,此 五 色 之 見 生 也 。
以 其 血 色 雖 變,而 猶 更 潤 澤 也。青 如 草 滋 者 死,黃 如 枳 實 者
死,黑如煤者死,赤如 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
見 死 也。以 其 血 色 已 變,而 更 無 潤 澤 也。夫 潤 澤 之 更 無,猶
胃 氣 之 更 無 也。蓋 脈 之 胃 氣,脈 之 神 也。色 之 潤 澤,色 之神
也。脈 貴 更 神,色 亦 貴 更 神 也。色 脈 雖 殊,其 源 無 二,實決
死 生 之 大 要,察 病 症 之 先 務,因 舉 一 言 以 蔽 之 曰,色 以 潤 澤
為 本,蓋 潤 澤 者,血 氣 之 榮 光 明 者,潤 澤 之 著,更 血 氣 即更
潤 澤,更 潤 澤 即 更 光 明 也。夫 光 明 潤 澤 者,氣 也。青 赤 黃白
黑者,色也。更氣不患無色, 更色不可無氣也。合言之,
而 氣 色 之 見 不 可 離,分 論 之,而 氣 色 之 辨 不 可 混,何 也 ? 脈
以胃氣為本,色以潤澤為本,法異而理同也。

五色交錯合參

竊 謂 五 色 交 錯,更 分 見 者 焉,更 間 見 者 焉,生 克 於 是 乎 推 ,


卲 凶 以 此 而 斷,所 謂 分 見 者,六 部 之 色,彼 此 不 同 也。如青
赤 分 見,赤 黃 分 見,黃 白 分 見,白 黑 分 見,黑 青 分 見,此色
之 相 生 者 也。青 黃 分 見,黃 黑 分 見,黑 赤 分 見,赤 白 分 見,
白 青 分 見,此 色 之 相 克 者 也。所 謂 間 見 者,五 色 之 著,彼此
相 乘 也。如 青 赤 間 見,赤 黃 間 見 黃 白 間 見,白 黑 間 見,黑青
間 見,此 色 之 相 生 者 也。青 黃 間 見,黃 黑 間 見,黑 赤 間 見,
赤 白 間 見,白 青 間 見,此 色 之 相 克 者 也。凡 相 生 者 順,相克
者 逆,然 皆 各 更 淺 深,則 亦 各 更 虛 實,是 必 察 其 澤 夭,而後
決 其 成 敗,倘 色 夭 不 澤,雖 相 生 亦 難 調 治,色 澤 不 夭,雖相
克 亦 可 救 療,要 在 合 乎 四 時,參 以 十 法 而 明 辨 之,毋 致 按 圖
索驥也可。

五色十法合參

望 診 之 法,五 色 交 錯,已 述 於 前,十 法 合 參,當 講 於 後,蓋


察 其 氣 色,分 其 生 克,固 知 其 病 之 順 逆,症 之 從 違 矣。由是
參 以 浮 沉 之 法,則 知 其 病 之 表 裡,參 以 清 濁 之 法,則 知 其 病
之 陰 陽,參 以 微 甚 之 法,則 知 其 病 之 虛 實,參 以 散 摶 之 法 ,
則 知 其 病 之 遠 近,參 以 澤 夭 之 法,則 知 其 病 之 成 敗,而 又 合
氣 色 言 之,如 色 赤 者,熱 也。赤 而 微 者,虛 熱 也。赤 而 甚 者 ,
實 熱 也。微 赤 而 浮 者,虛 熱 在 表 也。微 赤 而 沉 者,虛 熱 在裡
也。甚 赤 而 浮 者,實 熱 在 表 也。甚 赤 而 沉 者,實 熱 在 裡 也。
若 更 合 清 濁 而 言,則 知 其 病 之 臟 腑 矣。合 散 摶 而 言,則 知 其
病 之 輕 重 矣。合 澤 夭 而 言,則 知 其 病 之 卲 凶 矣。而 凡 五 官 六
部,與 夫 四 時 五 色,皆 可 錯 綜 參 觀,夫 如 是,病 之 傳 變,不
亦 昭 然 乎,雖 然,病 情 深 奧,望 法 精 微,間 更 隱 於 此 而 顯於
彼 者,其 病 蓋 又 更 遁 情 焉,故 必 參 伍 於 脈 症,錯 綜 於 聲 音 ,
察之至精,問之至確,然後決其病焉可也。

五色六部合參

明 堂 望 法,五 色 既 可 互 參,六 部 亦 當 合 論,試 舉 陰 陽 相 乘 之


診 為 例,而 凡 五 色 六 部,仿 此 類 推,假 如 上 部,陽 位 也。黑
色,陰 色 也。黑 色 見 於 上 部,陰 乘 陽 也。下 部,陰 位 也。赤
色,陽 色 也。赤 色 見 於 下 部,陽 乘 陰 也。陰 乘 陽 位,為 陰盛
陽 虛,陽 乘 陰 位,為 陽 盛 陰 虛,若 陽 色 見 於 陽 位,為 重 陽,
陰 色 見 於 陰 位,為 重 陰,中 藏 經 曰:熱 發 於 上,陽 中 之 陽邪
也。熱 發 於 下,陰 中 之 陽 邪 也。寒 起 於 上,陽 中 之 陰 邪 也。
寒 起 於 下,陰 中 之 陰 邪 也。脈 經 云:陽 乘 陰 者,腰 以 下 至足
熱,腰 以 上 寒,梔 子 豉 湯 吐 以 升 之,陰 氣 上 爭,心 腹 滿 者 死 ,
陰 乘 陽 者,腰 以 上 至 頭 熱,腰 以 下 寒,桂 苓 丸 利 以 導 之,陽
氣 上 爭,得 汗 者 生,此 相 乘 之 旨 也。然 病 更 表 裡,色 更 浮 沉 ,
病 更 虛 實,色 更 淺 深,又 當 參 伍 十 法,以 通 其 變 焉,舉 一反
三,庶乎可矣。

氣色部位合參

嘗 謂 診 視 明 堂,察 其 氣 色,分 其 部 位,則 臟 腑 之 病 著,症候


之 變 明,蓋 部 位 者,體 也。氣 色 者,用 也。氣 色 見 於 臟 部 者 ,
病 在 臟,見 於 腑 部 者,病 在 腑,見 於 枝 節 之 部 者,病 在 枝 節 ,
由 是 而 觀,更 相 應 者 焉,更 相 乘 者 焉,合 五 行 而 推 之,變在
其 中 矣。所 謂 相 應 者,如 青 為 風,青 見 肺 部 者,風 中 肺 也。
青 見 心 部 者,風 中 心 也。青 見 脾 部 者,風 中 脾 也。青 見 腎部
者,風 中 腎 也。氣 色 部 位,皆 當 相 應 也。所 謂 相 乘 者,如 青
屬 肝,青 見 肺 部 者,肝 乘 肺 也。青 見 心 部 者,肝 乘 心 也。青
見 脾 部 者,肝 乘 脾 也。青 見 腎 部 者,肝 乘 腎 也。氣 色 部 位,
皆 可 相 乘 也。抑 又 聞 之,本 部 見 本 色,淺 淡 為 不 及,深 濃為
太 過,不 得 其 平,則 皆 病 也。假 如 鼻 者 脾 之 部,黃 者 脾 之 色 ,
脾 部 見 黃 色,則 本 經 自 病,正 邪 也。若 見 白 色,則 子 盜 母 氣 ,
虛 邪 也。若 見 赤 色,則 母 助 子 氣,實 邪 也。若 見 青 色,則彼
能 克 我,賊 邪 也。若 見 黑 色,則 我 能 克 彼,微 邪 也。太 過者
屬乎腑,不及者屬乎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矣。 第氣
色 更 散 摶,則 病 症 更 輕 重,氣 色 更 澤 夭,則 病 症 更 生 死,氣
色 更 清 濁,則 病 症 更 陰 陽,浮 沉 之 表 裡 不 同,微 甚 之 虛 實 亦
異,合 之 四 時,參 之 四 診,變 在 其 中 矣。吾 故 曰,察 其 氣 色 ,
分 其 部 位,則 臟 腑 之 病 著,症 候 之 變 明,明 堂 如 此,面 貌亦
然,面貌如此,五官亦然,後之學人,仿此而推之可也。
氣色門戶合參

望 色 之 法,部 位 既 已 參 觀,門 戶 亦 當 合 論,蓋 明 堂 察 色,以


入 門 戶 為 凶,所 謂 門 戶 者,闕 庭 肺 門 戶,目 肝 門 戶,耳 腎門
戶,口 心 脾 門 戶,若 更 氣 色 入 者 皆 死,白 色 見 沖 眉 上,肺更
病,入闕庭夏死,黃色見鼻上,脾更病, 入口者春死,青
色 見 人 中,肝 更 病,入 目 者 秋 死,黑 色 見 顴 上,腎 更 病,入
耳者,六日死,赤色見頤上,心更病, 入口者冬死,蓋五
臟 之 色,各 入 本 臟 門 戶,至 被 克 之 時,為 死 期 之 日 也。然必
其 色 沉 夭,則 可 謂 云 爾,脈 經 曰,病 患 首 部,耳 目 口 鼻 更黑
氣 起,入 於 口 者,為 入 門 戶,其 病 主 死,是 又 以 黑 色 為 死 氣 ,
以 口 為 門 戶 也。扁 鵲 華 佗 察 聲 色 要 訣 雲,肝 病 皮 白,肺 之 日
庚 辛 死,心 病 目 黑,腎 之 日 壬 癸 死,脾 病 唇 青,肝 之 日 甲乙
死,肺 病 頰 赤 目 腫,心 之 日 丙 丁 死,腎 病 面 腫 唇 黃,脾 之日
戊 己 死,又 凡 病 患 及 健 人 黑 色,若 白 色 起 入 目 及 鼻 口 者,死
在 三 日 中,此 二 節,皆 更 門 戶 卲 凶 之 辨,部 位 生 克 之 分,學
人當參之十法,合之四時,庶可知其常變焉。

色病宜忌合參

嘗 謂 色 分 五 行,則 更 生 克,色 分 陰 陽,則 更 宜 忌,蓋 陽 病而


見陽色,陰病而見陰色者,宜也。陽病而見陰色, 陰病而
見 陽 色 者,忌 也。是 故 邪 盛 於 表,色 宜 浮 清,反 見 沉 濁 者,
忌 也。氣 衰 於 裡,色 宜 沉 濁,反 見 浮 清 者,忌 也。身 熱 煩 躁 ,
譫 語 妄 言,其 色 宜 赤,反 見 肢 厥 面 青 者,忌 也。傷 寒 發 汗,
若 吐 若 下,其 色 宜 黃,反 見 熱 盛 色 赤 者,忌 也。失 血 脫 津 液 ,
色 宜 黃 白,反 見 面 色 鮮 赤 者,忌 也。下 痢 便 膿 血,色 宜 黃 澀 ,
反 見 身 熱 面 赤 者,忌 也。麻 痘 斑 疹,諸 痛 瘡 瘍,色 皆 宜 赤,
反 見 青 黑 者,忌 也。霍 亂 吐 下,諸 嘔 泄 瀉,色 皆 宜 黃,反見
青 黯 者,忌 也。由 是 而 推,一 病 更 一 病 之 宜 忌,一 症 更 一症
之 宜 忌,凡 色 病 相 應 者,宜 也。相 反 者,忌 也。反 之 微 者,
難 治,反 之 甚 者,即 死,然 猶 更 要 焉,則 在 察 其 澤 夭 以 知成
敗,察 其 浮 沉,以 知 淺 深,察 其 摶 散,以 知 遠 近,視 色 上 下 ,
以 知 病 處,積 神 於 心,以 知 往 今,故 經 曰:相 氣 不 微,不知
是 非,屬 意 弗 去,乃 知 新 故,此 之 謂 也。若 夫 聲 音 脈 息 之宜
忌,亦可以相應相反,比例而推焉。

氣色聲音合參

嘗 謂 形 容 氣 色 脈 病 聲 音,更 時 相 應,更 時 不 相 應,非 相 應 者


可 憑,而 不 相 應 者 不 可 憑 也。蓋 更 常 焉,更 變 焉,因 常 可識
其 同,因 變 可 知 其 異,故 四 診 分 觀,則 各 更 所 當,四 診 合 論 ,
亦 皆 更 可 憑,自 其 同 者 言 之,診 不 變,治 亦 不 變,自 其 異者
言 之,診 無 常,治 亦 無 常,然 而 常 變 不 離 五 行,異 同 難 逾四
診,參而伍之,錯而綜之, 雖虛實不齊,臟腑相勝,而生
克 可 推,卲 凶 可 斷 焉,試 先 以 氣 色 聲 音,合 而 參 之,如 肝色
青,其 聲 呼,其 音 角,心 色 赤,其 聲 笑,其 音 徵,脾 色 黃 ,
其 聲 歌,其 音 宮,肺 色 白,其 聲 哭,其 音 商,腎 色 黑,其 聲
呻,其 音 羽,更 是 氣 色,更 是 聲 音,此 為 相 應,若 見 其 氣 色 ,
而 不 聞 其 聲 音,或 聞 其 聲 音,而 不 見 其 氣 色,則 五 臟 更 盛 衰 ,
五 行 更 生 克 矣。假 仙 望 見 青 之 氣 色,而 不 聞 角 之 聲 音,反 得
心 之 聲 音 者,木 生 火 也。得 腎 之 聲 音 者,水 生 木 也。此 相生
之 謂 也。得 脾 之 聲 音 者,木 克 土 也。得 肺 之 聲 音 者,金 克木
也。此 相 克 之 謂 也。 五 色 五 音,皆 可 比 例 以 相 參 也。然 氣色
更 微 甚,聲 音 更 盛 衰,病 症 更 虛 實,又 當 因 診 以 通 其 變 矣 。
要 之 相 生 者 順,相 克 者 逆,氣 色 克 聲 音 者,其 死 速,聲 音克
氣 色 者,其 死 遲,氣 色 生 聲 音 者,其 愈 速,聲 音 生 氣 色 者,
其 愈 遲,聲 色 相 應,而 無 過 不 及 者,平 人 也。聲 色 相 應,而
更 過 不 及 者,病 患 也。腑 病 多 相 生,臟 病 多 相 克,太 過 者病
在 腑,不 及 者 病 在 臟,臟 腑 相 乘,可 由 是 而 推 也。此 氣 色聲
音 合 參 之 旨 也。至 若 病 之 定 名,症 之 定 候,其 中 又 各 更 形 容 ,
各 更 宜 忌,惟 精 於 病 症 諸 書,熟 於 療 治 諸 法,識 其 常,通其
變,胸更成竹,目無全牛,庶可迎刃而解矣。

氣色脈象合參

既 講 聲 音 合 參 之 旨,當 明 脈 象 合 參 之 診,靈 樞 曰,色 脈 形 肉 ,


不 得 相 失,色 青 者 其 脈 弦,赤 者 其 脈 鉤,黃 者 其 脈 付,白者
其 脈 毛,黑 者 其 脈 石,見 其 色 而 不 得 其 脈,反 得 其 相 勝 之 脈 ,
則 死 矣。得 其 相 生 之 脈,則 病 已 矣。夫 所 謂 相 勝 相 生 者,何
也 ? 脈 勝 色,色 勝 脈,謂 之 相 勝,脈 生 色,色 生 脈,謂 之相
生,五 色 五 脈,合 之 五 行 生 克,可 類 推 也。假 仙 色 青,其脈
當 弦,今 見 青 色 而 不 得 弦 脈,反 得 毛 脈 者,脈 勝 色 也。得付
脈 者,色 勝 脈 也。此 相 勝 之 謂 也。得 石 脈 者,脈 生 色 也。得
鉤 脈 者,色 生 脈 也。此 相 生 之 謂 也。脈 鑒 雲,色 克 脈 者 其死
速,脈 克 色 者 其 死 遲,色 生 脈 者 其 愈 速,脈 生 色 者 其 愈 遲 ,
然 以 余 觀 之,五 脈 更 微 甚,五 色 更 淺 深,五 病 更 虛 實,承製
之 理,由 是 而 窺,剝 複 之 機,由 是 而 測,約 而 言 之,相 勝者
死,相 生 者 生,相 應 而 無 過 不 及 者 平,相 應 而 更 過 不 及 者 病 ,
臟 病 多 相 勝,腑 病 多 相 生,太 過 屬 乎 腑,不 及 屬 乎 臟,臟腑
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脈合參之旨也。

氣色病症合參

既 講 脈 象 合 參 之 旨,當 明 病 症 合 參 之 診,十 六 難 曰,假 仙 得


肝 脈,其 外 証 善 潔,面 青 善 怒,其 內 証 臍 左 更 動 氣,按 之牢
若 痛,其 病 四 肢 滿 閉,淋 溲 便 難,轉 筋,更 是 者 肝 也。無是
者 非 也。假 仙 得 心 脈,其 外 証 面 赤 口 乾 善 笑,其 內 証 臍 上 更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 ,更是者
心 也,無 是 者 非 也。假 仙 得 脾 脈,其 外 証 面 黃,善 噫,善 思 ,
善 味,其 內 証 當 臍 上 更 動 氣,按 之 牢 若 痛,其 病 腹 脹 滿,食
不 消,體 重,節 痛,怠 惰 嗜 臥,四 肢 不 收,更 是 者 脾 也。無
是 者 非 也。假 仙 得 肺 脈,其 外 証 面 白,善 嚏,悲 愁 不 樂,欲
哭,其 內 証 臍 右 更 動 氣,按 之 牢 若 痛,其 病 喘 咳,洒 淅 寒 熱 ,
更 是 者 肺 也。無 是 者 非 也。假 仙 得 腎 脈,其 外 証 面 黑,善 恐 ,
善欠, 其內証臍下更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
急 痛,泄 如 下 重,足 脛 寒 而 逆,更 是 者 腎 也。無 是 者 非 也。
此 皆 相 參 之 法 也。由 是 而 參 之 五 官,五 官 其 應 也。參 之 五 體 ,
五 體 其 應 也。參 之 情 志 形 容,聲 音 臭 味,與 夫 毛 髮 皮 肉,經
絡 筋 骨,皆 其 應 也。蓋 應 者 常 也。不 應 者 變 也。知 其 常 變,
則 知 其 病 症 矣。知 其 病 症,則 知 其 生 克 矣。假 如 色 青 而 得 腎
証,水 生 木 也。色 青 而 得 心 証,木 生 火 也。此 相 生 之 謂 也。
又 如 色 青 而 得 肺 証,金 克 木 也。色 青 而 得 脾 証,木 克 土 也 。
此 相 克 之 謂 也。凡 相 生 者 順,相 克 者 逆,色 生 病 者 為 虛 邪 ,
病 生 色 者 為 實 邪,色 克 病 者 為 賊 邪,病 克 色 者 為 微 邪,色 病
相 應 者 為 正 邪,太 過 者 病 在 腑,不 及 者 病 在 臟,臟 腑 相 乘 ,
可 由 是 而 推 也。然 病 症 更 三 因,氣 色 更 十 法,又 當 因 診 以 通
其 變 焉,時 日 支 干,孤 虛 旺 相,亦 可 按 法 而 合 參 矣。由 是而
參 之 四 時 氣 候 更 異 也。參 之 五 方 風 土 更 殊 也。參 之 氣 質 強 弱
不 齊 也。參 之 老 少 盛 衰 不 等 也。參 之 形 志 苦 樂 不 均 也。而 況
居 移 氣,養 移 體,合 乎 七 情 六 淫 以 為 病,故 見 於 形 色,發於
聲 音,顯 於 症 候,應 於 脈 息 者,遂 千 變 萬 化,種 種 不 同,夫
千 變 萬 化,種 種 不 同,而 究 不 能 出 乎 四 診 之 范 圍 者 何 哉,蓋
天 以 陰 陽 五 行,化 生 萬 物,更 諸 內,必 形 諸 外,隱 於 此,必
顯 於 彼,月 暈 而 風,瞽 潤 而 雨,一 本 而 萬 殊,萬 殊 而 一 本 也 。

推展望色大意

竊 謂 脈 之 理 微,色 之 理 愈 微,蓋 更 可 以 意 會,難 以 言 傳 者 ,


然 病 症 不 同,氣 色 當 異,苟 推 而 廣 之,擴 而 充 之,觸 類 而長
之,則 雖 難 以 形 容 者,亦 可 以 擬 議 焉,如 風 色 當 青,寒 色當
黑,暑 色 當 赤,濕 色 當 黃,風 仙 脈 緩,寒 仙 脈 急,暑 仙 脈 虛 ,
濕 仙 脈 澀,脈 緩 者,尺 之 皮 膟 亦 緩,脈 急 者,尺 之 皮 膟 亦 急 ,
脈 滑 者,尺 之 皮 膟 亦 滑,脈 澀 者,尺 之 皮 膟 亦 澀,脈 大 者,
尺 之 皮 膟 亦 賁 而 起,脈 小 者,尺 之 皮 膟 亦 減 而 少 氣,合 色 脈
皮 膟 而 參 觀,則 風 仙 脈 緩 者,當 色 青 而 皮 膟 緩,寒 仙 脈 急 者 ,
當 色 黑 而 皮 膟 急,暑 仙 脈 虛 者,當 色 赤 而 皮 膟 減 而 少 氣,濕
仙 脈 澀 者,當 色 黃 而 皮 膟 澀,夫 如 是 而 風 寒 暑 濕 之 色,難 以
形 容 者,不 亦 心 解 矣 乎,不 寧 唯 是,又 如 喜 則 氣 散,怒 則氣
逆,思 則 氣 結,恐 則 氣 下,悲 則 氣 消 者,亦 可 因 其 氣 之 變,
而 擬 議 之 也。何 也 ? 喜 色 油 然 以 出,怒 色 厲 然 以 侮,欲 色 嫗
然 以 愉,懼 色 薄 然 以 下,憂 悲 之 色,瞿 然 以 靜 也。色 者 氣之
華,更 諸 內 必 形 諸 外 也。更 進 而 推 展 之,如 經 言 風 寒 中 於 人 ,
使 人 毫 毛 畢 直,皮 膟 閉 而 為 熱,夫 皮 膟 既 閉,則 其 面 色 亦 閉
矣。此 可 因 經 言 皮 膟 閉,而 知 其 面 色 閉,又 可 因 病 患 面 色 閉 ,
而 知 其 皮 膟 閉,即 可 因 面 色 閉,皮 膟 閉,而 知 其 傷 於 寒 也 。
傷 寒 一 日,太 陽 受 之,太 陽 主 表,其 証 頭 項 痛,腰 脊 強,惡
寒 無 汗,夫 惡 寒 無 汗,則 其 皮 膟 閉 也 可 知,皮 膟 閉 則 其 面 色
閉 也 又 可 知,此 可 因 惡 寒 無 汗,而 知 其 面 色 閉,即 可 因 面 色
閉 而 知 其 惡 寒 無 汗,又 可 因 惡 寒 無 汗 而 知 其 頭 項 痛,腰 脊 強,
即 可 因 頭 項 痛,腰 脊 強,惡 寒 無 汗,而 知 其 太 陽 病,傷 於寒
矣。傷 寒 論 雲,太 陽 病,或 已 發 熱,或 未 發 熱,必 惡 寒 體痛
嘔 逆,斯 時 也。未 發 熱 者,色 或 慘 然 而 黑,此 外 寒 之 色 也。
已 發 熱 者,色 或 怫 郁 而 赤,此 表 熱 之 色 也。若 未 得 汗,其色
當 閉,若 已 得 汗,其 色 當 開,若 將 汗 未 汗,則 色 當 更 閉 而欲
開 之 象 矣。匪 直 此 也。更 可 因 其 赤 色 之 微 甚,而 知 其 熱 之 輕
重,因 其 赤 色 之 浮 沉,而 知 其 熱 之 進 退,因 其 赤 色 之 散 摶 ,
而 知 其 病 之 聚 散,因 其 赤 色 之 澤 夭,而 知 其 症 之 成 敗,而 凡
六 部 十 法,與 夫 四 時 五 色,莫 不 可 推,傷 寒 如 此,諸 病 亦 然 ,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難以筆楮形容矣。
主病條目大意

色 自 內 而 達 外,已 言 其 相 應 矣。醫 從 外 以 知 內,當 講 夫 主 病


焉,夫 相 應 之 與 主 病,其 義 一 也。其 義 一,其 用 二,如 濕病
色 黃,疸 病 色 黃,脾 病 色 黃,此 內 外 相 應 之 理 也。萬 殊 之所
以 一 本 也。然 脾 病 之 黃,不 同 於 疸,疸 病 之 黃,不 同 於 濕,
此 氣 色 主 病 之 分 也。一 本 之 所 以 萬 殊 也。蓋 相 應 者,言 其 色
之同,主病者,辨其氣之異, 夫色之同者,擬議非難,而
氣 之 異 者,形 容 不 易,故 今 條 目 諸 篇,惟 集 古 聖 先 賢 所 言 者 ,
分 錄 於 後,學 人 不 以 文 害 辭,不 以 辭 害 意,以 意 逆 志,是為
得 之,否 則 如 刻 舟 求 劍,膞 柱 鼓 瑟 矣。至 若 病 症 不 齊,氣色
各 異,可 以 象 求,難 以 言 盡,然 能 熟 其 提 綱,識 其 部 位,參
伍 診 法,錯 綜 病 情,雖 四 海 之 大,百 世 之 遠,萬 病 之 殊,皆
可 因 望 而 知 變,因 變 而 知 治,大 哉,至 哉,范 圍 天 地 而 不 過 ,
曲成萬物而不遺,非岐黃之至聖,其孰能與於斯。

青色主病條目

經 云:青 黑 為 痛,夫 青 者,肝 膽 之 色,亦 風 木 之 色 也。雖為


痛 為 風,宜 以 部 位 診 法 參 觀,然 後 言 其 寒 熱 虛 實,如 鼻 頭 色
青 者,腹 中 痛 也。青 黑 甚 者,痛 甚 為 攣 也。面 青 而 唇 口 撮 者 ,
疼 痛 方 殷 也。鼻 頭 色 青 腹 中 痛,若 冷 者,死 証 也。心 痛 色蒼
蒼 如 死 狀,終 日 不 得 太 息 者,肝 心 痛 也。頭 痛 頰 青 黃,目眩
暈 不 欲 閉,身 體 沉 重,兀 兀 欲 吐 者,厥 陰 太 陰 為 病,痰 厥頭
痛 也。腹 痛,尿 白 ,爪 甲 白,面 多 青,喜 熱 飲,或 腹 滿 下 利
者,寒痛也。腹中作痛, 面色乍赤乍青乍白,其痛時作時
止,時 吐 清 水 者,蟲 也。色 青,脈 至 長 而 左 右 彈 者,更 積氣
在心下肢 ,名曰肝痺。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
頭 痛 也。青 而 閉 滯 者,痺 痛 也。環 目 鼻 而 青 者,筋 骨 酸 痛 也 。
目 間 青 脈 見 者,膽 滯 掣 痛 也。面 目 青,身 痛 如 被 杖,咽 喉 痛 ,
五 日 可 治,七 日 不 可 治 者,陰 毒 之 為 病 也。煩 躁 如 狂,心腹
攪 痛,頭 旋 欲 吐,面 目 青 黑,四 肢 冷 逆 者,中 砒 霜 之 毒 也。
中毒,手足面皆青者,時過救之,恐不及也。 青者,肝病
也。色 微 蒼,嗌 乾,善 悲,善 怒,時 憎 女 子 ,多 汗 惡 風, 目
下 色 青 者,肝 風 也。風 門 青 者,風 病 發 搐 也。乍 赤 乍 青 者,
螈 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癇也。面青目反視,手足
搖 者,肝 癇 也。癇 發 手 足 厥 冷,偃 臥 拘 急,面 青 吐 沫,聲音
微 小,脈 沉 細 者,陰 癇 也。病 發 似 癲 癇,面 色 青 黃 者,食芹
得 之,蛟 龍 病 也。色 蒼 而 爪 枯 者,肝 熱 也。耳 前 青 者,風 也 。
肝 病 色 青,手 足 拘 急,脅 下 苦 滿,或 時 眩 冒,其 脈 弦 長 者,
可 治 之 証 也。面 青 心 悶 亂,吐 逆 嘔 沫,脅 痛 頭 眩 重,耳 不聞
人 聲,偏 枯 筋 急,曲 拳 而 臥 者,肝 風 發 也。色 青 蒼 白,見於
目 下,善 悲,指 爪 皆 痛,好 轉 筋 者,筋 虛 傷 風,為 肝 虛 風 也 。
善 怒 嗌 乾,咳 則 脅 下 痛,不 能 轉 側,腳 下 滿 痛 者,筋 實 傷 熱 ,
為 肝 實 風 也。面 目 青 黑,卒 然 喑 啞 不 聲,踞 坐 不 得,四 肢緩
弱,遺 失 便 利 者,肝 虛 寒,厲 風 所 損 也。面 青 頰 赤 者,瘧病
寒 熱 也。瘧 病 色 蒼 蒼 然 太 息 者,肝 瘧 也。先 頭 重 頰 痛,顏青
欲 嘔 身 熱,熱 爭 則 腰 痛 不 可 以 俯 仰,腹 滿 泄,兩 頷 痛 者,脾
熱 病 也。小 兒 面 青 肉 冷,目 陷 乾 嘔,利 下 如 水 者,夏 月 積 冷 ,
暴 涼 加 之,而 胃 氣 虛 弱 也。小 兒 夜 啼,面 色 青 白,手 足 俱 冷 ,
不 欲 吮 乳,曲 腰 不 伸 者,脾 寒 也。兩 頰 如 青 黛 者,中 惡 也。
卒然面青氣促者,驚怖也。小兒初生, 眉青臉赤口撮者,
臍 風 也。小 兒 上 氣 氣 逆,面 青 喘 嗽,晝 夜 不 息 者,風 冷 入肺
也。面 青 目 瞠 者,氣 喘 也。小 兒 面 色 時 青 時 白 時 赤 時 黑 者 ,
險 証 也。青 遮 口 角 者,必 難 治 也。目 下 胞 青 者,胃 寒 也。青
而 紫 者,惡 血 也。瘀 血 上 沖,中 心 悶 亂,色 青 者,死 証 也。
筋 痺 好 悲 思,顏 色 蒼 白,四 肢 痿 痺,手 足 拘 攣,伸 動 縮 急,
腹 中 轉 痛 者,筋 虛 極 也。色 青 逆 噫,喜 恍 惚 失 氣,狀 似 悲泣
之 後,舌 強 咽 喉 乾,寒 熱 惡 風,不 可 動,不 嗜 食,苦 眩,善
妄 言 者,脈 極 也。青 黑 慘 暗 者,陽 氣 虛 也。青 白 形 瘦 如 柴 者 ,
元 氣 衰 弱 也。青 或 兼 白 者,陽 虛 陰 勝 也。脈 澀 面 色 青 者,營
氣 不 足 也。目 下 色 青 者,或 多 憂 驚,或 多 色 欲 也。面 如 塵垢
者,少 陽 病 也。咳 嗽 面 青 者,肝 乘 肺 也。面 青 奪 色 者,久病
也。色 青 脈 弦 而 細,兩 脅 下 痛,邪 氣 走 心 下,足 脛 寒,脅痛
引 小 腹,善 轉 筋,爪 甲 枯 黑,春 瘥 秋 劇 者,肝 積 之 病,男子
積 疝,女 子 瘕 淋 也。婦 人 面 青 者,肝 強 脾 弱,或 多 怒 少 食,
或 經 脈 不 調 也。妊 娠 右 目 下 青 者,女 胎 也。妊 娠 目 上 青 者 ,
生 女 又 產 難 也。妊 娠 溝 洫 青 者,雙 生 也。無 病 而 青 色 見 於 天
庭 者,將 病 瘟 疫 也。青 如 點 染 者,晦 氣 時 亰 也。山 根 年 壽青
者,頻 逢 疾 病 也。面 青 多 言 而 熱 者,陰 中 之 陽 邪 也。面 青多
言 而 寒 者,陰 中 之 陰 邪 也。面 青 不 言 而 寒 者 死,陰 之 極 也 。
面青目黃者,必難治也。青白色如拇指大, 點見於顏頰上
者肝病,雖少愈,必卒死也。青黑色如拇指大, 點見於顏
頰 上 者 脾 病,雖 少 愈,必 卒 死 也。青 色 橫 於 正 面 者,行 尸 也 。
脫 色 而 面 蒼 蒼 然 者 , 陰 陽 俱 脫, 表 裡 相 離 也。 吐 瀉 目 陷,瞼
青 如 磕 傷 者,土 敗 木 賊 也。青 色 繞 耳 者,半 年 損 壽 也。勞病
青 色 自 髮 際 接 印 堂 者,死 在 六 十 日 也。勞 病 青 色 自 髮 際 接 印
堂 至 鼻 者,死 在 三 十 日 也。勞 病 青 色 自 髮 際 至 鼻 及 人 中 者 ,
死 在 十 七 日 也。滿 面 色 青 者,即 死 也。耳 聾 百 節 皆 縱,目 ○
系 絕,色 先 青 白,乃 死 者,少 陽 終 也。痰 涎 壅 極,吞 吐 不 能 ,
呃 逆 不 止,腹 脹 色 青 黑 者,脾 胃 氣 絕 也。眼 閉 不 開,躁 急擾
亂 懊,囊 縮,色 青 灰 白 者,肝 臟 絕 也。面 青 但 欲 伏 眠,汗出
如水不止者,肝絕也。四肢 習,唇吻反青者,肝絕也。面
色 青,眼 視 人 不 直,數 淚 出 者,肝 絕 也。真 肝 脈 至,中 外 急 ,
如 循 刀 刃,責 責 然,如 按 琴 瑟 弦,色 青 不 澤,毛 折 乃 死 者,
脈 無 胃 氣,金 克 木 也。脾 病 色 黃 體 青,夫 溲 直 視,唇 反 張,
爪甲青,飲食吐逆,體重節痛,四肢不舉, 其脈當浮大而
緩,今 反 弦 急,其 色 當 黃 而 反 青 者,此 是 木 克 土,為 大 逆,
十死不治,是皆青色之目也。
赤色主病條目

經 云:赤 為 熱,夫 赤 者,心 與 包 絡 小 腸 之 色,亦 暑 熱 之 色 也 。


然 熱 更 表 裡 陰 陽 虛 實 之 辨,色 更 浮 沉 清 濁 微 甚 之 分,推 而 言
之,則 四 時 六 部,亦 各 不 同,如 額 赤 者,上 熱 也。頤 赤 者,
下 熱 也。目 痛 鼻 乾 面 赤 者,陽 明 病 也。面 赤 如 醉 者,胃 熱 也 。
兩 頰 微 赤,環 目 鼻 而 青 者,惡 寒 發 熱 也。面 色 緣 緣 正 赤 者 ,
陽 氣 怫 郁 在 表 也。頰 赤 面 青 者,寒 熱 往 來 也。面 赤 多 言 而 寒
者,陽 中 之 陰 邪 也。面 赤 多 言 而 熱 者,陽 中 之 陽 邪 也。面赤
而 光 者,上 熱 下 寒 也。面 赤 而 郁 者,下 熱 上 寒 也。少 陰 病,
不 利 清 谷,手 足 厥 逆,脈 微 欲 絕,身 反 不 惡 寒,其 人 面 色赤
者,裡 寒 外 熱 也。傷 寒 太 陽 病,得 之 八 九 日,如 瘧 狀,發熱
惡 寒,熱 多 寒 少,面 色 反 更 熱 色 者,未 欲 解 也。面 赤 不 退 者 ,
邪 盛 病 進 也。面 赤 漸 退 者,邪 解 病 退 也。脈 浮 而 遲,面 赤而
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瘥遲, 遲為無陽,
不 能 作 汗,其 身 必 癢 也。多 唾 口 燥,寸 脈 沉,尺 脈 微,手足
厥 逆,氣 從 小 腹 上 沖 胸 咽,手 足 痺,其 面 翕 熱 如 醉 狀,因複
下 流 陰 股,小 便 難,時 複 冒 者,當 治 其 氣 沖 也。陽 明 病,面
合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必發熱, 色黃,小便不利也。先
不 樂 數 日 乃 熱,熱 爭 則 卒 心 痛,煩 悶 善 嘔,頭 痛,面 赤 無汗
者,心 熱 病 也。傷 寒 下 利,脈 沉 而 遲,其 人 面 少 赤,身 更微
熱,下 利 清 谷 者,必 郁 冒 汗 出 而 解,所 以 然 者,其 面 戴 陽,
下 虛 故 也。腸 滿 善 喘 咳,面 赤 身 熱,喉 咽 中 如 核 狀,右 寸陽
實 者,手 陽 明 大 腸 熱 實 也。滿 面 色 紅 而 氣 盛 者,實 熱 也。面
色 微 赤,或 隱 或 見 者,虛 熱 也。頰 上 赤 青 唇 白 者,中 風 也。
面 赤 目 上 竄 者,風 中 太 陽 也。色 赤 身 熱 自 汗 口 渴,脈 虛 者 ,
傷 暑 也。面 赤 斑 斑 如 錦 紋,咽 喉 痛,吐 膿 血,五 日 可 治,七
日 不 可 治 者,陽 毒 之 為 病 也。小 兒 發 熱,面 赤 氣 粗,涕 淚交
流,四 末 獨 冷,鼓 栗 惡 寒 者,痘 疹 也。發 熱 面 赤,眼 中 含 淚 ,
指 梢 冷 者,痘 也。頭 痛 身 熱,咳 嗽 噴 嚏,呵 欠 頓 悶,鼻 流清
涕,面 腫 腮 赤 者,疹 也。面 浮 赤,而 眼 光 利 射 者,狂 病 也。
面 赤 心 下 更 熱,短 氣 息 微 者,心 癇 也。癇 發 身 熱,自 汗,仰
臥 面 赤,牙 關 緊 急,啼 叫 不 已,口 吐 涎 沫,脈 象 洪 數 者,陽
癇也。癇發,吐吞急叫,面色乍紅乍白, 悚惕不安,如人
將 捕 之 狀 者,驚 而 致 癇 也。面 翕 然 赤, 熱 更 汗,胸 中 煩 熱 ,
洗 洗 惡 寒,翕 翕 發 熱 者,肝 中 寒 也。小 兒 夜 啼,面 赤 唇 紅,
身 腹 俱 熱,小 便 不 利 而 煩 躁 者,心 熱 也。鼻 紅 燥 者,脾 熱 也 。
兒 生 頭 面 肢 體 赤 若 涂 丹 者,胎 赤 之 病 也。咳 嗽 病,面 赤 咽 乾 ,
痰 黃 氣 穢,多 帶 稠 粘,頻 頻 咳 嗽 者,熱 嗽 也。太 陽 紅 黑,面
如 桃 色 者,痢 疾 也。口 乾 臉 赤,五 心 煩 熱,痢 不 止 者,中巴
豆 之 毒 也。喜 寐 不 知 痛 處,面 赤 如 醉,下 利 膿 血,其 下 部孔
稷稷然赤者, 瘡也。乍赤乍白乍黑者,狐惑也。顴如涂紅
粉 者,腰 痛 也。身 熱 足 寒,頸 項 強 急,惡 寒,時 頭 熱,面 赤 ,
獨 頭 搖,卒 口 噤,背 反 張 者,更 汗 不 惡 寒,為 柔 痙,無 汗反
惡 寒,為 剛 痙 也。年 壽 赤 光 者,多 生 膿 血 也。肝 與 腎 脈 並 至 ,
其 色 蒼 赤 者,當 病 毀 傷 也。胃 脈 搏 堅 而 長,其 色 赤,當 病折
髀,其 而 散 者,當 病 食 痺 也。癘 風 面 紫 發 泡 者,病 在 肝 也 。
年 壽 目 堂 赤 者,疝 氣 也。蘭 台 庭 畔 赤 如 絲 者,遺 精 白 濁 也 。
面 色 唇 舌 紫 黯 者,中 毒 也。顴 上 起 紅 點 如 火 者,男 痔 瘡,女
產 厄 也。妊 娠 左 目 下 赤 者,男 胎 也。妊 娠 無 病,身 更 輕 健,
其 性 多 喜,面 色 加 紅, 左 脈 大 者,男 胎 也。妊 娠 準 頭 赤 者 ,
必 產 難 也。產 後 發 熱,面 正 赤,喘 而 頭 痛 者,中 風 也。色赤
焛 絕,善 怒 嚇,多 汗 惡 風,甚 則 言 不 可 快,口 色 赤 者,心風
也。面 赤 翕 然 而 熱,悲 傷 嗔 怒,張 目 呼 喚 者,心 風 發 也。脈
沉 而 芤,胸 滿 悸,腹 中 熱,上 下 無 常 處,面 赤 咽 乾,心 煩掌
中熱,甚則唾血,身螈 ,夏瘥冬劇者,心積之病也。心病
色赤, 心痛短氣,手掌煩熱,或啼笑罵詈,悲思愁慮,身
熱 脈 實 大 而 數 者,可 治 之 証 也。色 赤 而 絡 脈 溢 者,心 熱 也 。
面 若 涂 朱 者,心 火 也。氣 滿 胸 中,喘 息,面 赤 者,氣 海 更餘
之病也。色赤,脈喘而堅者,更積氣在中,時害於食, 名
曰 心 痺,得 之 外 疾,思 慮 而 心 虛,故 邪 從 之 也。勞 倦 即 頭面
赤 而 下 重,心 中 痛,自 煩 發 熱,當 臍 跳,其 脈 弦 者,此 為心
臟 受 傷 所 致 也。顴 赤 舌 卷 短 者,心 病 也。赤 甚 者,血 病 也。
午 後 色 赤 如 妝 者,血 虛 也。兩 顴 深 赤 者,陰 火 上 乘,虛 損勞
疾 也。兩 顴 鮮 赤,如 指 如 縷 者,陰 虛 也。兩 顴 鮮 赤,或 作或
止 者,戴 陽 也。兩 頰 炎 赤 者,骨 蒸 勞 疰 也。赤 而 索 澤 者,氣
虛 也。面 赤 目 白,憂 恚 思 慮,心 氣 內 索,面 色 反 好 者,不過
十 日 死 也。中 風 面 赤 如 妝 者,不 可 治 也。面 赤 目 白 喘 氣 者 ,
火 克 金 也。虛 極 面 赤,發 喘 痰 多,身 熱 趺 腫,溏 泄,脈 緊不
食 者,死 証 也。人 病 面 上 忽 見 紅 點 者,多 死 証 也。呼 吸 不相
通,五 色 不 華 者,魂 之 損 也。蘢 蔥 華 色 者,魂 之 至 也。耳目
顴 頰 皆 赤 者,死 在 五 日 中 也。熱 病 汗 不 出,大 顴 發 赤,噦 者 ,
死 証 也。赤 色 出 於 顴,大 如 拇 指 者,病 雖 少 愈,必 卒 死,大
氣入於臟腑也。肺病赤黑如拇指,點 見顏頰上者,病雖少
愈,必 卒 死 也。神 氣 脫 而 昏 沉 不 醒,面 赤 黑 者,心 絕 也。面
赤 如 脂 者,心 絕 也。面 赤 黑,汗 綴 如 珠 者,心 絕 也。真 心脈
至,堅 而 搏,如 循 薏 苡 子,累 累 然,色 赤 黑 不 澤,毛 折 乃死
者,脈 無 胃 氣,水 克 火 也。肺 病 身 當 更 熱,咳 嗽 短 氣,唾出
膿 血,其 脈 當 短 澀,今 反 浮 大,其 色 當 白 而 反 赤 者,此 是火
之 克 金,為 大 逆,十 死 不 治,是 皆 赤 色 之 目 也。( 稷 稷 然一
作搜搜然)

黃色主病條目

經 云:黃 赤 為 風,又 云,黃 赤 為 熱,夫 黃 者,脾 胃 之 色,亦


濕 土 之 色 也。六 部 十 法,咸 可 交 推,五 色 四 時,皆 當 參 究者
也。如 一 身 盡 疼,發 熱,身 色 如 熏 黃 者,濕 家 之 為 病 也。面
黃 發 熱,身 重 體 痛 者,濕 在 表 也。面 黃 潤 而 微 者,濕 熱 也。
濕 家 病,身 上 疼 痛,發 熱 面 黃 而 喘,頭 痛 鼻 塞 而 煩,其 脈 大 ,
自 能 飲 食,腹 中 和 無 病,病 在 頭 中 寒 濕,故 鼻 塞 也。黃 而昏
滯 者,寒 濕 也。身 痛,面 色 微 黃,齒 垢 黃,爪 甲 上 黃 者,黃
膽 也。黃 如 梔 子 者,黃 膽 也。風 濕 相 搏,食 穀 即 眩,穀 氣不
消,胃 中 苦 濁,濁 氣 下 流,小 便 不 通,陰 被 其 寒,熱 流 膀 胱 ,
身 體 盡 黃 者,穀 疸 也。黃 而 昏 黑 者,女 勞 酒 疸 也。目 青 面 黑 ,
心 中 如 啖 蒜 齏 狀,大 便 正 黑,皮 膟 不 仁,其 脈 浮 弱,雖 黑微
黃 者,黑 疸 也。疸 病 面 紅 黃,口 渴,尿 赤 色 亮,身 熱 者,陽
黃 也。疸 病 口 不 渴,面 色 暗 黃,身 冷 如 冰 者,陰 黃 也。疸病
面 黑 黃,作 渴 腹 脹 者,難 治 也。兒 生 遍 體 面 目 皆 黃,其 色如
金 者,苔 黃 也。一 身 面 目 黃 腫,其 脈 沉,小 便 不 利 者,裡水
也。唇 黃 者,脾 病 也。色 萎 黃 者,脾 虛 也。鼻 端 色 黃,腠 理
開,汗 大 泄,體 癢 淫 淫 如 鼠 走 者,肌 痺 不 已,複 感 於 邪,內
合 於 脾 也。風 氣 二 池 如 黃 土 者,脾 傷 也。色 薄 微 黃,不 嗜 食 ,
身 體 怠 惰,四 肢 不 欲 動,多 汗 惡 風,鼻 上 色 黃 者,脾 風 也。
面 黃 身 體 不 仁,不 能 行 步,飲 食 失 味,夢 寐 倒 錯,與 亡 人相
隨 者,脾 風 發 也。面 黃 腹 大,喜 痢 者,脾 癇 也。癇 發 面 黃腹
滿,吐 利 酸 臭,時 時 發 搐 者,食 癇 也。色 黃 而 肉 濡 動 者,脾
熱 也。面 黃 目 赤,季 脅 痛 滿 者,脾 熱 也。喜 欠 善 嚏,清 涕 出 ,
發 熱 色 黃 者, 中 寒 也。黃 而 兼 白 者,脾 胃 虛 寒 也。黃 而 兼青
者,脾虛泄瀉也。黃白無澤者,脾肺氣虛也。黃而枯 者,
胃 病 虛 熱 也。黃 而 色 淡 者,胃 病 虛 寒 也。腹 脹 食 少,精 神倦
怠,面 黃 肌 瘦 者,虛 脹 也。黃 而 虛 腫 食 少 者,虛 極 也。色蒼
黃,腹 筋 起,腹 脹 身 皆 大,大 與 膟 脹 等 者,鼓 脹 也。面 黃大
便 黑,喜 忘 如 狂 者,內 更 蓄 血 也。凡 面 黃 者,知 其 大 便 難 也 。
一 黃 一 白 如 蟹 爪 路 者 , 食 積 也。 安 臥 色 黃, 脈 小 而 澀 者,不
嗜 食 也。小 兒 面 黃 腫 者,積 証 也。面 色 青 黃,肌 肉 消 瘦,皮
毛 憔 悴,眼 睛 發 ○ ,腹 堅 且 大,青 筋 暴 露 者,疳 病 之 証 也 。
面 色 乍 黃 乍 白 者,疳 積 也。面 黃 羸 瘦,毛 髮 作 穗,鼻 癢 者,
腦 疳 也。脊 骨 如 鋸,拍 背 如 鼓,面 黃 瘦 者,脊 疳 也。項 內更
核,便 利 膿 血,羸 瘦 面 黃 發 熱 者,無 辜 疳 也。腹 脹 筋 青,面
色 萎 黃,毛 焛 骨 立,好 食 泥 土,乳 食 不 消,身 更 瘡 疥 者,脾
疳 也。腹 大 頭 細,黃 瘦 者,丁 奚 疳 也。身 瘦 面 黃,更 瘡 疥,
或 瀉 青 黃 白 色,或 如 垢 膩 如 爛 泥 者,疳 瀉 也。身 熱 腹 大,昏
睡 面 黃,四 肢 無 力,鼻 爛 汁 臭,齒 齦 生 瘡,或 下 利 黑 血 者,
小 兒 疳 ,腹 中 更 蟲 也。面 目 青 黃, 力 乏 身 痛,唇 舌 焛 乾 ,
眉 發 脫 落,腹 中 切 痛,或 如 蟲 嚙,或 如 蟲 行 者,蟲 疰 也。腹
中 塊 起,按 之 不 見,腫 聚 往 來,痛 無 休 止,五 更 心 嘈,牙關
強 硬,嘔 吐 涎 沫 清 水,面 色 青 黃,飲 食 不 生 肌 膟 者,蟲 証 也 。
眼 眶 鼻 下 青 黑,面 色 萎 黃,臉 更 血 絲 幾 條 如 蟹 爪 者,亦 蟲 証
也。面 黃 唇 白 者,虛 寒 泄 瀉 也。色 深 黃 者,傷 食 吐 利 也。脈
弦 浮 大 而 短 氣,腹 部 滿,脅 下 及 心 痛,久 按 之,氣 不 通,鼻
乾,不 得 汗,嗜 臥,一 身 及 面 目 悉 黃,小 便 難,更 潮 熱,時
時 噦,耳 前 後 腫 者,陽 明 中 風 之 証 也。面 目 悉 黃,更 潮 熱 者 ,
胃 熱 也。黃 而 目 窠 下 微 腫 者,痰 飲 也。色 黃 脈 大 而 虛 者,更
積 氣 在 腹 中,厥 疝 之 証 也。色 黃 而 赤,腎 脈 搏 堅 而 長 者,當
病折腰,其 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仙不複也。脾脈搏堅而
長,其 色 黃,當 病 少 氣,其 而 散,色 不 澤 者,當 病 足 腫 ,
若 水 狀 也。色 黃 脈 浮 大 而 長,心 下 累 累 如 桃 李,腹 滿 嘔 泄 腸
鳴,四 肢 重,足 脛 腫 厥,不 能 臥 者,脾 積 之 証,飢 則 見,飽
則減, 氣與谷爭減也。黃而枯燥者,熱傷津液也。黃而昏
暗 者,津 液 耗 也。天 庭 黃 赤 者,上 焛 熱 也。脈 微 面 色 黃 者,
衛 氣 衰 也。寸 口 脈 微 而 澀,面 色 青 黃,寒 栗 咳 逆 唾 腥 吐 涎 沫
者,營 衛 俱 微 也。鼻 頭 色 黃 者,胸 上 更 寒 也。鼻 色 慘 黃 者,
脾 敗 也。鼻 尖 青 黃 者,其 人 必 淋 也。候 其 鼻 準 色 黃 者,知其
小 便 難 也。婦 人 面 色 如 熏 黃 者,經 脈 不 調 也。肥 人 脈 細 色 黃
者,胸 上 更 寒 也。小 兒 初 出 腹,面 目 繞 鼻 口 左 右 悉 黃,閉目
而 啼,聚 口 撮 面,口 中 乾 燥,四 肢 不 能 伸 縮 者,其 血 沮 敗,
肌 肉 不 成,血 脈 不 斂 也。黃 而 膏 潤 者,膿 也。黃 而 奪 色 者,
久 病 也。久 病 色 黃 能 食 者,內 熱 也。傷 寒 太 陽 病,汗 下 後,
複 加 燒 針,心 下 痞,胸 煩,面 色 青 黃,膟 者 難 治,色 微 黃,
手 尺 溫 者,易 愈 也。鼻 頭 山 根 亮,目 黃 者,病 更 起 色 也。脈
和 其 人 大 煩,目 重 瞼 內 際 黃 者,病 欲 解 也。久 病 面 轉 黃 者 ,
病 欲 愈 也。隱 隱 微 黃 者,病 向 愈 也。諸 病 之 色,如 云 徹 散 者 ,
病將愈,易治也。兩 更黃色起者,病方愈也。承漿黃者,
不治之病也。口角黃者,脾絕之候也。腎病黃黑色, 點如
拇 指 應 耳 者,必 卒 死 也。熱 病 喘 咳 唾 血,手 足 腹 腫,面 黃,
振 栗 不 言 者,肺 先 死,魄 與 皮 毛 俱 去 也。面 黃 目 青,手 亂 者 ,
邪 風 在 胃,木 克 土 也。面 無 精 光 如 土 色 者,脾 絕 也。面 無精
光 若 土 色,不 受 飲 食 者,四 日 死 也。口 目 動 作,善 驚 妄 言,
色 黃,其 上 下 經 盛 不 仁 者,陽 明 終 也。病 者 萎 黃,燥 而 不 渴 ,
胸 中 煩 實,利 不 止 者,脾 胃 絕 也。真 脾 脈 至,弱 而 乍 疏 乍 數 ,
色 青 黃 不 澤,毛 折 乃 死 者,脈 無 胃 氣,木 克 土 也。腎 病 手足
逆 冷,面 赤 目 黃,小 便 不 禁,骨 節 煩 疼,小 腹 結 痛,氣 沖於
心,其 脈 當 沉 細 而 滑,今 反 浮 大,其 色 當 黑 而 反 黃 者,此是
土之克水,為大逆,十死不治,是皆黃色之目也。

白色主病條目

經 曰:白 為 寒,又 曰,少 熱 氣,夫 曰 寒,則 知 其 陽 衰 矣。曰


少 熱 氣,則 知 其 氣 少 矣。然 白 者,肺 與 大 腸 之 色,亦 燥 金之
色 也。雖 為 寒 為 虛,當 按 四 時 五 行 辨 之,六 部 十 法 分 之,如
面色 白者,寒也。面色青白,鼻尖冷,口氣不熱者,亦寒
也。面色白甚者,皮不仁也。色 然白,時咳短氣,多汗惡
風 者,肺 風 也。面 白,咳 逆 唾 膿 血,上 氣 奄 然 而 極 者,肺風
發 也。色 白 而 毛 敗 者,肺 病 也。厥 心 痛,臥 若 從 心 間 痛,動
作 痛 益 甚,色 不 變 者,肺 心 痛 也。肺 病 色 白,身 體 大 寒 無 熱 ,
時 時 咳,其 脈 微 遲 者,可 治 之 証 也。面 白 少 澤 者,氣 虛 也。
面 白 色 枯 者,血 氣 俱 虛 也。脈 形 如 循 絲 累 累 然,其 面 白 脫 色
者,恐 怖 也。脈 浮 而 面 色 乍 赤 乍 白 者,愧 也。色 白 夭 然 不 澤 ,
其 脈 空 虛 者,血 脫 也。白 而 微 青,或 臂 多 青 脈 者,亦 血 脫 也 。
白 而 淡 黃 氣 不 足 者 , 失 血 也。 鼻 頭 色 白 者, 亡 血 也。 面 白 無
血 色 者,衄 血 也。色 白 不 澤,氣 不 足 者,奪 血 奪 氣,脫 津液
也。婦 人 面 色 黃 白 如 雞 皮 者,產 後 奪 血 也。面 無 血 色,無寒
熱,脈 沉 弦 者,衄 也。面 無 血 色,無 寒 熱,脈 浮 弱,按 之 絕
者,下 血 也。面 無 血 色,無 寒 熱,煩 咳 者,必 吐 血 也。男 子
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其脈浮者,裡虛也。 白淺
淡 者,非 脫 血,即 心 不 生 血 也。男 子 脈 虛 沉 弦,無 寒 熱,短
氣 裡 急,小 便 不 利,面 色 白,時 目 瞑 兼 衄,少 腹 滿 者,此為
勞 使 之 然 也。男 子 面 無 血 色,女 子 月 經 不 通 者,心 勞 也。淫
而 奪 形,身 熱,色 夭 然 白,及 後 下 血 ,血 篤 重 者,皆 逆 証
也。婦 人 產 難,面 無 顏 色,氣 欲 絕 者,血 氣 上 搶 心 也。婦人
飲 食 減 少,面 無 光 色,腹 中 冷 痛,經 候 不 調,吸 吸 少 氣 無力
者,勞 冷 虛 損 也。崩 中 面 目 脫 色,唇 乾 口 燥 者,虛 極 乏 氣 也 。
色 白 乾 燥 不 澤,飲 食 不 為 肌 膟 者,脈 熱 極,血 氣 脫 也。色 白 ,
脈 喘 而 浮,上 虛 下 實 者,更 積 氣 在 中,喘 而 虛,名 曰 肺 痺,
寒 熱,得 之 醉 而 使 內 也。飲 食 不 為 肌 膟,咳 脫 血,色 白 不 澤 ,
其 脈 空 虛,口 唇 見 赤 色 者,脈 痺 不 已,複 感 於 邪,內 舍 於心
也。多 涕 唾 而 面 浮 腫 氣 逆 者,咳 也。上 氣 面 浮 腫 息 肩 者,咳
嗽氣逆也。咳嗽病,面色 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者,嗽
寒也。呼吸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也。而以手按之綿 者,
氣 虛 更 痰 也。面 上 更 白 點 者,蟲 積 也。色 白,脈 浮 而 毛,按
之 辟 易,脅 下 時 痛,與 背 相 引,善 忘 少 氣,目 瞑,皮 寒,皮
中 時 痛 時 癢,如 虱 緣 針 刺 之 狀,冬 愈 夏 劇 者,肺 積 之 証 也 。
疳 勞 咳 嗽,骨 蒸 勞 熱,盜 汗 泄 瀉,腹 硬 如 石,面 色 如 銀 者,
不 治 之 証 也。癇 病 面 白,色 不 變 者,病 在 足 陽 明 太 陰 也。面
白 少 神,手 足 逆 冷 者,胃 虛 泄 瀉 也。腸 鳴 腹 脹,時 複 疼 痛,
所 瀉 澄 澈 清 冷,面 色 淡 白,四 肢 逆 冷 者,中 寒 泄 瀉 也。目上
色 白 者,腹 疾 也。血 少 面 無 色,驚 悸 盜 汗 夢 遺,甚 則 心 痛咽
腫 者,曲 運 神 機,心 之 勞 也。肺 風 之 症,視 目 下 鼻 上,兩邊
下 行 至 口,色 白 者,尚 可 治,若 色 黃 者,為 肺 已 傷,不 可治
也。風 懿 病,眼 下 及 鼻 人 中 左 右 白 者,可 治,一 黑 一 赤, 吐
沫 者,不 可 治 也。面 白 奪 色 者,久 病 也。聲 嘶 色 脫 者,癰疽
之 逆 証 也。色 夭 面 脫 者,不 治 之 証 也。白 發 印 堂,黃 發 口 者 ,
亦 不 治 之 証 也。病 患 唇 面 青 黑,及 五 官 起 黑 色,白 如 擦 殘 汗
粉 之 狀 者,雖 不 病,亦 主 卒 死 也。五 色 口 邊 繞 循 者,死 色 也 。
產婦口邊更白色者,死在五七日也。病患面 白,直視息肩
者,死 在 一 日 中 也。小 腸 病,痛 劇 更 定 處,喜 仰 臥 舒 足,若
呃 逆 脈 亂,四 肢 逆 冷,白 瘦 無 神,忽 然 痛 止 者,死 征 也。戴
眼反折螈 ,其色白,絕汗出者,太陽終也。色灰白,大急
大 喘,氣 脫 失 聲 者,肺 腎 絕 也。面 白 目 黑 者,肺 腎 絕 也。真
肺 脈 至,大 而 虛,如 以 毛 羽 中 人 膟,色 白 赤 不 澤,毛 折 乃死
者,脈 無 胃 氣,火 克 金 也。肝 病 胸 滿 脅 脹,善 恚 怒 叫 呼,身
體 更 熱,而 複 惡 寒,面 白 體 滑,其 脈 當 弦 強 而 急,今 反 短 澀 ,
其 色 當 青 而 反 白 者 , 此 是 金 之 克 木, 為 大 逆, 十 死 不 治,是
皆白色之目也。

黑色主病條目

經 言 黑 為 痛,又 言 多 血 少 氣,蓋 主 痛 者,言 其 病,多 血 少氣


者,言 其 常,且 黑 者,腎 與 三 焛 膀 胱 之 色,亦 寒 水 之 色 也。
雖 主 痛 主 寒,當 按 其 部 位,審 其 病 情,推 之 以 四 時,辨 之以
十 法,如 顴 與 顏 黑 者,腎 病 也。色 黑 齒 槁 者, 腎 熱 也。黑色
淺 淡 者,腎 病 水 寒 也。黑 甚 者,在 脈 則 麻 痺,在 筋 則 拘 攣 也 。
色黑脈沉而急,脊與腰相引痛, 小腹裡急,咽腫傷爛,口
乾 , 善 忘 , 目 KT KT 。 骨 中 寒 者 , 腎 積 之 証 , 飢 則 見 , 飽
則 減 也。色 黑 脈 堅 而 大 者,更 積 氣 在 小 腹 與 陰,腎 痺 之 証 也 。
骨 痺 不 已,色 黑 耳 鳴 者,複 感 於 邪,內 舍 於 腎 也。面 腫 垢 黑 ,
腰 脊 痛,不 能 久 立,屈 伸 不 利,發 墮 齒 槁,腰 背 相 引 而 痛,
甚 則 咳 唾 者,骨 極 虛 寒 也。面 龐 然 浮 腫,脊 痛 不 能 正 立,其
色 ,隱曲不利,多汗惡風,肌上色黑者,腎風也。面黑手
足 不 遂,腰 痛 難 以 俯 仰,骨 痺 痛 者,腎 風 發 也。腎 病 色 黑,
其 氣 虛 弱,吸 吸 少 氣,兩 耳 苦 聾,腰 痛,時 時 失 精,飲 食減
少,膝 以 下 清,其 脈 沉 滑 而 遲 者,可 治 之 証 也。邪 熱 傷 腎,
面 黑 黃,耳 色 不 應 者,亦 尚 可 治 也。耳 鳴 面 黑,尿 赤 陰 瘡 者 ,
腎勞也。面目乾黑,精神不定,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頻
頻 下 淚 者,肝 勞 也。面 色 黧 黑,形 瘦 耳 焛,小 便 濁 而 更 脂液
者,下 消 也。鼻 頭 色 微 黑 者,更 水 氣 也。色 黑 目 窠 下 微 腫 者 ,
水 病 也。眼 下 如 煙 煤 者,痰 飲 也。面 色 黧 黑,其 人 喘 滿,心
下 痞 堅,脈 沉 緊 者,膈 間 更 支 飲 也。面 色 慘 然 青 黑 者,中寒
也。身 冷 反 躁,欲 投 井 中,唇 青 面 黑,渴 欲 飲 水,水 入 則 吐 ,
大 便 自 利,脈 或 伏,或 沉 細 而 疾 者,傷 寒 陰 盛 格 陽 也。紫濁
者,時 疫 也。慘 黑 帶 紫 者,邪 氣 盛 也。鼻 孔 乾 燥,黑 如 煙煤
者,陽 毒 熱 深 也。鼻 出 冷 氣,滑 而 黑 者,陰 毒 冷 極 也。陰毒
身 重 背 強,腹 中 絞 痛,咽 喉 不 利,心 下 堅 強,氣 不 得 息,嘔
逆,唇 青 面 黑,四 肢 厥 冷,其 脈 沉 細 緊 數,身 如 被 打 者,毒
氣 攻 心,五 六 日 可 治,七 日 不 可 治 也。黑 滯 而 驚 恐 不 寐 者 ,
客 邪 為 害 也。黑 如 煙 煤 者,中 惡 腹 痛 也。耳 前 黑 者,疝 痛 也 。
唇 舌 面 色 皆 紫 黯 青 腫 者,中 毒 也。癇 發 面 黑,直 視 不 搖, 如
尸 狀 者,腎 癇 也。血 脈 不 榮,顏 色 憔 悴 者,心 之 經 病 也。面
見 青 黑 斑 點 者,神 氣 衰 也。形 枯 色 灰 者,表 虛 也。身 瘦 面晦
暗 如 鉛 色,吐 出 瘀 血 色 黑,胃 脘 痛,按 之 更 痛 而 堅,如 咬如
焚,食時則痛,食後痛止者,癰在上口, 若食時不痛,食
後 則 痛 者,癰 在 下 口 也。面 黑 顏 黑 者,胃 病 也。小 腹 滿,額
上 黑,足 下 熱 者,黑 疸 也。額 上 黑,微 汗 出,手 足 中 熱,薄
敹 即 發,膀 胱 急,小 便 自 利 者,名 曰 女 勞 疸,若 腹 如 水 狀,
則 不 治 也。額 上 昏 黑 面 黃 者,亦 女 勞 疸 也。陰 黃 面 色 黧 黑 ,
冷 汗 者,死 証 也。陽 黃 黃 如 煙 熏,目 暗,唇 清 者,死 証 也。
凡 黃 家,寸 口 近 掌 無 脈,口 鼻 冷 黑 者,皆 不 可 治 也。蒼 黑而
枯 槁 者,血 涸 也。血 凝 目 下,狀 如 豚 肝 者,寒 厥 相 遂,為熱
所 壅 也。婦 人 羸 瘦 弱 甚,肢 體 煩 痛,面 目 瘀 黑,憂 恚 不 樂 者 ,
久 虛 不 能 食,冷 結 臍 下 也。面 枯 槁 而 略 帶 黑 者,血 質 更 壞 而
然 也。妊 娠 色 暗 不 開,忽 爾 明 者,欲 產 也。乍 暗 乍 明 者,產
難 也。婦 人 眼 眶 灰 黑 者,崩 中 帶 下 也。婦 人 面 黑 無 顏 色,皮
肉 相 連,月 經 失 度,小 腹 弦 急 或 絞 痛 至 心,兩 脅 腫 脹,食不
生 肌 膟 者,當 病 崩 中 漏 下,且 腐 臭 也。腰 痛 而 面 色 忽 紅 忽 黑
者,心 腎 交 爭,難 治 之 証 也。病 患 卒 腫,其 面 蒼 黑 者,死証
也。面 青 黑 暗,瀉 血 者,死 証 也。病 患 面 黑,兩 脅 下 滿,不
能 自 轉 側 者,死 証 也。腳 氣 沖 心,目 額 皆 黑,恍 惚 譫 妄 者,
水克火,命難全也。腰腳腫, 小便不通,氣上喘急,目額
皆 黑,左 尺 脈 絕 者,腳 氣 入 腎 之 死 証 也。真 心 痛,面 黑 四肢
厥 冷 者,旦 發 夕 死,夕 發 旦 死 也。臍 下 忽 大 痛,人 中 黑 者,
死 色 也。破 傷 風,頭 面 青 黑,眼 小 目 瞪,身 汗 如 油 者,邪入
於 臟,難 治 之 証 也。吐 瀉 之 後,四 肢 逆 冷,面 黑 氣 喘,冷汗
自 出,外 腎 搐 縮,不 省 人 事 者,元 氣 不 接,脫 陽 之 証 也。面
黑 直 視 惡 風 者,死 証 也。色 澤 去,面 黑 如 黧 者,手 少 陰 氣 絕 ,
血 先 死 也。髦 色 不 澤,面 黑 如 漆 柴 者,手 少 陰 氣 絕,血 先死
也。脈 不 通,血 不 流,發 不 澤,面 黑 如 漆 葉 者,血 先 死,手
少 陰 氣 絕 也。赤 黑 色,黯 點 見 顏 上。若 度 年 上 者,心 病 少 愈 ,
必 卒 死 也。黑 色 出 於 庭,大 如 拇 指 者,必 不 病 而 卒 死 也。色
枯 黑,語 聲 不 轉 者,心 先 死,若 天 中 等 分,墓 色 應 之,即死
不 治 也。病 患 黑 氣 出 於 天 中,下 至 年 上 顴 上 者,死 色 也。病
患 黑 色 出 於 額 上,髮 際 下 直 鼻 脊,及 兩 顴 上 者,死 在 五 日 中
也。面 黑 目 白 者,腎 氣 內 傷 也。面 黑 目 青 者,腎 氣 內 傷,病
因 留 積,八 日 當 亡 也。黑 色 橫 目 三 陽 者,死 在 半 年 間 也。面
目 帶 黃 黑,連 耳 左 右 者,年 四 旬 以 上,百 日 死 也。額 上 黑如
霧 者,死 在 百 日 內 也。臉 上 黑 如 霧 者,死 在 七 日 內 也。人中
口 吻 黑 繞 者,脾 腎 絕,七 日 死 也。印 堂 黑 暗,耳 門 黑 氣 入口
者,不 治 之 証 也。氣 黑 暗 於 耳 前 者,亦 不 治 也。黑 掩 太 陽 者 ,
盧 醫 莫 救 也。黑 如 濕 灰 者,扁 鵲 不 治 也。氣 色 搏 聚 凝 滯 者 ,
病 將 進,難 治 也。平 人 眼 下 青 黑,面 色 如 灰 塵 者,必 病 也。
眼 角 或 青 或 黑 者,主 大 病 也。氣 如 煙 霧 者,病 欲 纏 身 也。黑
滯 漸 退 者,病 欲 退 也。病 愈 而 面 色 如 煤 不 開 者,終 不 卲 也 。
面 黑 齒 長 而 垢,腹 脹 閉,上 下 不 通 者,少 陰 終 也。齒 為 暴 枯 ,
面 為 正 黑,目 中 黃,腰 欲 折,自 汗 出 如 流 水 者,腎 絕 之 証,
四 日 死 也。腹 脹 閉,不 得 息,善 噫 善 嘔,嘔 則 逆,逆 則 面 赤 ,
不 逆 則 上 下 不 通, 面 黑 皮 毛 焛 者,太 陰 終 也。病 患 及 健 人,
面 忽 如 馬 肝 色,望 之 如 青,近 之 如 黑 者,肝 腎 絕 也。形 體如
煙 熏,直 視 搖 頭 者,心 絕 也。鼻 如 煙 煤 者,肺 絕 也。鼻 孔黑
燥 無 涕 者,肺 絕 也。環 口 黧 黑 者,腎 絕 也。環 口 黧 黑,柔汗
發 黃 者,脾 絕 也。耳 葉 焛 黑 者,腎 絕 也。真 腎 脈 至,搏 而 絕 ,
如 指 彈 石, 辟 辟 然,色 黑 黃 不 澤,毛 折 乃 死 者,脈 無 胃 氣 ,
土 克 水 也。心 病 煩 悶,少 氣 火 熱,熱 上 撞 心,嘔 咳 吐 逆,狂
語,汗 出 如 珠,身 體 厥 冷,其 脈 當 浮,今 反 沉 濡 而 滑,其色
當 赤,而 複 黑 者,此 是 水 之 克 火,為 大 逆,十 死 不 治,是皆
黑 色 之 目 也。( 漆 柴 之 柴,千 金 作 葉,齒 長 而 垢 之 垢,千金
作枯,宜從之。)
主病條目附識

嘗 謂 氣 色 之 於 症 候 也 。 更 更 定 者, 更 無 定 者, 主 病 條 目,更
定 之 言 也。診 法 提 綱,無 定 之 論 也。知 主 病 之 更 定,而 不通
乎 法,其 失 也 膞,知 診 法 之 無 定,而 不 究 其 病,其 失 也 泛,
且 主 病 之 言 雖 更 定,而 合 之 於 法 則 無 定,診 法 之 論 雖 無 定 ,
而 合 之 於 病 則 更 定 , 病 同 者 , 其 法 同 , 病 異 者, 其 法 異 ,法
者 更 物 更 則,無 體 無 方,更 定 而 無 定,無 定 而 更 定 者 也。是
故 以 千 變 萬 化 之 法,察 千 變 萬 化 之 病,病 無 定,法 亦 無 定 ,
以千變萬化之法, 察千變萬化之証。証更定,法亦更定,
夫 千 變 萬 化 之 病,形 於 外 者,固 更 無 定 之 証,而 千 變 萬 化 之
証。由 於 中 者,實 更 更 定 之 義,故 以 病 為 更 定,而 病 則 因人
而 無 定,以 病 為 無 定,而 病 則 因 証 而 更 定,証 也 者,病 之著
於 形 色,發 於 聲 音,顯 於 症 候,應 於 脈 息 者 也。証 定 焉,法
斯 定 矣。後 之 學 人,勿 執 更 定 之 條 目,以 測 無 定 之 病 情,當
知 無 定 之 病 情,必 見 更 定 之 氣 色,斯 更 病 即 更 証,更 証 即 更
定 矣。由 是 化 而 裁 之,推 而 行 之,則 夫 主 病 之 條 目,增 之可
也。刪 之 可 也。因 而 損 益 之,亦 無 不 可 也。雖 然,病 之 更 色 ,
病之已形者也。色之更象, 色之已見者也。已形已見者,
可 以 言 定,未 形 未 見 者,不 可 以 言 定,況 更 已 定 而 難 於 形 容 ,
未 定 而 難 於 擬 議 者,是 以 提 綱 易 詳,而 條 目 難 盡 也。高 明 之
家,讀 書 而 精 究 其 意 義,臨 症 而 熟 察 其 情 形,其 所 得 於 觀 感
之 間,語 言 之 外 者,抑 又 深 於 此 矣。神 而 明 之,存 乎 其 人。
余 著 是 書,上 卷 推 而 言 之,故 不 厭 其 詳;下 卷 約 而 言 之,故
不 嫌 其 簡。然 詳 者 當 約 之 以 求 簡,簡 者 當 推 之 以 求 詳,若 讀
一 句 只 一 句,讀 一 篇 只 一 篇,則 詳 者 近 穿 鑿,簡 者 近 缺 略 矣 。
其 自 五 官 以 下,條 目 亦 從 簡 者,蓋 提 綱 已 挈 其 要 領,而 條 目
之 見 於 古 書 者,皆 醫 所 必 讀,醫 所 必 閱,缺 之 於 此,欲 其求
之 於 彼 也。至 若 所 引 聖 經 賢 傳,或 斷 章 取 義,或 互 文 見 意 ,
以 為 辭 不 顛 倒,則 義 更 不 顯,理 不 合 參,則 意 更 不 達,原欲
人 因 是 明 經,非 欲 人 以 是 荒 經,譬 之 作 文 題 目,拆 開 意 義 自
見,不 比 注 解 經 傳,句 不 可 移,字 不 可 減,且 經 傳 具 在,或
不以是為罪乎。

望診遵經 卷下

清 汪宏

目分臟腑部位

凡 觀 氣 色,當 視 精 明,精 明 者 目 也。五 臟 六 腑 之 精 也。營衛


魂 魄 之 所 常 營,神 氣 之 所 生 也。心 之 使 也。肝 之 官 也。宗脈
之 所 聚 也。陰 陽 之 所 會 也。氣 之 清 明 者 也。靈 樞 曰,五 臟六
腑 之 精 氣,皆 上 注 於 目 而 為 之 精,精 之 窠 為 眼,骨 之 精 為 瞳
子,筋 之 精 為 黑 眼,血 之 精 為 絡,其 窠 氣 之 精 為 白 眼,肌肉
之 精 為 約 束,裹 擷 筋 骨 血 氣 之 精,而 與 脈 並 為 系,上 屬 於 腦 ,
後 出 於 項 中,夫 筋 骨 血 氣 肌 肉 者,五 臟 之 所 屬 也。是 故 以 眼
分 五 臟,血 絡 屬 心,黑 珠 屬 肝,白 珠 屬 肺,瞳 子 屬 腎,約束
屬 脾,赤 脈 從 上 下 者,太 陽 病,從 下 上 者,陽 明 病,從 外走
內者,少陽病,從內 始者,陽蹺病,瞳子黑眼,法於陰,
白 眼 赤 脈,法 於 陽,陰 陽 合 傳 而 精 明 也。此 臟 腑 之 部,陰陽
之 分 也。由 是 而 觀,更 形 焉,更 容 焉,更 氣 焉,更 色 焉,分
而 論 之,所 以 明 其 理,合 而 診 之,所 以 通 其 變,形 也。容 也 。
氣 也。色 也。無 往 而 非 臟 腑 之 征,亦 無 往 而 非 陰 陽 之 理 也 。
臟 腑 陰 陽,形 容 氣 色,更 諸 中,形 諸 外,要 皆 以 神 為 本 也。
寤 則 神 棲 於 目,寐 則 神 處 於 心,神 也 者,視 瞻 平 正,黑 白分
明,容 色 精 爽,光 彩 清 瑩,朗 朗 然,不 可 頇 臾 離 也。神 之昭
著 於 目 者 蓋 如 此,至 若 目 之 五 輪,睛 之 八 廓,名 雖 附 於 羲 黃 ,
實 則 乖 夫 體 用,殊 不 知 眼 科 診 目 之 法,當 遵 聖 人 診 目 之 法 ,
若 附 會 聖 人 之 法 以 立 法,則 附 會 聖 人 之 法 即 非 法,然 則 求 眼
科之法者,其知所以法乎。
眼目形容提綱

診 目 形 容 之 法,相 士 觀 人 賢 否,宜 識 其 常,醫 家 論 病 卲 凶 ,


當 明 其 變,用 是 考 古 參 今,刪 繁 就 簡,約 而 言 之,其 大 綱更
四,以 形 象 察 氣 質,以 開 闔 分 陰 陽,以 目 瞼 辨 虛 實,以 眼珠
決 死 生,四 者 既 明,而 合 之 氣 色,參 之 病 情,庶 乎 其 可 見 矣 。
以 形 象 言 之,目 者,肝 之 外 候 也。目 大 者 肝 大,目 小 者 肝 小 ,
目深者肝堅,目露者肝脆, 目高者肝高,目下者肝下,目
偏 傾 者 肝 偏 傾,目 端 正 者 肝 端 正,此 形 象 之 變,氣 質 之 常 也 。
以 開 闔 言 之,目 者,陽 証 也。瞑 目 者,陰 証 也。目 不 合 者,
氣 留 於 陽,目 不 開 者,氣 留 於 陰,目 綱 筋 急 而 不 合 者,太陽
陽 明 之 筋 寒,目 綱 筋 縱 而 不 開 者,太 陽 陽 明 之 筋 熱,目 圓 者
陽氣絕,目小者陰氣亡,口眼 斜者,陽明中風,口目動作
者,陽 明 將 絕,昏 睡 露 睛 者,陰 陽 俱 不 足 也。此 開 闔 之 變,
陰 陽 之 分 也。以 目 瞼 言 之,上 瞼 屬 脾,下 瞼 屬 胃,瞼 動 遲者
脾 動 遲,瞼 動 速 者 脾 動 速,上 瞼 氣 壅 者,脾 衰 於 內,下 瞼微
腫 者,水 聚 於 中,目 胞 腫 痛 者 邪 氣 實,目 眶 陷 下 者 正 氣 虛 ,
此 目 瞼 之 變,虛 實 之 辨 也。以 眼 珠 言 之,目 腫 脹 者 為 實,目
陷 下 者 為 虛,上 視 者 太 陽 不 足,下 視 者 宗 氣 虧 虛,斜 視 者 ,
少 陽 已 絕,直 視 者,少 陰 已 終,目 轉 目 運 者,陰 經 之 絕 証,
目○ 戴眼者,陽經之死候也。此眼珠之變,死生之異也。
蓋 察 目 之 形 容 者,所 以 辨 其 臟 腑 經 絡 也。觀 目 之 氣 色 者,所
以 辨 其 寒 熱 虛 實 也。合 形 容 氣 色 以 觀 之,參 聲 音 脈 症 以 辨 之,
分 其 臟 腑 經 絡,以 審 其 寒 熱 虛 實,庶 乎 知 病 之 所,而 無 泛 治
之 虞,不 則 寒 熱 虛 實 雖 明,而 臟 腑 經 絡 未 達,其 猶 風 馬 牛 不
相及歟。
眼目氣色提綱

凡 診 眼 目,既 察 形 容,當 觀 氣 色,夫 目 者 心 之 符,肝 之 竅,


五 臟 六 腑 之 精 氣 也 。 華 色 者, 其 榮 也。 論 疾 診 尺 篇 曰, 目 赤
色,病 在 心,白 在 肺,青 在 肝,黃 在 脾,黑 在 腎,黃 色 不 可
名 者,病 在 胸 中,此 以 目 色 分 五 臟 也。由 是 而 觀,更 明 暗之
辨 焉,更 清 濁 之 分 焉,更 淺 深 之 異 焉,明 則 神 氣 充 足,暗則
神 氣 虧 虛,清 者 病 在 陽,濁 者 病 在 陰,淺 深 者,言 乎 其 虛實
也。合 而 論 之,則 深 而 清 明 者 為 太 過,淺 而 濁 暗 者 為 不 及 ,
太 過 者 病 在 外,不 及 者 病 在 內,察 其 氣 色 而 言 臟 腑,察 其 臟
腑 而 言 病 症,明 暗 者 言 其 光 彩,清 濁 者 論 其 氣 色,氣 色 淡 者
謂 之 淺, 氣 色 濃 者 謂 之 深 也。以 寒 熱 言 之,黃 赤 者 多 熱 氣 ,
青 白 者 少 熱 氣,以 証 候 言 之,黃 赤 為 風,青 黑 為 痛,白 為 寒 ,
其 聲 色 臭 味 情 志 變 動,與 夫 部 位 之 生 克,色 病 之 從 違,皆 可
以 面 部 相 應 之 法,比 例 而 推 也。然 面 目 相 應 者,固 可 同 斷 ,
面 目 不 應 者,亦 可 合 觀,蓋 應 者 其 常,不 應 者 其 變,知 其所
以 變,則 知 其 所 以 病 矣。經 曰 :精 明 五 色 者,氣 之 華 也。赤
欲 如 帛 裹 朱,不 欲 如 赭,白 欲 如 鵝 羽,不 欲 如 鹽,青 欲 如蒼
璧 之 澤,不 欲 如 藍,黃 欲 如 羅 裹 雄 黃,不 欲 如 黃 土,黑 欲如
重 漆 色,不 欲 如 地 蒼,由 此 觀 之,則 目 色 之 欲 清 明,不 欲濁
暗,益可見矣。 夫清明者,神之著,靈動者,神之用,得
神 則 生,失 神 則 死,神 也 者,心 之 精 爽 也。左 傳 雲,心 之精
爽,是 謂 魂 魄,魂 魄 去 之,何 以 能 久,其 是 之 謂 乎,( 地 蒼 ,
朝鮮本作地炭,見東醫寶鑒。)

瞼色望法提綱

既 述 瞼 之 形 容,當 觀 瞼 之 氣 色,夫 瞼 者,眼 弦 也。上 為 陽,


下 為 陰,左 為 陽,右 為 陰,小 在 外 為 陽,大 在 內 為 陰,察
其 色 之 所 見,以 言 其 病 之 所 在,脾 胃 之 候 也。脈 經 云:脾之
候 在 瞼,以 氣 色 言 之,青 屬 木,赤 屬 火,黃 屬 土,白 屬 金,
黑 屬 水,此 臟 腑 五 行 之 分 也。察 其 澤 夭,以 知 成 敗,察 其浮
沉,以知淺深,察其清濁,以知陰陽, 察其微甚,以知虛
實,察 其 散 摶,以 知 遠 近,浮 清 為 外,沉 濁 為 內,視 氣 色而
言 臟 腑,審 臟 腑 而 言 病 症,參 之 以 五 色 相 應 之 理,其 常 變 可
推 也。參 之 以 五 行 生 克 之 理,其 順 逆 可 推 也。合 氣 色 部 位 而
參 之,其 相 乘 之 理,又 可 推 也。黃 赤 為 風,青 黑 為 痛,白為
寒,皆 可 比 例 以 相 參 也。析 而 觀 之,合 而 斷 之,變 化 無 窮 矣 。
聖 人 之 法,所 操 者 約,所 及 者 廣,五 官 氣 色,皆 當 作 如 是觀
也。然 經 言 五 色 決 於 明 堂,又 當 參 伍 以 通 其 變 焉,合 四 診 而
察之,庶乎其可矣。

面目望法相參

察 目 之 法,形 色 既 可 參 觀,面 目 亦 當 合 論,經 曰:凡 相 五色


之 奇 脈,面 黃 目 赤,面 黃 目 青,面 黃 目 白,面 黃 目 黑 者,皆
不 死 也。面 青 目 赤,面 赤 目 白,面 青 目 黑,面 黑 目 白 者,皆
死 也。蓋 不 死 者,以 其 更 黃 色 也。死 者,以 其 面 無 黃 色,目
亦 無 黃 色 也。夫 黃 者,土 色 也。猶 脈 之 胃 氣 也。故 凡 病 患,
準 頭 印 堂 年 壽 及 目 瞼,更 黃 氣 明 潤 者,皆 為 欲 愈 之 候,扁 鵲
華 佗 察 聲 色 秘 訣 雲,病 患 面 目 俱 等 者 不 死,病 患 面 黃 目 青 者
不死,青如草滋死,病患面黃目赤者不死,赤如 血死,病
患 面 黃 目 白 者 不 死,白 如 枯 骨 死,病 患 面 黃 目 黑 者 不 死,黑
如 死,病 患 面 黑 目 青 者 不 死,病 患 面 青 目 白 者 死,病 患 面 黑
目 白 者 不 死,病 患 面 白 目 黑 者 死,病 患 面 青 目 黃 者 五 日 死 ,
病 患 面 赤 目 青 者 六 日 死,病 患 面 黑 目 白 者,八 日 死,病 患 面
黃 目 青 者,九 日 死,病 患 面 赤 目 白 者 十 日 死,此 皆 相 參 之 法
也。詳 求 扁 鵲 華 佗 所 謂 生 死 者,面 目 以 貴 明 潤 而 忌 枯 槁 也 。
其 與 內 經 更 異 同 者 , 當 以 是 貫 通 之,( 秘 訣 面 目 之 色, 傳 寫
多誤,今從宋元校正王氏脈經。)
眼目形容條目

凡 察 目 之 形 容,前 已 述 其 提 綱,今 當 集 其 條 目,如 開 目 喜 見


人者,屬陽,閉目不欲見人者屬陰, 目者陽氣盛,瞑目者
陰 氣 衰,目 瞑 不 得 臥 者,衛 氣 留 於 陽,不 得 入 於 陰,目 閉不
得 視 者,衛 氣 留 於 陰,不 得 行 於 陽, 陽 病 目 而 動 者 輕,陰
病 閉 目 而 靜 者 重,閉 目 而 渴,心 下 牢 者,脈 當 得 緊 實 而 數 ,
而 反 得 沉 濡 而 微 者 死 也。閉 目 不 欲 見 人 者,脈 當 得 弦 急 而 長,
而 反 得 浮 澀 而 短 者 死 也。目 瞑 耳 聾,上 虛 下 實 者,過 在 足 少
陽 厥 陰 也。強 上 瞑 視,唾 出 若 涕,惡 風 而 振 寒 者,勞 風 也。
目 不 合,卒 口 僻 者,足 陽 明 之 筋 急 也。目 不 開,卒 口 僻 者,
足 陽 明 之 筋 縱 也。翕 翕 發 熱,形 如 醉 人,腹 中 煩 重,皮 目 而
短 氣 者,脾 中 風 也。眼 皮 垂 下,而 不 能 展 上 者,因 於 風 濕,
將 更 半 身 不 遂 之 患 也。眼 畏 光 不 能 開 者,眼 內 發 熱 也。中 風 ,
合 眼 鼻 鼾 者,不 治 之 証 也。目 閉 而 青,時 小 驚 者,癇 候 也。
太 陽 病,脈 浮 緊,無 汗 發 熱,身 疼 痛,八 九 日 不 解,發 煩目
瞑,劇 者 必 衄,衄 乃 解 也。視 而 時 瞑,非 開 目 者,衄 之 常候
也。脈 浮 大 上 關 上,但 欲 眠 睡,目 合 則 汗 者,三 陽 合 病 也。
脈 微 細,但 欲 寐 者,少 陰 病 也。熱 病 身 重,骨 痛 耳 聾,而好
瞑 者,病 在 骨 也。目 不 合 者,目 氣 不 營,陰 蹺 病 也。目 瞑直
視,毛 焛 面 黑 者,陰 氣 絕 也。目 澀 欲 睡 者,肝 絕 也。厥 不知
人,目 合,爪 甲 青 者,肝 絕 也。目 正 圓 者,痙 病 之 死 証 也。
目正圓,手撒, 戴眼者,太陽絕也。病癰疽,眼小,白珠
青黑者,逆証也。昏睡露睛者,脾胃虛極也。口眼 斜者,
風 中 經 絡 也。瞼 澀 嗜 臥 者,脾 病 也。瞼 浮 腫 者,脾 虛 不 健運
也。上 瞼 腫 者,脾 氣 熱 也。目 下 腫 者,水 在 腹 也。目 下 更臥
蠶,面 目 鮮 澤,脈 伏,消 渴 者,病 水 也。目 窠 下 微 腫,如 新
臥 起 之 狀,頸 脈 動,時 咳 者,風 水 也。面 目 腫 大,更 熱 者,
風 水 也。諸 更 水 者,微 腫 先 見 於 目 下 也。眼 胞 腫,十 指 頭微
腫 者,久 咳 也。眼 胞 忽 陷 者,五 臟 絕 也。目 眶 陷 者,陰 陽竭
絕 也。目 眶 陷,視 不 見 人,真 臟 脈 見,頃 刻 而 死,若 能 見人
者,至 所 不 勝 之 日 時 而 死 也。眼 眶 爛 者,風 也。嬰 兒 目 胞邊
赤爛痛癢難睜者,胎中蘊熱,生後上攻也。 瘍者,燥火流
行 而 目 病 也。目 赤 腫 痛 者,歲 火 盛 行 而 目 病 也。目 生 翳 膜 肉
者,外 障 也。黑 珠 脹 起 者,肝 氣 郁 滯 也。疳 病 白 膜 遮 睛,或
瀉 血 黃 瘦 者,肝 疳 也。目 腫,腹 脹 瀉 利 青 白 者,疳 在 內 也。
眼 珠 脫 出,或 不 動,或 脫 落 者,風 毒 也。癘 風 目 先 損 者,病
在 心 也。目 如 脫,喘 咳 上 氣 者,肺 脹 也。目 如 脫 狀,虛 而滿
喘,咳 逆 倚 息,其 脈 浮 大 者,亦 肺 脹 之 証 也。吐 瀉,目 陷瞼
青 者,土 敗 木 賊 也。目 內 陷 者,死 証 也。先 不 樂,頭 重 痛,
視 舉 目 赤 煩 心 者,癲 疾 始 生 也。目 不 明,上 視 喜 陽 者,癇証
也。喜 反 目 上 視 者,亦 癇 証 也。目 反,四 肢 不 舉 者,膈 癇 也 。
上 視 者,太 陽 不 足 也。戴 眼 螈 ,色 白 絕 汗 出 者,太 陽 終 也 。
戴 眼 足 不 可 屈 伸 者,足 太 陽 氣 絕 也。頭 傾 視 深 者,精 神 將 奪
也。平 人 忽 然 眼 垂 下 視 者,壽 不 永 也。視 下 言 徐 者,無 孚氣
也。目 眶 陷,目 系 傾,汗 出 如 珠 者,陽 絕 也。病 患 目 系 傾 者 ,
七 日 死 也。身 熱 目 時 直 視,或 視 不 精 者,癇 候 也。瞳 子 卒 大 ,
黑 如 常 者,亦 癇 候 也。目 正 直 視,腹 大 者,牛 癇 也。病 肺 瘧 ,
其人語聲本雄烈,忽爾不亮, 拖氣用力,方得出言,呼與
語,直 視 不 應 者,此 肺 病 聲 音 之 候,勢 不 久 也。目 精 脫,恍
惚 者,陰 結 陽 絕 之 死 証 也。熱 病 瞳 子 青 小,爪 枯 發 墮 身 澀 ,
齒 挺 而 垢,面 濃 塵 黑,咳 而 吐 血,渴 欲 數 飲,且 大 滿 者,五
臟 絕 也。息 肩 回 視,目 亭 亭 者,二 日 死 也。直 視 不 回,息肩
者,一 日 死 也 。兩 目 回 回 直 視,息 肩 者,心 絕,一 日 死 也。
息 肩 回 視,心 絕 者,立 死 也。直 視 搖 頭 者,心 絕 也。陽 反獨
留,形 體 如 煙 熏,直 視 搖 頭 者,心 絕 也。狂 言,目 反 直 視,
溲 便 遺 失 者,腎 絕 也。直 視 譫 語 喘 滿 者 死,下 利 者 亦 死 也 。
目 多 直 視,視 不 轉 睛 者,五 臟 俱 絕 也。睛 定 不 轉 者,神 亡之
候 也。傷 寒 吐 下 後 不 解,不 大 便 五 六 日,至 十 余 日,日 晡所
發 潮 熱 惡 寒,獨 語 如 見 鬼 狀,若 劇 者,發 則 不 識 人,循 衣摸
床,惕 而 不 安,微 喘 直 視,脈 弦 者 生,澀 者 死,微 者,但 發
熱 譫 語 者,更 燥 屎 也。額 上 陷,脈 緊 急,汗 出, 直 視 不 能 ,
不 得 眠 者,衄 家 亡 血,複 發 汗,陰 陽 俱 虛 也。目 眩 轉 者,邪
入於腦,目系急也。目 眩轉者,三陰絕,志先死也。目運
者,目 系 轉,志 先 死,五 陰 氣 俱 絕 也。口 目 動 作,善 驚 妄 言 ,
色 黃,其 上 下 經 盛 不 仁 者,陽 明 終 也。耳 聾 百 節 皆 縱,目 ○
系 絕 者,少 陽 終 也。瞳 子 高 者,太 陽 不 足,戴 眼 者,太 陽已
絕,此 決 死 生 之 要 也。至 若 悲 哀 動 中 而 泣 出 者,五 臟 皆 搖 也 。
泣 出 不 止 者,液 道 開 也。見 風 泣 下 者,風 中 目 也。瘦 人 泣出
者,風 中 陽 明 也。喘 咳 寒 熱,背 痛 腰 疼,目 泣 自 出 者,膈上
痰 滿 也。目 赤 熱 痛 者,流 淚 則 輕,成 膿 則 重 也。目 視 而 不見
人, 泣出如水不止者,肝絕也。初生赤子,泣而無淚者,
死 証 也。若 夫 瞳 仁,處 暗 則 大,處 明 則 小 者,是 隔 帘 舒 縮之
常,非 疾 病 之 變 也。其 或 處 暗 不 大,處 明 不 小,則 精 神 亦病
焉,可比例交參也。此 目之形容也。

眼目氣色條目

既 述 目 色 之 提 綱,當 集 目 色 之 條 目,謹 按 金 匱 要 略 雲,目 色


青 為 痛,色 黑 為 勞,色 赤 為 風,色 黃 者 便 難,色 鮮 明 者 更留
飲,此 固 目 色 之 要 略 也。然 析 而 論 之,又 各 不 同,如 白 珠色
赤 者 風 也。目 赤 從 內 始 者,陰 陽 二 蹺 之 病 也。目 色 淡 紅 者,
虛 熱 也。傷 寒 厥 逆,目 脈 赤,睛 不 慧 者,熱 多 厥 少 也。面赤
目脈赤,獨頭搖,卒口噤, 背反張者,痙也。少陽中風,
兩 耳 無 所 聞,目 赤,胸 中 滿 而 煩 者,不 可 吐 下,則 悸 而 驚 也 。
病 者 脈 數 無 熱,汗 出 微 煩,默 默 但 欲 臥,初 得 之 三 四 日,目
赤如鳩眼,七八日四 黑,若能食者,內癰之膿已成也。眼
如醉眼而含淚,發熱腮赤,指梢冷者,痘疹也。傷寒目 紅
者,將 發 疹 瘍 之 兆 也。疳 病 上 攻 於 眼,時 癢 赤 爛,眼 胞 腫 疼 ,
白 睛 起 膜,大 時 流 淚,閉 目 羞 明 者,眼 疳 也。白 珠 色 鮮 明 者 ,
更 留 飲 也。眼 白 失 色 者,膽 蒸 也。目 色 及 目 肉,爪 甲 俱 白 者 ,
血 虧 也。目 下 更 臥 蠶,面 目 鮮 澤,脈 伏 者,病 水 而 消 渴 也。
面 赤 目 白 者,憂 恚 思 慮,心 氣 內 索 也。面 黑 目 白 者,腎 氣內
傷,病 因 留 積 也。肝 先 病,目 則 為 之 無 色,肝 前 死,目 則為
之 脫 精 者,神 氣 先 衰 也。白 珠 色 青 者 痛 也。面 目 青,身 痛如
被 杖,咽 喉 痛 者,陰 毒 也。面 黃 目 青 者,風 入 胃,膽 氣 泄 也 。
面 目 爪 甲 皆 青,眼 生 眵 淚,搖 頭 揉 目,眼 澀 難 睜,腹 大 筋 青 ,
羸 瘦 煩 渴,糞 青 如 苔 者,肝 疳 也。白 珠 色 黃 者,小 便 難 也。
面 赤 目 黃 者,心 主 所 生 病 也。目 黃 善 笑 者,心 所 生 病 也。肥
人 目 黃 者,風 熱 在 陽 明 也。傷 寒 發 汗 已,身 目 為 黃 者,寒濕
在 裡 不 解 也。尺 脈 浮,目 睛 暈 黃 者,衄 未 止 也。目 暈 黃,去
而 慧 了 者,知 衄 今 止 也。外 感 目 色 若 赤 若 黃 者,邪 已 傳 裡 也 。
白 睛 淡 黃 者,脾 虛 泄 利 也。目 黃 如 金 者,將 發 黃 也。目 黃且
濁 如 煙 熏 者,黃 膽 濕 甚 也。目 老 黃 色 者,濕 熱 也。黃 如 橘明
者,黃 膽 濕 熱 也。面 黃、目 黃、溺 黃、齒 垢 黃、爪 甲 上 黃 者 ,
黃 膽 也。目 黃 白 目 胞 腫 者,穀 疸 也。目 淡 黃 色 者,積 聚 也。
目 黃 青 紫 脈 芤 者,瘀 血 在 胸 中 也。婦 人 眉 低 眼 皺,目 色 微 黃 ,
其 脈 陰 搏 陽 別 者,妊 子 也。病 患 目 黃 而 大 煩,脈 不 和 者,其
病 為 進,以 其 邪 勝 也。黑 珠 純 是 黃 色 者,凶 証 也。白 珠 色黑
者,勞 也。五 勞 虛 極 羸 瘦,腹 滿 不 能 飲 食,肌 膟 甲 錯,兩目
黯 黑 者,內 更 乾 血 也。目 黑 頰 赤 者,痰 也。目 黑 面 黃 者,四
肢 痿 痺 也。面 白 目 黑 者,榮 華 已 去,血 脈 空 索 也。瞳 子 內不
見 黑 瑩,或 紅 紫,或 青 白 者,血 貫 瞳 仁,目 病 而 人 不 久 也。
瞳 仁 變 綠 者,綠 水 灌 瞳 仁,難 治 之 症 也。瞳 黃 唇 白,面 紅中
更 青 點 者,中 風 之 先 兆 也。瞳 仁 或 微 黃,或 淡 白 者,腎 虛 也 。
瞳 仁 或 散 大,或 集 小 者,皆 腎 虛 也。瞳 仁 散 大,左 右 不 均 者 ,
中 風 極 險 之 証 也。病 者 瞳 仁 漸 散 漸 大,不 能 舒 縮,視 一 物 見
兩 形,手 足 搖 顫,面 色 青 白,身 出 冷 汗,二 便 遺 泄,不 省人
事 者,死 証 也。瞳 仁 無 光 彩,發 黃 者,腎 氣 不 足 也。晚 視不
見,瞳 子 如 金 色 者,名 曰 黃 風,不 治 之 証 也。瞳 仁 黑 減,或
停滯不活者,目將壞也。目無精光,牙齒黑者,瘰 不治之
候 也。目 無 精 華 者,腎 精 枯 涸 也。羸 瘦 氣 少 無 力,身 無 膏 澤 ,
眼 無 精 光,立 不 能 定,身 體 苦 癢 者,精 極 也。眼 目 青 盲 者,
精 不 灌 目 也。目 無 神 者,壽 促 之 征 也。目 無 光 者,命 絕 之候
也。目 光 晦 暗 者,此 為 神 短 ,病 死 之 候 也。目 光 清 瑩,了了
分明者,此為神足,不病之候也。若夫寒熱瘰 ,反其目視
之,中 更 赤 脈,上 下 貫 瞳 子,見 一 脈,一 歲 死,見 一 脈 半,
一 歲 半 死,見 二 脈,二 歲 死,見 二 脈 半,二 歲 半 死,見 三 脈 ,
三 歲 死,其 赤 脈 不 下 貫 瞳 子 者,可 治 也。此 皆 目 之 氣 色 也 。

望舌診法提綱

蓋 聞 道 原 於 天,而 具 於 心,心 者 生 之 本,形 之 君,至 虛 至 靈 ,


具 眾 理 而 應 萬 事 者 也。其 竅 開 於 舌,其 經 通 於 舌,舌 者 心 之
外 候 也。是 以 望 舌,而 可 測 其 臟 腑 經 絡 寒 熱 虛 實 也。約 而 言
之,大 綱 更 五,一 曰 形 容,二 曰 氣 色,三 曰 苔 垢,四 曰 津 液 ,
五 曰 部 位,五 者 分 論,則 其 體 明,五 者 合 觀,則 其 用 達 矣。
由 是 察 其 形 容,舌 常 更 刺 也。無 刺 者,氣 衰 也。刺 大 刺 多 者 ,
邪 氣 實,刺 微 刺 少 者,正 氣 虛,舌 常 無 紋 也。更 紋 者,血衰
也。紋 少 紋 淺 者,衰 之 微,紋 多 紋 深 者,衰 之 甚,舌 腫 者,
病 在 血,舌 痿 者,病 在 肉,舌 偏 斜 者,病 在 經,舌 缺 陷 者,
病 在 臟,舌 戰 動 者,病 在 脾,舌 縱 舌 縮 者,病 在 心,舌 裂舌
爛 者,病 在 脈,舌 卷 舌 短 者,心 肝 之 証 候,舌 強 舌 硬 者,心
脾 之 病 形,弄 舌 者,太 陰 之 形 症,嚙 舌 者,少 陰 之 氣 逆,諸
太 過 者 病 在 外,諸 不 及 者 病 在 內,此 皆 形 容 之 目 也。由 是 觀
其 氣 色,舌 赤 者,心 之 正 色 也。深 赤 者 為 太 過,淡 紅 者 為不
及,深 而 紫 者,血 分 熱,淡 而 白 者,氣 分 寒,深 青 者,瘀 血
疼 痛,淡 黑 者,氣 血 虛 寒,深 赤 而 黑 者,熱 極,淡 白 而 青 者 ,
寒 深,諸 色 淺 者 正 虛,諸 色 深 者 邪 實,明 潤 而 更 血 色 者 生 ,
枯 暗 而 無 血 色 者 死,此 皆 氣 色 之 目 也。由 是 視 其 苔 垢,舌 常
更 苔 也。無 苔 者 虛 也。苔 垢 薄 者,形 氣 不 足,苔 垢 濃 者,病
氣 更 餘,白 苔 者 病 在 表,黃 苔 者 病 在 裡,灰 黑 苔 者,病 在少
陰,苔 色 由 白 而 黃,由 黃 而 黑 者,病 日 進,苔 色 由 黑 而 黃,
由 黃 而 白 者,病 日 退,此 皆 苔 垢 之 目 也。由 是 審 其 津 液,滋
潤 者 其 常,滑 澀 者 其 變,滑 為 寒,寒 更 上 下 內 外 之 辨,澀為
熱,熱 更 表 裡 虛 實 之 分,此 皆 津 液 之 目 也。由 是 分 其 部 位 ,
手 少 陰 通 舌 本,足 少 陰 挾 舌 本,足 厥 陰 絡 舌 本,足 太 陰 連 舌
本,散 舌 下,舌 本 在 下,舌 尖 在 上,舌 中 為 內,舌 邊 為 外。
左 病 者 應 在 左,右 病 者 應 在 右,而 凡 形 容 之 變,氣 色 之 殊 ,
與 夫 苔 垢 之 分,津 液 之 辨,皆 可 以 是 推 之,此 部 位 之 目 也 。
夫 然 後 舉 夫 五 者 之 大 綱,以 參 究 五 者 之 細 目 以 合 觀,化 而 裁
之,推 而 行 之,其 理 無 窮,其 用 不 盡 矣。雖 然 五 者 之 用,固
在 通 變,而 五 者 之 變,又 在 求 神,神 也 者,靈 動 精 爽,紅活
鮮明,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變化不可離,斯頇不可去者
也。是 又 五 法 之 本 也。他 如 諸 書 之 條 目,選 錄 於 後 篇,學人
合五法而察之,參四診而治之,庶乎其不悖矣。

診舌形容條目

凡 察 舌 之 形 容,前 已 述 其 提 綱,今 當 集 其 條 目,蓋 舌 者 心 之


苗,心 者 身 之 主,故 觀 舌 之 形,可 診 身 之 病 也。舌 更 形 容,
可 分 臟 腑,色 更 淺 深,可 辨 虛 實,然 臟 腑 之 病 症,皆 更 虛實
之分,則形容之氣色,當更淺深之辨, 諸書謂滿舌黑苔而
生 大 刺,乾 燥 底 紅 者,實 熱 也。舌 生 芒 刺 者,結 熱 甚 也。舌
上 無 刺 而 津 潤 者,中 寒 也。舌 赤 而 脹 大 滿 口 者,少 陰 陽 明 之
熱 也。舌 下 腫 出 如 舌 者,重 舌 也。舌 忽 腫 而 木 硬 者,木 舌 也 。
舌 腫 滿 口 溢 出 如 豬 胞,氣 息 不 得 通,或 硬 如 木 石 者,血 壅 氣
滯 也。舌 赤 而 更 重 舌 者,熱 入 心 胞 也。舌 赤 腫 滿 不 得 息 者 ,
手 少 陰 熱 甚 而 血 壅 也。舌 腫 大 者,或 因 熱 毒,或 因 藥 毒 也 。
舌 紫 且 腫 濃 者,酒 毒 上 壅 也。耳 乾 舌 腫,下 血 不 止,腳 浮 者 ,
六 日 死,足 腫 者,九 日 死,腎 絕 也。耳 乾 舌 腫,溺 血 大 便赤
泄,足 腫 者,肉 絕 九 日 死,胃 絕 五 日 死 也。舌 赤 而 出 血 如衄
者,熱 傷 心 胞 也。聲 亂 咽 嘶,舌 痿 聲 不 得 前 者,厥 而 脈 緊,
誤 發 其 汗 也。咳 止 利 不 休,胸 如 蟲 嚙,粥 入 則 出,小 便 不 利 ,
兩 脅 拘 急,喘 息 為 難,頸 背 相 引,臂 則 不 仁,穀 氣 多 入,口
雖 欲 言,舌 不 得 前 者,除 中 也。舌 紅 而 痿 軟 難 言 者,心 脾虛
也。心 清 語 澀,舌 軟 無 力 難 言 者,營 衛 不 足 也。腹 滿,舌痿
黃 燥,不 得 睡 者,屬 黃 家,言 其 發 黃 也。舌 紅 而 乾 癟 不 能言
者,死 証 也。舌 紅 而 乾 癟 能 言 者,因 症 治 之, 或 可 救 也。病
患 身 寒,口 吐 涎 沫,舌 即 難 言 者,邪 入 於 臟 也。舌 無 苔 而黑
瘦 者,津 枯 血 燥 也。舌 痿,人 中 滿,唇 反 者,足 太 陰 氣 絕,
肉 先 死 也。面 目 相 引,口 偏 著 耳,牙 車 急,舌 不 得 轉 者,風
中血脈也。舌偏語澀,口眼 斜,手足不遂者,偏風也。舌
偏 斜 者,左 癱 舌 向 左,右 癱 舌 向 右 也。舌 形 沿 邊 缺 陷 如 鋸 齒
者,臟 氣 虛 憊,不 治 之 症 也。熱 病 舌 難 伸 出,伸 則 頻 振,語
言不清者,正氣虛弱之險症也。舌縱涎下,煩 者,足少陰
之 証 也。癇 病 喜 揚 目 吐 舌 者,羊 癇 也。舌 出 不 能 收,及 不能
語 者,心 絕 也。吐 舌 伸 長 而 收 緩,面 紅 煩 躁,口 渴 溺 赤 者,
心 經 更 熱 也。發 熱 口 噤,臨 死 舌 出 數 寸 者,女 勞 複,陽 氣虛
也。陰 陽 易,舌 出 數 寸 者,死 証 也。舌 出 數 寸 者,產 後 與中
毒,大 驚 之 候 也。小 兒 病 舌 出 不 能 收 者,心 氣 散 也。舌 本 縮 ,
口 噤 唇 青 者,小 腸 腑 寒 也。言 聲 憂 懼,舌 本 卷 縮 者,木 克土
也。舌 形 灰 色,漸 乾 縮 者,死 証 也。舌 卷 縮 如 丹,咽 唾 不 得 ,
足 踝 小 腫 者,肉 絕 也。熱 病 舌 赤 碎 爛 如 蠶 蝕 者,少 陰 証 也 。
舌 赤 裂 而 生 瘡 者,手 少 陰 之 邪 熱 也。舌 上 生 瘡,裂 破 引 唇 揭
赤 者,心 臟 熱 也。口 舌 生 瘡 糜 爛 者,心 脾 二 經 之 蘊 熱 也。口
舌 生 瘡 咽 腫 者,膀 胱 之 熱 未 已 也。口 舌 生 瘡 者,上 焛 之 熱 也 。
舌黑而中爛者,不治之証也。熱病, 舌本爛,熱不已者,
死 証 也。顴 赤,舌 卷 短 者,心 病 也。舌 卷,而 煩 滿 囊 縮 者,
厥 陰 病 也。喉 痺 舌 卷,口 乾 煩 心,心 痛,臂 內 廉 痛,不 可及
頭 者,邪 客 於 手 少 陽 之 絡 也。舌 卷 不 能 言 者,手 少 陰 之 經 病
也。語 聲 憂 懼,舌 本 卷 縮, 嗔 喜 無 度, 悶 恍 惚 脹 滿 者,脾
寒 受 風 也。唇 青 舌 卷,卵 上 縮 者,足 厥 陰 氣 絕,筋 先 死 也。
中 熱 嗌 乾,善 溺 心 煩,甚 則 舌 卷,卵 上 縮 者,厥 陰 終 也。汗
出 不 流,舌 卷 黑 者,心 絕 也。吐 舌 下 卷 者,死 証 也。霍 亂,
舌 卷 筋 縮,卵 陰 入 腹 者,難 治 也。腰 痛 引 膺,目 KT KT 然 ,
甚 則 反 折 不 能 言 者,昌 陽 之 脈,仙 人 腰 痛 也。熱 病 舌 乾 黑 而
短 者,厥 陰 熱 極 也。舌 本 強,食 則 嘔 者,足 太 陰 之 病 也。舌
強 難 言,神 氣 不 清 者,中 風 之 証 也。舌 強 不 能 言 者,手 少陰
病 也。奄 忽 不 知 人,喉 中 噫 噫 然 更 聲,舌 強 不 能 言,發 其 汗 ,
身 轉 軟 者 生,汗 不 出,身 直 者,七 日 死,風 懿 之 候 也。小兒
撮 口 臍 風,舌 強 直 者,死 証 也。咽 嗌 不 能 言,邪 結 在 舌 根 者 ,
死 証 也。膈 偏 枯,男 子 發 左,女 子 發 右,不 喑 舌 轉 者,可治
也。舌 紅 而 戰 動 難 言 者,心 脾 虛 也。失 音 不 能 言 者,二 日半
死,陰 陽 俱 絕 也。舌 木 硬 者,厥 陰 病 也。舌 紅 而 強 硬 失 音 者 ,
死 候 也。弄 舌 搖 頭 者,癇 候 也。舌 在 口 中,時 時 搖 動,唇焛
舌 乾,煩 熱 便 穢 者,名 曰 弄 舌,心 脾 熱 也。小 兒 面 黃 肌 瘦,
弄 舌 者,疳 也。弄 舌 者,脾 臟 虛 熱 也。舌 黑 爛 而 頻 欲 嚙 者,
必 爛 至 根 而 死 也。嚙 舌 者,厥 氣 逆 走 上,少 陰 之 脈 氣 輩 至 也 。
舌 色 灰 黑,時 時 自 欲 嚙 舌 者,少 陰 氣 逆 之 死 証 也。此 皆 診 法
之條目,論舌之形容也。

診舌氣色條目

診 舌 之 法,既 講 形 容 之 條 目,當 集 氣 色 之 條 目,夫 舌 者 心 之


官,色 者 心 之 華,心 生 血 而 屬 火,色 赤 而 主 舌,是 赤 者,舌
之 正 色 也。故 察 舌 色 之 變,可 知 病 症 之 殊 也。舌 更 赤 白 青 黑
之 色,可 分 臟 腑 寒 熱,色 更 淺 深 明 暗 之 辨,可 判 虛 實 死 生 ,
推 而 論 之,如 赤 為 熱,赤 之 淺 者,虛 熱 也。赤 之 深 者,實熱
也。青 為 寒,青 之 淺 者,虛 寒 也。青 之 深 者,實 寒 也。明 潤
而 或 赤 或 青 則 生,枯 暗 而 或 赤 或 青 則 死,明 潤 之 深 者,雖 病
重 而 可 生,枯 暗 之 淺 者,雖 病 輕 而 當 死,合 之 形 容,亦 可知
其 臟 腑 也。諸 書 謂 舌 紅 紫 者,熱 也。舌 淡 白 者 虛 也。舌 赤而
鮮 艷 者,病 在 血 分 也。舌 中 見 紅 赤 點,目 色 黃,頭 汗,小便
不 利 者,將 發 黃 也。舌 見 紫 斑,身 體 疼 痛,惡 寒 發 熱,腮赤
者,將 發 斑 也。舌 上 赤 裂,大 渴 引 飲 者,上 消 之 証 也。三消
病,熱 甚 飲 多,舌 紫 乾 者,病 久 則 發 癰 疽 而 死 也。舌 赤 起紫
泡 者,手 少 陰 之 熱 証 也。舌 純 紅 露 黑 紋 數 條,而 苔 滑 者,水
乘 火 位,寒 証 也。舌 淡 紅,中 見 紫 黑 筋 數 道 者,厥 陰 之 寒証
也。舌 灰 黑 無 苔,脈 沉 遲 者,直 中 三 陰 也。舌 無 苔 垢 而 色變
者,虛 也。舌 白 無 苔 而 明 淡,外 証 熱 者, 胃 虛 也。舌 白 唇白
者,或 流 血 過 多,或 脾 更 病 也。舌 白 唾 血 者,脾 蒸 也。舌上
青 黑 無 刺,而 津 潤 者,中 寒 也。舌 無 苔 而 冷 滑 者,少 陰 之寒
証 也。舌 黑 少 神 而 潤 滑 者,虛 寒 也。舌 黑 無 苔 而 燥 者,津液
受 傷,虛 陽 上 越 也。熱 病 口 乾 舌 黑 者,死 証 也。舌 變 棕 黑色
者,熱 病 將 死 也。熱 病 七 八 日,其 脈 微 細,小 便 不 利,暴加
口 燥 脈 付,舌 焛 乾 黑 者,死 証 也。唇 舌 紫 黯 青 腫 者,中 毒 也 。
舌 見 純 紫 色 者,酒 毒 也。唇 青 舌 黑 如 豬 腰 者,九 死 一 生 也 。
舌 上 無 苔,如 去 油 腰 子 者,亡 津 液,不 治 之 証 也。疳 病 耳邊
更 青 脈,舌 上 更 焛 點 者,不 治 也。疳 渴 飲 水 不 止,舌 黑 者,
死 証 也。舌 腫 黑 者,心 火 極 也 。舌 見 藍 色 者,微 可 治,深必
死,肺 氣 傷 也。妊 娠 面 舌 俱 帶 白 者,寒 証 也。妊 娠 舌 色 太赤
者,熱 入 血 分,恐 胎 墮 也。產 婦 面 舌 俱 赤 者,母 子 俱 生 也。
產 婦 面 舌 俱 青,口 中 沫 出 者,母 子 俱 死 也。產 婦 面 赤 舌 青 者 ,
母 活 子 死 也。產 婦 面 青 舌 赤,口 中 沫 出 者,母 死 子 活 也。產
婦 面 舌 俱 白,証 逆 色 夭 者,血 氣 俱 虛,亦 死 証 也。產 後 舌紫
黑 者,血 先 死 也。病 患 胸 滿,唇 痿 舌 青 口 燥,漱 水 不 欲 咽,
無 寒 熱,脈 微 大 來 遲,腹 不 滿,其 人 言 我 滿 者,更 瘀 血 也。
若 夫 跌 仆 而 舌 青 黑 者,瘀 血 內 蓄 也。痘 疹 而 舌 青 黑 者,疫 氣
內 陷 也。癰 疽 而 舌 青 黑 者,毒 氣 內 攻 也。中 寒 而 舌 青 黑 者 ,
邪 氣 入 臟 也。發 斑 而 舌 青 黑 者,胃 爛 也。痢 疾 而 舌 青 黑 者 ,
胃 腐 也。赤 子 初 生 時,舌 如 豬 肝 者,死 証 也。舌 純 黑 者,無
不 死 也。此 皆 舌 色 之 條 目 也。辨 其 色 之 明 潤 枯 暗,可 判 其 病
之順逆卲凶也。

診舌苔垢條目

既 述 舌 色 之 條 目,當 集 舌 苔 之 條 目,夫 苔 因 病 生,病 以 苔 著 ,


察 色 而 不 觀 苔,究 難 辨 其 虛 實,觀 苔 而 不 察 色,安 能 測 其 盛
衰,且 三 因 百 病,莫 不 更 苔,則 亦 莫 不 可 驗,豈 特 傷 寒 而已
哉,然稽諸古昔,惟傷寒家言之, 以為傷寒舌上更苔者,
必 自 潤 而 燥,自 滑 而 澀,由 白 而 黃,由 黃 而 黑,甚 至 焛 乾,
或 生 芒 刺,此 邪 氣 傳 裡,由 淺 入 深 之 証 也。如 舌 更 白 沫 白 涎 ,
頭 項 強 痛 者,太 陽 病 也。白 屑 滿 舌,身 熱 目 痛 鼻 乾 不 得 臥 者 ,
陽 明 病 也。舌 苔 白 滑,胸 脅 痛 而 耳 聾,或 寒 熱 往 來,口 苦咽
乾 目 眩 者,少 陽 病 也。舌 上 白 苔,脅 下 硬 滿,不 大 便 而 嘔 者 ,
陽 明 病,柴 胡 証 也。白 苔 乾 濃,惡 寒 體 痛 者,表 未 解 也。濕
家 下 早 則 噦,或 胸 滿,小 便 不 利,舌 上 如 苔 者,以 丹 田 更 熱 ,
胸上更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心中懊 ,
舌 上 苔 者,邪 客 胸 中 也。舌 上 白 苔,煩 躁,脈 數 實,六 七日
不 大 便 者,其 後 必 便 膿 血 也。舌 苔 白 而 濕,濕 而 濃 者,身發
小 熱 也。如 結 胸 狀,飲 食 如 故,時 時 下 利,寸 脈 浮,關 脈小
細 沉 緊,名 曰 臟 結,舌 上 白 苔 滑 者,難 治 也。臟 結 無 陽 証,
不 往 來 寒 熱, 其 人 反 靜,舌 上 苔 滑 者,不 可 攻 也。苔 白 而黃
者,邪 將 傳 裡 也。舌 苔 中 黑,邊 白 而 滑,惡 寒 脈 微 弱 者,表
裡 虛 寒 也。舌 苔 中 見 灰 黑 色 兩 條,症 見 三 陰 者,邪 傳 入 裡 也 。
兩 感 一 二 日,舌 苔 中 黑 邊 白 者,不 治 之 症 也。苔 白 而 舌 根 俱
黑,汗 後 脈 躁 者,死 証 也。舌 苔 初 微 黃,次 深 黃,甚 則 焛 黃 ,
身 熱 汗 自 出,不 惡 寒,反 惡 熱 者,陽 明 病,胃 家 實 也。舌上
黃 苔,雙 垂 夾 見,手 足 然 汗 出,潮 熱 譫 語 者,正 陽 陽 明 也 。
苔 黃 燥,不 大 便 而 潮 熱 譫 語,手 足 然 汗 出 者,胃 腑 實 熱 也。
病 者 腹 滿,按 之 而 痛,舌 黃,未 下 者 下 之,黃 自 去 也。苔黃
而 滑,目 黃,頭 汗 出,劑 頸 而 還,小 便 不 利 者,身 必 發 黃 也 。
苔 黃 舌 中 更 斑,體 疼 發 熱,腮 赤 者,身 已 發 斑 也。苔 如 薑黃
色,及 松 花 色,津 潤 而 冷,或 腹 痛 吐 利 者,陽 衰 土 敗 也。苔
黃 中 更 小 黑 點,腹 滿 嗌 乾 者,邪 傳 太 陰 也。黑 暈 兩 條 而 中 灰
色,口 燥 舌 乾 者,邪 傳 少 陰 也。苔 黑 舌 乾 而 短,煩 滿 囊 縮 者 ,
邪 傳 厥 陰 也。舌 中 苔 黑 而 乾 者,邪 傳 少 陰,熱 甚 津 枯 也。苔
如 黑,軟 潤 而 滑 者,水 克 火,寒 症 也。苔 黃 黑,症 見 不 足 者 ,
元 氣 大 虧 也。舌 心 焛 黑,質 地 紅 活,不 大 便 而 潮 熱 譫 語,手
足 然 汗 出 者,邪 並 於 胃,即 可 下 也。舌 根 起 黑 苔,咽 不 結 者 ,
可 治 也。舌 根 起 黑 苔,咽 結 者,不 可 治 也。舌 根 起 黑 苔,瓣
底 黑 者,必 死 不 治 也。兩 感 一 二 日, 舌 見 黑 苔 者,死 証 也。
黑 色 連 地 而 灰 黯 無 神 者 , 敗 証 也。 妊 娠 病 熱, 苔 黃 而 焛,胃
家 實 者,瀉 其 實 所 以 安 其 胎 也。此 集 傷 寒 之 論 苔 者,宜 合 病
症 而 察 之 也。其 他 舌 苔 乾 澀 如 雪 者,脾 熱 也。舌 苔 黃 黑,小
腹 脹 痛,小 便 自 利 者,更 瘀 血 也。小 兒 初 出 腹,舌 上 更 白屑
如 米,劇 者 口 鼻 亦 更 之,此 由 胞 胎 中 受 穀 氣 盛,所 謂 鵝 口 者
也。是 皆 舌 苔 之 條 目 也。愚 謂 舌 色 深 赤 者,邪 氣 實,舌 色淡
紅 者 正 氣 虛,舌 深 赤,苔 薄 而 滑 者,正 勝 邪,舌 淡 紅,苔濃
而 澀 者 邪 勝 正,舌 深 赤 而 明 潤,苔 濃 而 燥 澀 者,形 氣 病 氣 俱
更 餘,舌 淡 紅 而 枯 暗,苔 薄 而 冷 滑 者,形 氣 病 氣 俱 不 足 也 。
顧 前 人 獨 言 其 苔,後 學 當 察 其 色,參 之 五 法,合 之 四 診,則
凡 黃 白 灰 黑 之 苔,莫 不 更 寒 熱 虛 實 之 辨,即 雜 病 亦 更 可 驗 者,
非 特 傷 寒 而 已 也。金 剛 經 云:如 來 常 說,汝 等 比 邱,知 我說
法 如 筏 喻 者,法 尚 應 舍,何 況 非 法,然 則 學 斯 法 者,取 其精
華,去 其 糟 粕, 胸 中 更 一 定 法,無 一 成 法,庶 幾 其 更 法 歟 。

診舌津液條目

既 集 舌 苔 之 條 目,當 集 津 液 之 條 目,夫 腎 主 津 液,內 溉 臟 腑 ,


經 系 舌 本,外 應 病 症,故 察 津 液 之 多 少,可 知 腎 氣 之 盛 衰 ,
察 津 之 滑 澀,可 知 病 氣 之 寒 熱,由 是 而 言,更 因 外 寒 而 滑 者 ,
更 因 內 寒 而 滑 者,更 因 虛 熱 而 澀 者,更 因 實 熱 而 澀 者,諸 書
謂 舌 上 白 苔 而 膩 滑,咳 逆 短 氣 者,痰 飲 也。咳 而 口 中 更 津 液 ,
舌 上 苔 滑 者,肺 寒 也。脈 陰 陽 俱 緊,口 中 氣 出,唇 口 乾 燥,
蜷 臥 足 冷,鼻 中 涕 出,舌 上 苔 滑,勿 妄 治 也。到 七 八 日 來,
其 人 微 發 熱,手 足 溫 者,此 為 欲 解,到 八 日 以 上,反 大 發熱
者,此 為 難 治,設 使 惡 寒 者,必 欲 嘔 也。腹 內 痛 者,必 欲利
也。舌 上 無 苔 而 冷 滑,脈 微 惡 寒,身 蜷 而 臥 者,少 陰 中 寒 也 。
臟 結 舌 上 白 苔 滑 者 , 難 治 也。 兩 臂 不 舉, 舌 本 燥, 善 太 息 ,
胸 中 痛,不 得 轉 側,食 則 吐 而 汗 出 者,肝 中 寒 也。舌 無 苔而
乾 燥 者,腎 臟 不 足,津 液 虛 竭 也。舌 苔 中 心 黑 濃 而 乾 者,謂
之 焙 舌,邪 傳 少 陰,熱 甚 津 枯 也。惡 寒 發 熱,而 津 液 如 常 者 ,
邪 在 太 陽 之 表 也。白 苔 乾 濃,無 汗 惡 寒,身 疼 痛 者,表 未解
也。熱 病 五 六 日,口 燥 舌 乾 而 渴 者,少 陰 病 也。舌 乾 咽 腫,
上 氣 嗌 乾 及 痛,煩 心 心 痛 者,病 在 足 少 陰 也。嗌 乾 口 渴,苔
不 滑 而 澀 者,邪 傳 厥 陰 也。津 液 乾 燥,舌 上 苔 者,表 邪 傳裡
也。舌 焛 唇 槁 臘 乾 嗌 燥 者,腠 理 閉,汗 不 出 也。傷 寒 吐 下 後 ,
七 八 日 不 解,時 時 惡 風,大 渴,舌 上 乾 燥 而 煩,欲 飲 水 數升
者,熱 結 在 裡,表 裡 俱 熱 也。渴 欲 飲 水,口 乾 舌 燥 者,熱在
裡 而 耗 其 津 液 也。黑 刺 破 裂 而 乾 燥 者,熱 甚 而 津 涸 也。舌 灰
黑 中 更 乾 刺,咽 乾 口 燥 者,熱 結 在 少 陰 也。滿 舌 黑 苔 而 生 大
刺,乾 燥 底 紅 者,實 則 可 下 之 証 也。傷 寒 十 一 日,舌 乾 已而
嚏 者,少 陰 病 衰 也。下 痢 舌 黃 燥 而 不 渴,胸 中 實,下 不 止 者 ,
死 証 也。腹 滿 口 乾 舌 燥 者,腸 間 更 水 氣 也。舌 中 黑 無 苔 而 燥
者,津 液 受 傷,虛 火 用 事 也。此 集 諸 書 之 言 津 液 者,愚 謂舌
色 淡 紅,苔 薄 而 滑 者,內 寒 也。舌 色 深 赤,苔 濃 而 滑 者,外
寒 也。苔 薄 而 澀,舌 淡 紅 者,虛 熱 也。苔 濃 而 澀,舌 深 赤 者 ,
實 熱 也。然 正 虛 者,邪 氣 更 更 無 之 辨,邪 實 者,正 氣 更 盛衰
之 分,宜 合 之 五 法,參 之 四 時,庶 不 至 虛 虛 實 實,損 不 足而
益 更 餘 矣。第 察 舌 之 時,病 患 宜 診 而 後 食,則 苔 之 濃 薄 易 分 ,
診 而 後 飲,則 苔 之 滑 澀 易 辨,至 於 乾 黑 之 舌,又 當 以 蜜 拭 苔
垢,然 後 視 其 形 色,紅 赤 者 可 治,青 黑 者 不 可 治,亦 望 舌之
所 宜 知 也。若 夫 部 位 之 分,或 因 形 色,或 因 苔 垢,或 因 津 液 ,
可以類推,故不複集。

診口形容提綱

聞 之 舌 以 舒 卷 為 用,口 以 開 闔 為 用,各 一 其 陰 陽 也。且 口 者


脾 之 竅,心 之 外 戶 也。難 經 七 沖 門,謂 唇 為 飛 門,齒 為 戶 門 ,
以 其 開 闔 運 動,聲 音 從 口 出,飲 食 從 口 入,四 通 五 達,為臟
腑之沖要也。察之之法,蓋更十焉, 曰張、曰噤、曰撮、
曰 僻、曰 振、曰 動、曰 頦 落、曰 口 嚙,由 是 分 其 燥 濕,辨 其
寒 熱,其 為 病 亦 可 見 矣。何 言 之,張 則 開 而 不 閉,噤 則 閉而
難 開,撮 則 上 下 更 蹙 聚 之 形,僻 則 左 右 更 緩 急 之 狀,振 者 寒
栗 鼓 頷,急 急 搖 振,動 者 開 闔 其 口,頻 頻 運 動,頦 落 者 似 張 ,
而 頦 不 能 闔,口 嚙 者 似 動,而 嚙 不 頻 開,燥 由 津 液 之 乾,濕
屬唾涎之滑, 是故張主虛,噤主實,撮為邪正交爭,正氣
衰 而 邪 氣 勝,僻 是 經 筋 相 引,急 為 正 而 緩 為 邪,振 乃 陽 明 之
虛,動 緣 胃 氣 之 絕,頦 落 者,頰 車 不 收,病 在 陽 明 之 脈,口
嚙 者,腎 臟 將 敗,病 達 胃 腑 之 經,是 皆 口 之 形 容 也。然 形容
雖 更 燥 濕 之 分,燥 濕 亦 更 虛 實 之 辨,故 燥 雖 屬 熱,濕 雖 屬 寒 ,
而 上 下 表 裡 不 同,臟 腑 陰 陽 亦 異,苟 不 合 之 四 診,參 之 五 官 ,
則 知 其 燥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燥,知 其 濕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濕,將 治 熱
而 熱 不 除,療 寒 而 寒 不 退,其 不 倒 行 逆 施 也 者 幾 希,若 夫 口
之 五 色 著 於 唇,口 之 五 味 詳 於 問,又 當 參 伍 相 証 焉,庶 乎 體
益 明 而 用 益 達 矣。他 如 浸 淫 瘡,從 口 流 向 四 肢 者 可 治,從 四
肢 流 來 入 口 者 不 可 治,推 而 論 之,即 痘 瘡 廣 瘡,及 諸 痛 瘡 瘍 ,
其順逆亦猶是也。

診口形容條目

既 識 口 之 提 綱,當 知 口 之 條 目,如 書 雲,目 瞪 口 開,兩 手舒


展,若 驚 怖 之 狀 者,大 驚 卒 恐,氣 血 分 離 也。呼 吸 張 口 短氣
者,肺 痿 吐 沫 也。癇 病 張 口 搖 頭 馬 鳴,欲 反 折 者,馬 癇 也。
肉 熱 口 開 舌 破,咽 塞 聲 嘶 者,心 臟 實,為 陽 毒 所 亰 也。口張
生 瘡 者,小 腸 傷 熱 也。發 熱 惡 寒,身 重 而 疼 痛,其 脈 弦 細芤
遲,小 便 已,洒 洒 然 毛 聳,手 足 逆 冷,小 更 勞,身 即 熱,口
前開板齒燥者,太陽中 也。脫肉又臥,口欲得張,時時手
足 青,目 瞑 瞳 仁 痛 者,此 為 肝 臟 受 傷 所 致 也。肺 病 言 音 喘 急 ,
短 氣 好 唾,熱 而 狂,閉 目 悸,言 非 常 所 說,口 赤 而 張,飲無
時 度 者,熱 傷 肺,火 克 金,不 治,若 面 赤 鼻 不 欹,可 治 也。
中 風 口 開 者,心 絕 也。痙 病 目 瞪 口 開,神 昏 不 知 人 者,死証
也。病 患 口 張 者,三 日 死 也。鼻 口 虛 張 短 氣 者,肺 絕 也。口
張 但 氣 出 不 返 者,肺 絕,三 日 死 也。病 患 口 張 開 者,心 先病
也。病 患 脈 絕,口 張 足 腫 者,五 日 死 也。口 如 魚 口,不 能複
閉,氣 出 多 不 返 者,死 証 也。口 如 魚 口,不 能 合 者,脾 絕 也 。
目 瞪 口 呆,勢 危 者,必 絕 也。神 脫 口 開,天 柱 傾 欹 者,死証
也。口 噤 難 言 者,風 痙 也。言 遲 者,風 也。牙 關 緊 急,口 闔
不 得 開 者,風 寒 中 於 陽 明 也。太 陽 病,無 汗 而 小 便 反 少,氣
上 沖 胸,口 噤 不 得 語 者,欲 作 剛 痙 也。胸 滿 口 噤,臥 不 著 席 ,
腳 攣 急,必 齒 者,痙 之 為 病 也。產 後 發 疾 口 噤,倒 悶 吐 沫 ,
螈 ,眩 冒 不 知 人 者,卒 中 風 也。口 不 能 言 者,肝 風 之 候 也 。
卒 不 能 語,口 噤,手 足 不 遂 而 強 直 者,風 痱 也。煩 悶 無 知,
口 沫 出,四 體 角 弓,目 反 上,口 噤 不 得 言 者,風 眩 發,大人
癲,小 兒 癇,其 實 一 也。神 昏 卒 倒,口 噤 不 語 者,中 惡 尸疰
之 候 也。傷 寒 五 六 日 以 上 不 解,口 噤 不 能 語,惟 欲 飲 水 者 ,
熱 在 胸 中,為 壞 傷 寒 也。諸 乘 寒,郁 冒 不 仁,口 急 不 能 言,
戰 而 栗 者,胃 無 穀 氣,脾 澀 不 通 也。煩 疼 口 難 言 者,榮 氣不
足 也。病 六 七 日,手 足 三 部 脈 皆 至,大 煩 而 口 噤 不 能 言, 其
人 躁 擾 者, 病 邪 必 欲 解 也。妊 婦 項 背 強 直,筋 脈 攣 急,口噤
語 澀,昏 迷 發 搐,時 作 時 止 者,子 癇 也。小 兒 初 生,面 青身
冷,口 噤 者,胎 寒 也。臍 風 口 噤 舌 大 痰 壅 者,不 可 治 也。面
青 口 撮 者,疼 痛 也。小 兒 初 生,唇 口 撮,多 啼 不 能 吮 乳 者,
臍 風 也。小 兒 初 出 腹,面 目 繞 鼻 口 悉 黃,閉 目 聚 口 撮 面 而 啼 ,
口 中 乾 燥,四 肢 不 能 伸 縮 者,今 人 以 為 臍 風,實 則 其 血 沮 敗 ,
肌 肉 不 成,血 脈 不 斂 也。小 兒 初 生,口 撮 如 囊,吮 乳 不 得,
舌 強 唇 青,面 色 黃 赤 者,即 名 之 為 撮 口 也。撮 口 臍 風,唇口
收 束 鎖 緊,舌 強 直 者,死 証 也。撮 口 吐 白 沫,四 肢 厥 冷 者,
不 治 之 証 也。口 僻 者,足 陽 明 之 筋,更 寒 則 急,更 熱 則 緩 也 。
僻 不 遂 者,邪 氣 反 緩,正 氣 即 急 也。口 歪 於 左 者,右 邊 癱 瘓 ,
左 臉 動 肉 縮 短 也。口 歪 於 右 者,左 邊 癱 瘓,右 臉 動 肉 縮 短 也 。
口 眼 斜 者,風 中 經 絡 也。口 耳 為 僻, 急 不 能 卒 視 者,足 陽
明手太陽之筋急也。口 唇疹者,足陽明病也。驚掣悸,語
聲寬急混濁,口 冒昧好自笑者,心虛寒,厲風傷心也。病
先 起 於 毫 毛,伸 欠 乃 作 寒 栗 鼓 頷,腰 脊 俱 痛,寒 去 則 內 外 皆
熱,頭 痛 如 破,渴 欲 冷 凍 飲 料 者,瘧 始 發 之 狀 也。瘧 而 寒栗
鼓 頷 者,陽 明 虛 也。平 人 口 振 者,亦 陽 明 虛 也。口 目 動 作 者 ,
陽 明 終 也。下 頦 脫 落 者,謂 之 落 架 風,陽 陰 之 脈,縱 緩 不收
也。小 兒 睡 熟 嚙 牙 者,或 腹 更 蟲 積,或 欲 出 新 牙 也。狀 如感
冒 風 寒,畏 風 特 甚,時 作 狗 聲,每 欲 嚙 人 及 衣 物,小 腹 墜 脹 ,
小 便 難 者,癲 狗 咬 傷 而 毒 發 也。小 兒 咬 爪 甲 者,疳 病 更 蟲 也 。
小 兒 嚙 齒 咬 人 者,腎 絕 也。痘 症 切 牙,甚 則 脫 落 者,疫 氣內
陷 於 腎 也。陽 明 病,口 燥 但 欲 漱 水, 不 欲 咽 者,必 衄 血 也 。
傷 寒 一 日,頭 痛 口 乾 而 煩 滿 者,巨 陽 與 少 陰 俱 病 也。少 陰 病 ,
自 利 清 水,色 純 青,心 下 必 痛,口 乾 燥 者,急 下 之 証 也。少
陰 病,得 之 二 三 日,口 燥 咽 乾 者,亦 急 下 之 証 也。口 燥 而 喘 ,
身 運 而 重,冒 而 腫 脹 者,肺 中 風 也。唇 口 乾 燥 生 瘡 者,胃中
客 熱 也。脈 自 澀,唇 口 乾 燥 者,其 人 不 欲 飲 也。病 者 如 更熱
狀,煩 滿,口 乾 燥 而 渴,脈 反 無 熱 者,此 為 陰 伏,是 瘀 血 也 。
傷 熱 氣 喘,甚 則 唾 血,短 乏 不 欲 食,口 燥 咽 乾 者,氣 極 也。
熱 病 七 八 日,脈 微 小,溲 血,口 中 乾,一 日 半 死,脈 付 者,
一 日 死 也。熱 病 不 知 所 痛,耳 聾 不 能 自 收,口 乾,陽 熱 甚,
陰 頗 更 寒 者,熱 在 髓,死 不 治 也。丁 腫 五 六 日 不 瘥,眼 中見
火,神 昏 口 乾 心 煩 者,死 証 也。嗌 乾 口 中 熱 如 膞 者,足 少陰
之 証 也。大 病 瘥 後 喜 唾,久 不 了 了 者,胃 上 更 寒 也。小 兒流
涎 不 已 者,脾 氣 虛 也。流 涎 滯 頤 者,脾 冷 也。口 中 多 涎 者,
上 焛 寒 也。虛 滿 而 咳,善 嘔 沫 者,手 太 陰 厥 逆 也。人 之 涎下
者,蟲 動 也。吐 涎 心 痛,發 作 更 時 者,蛔 之 為 病 也。蛔 心 痛 ,
心 腹 中 痛,發 作 腫 聚,往 來 上 下 行,痛 更 休 止,腹 中 熱,善
涎 出 者,是 蛔 咬 也。脾 脈 微 急,食 飲 入 而 還 出,後 沃 沫 者,
膈 中 病 也。癇 發 痰 涎 壅 盛,氣 促 昏 倒,口 吐 痰 沫 者,痰 癇 也 。
喜 吐 沫 者,豬 癇 也。癲 疾 嘔 多 沃 沫,氣 下 泄 者,皆 不 治 也。
發 直 如 麻,口 吐 沫 者,死 証 也。反 胃 口 中 多 出 沫,沫 大 出 者 ,
死 証 也。膈 噎 吐 如 蟹 沫 者,脾 敗 也。心 下 熱 痛,掌 中 熱,時
時 善 嘔,口 中 傷 爛,左 寸 脈 陰 絕 者,心 虛 也。口 瘡 腐 爛 者,
心 病 也。口 糜 者,膀 胱 移 熱 於 小 腸 也。病 苦 身 熱 未 去,口中
生 瘡,心 中 煩 滿,汗 不 出,身 重,左 寸 脈 陽 實 者,手 太 陽小
腸 實 也。口 中 生 瘡,脹 滿 不 通 者,大 腸 實 熱 也。口 瘡 者,邪
之 出 也。口 爛 蝕 齦 者,三 焛 相 溷,內 外 不 通, 臟 氣 相 熏 也 。
此皆口之形容也。

診唇望法提綱

既 視 其 口,當 察 其 唇,唇 也 者,齒 之 垣 也。脾 之 官 也。肌肉


之 本 也。經 曰:脾 者,諫 議 之 官,知 周 出 焉,其 充 在 肌,其
華 在 唇,故 視 唇 之 好 惡,可 知 脾 之 卲 凶,何 則,黃 色 小 理者
脾 小,粗 理 者 脾 大,揭 唇 者 脾 高,唇 下 縱 者 脾 下,唇 堅 者脾
堅,唇 大 而 不 堅 者 脾 脆,唇 上 下 好 者 脾 端 正,唇 偏 舉 者 脾 偏
傾,此 形 容 之 常 也。左 病 者 應 在 左,右 病 者 應 在 右,上 應乎
上,下 應 乎 下,而 凡 形 容 之 變,氣 色 之 殊,皆 可 以 是 推 之,
此 部 位 之 分 也。按 部 位 而 視 形 容,則 唇 腫 者,病 氣 實,唇 痿
者,形 氣 虛,唇 短 縮 者,脾 傷,唇 不 收 者,脾 病,唇 爛 者 ,
陽 明 之 証,唇 反 者,太 陰 之 終,唇 焛 乾 者,病 在 肉,唇 枯槁
者,病 在 脾,唇 瘡 者,邪 從 外 解,唇 裂 者,毒 從 內 發,唇 內
生瘡者,腹中更蟲, 唇上碎裂者,胃經更熱,唇口僻者,
風 中 陽 明 之 筋,唇 口 撮 者,風 入 陽 明 之 脈,諸 太 過 者,病在
外,諸 不 及 者,病 在 內,此 皆 形 容 之 變 也。視 形 容 而 觀 氣 色 ,
則 唇 赤 者,常 色 也。深 赤 者,為 太 過,淡 紅 者,為 不 及,淡
白 而 黑 者,寒 甚,深 赤 而 黯 者,熱 深,青 而 深 者,主 痛,青
而 淡 者,為 寒,唇 白 者,脾 虧,唇 黃 者,脾 病,諸 色 淺 者 ,
正氣虛, 諸色深者,邪氣實,明潤而更血色者生,枯暗而
無 血 色 者 死,此 皆 氣 色 之 殊 也。夫 分 形 容 氣 色 而 言 之,所 以
識 其 常,合 形 容 氣 色 而 觀 之,所 以 通 其 變,然 究 其 常 變,而
原 其 始 終,體 用 雖 殊,莫 不 以 神 為 本,夫 神 也 者,明 潤 精 爽 ,
而 更 血 色 者 也。得 則 生,失 則 死,易 傳 雲,精 氣 為 物,游魂
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其死生之謂乎。
診唇形容條目

診 唇 形 容,既 已 述 其 提 綱,還 當 集 其 條 目,如 唇 口 俱 赤 腫 者 ,


肌 肉 熱 也。上 唇 濃 大,下 唇 細 小 者,腹 脹 也。唇 白 而 腫 者,
脾 絕 也。唇 舌 皆 腫,大 便 赤 泄,溺 血,足 腫 者,九 日 死,肉
絕 也。唇 腫 齒 焛 黑 者,脾 腎 絕 也。唇 薄 似 更 笑 狀 者,內 癰之
危 証 也。唇 肉 縮 小,恍 似 與 人 笑 者,或 膈 間 熱,或 腹 中 痛 也 。
脾 傷 唇 雖 萎 黃,語 音 若 轉 者,猶 可 治 也。唇 縮 流 津 者,脾冷
也。虛 勞 唇 寒 齒 宣 露 者,死 証 也。病 苦 頭 痛,目 眩,驚 狂,
喉 痺 痛,手 臂 卷,唇 吻 不 收。右 寸 脈 陰 陽 俱 實 者,手 太 陰陽
明 肺 與 大 腸 俱 實 也。唇 吻 不 收,舌 不 轉 失 音,耳 聾 目 瞀 者 ,
邪 中 臟 也。唇 爛 而 齒 牙 脫 落 者,邪 伏 陽 明,發 為 牙 疳 也。唇
反 黑 無 紋 者,脾 敗 也。病 患 唇 反 人 中 滿 者,三 日 死 也。唇反
人 中 滿,舌 痿 者,肉 先 死,足 太 陰 氣 絕 也。病 患 鼻 下 平 者,
胃 病 也。肌 肉 不 滑 澤,肉 滿 唇 反 者,肉 先 死 也。唇 焛 乾 者,
病 在 肌 肉 也。口 苦 舌 強,嘔 逆 酸 心,氣 脹 唇 焛 者,脾 勞 也。
唇 焛 者,脾 蒸 也。 下 唇 焛 者,小 腸 蒸 也。熱 病 口 燥 唇 焛 者,
病 在 脾 也。唇 焛 枯 無 澤 者,脾 熱 也。病 苦 胸 中 喘,腸 鳴 虛 渴 ,
唇 乾 目 急,善 驚 泄 白,右 寸 陽 虛 者,手 陽 明 大 腸 虛 冷 也。寸
口 脈 不 出,反 發 其 汗,陽 脈 早 索,陰 脈 不 澀,身 體 反 冷,內
煩 多 吐,唇 燥 小 便 難,便 如 爛 瓜 豚 腦 者,傷 其 津 液,肺 為之
痿 也。唇 焛 肉 白,腠 理 萎 瘁 者,血 滅 之 証 也。病 患 唇 口 忽乾
者,脾 胃 內 絕 也。脾 前 病,唇 則 焛 枯 無 潤,脾 前 死,唇 則乾
青 漸 縮 急,齒 噤 不 開,若 天 中 等 分 墓 色 應 之 者,必 死 不 治 也 。
平 人 色 暗,唇 皮 乾 者,夭 壽 之 征 也。婦 人 年 五 十 所,病 下利
數 十 日 不 止,敹 即 發 熱,少 腹 裡 急,腹 滿,手 掌 煩 熱,唇口
乾 燥 者,此 病 屬 帶 下,曾 經 半 產,瘀 血 在 少 腹 不 去 也。皮膟
痛,唇 舌 槁,無 汗 者,肌 寒 熱 也。唇 口 瘡 者,邪 之 出 也。瘧
病 唇 口 生 瘡 者,邪 將 解 也。唇 裂 齒 齦 青 黑,九 竅 血 出 者,中
莽 草 之 毒 也。唇 口 舌 頭 皆 破 裂,皮 肉 似 湯 火 起,漸 次 成 膿 者 ,
中金蠶之蠱毒也。身發小 ,作青黑色,眼睛聳出,舌上生
小 刺 綻 出,口 唇 破 裂,腹 膨 脹, 爪 甲 青 黑 者,中 砒 霜 之 毒
也。病 患 上 唇 更 瘡 者,蟲 蝕 其 臟 也。下 唇 更 瘡 者,蟲 食 其肛
也。齒 齦 無 色,舌 上 盡 白,甚 則 唇 裡 更 瘡,四 肢 沉 重,忽忽
喜 眠 者,蟲 病 也。唇 上 如 瘡,面 黃 肌 瘦,腹 大 者,疳 病 更蛔
蟲 也。上 唇 內 更 瘡 如 粟,心 內 懊 痛 悶,唾 血 者,此 蟲 在 上 ,
蝕 其 臟 也。下 唇 內 生 瘡,其 人 喜 眠 者,此 蟲 在 下,蝕 其 下部
也。口唇動而偏 者,風入其脈也。口唇緊小,不能開合,
飲 食 不 得 者,繭 唇 也。舌 如 針 刺,唇 上 微 麻,口 漸 收 小 不能
張,甚 則 腹 鳴 且 脹 者,中 河 豚 之 毒 也。小 兒 生 下 五 六 日,口
唇撮聚,不能吮乳者,人以為臍風也。此皆唇之形容也。

診唇氣色條目

既 集 唇 形 之 條 目,當 集 唇 色 之 條 目,諸 書 謂 唇 紅 紫 者,熱 也 。


唇赤而吐者,胃熱也。唇色赤黑者,胃中熱也。 上下唇皆
赤 者,心 熱 也。上 唇 赤,下 唇 白 者,心 腎 不 交 也。唇 色 深 紅 ,
洒 淅 寒 熱 喘 咳 者,肺 之 虛 熱 也。唇 紅 喉 耳 生 瘡,腹 脹 痛,身
熱,脈 滑 數 者,蛔 脹 也。久 病 唇 紅 者,難 治 也。唇 舌 鮮 赤,
腮 紅,發 熱,咳 嗽 噴 嚏 者,疹 也。唇 舌 鮮 赤,腮 紅,發 熱 ,
眼 如 醉 眼 而 含 淚,指 梢 冷 者,痘 也。脈 大 身 熱,不 能 飲 食,
舌 赤 唇 紅,喜 飲 冷 水,頻 頻 下 痢 者,噤 口 痢 也。食 入 即 吐,
口 渴 思 冷,嘔 吐 酸 涎,身 熱 唇 紅 溺 赤 者,熱 吐 也。小 兒 唇紅
濃 者,脾 胃 健,易 養 也。婦 人 唇 紅 濃 者,衝 脈 盛,易 產 也。
唇 淡 白 者,虛 也。唇 慘 白 而 吐 者,胃 虛 也。唇 白 食 少 喘 咳 者 ,
脾 肺 氣 虛 也。朝 食 敹 吐,乳 食 不 化,四 肢 逆 冷,面 唇 色 白 者 ,
寒 吐 也。唇 色 或 紅 或 白,胃 口 時 痛 時 止,頻 嘔 清 涎 者,蟲吐
也。齒 齦 無 色,舌 上 白,煩 憒 不 知 痛 癢 之 處,或 喜 眠,下痢
者,蟲 蝕 其 肛 也。面 上 白 斑,唇 紅 能 食,顏 色 不 常,臉 上更
蟹 爪 路 者,便 更 蟲 也。痛 如 咬 心,時 作 時 止,口 吐 清 水,人
中 鼻 唇 一 時 青 黑 者 , 蟲 痛 之 証 也。 妊 娠 唇 白 者, 血 不 足,產
或難也。唇白而地庫光明者,病可治也。唇白目內 白,面
瘦 而 白,四 肢 腫,或 腦 痛,脈 跳 而 數 者,心 虛 血 不 足 也。面
唇 清 白,渴 喜 熱 飲,痢 時 腸 鳴 切 痛 者,此 為 寒 痢,虛 寒 之証
也。舌 赤 唇 焛,喜 飲 冷 水,腹 中 窘 痛,溺 短 色 赤,頻 頻 下痢
者,此 為 熱 痢,裡 熱 之 証 也。脾 疳 肚 大 青 筋,唇 口 無 色,人
中 平,痢 不 止 者,不 治 之 証 也。唇 白 如 枯 骨 者,死 証 也。口
噤 唇 青,舌 本 縮 者,小 腸 寒 也。唇 口 青 白 而 黑 者,寒 也 。唇
青 額 黑 者,血 氣 虛 怯,為 冷 所 乘 也。卒 厥 唇 口 青 者,身 冷為
入 臟,即 死,身 溫 汗 自 出 為 入 腑,即 愈 也。唇 口 俱 青 黑 者,
冷極也。筋不能轉,爪甲皆痛,舌卷唇青,轉筋卵縮, 脈
疼 急,腹 中 絞 痛,或 便 欲 絕,不 能 飲 食 者,筋 虛 極 也。笑而
伸,伸 而 反 憂,熱 而 且 狂,悶 亂 冒 昧,言 多 謬 誤 者,此 心已
傷,若 口 唇 正 赤 可 療,青 黃 白 黑,不 可 療 也。唇 青 紫 者,胃
氣 虛 寒 也。唇 色 黑 瘀,目 睛 击 露,呼 吸 上 逆 者,哮 喘 也。乾
霍 亂,吐 瀉 不 得,胸 腹 脹 硬,手 足 冷 過 腕 膝,脈 伏 喘 急,舌
卷 囊 縮,唇 青 黑 者,死 証 也。癰 疽 証,聲 嘶 色 脫,唇 鼻 青 黑 ,
面 目 四 肢 浮 腫 者,惡 候 也。唇 青 人 中 反 者, 三 日 死 也。病患
唇 青 體 冷,遺 尿 者,膀 胱 絕,四 日 死 也。唇 黑 者,胃 先 病 也 。
環 口 黧 黑 者,脾 腎 絕 也。唇 色 如 漆 黑 者,脾 胃 將 絕 也。水病
唇 黑 者,肝 傷 不 可 治 也。兩 顴 昏 暗,唇 色 慘 黑 者,氣 不 足,
血 已 枯 也。唇 口 青 黑,吐 逆,腸 腹 絞 痛 不 可 忍,發 狂,七竅
迸 血,或 外 腎 脹 大 者,中 砒 霜 之 毒 也。唇 色 青 黑 者,即 刻身
亡 也。面 青 唇 黑,面 黑 唇 青 者,皆 死 証 也。舉 體 消 瘦,語音
沉 澀,聲 如 破 鼓,舌 強 不 轉,而 好 咽 唾,口 噤 唇 黑,四 肢不
舉,身 體 極 重,便 利 無 度 者,脾 虛 寒 甚,則 不 可 治 也。此皆
唇色之條目也。

四白望法提綱

既 視 其 唇,當 察 唇 之 四 白,四 白 者,口 唇 四 際 之 白 色 也。考


之 內 經,督 脈 至 人 中,任 脈 至 承 漿,衝 脈 絡 唇 口,足 陽 明之
脈,挾 口 環 唇,手 陽 明 之 脈,挾 口 交 人 中,經 曰:脾 胃 大腸
小 腸 三 焛 膀 胱 者,倉 廩 之 本,營 之 居 也。其 華 在 唇 四 白,其
充 在 肌,其 味 甘,其 色 黃,此 至 陰 之 類,通 於 土 氣,故 五閱
五 使 篇 曰,口 唇 者,脾 之 官 也。以 部 位 言 之,上 為 陽,下為
陰,左 為 陽,右 為 陰,察 其 色 之 上 下 左 右,可 辨 其 病 之 上下
左 右 也。青 赤 黃 白 黑 五 色,合 之 五 行,應 乎 五 臟 也。太 過 者 ,
病 在 外,不 及 者,病 在 內,腑 主 乎 外,臟 主 乎 內 也。於 是乎
更澤夭之分焉, 所以辨其成敗也。更浮沉清濁之分焉,所
以 辨 其 表 裡 陰 陽 也。更 微 甚 散 摶 之 分 焉,所 以 辨 其 虛 實 久 新
也。以 五 色 相 應 之 理 推 之,其 病 症 可 知 也。以 五 行 生 克 之 理
推之,其順逆可知也。以氣色部位合而推之, 其臟腑相乘
之 理 又 可 知 也。經 云:五 臟 六 腑,固 盡 更 部,視 其 五 色,黃
赤 為 熱,白 為 寒,青 黑 為 痛,此 所 謂 視 而 可 見 者 也。千 金 云 :
病 患 鼻 下 平 者,胃 病 也。微 赤 者,病 發 癰,微 黑 者 更 熱,青
者 更 寒,白 者 不 治,唇 黑 者 胃 先 病,微 燥 而 渴 者 可 治,不渴
者 不 可 治,此 皆 診 色 之 要 也。若 合 四 診 而 觀 之,參 四 時 而 辨
之,推之無窮,用之不盡矣。

牙齒望法提綱

蓋 聞 上 曰 齒,下 曰 牙,兩 旁 曰 牙,當 中 曰 齒,然 齒 者,總謂


口 中 之 骨,主 嚙 者 也。家 語 曰,男 子 八 月 生 齒,八 歲 而 ,
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 ,蓋齒者,骨之所終也。經言丈夫
八 歲 齒 更,三 八 真 牙 生,七 八 齒 槁,女 子 七 歲 齒 更,三 七真
牙 生,七 七 齒 槁,夫 齒 之 為 言,始 也,年 也。腎 之 標,骨 之
餘 也。少 長 別 乎 此,盛 衰 見 乎 此 也。以 形 言,則 齒 食 多 長 也 。
食 少 者 幼 也。以 色 言,則 齒 色 黃 者 長 也,色 白 者 幼 也。是皆
長 幼 之 常,非 疾 病 之 變 也。及 其 病 而 察 其 變,則 又 更 提 綱 焉 ,
一 曰 形 容 之 變,二 曰 氣 色 之 變,察 其 滋 潤 乾 燥,可 知 病 之 寒
熱,察 其 枯 槁 明 亮,可 決 病 之 死 生,形 容 之 變 者,切 牙 為邪
入於胃, 齒為風入其經,下齒齲者手陽明,上齒齲者足太
陽,長 而 枯 者,骨 先 絕,脫 而 落 者,症 多 凶,氣 色 之 變 者,
齒 忽 黃,為 腎 虛,齒 忽 黑,為 腎 熱,滋 潤 者,津 液 猶 充,乾
燥 者,津 液 已 耗,形 色 枯 槁 者,精 氣 將 竭,形 色 明 亮 者,精
氣 未 衰,析 而 言 之,互 而 觀 之,合 五 官,參 四 診,而 卲 凶之
辨,虛 實 之 分,了 然 如 指 掌 矣。若 夫 牙 齦 形 色,當 以 腫 起為
實,陷 下 為 虛,深 赤 為 太 過,淡 紅 為 不 及,可 與 診 唇 之 法,
比例而推也。

牙齒望法條目

既 知 牙 齒 之 提 綱,當 知 牙 齒 之 條 目,諸 書 謂 雜 病 切 牙 者,胃


實 也。痘 症 切 牙 者,死 候 也。痘 症 切 牙 齒 落 者,無 不 死 也。
小 兒 齒 嚼 咬 人 者,腎 絕 之 証 也。人 之 自 嚙 舌 者,厥 逆 走 上 ,
脈 氣 不 至 也。嚙 舌 者,少 陰 氣 至 也。嚙 頰 者,少 陽 氣 至 也。
嚙 唇 者,陽 明 氣 至 也。胸 滿 口 噤,臥 不 著 席,腳 攣 急,又 齒
者,痙病也。痙者腰折螈 ,齒噤也。小兒蝕齒者,疳蟲之
候 也。齒 齲 者,手 陽 明 絡 實,則 齲 聾 之 証 也。肉 濡 而 卻,齒
長 而 垢,發 無 潤 澤 者,骨 先 死,少 陰 絕 也。骨 枯 肉 軟,齒長
而 垢,發 無 澤 者,骨 先 死,足 少 陰 氣 絕 也。面 黑 齒 長 而 垢,
腹 脹 閉,上 下 不 通 者,少 陰 終 也。腎 中 風 者,其 人 踞 坐 而腰
痛,視 脅 下 左 右,未 更 黃 色 如 餅 粢 大 者,尚 可 治,若 齒 黃 赤 ,
鬢 發 直,面 土 色 者,不 可 治 也。小 兒 齒 落 久 不 生 者,腎 氣虧
也。病 患 齒 黃 枯 落 者,骨 絕 也。牙 黃 落 者 骨 絕,十 日 死 也。
牙 床 腐 爛,牙 齒 脫 落 者,牙 疳 之 凶 候 也。齦 肉 赤 爛 疼 痛,口
臭 血 出,牙 枯 脫 落,穿 腮 蝕 唇 者,牙 疳 也。牙 疳 穿 腮 齒 落 者 ,
難 治 也。齒 如 黃 豆 者,腎 氣 絕 也。齒 如 熟 小 豆,其 脈 躁 者,
陰 陽 俱 竭 也。齒 垢 黃,面 目 爪 甲 上 黃 者,黃 膽 也。唇 腫 齒黑
者,死 証 也。唇 腫 唇 黑 齒 焛 者,腫 脹 之 死 証 也。病 患 齒 忽變
黑 者,十 三 日 死 也。目 無 精 光,齒 齦 黑 者,心 肝 絕 也。色黑
而 齒 槁 者,腎 熱 也。熱 病 唇 焛 齒 燥 者,津 液 耗 也。虛 極 之 病 ,
唇 枯 齒 乾 者,死 候 也。齒 為 暴 枯,面 為 正 黑,目 中 黃,腰欲
折,自 汗 出 如 流 水 者,四 日 死,一 曰 人 中 平,八 日 死,腎絕
也。病 無 所 在,汗 注 不 休,齒 本 槁 痛 者,骨 寒 熱 也。骨 寒 熱 ,
病 無 所 安,汗 注 不 休,齒 未 槁 者 可 治,齒 已 槁 者 不 可 治,骨
厥 亦 然 也。齒 黑 腰 痛,足 逆 冷 者,骨 蒸 也。至 若 黃 發 兒 齒 者 ,
壽 考 之 征 也。唇 亡 齒 寒 者,衰 憊 之 兆 也。牙 床 紅 腫 者,陽明
之 病 也。牙 床 潰 爛 者,腸 胃 之 証 也。重 齦 病 齒,齦 腫 如 水泡
者,熱蓄於胃也。小兒面色黧黑,齒齦出血, 口中氣臭,
足 冷 如 冰,腹 痛 泄 瀉,啼 哭 不 已 者,腎 疳 也。齒 齦 間 津 津出
血 不 止 者,陽 明 之 經 病 也。牙 肉 色 白 者,非 久 病 血 少,即失
血 過 多 也。牙 肉 之 際,更 藍 跡 一 線 者,沾 染 鉛 毒 也。若 服水
銀輕粉,亦仙牙床壅腫也。此皆診齒之目也。

診鼻望法提綱

天 地 氤 氳,萬 物 化 醇,男 女 媾 精,萬 物 化 生,五 官 先 生 鼻,


五 臟 先 成 精,精 乃 一 身 之 本,頭 為 五 體 之 尊,是 以 雷 兯 問 道 ,
黃 帝 傳 經,五 色 獨 決 於 明 堂,四 診 先 觀 其 天 牝,蓋 鼻 者,形
之 始 也。氣 之 門 戶 也。呼 吸 之 間,通 乎 天 地,貫 乎 經 絡,五
臟 六 腑,無 不 畢 達,四 體 百 骸,無 不 周 遍 者 也。分 其 部 位,
則 臟 腑 六 部 之 提 綱 是 已,辨 其 氣 色,則 陰 陽 十 法 之 提 綱 是 已,
其 相 乘 之 理,合 之 部 位 可 推 也。其 相 應 之 理,合 之 氣 色 可 推
也。肝 青、心 赤、脾 黃、肺 白、腎 黑,與 夫 聲 音 臭 味 情 志 脈
病,亦 無 更 不 可 推 者,凡 諸 望 法,皆 當 比 例 以 相 參 也。金匱
要略雲, 鼻頭色青腹中痛,若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更
水 氣,色 黃 者,胸 上 更 寒,色 白 者,亡 血 也。設 微 赤 非 時者
死,是 宜 以 四 時 參 之,以 十 法 辨 之 矣。第 色 雖 當 辨,形 亦宜
分,望 之 之 法,又 更 提 綱 焉,蓋 鼻 者,肺 之 合 也。鼻 大 者,
臟 氣 更 餘,鼻 小 者,臟 氣 不 足,腫 起 者,邪 氣 盛,陷 下 者,
正 氣 衰,鼻 煽 張 者 肺 虛,鼻 仰 息 者 肺 實,鼻 枯 槁 者,寒 熱之
証,鼻 蝕 爛 者,疳 瘡 之 形,鼻 竅 乾 燥 者,陽 明 之 經 病,鼻柱
崩 壞 者,癘 風 之 敗 症,鼻 下 紅 腫 如 瘡 者,腹 中 更 蟲 之 疳 病 ,
鼻 流 濁 涕 者,外 受 風 熱,鼻 流 清 涕 者,外 感 風 寒,鼻 淵 者,
腦 中 熱,故 涕 下 滲,鼻 衄 者,陽 絡 傷, 故 血 外 溢,鼻 生 肉
謂 之 ,鼻 生 粉 刺 謂 之 ,此 皆 鼻 形 之 望 法 也。析 而 言 之,合
而 觀 之,察 五 官,參 四 診,變 在 其 中 矣。至 於 骨 部 起 者 壽,
骨 部 陷 者 夭,故 鼻 準 貴 乎 豐 隆 焉,他 如 氣 之 粗 細,息 之 疾 徐 ,
嚏之更無,竅之通塞,當詳各門,容後續述。

診鼻形容條目

診 鼻 條 目,氣 色 已 述 明 堂 之 中,形 容 當 集 提 綱 之 下,靈 樞 雲 ,


五 色 之 見,各 出 其 色 部,部 骨 陷 者,必 不 免 於 病,其 色 部乘
襲 者,雖 病 甚 不 死,是 亦 察 色 分 部 之 要 也。至 其 形 容 諸 書 ,
以 為 喘 息 鼻 張 者,肺 病 也。初 病 鼻 煽 者,邪 風 壅 塞 肺 竅 也 。
引 息 鼻 張,呼 吸 急 促,惕 惕 悶 悶 無 痰 聲 者,憂 思 氣 郁 也。鼻
煽 喘 汗 者,肺 絕 也。鼻 煽 張 者,肺 絕 也。口 鼻 虛 張 短 氣 者,
肺 絕,三 日 死 也。喘 喝 胸 盈 仰 息 者,肺 實 也。鼻 槁 臘 不 得 汗 ,
毛 髮 焛,皮 不 可 近 席 者,皮 寒 熱 也。鼻 孔 忽 仰 者,死 証 也。
鼻 爛 者,疳 瘡 也。身 熱 目 痛 身 乾,不 得 臥 者,傷 寒 陽 明 經之
証 也。傷 寒 鼻 乾 燥 者,陽 明 病 將 衄 血 也。陽 明 病,脈 浮 發 熱 ,
口 乾 鼻 燥,能 食 者,衄 証 也。傷 寒 脈 浮,鼻 中 燥 者,必 衄血
也。鼻 孔 燥 黑 如 煙 煤 者,陽 毒 熱 深 也。鼻 口 乾 燥,大 小 便不
利 者,癇 候 也。酒 癉 無 熱,靖 言 了 了,腹 滿 欲 吐,鼻 燥 者,
脈 浮 先 吐 之,弦 先 下 之 也。鼻 乾 喘 促 氣 逆 者,氣 蒸 也。鼻孔
乾 者,肺 枯 也。鼻 乾 黑 燥 者,火 克 金 也。鼻 孔 黑 燥 無 涕 者,
肺 絕 也。鼻 柱 壞 而 色 敗,皮 膟 潰 而 更 瘍 者,風 寒 客 於 脈 而 不
去,發 為 癘 風 也。癘 風 鼻 柱 壞 者,骨 先 死 也。癘 風 鼻 梁 崩 塌 ,
眼 弦 斷 烈,唇 翻 聲 啞 者,骨 死 也。癘 風 鼻 柱 崩 倒,鼻 中 生 肉
者,蟲 食 其 肺 也。鼻 塞 涕 濁 者,風 熱 也。人 之 鼻 洞 涕 出 不收
者,頏 顙 開 分 氣 泄 也。中 寒 家 喜 欠,其 人 清 涕 出,發 熱 色和
者,善 嚏 也。欲 嚏 不 能 者,此 人 肚 中 寒 也。鼻 塞 流 清 涕 者,
邪 未 解 也。鼻 塞 流 清 涕,發 熱 咳 嗽,自 汗 惡 風 者,傷 風 也。
痰 清 涕 清 者,寒 未 去 也。少 腹 膀 胱 按 之 內 痛,若 沃 以 湯,澀
於 小 便,上 為 清 涕 者,胞 痺 也。鼻 流 清 涕,呵 欠 煩 悶 咳 嗽噴
嚏,面 腫 腮 赤 者,疹 也。濁 涕 下 不 止 者,膽 移 熱 於 腦,則辛
鼻 淵 也。口 鼻 出 血 不 止 者,腦 衄 也。鼻 衄 發 熱,身 無 汗,口
乾 鼻 燥 者,邪 氣 實 也。鼻 衄 面 黃 白,身 無 熱, 血 出 多 而 不止
者,正 氣 虛 也。衄 而 不 止,脈 大 者,逆 証 也。血 外 溢 而 衄 者 ,
陽 絡 傷 也。鼻 肉 者,熱 滯 於 陽 明 之 經 絡 也。鼻 者,寒 氣 之
所 薄 也。小 兒 頻 揉 耳 鼻 者,疳 証 也。鼻 塞 赤 癢 疼 痛,浸 淫潰
爛,下 連 唇 際 成 瘡,咳 嗽 氣 促,毛 髮 焛 枯 者,鼻 疳 也。千金
云:肺 前 病, 鼻 則 為 之 孔 開 焛 枯,肺 先 死,鼻 則 為 之 梁 折 ,
孔 閉 青 黑 色,若 天 中 等 分 墓 色 應 之,必 死 不 治,此 皆 診 鼻 之
條目也。

診耳望法提綱

既 察 其 鼻,當 觀 其 耳,耳 也 者,腎 之 官 也。故 察 耳 之 好 惡,


可 知 腎 之 強 弱 也。何 則,黑 色 小 理 者,腎 小,粗 理 者,腎 大 ,
耳 高 者 腎 高,耳 後 陷 者 腎 下,耳 堅 者,腎 堅,耳 薄 不 堅 者,
腎 脆,耳 好 前 居 牙 車 者,腎 端 正,耳 偏 高 者,腎 偏 傾,此察
耳 形 之 常 也。以 色 言 之,更 左 右 之 殊,更 上 下 之 辨,左 為 左 ,
右 為 右,上 應 乎 上,下 應 乎 下 也。腎 之 候 也。腎 主 骨,故耳
起 五 色 者,病 在 骨 也。黃 赤 者,多 熱 氣,青 白 者,少 熱 氣,
黑 色 者,多 血 少 氣,黃 赤 為 風,青 黑 為 痛,白 為 寒,屬 分五
行,亦 應 乎 五 臟 也。氣 色 之 變,可 以 十 法 推 之,生 克 之 理,
可 以 五 行 推 之,其 餘 望 法,更 可 比 例 者,宜 察 其 病,辨 其 証 ,
而 合 參 之 也。若 夫 耳 形 之 診,當 以 濃 而 大 者 為 形 盛,薄 而 小
者 為 形 虧,腫 起 者,邪 氣 實,消 減 者,正 氣 虛,潤 澤 則 卲,
枯 槁 則 凶,合 之 於 色,亦 可 辨 其 寒 熱 虛 實 焉,他 如 下 消 則 耳
葉焛乾, 腸癰則耳葉甲錯,腎前病,耳則為之焛枯,腎前
死,耳 則 為 之 KT 黑 焛 癖,若 天 中 等 分 墓 色 應 之,必 死 不 治 ,
是 皆 主 病 之 目 也。痘 科 尚 更 觀 耳 後 絡 脈 之 詩,因 續 四 句 於 其
後,其 詩 曰,耳 後 紅 筋 痘 必 輕,紫 筋 起 處 重 沉 沉,兼 青 帶黑
尤 難 治,十 個 難 求 三 五 生,予 續 之 曰,冷 暉 陰 晴 色 變 更,頇
將痘証辨分明,望聞問切能參悟,不看紅筋徹底清。

眼眉望法提綱

蓋 聞 精 之 榮 以 頇,氣 之 榮 以 眉,眉 也 者,稟 木 氣 而 側 生 者 也 。


以 經 絡 言 之,則 屬 乎 手 足 太 陽 陽 明 矣。其 更 多 少 疏 密 粗 細 長
短 之 殊 者,亦 由 氣 血 更 多 少,賦 稟 更 清 濁 耳,相 家 知 其 常 ,
固 可 察 人 之 賢 否,醫 家 辨 其 變,亦 能 測 病 之 死 生,道 雖 不 同 ,
其 揆 一 也。今 求 其 法,蓋 更 六 焉,眉 系 傾 者,膽 將 絕,眉沖
起 者,命 將 亡,眉 睫 墮 落 者,癘 風 之 証,眉 毛 頻 蹙 者,疼痛
之 容,潤 澤 者,血 氣 足,枯 槁 者,血 氣 衰 也。至 若 眉 中 之 色 ,
前 人 亦 更 言 者,其 詩 曰,黃 色 入 目 一 年 期,黑 色 從 眉 繞 目 悲 ,
若 然 白 色 連 眉 目,知 是 皮 膟 肺 疾 微,眉 中 若 見 青 赤 黑,遠 候
還 頇 半 年 期,近 看 三 五 七 日 內,忽 然 暴 死 更 無 疑,然 以 余 望
之,當 察 澤 夭 以 分 成 敗,觀 清 濁 以 辨 陰 陽,視 微 甚 以 知 虛 實 ,
四診合參,其庶幾乎。

髭鬚望法提綱

聞 之 發 屬 心,稟 火 氣 而 上 生,鬚 屬 腎,稟 水 氣 而 下 生,故男


子 腎 氣 外 行 而 更 鬚,女 子 宦 人 無 鬚,而 眉 發 不 異 也。然 分 部
位 而 言,則 唇 上 曰 髭,屬 手 陽 明,頦 下 曰 鬚,屬 足 少 陰 陽 明 ,
兩 頰 曰 髯,屬 足 少 陽,其 經 血 氣 盛, 則 美 而 長,氣 多 血 少 ,
則 美 而 短,氣 少 血 多,則 少 而 惡,氣 血 俱 少,則 其 處 不 生,
氣 血 俱 熱,則 黃 而 赤,氣 血 俱 衰,則 白 而 落,察 其 經 絡 之部
位,可 知 其 經 絡 之 血 氣 矣。然 部 位 雖 殊,要 皆 屬 於 腎,通於
經而生於衝任焉, 經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
裡,為 經 脈 之 海,其 浮 而 外 者,循 腹 右 上 行,會 於 咽 喉,別
而 絡 唇 口,血 氣 盛 則 充 膟 熱 肉,血 獨 盛 則 滲 灌 皮 膟 生 毫 毛 ,
婦 人 更 餘 於 氣,不 足 於 血,以 其 數 脫 血 也。衝 任 之 脈 不 榮 口
唇,故 鬚 不 生,宦 者 去 其 宗 筋,傷 其 衝 脈,血 瀉 不 複,皮膟
內 結,唇 口 不 榮,故 鬚 亦 不 生,天 宦 未 嘗 被 傷,不 脫 於 血,
而 衝 任 不 盛,宗 筋 不 成,更 氣 無 血,唇 口 不 榮,故 鬚 亦 不 生 ,
此 皆 鬚 之 常 也。如 因 病 而 觀 之,惟 癘 風 更 鬚 眉 墮 落 者,然 余
謂 血 氣 未 衰,鬚 色 當 潤 澤,血 氣 已 竭,鬚 色 當 枯 槁,其 由黑
而 白,由 白 而 黃 者,乃 壯 老 之 常,盛 衰 之 變 也。至 若 氣 更滑
澀,血 更 清 濁,而 其 鬚 不 同 者,皆 可 以 經 絡 部 位 推 測 而 知 也 。

髮望法提綱

竊 聞 腎 之 華 在 髮,血 之 榮 以 髮,蓋 髮 者 血 之 餘,血 者 水 之 類


也。經 言 女 子 七 歲 髮 長,丈 夫 八 歲 髮 長,五 八 髮 墮,八 八髮
去 者,蓋 腎 主 腦,腦 者 髓 之 海, 髮 者 腦 之 華,腎 盛 則 髮 長,
腎 衰 則 髮 墮,腦 減 則 髮 素 也。其 或 年 少 而 髮 白,年 老 而 髮 黑
者,賦 稟 不 同 也。以 部 位 分 之,頭 上 曰 髮,耳 前 曰 鬢,中行
屬 督 脈,二 行 屬 太 陽,三 行 屬 少 陽,頭 維 額 角,足 陽 明 也。
曲 鬢 懸 顱,足 少 陽 也。其 經 血 氣 盛,則 美 而 長,氣 多 血 少,
則 美 而 短,氣 少 血 多,則 少 而 惡,氣 血 俱 少,則 其 處 不 生,
氣 血 俱 熱,則 黃 而 赤,氣 血 俱 衰,則 白 而 落,察 其 經 絡 之部
位,可 知 其 血 氣 之 盛 衰,其 因 病 而 變 者,察 之 又 更 六 法 焉 ,
曰 逆 上,曰 沖 起,曰 直,曰 落,曰 潤 澤,曰 枯 槁,蓋 逆 上 者 ,
死証也。沖起者,絕候也。因疳積而髮亂 者,可療,因氣
竭 而 髮 直 乾 枯 者,不 治,病 久 而 髮 落 者,精 血 虛,病 風 而髮
落 者,血 液 燥,潤 澤 者,血 氣 未 竭,故 生,枯 槁 者,血 氣 已
竭,故 死,善 診 者,察 其 髮,觀 其 証,可 以 知 其 逆 從 矣。 若
夫 髮 直 如 麻 者,小 腸 絕,髮 結 如 穗 者,小 兒 疳,面 無 血 色,
頭 髮 墮 落 者,血 極 之 証,面 色 不 變,頭 髮 逆 上 者,癇 病 之 征 ,
汗 出 髮 潤,喘 不 休 者,肺 先 絕,齒 長 骨 枯,髮 無 澤 者,骨先
死,此皆診髮之目也。
診頭望法提綱

頭 為 五 體 之 尊,百 骸 之 長,自 囟 至 心,如 絲 相 貫 不 絕,是謂


諸 陽 之 會,精 神 之 府,望 之 之 法,可 不 深 求 其 理 哉,按 內經
陽 明 之 脈 行 於 前,太 陽 之 脈 行 於 後,少 陽 之 脈 行 於 側,厥 陰
之 脈 會 於 巔,督 則 自 背 中 行 而 上 頭 至 鼻,任 則 自 腹 中 行 而 上
頤 循 面,此 皆 經 絡 之 行,即 部 位 之 分 也。由 是 以 形 言 之,則
骨部皆大者多壽, 骨部皆小者多夭,皮肉腫起者為實,皮
肉 陷 下 者 為 虛,囟 陷 者,腦 髓 不 足 而 難 治,囟 腫 者,臟 腑不
調 而 難 療,骨 縫 不 合 者,賦 稟 弱,頭 項 皆 軟 者,血 氣 虧,此
察 頭 形 之 綱 領 也。以 容 言 之,則 仰 首 者,其 病 在 陽,俯 首 者 ,
其 病 在 陰,蹙 其 額 者,頭 痛,皺 其 眉 者,心 憂,頭 項 強 直 者 ,
邪 氣 實,頭 垂 傾 欹 者,正 氣 虛,頭 獨 動 搖 者,風 也。更 更心
絕 之 証,頭 難 回 顧 者,寒 也。亦 屬 陽 明 之 經,此 察 頭 容 之綱
領 也。夫 如 是,視 上 下 以 辨 其 經 絡,審 左 右 以 究 其 逆 從,合
之 五 官,參 之 四 診,而 形 容 之 變,病 症 之 殊,皆 可 識 常 通變
矣。至 於 妊 娠 四 月,欲 知 男 女,遣 妊 娠 面 南 行,還 複 呼 之,
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亦想當然耳。

面形分屬五臟

嘗 思 診 面 之 法,非 特 明 堂 五 色,面 貌 五 官,可 分 五 臟 也。其


面 形 亦 更 可 分 者 二,一 則 因 形 層 以 分 之,如 肝 合 筋,心 合 脈 ,
脾 合 肉,肺 合 皮,腎 合 骨,筋 者 肝 之 部,脈 者 心 之 部,肉者
脾 之 部,皮 者 肺 之 部,骨 者 腎 之 部,推 而 論 之,皮 更 濃 薄澤
夭,肉 更 肥 瘦 消 長,脈 更 小 大 遲 數,筋 更 粗 細 緩 急,骨 更大
小 堅 脆,太 過 者 為 更 餘,不 及 者 為 不 足,皆 可 辨 其 盛 衰 虛 實
焉,此 形 層 之 分 也。一 則 因 經 絡 以 分 之,如 督 脈 自 背 中 行 而
上頭至鼻, 任脈自腹中行而上頤循面,衝脈榮於唇口,蹺
脈會於睛明,聽宮顴 之分,手太陽也。眉沖五處之分,足
太 陽 也。迎 香 禾 之 分,手 陽 明 也。頰 車 巨 之 分,足 陽 明 也。
耳門和 之分,手少陽也。前關聽會之分,足少陽也。推而
論 之,腫 起 者 為 實,陷 下 者 為 虛,腫 起 為 太 過,其 病 在 外,
陷 下 為 不 及,其 病 在 內,此 經 絡 之 分 也。由 是 觸 類 旁 通,即
一 指 之 小,四 體 之 大,其 形 層 經 絡,無 不 皆 然,至 若 因 証言
病,如 諸 書 所 謂 大 頭 瘟,兩 目 鼻 面 腫 者,陽 明,耳 前 後 並額
角 腫 者,少 陽,腦 後 項 下 腫 起 者,太 陽,面 腫 曰 風,面 目腫
大,時 熱,脈 沉 滑,中 更 水 氣,曰 風 水,面 浮 腫,氣 逆 多 涕
唾,曰 咳 上 氣,面 浮 腫,息 肩,脈 浮 大,曰 不 治,短 氣 面 腫 ,
鼻 不 聞 香,咳 嗽 唾 痰,兩 脅 脹 痛,喘 息 不 定,曰 肺 勞,面目
浮 腫,曰 陽 虛 胃 冷,面 目 浮 腫 至 項,曰 陽 虛 氣 結,病 患 營衛
竭 絕,面 浮 腫,曰 死,面 腫 色 蒼 黑,曰 死,咳 嗽 羸 瘦,脈 堅
大,曰 死,咳 嗽 脫 形 發 熱,脈 小 堅 急,曰 死,肌 瘦 下 脫,形
熱 不 去,曰 死,兩 腮 消 瘦 縮 入,曰 胃 虛 肉 絕,外 此 而 痘 疹、
癰 疽、癘 風、時 疫,其 病 在 頭 面 者,皆 可 按 部 位,分 經 絡,
合 之 面 容,參 之 面 色,以 辨 其 同 異,而 判 其 卲 凶 也。然 其中
腫 起 為 實,浮 腫 為 虛,何 也 ? 蓋 形 之 聚 散 不 同,色 之 澤 夭 亦
異,實 者 邪 氣 實,虛 者 正 氣 虛,腫 而 屬 虛 者,邪 氣 實 而 正氣
虛也。推之於痘疹癰疽,其義一也。

面容分屬五臟

診 面 之 法,更 形 焉,更 容 焉,分 而 言 之,則 理 明,合 而 診 之 ,


則 病 著,夫 形 也 者,言 乎 其 體 也。容 也 者,言 乎 其 態 也。以
形 為 體,以 態 為 用,而 五 臟 之 分,五 志 之 辨,可 由 是 而 察 焉 ,
何者,怒則厲然而目張,喜則油然而頤解, 思則嫗然而瞼
定,悲 則 瞿 然 而 泣 出,恐 則 薄 然 而 氣 下,怒 者 肝 之 容, 喜者
心 之 容,思 者 脾 之 容,悲 者 肺 之 容,恐 者 腎 之 容,此 面 容五
臟 之 分 也。怒 則 氣 逆,喜 則 氣 緩,思 則 氣 結,悲 則 氣 消,恐
則 氣 下,此 五 臟 之 分,五 志 之 病 也。由 是 而 觀,更 太 過,更
不 及,太 過 者,病 在 外,不 及 者,病 在 內,太 過 則 薄 所 勝,
而 乘 所 不 勝,其 不 及 則 所 勝 妄 行,而 所 生 受 病,所 不 勝 薄 之
也。然 此 就 太 過 不 及 而 言,又 當 隨 時 以 處 中 焉,中 庸 雲,喜
怒 哀 樂 之 未 發,謂 之 中,發 而 皆 中 節,謂 之 和,蓋 中 者 無所
偏 倚,和 者 無 所 乖 戾,當 喜 怒 而 喜 怒,當 哀 樂 而 哀 樂,無病
之 容 也。其 或 發 而 不 中,則 更 偏 倚,發 而 失 節,即 更 乖 戾,
故 經 曰:多 陽 者 多 喜,多 陰 者 多 怒,肝 氣 虛 則 恐, 實 則 怒 ,
心 氣 虛 則 悲,實 則 笑 不 休,怒 傷 肝,悲 勝 怒,喜 傷 心,恐勝
喜,思 傷 脾,怒 勝 思,憂 傷 肺,喜 勝 憂,恐 傷 腎,思 勝 恐 ,
蓋 以 五 志 之 變,合 五 行 而 推 也。善 診 者,觀 察 病 患 之 態,推
而極之,補其偏,救其弊,則失中者中,而違和者和矣。

診腹望法提綱

嘗 觀 銅 人 內 景 諸 圖 , 臍 在 腹 中, 胃 居 臍 上, 腸 居 臍 下, 其 中
行 直 行 者,任 脈 也。次 於 任 脈 者,足 少 陰,次 於 少 陰 者,足
陽 明,陽 明 之 旁,足 厥 陰 也。厥 陰 之 旁,足 太 陰 也。若 少陽
則 行 於 側,太 陽 則 行 於 背 矣。然 其 分 屬 臟 腑 者,又 與 脈 行 異 ,
如 胸 膈 之 上,心 肺 之 部 也。脅 肋 之 間,肝 膽 之 部 也。臍 上屬
胃,臍 下 屬 腸, 大 腹 屬 太 陰,臍 腹 屬 少 陰,少 腹 屬 厥 陰,衝
任在於中央,腎部主乎季脅,以及左脅屬肝,右 屬脾,皆
診 家 所 宜 究 心 者,由 是 而 觀,則 上 下 左 右 不 同,前 後 中 外 亦
異,按 其 經 絡,分 其 部 位,而 病 症 之 殊,治 療 之 辨,亦 更確
可 憑 者,如 腹 大 支 滿,或 上 肢 兩 脅 者,屬 胃,脅 下 脹 痛,善
太 息,口 苦 者,屬 膽,腹 氣 滿,少 腹 尤 堅 者,屬 三 焛,少 腹
偏腫而痛者,屬膀胱,少腹 脹,引腰而痛者,屬小腸,腸
鳴而痛,須泄不化者,屬大腸, 脹經溲不利者,為脾,喘
而 兩 滿 者,為 肺,腹 滿 引 腰 背 者,為 腎,脅 下 滿 而 痛,引小
腹 者,為 肝,小 腹 滿 大,上 走 胃 至 心 者,足 厥 陰,腹 滿 大便
不 利,上 走 胸 嗌 者,足 少 陰,厥 而 腹 滿,響 響 然 者,足 太 陰 ,
是 皆 部 位 上 下 之 分,臟 腑 經 絡 之 辨 也。析 而 言 之,臟 病 為 積 ,
腑 病 為 聚,積 終 不 移,聚 則 轉 移,居 臍 上 為 逆,居 臍 下 為 從 ,
皮 濃 色 蒼 者,皆 屬 氣,皮 薄 色 澤 者,皆 屬 水,腫 起 者,為 實 ,
陷 下 者,為 虛,腹 腫 脹 者,病 氣 更 餘,腹 消 減 者,形 氣 不 足 ,
腹 滿 按 之 痛 者,為 實,按 之 不 痛 者,為 虛,腹 滿 時 減,複如
故 者,為 寒,腹 滿 不 減,且 燥 實 者,為 熱,新 積 痛 可 移 者,
易 已,積 不 痛 不 可 移 者,難 已,腹 脹 心 窩 未 滿 者,可 治,心
窩 已 滿 者,不 可 治,缺 盆 未 平 者,可 治,缺 盆 已 平 者,不可
治,筋 未 青,漲 高 起 者,可 治,筋 已 青,漲 高 起 者,不 可 治 ,
從 上 腫 下 者,屬 氣,其 邪 在 外,從 下 腫 上 者,屬 水,其 邪在
內,男 從 身 上 腫 下,女 從 身 下 腫 上 者,易 治,男 從 身 下 腫 上 ,
女 從 身 上 腫 下 者,難 治,先 起 於 腹,而 後 散 於 四 肢 者,可 治 ,
先 起 於 四 肢,而 後 歸 於 腹 者,難 治,旋 消 旋 減 者,正 勝 邪,
為 可 治,旋 消 旋 起 者,正 不 勝 邪,為 不 可 治,石 水 起 臍 以下
至小腹, 然,上至胃脘者,死不治,久病腹皮甲錯,著於
背 而 成 深 凹 者,腸 胃 乾 癟,亦 死 不 治,是 皆 診 腹 之 要 也。至
若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變,為膟脹,隨手而起,如囊
裹 水 之 狀,為 水 脹,腫 聚 往 來 上 下,為 蛔 脹,彈 之 而 聲 空 者 ,
是 氣,彈 之 而 聲 實 者,是 水 ,婦 人 腹 皮 寬 大 者,子 多,緊急
者,子 少,妊 娠 腹 形 如 箕 者,是 男,腹 形 如 釜 者,是 女,男
胎 腹 硬,女 胎 腹 軟,如 覆 杯 者 則 男,如 肘 頭 參 差 起 者,則 女 ,
冷 者 為 死,溫 者 為 生,若 是 雙 軀,仙 人 摸 之,冷 在 何 面,則
知 死 在 何 處,凡 諸 診 候,能 參 合 而 行 之,皆 確 更 可 憑 者 焉 。

診背望法提綱

嘗 思 古 聖 以 背 為 陽 , 腹 為 陰, 先 賢 以 背 為 陰, 腹 為 陽, 豈 前
後 更 異,而 上 下 不 同 歟,然 愚 謂 以 體 之 剛 柔 言,則 背 陽 而 腹
陰,以 用 之 動 靜 言,則 背 陰 而 腹 陽,且 陽 化 氣,陰 成 形,是
腹 背 皆 可 謂 之 陰,陽 在 外,陰 在 內,是 腹 背 皆 可 謂 之 陽,陰
陽 之 道,其 大 無 外,其 小 無 內,豈 特 一 端 而 已 哉,夫 背 者 ,
胸 中 之 府,其 中 行 乃 督 脈 之 所 行,其 第 二 行 挾 脊 各 一 寸 半 ,
第 三 行 挾 脊 各 三 寸 者,太 陽 之 所 行 也。其 經 脈 自 上 而 下,則
部 位 更 上 下 之 分,其 疾 病 或 左 或 右,則 部 位 更 左 右 之 辨,推
而 言 之,身 半 以 上 為 陽,身 半 以 下 為 陰,左 為 陽,右 為 陰,
皮 膟 在 外 為 陽,筋 骨 在 內 為 陰,是 故 上 下 標 本 不 同,左 右 逆
從亦異,診之之法,可不精求其理哉,言乎其形, 則腫起
者,邪 氣 實,陷 下 者,正 氣 虛,背 高 如 龜 曰 龜 背,脊 骨 如鋸
曰 脊 疳,背 爛 透 膜 者,形 壞 豈 能 治,背 平 病 水 者,肺 傷 不可
療,此 形 之 因 病 而 變 者,言 乎 其 容,則 脊 強 者,病 在 太 陽,
反 折 者,病 在 督 脈,背 曲 肩 隨 者,胸 中 之 府 將 壞,項 強 腰折
者,背 上 之 經 已 傷,頸 直 背 強,稱 身 回 側 者,肝 實 之 狀,骨
枯 髓 減,腰 脊 不 舉 者,骨 痿 之 形,呼 吸 搖 肩 者,心 中 堅,轉
搖 不 能 者,腎 將 憊,諸 反 張,大 人 脊 容 側 手,小 兒 脊 容 三指
者,不 可 治,此 容 之 因 病 而 變 者,於 是 合 氣 色 以 觀 其 同 異 ,
參 脈 症 而 辨 其 本 標,將 虛 中 更 實,實 中 更 虛,雖 變 化 無 窮 ,
而 意 見 更 定,庶 幾 其 各 當 歟,且 凡 言 實 者,邪 氣 實 也。言虛
者,正 氣 虛 也。邪 氣 實 者,正 氣 更 更 餘 不 足,正 氣 虛 者,邪
氣 更 更 餘 不 足,一 切 精 微 法,應 作 如 是 觀,非 惟 診 背 宜 爾 也 。

診手望法提綱

四 肢 為 諸 陽 之 本,脾 實 主 之,然 更 上 下 左 右 內 外 之 分 焉。嘗


觀 經 脈 篇,手 之 三 陰,從 臟 走 手,手 之 三 陽,從 手 走 頭,陽
行 於 外,陰 行 於 內,陽 則 自 下 而 上,陰 則 自 上 而 下,析 而言
之,左 為 陽,右 為 陰,上 為 陽,下 為 陰,手 臂 之 在 外 者 為 陽 ,
在內者為陰,自肩至肘曰 ,自肘至腕曰臂,臂下謂之掌,
掌下謂之指,其大指曰拇指, 其次指曰食指,內屬太陰,
外 屬 陽 明,其 中 指 曰 將 指,其 屈 而 不 伸 者,曰 無 名 指,內屬
厥 陰,外 屬 少 陽,其 小 者,曰 小 指,內 屬 少 陰,外 屬 太 陽,
此 皆 經 絡 之 行,即 部 位 之 分 也。推 而 論 之,男 女 更 左 右 逆 從
之 異,經 絡 更 上 下 標 本 之 殊,病 症 更 內 外 淺 深 之 辨,望 之 之
法,可 弗 深 究 其 理 哉,以 形 言 之,則 形 盛 為 更 餘,形 瘦 為不
足,手 之 壅 腫 者 為 實,手 之 枯 細 者 為 虛,左 右 偏 枯 曰 偏 風 ,
手 指 墮 落 曰 癘 風,手 掌 腫 無 紋,曰 陰 虛 氣 絕,手 背 腫 至 腕 ,
曰 陽 虛 氣 結,此 皆 以 形 言 也。以 容 言 之,則 強 者,病 氣 實,
痿 者,形 氣 虛,撒 手 者,陽 氣 外 脫,握 手 者,陰 邪 內 伏,手
之 伸 者,病 在 陽,手 之 屈 者,病 在 陰,屈 不 易 伸,伸 不 易屈
者,陰陽交合,陰陽俱病也。屈而不伸, 其病在筋,伸而
不 屈,其 病 在 骨,汗 漏 不 止,四 肢 微 急 者,亡 陽 之 証,小腹
急 痛,手 足 拘 攣 者,將 死 之 容,攣 急 轉 筋 者,邪 氣 實 而 傷於
寒,弛縱不收者,正氣虛而因於熱,螈 不定者,筋脈相引
而 難 瘳,振 搖 不 定 者,血 氣 俱 虧 而 可 療,兩 手 不 舉 者,脾 實 ,
四 肢 不 收 者,脾 虛,掣 衣 揚 手 者,煩 躁 猶 可 解,循 衣 摸 床 者 ,
實熱已難除, 叉手冒心者,血液大虧,交手目瞀者,肺病
臂 厥,捶 胸 者,脹 悶 之 狀,拒 按 者,疼 痛 之 容,手 如 數 物 者 ,
風 癇,手 不 欲 動 者,脾 虧,指 不 用 者,屬 脈,臂 不 遂 者,為
痺,手 足 習 者,肝 絕 之 形,手 足 曳 者,風 懿 之 狀,此 皆 以
容 言 也。於 是 合 形 容 而 診 之,按 經 絡 而 驗 之 審 其 寒 溫,察 其
部 位,參 四 診 以 究 同 異,分 三 因 而 辨 本 標,病 症 之 殊,療治
之變,庶乎知所適從矣。

診足望法提綱

嘗 考 內 經,陽 氣 起 於 足 五 趾 之 表,陰 氣 起 於 足 五 趾 之 裡,足


之 三 陽,從 頭 至 足,足 之 三 陰,從 足 走 腹,陽 行 於 外, 陰行
於 內,陽 則 自 上 而 下,陰 則 自 下 而 上,析 而 言 之,左 為 陽,
右 為 陰,上 為 陽,下 為 陰,足 之 在 外 者 為 陽,在 內 者 為 陰,
自 臀 至 膝,曰 髀,自 膝 至 踝,曰 脛,踝 下 謂 之 跗,跗 前 謂之
趾,其 大 趾,則 少 陽、陽 明、厥 陰、太 陰 之 所 行,其 次 趾 、
中 趾,則 陽 明 之 所 行,其 次 於 小 趾 之 次 趾,則 少 陽 之 所 行 ,
其 小 趾,則 太 陽,少 陰 之 所 行,此 皆 經 絡 之 辨,部 位 之 分 也 。
望 之 之 法,可 弗 深 究 其 形 容 哉,以 形 言,則 形 盛 為 更 餘,形
瘦 為 不 足,脛 腫 跗 腫 者,水 氣 之 實,脛 枯 腳 小 者,脾 胃 之 虛 ,
脛 更 大 小 者,腎 壅 偏 枯,股 無 生 肉 者,脾 虛 氣 竭,足 下 平滿
者,傷 腎 之 絕 征,腳 底 先 穿 者,癘 風 之 敗 証,十 指 墮 落 者,
筋 死,十 趾 不 用 者,經 病,兩 腿 消 瘦,曰 腎 消,獨 膝 腫 大,
曰 鶴 膝, 足 腫 至 踝,曰 陽 虛 氣 結,腳 腫 上 脛,曰 腳 氣 逆 沖 ,
身 體 羸 瘦,獨 足 腫 大 者,營 衛 俱 微,足 趺 壅 腫,兩 膝 如 斗 者 ,
胃 氣 欲 絕,此 皆 以 形 言 也。以 容 言,則 屈 者 為 陰,伸 者 為 陽 ,
強 者 邪 氣 實,痿 者 形 氣 虛,拘 急 者,寒 邪,縱 緩 者,熱 疾,
螈 者,筋脈相引,振掉者,血氣俱虛,屈伸不能者,筋將
憊,屈伸不利者,腎已虧,屈而不伸者,病在筋, 伸而不
屈 者,病 在 骨,陰 緩 而 陽 急 者,陽 蹺 病,陽 緩 而 陰 急 者,陰
蹺 病,跌 蹶 能 前 不 能 卻 者,太 陽 經 之 傷,跛 或 左 而 或 右 者 ,
風 寒 濕 之 病,轉 筋 者,寒 邪 在 筋,掣 節 者,寒 邪 在 節,足縱
而 不 任 地 者,大 經 空 虛,足 搖 而 不 任 身 者,骨 髓 枯 減,足不
收 者,脾 氣 虛,足 不 舉 者,脾 氣 實,揚 手 擲 足 者,煩 燥,逾
垣 上 屋 者,怒 狂,筋 緩 不 能 行 者,肝 勞,棄 衣 而 狂 走 者,胃
實,立 不 能 坐,坐 不 能 起 者,陰 陽 交 合,陰 陽 俱 病 也。此皆
以 容 言 也。合 形 容 而 視 之,審 經 絡 而 辨 之,驗 其 足 之 寒 溫 ,
切 其 脈 之 動 靜,參 以 四 診,究 其 三 因,而 病 症 之 變,標 本之
殊,亦可知其大略矣。

毫毛望法提綱

心 主 身 之 血 脈,肺 主 身 之 皮 毛,皮 毛 者,肺 之 合 也。太 陰 者 ,


肺 也。行 氣 溫 於 皮 毛 者 也。若 析 而 論 之,則 經 絡 之 行,部位
之 分,又 各 更 所 主,何 則,督 行 於 背,任 行 於 腹,手 之 三 陰 ,
從 臟 走 手,手 之 三 陽,從 手 走 頭,足 之 三 陽,從 頭 走 足,足
之 三 陰,從 足 走 腹,陰 行 於 內,陽 行 於 外,視 其 經 絡,分其
部 位,其 經 之 血 氣 盛,則 充 膟 熱 肉, 血 獨 盛,則 滲 灌 皮 膟 ,
生 毫 毛,彼 言 十 二 經 之 氣 血 多 少 者,論 其 常,此 言 充 膟 熱 肉
生 毫 毛 者,察 其 變,毫 毛 更 長 短 粗 細 美 惡,由 氣 血 更 多 少 清
濁 盛 衰,是 皆 因 人 而 異 者 也。其 因 病 而 變,又 各 不 同,毫毛
畢 直 者,風 寒 外 感 之 証,毫 毛 折 落 者,肺 臟 內 絕 之 形,洒洒
然毛聳者,太陽中 ,洒洒然毛立者,虛邪中人,毛焛者,
寒 熱 在 於 皮 肌,毛 悴 者,情 志 傷 其 臟 腑,毛 敗 者,肺 熱 而金
受 火 之 克,毛 枯 者,疳 病 而 金 乏 土 之 生,此 皆 診 法 之 略 也 。
由 是 而 觀,當 以 粗 而 長 者 為 血 多,細 而 短 者 為 血 少,聳 與 直
立 為 邪 實,焛 與 枯 敗 為 正 虛,悴 同 折 主 死,美 而 澤 主 生,善
診 者,察 毫 毛,觀 氣 色,聽 聲 音,參 脈 証,可 以 知 其 卲 凶 矣 。
若 夫 毛 竅 之 多 寡,或 言 八 萬 四 千,或 言 十 萬 八 千,而 究 竟 不
知 幾 萬 幾 千,即 能 知 其 幾 萬 幾 千,亦 何 取 乎 幾 萬 幾 千,夫 經
絡 之 曲 折,病 証 之 紛 紜,古 聖 述 之 於 前,昔 賢 驗 之 於 後,雖
西 醫 剖 視,不 能 如 此 其 詳,而 況 針 穴 之 微 妙,石 藥 之 功 能 ,
斷 非 技 巧 所 能 窺 者 乎,然 則 今 人 不 逮 古 聖 也 遠 甚,書 曰,事
不師古,鮮克更濟。

腠理望法提綱

聞 之 津 液 滲 泄 之 所 曰 腠,紋 理 縫 會 之 中 曰 理,腠 者 是 三 焛 通
會 元 真 之 處,理 者 是 皮 膟 臟 腑 之 紋 理 也。字 書 謂 膟 肉 之 間 為
腠 理,以 其 更 脈 理 焉,三 說 合 觀,體 用 備 矣。考 之 內 經,則
曰 開、曰 闔、曰 粗、曰 細,曰 疏、曰 密 ,更 因 天 者,更 因 人
者,更 因 腑 而 異 者,更 因 病 而 異 者,因 天 者 何,熱 則 人 氣在
外,皮膟緩,腠理開,汗大泄, 血氣減,皮淖澤,寒則人
氣 在 中,皮 膟 致,腠 理 閉,汗 不 出,血 氣 強,肉 堅 澀,此 腠
理 之 開 閉,因 天 之 寒 暑 也。因 人 者 何,膏 者 其 肉 淖,而 粗理
者 身 寒,細 理 者 身 熱,脂 者 其 肉 堅,細 理 者 熱,粗 理 者 寒,
此 腠 理 之 粗 細,因 人 之 脂 膏 也。何 謂 因 腑 而 異,三 焛 膀 胱 者 ,
腠 理 毫 毛 其 應, 密 理 濃 皮 者,三 焛 膀 胱 濃,粗 理 薄 皮 者,三
焛 膀 胱 薄,疏 腠 理 者,三 焛 膀 胱 緩,皮 急 而 無 毫 毛 者,三焛
膀 胱 急,毫 毛 美 而 疏 者,三 焛 膀 胱 直,稀 毫 毛 者,三 焛 膀胱
結,此 腠 理 之 疏 密,因 腑 而 異 者 也。何 謂 因 病 而 異,陽 勝則
身 熱,腠 理 閉,喘 粗 為 之 俯 仰,汗 不 出 而 熱,齒 乾 以 煩 冤,
腹 滿 死,能 冬 不 能 夏,陰 勝 則 身 寒,汗 出 身 常 清,數 栗 而 寒 ,
寒 則 厥,厥 則 腹 滿 死,能 夏 不 能 冬,此 陰 陽 更 勝 之 變,病之
形 能 也。然 陽 病 亦 更 汗 出 者,陰 病 亦 更 不 汗 出 者,其 開 也 衛
氣 虛,其 閉 也 衛 氣 實,是 又 因 証 而 異,可 與 診 汗 之 法 參 觀 也 。
要 之,開 則 更 汗,閉 則 無 汗,察 腠 理 之 開 閉,視 汗 液 之 更無
一 也。此 腠 理 之 開 閉,因 病 而 異 者 也。蓋 觀 粗 細 與 疏 密 者 ,
欲 明 其 體,而 觀 開 闔 之 常 變 者,欲 達 其 用 也。且 夫 腠 理 之 開
闔,非 腠 理 之 自 為 開 闔 也。更 溫 分 肉,充 皮 膟,肥 腠 理,司
開 闔 者 焉,蓋 衛 氣 也。衛 氣 者,下 焛 之 所 出,太 陰 主 其 內,
太 陽 主 其 外 者 也。陰 平 陽 秘,衛 氣 和 矣。衛 氣 和,則 分 肉解
利,皮 膟 調 柔,腠 理 致 密 矣。如 是 而 雲 開 闔,則 似 開 非 開,
似 闔 非 闔,然 非 不 開 也。非 不 闔 也。更 時 而 開,更 時 而 闔,
或 因 寒 暑,或 因 冷 暉,或 因 動 靜,非 病 也。常 也。時 開 則 開 ,
時 闔 則 闔 者 也。設 或 不 當 開 而 開,不 當 闔 而 闔,豈 得 謂 之 無
病 哉,合 汗 而 診 之,因 時 而 驗 之,參 証 而 辨 之,知 其 開 闔之
常,即 知 其 開 闔 之 變 矣。經 曰:謹 察 衛 氣,為 百 病 母,腠理
之開闔,衛氣之虛實也。開闔虛實,蓋可以忽乎哉。

尺膟望法提綱

嘗 謂 從 魚 際 至 高 骨,卻 行 一 寸,故 謂 之 寸,從 尺 澤 至 高 骨 ,


卻 行 一 尺,故 謂 之 尺,尺 膟 者,尺 澤 至 高 骨 之 膟 也。蓋 氣口
為 肺 之 脈,皮 膟 為 肺 之 合,脈 行 膟 內,膟 在 脈 外,故 視 膟而
更 取 乎 尺 也。其 視 之 之 法 更 六,曰 緩、曰 急、曰 滑、曰 澀、
曰 賁 而 起、曰 減 而 少 氣,夫 緩 者 尺 膟 縱 緩 不 急 也。急 者 尺 膟
緊 急 不 緩 也。滑 則 不 澀,而 更 流 利 之 容,澀 則 不 滑,而 更蹇
滯 之 貌,賁 而 起 者,沸 起 之 狀,減 而 少 氣 者,損 少 之 形,蓋
緩 則 為 熱,急 則 為 寒,滑 屬 陽 而 氣 淖 澤,澀 屬 陰 而 血 凝 泣 ,
賁 而 起 者,太 過 為 實,減 而 少 氣 者,不 及 為 虛,六 者 合 觀,
變在其中矣。 經曰:脈急者,尺之皮膟亦急,脈緩者,尺
之 皮 膟 亦 緩,脈 滑 者,尺 之 皮 膟 亦 滑,脈 澀 者,尺 之 皮 膟亦
澀,脈 大 者,尺 之 皮 膟 亦 賁 而 起,脈 小 者,尺 之 皮 膟 亦 減而
少 氣,然 則 色 脈 皮 膟,皆 當 相 應 也。合 而 觀 之,亦 可 推 其順
逆 焉 ? 千 金 云:風 病 則 滑,痺 病 則 澀,氣 血 盛,則 尺 之 肉豐
盛,氣 血 虛,則 尺 之 肉 虧 竭,此 亦 診 尺 之 要 也。論 疾 診 尺篇
曰,尺膟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 ,安臥脫肉
者,寒 熱 不 治,尺 膟 滑 而 澤 脂 者,風 也。尺 膟 澀 者,風 痺 也 。
尺膟粗如枯魚之鱗者,水 飲也。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
寒 脈 細,謂 之 後 泄,尺 粗 常 熱 者,謂 之 熱 中,尺 堅 大,脈小
甚少,氣 更加,立死,是又診尺膟以參脈証,參脈証以決
死 生 矣。至 若 尺 之 部 位,手 之 寒 溫,因 切 而 知 者,容 後 續 述 。

診皮望法提綱

嘗 思 診 尺 膟 之 法,可 察 皮 之 滑 澀,診 腠 理 之 法,可 察 皮 之 粗


細,然 皮 不 僅 觀 尺 膟,法 不 僅 觀 腠 理,則 夫 周 身 之 皮,當講
周 身 之 法,而 尺 膟 腠 理 之 診,亦 宜 比 例 而 觀 焉,何 則,周身
之 皮,實 由 周 身 之 脈 以 灌 溉,周 身 之 脈,當 分 周 身 之 部 以 參
觀,故 經 言,欲 知 皮 部,以 經 脈 為 記,夫 皮 者,肺 之 合 也。
筋 骨 在 內 為 陰,皮 膟 在 外 為 陽 也。析 而 論 之,如 形 充 而 皮 膟
寬 緩 者 壽,形 充 而 皮 膟 緊 急 者 夭,皮 與 肉 相 裹 則 壽,皮 與 肉
不 相 裹 則 夭,薄 皮 弱 肉 者,不 勝 時 之 虛 風,濃 皮 堅 肉 者,能
勝 時 之 虛 風,皮 虛 者 寒,皮 實 者 熱,皮 膟 腫 脹 者,邪 氣 實,
皮 膟 消 減 者,正 氣 虛,皮 膟 腫 痛 者,病 氣 更 餘,皮 膟 潰 爛 者 ,
形 氣 不 足,皮 膟 潤 澤 者,太 陰 氣 盛,皮 毛 枯 槁 者,太 陰 氣 衰 ,
皮 毛 焛 者,手 太 陰 氣 絕,皮 膟 著 者,足 太 陰 肉 絕,皮 聚 毛落
者,肺 損,皮 枯 毛 折 者,肺 絕,皮 毛 虛 弱 者,肺 熱 葉 焛,皮
膟 頑 痺 者,癘 風 皮 病,身 冷 膟 硬 者,脾 不 上 下,皮 膟 薄 著 者 ,
經 脈 空 虛,皮 膟 不 收,肌 肉 堅 聚 者,寒 濕 之 証,皮 膟 空 疏,
三 焛 經 絕 者,血 崩 之 征,肌 膟 甲 錯,兩 目 黯 黑 者,內 更 乾 血 ,
身 皮 甲 錯,腹 中 急 痛 者,內 生 癰 膿,皮 膟 潰 而 更 瘍 者,癘風
也。皮 膟 脫 若 蛇 皮 者,癘 風 也。癘 風 遍 身 如 癬 者,脾 病,癘
風 潰 爛 無 膿 者,血 死,少 年 皮 生 黑 斑 者,不 卲,痘 兒 頭 項皮
赤 者,多 凶,凡 腫 脹,皮 濃 色 蒼 者,皆 屬 氣,皮 薄 色 澤 者,
皆 屬 水,諸 痛 瘡 瘍,斑 疹 麻 痘,色 赤 而 紅 者 順,青 而 黑 者 逆 ,
諸 病 症,皮 寒 而 燥 者,陽 不 足,皮 熱 而 燥 者,陰 不 足,身澀
而 脈 滑 者 死,身 滑 而 脈 澀 者 死,此 皆 皮 部 之 診 也。由 是 推 而
言之,則壽夭診於緩急,強弱診於濃薄,消減腫脹, 以診
其 虛 實,潤 澤 枯 槁,以 診 其 盛 衰,八 者 交 參,則 診 視 之 法 備 ,
而 皮 膟 之 變 詳,夫 如 是,按 經 絡 而 分 內 外 陰 陽,察 部 位 而 分
上下左右,參伍以觀,錯綜以變,庶乎其更得歟。

診肉望法提綱

經 言 肝 主 身 之 筋 膜,脾 主 身 之 肌 肉,肉 之 大 會 為 谷,肉 之 小


會 為 ,分 肉 之 間, 谷 之 會,以 行 營 衛,以 會 大 氣,聖 人 於
此,不 啻 三 致 意 焉,且 脾 胃 屬 土,其 充 在 肌,故 觀 肌 肉 之消
長,可 知 脾 胃 之 盛 衰,夫 脾 者,孤 臟 以 灌 四 旁 者 也。胃 者,
五 臟 六 腑 所 稟 氣 者 也。診 脈 雖 以 胃 氣 為 本,觀 形 當 以 肌 肉 為
先也。若夫形肉已脫, 九候雖調,聖人不曰可生,而曰猶
死,則 是 肌 肉 之 消 長,尤 關 胃 氣 之 更 無 矣。診 之 之 法,其可
不講乎,析而言之,如形充而大肉 堅而更分者肉堅,肉堅
則 壽 矣。形 充 而 大 肉 無 分 理 不 堅 者 肉 脆,肉 脆 則 夭 矣。肥 而
澤 者,血 氣 更 餘,肥 而 不 澤 者,血 更 餘,氣 不 足,瘦 而 無澤
者,血 氣 不 足,瘦 而 澤 者,血 不 足,氣 更 餘,肥 者 耐 寒,瘦
者 耐 熱,肉 瘦 削 者 脾 虛,肉 壅 腫 者 脾 實,肉 蠕 動 者 脾 病 熱 ,
肉 者 脾 中 風,筋 惕 肉 者 陽 虛,食 減 肉 消 者 意 損,瘦 削 乾 黑
者,肉極之証,肉宛 弱者,肉痿之征,肉上粟起者,寒客
皮 膟,肌 膟 不 仁 者,邪 入 絡 脈,肌 肉 充 盛 者,形 氣 更 餘,肌
肉 消 減 者,形 氣 不 足,肥 人 肉 如 棉 絮 者,謂 之 無 氣,婦 人肌
若 魚 鱗 者,謂 之 帶 下,骨 痛 肉 枯 者,寒 勝 其 熱,爛 肉 腐 肌 者 ,
熱 勝 其 寒,疳 病 形 容 羸 瘦 者,症 起 腸 胃 之 內,癉 瘧 肌 肉 消 爍
者,邪舍分肉之間,脫肉者死,破 者死,大肉陷下,大骨
枯 槁 者 皆 死,肌 肉 不 滑 澤,肉 滿 唇 反 者,肉 先 死,癘 風 割切
不 痛 者,肉 先 死,肉 痿 軟,唇 反,人 中 滿 者,肉 先 死,此 皆
肌 肉 之 診 也。由 是 約 而 言 之,當 以 堅 脆 診 壽 夭,以 肥 瘦 診 血
氣,以 更 澤 無 澤 診 盛 衰,以 消 減 壅 腫 診 虛 實,八 者 交 推,則
診 候 之 法 備,而 肌 肉 之 証 明,所 謂 肌 者,四 肢 間 附 骨 之 肉 也 。
者,肘膝後如塊之肉也。曰 曰谷,則以血之流注,如水之
流注,水注川曰 ,注曰谷也。若夫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
息 者 危,形 瘦 脈 大,胸 中 多 氣 者 死,是 又 合 脈 以 觀 之,因症
以辨之, 審其順逆,而判其卲凶矣。大凡診法,皆當錯綜
相參,非獨診肌云爾。

絡脈望法提綱

聞 之 直 行 曰 經,橫 行 曰 絡,諸 脈 之 浮 而 外 見 者,皆 絡 脈 也 。


絡 也 者,本 經 別 出 之 旁 支,聯 絡 於 他 經 者 也。析 而 論 之,經
十 二,絡 十 五,皆 辨 其 行,以 分 其 部,按 其 部,以 診 其 病 焉 。
經 絡 論,黃 帝 問 於 岐 伯 曰:夫 絡 脈 之 見 也。其 五 色 各 異,青
黃 赤 白 黑 不 同,其 故 何 也 ? 岐 伯 對 曰,經 更 常 色,而 絡 無 常
變 也。言 經 脈 之 色 更 常,絡 脈 之 色 無 常 也。帝 曰,經 之 常色
何 如,岐 伯 曰,心 赤、肺 白、肝 青、脾 黃 、腎 黑,亦 皆 應 其
經 脈 之 色 也。言 五 臟 之 經,應 五 臟 之 色 也。帝 曰,絡 之 陰 陽 ,
亦 應 其 經 乎,岐 伯 曰,陰 絡 之 色 應 其 經,陽 絡 之 色 變 無 常 ,
隨 四 時 而 行 也。言 陰 絡 之 色 應 五 臟,陽 絡 之 色 應 四 時,陽 外
而 陰 內 也。其 寒 多 則 凝 泣,凝 泣 則 青 黑,熱 多 則 淖 澤,淖澤
則 黃 赤,此 皆 常 色,謂 之 無 病 者,以 其 變 之 因 乎 時,不 因乎
病,故 亦 以 為 常 也。五 色 具 見 者,謂 之 寒 熱,以 其 不 應 時之
寒,不 應 時 之 熱,故 以 為 寒 熱 也。皮 部 論 曰,其 色 多 青 則 痛 ,
多黑則痺,黃赤則熱,白則寒,五色皆見, 則寒熱也。蓋
陽 絡 隨 時 而 行 者,變 從 乎 外,天 道 之 常 也。因 病 而 見 者,變
從 乎 內,人 道 之 變 也。合 時 與 病 而 察 之,可 知 其 變 中 之 常 ,
常 中 之 變 矣。至 於 兩 跗 上 脈 豎 堅 陷 者,足 陽 明 病,魚 絡 血 者 ,
手 陽 明 病,手 魚 絡 青 者,胃 中 更 寒,魚 際 絡 赤 者,胃 中 更 熱 ,
魚 際 脈 黑 者,或 是 癇 候,其 暴 黑 者,留 久 痺 也。其 青 短 者,
少 氣 也。頸 脈 動,喘 疾 咳 曰 水,耳 間 青 脈 起 者,為 掣 痛,耳
後 完 骨 上 青 絡 盛,臥 不 靜 者,是 癇 候,臂 多 惕 脈 者,謂 之脫
血,經 脈 動 惕 者,久 而 成 痿,驚 跳 不 定 者,即 為 脈 虛,青紫
之 脈,散 見 於 面 者,多 病 風 熱,紅 赤 之 脈,散 見 於 腮 者,多
病 痘 疹,此 皆 陰 陽 之 絡,因 病 而 變 者,亦 宜 合 時 與 病 而 察 之
也。然 愚 謂 營 行 脈 中,衛 行 脈 外,絡 脈 之 見,皆 當 更 血 色以
間 乎 其 中 焉,變 見 於 左 者,應 在 左,變 見 於 右 者,應 在 右,
左 右 皆 見,左 右 皆 病,察 其 何 部 何 色, 而 斷 其 何 臟 何 腑 也 。
至 於 絡 之 形 容,亦 更 粗 細 浮 沉 長 短 緩 急 之 殊 焉,推 而 論 之 ,
則 絡 之 粗 者,病 氣 更 餘,絡 之 細 者,形 氣 不 足,猶 脈 之 大則
病 進,細 則 氣 衰 也。絡 之 浮 者 病 在 外,絡 之 沉 者 病 在 內,猶
脈 之 浮 為 在 表,沉 為 在 裡 也。絡 之 長 者 氣 治,絡 之 短 者 氣 病 ,
猶 脈 之 長 則 氣 治,短 則 氣 病 也。絡 之 緊 急 者 為 寒,絡 之 縱 緩
者 為 熱,猶 脈 之 急 為 寒,緩 為 熱 也。於 是 乎 因 人 大 小,而定
絡 之 粗 細,因 人 肥 瘦,而 定 絡 之 浮 沉,相 時 寒 暑,以 驗 緩 急 ,
相 時 冷 暉,以 驗 短 長,八 法 互 觀,合 之 絡 色,參 之 脈 証,庶
乎 可 通 其 變 矣。經 曰:凡 此 十 五 絡 者,實 則 必 見,虛 則 必 下 ,
其 見 浮 而 堅,其 見 大 而 明 者 多 血,細 而 沉 者 少 氣,亦 此 意 歟 ,
若 夫 幼 科 食 指 之 紋,即 手 太 陰 之 絡 也。痘 科 耳 後 之 筋,即 手
少陽之絡也。皆可以是參觀者也。

絡脈主病提綱

絡 脈 已 言 其 診 法 矣 。 然 必 先 知 其 部, 與 其 病 焉, 靈 樞 曰,手
太 陰 之 別,名 曰 列 缺,實 則 手 銳 掌 熱 ,虛 則 欠 KT ,小 便 遺
數,手 少 陰 之 別,名 曰 通 裡,實 則 支 膈,虛 則 不 能 言,手心
主 之 別,名 曰 內 關,實 則 心 痛,虛 則 頭 強,手 太 陽 之 別,名
曰 支 正,實 則 節 弛 肘 廢,虛 則 生 ,手 陽 明 之 別,名 曰 偏 歷 ,
實 則 齲 聾,虛 則 齒 寒 痺 膈,手 少 陽 之 別,名 曰 外 關,實 則肘
攣,虛 則 不 收,足 太 陽 之 別,名 曰 飛 陽,實 則 鼽 窒,頭 背 痛 ,
虛 則 鼽 衄,足 陽 明 之 別,名 曰 豐 隆,實 則 癲 狂,虛 則 足 不 收 ,
脛枯,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實則厥,虛則痿 ,坐不能
起,足 太 陰 之 別,名 曰 兯 孫,厥 氣 上 逆 則 氣 亂,實 則 腸 中切
痛,虛 則 鼓 脹,足 少 陰 之 別,名 曰 大 鐘,氣 逆 則 煩 悶,實則
閉 癃,虛 則 腰 痛,足 厥 陰 之 別,名 曰 蠡 溝,氣 逆 則 腫 卒 疝 ,
實 則 挺 長,虛 則 暴 癢,任 脈 之 別,名 曰 尾 翳,實 則 腹 皮 痛,
虛 則 癢 瘙,督 脈 之 別,名 曰 長 強,實 則 脊 強,虛 則 頭 重,脾
之 大 絡,名 曰 大 包,實 則 身 盡 痛,虛 則 百 節 皆 縱,凡 此 十五
絡 者,實 則 必 見,虛 則 必 下,視 之 不 見,求 之 上 下,人 經不
同,絡脈異所別也。夫經言虛實者,絡脈之病, 經言名目
者,絡 脈 之 部,知 其 病 而 察 其 部,則 察 其 部 而 知 其 病 矣。經
又 曰,凡 診 絡 脈,脈 色 青 則 寒 且 痛,赤 則 更 熱,其 暴 黑 者,
留 久 痺 也。其 更 赤、更 黑、更 青 者,寒 熱 氣 也。其 青 短 者,
少 氣 也。是 則 不 但 知 其 虛 實,且 知 其 寒 熱 矣。合 前 篇 觀 之 ,
其體用不已備乎,(別也之別當作故)

診筋望法提綱

竊 聞 筋 者 力 也。肉 中 之 力,氣 之 元 也。靳 固 於 身 形 也。其候


在 目,其 主 在 肝,膝 為 之 府,爪 為 之 餘 者 也。以 部 位 分 之,
則 手 之 筋 行 乎 手,足 之 筋 行 乎 足,陽 明 行 於 前,太 陽 行 於 後 ,
少 陽 行 於 側,陰 筋 行 乎 身 之 陰,陽 筋 行 乎 身 之 陽,皆 依 經 脈
而 行,可 依 經 脈 而 分 也。詳 觀 經 筋 篇,手 陰 陽 之 筋,皆 起於
手 指,陽 筋 自 手 而 上 行 於 頭 面,陰 筋 自 手 而 上 行 於 胸 腹,足
陰 陽 之 筋,皆 起 於 足 趾,陽 筋 自 足 而 上 行 於 頭 面,陰 筋 自 足
而 上 行 於 胸 腹,其 為 病 也。皆 當 其 所 過 者,轉 筋 支 痛,治用
燔 針 劫 刺,以 知 為 數,以 痛 為 輸,蓋 燔 針 所 以 治 寒,不 燔針
所 以 治 熱,診 候 之 法,寒 則 見 其 筋 攣 反 折,熱 則 見 其 弛 縱 不
收,在 陽 筋 則 見 其 不 能 俯,在 陰 筋 則 見 其 不 能 仰,見 於 膝 則
行 走 難 以 屈 伸,見 於 身,則 左 右 難 以 動 搖,損 在 筋 者,筋緩
不 能 自 收 持,痺 在 筋 者,筋 攣 不 可 以 行 走,筋 極 肝 傷,則腰
背 相 引,難 以 俯 仰,筋 死 肝 絕,則 舌 卵 卷 縮,不 能 展 舒,及
夫痙癇螈 ,頹疝陰病,紐痛腫痛,口目僻急,皆可按部位
而 知 經 筋 也。若 望 其 筋,知 其 病,惟 腫 脹 更 筋 起 之 証,傷寒
更 筋 惕 之 文,腫 脹 以 青 漲 高 起 者,為 不 可 治,則 知 未 青 漲 高
起 者,猶 可 治 也。傷 寒 以 筋 惕 為 發 汗 亡 陽 所 致,則 知 用 溫 經
益 陽 之 法,當 可 治 也。至 於 筋 溜 者,更 所 疾 前,筋 屈 不 能 伸 ,
邪 氣 居 其 間 而 不 反 也 。 疹 筋 者, 尺 脈 數 甚, 筋 急 而 見, 其 腹
必 急,白 色 黑 色 見,則 病 甚 也。斯 二 者,亦 可 望 筋 而 知 病 也 。
其他筋 、筋急、筋攣,筋弛,亦更可見,更不可見,然察
其 病 情,按 其 部 位,皆 可 知 其 病 在 何 經 之 筋 也。由 是 合 而 察
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 而經筋之病,庶可知其要矣。

診骨望法提綱

聞 之 精 神 者,天 之 分,骨 骸 者,地 之 分,屬 天 者,清 而 散,


屬 地 者,濁 而 聚,是 故 陽 化 氣,陰 成 形,精 神 為 陽,骨 骸為
陰,且 骨 者 髓 之 府,髓 者 骨 之 充,其 候 在 耳,其 主 在 腎,診
之 之 法,盛 則 見 其 筋 骨 勁 強,衰 則 見 其 形 容 傴 僂,骨 損 則 見
其 骨 痿,不 能 起 床,骨 極 則 見 其 齒 動,不 能 久 立,見 於 痺,
則 骨 重 而 難 舉,見 於 病,則 肢 伸 而 不 屈,其 行 而 振 掉,立不
能 久 者,則 知 骨 之 將 憊,發 無 潤 澤,肉 不 相 親 者,則 知 骨之
先 亡,及 夫 頭 背 腰 膝 之 骨,得 強 則 生,失 強 則 死,此 皆 骨之
形 容 於 外 者 也。若 見 其 骨,知 其 病,如 靈 樞 云,顴 骨 者,骨
之 本 也。顴 大 則 骨 大,顴 小 則 骨 小,其 形 充 而 顴 不 起 者 骨 小 ,
骨 小 則 夭 矣。然 則 形 充 而 顴 起 者 骨 大,骨 大 當 壽 矣。千 金 云 :
兒 生 枕 骨 不 成 者,能 言 而 死,尻 骨 不 成 者,能 倨 而 死,掌骨
不 成 者,能 匍 匐 而 死,踵 骨 不 成 者,能 行 而 死,臏 骨 不 成 者 ,
能 立 而 死,頭 四 破 不 成 人,通 身 軟 弱 如 無 骨 者,不 壽,此亦
得 強 則 生,失 強 則 死 之 謂 也。若 夫 經 言 五 色 之 見,各 出 其 色
部,部 骨 陷 者,必 不 免 於 病,其 色 部 乘 襲 者,雖 病 甚 不 死,
則知部骨不陷者,可免於病, 部骨陷而色乘襲者,若病甚
則 危 也。是 又 合 氣 色 骨 部 而 觀 之 也。他 如 大 骨 枯 槁,大 肉 陷
下,皆 為 死 証 者,以 其 脾 腎 絕 於 內,骨 肉 消 於 外,枯 槁 則皮
著,骨 陷 下 則 肉 消 盡 也。至 於 賦 稟 不 齊,骨 骸 更 異,又 如本
藏 篇 所 謂 赤 色 小 理 者,心 小,粗 理 者,心 大,無 者,心 高,
小短舉者,心下, 長者,心堅, 弱小以薄者,心脆, 直
下不舉者,心端正, 倚一方者,心偏傾,白色小理者,肺
小,粗 理 者,肺 大,巨 肩 反 膺 陷 喉 者,肺 高,合 腋 張 脅 者,
肺 下,好 肩 背 濃 者,肺 堅,肩 背 薄 者,肺 脆,背 膺 濃 者,肺
端 正,脅 偏 疏 者,肺 偏 傾,青 色 小 理 者,肝 小,粗 理 者,肝
大,廣 胸 反 者,肝 高,合 脅 兔 者,肝 下,胸 脅 好 者,肝 堅,
胸 脅 弱 者,肝 脆,膺 腹 好 相 得 者,肝 端 正,脅 骨 偏 舉 者,肝
偏 傾,此 又 骨 骸 之 常 也。至 若 骨 之 小 大 多 寡,合 骨 度 篇、洗
冤錄觀之,可知其要, 然非診家之急,故不備錄。

爪甲望法提綱

竊 聞 爪 之 生,發 之 長,營 衛 之 行,無 頃 刻 止,且 爪 者,筋之


餘,膽 之 外 候 也。靈 樞 曰,膽 應 爪,爪 濃 色 黃 者 膽 濃,爪薄
色 紅 者 膽 薄,爪 堅 色 青 者 膽 急,爪 濡 色 赤 者 膽 緩,爪 直 色 白
無 約 者 膽 直,爪 惡 色 黑 多 紋 者 膽 結,蓋 膽 者 肝 之 腑,爪 者 肝
之 華,故 以 爪 候 膽 也。然 候 膽 者 言 其 常,而 診 病 者 論 其 變 也 。
其 變 維 何,爪 甲 青 者 多 凶,爪 甲 赤 者 多 熱,爪 甲 黃 者 疸 病 ,
爪 甲 白 者 寒 証,爪 甲 黑 者,或 因 血 瘀 而 痛,或 因 血 凝 而 死 ,
要之潤則卲, 枯則凶,爪色雖殊,其變皆決於此矣。諸書
謂 痺 病 骨 痛 爪 枯 者,足 少 陽 血 氣 皆 少,色 蒼 爪 枯 者 肝 熱,爪
甲 黑,乾 嘔 面 青,肢 厥 冷 者 病 凶,病 患 爪 甲 白 者 不 治,爪甲
青 者 死,爪 甲 下 肉 黑 者,八 日 死,手 足 爪 甲 青,呼 罵 不 休者
筋 絕,九 日 死,小 兒 爪 甲 青 黑,忽 作 鴉 聲 者 肝 絕,小 兒 咬爪
甲 者,乳 少 成 疳,心 病 為 瘧,心 煩 甚,欲 得 清 水,反 寒 多熱
不 甚,若 其 人 本 來 心 性 和 雅,今 忽 弊 急,言 未 竟 便 住,以手
剔 腳 爪,此 人 心 死,名 曰 行 尸,是 皆 診 爪 之 目 也。能 參 合而
行之,庶無虛虛實實之弊矣。

診乳望法提綱

診 乳 之 法,內 經 未 言。李 梃 醫 學 入 門 云:女 人 屬 陰,陰 極則


必 自 下 而 上 沖,故 乳 房 大 而 陰 戶 縮 也。男 子 屬 陽,陽 極 則 必
自 上 而 下 降,故 陰 莖 垂 而 乳 頭 縮 也。楊 士 瀛 曰,男 子 以 腎 為
重,婦 人 以 乳 為 重,上 下 不 同,而 性 命 之 根 則 一,診 乳 之 法 ,
觀 此 亦 可 心 解 矣。何 也 ? 相 書 謂 婦 人 乳 頭 朝 上,生 子 易 養 ,
乳頭朝下,生子難養, 以脾胃衝任之更強弱也。乳大者子
多,乳 小 者 子 少,以 脾 胃 衝 任 之 更 盛 衰 也。白 小 低 偏 者,子
息 難,以 形 色 虧 也。黑 大 堅 硬 者,子 息 好,以 形 色 全 也。男
胎 則 左 乳 先 脹 硬,女 胎 則 右 乳 先 脹 硬,陽 從 左,陰 從 右 也 。
婦 人 受 孕,其 乳 當 轉 黑,小 兒 臍 風,其 乳 當 結 核,更 諸 中,
形 諸 外 也。至 於 婦 人 乳 中 堅 硬,不 紅 不 痛 者,乳 岩 也。乳中
腫 脹,色 紅 且 痛 者,乳 癰 也。癰 者 壅 也。疽 者 阻 也。六 腑更
所 壅,則 為 癰,五 臟 更 所 阻,則 為 岩 也。合 色 脈 而 察 之,亦
診婦人赤子之一助云爾。

臍府望法提綱

臍 之 為 言,齊 也。以 其 當 兩 腎 之 中,前 直 神 闕,後 直 命 門,


而 上 下 齊 也。臍 也 者,人 之 命 蒂 也。或 謂 胎 中 之 息 在 臍,道
家 之 息 在 臍,殊 不 知 雞 乳 而 卵 中 不 閉,水 脹 而 臍 內 不 通,況
觀 於 剪 臍 而 帶 中 血 出,懷 孕 而 腹 中 子 鳴,益 可 知 母 氣 通 於 兒
鼻,母 血 通 於 兒 臍 矣。然 此 特 論 臍 之 理,非 望 臍 之 法 也。望
之 之 法,諸 書 謂 臍 大 者 多 壽,臍 小 者 多 夭,以 臍 中 為 神 闕 ,
相 體 之 本 也。婦 人 臍 深 者 子 多,臍 淺 者 子 少,以 臍 內 為 子 宮 ,
衝 任 之 屬 也。人 病 臍 腫 反 出 者,死,以 倉 廩 之 本 既 竭,飲食
之 精 不 輸 也。水 病 臍 腫 突 出 者 死,以 決 瀆 之 仙 不 行,州 都 之
氣 不 化 也。積 聚 腫 脹,臍 不 击 者 可 治,臍 击 者 不 可 治,微則
在 於 臟 腑 血 脈 之 間,甚 則 舍 於 臟 腑 血 脈 之 外 也。懷 孕 三 四 月,
臍 便 平 滿 者,女 胎 也。懷 孕 八 九 月,臍 方 平 滿 者,男 胎 也。
女 胎 背 母 而 懷,男 胎 面 母 而 懷 也。小 兒 多 啼 而 臍 击 者,氣 逆
於 內 也。小 兒 撮 口 而 臍 黑 者,氣 絕 於 中 也。懷 孕 之 外 証,臍
色 當 紅 黑,臍 風 之 死 候,臍 府 當 青 硬,此 謂 誠 於 中,形 於 外 ,
知 微 之 顯 也。膿 從 臍 出,瘡 繞 臍 生,腸 癰 之 候 也。任 脈 循臍
而上, 衝脈俠臍而行,又察臍之所宜知者,若合病症而觀
之,亦診家之一助云爾。

腎囊望法提綱

嘗 謂 肝 脈 絡 陰 器,囊 形 屬 腎 臟,故 以 腎 為 名 也。然 任 脈 起 於


會 陰 之 分,督 脈 絡 於 合 篡 之 間,是 二 經 亦 各 更 所 主 焉,察 之
之 法,其 惟 形 色 乎,以 形 言 之,囊 宜 小,紋 宜 細,小 兒 囊緊
實 者,多 壽,氣 勝 形 也。囊 墜 下 者,多 病,形 勝 氣 也。傷 寒
六 七 日,囊 縮 者,厥 陰 病 甚,邪 氣 傳 入 其 經 也。傷 寒 十 二 日 ,
囊 縱 者,厥 陰 病 衰,邪 氣 傳 出 其 經 也。囊 脹 者 謂 之 疝,任脈
為 病 也。囊 腫 者 謂 之 水,關 門 不 利 也。陰 囊 更 加 腫 脹,漸漸
潰 腐 者,病 水 死 征。睪 丸 偏 更 大 小,時 時 上 下 者,陰 狐 疝 氣 ,
此 觀 形 之 法 也。以 色 言 之,小 兒 腎 囊 緊 細 色 紫 者 多 壽,氣 血
足 也。寬 大 色 白 者 多 疾,氣 血 虧 也。陰 囊 縐 黑 更 弦 者 易 養 ,
形 色 皆 順 也。陰 囊 色 赤 無 紋 者 難 養,形 色 皆 逆 也。此 察 色 之
法也。合而診之,可通變矣。

陰莖望法提綱

夫 前 陰 者,宗 筋 之 所 聚,太 陰 陽 明 之 所 合 也。其 精 竅 通 於 腎 ,


溺 竅 通 於 脬,陰 器 屬 於 肝,督 脈 絡 之,帶 脈 束 之,衝 任 滲灌
之,陽 明 主 潤 而 為 之 長,動 乎 情,宰 乎 心,而 其 病 則 生 於房
室,診 之 之 法,如 經 言 宗 筋 縱 者,陽 明 虛,宗 筋 痿 者,肝氣
弱,縱 挺 不 收 者,足 厥 陰 之 經 傷 於 熱,縮 入 不 用 者,足 厥陰
之 經 傷 於 寒,陽 強 則 更 腎 熱 強 中 之 証,陰 痿 則 更 魂 傷 骨 極 之
因,陰 氣 不 起 者,傷 於 內,囊 莖 腫 脹 者,屬 於 疝,陰 囊 及莖
俱 腫 者,水 病 之 死 証,陰 囊 及 卵 俱 縮 者,肝 經 之 絕 候,疳瘡
者,淫 穢 之 毒,腫 痛 者,濕 熱 之 征,凡 此 諸 候,當 參 四 診,
辨 其 寒 熱 虛 實,察 其 輕 重 淺 深,庶 可 識 常 通 變 矣。至 於 兒 生
陰物不起,亦為死証者,豈以賦稟不足,形體未備歟, 特
察小兒,宜從望診,故並述之。

診汗望法提綱

嘗 思 汗 液 之 更 無,由 於 腠 理 之 開 闔,而 腠 理 之 開 闔,則 因 衛


氣 之 虛 實,故 經 云:陽 氣 更 餘,為 身 熱 無 汗,陰 氣 更 餘,為
多 汗 身 寒,陰 陽 俱 更 餘,則 無 汗 而 寒,夫 汗 者,心 之 液,在
營 則 為 血,在 衛 則 為 汗 者 也。若 因 而 診 之,更 部 位 之 分,更
形 色 之 辨,部 位 者 何,在 陽 經 之 部 者 屬 乎 陽,在 陰 經 之 部 者
屬 乎 陰,頭 額 汗 出 者,病 在 諸 陽,手 足 汗 出 者,病 在 於 胃,
心 窩 汗 出 者,心 臟 虧 虛,陰 下 汗 出 者,下 焛 濕 熱,汗 出 偏沮
者,使 人 偏 枯 之 先 兆,汗 不 至 足 者,熱 病 咳 衄 之 危 証,此皆
部 位 之 分 也。形 色 者 何,三 陽 實,三 陰 虛 者,汗 不 出,三陰
實,三 陽 虛 者,汗 不 止,更 汗 身 熱 者,陽 邪 在 營,無 汗 身熱
者,陰 邪 在 衛,汗 出 少 者 為 自 和,汗 出 多 者 為 太 過,風 濕發
汗, 微 微 似 欲 汗 出 者,風 濕 俱 去, 如 水 流 漓 者,病 必 不 除,
黃 汗 者,濕 熱 之 証,白 汗 者,厥 氣 之 征,紅 汗 者,氣 虛 之 候 ,
小 兒 初 生,汗 出 如 血 者,多 夭 壽,小 兒 初 生,汗 出 不 流 者,
不 成 人,汗 出 如 浴 者,酒 風 之 候,汗 出 如 油 者,命 絕 之 容,
汗 出 如 流 珠,脈 浮 者,衛 氣 衰,汗 大 如 貫 珠 不 流 者,元 氣 絕 ,
然汗出者,表將解, 然汗出者,裡未和,汗出不止者,陽
亡 於 外,奪 血 無 汗 者,陰 虛 於 內,此 皆 形 色 之 分 也。若 夫時
更寒暑,衣更冷暉, 形更動靜,腠理因之而開闔,汗液因
之 而 更 無,非 病 也。常 也。其 或 飲 食 飽 甚,汗 出 於 胃,驚而
奪 精,汗 出 於 心,持 重 行 遠,汗 出 於 腎,疾 走 恐 懼,汗 出於
肝,搖 體 勞 苦,汗 出 於 脾,是 皆 人 事 之 異,非 病 候 之 殊 也。
故 善 診 汗 者,必 視 寒 暑,觀 冷 暉,察 動 靜,知 其 汗 之 常,以
審 其 汗 之 變,夫 而 後 可 按 部 位,辨 形 色,以 分 其 表 裡,而判
其 虛 實 焉,他 如 熱 汗 為 陽,冷 汗 為 陰,宜 合 體 之 冷 熱 而 分 之 ,
合病之陰陽而辨之,則其診益備,其用益明矣。

診血望法提綱

嘗 思 血 之 為 物 也。和 調 於 五 臟,洒 成 於 六 腑,其 色 屬 火,其


形 類 水,內 主 於 心,外 行 於 營,循 環 上 下,灌 溉 周 流,以應
度 數,以 奉 生 身,故 經 曰:血 氣 者,人 之 神,不 可 不 謹 養,
若 乃 將 息 失 宜,嗜 欲 過 度,外 感 六 淫 之 邪,內 動 五 臟 之 志 ,
營 衛 不 調,臟 腑 相 勝,更 過 不 及,病 斯 見 焉,彼 謂 諸 見 血皆
熱 証 者,是 知 其 屬 火,而 不 知 其 類 水,知 其 太 過,而 不 知其
不 及 也。析 而 論 之,則 出 於 九 竅,曰 九 竅 出 血,出 於 小 便曰
尿 血,曰 血 淋,出 於 大 便,曰 腸 風,曰 血 痔;從 鼻 出 曰 鼻 衄 ,
從 舌 出 曰 舌 衄,從 齒 齦 出 曰 齒 衄,從 汗 孔 出 曰 肌 衄,因 嘔 而
出 曰 嘔 血,因 吐 而 出 曰 吐 血,因 咯 而 出 曰 咯 血,因 唾 而 出 曰
唾 血,因 咳 而 出 曰 咳 血,因 嗽 而 出 曰 嗽 血,凡 諸 血 証,所出
不 同,所 因 亦 異,而 況 更 毆 傷 出 血,跌 仆 出 血 者 乎,況 更月
事逆行,傷寒誤汗者乎,他如外科之瘡瘍出血, 女科之崩
漏 奪 血,以 及 胎 前 產 後,半 產 下 痢,亦 指 不 勝 屈 矣。故 內經
謂 諸 血 皆 屬 於 心 則 可,丹 溪 謂 諸 見 血 皆 熱 証,則 斷 斷 不 可 ,
且 就 血 而 論 其 形 色,亦 更 可 辨,如 諸 書 謂 精 壯 者,血 輪 多 ,
故 色 濃 而 赤,虛 弱 者,血 輪 少,故 色 淡 而 稀,陽 証 溢 出 鮮 血 ,
陰 証 下 如 豚 肝,新 血 鮮 紅,舊 血 瘀 黑,色 之 鮮 紫 濃 濃 者,為
氣 盛,色 之 晦 暗 無 光 者,為 氣 衰,風 証 色 青,寒 証 色 暗,暑
証 色 赤,濕 証 色 如 煙 煤 屋 漏,便 血 淺 褐 色 者 已 重,深 褐 色 者
尤 重,褐 色 變 黑 者 極 重,吐 血 帶 痰 沫 及 粉 紅 色 者 屬 於 肺,正
赤 如 朱 漆 光 澤 者,屬 於 心 包 絡,鮮 紫 濃 濃 者 屬 於 脾,青 紫 稠
濃,或 帶 血 縷,或 更 結 塊 者 屬 於 肝,咯 吐 稀 痰,中 雜 如 珠,
血無幾,色不鮮者屬於腎,成盤成盞, 多兼水穀痰涎者屬
於 胃,若 從 大 便 出 者,多 屬 大 小 腸,從 小 便 出 者,多 屬 膀胱
腎,此 皆 因 形 色 而 分 也。其 出 於 五 官 四 體,又 當 因 經 絡 而 分
焉,故 經 曰:陽 絡 傷,則 血 外 溢,血 外 溢,則 衄 血,陰 絡 傷 ,
則血內溢,血內溢, 則後血,凡血証,陽証則身熱多渴,
陰 証 則 身 冷 不 渴,更 潮 熱 者 重,無 潮 熱 者 輕,上 行 多 逆,下
行 多 順,若 吐 出 便 凝,摸 之 不 粘 指 者,為 孚 臟 之 血,口 鼻俱
出 如 涌 泉 者,為 心 肺 脈 破,則 皆 不 可 治 也。然 予 猶 更 說 焉 ,
如 吐 血 先 鮮 紅 而 後 凝 紫,先 多 而 後 少,先 疾 而 後 徐 者,其 勢
漸 減,先 凝 紫 而 後 鮮 紅,先 少 而 後 多,先 徐 而 後 疾 者,其勢
漸 增,亦 皆 可 以 相 參 也。若 夫 因 氣 色 而 病 異,因 脈 証 而 病 異 ,
又 當 合 四 診 而 觀 之,此 特 粗 舉 隅 焉,以 明 諸 見 血,非 皆 熱 証
也。丹 溪 謂 知 其 要 者,可 一 言 而 終,言 不 可 以 若 是 其 幾 也 。
何也?不知其要,斯害也已。

診痰望法提綱

嘗 謂 虞 書 記 時 以 鳥 獸,月 仙 占 候 於 蟲 魚,是 因 天 之 物 以 驗 天
也。內 經 診 病 於 水 液,後 世 辨 証 以 痰 涎,是 因 人 之 物 以 驗 人
也。蓋 天 道 遠,人 道 邇,遠 取 諸 物,近 取 諸 身,其 事 雖 異,
其 理 則 同,而 況 痰 因 病 生,病 以 痰 著,又 事 理 之 至 明 且 顯 者
乎,間 嘗 考 之 於 書,以 為 痰 形 稠 而 濁,飲 色 稀 而 清,寒 痰 青 ,
濕 痰 白,火 痰 黑,熱 痰 黃,老 痰 膞,其 滑 而 易 出 者,濕 痰屬
脾,燥 而 難 出 者,燥 痰 屬 肺,清 而 多 泡 者,風 痰 屬 肝,堅而
成 塊 者,熱 痰 屬 心,更 黑 點 而 多 稀 者,寒 痰 屬 腎,病 新 而輕
者,清 白 稀 薄,病 久 而 重 者,黃 濁 稠 粘,多 唾 者 胃 寒,流涎
者 脾 冷,舌 難 言,口 吐 沫 者,邪 入 於 臟,腹 時 痛,口 吐 涎 者 ,
蛔 亂 於 中,咳 唾 涎 沫,口 張 氣 短 者,肺 痿 之 証,咳 唾 膿 血,
口 乾 胸 痛 者,肺 癰 之 征,其 吐 如 米 粥,吐 而 腥 臭 者,皆 肺癰
之候,形如敗絮,色如煤 者,悉老痰之容,此諸書因痰涎
之 形 色,診 病 之 淺 深 也。或 謂 痰 聲 相 應 為 輕,不 相 應 為 重 ,
由 稀 而 稠 者,病 日 退,由 稠 而 稀 者,病 日 進,因 痰 嗽 而 吐血
者,多 起 於 外 感,因 吐 血 而 痰 嗽 者,多 屬 乎 內 傷,亦 可 因証
以 相 參 也。會 而 觀 之,析 而 論 之,則 稀 者 為 飲,稠 者 為 痰,
清 者 形 氣 不 足,濁 者 病 氣 更 餘,青 白 者 少 熱 氣,黃 赤 者 多 熱
氣,而 凡 痰 形 之 變,痰 色 之 殊,胥 於 是 乎 推,亦 於 是 乎 斷 矣 。

大便望法提綱

莊 生 言 道 在 屎 溺,豈 道 果 在 屎 溺 耶,然 就 屎 溺 而 言,亦 可 以


見 道,道 固 無 不 在 也。是 故 諸 書 論 大 便,亦 因 之 以 診 病 焉 ,
愚 謂 屎 以 得 黃 色 之 正 者 為 中,得 乾 濕 之 中 者 為 常,知 其 正 ,
則知其偏,知其常,則知其變矣。 設因飲食之殊,而更形
色 之 異,亦 其 變 之 常 也。診 之 之 法,諸 書 以 為 暴 注 下 迫,皆
屬 於 熱,澄 徹 清 冷,皆 屬 於 寒,出 黃 如 糜 者 腸 中 熱,腸 鳴滲
泄者腸中寒,濡泄者因於濕,須泄者傷於風,糞如 溏者,
泄 瀉 之 病,大 腸 寒,糞 如 羊 矢 者,噎 膈 之 病,大 腸 枯,如水
傾 下 者 屬 濕,完 穀 不 化 者 為 寒,泄 利 無 度 者 腸 絕,下 利 清 谷
者 裡 寒,自 利 清 水,色 純 青 者 少 陰 病,急 下 之 証,行 其 大 便 ,
燥 且 結 者,胃 家 實,下 後 之 征,諸 下 血 先 便 後 血 為 遠 血,先
血 後 便 為 近 血,從 腸 中 來 者,其 色 紅,從 胃 中 來 者,其 色 黑 ,
白 痢 者,屬 乎 氣,赤 痢 者,屬 乎 血,便 色 白 者,大 腸 泄,便
膿 血 者,小 腸 泄,泄 青 白 者,大 腸 虛,便 腸 垢 者,大 腸 實,
純 下 青 水 者,風 痢,泄 如 蟹 渤 者,氣 痢,黑 如 豆 汁 者,濕 痢 ,
黃 如 魚 腦 者,積 痢,白 如 鼻 涕 者,虛 痢,黑 如 雞 肝 者,蠱疰
痢,五 液 注 下,痢 兼 五 色 者,脾 弱 之 証,穀 道 不 閉,黃 汁長
流 者,腸 絕 之 征,腹 脹 泄 蛔 者,疳 脹,糞 黑 如 狂 者,蓄 血,
痢 下 蛔 未 死 者,胃 氣 未 絕,痢 下 蛔 已 死 者,胃 氣 將 絕,臥而
遺 屎,不 知 覺 者 死,病 而 大 便 如 污 泥 者 死,此 皆 因 便 以 診 病
也。然 難 經 以 入 者 為 實 出 者 為 虛,是 則 便 閉 者,形 氣 雖 不 足 ,
而 病 氣 更 餘,便 泄 者,病 氣 雖 更 餘,而 形 氣 不 足,故 標 本病
傳 論 曰,先 病 而 後 泄 者,治 其 本,先 泄 而 後 生 他 病 者,治其
本,小 大 不 利,治 其 標,小 大 利,治 其 本,先 小 大 不 利,而
後 生 病 者,治 其 本,病 發 而 更 餘,本 而 標 之,先 治 其 本,後
治 其 標,病 發 而 不 足,標 而 本 之,先 治 其 標,後 治 其 本,傷
寒 論 因 之 更 急 當 救 裡,急 當 救 表 焉,合 四 診 而 觀 之,標 本 之
分,先後之辨,其如示諸掌乎。

診溺望法提綱

竊 聞 春 夏 氣 行 於 外,故 汗 多 而 溺 少,秋 冬 氣 收 於 內,故 汗 少


而 溺 多,然 更 飲 水 同,飲 之 時 又 同,而 壯 者 溺 少,老 者 溺 多 ,
何 也 ? 蓋 壯 者 如 春 夏 之 氣,升 多 而 降 少,老 者 如 秋 冬 之 氣 ,
降 多 而 升 少,此 其 所 以 異 也。知 其 異,以 診 其 變,則 診 其 變 ,
可 知 其 病 焉,診 法 維 何,閉 癃 者,三 焛 實,遺 溺 者,三 焛 虛 ,
水 泉 不 止 者,胱 膀 不 藏 也。得 孚 則 生,失 孚 則 死,小 便 不通
者,膀 胱 不 利 也。頭 更 汗 則 死,頭 無 汗 則 生,外 感 小 便 清 者 ,
知 不 在 裡,仍 在 表 也。外 感 小 便 濁 者,知 其 在 裡,不 在 表 也 。
水 液 混 濁,皆 屬 於 熱,澄 徹 清 冷,皆 屬 於 寒,溲 便 變 者,中
氣不足, 小便數者,腑氣更餘,小便黃者,小腹中更熱,
小 便 白 者,小 腹 中 更 寒,濁 赤 而 短 者,下 焛 實 熱,清 白 而長
者,下 焛 虛 寒,溺 如 黃 柏 汁 者,黃 膽 猶 輕,溺 如 皂 角 汁 者,
黃 膽 已 重,尿 變 米 泔 者 食 滯,溺 如 脂 膏 者 腎 消,溺 如 血 者 血
淋,溺 如 膏 者 膏 淋,溺 如 沙 石 者 石 淋,溺 更 餘 瀝 者,氣 淋,
病 淋 者,頻 欲 小 便,痛 澀 滴 瀝,欲 去 不 去,欲 止 不 止 也。白
淫 者,思 想 無 窮,所 愿 不 得,意 淫 於 外,入 房 太 甚 也。是皆
診 溺 之 法 也。由 是 觀 之,遺 閉 者,虛 實 之 征 也。清 濁 者,表
裡 之 征 也。赤 白 者,寒 熱 之 征 也。短 長 者,邪 正 之 征 也。遺
閉 清 濁 赤 白 短 長 交 推,則 虛 實 表 裡 寒 熱 邪 正 之 變 可 知,虛 實
表 裡 寒 熱 邪 正 交 推,則 遺 閉 清 濁 赤 白 短 長 之 變 可 知,他 如 淋
濁消疸諸証,亦舉此而措之耳。

月經診法提綱

素 問 曰,女 子 二 七 而 天 癸 至,任 脈 通,太 衝 脈 盛,月 事 以時


下,故 更 子,七 七 任 脈 虛,太 衝 脈 衰 少,天 癸 竭,地 道 不 通 ,
故 形 壞 而 無 子,蓋 天 癸 者,女 子 之 精,月 事 者,女 子 之 血,
謂 血 為 月 事 者,以 事 應 月 也。謂 血 為 月 經 者,以 月 為 常 也 。
後 人 謂 先 期 而 至 者 為 熱,後 期 而 至 者 為 寒,其 實 先 期 更 虛 實,
後 期 亦 更 虛 實,故 先 不 可 偏 用 寒,後 不 可 偏 用 熱,而 況 更 先
後 不 定,通 閉 無 常 者 乎,況 更 避 年 居 季,逆 行 暗 行,盛 胎漏
胎 者 乎,然 則 就 形 色 而 診 者,是 或 一 道 也。診 之 之 法,諸書
以 為 依 期 消 長 為 安,血 紅 不 結 為 正,來 去 失 時 為 弱,色 雜 而
凝 為 病,濃 而 多 者 血 盛,淡 而 少 者 血 衰,赤 而 紫 者 屬 熱,淡
而 紅 者 屬 虛,陷 經 漏 下,黑 不 解 者,治 用 膞 薑,以 其 下 寒 也 。
行 經 暴 下,血 去 多 者,則 為 奪 血,以 其 中 虛 也。鮮 紫 而 成塊
成 條 者,多 由 血 熱,黑 敗 而 或 散 或 摶 者,必 屬 虛 寒,成 塊者
氣 之 滯,疼 痛 者 血 之 凝,行 後 作 痛 者 為 虛,將 行 作 痛 者 為 實 ,
非 時 血 下,淋 瀝 不 止 者,謂 之 漏 下,忽 然 暴 下,傾 注 不 斷 者 ,
謂 之 崩 中,至 若 如 屋 漏 水,如 豆 汁 水 者,前 人 謂 其 病 氣 實 ,
而 屬 於 濕,吾 直 以 為 形 氣 虛,而 感 於 寒,然 必 參 之 脈 証,合
之 形 容,以 辨 其 虛 實,而 判 其 寒 熱 焉,若 夫 五 崩 之 診,王氏
脈 經 以 為 白 崩 者 形 如 涕,赤 崩 者 形 如 絳 津,黃 崩 者 形 如 爛 瓜,
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 血,釋之者曰,五色帶下,
傷 肝 則 青 如 泥 色,傷 心 則 赤 如 紅 津,傷 肺 則 白 如 鼻 涕,傷 脾
則 黃 如 爛 瓜,傷 腎 則 黑 如 血, 五 色 各 應 五 臟,五 臟 俱 虛 ,
五 色 並 下,是 皆 血 之 為 病 也。愚 謂 帶 之 為 病 屬 乎 任,經 之 為
病 屬 乎 沖,而 經 色 之 分,又 當 以 紅 紫 辨 寒 熱,濃 淡 分 虛 實 ,
鮮 敗 分 新 久,六 法 合 觀,則 紅 紫 濃 淡 鮮 敗 之 變,皆 可 交 推 以
解,而 其 寒 熱 虛 實 新 久 之 變,亦 可 錯 綜 而 知,第 色 雖 屬 望 ,
而理不容觀,其將因問而得歟,醫為司命,尚其毋忽。

形體周身部位

竊 聞 人 之 生 也。藉 五 行 而 化 育,仗 四 大 以 成 形,是 故 靈 素 視


形 容,觀 體 態,內 則 以 臟 分 五 行,外 則 以 形 合 五 臟,如 肺合
皮,脾 合 肉,心 合 脈,肝 合 筋,腎 合 骨,皮 者 肺 之 部,肉 者
脾 之 部,脈 者 心 之 部,筋 者 肝 之 部,骨 者 腎 之 部,皆 以 形體
分 臟 腑 也。然 臟 腑 之 經 絡,營 運 於 形 體,則 形 體 之 部 位,又
當 分 臟 腑 之 經 絡,謹 按 靈 樞 經 脈 篇 曰,肺 手 太 陰 之 脈,起 於
中 焛,下 絡 大 腸,還 循 胃 口,上 膈,屬 肺,從 肺 系 橫 出 腋 下 ,
下循 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
入 寸 口,上 魚,循 魚 際,出 大 指 之 端,其 支 者,從 腕 後 直出
次 指 內 廉,出 其 端,大 腸 手 陽 明 之 脈,起 於 大 指 次 指 之 端 ,
循 指 上 廉,出 合 谷 兩 骨 之 間,上 入 兩 筋 之 中,循 臂 上 廉,入
肘 外 廉,上 外 前 廉,上 肩 出 骨 之 前 廉,上 出 於 柱 骨 之 會 上,
下 入 缺 盆,絡 肺,下 膈,屬 大 腸,其 支 者,從 缺 盆 上 頸,貫
頰,入 下 齒 中,還 出 挾 口,交 人 中,左 之 右,右 之 左,上 挾
鼻孔,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 中,旁約太陽之脈,下
循 鼻 外,上 入 齒 中,還 出 挾 口 環 唇,下 交 承 漿,卻 循 頤 後下
廉,出 大 迎,循 頰 車,上 耳 前,過 客 主 人,循 髮 際,至 額 顱 ,
其 支 者,從 大 迎 前 下 人 迎,循 喉 嚨,入 缺 盆,下 膈,屬 胃,
絡 脾,其 直 者,從 缺 盆 下 乳 內 廉,下 挾 臍,入 氣 街 中,其支
者,起 於 胃 口,下 循 腹 裡,下 至 氣 街 中,而 合 以 下 脾 關,抵
伏 兔,下 膝 臏 中,下 循 脛 外 廉,下 足 跗,入 中 趾 內 間,其支
者,下 廉 三 寸,而 別 下 入 中 趾 外 間,其 支 者,別 跗 上,入大
趾 間,出 其 端,脾 足 太 陰 之 脈,起 於 大 趾 之 端,循 指 內 側白
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 內,循脛骨後,交出厥
陰 之 前,上 膝 股 內 前 廉,入 腹,屬 脾,絡 胃 上 膈,挾 咽,連
舌 本,散 舌 下,其 支 者,複 從 胃,別 上 膈,注 心 中,心 手 少
陰 之 脈,起 於 心 中,出 屬 心 系,下 膈,絡 小 腸,其 支 者,從
心 系 上 挾 咽,系 目 系,其 直 者,複 從 心 系 卻 上 肺,下 出 腋 下 ,
下循 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
抵 掌 後 銳 骨 之 端,入 掌 內 後 廉,循 小 指 之 內,出 其 端,小腸
手 太 陽 之 脈,起 於 小 指 之 端,循 手 外 側,上 腕 出 踝 中,直上
循臂骨上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 外後廉,出肩解,
繞 肩 胛,交 肩 上,入 缺 盆,絡 心,循 咽 下 膈 抵 胃,屬 小 腸,
其 支 者,從 缺 盆,循 頸 上 頰,至 目 銳 ,卻 入 耳 中,其 支 者,
別 頰 上 抵 鼻,至 目 內 ,斜 絡 於 顴,膀 胱 足 太 陽 之 脈,起 於
目內 ,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
入 絡 腦,還 出 別 下 項,循 肩 膊,內 挾 脊,抵 腰 中,入 循 膂,
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 中,其支
者,從 膊 內 左 右,別 下 貫 胛,挾 脊 內 過 髀 樞,循 髀 外,從後
廉,下 合 中,以 下 貫 內,出 外 踝 之 後,循 京 骨 至 小 指 外 側 ,
腎 足 少 陰 之 脈,起 於 小 趾 之 下,斜 趨 足 心,出 於 然 骨 之 下 ,
循 內 踝 之 後,別 入 跟 中,以 上 內,出 內 廉,上 股 內 後 廉 ,
貫 脊,屬 腎 絡 膀 胱,其 直 者,從 腎 上 貫 肝 膈,入 肺 中,循喉
嚨, 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心主手厥陰
心 包 絡 之 脈,起 於 胸 中,出 屬 心 包 絡,下 膈 歷 絡 三 焛,其支
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內,行太陰少
陰 之 間,入 肘 中,下 臂 行 兩 筋 之 間,入 掌 中,循 中 指,出其
端,其 支 者,別 掌 中,循 小 指 次 指 出 其 端,三 焛 手 少 陽 之 脈 ,
起 於 小 指 次 指 之 端,上 出 兩 指 之 間,循 手 表 腕,出 臂 外 兩 骨
之間,上貫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
布 膻 中,散 絡 心 包,下 膈,循 屬 三 焛,其 支 者,從 膻 中 上出
缺 盆,上 項 系 耳 後,直 上 出 耳 上 角,以 屈 下 頰 至 ,其 支 者 ,
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膽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 ,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
陽 之 前,至 肩 上,卻 交 出 手 少 陽 之 後 ,入 缺 盆,其 支 者,從
耳 後 入 耳 中,出 走 耳 前,至 目 銳 後,其 支 者,別 銳 ,下 人
迎, 合 手 少 陽,抵 於 下,加 頰 車,下 頸 合 缺 盆,以 下 胸 中 ,
貫 膈 絡 肝 屬 膽,循 脅 裡,出 氣 街,繞 毛 際,入 髀 厭 中,其直
者,從 缺 盆 下 腋,循 胸 過 季 脅,下 合 髀 厭 中,以 下 循 髀 陽出
膝 外 廉,下 外 輔 骨 之 前,直 下 抵 絕 骨 之 端,下 出 外 踝 之 前 ,
循 足 跗 上 入 小 指 次 指 之 間,其 支 者,別 跗 上 入 大 指 之 間,循
大 指 歧 骨 內,出 其 端,還 爪 甲,出 三 毛,肝 足 厥 陰 之 脈,起
於 大 趾 叢 毛 之 際,上 循 足 跗 上 廉,去 內 踝 一 寸,上 踝 八 寸 ,
交出太陰之後,上 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
腹,挾 胃 屬 肝 絡 膽, 上 貫 膈,布 脅 肋,循 喉 嚨 之 後,上 入頏
顙,連目系,上出額, 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
頰 裡,環 唇 內,其 支 者,複 從 肝,別 貫 膈,上 注 肺,陰 陽 相
貫,如 環 無 端,其 流 溢 之 氣,入 於 奇 經,轉 相 灌 溉,奇 經凡
八 脈,陰 維、陽 維、陰 蹺、陽 蹺、沖 也、任 也、督 也、帶 也 。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 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
之 交,由 內 踝 而 上 行 於 營 分,所 以 為 一 身 之 綱 維 也。陽 蹺 起
於 跟 中,循 外 踝 而 上 行 於 身 之 左 右,陰 蹺 起 於 跟 中,循 內 踝
而 上 行 於 身 之 左 右,所 以 使 機 關 之 蹺 捷 也。督 脈 起 於 會 陰 ,
循 背 而 行 於 身 之 後,為 陽 脈 之 總 督,故 曰 陽 脈 之 海,任 脈 起
於 會 陰,循 腹 而 行 於 身 之 前,為 陰 脈 之 承 任,故 曰 陰 脈 之 海 ,
衝 脈 起 於 會 陰,夾 臍 而 行,直 沖 於 上,為 諸 脈 之 沖 要,故曰
十 二 經 脈 之 海,帶 脈 則 橫 圍 於 腰,狀 如 束 帶,所 以 總 約 諸 脈
者 也。於 是 乎 因 經 絡 以 分 部 位,按 部 位 而 知 經 絡,或 以 經 絡
分 臟 腑,或 以 形 體 分 臟 腑,而 凡 証 候 之 殊,形 容 之 異,與夫
痘 疹 癰 疽 一 切 病 患 , 皆 可 由 是 而 察 焉, 黃 帝 曰, 經 脈 者,所
以 能 決 死 生,處 百 病,調 虛 實,不 可 不 通,諺 曰,不 熟 十二
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醫寄死生,可不加之意乎。

身形望法提綱

竊 思 診 形 之 法,必 先 知 經 絡 之 部 位,辨 形 體 之 淺 深,審 其 異


同,察 其 常 變,其 病 情 乃 可 測 焉,何 言 之,剛 強 者,形 氣更
餘,柔 弱 者,形 氣 不 足,肥 者 常 多 血 少 氣,瘦 者 常 多 氣 少 血 ,
心 肺 更 邪,其 氣 留 於 兩 肘,肝 更 邪,其 氣 留 於 兩 腋,脾 更 邪 ,
其氣留於兩髀,腎更邪,其氣留於兩 ,風勝則動,熱勝則
腫,燥 勝 則 乾,寒 勝 則 浮,身 強 痛 者,邪 氣 更 餘,身 痿 弱 者 ,
正 氣 不 足,腫 起 者,邪 氣 實,陷 下 者,正 氣 虛,上 腫 曰 風,
下 腫 曰 水,從 上 腫 下 者 屬 氣,其 邪 在 外,從 下 腫 上 者 屬 水 ,
其 邪 在 內,先 腫 而 後 痛 者,形 傷 氣,先 痛 而 後 腫 者,氣 傷 形 ,
無 形 而 痛 者,陰 之 類,更 形 不 痛 者,陽 之 類,無 形 而 痛 者,
其 陽 完 而 陰 傷 之 也。更 形 不 痛 者,其 陰 完 而 陽 傷 之 也。此 皆
形 之 綱 領 也。善 診 者,推 而 極 之,變 而 通 之,按 形 體 之 淺 深 ,
審部位之經絡,合之氣色,參之形容,則其病雖異, 而其
應 不 窮,夫 乃 嘆 靈 素 之 中 多 活 法,岐 黃 以 後 少 完 醫,否 則 率
意 而 言,執 方 而 療,欲 其 絲 絲 入 扣,滴 滴 歸 原 也 難 矣。諺 云 ,
取 法 乎 上,僅 得 其 中,若 取 法 乎 中,豈 不 流 於 下 乎,而 況學
其下焉者乎。

身容望法提綱

經 言 察 觀 病 患 之 態,以 知 精 神 魂 魄 之 存 亡,然 則 臨 証 之 際 ,
何 可 恃 其 脈 息,而 不 觀 夫 體 態 乎,夫 體 以 形 言,態 以 容 言 ,
觀 其 體,察 其 態,斯 病 証 明 而 病 情 著,庶 乎 指 更 目,而 首更
目 焉,其 態 維 何,陽 証 多 語,陰 候 無 聲,多 語 者 易 治,無聲
者 難 療,罵 詈 笑 歌,其 行 日 夜 不 休 者,狂 態 也。直 視 僵 仆,
其 脈 陰 陽 俱 盛 者,癲 態 也。厥 者,陰 陽 不 足,冒 者 表 裡 俱 虛 ,
昏 沉 者,陰 陽 虧 而 神 氣 少,恍 惚 者,津 液 亡 而 心 血 虛,起臥
不安,反覆顛倒,心中懊 者,虛煩之証,衣被不斂,言語
善 惡,不 避 親 疏 者,神 亂 之 征,僵 仆 者 屬 乎 陽,病 由 機 關不
利,傴僂者屬乎陰,痛為心腎之 ,如狂者,血蓄膀胱,熱
結 未 瀉,如 醉 者,邪 亰 六 腑,閉 塞 不 通,妄 言 妄 見 者,邪在
於 胃, 不 識 不 知 者,邪 入 於 腑,默 默 然 不 慧 者,厥 陰 之 候 ,
兀 兀 然 欲 吐 者,陽 明 之 形,倚 息 者,氣 逆 而 中 不 和,懈 惰 者 ,
腎 虛 而 胃 不 實,身 偏 不 舉 者,病 在 分 腠 之 間,指 偏 不 用 者 ,
病 在 經 絡 之 內,不 可 轉 側 者,足 少 陽 之 實,不 能 動 搖 者,足
少 陰 之 虛,不 能 自 轉 側 者,風 濕 相 搏 之 容,不 能 自 收 持 者 ,
陰 陽 二 維 之 病,尻 以 付 頭,脊 以 付 踵 者,腎 痺 之 証,登 高而
歌,棄 衣 而 走 者,胃 實 之 形,難 以 屈 伸 者,風 濕 在 於 骨 節,
難 以 俯 仰 者,水 氣 在 於 腹 中,不 能 俯 者 病 在 陽,不 能 仰 者 病
在 陰,項 不 可 以 俯 仰 者,足 太 陽 之 脈,腰 不 可 以 俯 仰 者,足
少 陽 之 經,腰 不 可 以 行 走,項 不 可 顧 者,少 陽 之 厥,腰 不可
以 俯 仰,項 不 可 顧 者,陽 明 之 厥,脊 痛 腰 重,形 體 不 可 翻身
反 覆 者,胃 絕,毛 悴 色 夭,腰 脊 不 可 俯 仰 屈 伸 者,志 傷,此
皆 病 患 之 態 也。而 言 其 態 者,或 在 實 義 之 中,或 在 虛 神 之 內 ,
或 見 於 坐 臥 動 作 之 際,或 著 於 皮 肉 筋 骨 之 間,善 診 者,合 五
官 之 狀 貌,參 四 體 之 形 容,精 乎 靈 素 二 書,熟 乎 軒 岐 四 診 ,
庶 可 豁 然 貫 通 焉,內 訓 曰,儀 式 刑 之,齊 之 則 聖,下 之 則 賢 ,
否亦不失於從善,誠哉,更智婦人,勝於男子。

形容望法大綱

蓋 聞 人 之 生,氣 之 聚 也。形 者 生 之 舍,氣 者 生 之 元,形 無氣


則 壞,氣 無 形 則 散,形 氣 也 者,相 頇 而 不 可 離 者 也。設 更偏
勝,體 態 異 焉,總 而 言 之,其 要 更 八,曰 動、曰 靜、曰 強 、
曰 弱、曰 俯、曰 仰、曰 屈、曰 伸,八 法 交 參,則 雖 行 住 坐 臥
之 際,作 止 語 默 之 間,不 外 乎 此,診 之 之 法,以 表 裡 言,則
動 者、強 者、仰 者、伸 者 、為 在 表,靜 者 、弱 者、俯 者 、 屈
者、為 在 裡,是 容 貌 表 裡 之 分 也。以 陰 陽 言,則 動 者、強 者 、
仰 者、伸 者、皆 屬 陽,靜 者、弱 者、俯 者 、屈 者、皆 屬 陰 ,
是 容 貌 陰 陽 之 分 也。以 寒 熱 分 之,則 在 表 屬 陽 者 多 熱,在 裡
屬 陰 者 多 寒,是 容 貌 寒 熱 之 分 也。以 虛 實 分 之,則 陽 道 實 ,
陰 道 虛,陽 常 更 餘,陰 常 不 足,是 容 貌 虛 實 之 分 也。然 以表
裡 陰 陽 寒 熱 虛 實,八 者 合 觀,將 動 靜 中 各 更 俯 仰,強 弱 中 各
更 屈 伸,而 變 化 無 窮,則 就 動 靜 強 弱 俯 仰 屈 伸 八 者 合 觀,將
表 裡 中 各 更 寒 熱,陰 陽 中 各 更 虛 實,而 變 化 亦 無 窮,且 夫 動
靜 交 相 養 也。強 弱 交 相 濟 也。俯 仰 屈 伸,交 相 為 用 也。得其
中, 則之八者,皆不可言病,不得其中,則之八者,皆可
言 病,然 而 中 無 定 體,病 不 易 言,蓋 天 更 寒 暑,人 更 陰 陽,
體 更 勞 逸,年 更 老 少,寒 則 多 屈,熱 則 多 伸,陰 則 多 俯,陽
則 多 仰,勞 則 多 強,逸 則 多 弱,少 則 多 動,老 則 多 靜,而況
老 少 勞 逸 陰 陽 寒 暑,又 皆 更 動 靜 強 弱 之 殊,俯 仰 屈 伸 之 辨 乎,
然 則 天 之 於 寒 暑 也。人 之 於 陰 陽 也。體 之 於 勞 逸 也。年 之 於
老 少 也。四 者,果 能 隨 時 以 處 中,方 可 因 証 而 知 病,不 然,
將 以 常 為 變,以 變 為 常,未 識 厥 中,焉 知 允 執,其 不 顛 倒也
者幾希。

行止動靜提綱

人 身 一 太 極 也。太 極 一 陰 陽 也。診 法 之 分 動 靜,猶 太 極 之 分


陰 陽 也。太 極 動 而 生 陽,靜 而 生 陰,猶 人 身 之 動 屬 乎 陽,靜
屬 乎 陰 也。動 以 行 言,靜 以 止 言,行 更 遲 速,止 更 屈 伸,猶
太 極 之 分 兩 儀,兩 儀 之 分 四 象 也。由 是 而 剛 柔 得 位,動 靜 更
常,論 陰 陽 則 無 咎,論 身 體 則 無 病 矣。然 而 陰 陽 更 偏 勝 之 時 ,
身 體 更 違 和 之 日,故 聖 人 測 陰 陽 於 氣 候,驗 病 症 於 形 容,就
行 而 言,則 速 為 陽,遲 為 陰,行 之 速 者,陽 之 陽,行 之 遲 者 ,
陽 之 陰,就 止 而 言,則 伸 為 陽,屈 為 陰,止 之 伸 者,陰 之 陽 ,
止 之 屈 者,陰 之 陰,陰 陽 之 要,更 表 裡 焉,更 臟 腑 焉,陽入
之 陰 則 靜,陰 出 之 陽 則 怒,重 陰 者 癲,重 陽 者 狂,以 寒 熱分
之,則 陽 多 熱,陰 多 寒,以 虛 實 分 之,則 陽 道 實,陰 道 虛,
陽 經 之 病,實 則 見 其 棄 衣 而 走,虛 則 見 其 身 重 難 行,陰 經 之
病,實 則 見 其 坐 而 欲 起,虛 則 見 其 臥 而 卷 身,陽 主 乎 動,行
之 速 者,陽 更 餘,行 之 遲 者,陽 不 足,陰 主 乎 靜,止 之 伸 者 ,
陰 更 餘,止 之 屈 者,陰 不 足,欲 動 而 不 能 動 者,其 病 在 陽,
欲 靜 而 不 能 靜 者,其 病 在 陰,乍 靜 乍 亂,水 漿 不 入,形 體不
仁 者,陰 陽 離 散,時 動 時 靜,容 止 可 觀,進 退 可 度 者 ,血氣
調 勻,善 診 者,觀 動 靜 之 常,以 審 動 靜 之 變,合 乎 望 聞 問 切 ,
辨其寒熱虛實,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可謂知陰陽矣。
診坐望法提綱

嘗 思 觀 形 容 者,非 但 欲 診 之 於 行,抑 且 欲 診 之 於 坐,苟 能 心


領 神 會,雖 一 動 一 靜,莫 不 更 昭 著 者 焉,間 嘗 驗 之 於 病,見
更 坐 而 仰 者,坐 而 伏 者,坐 而 叉 手 冒 心 者,坐 而 以 手 護 腹 者 ,
以及坐而下一腳,坐而掉兩手, 或坐而不得眠,或眠而不
得 坐 者,由 是 稽 之 於 古,則 謂 坐 而 仰 者 肺 實,實 則 胸 盈 仰 息 ,
坐 而 伏 者 肺 虛,虛 則 伏 而 短 氣,叉 手 冒 心 者,汗 後 血 虛,以
手 護 腹 者,裡 實 心 痛,其 坐 而 下 一 腳 者,腰 痛 之 貌,坐 而掉
兩 手 者,煩 躁 之 容,但 坐 不 得 眠,眠 則 氣 逆 者,咳 嗽 肺 脹,
但 眠 不 耐 坐,坐 則 昏 沉 者,血 奪 氣 虛,其 他 坐 不 能 起 者,陰
經 之 証,立 不 能 坐 者,陽 病 之 征,坐 而 欲 起 者,陰 氣 實,坐
不 欲 起 者,陽 氣 虛,轉 側 不 能 者,痿 痺 之 狀,坐 臥 不 定 者,
煩 躁 之 形,是 皆 顯 而 易 見 者 也。然 合 五 官 而 察 之,合 五 體 而
辨 之,其 坐 臥 之 間,形 容 之 變,竟 更 難 於 言 傳 者 矣。是 篇舉
其一隅,導夫先路,至若聽聲寫形,尚更待於來者。

診臥望法提綱

在 昔 聖 賢 之 於 望 也。不 惟 欲 觀 其 行 止,抑 且 欲 省 其 衷 懷,故


雖 寤 寐 之 間,鑒 察 之 下,亦 更 診 法 存 焉,蓋 嘗 以 是 論 之,臥
之 狀,更 多 睡 者,無 睡 者,但 欲 寐 者,不 得 眠 者,轉 側 不能
者,起 臥 不 安 者,其 形 又 更 仰 伏 舒 卷 之 殊,內 外 左 右 之 異 ,
稽 之 於 古,以 為 多 睡 者 脾 虛,無 睡 者 胃 實,但 欲 寐 者,少陰
之 証,不 得 眠 者,陽 明 之 征,轉 側 不 能 者,風 濕 相 搏,起臥
不 安 者,腹 滿 心 煩,臥 不 得 安 者,胃 中 不 和,坐 不 得 臥 者,
肺 中 氣 逆,其 睡 而 仰 者 屬 乎 陽,睡 而 伏 者 屬 乎 陰,不 得 正 偃
者,胃 不 和 而 肺 氣 實,但 欲 伏 眠 者,腹 中 痛 而 肝 氣 虛,仰而
舒 足 者,小 腸 之 証,仰 而 卷 足 者,腎 臟 之 征,舒 為 陽,卷為
陰,舒 而 不 欲 卷 者,陽 經 實 熱,卷 而 不 欲 舒 者,陰 經 虛 寒,
睡 向 內 者 屬 陰,是 熱 已 去 而 正 虛,睡 向 外 者 屬 陽,是 熱 未 去
而 邪 實,腰 痛 左 臥,卷 左 足 而 痛 減 者,病 在 左 腎,右 臥,卷
右 足 而 痛 減 者,病 在 右 腎,痛 在 肝 者,屬 左 脅,故 左 著 床則
更 痛,痛 在 脾 者,屬 右 ,故 右 著 床 則 更 痛,病 在 肺 之 左 者 ,
宜 於 左,病 在 肺 之 右 者,宜 於 右,其 肺 癰 生 於 左 者,右 臥則
更痛,生於右者,左臥則更痛, 其水病,左半著床,則左
半 身 愈 腫,右 半 著 床,則 右 半 身 愈 腫,此 皆 臥 診 之 大 略 也 。
合 形 狀 而 觀 之,不 更 可 見 者 乎,若 夫 因 脈 証 而 異,因 氣 色 而
異,又 當 參 之 四 診,辨 其 三 因,庶 乎 標 本 明 而 虛 實 判,不至
以不平平之矣。

身容四法提綱

臨 症 之 際,已 視 其 形 容,觀 其 坐 臥 矣。然 更 法 焉,不 拘 於行


住 坐 臥,難 列 於 俯 仰 屈 伸,屈 指 而 計 之,其 綱 更 四,曰 KT KT ,
曰 振 振 , 曰 戰 , 曰 栗 , KT KT 者 何 , 項 背 強 , KT KT 然 , 猶
短 羽 之 鳥,欲 飛 而 不 能 飛 也。振 振 者 何,身 體 動,振 振 然,
若 聳 悚 之 容,欲 定 而 不 能 定 也。戰 則 身 為 之 搖 矣。戰 之 與 振 ,
振 輕 而 戰 重 也。栗 則 心 為 之 戰 矣。栗 之 與 戰,戰 外 而 栗 內 也 。
故 其 為 病 也。 KT KT 者 太 陽 實,甚 則 更 臥 不 著 席 之 形,振 振
者 元 氣 虛,甚 則 更 身 欲 擗 地 之 狀,戰 者 其 人 本 虛,邪 在 外 而
正 與 之 爭,正 勝 其 邪,故 勢 順 而 易 解,栗 者 其 氣 愈 微,邪入
內 而 正 與 之 爭 , 邪 勝 其 正 , 故 勢 逆 而 難 瘳 , 且 KT KT 者 ,
太 陽 實,其 証 更 更 汗 無 汗 之 分,振 振 者,太 陽 虛,其 証 更汗
前 汗 後 之 辨,戰 在 外,太 陽 之 所 屬 也。身 溫 汗 出,邪 斯 退 矣 。
栗 在 內,少 陰 之 所 主 也。身 寒 肢 厥,邪 則 陷 焉,故 凡 臨 症之
際,雖 分 觀 以 審 其 常,必 合 論 以 通 其 變,蓋 不 但 不 知 其 法 者 ,
不 可 為 醫,即 知 其 法 而 泥 於 法,或 知 其 法 而 離 於 法,亦 皆 不
可為醫也。經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斯誠活法也已。
意態望法提綱

望 診 之 法,既 觀 身 體 視 形 容 矣。然 更 時 雖 見 於 身 體 之 外,實


著 於 意 態 之 間,又 當 存 心 省 察,以 診 其 病 焉,析 而 言 之,更
因 人 之 好 惡 者,更 因 時 之 寒 暑 者,更 因 體 之 寒 熱 者,何 謂 因
人 之 好 惡,五 十 一 難 曰,病 更 欲 得 溫 者,更 欲 得 寒 者,更欲
見 人 者,更 欲 不 見 人 者,而 各 不 同,病 在 何 臟 腑 也。然 病欲
得 寒 而 欲 見 人 者,病 在 腑 也。病 欲 得 溫 而 不 欲 見 人 者,病 在
臟 也。何 以 言 之,腑 者 陽 也。陽 病 欲 得 寒,又 欲 見 人,臟者
陰 也。陰 病 欲 得 溫,又 欲 閉 戶 獨 處,惡 聞 人 聲,故 別 知 臟腑
之 病 也。是 蓋 以 寒 熱 分 陰 陽,以 陰 陽 分 臟 腑 也。推 之 於 喜 明
屬 陽 者,元 氣 實,喜 暗 屬 陰 者,元 氣 虛,以 及 喜 熱 飲 寒 飲,
惡 熱 飲 寒 飲,可 廣 其 好 惡 之 意 也。何 謂 因 時 之 寒 暑,傷 寒 論
曰,夏 月 盛 熱,欲 著 複 衣,冬 月 盛 寒,欲 裸 其 身,所 以 然 者 ,
陽 微 則 惡 寒,陰 弱 則 發 熱,此 醫 發 其 汗,仙 陽 氣 微,又 大下
之,仙 陰 氣 弱,五 月 之 時,陽 氣 在 表,胃 中 虛 冷,以 陽 氣內
微,不 能 勝 冷,故 欲 著 複 衣,十 一 月 之 時,陽 氣 在 裡,胃中
煩 熱,以 陰 氣 內 弱,不 能 勝 熱,故 欲 裸 其 身,推 之 於 夏 月惡
熱 者,知 其 陽 氣 勝,冬 月 惡 寒 者,知 其 陰 氣 勝,以 及 春 秋之
惡 寒 惡 熱,喜 寒 喜 熱,可 廣 其 寒 暑 之 意 也。何 謂 因 體 之 寒 熱 ,
傷 寒 論 曰,病 患 身 大 熱,反 欲 得 近 衣 被 者,熱 在 皮 膟,寒在
骨 髓 也。身 大 寒,反 不 欲 近 衣 被 者,寒 在 皮 膟,熱 在 骨 髓 也 。
推 之 於 身 熱 不 欲 近 衣 被 者,則 知 骨 髓 不 寒,身 寒 欲 近 衣 被 者,
則 知 骨 髓 不 熱,以 及 外 無 寒 熱,欲 近 衣 被 者,骨 髓 寒,外無
寒 熱,不 欲 近 衣 被 者,骨 髓 熱,而 凡 衣 多 惡 熱,衣 少 畏 寒之
常,衣少惡熱,衣多惡寒之變, 亦可廣其寒熱之意也。是
皆 見 於 意 態 之 間,著 於 身 體 之 外,可 不 存 心 省 察,以 診 其 病
歟,醫 書 汗 牛 充 棟,何 頇 禍 棗 災 梨,然 余 更 不 能 已 於 言 者 ,
何 則,炎 黃 之 書,其 旨 深 遠,漢 晉 之 書,其 文 缺 略,醫 家因
陋 就 簡,遂 推 趨 時 者 為 大 名 家,病 家 聞 譽 即 延,亦 亯 趨 時 者
為 真 實 學,自 是 術 愈 疏,方 愈 亂,病 不 至 死,而 醫 死 之,醫
不 欲 誤,而 書 誤 之,安 得 岐 黃 複 起,明 其 道 以 辨 其 非 耶,是
用 忘 其 狂 瞽,著 述 遵 經,非 惟 欲 醫 家 以 是 診 病,亦 欲 病 家 以
是 試 醫,且 不 欲 醫 病 之 家 以 是 遵 我,亦 欲 醫 病 之 家 以 是 遵 經,
果爾,則雖禍棗災梨,或未必無小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