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DOI:10.13192/j.ljtcm.2012.03.65.jiall.

013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 · 445·

浅析心主神志的理论渊源及其立论依据
贾立龙 ,李然 ,李文杰
1 1 2

(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为一身之主,《素问》中记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然而《素问·脉要
精微论》中描述: “头者,精明之府”,《本草纲目》则明确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后世医家围绕“心主神志”及“脑主神
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心主神志存在其科学性,本文试从文献记载,理论研究及现代科研进展方面展开详述。
关键词: 神志; 脑; 心; 生理; 病理
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719( 2012) 03 - 0445 - 02

心主神志亦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其中广义之神 解剖之心, 主血脉,包括心主血与心主脉,《素问 · 六


指的是人的整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体现, 包括生理及 节藏象论》曰: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 其华在面, 其充
心理活动两方面, 通常由人的意识、 面色、 眼神、 言语、 在血脉”, 此处充者乃充满、担任之意,心是人体血液
动态和对外界的反映表现出来; 狭义之神指的是人的 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不停的搏动, 推动血液于脉中循环
精神、 意识及思维活动。 往复, 周流不息,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经络组
1 心主神志的内涵及文献记载 织、 肢体百骸,保证气化作用正常,心脉、心血互为体
中医学“神”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 用, 心之体为脉, 心之用为血, 心血及心脉是心主血脉
变化的功能和规律,诚如《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 行使正常功能的决定因素; 二为功能之心, 主神志, 具
十六》云: “神, 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 在天为热, 在地为 有认知功能, 正如《灵枢·本神》记载: “所以任物者谓
火; 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 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 在天为 之心”。
寒, 在地为水。 ”二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 然《内经》还详述了脑的脏腑属性、 形态特征及生
现, 我们称之为广义之神, 可细分为五: 神、 魂、魄、 意、 理功能, 奠定了中医脑髓学说的理论基础, 《素问·脉
志, 《素问·宣明五气》曰: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要精微论》记载: “头者, 精明之府”, 李时珍在《本草纲
脾藏意, 肾藏志”, 有人据此提出五神藏论。由于神在 目》中明确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鼻为命门之窍”;
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故《灵枢·天年》中论述: 王清任在《医 林 改 错》中 阐 述: “灵 机 记 性 在 脑 不 在
“失神者死, 得神者生”。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 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大脑是调控各系统器官
[1]
动, 即狭义之神 。“志”指的是情志活动,即喜、怒、 功能的中枢, 参与学习、 记忆、综合分析、 意识等高级神
14
悲( 忧) 、思、恐( 惊) 五志, 祖国医学将五志分属五脏, 志活动, 大脑是由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和 10 以上的
即喜归于心, 怒归于肝, 思归于脾,悲( 忧) 归于肺,恐 突触组成, 具有极为复杂精细的结构和功能。大脑通
( 惊) 归于肾。因“心 者,五 脏 六 腑 之 大 主,精 神 之 所 过椎动脉和颈内动脉供血,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流注于
舍”( 《灵枢·邪客》) , 心在情志活动中起主宰作用, 五 脑组织的血液达 750mL 左右, 重量仅占体重 2% 的脑,
志情欲无不从心而发, 五情所伤无不因心而感, 故徐灵 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 15% ~ 20% , 是肌肉细胞工作
胎曰: “心为一身之主, 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 张景 时耗氧量的 15 ~ 20 倍, 脑耗氧量为全身耗氧量的 1 /
岳谓: “心为脏腑之主, 而总统魂魄, 并赅意志”。 5[3] 。细究《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二字, 我们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 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生命 发现“精明”并非神明之意, 篇中对“精明”做了明确解
活动中神志由心主宰。心主神志首载于《素问·灵兰 释: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姚止
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因心居身之 庵在《素问·精注节解》所言: “精明当以目言”。综上
中, 为君主,正如《荀子 · 天 论》: “心 居 中 虚,以 治 五 考虑, 将“头者,精明之府”视为脑主神志的依据实属
官, 夫是之谓天君”。当代邓铁涛先生认为心脏是五 不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三十四卷》虽然指出“脑
脏五大系统的核心, 藏象学说是中医通过几千年治疗 为元神之府”, 然而纵观《本草纲目》, 李时珍并未将神
与预防疾病的观察而升华为理论的, 这一理论来源于 志活动归于大脑, 而是归属于心, 诚如《本草纲目·脏
实践, 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描述: “心藏神, 为君火, 心包络为
准, 因此藏象学说及心主神明理论都是科学的 。心
[2]
相火, 代君行令”; 对于神志病的治疗,李时珍亦皆从
为思官, 思则心存, 不思则心亡, 心不在焉, 《素问·举 心论治, 如“人参开心益智, 令人不忘”、 “莲实清心安
痛》记载: “思则有心则存”, 清代张景岳曰: “心为一身 神”等。王清任在解剖学基础上所著《医 林 改 错》指
之君主, 禀虚灵而含造化, 具一理而应万机, 脏腑百骸, 出: “灵机记性在脑”, 王氏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
惟所悬命, 聪明智慧, 莫不由之, 故曰神明出焉”。 去传承, 然而完全以解剖学实体及西医角度去看待中
2 心主神志的生理及病理学基础 医藏象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单纯从解剖学解读中医则
2. 1 生理学考辨 心脏按功能分类, 大致为二: 一为 失去了脏象学说“藏于内而象于外”的本质。
2. 2 病理方面考证 心主血脉而藏神, 《素问·灵兰
收稿日期: 2011 - 09 - 19 秘典论》记载了心主神志的病理改变: “主不明则十二
作者简介: 贾立龙( 1986 - ) ,男,河北藁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 官危,使 道 闭 塞 而 不 通,形 乃 大 伤,以 此 养 生 则 殃”。
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 长期大量的病理现象观察亦反证心主神志的正确性,
通讯作者: 李文杰( 1964 - ) ,男,主任医师。 无论是血虚、 血热、 血瘀, 都可以出现神志方面异常。
· 446·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

《伤寒杂病论 》瘙痒辨治规律探析
郑丰杰
(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气往来、营卫不和,湿邪留着、搏于气血,津气两虚、
肌肤失痒,瘀毒阻滞,疥疮丛生,四种常见证候类型,并分析其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审因论治皮肤瘙痒证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瘙痒;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719( 2012) 03 - 0446 - 02

皮肤病虽然名目繁多, 皮损多种多样, 病情错综复 于皮肤之间; 因风性善行, 一旦袭于体表, 或往来穿行


杂,其临床表现归纳起来, 不外痒、痛、渗出( 或脱屑) 于脉络之间, 或蠢蠢欲动于皮肤腠理, 皆能袭扰肌肤,
等,而痒无疑是最常见、 最主要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 令气血不和而痒。即《诸病源候论》所谓: “风瘙痒者,
瘙痒与神经传导、 瘙痒递质、 受体表达等多种机制密切 是体虚受风, 风入腠理, 与气血相搏, 而俱往来于皮肤
相关,但迄今为止在组织学上尚未发现特殊的痒觉感 之间。邪气微, 不能冲击为痛, 故但瘙痒也。 ”
[1 - 3]
受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祖国医学虽 仲圣承《内经》之旨, 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
无特定类别的止痒中药, 但对痒症的病因病机和辨证 篇》曰: “邪气中经, 则身痒而瘾疹”, 在《金匮要略·水
治疗有着丰富的论述。《伤寒杂病论》上承《内经》, 下 气病篇》云: “风气相搏, 风强则为瘾疹, 身体为痒”, 认
启后世, 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 其六经辨证及脏腑辨 为风邪与身痒密切相关。除此之外, 在《伤寒论》第 23
证的诊治规律对内、 外、妇、儿各科疾病均具有广泛的 条又谓: “太阳病, 得之八九日, 如疟状, ……面色反有
指导意义。兹就仲景对痒的病因病机阐释及诊治规律 热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 宜桂枝
进行初步探析, 以期为临床辨治皮肤瘙痒证的选方用 麻黄各半汤”则进一步阐释了身痒是与感邪的微甚有
药有所启迪。 关,即微邪郁表则身痒。对此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
1 风气往来 营卫不和 中注曰: “邪 盛 而 攻 走 经 筋 则 痛,邪 微 而 游 行 皮 肤 则
《灵枢·刺节真邪篇》云: “虚邪之中人也, 洒淅动 痒”,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亦云: “微邪已在皮肤
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 中,欲自出不得, 故身痒”,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而身
……, 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 腠理开,毫毛 痒,故治则“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以桂枝汤
摇,气往来行, 则为痒。留而不去, 则痹。卫气不行, 则 与麻黄汤各取 1 /3 量, 按 1∶ 1 比例合方, 用桂枝汤调和
为不仁。 是谓卫外不固,
” 风邪乘虚袭入, 首犯肌表,搏 营卫, 为汗液之体; 以麻黄汤疏达皮毛, 为汗液之用, 且

如血虚患者轻则出现神疲、 头晕, 重则谵妄、 神昏; 而神 现 ANP 是由心房肌细胞产生及分泌的具有强烈利尿


志精神刺激易致心悸、 怔仲等。 利钠、 扩血管降压、 抑制 RASS 系统等作用的多肽类激
现代心理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对心主神明的理论再 素,心钠素能拮抗内皮素,在急性脑血管病 ( CVD) 患
次进一步论证, 研究发现抑郁症、 焦虑症、 性格因素及 者血浆 ANP 与 ET 含 量 的 变 化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关 系,
人格特征、 社会孤立和慢性生活压力 5 种主要社会因 ANP 可以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基础和 / 或凝血酶刺激条
素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 而抑郁症则是急性心肌梗死 件下 ET - mRNA 的表达和释放, 从而拮抗 ET 介导的
[4] 2+
的独立危险因素 。又有学者研究发现伴有抑郁症或 组织损伤和细胞增殖; ANP 还可以通过阻止 Ca 内流
焦虑症心血管病患者, 同不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心血 2+
及细胞内 Ca 的释放,
2+
影响 Ca 介导的生物过程, 阻
管病患者相比, 其心律变异性时域指标显著降低, 并易 2+
止 ET 增加细胞内 Ca 的释放而造成的神经损伤 。
[6]

[5]
于发生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 纵观全文, 心为“君主之官”、 “生之本, 神之变”,
3 现代医疗科学实践的新发现 脑者为“髓海”、 “精明之府”, 脑的功能依赖后天精血
现代研究发现心脏不仅主持血液循环, 而且与神 的持续充养, 而心主血脉, 在五脏系统中心为主宰, 五
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等系统关系密切。1984 年初美 脏六腑之大主, 故脏腑功能正常化生精血充养脑髓是
国的 Currie 和日本的 Misono 实验室从人的心房中提 通过心脏进行整体调节的, “心主神明”确有其科学依
取、分离和纯化出心房利尿多肽( 心钠素 / ANP) , 从而 据。
确定出心钠素基本结构是 28 个氨基酸的多肽; 心房内 参考文献
脑钠肽( BNP) 于 1988 年分离出来证明是具有 32 个氨 [1] 李德新.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8.
基酸的多肽类神经激素。之后研究发现心内皮细胞还 [2] 邓铁涛. 心主神明的科学性[J]. 新中医, 2003, 35( 3) : 15 - 16.
可以分泌内皮素、 血管加压素、 5 - HT 等。临床研究发 [3] 姚泰. 吴博威. 生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33.
[4] 吴兆苏.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收稿日期: 2011 - 09 - 28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1, 23( 1) : 73.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医“四大经典” [5] 胡大一,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 2004 一规范化治疗[M]. 北京: 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08td021) 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8,73.
作者简介: 郑丰杰( 1978 - ) ,男,河南睢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6] 胡仁明,汤正义,宋怀东. 内皮素和心钠素调节下丘脑细胞 Gl 期
中: 《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和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 至 S 期[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0,1( 1) : 1 -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