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历代经方方论

味而入脾 。 甘草,土之精,皮赤入心,枣赤入心, [方论评议]


甘润濡脾 。深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 综合历代各家对甘麦大枣汤的论述,应从用药
亦首章肝虚“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之 要点、方药配伍和用量比例 三 大方面进行研究,以
法 。 且肾神婴儿,心神姥女,脾神黄婆,男女相会, 此更好地研究经方配伍,用于指导临床应用 。
介于黄婆,水火相济,必于中土,斯方之意也 。 ” 诠释用药要点:方中甘草益气缓急;大枣益气
近代·彭子益( 1947 年),《圆运动的古中医 生血;小麦益气安神 。
学·金医方解篇》:“治妇人悲伤欲哭,喜欠伸者 。 剖析方药配伍:甘草与小麦,属于相须配伍,
中虚肺热,则成此病 。 草枣补中,小麦清肺热也 。 ” 增强益气缓急,收敛安神;甘革与大枣,属于相须
现代·刘渡舟,苏宝刚,庞鹤( 1984 年),《金 配伍,益气缓急,养心安神 。
匮要略诠解》:“本条是论述脏躁病的证治 。 治以甘 权衡用量比例:甘草、小麦与大枣用量比例是
草小麦大枣汤,滋润五脏之燥 。 方中甘草、大枣助 3 : 8 : 8 ,提示药效益气缓急与益气安神之间的用
脾益血,可以滋润五脏,缓和躁急;小麦补养心肝 量调配关系,以治脏躁证。
之血,除脏躁之热,敛心气而安神志 。 ”

第七节 ,心肺阴虚证用方

合之性以宁心润肺,补中法邪为功者也 。 且观其佐
、官合夫口母汤
使诸药皆属清凉之品,乃知百合病者,本于君主不
[方药]百合壁,七枚( 14g) 知母(切) 宁,因而熏灼相传 。 百合为之调剂于其间,则炎者
三两( 9g) 息而燥者润 。 君臣道合,而百脉交合,命曰百合,
[用法]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 不亦名实相副者乎 。 ”
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津 。 别以泉 清·李定( 1682 年),《金匮要略广注》:“病
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津。后合和,煎取一升 名百合,即以百合治之,前哲俱未发明,今以臆解
五合,分温再服 。 之,实有至理存焉 。 盖古人用药治病,有因其名而
[功用]清肺滋心,除烦润燥 。 治之者,如治风用防风,生产用益母草之类是也;
[适应证]心肺阴虚内热证:咳嗽,痰少而薪, 有因其形而治之者,如川楝子、荔枝核治庙,胡桃
或带血丝,口燥,鼻干,小便赤,心烦,失眠即欲 肉、沙苑茨黎补肾大腹皮治腹胀之类是也。可见
卧不得卧,或手足烦热,舌红,苔少或薄黄,脉虚 医者意也,皆因名与形之相类而以意使之者也。今
数。 病名百合,药亦名百合,其名同也,瓣瓣合成,犹
[应用指征] 如心肺,其形同也 。 心形如未敷莲花,中有七孔三
( 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 毛,通天真之气 。 肺形六叶两耳,四垂如盖,中有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 二十四孔,以分布诸气 。 二脏形皆如百合 。 况百合
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 气味甘寒,入心肺二经 。《 本草》称其有清心安神,
寒无寒,如热元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 保肺益气之功,则以之治百合病,乃仲景至精至巧
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 之治,神而明之者也 。 但其热在脉,而不在皮毛,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者, 发汗则阴气既虚,复亡津液,知母入肺经而滋阴清
浙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 热,以肺合皮毛,汗从皮毛中出则肺虚,故加知母
愈。 以润肺也 。 ”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 清·张志聪( 1683 年),《金匮要略集注》:“夫
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 (第 三 1 ) 脉资始于肾 。 资生于胃,主于心而会于肺 。 肺主气
( 2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 (第 而外主皮毛 。 发汗则虚其上焦之肺气矣,故宜百合
三 2) 知母汤主之。百合味甘色白手太阴之补剂也 。 其
[方论] 花昼开夜合,如气之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主司开
元·赵以德( 1368 年),《金医方论衍义》:“故 合而能行荣卫阴阳 。 知母里臼表黄而外皮毛,一名
用知母佐以救之 。 知母泻火 、 生津液、润心肺 。 ” 水参、水须,又名连母、虫氏母,水之母,秋金之
清·李中梓( 1649 年),《伤寒括要》:“夫百 凉剂也 。 发汗,则气血两虚,故宜百合知母补肺气

• 288.
第 4 幸 ’也病f正用方

而资金水之相生 。 (眉批:味甘又能补阳明,阳明 何脏之病也 。 然百脉之气,受之于肺,肺者,百脉


亦属秋令 。 )” 之宗也,是宜清肺 。 其在发汗之后者,津枯而金孀,
清·张璐( 1698 年),《千金方衍义》:“其 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凉金而泻热也 。 ”
治法咸用百合为君,以安心补神,能去血中之热, 清·黄元御( 1754 年),《金匮悬解》:“百合
利大小便导涤痰积,然必鲜者方克有济 。 若汗之而 之病,即其溺时头痛观之,是病在气分也 。 主气者
失者,佐知母以调其上焦之津液 。 下之而失者,滑 肺,肺朝百脉,百脉之气,受之于肺,一呼则百脉
石代捕以理其下焦之痹结 。 吐之而失者,佐鸡子黄 皆升,一吸则百脉皆降,呼吸出人,百脉关通,是
以补其中焦之营血 。 若不经发汗吐下,而血热自汗, 以肺病则百脉皆病 。 肺气清明,则神思灵爽,甘寝
但佐生地黄汁以凉血,血凉则热毒解,而蕴结自行, 饱食,肺气不清,则郁闷懊恢,眠食损废矣 。 是宜
故大便当去恶沫也 。 其经月不解,百脉内盔,津液 清肺,肺气清和,百脉自调而其由来非一,则用
外泄而成渴者,则用百合洗之,一身之脉皆得通畅, 法不同 。 若得于发汗之后者,是汗亡肺津,金被火
而津液行渴自止,勿食盐鼓者,以味咸能凝血也 。 刑也 。 百合知母汤,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凉金而
若洗后渴不瘟是汗多津脱,则以瓜萎、牡妨以敛固 泻火也 。 ,,

之。若变发热乃血脉郁而成热,佐滑石以通利之 。 清·陈修园( 1811 年),《金匮方歌括》:“元


百合病皆持两端,不表不里,为其热行血脉之中, 犀按:百脉俱朝于肺,百脉俱病,病形错杂,不能
非如伤寒可行汗下法,所以每多扼腕,往往有绵延 悉治,只于肺治之 。 肺主气,气之为病,非实而不
经岁不己者,逾期不复可拘也,但当随所禀偏胜而 )I顷,即虚而不足者,百合能治邪气之实,而补正气
调之,慎勿误认下元虚弱 妄用温补之法也 。 ” 之虚,知母入肺金,益其水源下通膀脱,使天水之
清·魏荔彤( 1720 年),《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气合,而所伤之阴转,则其邪从小便出矣 。 若误汗
“百合病用百合,盖古有百合病之名,即因百合一 伤阴者,汗为阴液,阴液伤,故以此汤维其阳,维
味而廖此疾,因得名也 。 如《伤寒论》条内云太阳 阳即所以救阴也 。 ”
病桂枝证,亦病因药而得名之义也 。 后人见百脉一 清·朱光被( 1830 年),《金匮要略正义》:“此
宗四字及列证庞杂,似乎百端凑合之病矣,不知一 病多由误治所致也 。 误汗则伤上焦,误下则伤下焦,
气为病而一药为治,元取乎岐杂之见也 。《 本草 》 : 误吐则伤中焦 。 汗乃心液,汗出营虚,君火必致孀
百合甘平无毒,主邪气 。 气病则正气为邪气,治其 灼,则肺焦液枯,不可不虑,故以知母之苦寒清降
气而邪气复为正气矣 。 他山取石,所以攻玉,去其 者,以辑心宁肺,燥焰自熄也 。 ”
瑕而瑜自全矣,非二物也 。 又云:利大小便,补中 清·高学山( 1872 年),《高注金匮要略》:“知
益气 。 此百合病中所以为主药也 。 气之为病元二义, 母滋阴清热,善走肝肾 口 肝为心之母,肾为肺之子,
非实而不)|顷,非虚而不足,今一物而兼顺利与补益, 合子母而两补心肺之阴精,然后以形象心肺 。 瓣瓣
则有余之实,邪气可泄,而不足之虚,正气可充, 朝宗之百合,收摄其神气而抱拢之,则知母滋阴以
道一以贯之,君子多乎哉?若夫子一物之中有增减 调百脉,百合敛阳以归一宗,针锋逼对矣 。 先必别
者,则原文所谓随证治之者也,且不必拘执而可为 煎者,各完其性也 。 然后合和者,相与有成也 。 煎
变通者 。 惟百合一味为君主,乃仲景大经大法之昭 用泉水者,取其上泛而流长,盖上泛之性归宗,流
垂,不可妄为移易焉 。 其中用知母佐之者,以清肺 长之性贯脉也 。 ”
经之热,能助百合泄邪气得宣通,而补正气元胶滞 清·唐容) 11(1893 年),《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也,故以为第一方 。 ” “百合花下覆如钟,有肺之象,其根多瓣,合而为
清·尤在泾( 1729 年),《金匮要略心典》:“人 一,百脉合宗之象,故以为主。分煎合服,二药合
之有百脉,犹地之有众水也 。 众水朝宗于海,百脉 致其功,安有先煎入手经,后煎入足经之理 。 且原
朝宗于肺 。 故百脉不可治,而可治其肺 。 百合味甘 文先字,是统两个别以泉水说,后字是统合煎说,
平微苦,色白人肺,治邪气,补虚清热,故诸方悉 王氏不体会,乃以先后煎法,为不悖手足经各行之
以之为主,而随证加药治之 。 用知母者,以发汗伤 理,不但义乖,即文法亦误也 。 ”
津液故也 。 ” 日本·丹波元坚( 1894 年),《金匮玉函要略
清·黄元御( 1753 年),《长沙药解》:“治百 述义》:“古方惟百合汤,用百合七只,配水 三 升…...
合病,发汗后者 。 伤寒之后,邪气传变,百脉皆病, 天然自产百合,仅如钱大,煮之清香绝胜,疗病极
是为百合 。 其证眠食俱废,吐利皆作,寒热难分, 效 。 可知百合入药者,以小为贵耳 。 ”
坐卧不安,口苦便赤,心烦意乱,不能指其为何经 清·王旭高( 1897 年),《退思集类方歌注》:

• 289.
历代经方方论

“按:伤寒误汗则亡阳,热病误汗则亡阴,叶天士 清热药时,最好配伍既有苦寒清热作用,又有甘寒
《温热论》云‘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故加知 益阴作用,从而达到泻中有补,补而不率 。 如方中
母以养津液 。 ,, 知母 。
清·戈颂平( 1907 年),《金匮指归》:“取百 妥善配伍补益气血药:滋阴药与清热药,虽是
合象形,百脉一本,主百合,甘平,微苦气味,固 针对心肺阴虚内热证而设,但欲达到预期治疗目
半表上阳浮,阴阳相交为知,相生为母 。 知母苦寒, 的,还必须妥善配伍补血益气药,只有有效的补血
苦为火昧,寒为金气,藉火味以生土之阳,藉天之 益气,才能更好地使阴津从血而生化,使阴津得气
金气藏阳,以生水之阴 。 泉字象形,象阳气入二阴 而化生。如可在方中加阿胶、鸡子黄、人参或西洋
中,其水方生,此取泉水之意也 。 右先以水洗百合, 参口
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别以泉水二升,煎取 随证加减用药:若心烦者,加梳子、生地黄,
一升。二,阴数也;一,阳数也。象二阴偶一阳从 以清热凉血益阴;若阴虚明显者,加沙参、麦冬,
午右|蜀,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象二阴 以养阴益阴等 。 ,,

偶阳从子。左开,后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 {方论评议]
五,土数也,再,一举而二也,象一阳阳气合阴土 综合历代各家对百合知母汤的论述,应从用药
之液从子。左开,分温半表,一阳举而阴偶之从午 。 要点、方药配伍和用量比例三大方面进行研究,以
右闺,分温半里也 。 ” 此更好地研究经方配伍,用于指导临床应用 。
近代·黄竹斋( 1925 年),《金匮要略方论集 诠释用药要点:方中百合滋补阴津;知母清热
注》:“百合根质似人之脑,其花昼开夜合,乃草木 泻火,滋阴生津。
之有情者,性能清热消郁,解脑髓之痹,补元气之 剖析方药配伍:百合与知母,属于相须配伍,
虚。故用以为百合病之主药 。 过汗则耗津亡阳,故 百合助知母清热滋阴,知母助百合滋阴泻火。
佐以知母之滋阴解毒 。 分煎合服傅二性合致其功, 权衡用量比例:百合与知母用量比例是近 5 :
以奏其清上滋下之效也 。 易曰山下出泉,是泉者水 3 ,提示药效滋阴与清热泻火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
之源,故取以煎清脑之药也 。 ” 以治虚热 。
近代·彭子益( 1947 年),《圆运动的古中医
二、二劳右代精汤
学·金匮方解篇》:“治百合病 。 欲食不能食,欲卧
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有美时或不欲闻欲食臭 [方药]百合壁,七枚( 14g) 滑石碎,绵
时,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元热,口舌小便赤,诸 裹,三两( 9g) 代筛石碎,绵裹,如弹丸大一枚
药不能治者 。 肺朝百脉,肺热百脉皆热,故现诸证 。 ( 15g)
百合知母清除肺热,故诸病愈也 。 ” {用法]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臼沫出,
现代·刘渡舟,苏宝刚,庞鹤( 1984 年),《金 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津 。 别以泉
匮要略诠解》:“治以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润燥 水二升煎滑石 、 代捕,取一升,去津 。 后合和重煎,
除烦 。 方中百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知母清热除 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
烦,养阴止渴;配泉水清热利尿导热下行 。三药 [功用]清利心肺,导湿降逆。
相合,以奏养阴除热之功 。 ” [适应证]心肺虚热气逆挟湿证:心烦,干咳,
现代·王付( 2004 年),《经方学用解读》:“心 频频欲呕或恶心,四肢沉重懒动,头晕,善太息,
肺阴虚内热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心肺阴虚于内;虚 意欲食复不能食,舌红,苔腻,脉虚数。
热内生而扰动内外 。 因此,治疗心肺阴虚内热证, {应用指征]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精汤
其用方配伍原则与方法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 主之 。 (第三 3)
针对证机选用滋心肺阴虚药:审病是心肺阴 [方论]
虚,心不得阴津所滋而悸,肺不得阴津所养而咳, 元·赵以德( 1368 年),《金匮方论衍义》:“故
其治滋养心肺 。 在选用滋心肺阴津药时,最好既有 用滑石、代描佐以救之 。 滑石开结利窍,代精除脉
滋心阴作用,又有滋肺阴作用,从而达到更好地治 中风痹痪血 。 ,,

疗作用 。 如方中百合 。 清·李文乏( 1682 年),《金匮要略广注》:“热


合理配伍清热养阴药:心肺阴虚,阴不制阳而 在脉而不在腑,下之则热邪入里,协热遂利而下焦
为热,虚热从内而生,又热内生而暗耗阴津,以此 不固,故加滑石之分利者,泌水谷以分阴阳,代筛
心肺阴更虚,邪热益盛,其治当清解虚热。在配伍 石之重涩者,镇下焦而固虚脱 。 、”

• 29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