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單元 1

宋元

1
第 2 章
兩宋政治及經濟的發展

2
第3節
宋代的黨爭

為了維護祖宗家
法,我聯合朝中
王安石變法如何導致
舊臣反對變法。
朝臣出現派別之爭?
司馬光
這些鬥爭對北宋政
治有何影響?
既然舊臣不肯配合
變法,我決定大量
起用新人。

王安石
3
一 黨爭的形成 (P.26)

本朝實行文人政治,士大夫論政成
風,自然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
後來,朝臣開始拉攏、援引立場或
利益相同的朝臣,形成黨爭。
宋朝皇帝

宋代黨爭 熙豐變法引發的「新舊黨爭」,
參考資

歷時最長,影響亦大。
慶曆黨議 濮議 慶元黨禁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寧宗

北宋 南宋
4
二 新舊黨爭 (P.26)

1  黨爭背景
• 宋神宗時,官員因王安石變法分為兩派。

新舊
黨爭

新黨 舊黨
•以王安石為首 •以司馬光為首
•成員多為王安石起 •成員以保守派官員
用的新人 為主
•支持變法 •反對變法
5
二 新舊黨爭 (P.26)

2  黨爭概況 舊臣不認同新政,我
唯有援引新進官員。

反對新政!
神宗時期
神 新 新黨執政,司馬光、歐陽
宗 黨
修等舊黨朝臣多被貶逐。
我們要恢復祖
王安石
宗家法,貶斥
那些推動新政
哲  哲宗時期(元祐年間)
的奸臣!
宗 哲宗年幼,太皇太后高氏
( 舊 聽政,復用舊黨,貶斥新
元 黨
黨朝臣,盡廢新法,史稱 舊黨

) 「元祐更化」。

6
二 新舊黨爭 (P.27)
舊黨在元祐年間廢除新
2  黨爭概況 政,肆意貶斥我們。現
在到我們反擊了。
哲 蔡京慫恿徽宗立「元祐黨籍
宗 碑」,把元祐年間一百二十
( 新 新黨 多名舊黨官員列為奸黨,刻
親 黨 其名字和罪狀,禁止這些人
哲宗親政時期
政 的子孫當官。
) 斥逐舊黨,恢復新政。

黨舊 徽宗時期
•初期由向太后主政,起用舊黨人
徽 士,部分新黨官員被貶。
宗 •徽京親政後,任用新黨的蔡京為

黨 相,大力打擊舊黨勢力。舊黨從
此一蹶不振。
7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元祐元年( 1086 年),司馬光當政,堅持廢
除免役法,更要求地方於五日內復行差役。
紹聖( 1094—1098 年)初年,新黨掌權,我
又跟新黨官員復行停用了十年的免役法。

蔡京

? 
根據以上資料,新舊黨爭 A. 朝廷不再推行新政
如何影響新政的推行? B. 有助改良新政措施
C. 令新政無法持續推
答案: C 行
D. 加快新政的推行速
8 度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新政失敗
舊黨當政後,把實 • 新、舊兩黨互相攻擊,令王安石
行多年的新政全部 變法舉步維艱。
廢除,令變法的成
• 黨爭歷時數十年之久,新、舊兩
果付諸東流。
黨交替執政,新政時行時罷,難
有成效。
新法時行時罷,令臣民
無所適從,影響成效

廢除 重行 舊黨 重行新政
實行新政
新政 新政 當政 (蔡京當政)

王安石 神宗 哲宗 徽宗
9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朝政腐敗

  徽宗時,舊黨朝臣大多被貶官、流放,但蔡京
仍未滿足,在端禮門設立黨人碑,把司馬光等舊黨
朝臣列為奸黨。後來,與蔡京不和的新黨官員章惇、
曾布等亦被列為奸黨。
據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脫脫等《宋史》整理

?
宋徽宗時期,新舊黨爭造成甚麼後果?


A. 新黨官員獲得重用 答案: C
B. 官員不再議論朝政
10
C. 蔡京藉機排除異己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朝政腐敗 新舊兩黨無法調


和彼此分歧,導
• 兩黨為排斥異己、爭權奪利 致政見之爭演變
而互相攻擊,敗壞政風。 成意氣之爭。

激烈程度

蔡京利用新舊黨爭
新黨向舊黨 拉黨結派、打擊異
舊黨廢除新 報復,政爭 己,令忠良盡去,
法,貶斥新 演變成意氣 朝廷腐敗不堪。
新、舊兩黨爭 黨,加深雙 之爭。
論新政得失。 方矛盾。

11
神宗 哲宗 徽宗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朝政腐敗

宋徽宗雅好文學,多
才多藝,但治國能力
一直受史家質疑。
蔡京以變法為名,聚
斂民財,滿足皇上的
個人揮霍和享樂。

宋徽宗 蔡京的惡行
•勾結宦官童貫、梁師城等。
•排擠異己。
蔡京 •搜括民財,包括為徽宗徵集奇
花異石,稱「花石綱」。
12  聽琴圖(局部)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導致亡國
• 新舊黨爭更令邊患加劇,宋朝難以振興。
• 東北女真人建立金國,並且南侵。北宋因國力
不振,無力抵禦金人入侵,最終導致滅亡。
大宋願與貴國
聯手滅遼。 好主意!

蔡京黨羽童貫為了立
功,採納遼國漢人馬
植之謀,提出「聯金
滅遼」的建議,以收
復燕雲之地,種下金
國滅北宋的禍根。
馬植 金國君主
13 完顏阿骨打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導致亡國
金滅遼侵宋路線圖(公元 1120—1138 年

 金人和北宋聯合
 金滅遼後,開始南下
滅遼。金人發覺宋
侵宋。宋徽宗把皇位傳
軍實力薄弱,於是
給太子,是為欽宗。
萌起南侵之心。

 公元 1127 年,
金軍攻陷汴京,並
俘擄宋帝和后妃、
皇族等三千人,史  欽宗弟趙構在應
稱「靖康之難」, 天即位,是為宋高宗
北宋滅亡。 ,史稱「南宋」。後
來南逃到臨安。
14
二 新舊黨爭 (P.28)

3  黨爭影響 導致亡國
有論者把北宋滅亡的責任歸咎於王
安石變法時援引新黨人士,引起的
黨爭。你同意嗎?何以見得?
?
投票站

王安石應否承擔 原因:
北宋滅亡的責任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 •應 該 : 王 安 石 未 能 說 服 朝 中 舊 臣 接 受 變
A. 應該 法,反而援引新黨人士強推變法,引發激烈
的黨爭,導致朝政腐敗,無力抵禦外敵入侵
票數: 。
•不應該:舊黨盲目反對變法、排擠新黨,亦
B. 不應該 須為黨爭加劇負責。此外,北宋滅亡的責任
票數: 在於宋徽宗採用「聯金滅遼」政策。此事與
15 王安石變法無關。
 第 3 節完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