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盧梭與愛彌爾

介紹大綱

1 盧梭生平
2 愛彌爾著作
3 自然教育
4 教育階段論
5 女子教育
6 總結
生平
尚 - 雅克 · 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時間: 1712 年 6 月 28 日- 1778 年 7 月 2 日 (66
歲)
時代背景:啟蒙時代 ( 清朝康熙至乾隆 )
地點:法國、日內瓦
哲學家、政治理論家、文學家和音樂家
重要著作:
《社會契約論》
《愛彌兒》
《懺悔錄》
《愛彌兒》
• 盧梭描寫愛彌兒和他的家庭教師的故事,由嬰兒
到成人的生理發展基礎上,提出相對應的德育方
法,以說明如何教育出一個理想的公民
• 三種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

• 盧梭自認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
部」
• 西方第一個完整的教育哲學、第一部教育小說
自然教育
報告者:孫新磊、吳亮醐
盧梭對人性的看法:
• 人性本善

• 憐憫心(共感)是天賦的
EX: 看到別人悲傷會感到悲傷

• 「反省」與「想像力」被啟發後
「反省」能使人區分自我產生的情緒或是受他人的情緒激發的共感
「想像力」能使人在較無共感時,能夠設身處地模擬對方的情緒,進而做出幫助的行為
德與善
• 善良:
擁有強烈共感能力(憐憫心),但是這些感受是被動發生的

• 道德(德性):
能夠主動憐憫其他人,因為是一種選擇,才能稱之為「道德」

• 兩者不一定同時存在
怎樣是理想的人:
• 自然人:會去滿足感官的快樂,並且沒有精神上的罪惡

• 「自然狀態」的自然人:像天使一樣,擁有絕對的善良,但行為沒有
德性

• 「社會狀態」的自然人:盧梭認為理想的人的狀態,是一個
“ 類似自然人但卻具備德性的文明人”,也就是能夠落實自由、平等、
博愛之人

「有德性的人比天使好很多」 《愛彌爾》
自然教育目的&特色:

• 強調情感教育(為理智教育的必要條件):
盧梭相信人應該先培養足夠的感受力,才能發展出正確的判斷能力,有了正
確的判斷力,才能成為通情達理的人

• 使成為滿足社會規範、並同時幸福的人
自然教育的作用
•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純潔的,人生來愛自由,具有自愛心和
同情心。一切錯誤和罪惡都是不良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

• 我們必須通過自然教育發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愛、
憐憫、仁慈等本性;防止產生一切有害的慾念,如妒忌、貪婪、
仇恨等。
教育的三個面向
• 自然教育 —— 才能、器官的內在發展。

• 人的教育 —— 如何利用自然教育發展。

• 事物的教育 —— 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的良好經驗。
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 反對壓抑兒童個性和束縛兒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對嚴格的紀律
和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

• 教育要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 ,使兒童的本能、
天性得到發展。

• 根據兒童的能力和自然傾向進行恰當的教育,才能使兒童得到
健康的發展。
「應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 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能促進兒童自由發展的適當的環境,
從旁仔細地觀察和適當地誘導,只是在兒童感到經驗上或力量上
不足時給予適當的幫助,而不應強迫兒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
式方法。
教育階段論
鄭瀚 & 吳翊安
盧梭主張根據不同年齡時期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進
行分階段的教育

嬰兒 兒童 少年 青年

出生 2歲 12 歲 15 歲 20 歲
嬰兒時期
(出生 -2 歲)
嬰兒時期教育的重點是身心的養護和鍛鍊,以保
證兒童具有健康的體魄。

“ 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
我們的第一個教師便是我們的保姆。”
— 盧梭
盧梭認為,兒童時期是理智睡眠時期

兒童的智力還處在感性階段;記憶力還帶有感
性的特點;還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
兒童時期 還沒有理性。
( 2 歲 -12 因此這一時期的智育和德育應是消極的。
歲)
他提出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應操之過急,要適
應兒童智力發展的特點。
智育

“ 在我們身上首先成熟的
官能是感官,因此,應該
首先鍛鍊的是感官。”
— 盧梭
盧梭根據這一時期兒童缺乏思維能力,善
德育 於模仿等特點,提出了四個具體的作法
( 1 )自然教育

為了遠離城市的不良風
俗,兒童應到鄉村去,
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接
受自然的教育。
( 2 )示範教

示範在道德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教師必須嚴格管束自己,
“保持純樸、謹言慎行”。
( 3 )實踐學習
此期兒童沒有道德概念,因此不必向他講道德理
論或強使其接受道德原則,只宜結合具體事物,
通過實踐來學習。
( 4 )自然後

反對為了懲罰兒童而懲罰兒童,
主張運用“自然後果”的原則
進行道德教育,即通過兒童不
良行為所產生的自然後果,使
兒童受到行為本身產生的懲罰,
從而制止兒童的不良行為
兒童時期的艾米爾

• 愛彌兒雖然讀書沒有別的
孩子好,但他們從經驗中
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具
有很強的判斷力,善於自
己動手做事,而不受成規
和習慣的束縛
• 在道德方面,雖然還沒有
關於成人的道德概念,但
已有了一些關係到目前狀
況的道德概念。
少年時期

• 培養能力,
以便未來能夠自主學習

• 從過去的感官教育變成理性思維教

• 教材以有用性為主,依照學生所感
改變標準
青年時期

• 這一階段生理欲望強烈,
為轉移注意力,著重人文藝術戲劇課程

。分成基本課程與進階課程
,前者為人的行為教育,後者為人的
情感意象

。戲劇用以學習優雅說話應答,
人文藝術掌握人的生活品味
女子教育

報告者:李玄文
觀點:以愛彌兒未婚妻蘇菲為例

• 時代背景: 18 世紀,女性教育側重家庭技能,例如:縫紉、家務、烹飪

• 認為男子是積極主動與身強體壯,而女子是消極被動與身體柔弱 -> 天生差異,應有不同的教育方


• 「女人是特地為了使男人感到喜悅而生成這個樣子的。」

• 「較強的一方在表面上好像居於主動,而實際上是受較弱一方的支配」
教育內容


• 身體:應當適度鍛鍊

• 心靈:以某些學習對象提昇學習意願、用強迫的方式學會順從,但可以發揮機靈的本性適度地拒絕服從

• 宗教:女性為「實踐理性」,無法理解為何以及應當要信奉哪一種宗教,所以只能由男性決定。

• 透過女性機靈及服從習性的養成,取得支配男性的力量
其他觀點


• 以服從男子為主要原則,在柔順與聽從男性指示時,進一步控制男性。

• 以羅馬時期女性為例,能引導國家正向發展。

• 英國作家 Mary Wollstonecraft :將女性限制在家庭領域

• 法國作家 Louise d'Épinay :女性的教育會影響她們在社會中的角色,而不是盧梭所說的自然差異。

• 德國人 Johann Bernard Basedow 、其助手 Campe :男性與女性之所以會產生許多不同,主要是由於


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同所致
總結

報告者:閻駿睿
總結與整理
•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 一 ) 自然為中心的思想 : 包含了兒童成長、政治的運作、理想社會的型態、人類生
活的目的等等,都是圍繞在以自然為中心的思想上。
( 二 ) 人性本善的主張 :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行為在純自然的狀態下,是沒
有區善惡之分的。
( 三 ) 提倡教育階段論 : 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同時也和其他自然界的動物、植物一
樣,也是順應著自然的律則逐漸生長。
• 自然主義與教育
( 一 ) 自然主義教育 : 教育,必須返回到自然的本貌才好。
( 二 ) 教育對象 :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論與實施,更奠定了兒童研究的新學術基
礎。
( 三 ) 教育實施 : 儘量順期本性的發展,而不作人為的抑制,以防止扭曲了成長
問題與討論
• 人的本性事是善良的,這個先決條件放到今日還適用嗎?

• 大家是否認為教育是造成個體之間的性格、能力、社會地位上差
異的主要原因?你有相關的經驗可以分享嗎?

• 盧梭認為良好感受力能提升理智判斷的正確性,而變得通情達理,
這件事合理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