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Đề cương ôn tập môn Chuyên đề văn hóa TQ-T18

 
1、   什么是文化?请辨别大文化(广义的文化)与小文化(狭义的文
化)。
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大文化(广义的文化):人类 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小文化(狭义的文化):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2、   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等是属于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文化?
属于狭义的文化
 
 3、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文明:这种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产物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和中国。
 
4、   文化的分类(时间、空间、社会层面、社会功用、文化自身发展的
内在逻辑层次)。
o   时间: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o   空间: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o   不同的社会层面: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
o   不同的社会功用: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o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层次:
两个层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四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5、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层次上(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两个层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四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giải thích】
o   物质文化(物态文化):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
和。感知。基础。
o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民风、民俗)
o   制度文化: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制度。
o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升华出来的
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6、  文化的主要特征(同一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o   同一性
o   时代性:承传性、变异性。
o   民族性
o   地域性:包容性、机动性。
7、  中国文化类型(中原文化、辽海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
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
 
中原文化 三晋文化 吴越文化
     
关中文化 齐鲁文化 巴蜀文化
   
辽海文化 荆楚文化 岭南文化
     

(chi tiết vào 1 loại văn hóa ngẫu nhiên ^^: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特征

齐鲁文化是齐国与鲁国合并而成的文化代表。

一、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
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等。

二、地域文化的特色:

·  多元性:齐国、鲁国在初建国时既有周人的传统文化,又融合了当地土著文化和部
分殷文化。
·  自由开放:西周时期,齐鲁是东方大国,远离成周,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形成
各自的特色,其发展有较大的自由。
·  驳杂宏富:一些地区的文化形成保守、内容单一的特点,而齐鲁则不同。

三、手工艺术体现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

·  鲁绣
·  剪纸
·  面塑
 
8、  思考“中国”一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现代义。
o  本义:中央之城。“中”最早指中部,“国”本义是城邑。其意思是居于中
部的城邑国家。
o   引申义: ①诸夏列邦,居“四夷”之中;
② 国境之内;
③ 中等之国;
④ 中央之国。
o   现代义: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9、  区别“华夏”与“四方”的概念。
o   华夏:
三代文化的认同。
西周分封诸侯国及其所辖人口:“诸华”或“诸夏”,合称为“华夏”。
o   四方:
西周分封区域以外的地带:“四土”或“四方”,所居之民,泛称为“四夷”。
“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蛮夷戎狄”作为四方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类型?
o   地理环境。
o   观念文化、生产方式。
o   形成发展路程。
o   不同的标准。
 
11、 中国传统文化按地理环境区分有哪些文化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特点?
o   河谷型:内聚力和容纳性强。
o   草原型:流动性和外向性明显。
o   山丘型:封闭性和排他性突出。
o   海洋型:开放性和冒险性强。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5 đặc điểm)
o   统一性和延续性。
o   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
o   重群体轻个体。
o   重人伦轻自然。
o   崇老尚古。
 
13、 中国传统文化里“重群体轻个体”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
说明。
家族本位:
o   同居共财制度
o   依赖
o   核心—从属
+ 戕害个性,抑制其自由发展,有一种惰性(duo4xing4)
+ 有效地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超稳定性(尽孝、尽忠)
宗法集体主义原则:
o   血缘关系的联结纽带
o   集体和个人浑然一体;集体代表个人的利益(族长)
追求社会价值:
o   把人的个体价值归结为人的社会价值(义务、责任、服从)
o   推已及人、团结和谐、牺牲奉献精神
o   为国民献身,以一已之私为耻
+ 向心力,凝聚力:能经受种种冲击、考验,连绵不断,张久不衰。
+ 家长主义、王权主义乃至专制主义,制约了人的个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14、 “电影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艺术统一体,电影折射文化底蕴而文化内
涵也通过影片传达出来。”请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部中国电影并阐述电影里
的文化因素。
 
《大鱼海棠》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报恩而努力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
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帮助下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的故事。《大鱼海棠》富有中国人悠久
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
在建筑方面,动画中建筑取材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为原型。而土楼是中华
民族特有的建筑,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1)
在人物名称方面,
椿的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湫的名字:为了与“椿”字相匹配而采用的另一种含义
鲲的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
在衣服方面,椿和湫所穿的衣服颜色都是红色,而这种“中国红”就很有传统文化
特色。有的人物身上有一条飘着的带子,而这个形象正是传统文化中“仙人”的常见造型。
最后,影片用中国神话故事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了中国道家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歌
颂和赞美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要坚持自我本性。(2)
《大鱼海棠》真是富有中国人悠久文化精神的电影。
 
Có thể viết tiếp những phần chữ xanh dưới đây vào số (1) (2) bên trên.
(1)并且《大鱼海棠》中出现的所有土楼都有名字,例如灵婆居住的“如升楼”,每个
楼的门口和所有的门口都贴着对联,这也是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一点。
(2)发挥自己的力量,把生命贡献在有意义的道业上,实现自我价值,让生命绽放美丽
之花,即使凋谢也永不遗憾。
Nếu chỉ liệt kê mà không phân tích thì có thể liệt kê như sau:
客家土楼、中国传统的红色、衣服、成年礼、红灯、人物名称、京剧脸谱、 ……
 
15、 请讲出以下图片的名字:

(1) (2) (3) (4)


 

(1)山红玉龙“中华第一龙”
(2)日晷
(3)水钟
(4)仰韶文化:“玫瑰花图腾标志”(华夏人的族团标志)
 

16. 解释“天人合一”的意思。举例证明其观点并且谈谈你个人的观点。
·   天:大自然
·   人:指人类,人必须尊重天,必须与“天”相一致、和谐与协调
=》强调“人道”与“天道”相一致。
·   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   “合一”意味着人与天要合为一体,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  人与自然并非完全相同,否则没有合的必要(从人类的生存处
境考虑,人类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即人类社会摇延续与发
展,不得不去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二,  人与自然又是统一的,人与自然要融会、融合,成为一体。
17.请解释孔子的两句“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钓而不
纲,弋不射宿””并说明其意义。
·   “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选择适合的时期。。。。
这句话意思是伐一颗树、杀一只禽兽,不在合适的时节就是不孝。体
现了古人朴素的环保思想。尊重万物的生命思想,要给生物以修养的
时间,维护生态的平衡。
(尊重生命、仁民爱物是生态伦理的道德准则,爱护环境、珍惜自然
资源,以时禁发,取之有道这是古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留一些放生。对鱼不是赶尽杀绝,不射宿
是让鸟儿生息繁衍。这不仅体现孔子的仁爱,也表现对自然的爱惜。
(孔子只用竹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夜宿的
鸟),正是古代圣人以人道推及鸟兽之道、自然之道、爱人而及物,
所谓“恩及于禽兽”(孟子语)、尊重自然的体现。
18.“阴阳”的本义?举例子。
·   “阴阳”本义是指日照的向背。
·   “阴者见云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
·   自然界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
·   静态现象: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
·   动态现象:雨水的天降地受、月光来自阳光、昼亮夜黑、寒冷暑热、
男上女下、。。
19.“阴阳”的属性?
·   阳类: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
·   阴类: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
20.请按照阴阳属性分类:南方与北方、奇数和偶数、圆形与方形、水与土
等因素。
·   阳:南方、奇数、圆形、水(好动)、土(刚健)。
·   阴:北方、偶数、方形(有四角:四是阴)、水(柔弱)、土(安
静)。
24.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的主要类型?(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曲
线思维、形象思维)

25. 中国人的每一种传统思维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并且跟西方人的思维进
行简单对比。
整体思维
 稳定性、渗透性、继承性
 集体性、模糊性
 集体性:众志成城人泰山移,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独木不成材
 模糊性:
 x. 文约义丰,充满了模糊性、随意性、不确定性、暗示性
 x. 概数:几、两、来、多、把、若干、上下、左右、前后等
 

中国 西方
强调整体统一,天人合 天人相分
一 注重个人
注重群体 分餐制
共餐制
 

直觉思维:自由性,不可靠性,灵活性,偶然性
·   直接性:
+ 逻辑推理、思维综合、直接领悟 -> 事物事情 ->  反应、结论、
解决办法 
+ 是直观思想最根本的特征
·   快速性:
+ 遇到问题时很快就能萌发出答案
+ 过程非常短暂                      
+ 思维者对所进行的过程无法做出逻辑的解释
·   跳越性:
+ 从问题的起点一下就奔到终点
+ 似乎完全没有中间过程
中国 西方
重直觉 重理性
重综合而轻分析 推崇逻辑,实证和思辨(根据对事实和信
  息的占有、分析和处理)
以貌取人,看外表而评价别人
(装饰、打扮)
相信算命,缘分
相信人死之后,变成灵魂,有
别的世界

曲线思维:复杂、间接、不可捉摸
·   优势:灵活性、多面看法
·   不足:浪费时间、捉摸不定、复杂
  中国 西方
思维方式 曲线思维 直线思维
(重关联性) (直观性)
VD:喜欢一个人:用间接方式表达 VD:直接表达:我爱你

特征 整体 解析
模糊 精确
喜欢中庸 喜欢偏激
中国:做事时会考虑到很多方面
西方人会靠理性、逻辑做事
形象思维

 形象性
 非逻辑性
 粗略性
 想象性

中国 西方
重形象思维 重抽象思维
VD:汉子:表形、表意、表音(山、火) 文字:表音
VD: student
综合思维 分析思维
VD:年-月-日 VD:日-月-年
国画中,不仅有画,还有诗词、书 绘画中,一般只有画
法。。。
意会性 直观性
VD:水墨画注重意境的描述,画家通过描 VD:早期的油画,注重意
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 象,客观描绘事物
 

26. 中国人最突出的性格?(至少说出 3 个)
 淳厚、吃苦耐劳、勤劳勇敢、适应能力好(在任何地形、天气都可以
适应、生活)
 沉稳、忍耐(做事耐心,不怕困难)
27.  中国人的地域性格(至少举三个例子)。
 最具儒家传统的山东人:豪爽仗义、侠义、崇尚礼节、待人诚实、特
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最爱面子、重义轻利
 最会算计的江浙人:喜欢捡实惠、喜欢减少损失、谋取最大利益
 湖南人蛮气十足
 西北地区:鲁莽冲动、很讲义气(长期游牧生活)
 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及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海洋文化
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在临近海洋的生活,与其他国
家和地区海洋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
28。中国人所向往的传统美德(至少说出 3 个)。
 君子怀德:隐忍、知耻、无私。
 与人为善:尽己之谓忠、孝为人本、仁者爱人、义在利先。
 正心修身:安贫乐道、勤劳节俭、明礼诚言、浩然之气

一、仁爱孝悌;二、谦和好礼;三、诚信知报;四、精忠报国;五、克己
奉公(khắc phục chủ nghĩa cá nhân);六、修己慎独;七、见利思义;八、
勤俭廉政;九、笃实宽厚;十、勇毅力行。
29.  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
* 东汉末年的社会腐朽

  封建社会中的社会矛盾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 顺帝以后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在这些起义中,领导者往往利用方术、
迷信思想作为组织群众的纽带,农民起义被称为“妖贼”

* 有神论(thuyết hữu thần)的高涨发展

 汉代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社会秩序,大力提倡宗教神学和
世俗迷信

  • 董仲舒(公元前 179-104),西汉哲学家,《举贤良对策》中把儒


家思想与当时社会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
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天人感应”。
* 佛教的传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到东汉中叶以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流传,佛
教作为一种完整形态的宗教在中国一经出现 ,就给道教的创立提供了
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板。

30.  道教的思想渊源来自于哪些思想和学说?
1.古代宗教和神仙学说

• 中国古代盛行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称为道教滋生的温床。
• 关于神仙说,大体从战国开始就在燕齐、荆楚一代流传,

“神仙”或称“神人”、“至人”、“真人”、“怪人”,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

• 不死之方的出现
2. 道家思想
•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 道教把道家的“道”进行神圣化,把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尊奉为自己
宗教中最高的神——太上老君,《道德经》
3. 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 儒家思想到东汉末已经衰落,但它的思想中的某些部分却为道教
所吸收利用。

• 《太平经》:忠君、敬师、事亲;“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荣尊之
门也;师者,智之所出,不穷之业也。此三者道德之门户也”

• 天地人三合一致太平
• 阴阳五行学说
 

31.   道教的信仰特征是什么?道教与其他宗教的重大区别?
 说“道”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人若得“道”,即可成仙成神,长生
不死
 道教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这是和其他宗派
别讲“灵魂不死”的重大区别。
 
32.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
o   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炼丹术推进了古代化学和医学的研究。
许多道教徒如:葛洪、孙思邈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o   对中国古代的医学养生:对人体气,气化,气血,经络等变化规
律的研究,丰富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术。
o   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   诗歌方面:唐代大诗人李白深受到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
-   戏剧和小说方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甚多
-   影响到中国的人文画    
o   对中国的民风民俗:
-   许多民间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最初部来自
道教信仰
-   贴门神、放爆竹等习俗于道教故事或道教信仰有关。
 
33.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o   佛教的创始人:王子乔达摩-“释迦牟尼”。
o   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到东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流传)
 
34.   何为“四谛”?简单谈一谈“四谛”的内容。
 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
四条人生真理。苦、灭二谛是果,集、道二谛是因(因果关系)。四
圣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
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 “苦谛”:是指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所追求的物质世界皆是苦。因为
不知是苦,所以起贪嗔痴三毒而造身口意三业流转生死不能出离。
 “集谛”:人们对物质、名利的追求,求得也是苦,求不得也是苦,
所以使众生永远流转于生死之苦。“集”是积聚、招感的意思,是形
成苦的原因。
 “灭谛”:佛说苦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知苦而离苦,通过对佛法的修
证,出离生死苦海而得到究竟解脱。“灭”是灭除了烦恼、痛苦,超
越生死的圆满境界。
 “道谛”:通过修学佛法,众生就能够得到解脱,出离生死之苦,而
到达涅槃彼岸。“道”是通达的意思,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

35.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中国主要受哪一个宗派的影响?
 
o   大乘佛教更具有宗教色彩,它把佛教完全宗教化和神圣化,使佛教更
具有精神统治的力量
o   佛教在唯心主义世界观方面: 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彻底
o   在宗教实践上: 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有诱惑力
o   在修行方式上: 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有世俗的性质,交易推广。
o   基本特征:大乘佛教(力图参与和干预社会的世俗生活,要普渡众
生)、小乘佛教(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
=》中国主要受禅宗的影响。
 
36.   佛教八宗和五宗包括哪些?禅宗的创立者?其宗旨?
o   八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三论宗、禅

o   影响较大的五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禅宗
o   禅宗的创立者:唐朝中叶的慧能
o   禅宗的宗旨: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
 
 
37.   佛教与中华文化融合的主要原因?
o   一方面是因为中华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兼容并包性
o   另一方面也由于佛教文化本身的宗教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契合。佛教比
其他宗教更加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
意的教法,即佛陀的教育。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别是儒家修身为本的
道德哲学,所以才能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
 
38.   中国最早建立的第一座佛寺的名字?它在哪?
o   中国最早建立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o   在河南省洛阳市
 
39.   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o   佛教的中国化:注意两点
·  佛法以“助王化于治道”来适应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
父母之恩、众生之恩、三宝之恩、国王之恩。出家修行者不受人间伦理的制
约。佛教关于人生苦,善恶报应、彼岸的说教。有“五戒”和“十善”。
·  佛经翻译、讲经过程中的“汉化”和格义佛教:
-   外来的佛教经典要译为中文
-   学者以自己熟悉的入道学说来理解佛经,使用易解的语言
概念来翻译佛经的字句
-   “格义”
 
 
o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对中国观念文化的影响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实用佛教用:“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世界、相对、今世、来世等。影响最为深远
就是大慈大悲和应果轮回,能把人从现世危难中解救出来。
·  对中国小说文学的影响 :佛经有极强的文学性特别是幻想性和夸张性
手法。“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神怪的小说产生。
·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影响到绘画、建筑、音乐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
是寺塔艺术和佛窟艺术。
·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说
法。逐渐形成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习俗。人死后请僧人念经。
40. “以儒济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请解释这句话并进一步说明儒、
道、佛的不同以及“三教鼎立”的主要进程。
 
 
  儒教 道教 佛教

创 始 孔子 老子 释迦牟尼

发源 中国本土 中国本土 印度

讲 的 了解人与他人的关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了解人与自己本性的关系


学问 系  

本质 就是一个“仁”字 就是一个“无”字 就是一个“空”字

主张 以“正心、修身”为 以积德行善为修行途 以诸恶莫作为主旨的修心文


根本的济世文化 径的成仙文化 化

人 生 “正心、修身、齐 得道成仙   修行成佛


理想 家、治国、平天下”  

做 人 以“仁义礼智信”五 领悟道、修养德、求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


标准 德始终说 自然、守本分、淡名 十戒、心灵安定、

价 值 在创造物质财富的 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 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
观 过程中实现自我价 谐的社会 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值 最大化。
 

哲 学   入世哲学 隐世哲学 出世哲学


倾向

功用 治世 治身 治心

涵 养 正气 大气 怨气
的 气

 
   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 儒家偏入世,注重“仁、以、礼、智、
信”。 信奉“一人为本”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佛法包含世
间法,以出世的思想去入世。讲究因果报应,众生平等。注重磨炼自
己的心性。 道家偏出世,注重清新寡欲,无为而为,鼓励人们亲近自
然,顺其自然

  “三教鼎立”的主要进程:
 
 佛教的传播者在初期采用了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注释佛教的做
法,佛教吸收儒学和老学的结果使佛教的外来色彩逐渐淡化,影
响力越来越大。
 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家主张出家修行不要后代。
为解决这个矛盾,佛教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儒家性善论转化
为“人人皆可成佛”的佛性论,讲孝道的佛经。
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开始和道教的竞争。道教通过学习佛教来完善
自己,许多道教经典都是在佛教经典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还把
佛教的佛性说改造为道性说。
 隋唐时期佛教和道家繁盛,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很大挑战。
 宋以后起兴的宋明理学以儒家为基础, 同时吸收佛道的因素。
 儒释道融合的进程使三方得到各自的发展,结果在中国出现了三
教鼎立的局面。
 
41.   请填写适当的词语和词组:筋骨、人体下部、六腑、皮肤、人体上部、
四肢内侧、体表、背部、体内、胸部、四肢外侧、五脏
 阳性:背部、皮肤、四肢外侧、体表、人体上部、六腑、胸部。
 阴性:筋骨、五脏、四肢内侧、体内、人体下部。

42.       
 
五脏 五行

肝 木

心 火

脾 土

肺 金

肾 水

 
 
43. 请详细说明中医中何为“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生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重要表现。
 “望”诊:一般望诊    +   舌诊
o 一般望诊
望神: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察色: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
望形态:是指望形态和动态从而判断病症
望五官:脸上“五官”的表现与人体“五脏”的健康状况相关。
 舌诊(望舌质和舌苔)
舌质反应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
 “闻”诊(听声音   +   臭气味): 听患者语言气息的变化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
 “切”诊(切脉 / 诊脉):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体察脉象变化了解
病情的一种方法。
 
44.   请解释“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

心为五脏之主,这里的“心”即思念、意念、心里、情感的总称。养心的标
准是把人的思想、意识、心里调整最佳状态。人只要在心理上健康,才能身
体健康,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理想境界。
 
“心广” 心怀开阔则眼界宽

“心正”  正直、真诚
“心平” 心境平和、宁静

“心安” 内心安适与习惯

“心境” 做到凡事不可盲目强求

“心定” 沉静、安定
 
 
45.   请解释中医中的“未病先治”。

防病于先,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
侵袭两个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