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7

第十章 對稱成分與不平衡故障

 10.1 序 言
 10.2 對稱成分的基礎
 10.3 相序阻抗
 10.4 有載發電機之相序網路
 10.5 單線對地故障
 10.6 線對線故障
 10.7 雙線對地故障
 10.8 利用母線阻抗矩陣做不平衡故障分析
 10.9 不平衡故障程式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
10.1 序 言
 不平衡故障的不同型式有 單線對地故障 (single line-to-gr
ound fault) 、線對線故障 (line-to-line fault) 與 雙線對地
故障 (double line-to-ground fault) 。 。
 對稱成分法 (the method of symmetrical components)— 一
種將求解不平衡電路分解成求解數個平衡電路的方法。對
稱成分法將在本章中討論。它被應用到不平衡故障上,如
此,將再度允許以簡單的單相為基礎的分析法來處理問題。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
10.2 對稱成分的基礎
 對稱成分允許不平衡相參數—例如電流與電壓—被換置
成三個分開的平衡對稱成分。

考慮圖 10.1(a) 中之三相平衡電流的相量代表,三個相量被


寫成

I a1  I a1 0  I a1
I b1  I a1 240  a 2 I a1
I c1  I a1 120  aI a1
(10.1)
圖 10.1 對稱成分的代表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
8.2 暫態現象
其中運算子 a
a  1120  0.5  j 0.866
a 2  1240  0.5  j 0.866 (10.2)
a 3  1360  1  j 0

1 a  a2  0 (10.3)

相量的次序是 abc 。這種相量的順序被指定為正相序 (positiv


e phase sequence) 。當順序是如圖 10.1(b) 所示的 acb 時,則
被指定為負相序 (negative phase sequence)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
負相序參數被表示為
I a2  I a2 0  I a2
I b2  I a2 120  aI a2 (10.4)
I c2  I a2 240  a 2 I a2

當分析不平衡故障的某些型態時可發現,零相序 (zero phase seq


uence) 必需被引入。這些相量彼此間具有相同的相位。零相序
電流如圖 10.1(c) 所示—被指定為
I a0  I b0  I c0 (10.5)
上註標 1 、 2 與 0 分別被用來代表正、負與零相序參數。三
相電力系統的三相不平衡相量可以分解成相量的三個平衡系統,
如下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
1. 正序成分係由一組相序為 abc 的平衡三相成分所組成。
2. 負序成分係由一組相序為 acb 的平衡三相成分所組成。
3. 零序成分由大小相等、相角相同的三個單相成分所組成。
考慮三相不平衡電流 Ia 、 Ib 、 Ic ,要找出電流的三個對稱成
分,使得
I a  I a0  I a1  I a2
I  I 0  I1  I 2 (10.6)
b b b b
Ic  I c0  I c1  I c2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
依式 (10.1) 、 (10.4) 與 (10.5) 所示的對稱成分的定義,我們
可以全部用 a 相成分表示來重寫式 (10.6) 。
I a  I a0  I a1  I a2
I b  I a0  a 2 I a1  aI a2 (10.7)
I c  I a0  aI a1  a 2 I a2

 I a  1 1 1   I a0 
 I   1 a 2 a  I 1  (10.8)
 b  2
 a2 
 I c  1 a a   I a 

I abc  AI 012
a
(10.9)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
其中 A 是對稱成分轉換矩陣 (symmetrical components transfor-
mation matrix, SCTM) ,它將相量電流I abc 轉換成對稱成分電
流 I 012
a ,其定義為
1 1 1
A  1 a 2 a  (10.10)
1 a a 2 
解出式 (10.9) 的對稱成分電流,我們得到
1 abc
I 012
a  A I (10.1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
1 1 1
1
A 1  1 a a 2  (10.12)
3
1 a 2 a 

1 1  (10.13)
A  A
3

將 A-1 代入式 (10.11) ,我們得到


 I a0  1 1 1  I a 
 1 1
 I a   1 a a 2   I b  (10.14)
 I 2  3 1 a 2 a   I c 
 a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
或者以成分型式來表示,對稱成分為
I a0  13 ( I a  I b  I c )
(10.15)
I a1  13 ( I a  aI b  a 2 I c )
I a2  13 ( I a  a 2 I b  aI c )
從式 (10.15) ,電流的零序成分等於三相相電流之和的三分之一。
因此,當三相相電流之和為零,例如,在中性點不接地之三相系
統中,零序電流便無法存在。假如電力系統的中性點被接地,則
零序電流會在中性點與地間流動。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
對電壓而言,其表示法相似。因此,以對稱成分電壓表示的不平
衡相電壓為
Va  Va0  Va1  Va2
Vb  Va0  a 2Va1  aVa2 (10.16)
Vc  Va0  aVa1  a 2Va2
或寫成矩陣型式
abc 012 (10.17)
V  AV a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1
以不平衡相電壓表示的對稱成分為
Va0  13 (Va  Vb  Vc )
Va1  13 (Va  aVb  a 2Vc ) (10.18)
Va2  13 (Va  a 2Vb  aVc )

或寫成矩陣型式
(10.19)
Va012  A 1 V abc
三相複功率為
abcT abc (10.20)
S (3 )  V I
將式 (10.9) 與 (10.17) 代入式 (10.2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2

S ( 3 )  ( AV a012 ) T ( AI 012
a )
012T T  012
(10.21)
 Va A A Ia
AT  A AT A*  3
012T 012
S (3 )  3(V I )
0 0
 3Va I a  1 1
3Va I a  2 2
3Va I a (10.22)

式 (10.22) 顯示總不平衡功率可以由各對稱成分功率的和獲得。
通常對稱成分的下註標 a 會被略去,例如 I 0 , I 1 、與 I 2 不言
而喻是指 a 相。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3
例題 10.1 (chp10ex1)
求一組不平衡電流 I a  1.625 I b  1.0180
與 、 I c  0.9132
的對稱成分。各相量的圖示於圖 10.2 中。
零相序組

圖 10.2
正相序組 負相序組 分解不平
衡相量成
對稱成分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4
例題 10.2 (chp10ex2)
一組不平衡三相電壓的對稱成分為 Va0  0.690 Va1  1.030、
 V a2
  30與 = 0.8 。試求原本的不平衡相量。
各相量的圖示於圖 10.3 中。
零相序組

負相序組 圖 10.3 轉
正相序組
換對稱成分
成相量成分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5
10.3 相序阻抗
提供正序電流流動的阻抗即為正序阻抗 (positive-sequence impe
dance) ,以 Z 1 代表。提供負序電流流動的阻抗即為負序阻抗
(negative-sequence impedance) ,以 Z 2 代表。當零序電流流動
時,其阻抗被稱為零序阻抗 (zero-sequence impedance) ,以 Z 0
代表。輸電線、發電機與變壓器的相序阻抗將在此做簡要的考量。
10.3.1 丫接負載的相序阻抗

一含自感與互感元件的三相平衡負載示於圖 10.4 。負載中性點


透過一阻抗 接地。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6
10.3.1 丫接負載的相序阻抗
一含自感與互感元件的三相平衡負載示於圖 10.4 。負載中性點
透過一阻抗 接地。

圖 10.4 平衡 Y 接負載。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7
線對地電壓為
Va  Z s I a  Z m I b  Z m I c  Z n I n
Vb  Z m I a  Z s I b  Z m I c  Z n I n (10.23)
Vc  Z m I a  Z m I b  Z s I c  Z n I n
依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I n  I a  Ib  Ic (10.24)
將 In 從式 (10.24) 代入式 (10.23) ,並以矩陣型式重寫方程式
可得 Va   Z s  Z n Z m  Z n Z m  Z n   I a 
V    Z  Z Z  Z Z  Z   I 
 b  m n s n m n
  b (10.25)
Vc   Z m  Z n Z m  Z n Z s  Z n   I c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8
V abc  Z abc I abc (10.26)

Zs  Zn Zm  Zn Zm  Zn 
Z abc  Z m  Z n Z s  Z n Z m  Z n  (10.27)
 
 Z m  Z n Z m  Z n Z s  Z n 
將 V abc I abc
與 以其對稱成分來寫出,我們得到
AV a012  Z abc AI 012
a
(10.28)
Va012  A 1 Z abc AI 012
a
 Z 012 I 012 (10.29)
a

Z 012  A 1 Z abc A (10.3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9
將 Zabc 、 A 與 A-1 從式 (10.27) 、 (10.10) 與 (10.12) 代入
上式得1 1 1   Z  Z Z  Z Z  Z  1 1 1 
s n m n m n
1
Z 012  1 a a 2   Z m  Z n Z s  Z n Z m  Z n  1 a 2 a  (10.31)
3   
1 a
2
a   Z m  Z n Z m  Z n Z s  Z n  1 a a 2 
 Z s  3Z n  2 Z m 0 0 
Z 012   0 Zs  Zm 0  (10.32)
 0 0 Z s  Z m 
若沒有互耦存在,我們令 Zm = 0 ,此時阻抗矩陣變為
 Z s  3Z n 0 0
Z 012   0 Zs 0  (10.33)
 0 0 Z s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0
阻抗矩陣只在主對角線上有非零元素 (nonzero elements) 出現。
因此,對平衡負載而言,三個相序是獨立的。也就是說,各相序
的電流僅會在與其相同的相序上產生電壓降。這是非常重要的特
性,因為它允許各相序網路以單相為基礎來分析。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1
10.3.2 輸電線的相序阻抗
對靜態裝置而言,例如輸電線,相序對其阻抗並無影響,因為無
論相序如何,電壓與電流所遭逢的輸電線的幾何結構相同。因此,
正相序與負相序的阻抗相等,即 Z1 =Z2 。
零序電流係同相位,流經 a 、 b 與 c 相導線,經接地的中性
點返回。大地與任一遮蔽導線都是零序電流的有效路徑。因此 Z
0
- 包含透過大地返回路徑之效應者 - 一般與 Z1 及 Z2 不同。在
有接地中性線存在的情況下,零序阻抗的決定十分複雜。為了獲
得 Z 0 的大小 (order) 的概念,我們將考慮下列簡化結構。考
慮一等距配置之三相線路的一公尺長線段,如圖 10.5 所示。相
導線承載有零序 ( 單相 ) 電流,並以接地的中性線為返回路徑。
地表可以用一置於平均距離 Dn 的一等效虛構導線來近似。 Dn
係指從三相的每一相到地表面的平均距離。因為導線 n 載有反
方向的返回電流,故我們有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2
圖 10.5 零序電流與大地回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3
I a0  I b0  I c0  I n  0 (10.34)

因為 ,是故,我們有
I n  3I a0 (10.35)

利用式 (4.29) 所示的導線群中某一導線的磁交連關係式, a 相


導線的總磁交連數為
 1 1 1 1 
a 0  2 107  I a0 ln  I b0 ln  I c0 ln  I n ln  (10.36)
  D D Dn 

以 Ia0 來表示 Ib0 、 Ic0 與 In ,我們得到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4
7 0 1 1 1 1 
a0  2  10 I a  ln  ln  ln  3 ln 
  D D Dn 
3
D
 2  10 7 I a0 ln n2 Wb m (10.37)
 D

因為 L0   a 0 I a0 ,以 mH/km 表示的每相零序電抗為
Dn3
L0  0.2 ln
 D 2
DDn3
 0.2 ln
 D 3
D  Dn 
 0.2 ln  3 0.2 ln  mH Km (10.38)
   D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5
上式的第一項與式 (4.33) 所得的正序電抗相同。因此零序電抗
可表示為
X 0  X 1  3X n (10.39)
 Dn  (10.40)
X n  2 f  0.2 ln  mΩ km
 D 
輸電線的零序阻抗比正序及負序阻抗大三倍以上。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6
10.3.3 同步電機的相序阻抗
同步電機的電感依相對於轉子的旋轉方向的相序電流的相序而定。
正相序發電機阻抗是由外加一組正相序電壓,然後觀察其對正相
序電流流動之影響而求得者。當負相序電流施加在定子上時,在
空氣隙的淨磁通的旋轉方向與轉子的旋轉方向相反。也就是說,
相對於轉子而言,淨磁通係旋轉在兩倍的同步速率。因為場電壓
係與正相序變數相關聯,因此場繞阻並不受影響。結果只有阻尼
繞組會在交軸上產生效應。因此,在交軸上的暫態電抗及次暫態
電抗與在直軸上者並沒有甚麼差別。負相序電抗將與正相序次暫
態電抗非常接近,亦即
X2 ~
 X d (10.4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7
零相序阻抗是電機提供零相序電流流動的阻抗。我們仍記得一組
零相序電流內的各個電流均相同。因此,假如磁動勢的空間分布
為正弦的,則總合空氣隙磁通應為零,將沒有因電樞反應而產生
的電抗。由於漏磁通的緣故,電機將有一非常小的電抗。因此零
相序電抗將非常接近於漏磁電抗,亦即
0 ~ (10.42)
X  X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8
10.3.4 變壓器的相序阻抗
在電力變壓器內部,鐵心損失與磁化電流僅達其額定值的 1%
左右;因此,磁化支路可予以忽略。變壓器被塑型成一等效串聯
漏阻抗。因為變壓器是一靜態裝置,漏阻抗並不會因相序的改變
而改變。因此,正相序與負相序阻抗相同。此外,假如變壓器允
許零相序電流流動,對零相序而言,相阻抗等於漏阻抗,我們得
到 Z 0  Z1  Z 2  Z (10.43)
記得 Y- 或  -Y 變壓器,在高壓側的正相序線電壓領先相對
應的低壓側線電壓 30o 。對負相序而言,其相對應的相位移為 -
30o 。零相序阻抗的等效電路依繞組的接法而定;此外,尚依中
性點是否接地而定。圖 10.6 顯示較常見的變壓器結構及其零序
等效電路。在變壓器內當鐵心磁阻被忽略時,一次與二次側間的
磁動勢是完全平衡的。其意指只有在二次側有電流時一次側才能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29
有電流流動。可以施加一組零序電壓在一次側後,計算其所得電
流的方式核對其零序電路的妥適性。

圖 10.6
變壓器零
序等效電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0
圖 10.6
變壓器零
序等效電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1
(a)兩中性點均接地的 Y-Y 連接:我們知道零相序電流等於相
電流之和。因為兩中性點均接地,所以一次側與二次側都
提供有零相序電流的流動路徑,變壓器將呈現一單相等效
漏電抗,如圖 10.6(a) 所示。
(b)僅一次側中性點接地的 Y-Y 連接:一次側中性點被接地,
但二次側中性點被隔離,二次側相電流之和必定等於零。
意指二次側的零相序電流為零。因此一次側零相序電流亦
為零,反映出一無窮大的阻抗或為一開路,如圖 10.6(b)
所示。
(c)中性點接地的 Y- 連接:在此結構中,一次側電流可以
流動,因為在 接二次側有零相序環流,且在 Y 接一次
側有一大地回流路徑。注意:零相序電流無法離開端,因
此,一次側與二次側間是隔離的,如圖 10.6(c) 所示。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2
(d) 中性點不接地的 Y- 連接:在此結構中,因為中性點被
隔離,零相序電流無法流動,等效電路反映出一無窮大的
阻抗或為一開路,如圖 10.6(d) 所示。
(e) - 連接:在此結構中,零相序電流在接繞組內環流,
但無法離開  端,其等效電路如圖 10.6(e) 所示。
注意:中性點阻抗在等效電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中性點透
過一阻抗 Zn 接地時,因為 In = 3 I0 ,是故,在等效電路中,中
性點阻抗在 I0 的路徑上將以 3Zn 出現。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3
例題 10.3 (chp10ex3)
有一線對中性點為 100 V 之平衡三相電壓被加在中性點不接地
之平衡 Y 接負載上,如圖 10.7 所示。三相負載係由三個相互
耦合的電抗所組成。每相電抗為 = j12  ,而其相間互感為 = j
4。

例題 10.3 用電

(a) 試不用對稱成分而直接以網目分析法決定線電流。
(b) 試用對稱成分法決定線電流。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4
(a) 應用 KVL , KCL 在兩個獨立的網目方程式上,得
Z s I a  Z m I b  Z s I b  Z m I a  V a  Vb  V L  / 6
Z s I b  Z m I c  Z s I c  Z m I b  Vb  V c  V L    / 2
Ia  Ib  Ic  0
將上式寫成矩陣型式為
( Z s  Z m )  ( Z s  Z m ) 0   I a   VL π 6 
 0 ( Z  Z )  ( Z  Z )   I    V   π 2
 s m s m   b  L 
 1 1 1   I c   0 

或寫成更簡潔的型式
Z mesh I abc  Vmesh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5
解上式得線電流為
I abc  Z mesh 1 Vmesh

Iabcp =
12.5 -90.0
12.5 150.0
12.5 30.0
(b) 利用對稱成分法可得
V 012  Ζ 012 I 012
0 Z s  2Z m 0 0 
V 012  V a  Ζ 012   0 Zs  Zm 0 
 0   0 0 Z s  Z m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6
對電流的相序成分而言,我們得到
I 012

 Ζ 
012 1
V 012
Iabcp =
12.5 -90.0
12.5 150.0
12.5 30.0
此一結果與 (a) 小題所得者相同。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7
例題 10.4 (chp10ex4)
一具有如下相對中性點電壓之三相不平衡電源

被加到圖 10.4 中的電路上。負載之每相串聯阻抗Z s  8  j 24


及相間互阻抗為 。負載與電源的中性點均直接接地。
Z m  j4
試決定 Z 012  A 1 Z abcΑ
(a) 負載相序阻抗矩陣 。
(b) 電壓的對稱成分。
(c) 電流的對稱成分。
0 0 1 1 2 2
(d) 負載相電流。 S 3  3(V I
a a  V I
a a  V a Ia )

(e) 以對稱成分求解輸送到負載的複功率,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8
(f) 利用各相功率加總的方法求解輸送到負載的率,
S 3  Va I a  Vb I b  Vc I c 。

Z012 =
8.00 +32.00i 0.00 + 0.00i 0.00 - 0.00i
0.00 + 0.00i 8.00 +20.00i 0.00 + 0.00i
0.00 - 0.00i 0.00 - 0.00i 8.00 +20.00i
V012p =
47.7739 57.6268
112.7841 -0.0331
61.6231 45.8825
I012p =
1.4484 -18.3369
5.2359 -68.2317
2.8608 -22.316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39
Iabcp =
8.7507 -47.0439
5.2292 143.2451
3.0280 39.0675
S3ph =
9.0471e+002 +2.3373e+003i
S3ph =
9.0471e+002 +2.3373e+003I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0
10.4 有載發電機之相序網路
圖 10.8 代表一中性點透過阻抗 Zn 接地的三相同步發電機。此
發電機正供應一個三相平衡負載。

圖 10.8 三相平衡電源與阻抗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1
同步電機產生平衡三相內電壓,此電壓被表示為一組正相序的相

1
Ε abc  a 2  E a (10.44)
 a 
此電機正供電給一個三相平衡負載。應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至每
一相,可得
Va  E a  Z s I a  Z n I n
Vb  E b  Z s I b  Z n I n (10.45)
Vc  E c  Z s I c  Z n I n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2
以 In  Ia  Ib  Ic 代入,且將式 (10.45) 寫成矩陣
型式,可得 V   E  Z s  Z n Zn Z n  I a 
a a
V    E    Z Z n   I b 
 b  b  n Zs  Zn (10.46)
Vc   E c   Z n Zn Z s  Z n   I c 

V abc  Ε abc  Ζ abc I abc (10.47)


式中 Vabc 是相端電壓向量 (phase terminal voltages vector) ,而
Iabc 為相電流向量 (phase currents vector) 。轉換端電壓與電流相
量至對稱成分得
AV a012  AΕ 012  Ζ abc
AI 012 (10.48)
a a
1 abc
Va012  Ε 012
a  Α Ζ AI 012
a
(10.49)
Ε 012
a Ζ Ι
012 012
a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3
1 1 1  Z s  Z n Zn Z n  1 1 1
1
Ζ 012  1 a a 2   Z n Zs  Zn Z n  1 a 2 a  (10.50)
3
1 a 2 a   Z n Zn Z s  Z n  1 a a 2 

 Z s  3Z n 0 0  Z 0 0 0 
 
Ζ 012   0 Zs 0    0 Z1 0  (10.51)
 0 0 Z s   0 0 Z 2 

In  Ia  Ib  Ic

因為所產生的 emf 是平衡的,所以只會有正相序電壓,亦即


0
Ε 012  E  (10.52)
a   a
 0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4
將 E 012
a Z 012
與 代入式 (10.49) ,得
Va0   0   Z 0 0 0   I a0 
 1     
Va    E a    0 Z1 0   I a1  (10.53)
V 2   0   0 0 Z 2   I a2 
 a   
寫成成分型式 (component form)
Va0  0  Z 0 I a0
Va1  E a  Z 1 I a1 (10.54)
Va2  0  Z 2 I a2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5
式 (10.54) 所示的三個方程式可以表示為三個等效相序網路,
如圖 10.9 所示。

圖 10.9 相序網路: (a) 正相序; (b) 負相序;


(c) 零相序。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6
重要觀察所得
• 三個相序相互獨立。
• 正相序網路與用於研究平衡三相電流與電壓的單線圖相同。
• 只有正相序網路有電壓源,因此正相序電流僅會導致正相序
電 壓降。
• 負相序與零相序網路中沒有電壓源。
• 負相序與零相序電流僅會導致負相序與零相序電壓降。
• 系統中性點是正與負相序網路的參考點,而地則為零相序網
路 的參考點。因此,零相序電流只能在系統中性點到地的電
路為 導通時才能流動。
• 接地阻抗以 反映在零相序網路中。
• 三個相序系統可以單相為基礎分別求解。是故,相電流與電
壓 可以分別由電流與電壓的對稱成分重疊而得。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7
10.5 單線對地故障
圖 10.10 顯示一中性點透過阻抗 Zn 接地的三相發電機。

圖 10.10 線對地故障在 a 相。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8
假如一透過阻抗 Zf 的線對地故障發生在 a 相。且假設發電機
故障發生之初沒有負載,則故障點的邊界條件為
Va  Z f I a (10.55)
Ib  Ic  0 (10.56)
以 Ib  Ic  0 代入,電流的對稱成分可從式 (10.14) 獲
得為  I 0  1 1 1  I a 
a
 1 1
I a   1 a a 2   0  (10.57)
I 2  3
1 a 2 a   0 
 a
1 (10.59)
I a0  I a1  I a2  Ia
3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49
從式 (10.54)
Va  E a  ( Z 1  Z 2  Z 0 ) I a0 (10.60)
式中Z 0  Z s  3Z n Va (10.55) 將
,從式 代入
3Z f I a0  E a  ( Z 1  Z 2  Z 0 ) I a0 (10.61)
Ea
I a0  1 2 0
(10.62)
Z  Z  Z  3Z f

故障電流為
3E a
I a  3I a0  1 2 0
(10.63)
Z  Z  Z  3Z f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0
將電流的對稱成分代入式 (10.54) ,故障點電壓的對稱成分與相
電壓便可獲得。
式 (10.58) 與 (10.62) 可以利用將相序網路串聯連接的方式來
表示,如圖 10.11 所示的等效電路。因此,對線對地故障而言,
先就各相序網路求其到故障點的戴維寧阻抗,並將三個相序網路
串聯。在很多實際的應用上,所求得的正相序與負相序阻抗是相
等的。假如發電機中性點被直接接地,則 Zn  0 ,且對直接
Zf 0
故障而言,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1
圖 10.11 線對地故障用的相序網路連接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2
10.6 線對線故障
圖 10.12 為一部三相發電機有一個透過阻抗 Zf 在 b 與 c 兩
相間的故障。假設在故障之初沒有負載,則故障點的邊界條件為

圖 10.12 b 與 c 相間的線對線故障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3
Vb  V c  Z f I b (10.64)
Ib  Ic  0 (10.65)
Ia  0 (10.66)

從式 (10.14) 可得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 I a0  1 1 1 0 
 1 1
 I a   1 a a 2   I b  (10.67)
 I 2  3 1 a 2 a   I b 
 a 
I a0  0 (10.68)
1
I a  (a  a 2 ) I b
1
(10.69)
3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4
1 (10.70)
I a2  (a 2  a ) I b
3
I a1   I a2
(10.71)

從式 (10.16) ,可得
Vb  Vc  (a 2  a )(Va1  Va2 ) (10.72)
 Z f Ib
從式 (10.54)
(10.73)
從式 (10.69) 將 Ib 代入,可得
1 2 3I a1
E a  (Z  Z ) I a1 Zf 2 2
(10.74)
(a  a )(a  a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5
(a  a 2 )(a 2  a )  3
Ea (10.75)
I a1  1
Z  Z2 Zf

相電流為
 I a  1 1 1 0 
 I   1 a 2 a   I a1 
 b  (10.76)
 I c  1 a a 2   I a1 
I b   I c  (a 2  a ) I a1 (10.77)
I b   j 3I a1 (10.78)
將電流的對稱成分代入式 (10.54) ,故障點電壓的對稱成分及相
電壓便可獲得。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6
式 (10.71) 與 (10.75) 可以利用將正相序網路與負相序網路對
立連接的方式來表示,如圖 10.13 所示。在很多實際的應用上,
所求得的正相序與負相序阻抗是相等的。對直接故障而言, Zf 0

圖 10.13 線對線故障用的相序網路連接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7
10.7 雙線對地故障
圖 10.14 為一部三相發電機有一個透過阻抗 Zf 的 b 與 c 兩
相對地故障。假設發電機在故障之初沒有負載,則故障點的邊界
條件為

圖 10.14 雙線對地故障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8
Vb  Va0  a 2Va1  aVa2

Vb  V c  Z f ( I b  I c ) (10.79)
I a  I a0  I a1  I a2  0 (10.80)
從式 (10.16) 可得
(10.81)
Vb  Va0  a 2Va1  aVa2
(10.82)
Vc  Va0  aVa1  a 2Va2
因為 Vb  Vc
Va1  Va2
(10.83)
Vb  Z f ( I a0  a 2 I a1  aI a2  I a0  aI a1  a 2 I a2 )
 Z f (2 I a0  I a1  I a2 )
 3Z f I a0 (10.84)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59
3Z f I a0  Va0  (a 2  a )Va1
(10.85)
 Va0  Va1
將電壓的對稱成分從式 (10.54) 代入式 (10.85)
E a  Z 1 I a1 (10.86)
I a0 
Z 0  3Z f
又將電壓的對稱成分代入式 (10.83) ,可求得
E a  Z 1 I a1 (10.87)
I a2  2
Z
將 Ia0 與 Ia2 代入式 (10.8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0
(10.88)

式 (10.86) 至 (10.88) 可以利用將負相序網路與零相序網路並


聯後再與正相序網路串聯連接的方式來代表,如圖 10.15 所示
的等效電路。從式 (10.88) 求得的 Ia1 的值代入式 (10.86) 與
(10.87) 中,可求出 Ia0 與 Ia2 。於是相電流便可由式 (10.8)
求得。最後故障電流可由下式求得
I f  I b  I c  3I a0 (10.89)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1
圖 10.15 雙線對地故障用的相序網路連接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2
例題 10.5 (chp10ex5)
一簡單電力系統的單線圖示於圖 10.16 中。各發電機的中性線
係透過 0.25/3 pu ( 以 100 MVA 為基準 ) 的限流電抗器接地。
以 100 MVA 為共通基準的標么值表示的系統資料表列如下。
發電機均在無負載的情況下,運轉在額定電壓與額定頻率,
且電動勢均同相位。
試決定下列故障的故障電流。
(a) 一平衡三相故障透過一故障阻抗 Zf = j0.1 pu 發生在母線 3 。
(b) 一單線對地故障透過一故障阻抗 Zf = j0.1 pu 發生在母線 3 。
(c) 一線對線故障透過一故障阻抗 Zf = j0.1 pu 發生在母線 3 。
(d) 一雙線對地故障透過一故障阻抗 Zf = j0.1 pu 發生在母線 3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3
圖 10.16 例題 10.5 用單線圖。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4
項目 基準 MVA 電壓額定 X1 X2 X0
G1 100 20 kV 0.15 0.15 0.05
G2 100 20 kV 0.15 0.15 0.05
T1 100 20/220 kV 0.10 0.10 0.10
T2 100 20/220 kV 0.10 0.10 0.10
L12 100 220 kV 0.125 0.125 0.30
L13 100 220 kV 0.15 0.15 0.35
L23 100 220 kV 0.25 0.25 0.7125

欲求由故障母線 ( 母線 3) 看入的戴維寧等效阻抗,我們首先
將由母線 123 構成的型電路轉換為等效 Y 型,如圖 10.17
(b) 所示。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5
正相序阻抗網路如圖 10.17 所示。

圖 10.17 例題 10.5 用正相序阻抗圖。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6
1 ( j 0.2857143)( j 0.3095238)
Z 33   j 0.0714286
j 0.5952381
 j 0.1485714  j 0.0714286  j 0.22
此一阻抗示於圖 10.18(a) 中。
因為各元件的負相序阻抗與正相序阻抗相同,是故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7
2 1
Z 33  Z 33  j 0.22

圖 10.18 正相序戴維寧等效網路的化簡結果
負相序網路如圖 10.18(b) 所示。零相序網路的等效電路係依圖
10.6 中變壓器繞組的接法來構建,示於圖 10.19 中。
欲求由故障母線 ( 母線 3) 看入的戴維寧等效阻抗,我們
將由母線 123 構成的型電路轉換為等效 Y 型,如圖 10.19
(b) 所示。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8
圖 10.19 例題 10.5 用零相序阻抗圖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69
( j 0.30)( j 0.35)
Z 1s   j 0.0770642
j1.3625
( j 0.30)( j 0.7125)
Z 2s   j 0.1568807
j1.3625
( j 0.35)( j 0.7125)
Z 3s   j 0.1830257
j1.3625
0 ( j 0.4770642)( j 0.2568807)
Z 33   j 0.1830275
j 0.7339449
 j 0.1669725  j 0.1830275  j 0.35

零相序阻抗圖示於圖 10.20 中。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0
圖 10.20 例題 10.5
用零相序網路。

(a) 發生在母線 3 的平衡三相故障


假設無負載下產生的電動勢為 1.0 pu ,故障電流為
V3a(0) 1 .0
I 3a ( F )     j 3.125 pu
1
Z 33 Zf j 0.22  j 0.1
 820.1  90 Α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1
(b) 發生在母線 3 的單線對地故障
從式 (10.62) ,故障電流的相序成分為
V3a (0)
I 30  I 31  I 32  1 2 0
Z 33  Z 33  Z 33  3Z f
1.0

j 0.22  j 0.22  j 0.35  3( j 0.1)
  j 0.9174 pu
 I 3a  1 1 1   I 30  3I 30   j 2.7523
 b     
I
 3   1 a 2
a   I 30    0    0 
 pu
 I c  1 a 2  0
a  I 3  0   0 
 3     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2
(b) 發生在母線 3 的線對線故障
電流的零相序成分為零,亦即
I 30  0
從式 (10.75) ,故障電流的正與負相序成分為
V3a( 0) 1
I 31   I 32     j1.8519 pu
1
Z 33 2
 Z 33 Zf j 0.22  j 0.22  j 0.1

 I 3a  1 1 1 0   0 
 b 
 I 3   1 a
2
a   j1.8519   3.2075
 I c  1 a a 2   j1.8519   3.2075 
 3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3
(d) 發生在母線 3 的雙線對地故障
從式 (10.88) ,故障電流的正相序成分為
V3a( 0) 1
I 31     j 2.6017 pu
2 ( Z 0  3Z )
Z 33 j 0.22( j 0.35 j 0.3)
1
Z 33  33 f j 0.22  j 0.22 j 0.35 j 0.3
2  Z 0  3Z
Z 33 33 f

從式 (10.87) ,故障電流的負相序成分為
V3a(0)  Z 33
1 1
I3 1  ( j 0.22)( j 2.6017)
I 32   2
  j1.9438 pu
Z 33 j 0.22

從式 (10.86) , 故障電流的零相序成分為
V3a(0)  Z 33
1 1
I3 1  ( j 0.22)( j 2.6017)
I 30     j 0.6579 pu
0
Z 33  3Z f j 0.35  j 0.3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4
 I 3a  1 1 1   j 0.6579   0 
 b 
I
 3   1 a 2
a   j 2.6017  4.058165.93
 I c  1 a a 2   j1.9438   4.05814.07 
 3 
故障電流為
I 3 ( F )  I 3b  I 3c  1.97329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5
10.8 利用母線阻抗矩陣做不平衡故障分析
當網路為平衡時,對稱成分阻抗是對角化的,是故分別計算零、
正與負相序網路的 Z bus 是可能的。又對發生在母線 k 的故
障而言,在母線阻抗矩陣 Z bus 之 k 軸上的對角線元素即是到
故障點的戴維寧阻抗。為了求得不平衡故障的解,各相序網路的
母線阻抗矩陣是分別求得的。然後,相序阻抗 Z0kk , Z1kk 和 Z2k
k 被依圖 10.11 、 10.13 與 10.15 所描述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各種不平衡故障的故障公式摘要於下。在寫電壓與電流的對稱成
分時,下註標 a 將被捨去,對稱成分以 a 相為代表是我們的
共識。
10.8.1 利用 Zbus 解單線對地故障
考慮一 a 相與地間透過阻抗 Zf 發生在母線 k 的故障,如圖
10.21 所示。單線對地故障需要 a 相的正、負與零相序網路,
並接成串聯,以便計算式 (10.62) 所示的零相序電流。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6
因此,對發生在母線 k 的故障,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網路的母線 k

圖 10.21 單線對地故障發生在母線 k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7
Vk (0)
I k0  I k1  I k2  (10.90)
1 2 0
Z kk  Z kk  Z kk  3Z f
式中 Z0kk 、 Z1kk 與 Z2kk 為相對應的母線阻抗矩陣中 k 軸上的對
角線元素,而 Vk(0) 為母線 k 的故障前電壓。故障相電流為
abc 012 (10.91)
I k  ΑΙ k

10.8.2 利用 Zbus 解線對線故障


考慮一介於 b 相與 c 相間,透過阻抗 Zf 發生在母線 k 的
故障,如圖 10.22 所示。圖 10.13 所示的 a 相相序網路被應
用於此,其中正與負相序網路被置於對立的位置。從式 (10.68) 、
(10.71) 與 (10.75) 所示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8
I k0  0 (10.92)
Vk (0) (10.93)
I k1   I k2  1 2
Z kk  Z kk Zf

圖 10.22 線對線故障發生在母線 k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79
10.8.3 利用 Zbus 解雙線對地故障
考慮一介於 b 相與 c 相間透過阻抗 Zf 接地,發生在母線 k
的故障,如圖 10.23 所示。

圖 10.23 雙線對地故
障發生在母線 k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0
圖 10.15 所示的 a 相相序網路被應用於此,其中正相序網路
被放置於與負和零相序網路並聯後的網路串聯的位置。從式 (1
0.86) – (10.88) 所示的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10.94)

1 1
Vk (0)  Z kk I kk (10.95)
I k2   2
Z kk
1 1
Vk (0)  Z kk I kk
I k0  0 (10.96)
Z kk  3Z f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1
故障相電流可以由式 (10.91) 求得
I k ( F )  I kb  I kc (10.97)
10.8.4 故障期間的母線電壓與線路電流
利用式 (10.54) 所示的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公式,故障期間第
i 個母線電壓的對稱成分可求得為
Vi 0 ( F )  0  Z ik0 I k0
Vi1 ( F )  Vi1 (0)  Z ik1 I k1 (10.98)
Vi 2 ( F )  0  Z ik2 I k2

式中 Vi1(0) = Vi(0) 是母線 i 在故障前的相電壓。故障期間的相


電壓為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2
Vi abc  Α Vi 012 (10.99)

在線路 i 至 j 中的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Vi 0 ( F )  V j0 ( F )
I ij0 
z ij0
Vi1 ( F )  V j1 ( F ) (10.100)
I ij1 
z 1ij
Vi 2 ( F )  V j2 ( F )
I ij2 
z ij2

其中 z0ii 、 z1ii 與 z2ii 是母線 i 至 j 間實際線路阻抗的零、正與


負相序成分。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3
在求得線路電流的對稱成分後,在線路 i 至 j 中的相故障電
流為 abc 012 (10.101)
I ij  Α I ij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4
例題 10.6 (chp10ex6)
利用母線阻抗矩陣解例題 10.5 。除此之外,試針對各類型故障
決定其故障期間的母線電壓與線路電流。
利用函式 Zbus = zbuild(zdata) 、 與 求圖 10.17 的正相序
網路與圖 10.19 的零相序網路。
正相序母線阻抗矩陣為
 j 0.1450 j 0.1050 j 0.1300
Z 1bus   j 0.1050 j 0.1450 j 0.1200
 j 0.1300 j 0.1200 j 0.2200

而零相序母線阻抗矩陣為
 j 0.1820 j 0.0545 j 0.1400
0
Z bus   j 0.0545 j 0.0864 j 0.0650
 j 0.1400 j 0.0650 j 0.350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5
因為例題 10.5 中的系統的正相序電抗與負相序電抗相同,是故
Z1bus = Z2bus 。

(a) 平衡三相故障透過阻抗 = j0.1 發生在母線 3 。


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 0   0   0 
012
     
I 3 (F )   1 1    j 0.221 j 0.1    j 3.125
 Z 33  Z f   0   0 
 0  

1 1 1   0  3.125  90
I 3abc ( F )  1 a 2 a   j 3.125   3.125150 
1 a a 2   0   3.12530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6
對平衡故障而言,只會有電壓的正相序成分。因此,依式 (10.9
8) ,故障期間 a 相的母線電壓為
1
V1 ( F )  1  Z 13 I 3 ( F )  1  j 0.13( j 3.125)  0.59375
1
V 2 ( F )  1  Z 23 I 3 ( F )  1  j 0.12( j 3.125)  0.62500
1
V3 ( F )  1  Z 33 I 3 ( F )  1  j 0.22( j 3.125)  0.31250

線路中的 a 相故障電流為
V 2 ( F )  V1 ( F ) 0.62500  0.59375
I 21 ( F )  1
  0.2500  90
Z 12 j 0.125
V1 ( F )  V3 ( F ) 0.59375  0.31250
I 13 ( F )  1
  0.1875  90
Z 13 j 0.15
V 2 ( F )  V3 ( F ) 0.62500  0.31250
I 23 ( F )  1
  0.125  90
Z 23 j 0.25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7
(b) 單線對地故障透過阻抗 Zf = j0.1 發生在母線 3 。
從式 (10.90) , 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1.0
I 30 ( F )  I 31 ( F )  I 32 ( F )  1 2 0
Z 33  Z 33  Z 33  3Z f
1.0
   j 0.9174
j 0.22  j 0.22  j 0.35  j 3(0.1)
1 1 1   j 0.9174 2.7523  90
I 3abc ( F )  1 a 2 a   j 0.9174   00 

1 a a   j 0.9174 
2
00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8
 0  Z 130 I 30  0  j 0.140 j 0.9174  0.1284
 1 1
V1012 ( F )  V11 (0)  Z 13 I 3   1  j 0.130 j 0.9174   0.8807 
   
 0  Z 13 I 3  0  j 0.130 j 0.9174   0.1193
2 2

 0  Z 23 I 3  0  j 0.065 j 0.9174  0.0596


0 0

 1 1
V2012 ( F )  V21 (0)  Z 23 I 3   1  j 0.120 j 0.9174   0.8899 
   
 0  Z 23 I 3  0  j 0.120 j 0.9174   0.1101
2 2

 0  Z 330 I 30  0  j 0.350 j 0.9174    0.3211


 1 1
V3012 ( F )  V31 (0)  Z 33 I 3   1  j 0.220 j 0.9174    0.7982 
   
 0  Z 33 I 3  0  j 0.220 j 0.9174   0.2018
2 2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89
1 1 1   0.1284   0.6330 
V1abc ( F )  1 a 2 a   0.8807   1.0046  120.45
1 a a 2    0.1193  1.0046  120.45
1 1 1   0.0596   0.7207 0 
V 2abc ( F )  1 a 2 a   0.8899   0.9757   117 .43
1 a a 2    0.1101  0.9757   117 .43
1 1 1    0.3211   0.27520 
V3abc ( F )  1 a 2 a   0.7982   1.0647   125.56
1 a a 2   0.2018 1.0647   125.56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2
(c) 線對線故障透過阻抗 Zf = j0.1 發生在母線 3 。
從式 (10.92) 與 (10.93 ) ,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I 30  0
V 3 ( 0) 1
I 31   I 32     j1.8519
1
Z 33 2
 Z 33 Zf j 0.22  j 0.22  j 0.1

1 1 1 0   0 
I 3abc ( F )  1 a 2 a   j1.8519   3.2075
1 a a 2   j1.8519   3.2075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3
 0   0   0 
V1012 ( F )  V11 (0)  Z 13
1 1
I 3   1  j 0.130( j1.8519)   0.7593
 0  Z 13 I 3   0  j 0.130( j1.8519)  0.2407
2 2

 0   0   0 
V 2012 ( F )  V 21 (0)  Z 23
1 1
I 3   1  j 0.120( j1.8519)  0.7778
 0  Z 23 I 3   0  j 0.120( j1.8519)  0.2222
2 2

 0   0   0 
V3012 ( F )  V31 (0)  Z 33
1 1
I 3   1  j 0.220( j1.8519)  0.5926
 0  Z 33 I 3   0  j 0.220( j1.8519)  0.4074
2 2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4
1 1 1  0   10 
V1abc ( F )  1 a 2 a   0.7593  0.672  138.07
   
1 a a 2  0.2407 0.672  138.07
1 1 1  0   10 
V2abc ( F )  1 a 2 a  0.7778  0.6939  136.10
   
1 a a 2  0.2222 0.6939  136.10
1 1 1  0   10 
V3abc ( F )  1 a 2 a  0.5926  0.5251  162.21
   
1 a a 2  0.4074 0.5251  162.2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5
 
 0   0 
 0 
 V2 ( F ) V1 ( F )   
0.7593   0.148  90
1 1
012
I 21     0.7778
z j 0.125  
 V 2 ( F ) 12V 2 ( F )   0.2222 0.2407  0.148  90
1

 2 1
  j 0.125


 z122

 
 0   0 
 0 
 V1 ( F ) V3 ( F )   
0.5926   1.1111  90
1 1
I13012     0.7593
z j 0.15  
 V 2 ( F ) 13V 2 ( F )   0.2407 0.4074  1.1111  90
1

 1 3
  j 0.15


 z132

 
 0   0 
 0 
 V2 ( F ) V3 ( F )   
0.5926   0.7407  90
1 1
012
I 23     0.7778
z j 0.25  
 V 2 ( F ) 23V 2 ( F )   0.2222 0.4074  0.7407  90
1

 2 3
  j 0.25


 z232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6
1 1 1   0   0 
abc
I 21 ( F )  1 a 2 a  0.148  90   0.2566
1 a a 2   0.148   0.2566 
1 1 1   0   0 
I13abc F   1 a 2 a  1.1111  90   1.9245
1 a a 2  1.1111  90  1.9245 
1 1 1   0   0 
abc
I 23 ( F )  1 a 2 a  0.7407  90   1.283
    
1 a a  0.7407  90  1.283 
2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7
(d) 雙線對地故障透過阻抗 Zf = j0.1 發生在母線 3 。
從式 (10.94) - (10.96) ,故障電流的對稱成分為
V 3 ( 0) 1
I 31   j 0.22( j 0.35 j 0.3)
  j 2.6017
2
Z 33 0
( Z 33 3Z f )
1
Z 33  j 0.22  j 0.22 j 0.35 j 0.3
2
Z 33 0
 Z 33 3Z f

V ( 0)  Z 1 1
33 I 33 1  j 0.22( j 2.6017)
I 32   3    j1.9438
 33
2
j 0.22
V 0   Z 1 1
33 I 33 1  j 0.22( j 2.6017)
I 30   3 0   j 0.6579
Z 33  3Z f j 0.35  j 0.3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8
1 1 1   j 0.6579   0 
I 3abc ( F )  1 a 2 a   j 2.6017  4.0583165.93
1 a a 2   j1.9438   4.058314.07 
I 3b  I 3c  4.0583165.93  4.058314.07  1.973290
 0  Z 13 0 0 
I3  0  j 0.140( j 0.6579)   0.0921
 
V1012 ( F )  V11 (0)  Z 131 1
I 3   1  j 0.130( j 2.6017)  0.6618
 0  Z 2 I 2   0  j 0.130( j1.9438)  0.2527
 13 3     
 0  Z 23 0 0 
I3  0  j 0.065( j 0.6579)  0.0428
 1 1
V 2012 ( F )  V 21 (0)  Z 23 I 3   1  j 0.120( j 2.6017)  0.6878
 0  Z 2 I 2   0  j 0.120( j1.9438)  0.2333
 23 3     
 0  Z 330 0 
I3  0  j 0.350( j 0.6579)  0.2303
 
V3012 ( F )  V31 (0)  Z 33
1 1
I 3   1  j 0.220( j 2.6017)  0.4276
 0  Z 2 I 2   0  j 0.220( j1.9438)  0.4276
 33 3    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99
1 1 1   0.0921  1.00660 
V1abc ( F )  1 a 2 a  0.6618  0.5088  135.86
1 a a 2  0.2527  0.5088  135.86
1 1 1  0.0428  0.96380 
V 2abc ( F )  1 a 2 a  0.6878  0.5740  136.70
1 a a 2  0.2333 0.5740  136.70
1 1 1  0.2303  1.08550 
V3abc ( F )  1 a 2 a  0.4276   0.1974180 
1 a a 2  0.4276 0.1974  180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0


 V10 ( F )V20 ( F ) 
 0
z12   0.09210.0428 
 1
 1(F )
  j 0.3  0.1645  90
012
I 12  1
V ( F ) V2    0.66180.6878    0.2081  90 
 1
z12   j 0.125   
 V 2 ( F )V 2 ( F )   0. 2527  0 .2333  
 0.1555  90
 1 2   j 0.125 
 2
z12 
 V10 ( F )V30 ( F ) 
 0
z13   0.09210.2303 
 1
 1(F )
  j 0.35  0.3947  90
012
I 13   1
V ( F ) V3    0.66180.4276   1.5610  90 
1
z12   j 0.15   
 2   0. 2527  0 .4276  
1.1663  90 
V1 ( F ) V32 ( F )
   j 0.15 
 2
z13 
 V20 ( F )V30 ( F ) 
 z0   0.04280.2303 
 1 23 1   j 0.7125  0.2632  90
    0.68780.4276   1.0407  90 
  2 1 3
012 V ( F ) V ( F )
I 23
z23   j 0.25   
 2 2   0 .2333  0. 4276  0.7775  90
 V2 ( F )V3 ( F )   j 0.25 
 2
z23 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2
10.9 不平衡故障程式
三個函式被開發出來供不平衡故障分析用。這三個函式是 lgfau
lt(zdata0, Zbus0, zdata1, Zbus1, zdata2, Zbus2, V) 、 llfault(zdat
a1, Zbus1, zdata2, Zbus2, V) 與 dlgfault(zdata0, Zbus0, zdata1,
Zbus1, zdata2, Zbus2, V) 。 lgfault 是設計來供電力系統網路的
單線對地故障分析用、 llfault 是供線對線故障分析用,而 dlgf
ault 是供雙線對地故障分析用。 lgfault 與 dlgfault 需要正、負
與零相序母線阻抗矩陣 Zbus0 、 Zbus1 與 Zbus2 ,而 llfault
需要正與負相序母線阻抗矩陣 Zbus1 與 Zbus2 。最後一個引
數 V 是選擇性的。如果 V 不在引數內,則程式會設定所有故
障前母線電壓為 1.0 pu 。假如變數 V 在引數內,則故障前母
線電壓必需在內含母線號碼與複數母線電壓的陣列 V 內指定。
電壓向量 V 會隨著本文介紹的任一電力潮流程式的執行而自動
產生。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3
母線阻抗矩陣可以由 Zbus0 = zbuild(zdata0) 與 Zbus1 = zbuil
d (zdata1) 獲得。引數 zdata1 內含正相序網路阻抗。 zdata0
內含零相序網路阻抗。引數 zdata0 、 zdata1 與 zdata2 是一
內含 e- 元件網路阻抗資料的 矩陣。第 1 與 2 行是元件母
線號碼,而第 3 與 4 行分別內含以 pu 值表示的元件電阻與
電抗。母線號碼 0 至發電機母線則內含發電機阻抗。這些阻抗
可以是次暫態、暫態或是同步電抗。又任何接到地 ( 母線 0)
的並聯阻抗,例如電容器與負載阻抗,也可以包含在矩陣內。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4


負相序網路與正相序網路有相同的拓璞 (topology) 。線路與變
壓器的負相序阻抗與正相序電抗相同;然而,發電機的負相序電
抗卻與其正相序值不同。在大型電力系統的故障分析中負相序網
路阻抗通常假設與正相序網路阻抗相等。零相序網路的拓樸與正
相序網路的不同。零相序網路必需依照圖 10.6 所示變壓器繞組
的接法來構建。除了兩個中性點都接地的 Y-Y 接法外,所有的
變壓器在零相序網路中都會造成一次側與二次側間的隔離。對這
些連接法,在其零相序資料中相對應的電阻與電抗兩行內必需填
入 inf 。對接地 Y- 接法而言,額外的輸入項必需包含在內,
以表示母線 0 到接地 Y 側的變壓器阻抗。在中性點透過一阻
抗 接地的情況下, 3Zn 的阻抗必需被加在變壓器的電抗內。讀
者應該還記得在 Y- 與  -Y 變壓器中的 30o 相位移。依照 A
SA 協定,當由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5
低電壓側至高電壓側升壓時正相序電壓領先 30o 。相似的,當由
低電壓側至高電壓側升壓時負相序電壓延後 30o 。由於  -Y 變
壓器的相位移並不影響系統中該故障發生部分的母線電壓與線路
電流。然而,在  -Y 變壓器的另一側,在轉換成相參數時,相
序電壓與電流必需移至相同相位。目前不平衡故障程式忽略  -
Y 變壓器的 相位移。
另一構建母線阻抗矩陣用的函式是 Zbus= zbuildpi(linedata, gen
data, yload) ,此程式與電力潮流程式相容。第一個引數 linedat
a 與電力潮流程式所要求的資料一致。第 1 與 2 行是線路的
母線編號。第 3 行至第 5 行內含線路電阻、電感與總線路充
電電納的一半,以上各值均以指定的 MVA 為基準的標么值表
示。最後一行是供變壓器抽頭設定用;對線路而言,此行必需輸
入 1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6
。因發電機電抗並不包含在電力潮流程式的 linedata 中,故必
需分開指定,此即第二個引數 gendata 的要求。 gendata 是一
個 矩陣,其中每一列包含母線 0 、發電機母線號碼、電阻與
電抗。最後一個引數 yload 是選擇性的,這是一個兩行矩陣,
內含母線號碼與複數負載導納,這些資料是由電力潮流程式 lfg
auss 、 lfnewton 或 decouple 中的任何一個提供的。隨著上
述任何一個電力潮流程式的執行, yload 便會自動產生。
程式會提示使用者輸入故障母線編號與故障阻抗 Zf 。程式會求
出總故障電流與故障期間的母線電壓與線路電流。上述函式的利
用將在以下的數個例題中展示。

電力系統分析 第二版 10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