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培训网-论语正义(刘宝楠)

〖论语正义(刘宝楠)〗二十四卷,清刘宝楠(1791 一 1855)撰。 宝楠字楚桢,号念楼,


江苏宝应人。道光进士...初治毛《诗》、郑《礼 》,后与同乡刘文淇、梅植之、
包慎言、柳兴恩、陈立相约各治一经,其专治《论语》。 《清史 稿·刘宝楠传》
称...
www.ldbj.com/lunyu/lunyu_zhengyi.htm 6K 2006-9-24
http://www.baidu.com/s?wd=%C1%F5%B1%A6%E9%AA%C2%DB%D3%EF&cl=3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美女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别裁版 论语分类版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论语正义

(刘宝楠)

〖论语正义(刘宝楠)〗二十四卷,清刘宝楠(1791 一 1855)撰。

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道光进士,曾任直隶文安知县。父台拱长于
考订,尤深于声韵文字之学,宝楠受家学而不坚持门户,初治毛《诗》、 郑
《礼》,后与同乡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立相约各治一经,其专
治《论语》。

《清史稿·刘宝楠传》称其“病皇(侃)、邢(□)《疏》芜陋,搜辑汉儒旧说,
益以宋人长义及近世诸家”,仿照焦循《孟子正义》之体例,“先为长编,次乃
荟萃而折衷之”,撰《论语正义》,后因官事繁忙,未能成书,交由其子恭冕续
编终成。

是书刻本卷一至卷十七,卷下均题“宝应刘宝楠学”,卷十八至卷二十四,则署
“恭冕述”;知前十七卷为亲撰,后七卷为刘恭冕在长编的基础上续撰。

是书在对皇侃《疏》邢□《疏》、朱熹《集注》充分辨证基础上,指正谬误, 兼
采善说,对其他诸家的佳注,也时有甄采。对清人的注解考证,更是博取众长,
详加引录,主要有刘台拱的《论语骈枝》、刘宝树的《经义说略》、方观旭 的
《论语偶记》、钱坫的论语后录》、包慎言的《论语温故录》、焦循的《论语 补
疏》、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宋翔凤的《论语发微》、戴望的《论语注》、 毛
奇龄的《论语稽求篇》、《四书□言》、凌曙的《四书典故□》、周炳中的《 四
书典故辨正》、陈□的《论语古训》、胡培□的《四书抬义》、翟灏的《四书 考
异》,江永的《乡党图考》,黄式三的《论语后案》等,其不仅吸收前人的研究
成果,且能在注释中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阐发经义,尤其对典章制度、风
俗礼节、历史故事及人名、地名的注释考证,更为详备,对不能定论的异说,多
兼收并蓄,待读者鉴别。
如对《为政篇》“举直错诸枉”句中的“错”字,先引《经典释文》:“错,郑
本作措”。“再引《说文》:“措,置也”,再引汉《费凤碑》“举直措枉”为
证,判明“错”为假借字,“措”为正字,训解颇为人确信。

又如对《公冶长篇》“愿车马衣轻裘”句中的“轻”字,断唐以前本无“轻”字,
是宋人依《雍也篇》“衣轻裘”句误加,并引阮元《校勘记》,列举四条证据证
之,考证有较大说服力。

又如对《学而篇》“千乘之国”的解释,马融据《周礼》而说“千乘之国”的地
域为三百一十六里有畸,包咸据《王制》和《孟子》而说“千乘之国”即百里之
国,何曼《集解》则两说并存,宝楠则征引大量先秦古籍和前人考证,证明包咸
的说法较为可信,解决了何晏的遗疑。

书中如上举之力证训解,并不鲜见。其汉、魏古注辑录甚多,而且对古注尚有疏
解,极大丰富了《论语》注释的内容,使这书出清人诸家《论语》注之上,至今
仍为古今说解《沦语》之善本。卷二十四为何晏《论语序》,又附宋翔凤辑郑玄
《论语序逸文》,也详为疏解,据而可知《论语》一书的演变过程。然其间也有
注释牵强的地方,加之考引过繁,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是书的最初刻本是同治
五年刻本,后据以翻刻或排印本很多,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
新校点本最佳。

参考资料: 忘记

刘宝楠

   〖刘宝楠〗(1791-1855)字楚帧,号念楼,清江苏宝应人。明代
东林党刘永澄之后。五岁丧父,母教之以成。嘉庆十一年(1806)中秀才。
道光十 五年(1835)中举,二十年进士。历官直隶文安、宝坻、固安、元氏、
三河等县知县。任内衣冠朴素,兴修水利,勤于听讼,著循良称。受教于长兄刘
宝树和堂 叔刘台拱。又曾读书于“安定书院”,后曾暂管“广陵书院”,设塾授
徒,人阮元幕。为学不坚持门户,不矜名,不立异,不与人标榜争辨。虽从事汉
学,但推崇朱 熹,不非毁宋儒。主张治经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谓今之言经学者,
以许、郑为宗。许氏明于六书,郑氏精通《三礼》。然郑氏注经,于《毛诗》 、
《礼记》则云: 某字作某,某读曰某,于《周礼》载故书;于《仪礼》载今古文,
故而郑氏精干小学。魏晋以来,乞于宋明,张揖、陆德明、李善、徐氏兄弟外,
少有精研小学者。 故郑学既微,而许氏之学几绝。国朝经学昌明,过于汉唐。由
训诂声音以求义理,复由仓颉作书之指以求其本义及其通假,而经学益大明。虽
佶屈不可读之书,无不 晓畅明白。所以,欲治圣经,先通小学。世上有薄小学为
不足道者,非能治经者。其治经实践,曾与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
陈立,相约各治一经,发策 得《论语》,因其疏杂乱浅陋,故收集汉儒旧说,及
近世诸家之义,仿焦循《孟子正义》体例,先作长编,次乃荟萃而折衷之,著
《论语正义》。其最有功于经训 者,有谓有子言礼之用章,是发明《中庸》之 说;
夫子五十知天命,是知天生德于予之义;告子、游、子复问孝,是言士之孝;乘
桴浮海,是指今之高丽地;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夫子教弟子之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指所得之简策;言樊迟从游于舞
雩之下;问崇德修慝辨惑,是鲁行 雩祭、樊迟举雩祭之词;以问朋友切切□□、
兄弟怡怡,是言朋友择善,兄弟不可择善;谓伯鱼为《周南》、《召南》,是 谓
伯鱼受宝后示以闺门之戒;四海困穷, 是指洪水之灾;尧舜敷治之。凡此皆先圣
贤之旨,沉霾二千年,自此始发其蕴。此书未竟,命其子恭冕续成之。还著有
《释谷》、《汉石例》、《念楼集》、《宝应 图经》、《胜朝殉扬录》、《文 安
堤工录》、《愈愚录》等。

经学大师—刘宝楠

刘 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宝应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 优贡生,
道光二十年(1840 年)年进士,历任文安、元氏、三河、宝坻等县知县。刘宝楠 5
岁即孤,由母亲乔氏教育而成。幼从家学,受业于叔父刘台拱。 早年曾在扬州、
仪征教书,主讲广陵书院,与刘文淇、梅植之、汪喜孙等人交往甚密,是“扬州
学派”的杰出代表。支伟成在其《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誉刘台拱、刘宝楠、刘
恭冕 为“宝应刘氏三世”。刘宝楠任知县时,关心民众疾苦,勤于听讼。著作有
《论语正义》、《释谷》、《殉扬录》、《宝应图经》 等 20 余种。其中《论语正
义》不 仅弥补了宋人邢(日头丙底)解《论语》的疏陋不足之处,且多所阐发,成
为研究《论语》指南。《宝应图经》记载了宝应地理环境的民生利病,以及历 代
名人事迹 等,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宝楠,字楚桢,宝应(今江苏扬州宝应县)人。父履恂,字迪九,乾隆五
十一年举人,国子监典簿,著有《秋槎札记》 。
宝楠生五岁而孤,母氏乔教育以成。始宝楠从父(伯父或叔父)台拱汉
学精深,宝楠请业於台拱,以学行闻乡里。为诸生时,与仪徵刘文淇齐名,人称
扬州
二刘。道光二十年成进士,授直隶文安县(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知县。文安地
称洼下,堤堰不修,遇伏,秋水盛涨,辄为民害。宝楠周履堤防,询知疾苦,爰
检旧册,依例督旗屯及民同修,而旗屯恒怙势相观望,宝楠执法不阿,功遂济。
再补元氏(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会岁旱,县西北境蝗,袤延二十馀里。宝
楠祷东郊蜡祠,蝗争投阬井,或抱禾死,岁则大熟。咸丰元年,调三河(河北省
廊坊市三河市),值东省兵过境。故事,兵车皆出里下。宝楠谓兵多差重,非民
所堪,雇车应差,给以民价,民得不扰。

宝楠在官十六年,衣冠朴素如诸生时。勤於听讼,官文安(河北省廊坊
市文安县)日,审结积案千四百馀事,鸡初鸣,坐堂皇,两造具备,当时研鞫
(jú 审讯)。事无钜细,均如其意结案,悖者照例治罪。凡涉亲故族属讼者,谕
以睦姻
,概令解释。讼狱既简,吏多去籍归耕,远近翕然,著循良称。咸丰五年,卒,
年六十五。

宝楠於经,初治毛氏诗、郑氏礼,后与刘文淇及江都梅植之、泾包慎言、
丹徒柳兴恩、句容陈立约各治一经。宝楠发策得论语,病皇、邢(梁朝皇侃,北宋
邢昺)疏芜陋,乃蒐辑汉儒旧说,宋人长义,及近世诸家,仿焦循孟子正义例,
先为长编,次乃薈萃而折衷之,著论语正义二十四卷。因官事繁,未卒业,命子
恭冕续成之。他著有释穀四卷,於豆、麦、麻三种多补正程氏《九穀考》之说(
程瑶田 1725-1814, 字易田,一字易畴,号伯易,又号让堂,晚号辨谷老民,
自号葺荷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零)举人。官江苏嘉定教谕。 精考
据之学,隶书出入晋唐,善画花卉,工音律,善篆刻。著琴音备考、论书五编。
按书画书录解题云著有书势五事。卒年九十。)。汉石例六卷,於碑志体例考证
详博。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胜朝即已经灭亡的前一朝)三卷,文安堤工
录六卷。

恭冕,字叔俛。光绪五年举人。守家学,通经训,入安徽学政朱兰幕,为
校李贻德春秋贾服注辑述,移补百数十事。后主讲湖北经心书院,敦品饬行,崇
尚朴学。幼习毛诗,晚年治公羊春秋,发明“新周”之义,辟何劭公(何休字劭
公,覃思十七年不窥门)之谬说,同时通儒皆韪(wěi 对,是)之。卒,年六十。
著有论语正义补,何休论语注训述,广经室文钞。

 皇侃 (488~545),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市)人。南朝梁儒家学者,经学
家。

  皇侃是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孙。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皇侃少好学,
师事时之名儒会稽贺塌。精通儒家经学,尤明《三礼》和《孝经》、 《论语》 。
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多以老、庄玄学解经。如
《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解曰:“重为轻根,静为燥
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其说与汉儒说经相去甚远,表现出南朝的玄学之风。

  皇侃的《论语义疏》至南宋时亡佚。清乾隆间从日本引回,收进当时所编的
《四库全书》中。皇侃另撰有《礼记义疏》、 《礼记讲疏》、 《孝经义疏》等,
均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

邢昺 (932-1010) 北宋经学家。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
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所撰《论语正义》,讨论心性命理,为后来理学
家所采纳。所撰《尔雅义疏》及《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