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实验仪器比色皿检查方法简单介绍

1.透光率的检查

在某一个波长下,以空气为空白调 100,用挡光板调 0,比色皿的透光率要大于


84,如果达不到,请清洗比色皿直至透光率合格,不然,就换新的.

2.同一个比色皿,在两个不同波长下的透光率的差值要小于 5

3.两个比色皿的配对检查:

在比色皿中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525nm 是它的最大吸收波长,2/3 高,擦干


放入光路中,以其中一个为空白,调 100 和 0,测另个一个的透光率

两个的差值不得大于 0.5.

在同一光径的石英吸收池中装蒸馏水在 220nm、700nm 处测定;玻璃吸收池


装 30mg/L 的重铬酸钾溶液,在 440nm 处测定,装蒸馏水在 700nm 处测定,
将一个池的透射比值调至 100,测量其它各池的透射比值。

在实际工作中,可用采用如下校准方法:在测定波长下,将吸收池磨砂面用
铅笔编号,于干净的吸收池中装入测定用溶剂,以其中一个为参比,测定其它
吸收池的吸光度,若测定的吸光度为零或两个吸收池的吸光度相等,即为配对
吸收池。若不能配对,可选出吸光度最小的吸收池为参比,测定其它吸收池的吸
光度,求出修正值。测定样品时,将待测溶液装入校准过的吸收池中,将测得的
吸光度值减去该吸收池的修正值即为测定的真实值。

我们平时一般是在测定波长处,在每个吸收池内装入蒸馏水,以其中一个为
参比,即在透光率 T 处调 100,然后换到吸光度 A 档,则参比那个的吸光度为
零,测定剩余的三个的吸光度。

比色皿的检查:

1.透光率的检查
在某一个波长下,以空气为空白调 100,用挡光板调 0,比色皿的透光率要大于 84,如果达不
到,请清洗比色皿直至透光率合格,不然,就换新的.
2.同一个比色皿,在两个不同波长下的透光率的差值要小于 5
3.空白及待测样的比色皿的配对检查:
在比色皿中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525nm 是它的最大吸收波长,2/3 高,擦干净
放入光路中,以其中一个为空白,调 100 和 0,测另个一个的透光率
两个的差值不得大于 0.5.
在同一光径的石英吸收池中装蒸馏水在 220nm、700nm 处测定;玻璃吸收池装 30mg/L
的重铬酸钾溶液,在 440nm 处测定,装蒸馏水在 700nm 处测定,将一个池的透射比值
调至 100,测量其它各池的透射比值。
在实际工作中,可用采用如下校准方法:在测定波长下,将吸收池磨砂面用铅笔编号,于
干净的吸收池中装入测定用溶剂,以其中一个为参比,测定其它吸收池的吸光度,若测定
的吸光度为零或两个吸收池的吸光度相等,即为配对吸收池。若不能配对,可选出吸光度最
小的吸收池为参比,测定其它吸收池的吸光度,求出修正值。测定样品时,将待测溶液装入
校准过的吸收池中,将测得的吸光度值减去该吸收池的修正值即为测定的真实值。
我们平时一般是在测定波长处,在每个吸收池内装入蒸馏水,以其中一个为参比,即在透
光率 T 处调 100,然后换到吸光度 A 档,则参比那个的吸光度为零,测定剩余的三个的吸
光度。

比色皿如何配对

仪器所附的同一光径吸收池(比色皿)中,装蒸馏水于 220nm(石英比色皿)、440nm(玻璃比色
皿)处,其中一个比色皿的透过率调 100%T,测量其它比色皿的透过率,差值不超过 0.5%T 可认为配
对良好。

此外,也可在测试波长处,比色皿中装入待测样品的参比溶液,其中一个调 100%T(0A),测定其
它比色皿的吸光度,各比色皿最大差值不超过 0.002A 为配对良好。若不能全部配对,可选择吸光度最小
的比色皿为参比,测定其它比色皿的吸光度,求出修正值。测试样品时将待测溶液装入校准过的比色皿中,
将测得的吸光度值减去该比色皿的修正值即为测定值,但如果两只比色皿的配对性相差太多,不建议使用
此方法。

比色皿配对使用问题

没有必要配对,将比色皿清洗干净,用一只当参比,调 0%和 100%,然后分别测定其它


比色皿的吸光度值,将比色皿编号,每只比色皿的校正值即为每只皿的吸光度值,若是正
值则加上,若是负值则减去。

还是买原配的好,并且使用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放进去的方向的
楼主的方法其实也很好 不过就是太麻烦了,实际用起来很麻烦

应该在不同的使用波长下分别测定。用户可将波长选择置实际使用的波长上,将一套比色皿
都注入蒸馏水,将其中一只的透射比调至 100%处,测量其他各只的透射比,凡透射比之差不
大于 0.5%,即可配套使用。
今天遇到一个仪器,初步判断是比色皿配对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仪器:上海天翔 721 分光光度计

技术指标:

透过率准确度 2.5%。

波长准确度 2nm。

透过率重复性 0.5%。

波长设置:660nm ;比色皿:10mm。溶液:蒸馏水

操作:

1.预热 20 分钟,波长调 660nm,比色皿架中放入四个比色皿,比色皿内都装入蒸馏水。

2.以第一个比色皿为基准,调零、调百,然后观察其他三个比色皿的透过率读数。

下面是实验数据:

比色皿编号 透过率 T(%)

1 100

2 102

3 98

4 95

a. 重复性很好。仪器指针在百处时,指针也很稳定。

b. 抛去第 4 个比色皿,其他比色皿的配对误差有正负 2%.

用户用这个比色皿测定铝样。用户要求,为了铝样测试准确,这几个比色皿装入蒸馏水后的

读数相差应该小于 0.5%。
我想问下大家,对于这种 721,用户的要求合理吗?

还有就是怎么对比色皿进行校正。

如果 1 号和 2 号比色皿配对误差为 2%(对蒸馏水),那测试样品时,这个误差会不会变,

还是我只要加上这个 2%就可以了。

最好能给出点根据,不然我给客户说,人家也不相信我。

引用 :

原文由 nemoium 发表:

用户用这个比色皿测定铝样。用户要求,为了铝样测试准确,这几个比色皿装入蒸馏水后的

读数相差应该小于 0.5%。

我想问下大家,对于这种 721,用户的要求合理吗?

还有就是怎么对比色皿进行校正。

如果 1 号和 2 号比色皿配对误差为 2%(对蒸馏水),那测试样品时,这个误差会不会变,

还是我只要加上这个 2%就可以了。

最好能给出点根据,不然我给客户说,人家也不相信我。

对于第一个问题,“透过率重复性 0.5%”是指仪器本身提供的性能,是否包括比色皿,这

要看生产商怎样说了。但如果是另外配的比色皿,我想应该不包括比色皿配对问题。即用一

个比色皿,经多次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重复性高于 0.5%,仪器就算合格。

第二个问题,如果以 1 号和 3 号比色皿配对误差为 2%(对蒸馏水)为例,不应该简单在

以后的测试值上加 2%。从理论上分析,假设两个比色皿透过率特性都是线性的,则以 1 号

调 100%,用 3 号测样品的话,应该如下修正:

修正因子 K=(1.00-0.98)/0.98
T(修正)=(1+K)*T(实测)

如果以 1 号调 100%,用 2 号测样品的话,修正因子 K=(1.00-1.02)/1.02

如果以 1 号调 100%,用 4 号测样品的话,修正因子 K=(1.00-0.95)/0.95

说实在话,其实可以根本不需要这样复杂的修正,只要调 100%和测试都用同一个比色皿

不就完了!其实高级仪器都是这样的,象双光束的仪器,每种比色皿(玻璃和石英)大都

只提供两个,按正常操作,虽然两个都要放进去,但从原理上说,每次测试实际上真正的

参比还是同一个比色皿(放样品的那个,开始储存基线时也是放参比溶液的),另一个所

谓参比池只是用于补偿空白溶液及仪器随温度影响的漂移罢了。

非常感谢 tutm。看了你的回帖,有点茅塞顿开。

透过率重复性,刚才查了下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178-96,仪器的透过率一般是用光谱

中性滤光片,以空气为参比,测量的,所以就不考虑比色皿了。

检定规程里对仪器附带的比色皿的配对误差也有要求,并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要求是小

于 0.5%的可以配为一对。

另,你给的校正公式,有点怪

修正因子 K=(1.00-0.98)/0.98

T(修正)=(1+K)*T(实测)

这样的话,1+k = (1.00-0.98)/0.98 + 0.98/9.98 = 1/0.98。

那直接规定个 k= 1/0.98,然后

T(修正) = k*T(实测),多简单,1+k,不知道什么目的呢?

测比色皿配对误差时,假如是 1 号比色皿调百,测得 2 号比色皿为 98%。

现 1 号比色皿装入参比溶液,2 号比色皿装入样品溶液
1 号比色皿(装参比溶液)调百,测得 2 号比色皿(装样品溶液)的透过率为 T(实测),那

实际样品溶液的透过率为

T(修正)= ( 1 / 0.98 ) * T(实测)

tutm,是这样理解吗? 头有点大。

还有个问题,假如客户说测配对误差时,超差了,怎么办。

像今天,客户用了一盒比色皿测,配对误差都在 1%以上,比色皿是改不了,那仪器或者

溶液,我能做什么调整吗?

后来,由于他的仪器在包换期内,所以又拿了个新的 721 测,发现,相同的 4 个比色皿,

确实配对误差小了 1 格即 1%。

有一种可能是比色皿的移动不到位。其他仪器上有什么问题,我实在想不出来了。

nemoium,您好。

这个式子是我推导的。你将式子化简了使用可以更方便,一样的。我原来的写法只是想物理

意义更明确些,就是

T(修正)= T(实测)+ Delta T

Delta T 是偏差的修正值,应该是 T(实测)的函数,(这儿 Delta 就是那个三角形的希

腊字母,我打不出来)

Delta T = K*T(实测),式中的修正因子 K=(1.00-0.98)/0.98

合并以上两式,因此有了 T(修正)=(1+K)*T(实测)

这样写法是比较严密的物理推导,当然每一项的物理意义我写得不够清楚,让你看的“头大

了”,不好意思。
虽然我上面说用一个比色皿更好,高级仪器就是这样。但是卖仪器或修仪器,用户总是根据

说明书要你提供配对的比色皿。比色皿不能配对一般主要是比色皿问题或操作问题,其中操

作不好除了你提到的情况,还可能有:

比色皿外没完全擦干净放入架子后将架子污染了,以后每次插入比色皿都会有少量沾污;

仪器光斑偏大,比色皿架稍有位置不准读数就有反应,这我在过去遇见过,可以在测试位

置时轻轻摇动推杆看读数是否变化来判断

还有,有时蒸馏水溶解有过多的气体,测试时气体逐步释放在比色皿内表面形成极小气泡 ,

影响读数。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过滤法处理然后再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生产的“蒸馏水”,特

别是实验室自行用这类方法制备的实验用水上。这是因为原料——自来水压力大使其中溶解

的气体量较多。这个现象我已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将水煮沸后冷却再用就可避免这一问题。

判断是比色皿问题还是仪器问题,一般可用排除法检验。即将参比比色皿和样品比色皿的位

置对调,看其偏差是跟着比色皿变化还是跟着比色皿架位置变化,一般即可判断出是比色

皿本身不配对还是仪器定位有问题,或者某个位置有污染。

tutm, 您好,我想再确认一下。

假如 1 号比色皿做为参比。2 号比色皿做为样品。

1 号和 2 号都倒入蒸馏水,1 号调百(100%),2 号读数为 (T2 水)

现 1 号倒入参比溶液(T1 参),2 号倒入样品溶液(T2 样)

那样品的修正值应为 (T 修) = [ 100 /(T2 水)] × T2 样。

是这样吗?在网上没找到修正系数的算法。您有这方面的资料吗?

另,现在有些仪器说明可以自动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你知道这个的原理吗?
非常感谢!

是这样的。
我也没有现成的资料。配对的误差主要是由光程差异和比色皿本身玻璃厚度或材质差异两个
因素引起的。这个修正方法是根据最基本物理测试原理推算的,并没有区分光程差和材质差,
只能说比简单的差减法合理。也正是如此,应该只能用于偏离程度较少的情况下,特别是空
比色皿之间误差要小。注意:这个方法只能用于透光率 T%修正,不能用于吸光度。
我仔细看了自动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仪器的操作过程,没有发现其中用空比色皿对比测试
过程。说明所谓自动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也没有区分光程差和比色皿本身的材质差异,估
计修正原理也和这一样,只不过将修正方法和计算过程储存于仪器中,按每个比色皿的实
测透光率自动计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