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實驗 15A 週期信號測量

此實驗以在訊號產生器輸入 Freq = 100 kHz,Ampl = 1 Vpp,Offset 設 0 V,

觀察不同波形的波在此設定下的訊號模式

(一)不同波形測定

1. sine 波

由圖 1 結果可知正弦波所測量之幅度為 1.06Vpp,與原先設定之 1.00Vpp 差距

極小,故其準確率較高。
由圖 2 結果可知兩相鄰波峰之間隔時間為一周期,測量結果為 10.02 微秒,相

當於 98.04kHz,於原先設定之 100kHz 差距極小,故其實驗準確率較完美。

2. square 波

3. ramp 波

4. pulse 波
5. noise 波

由上述各圖可知,不論各種波形設定,在銅像輸入的條件中,所顯示之幅度皆

非常接近原先的設定,故實驗的正確率高。

(二) AC、DC 對方波波形的影響(低頻率情況下比較,使用 80Hz)


左圖為直流電源,右圖為交流電源

而比較兩圖形的差異主要是在交流電時方波的波峰與波谷有向上下二側傾斜的

狀況發生,但比較二圖之電壓幅值仍為相同,只是波形有規律性的變化差異,

原因推測為比較直流與交流電的電壓與時間關係圖,直流電為一電壓不隨時間

改變,而後者其電壓會以正弦波形式隨時間上下起伏,因此在方波圖形會造成

上左有圖之差異。

(二)雜訊接收

由鱷魚夾接線接到示波器 CH1,會顯示一雜訊號,此時加訊號源改成 AC,

會有相對較為清晰一點的雜訊(因為會過濾掉直流電的訊號),但差異並不大。

(三) 改變 Trigger source


比較左右二圖,CH1 和 AC line 的圖形差異為右圖之波形較為清晰,左圖之圖

形在過程中會有紛雜的晃動,換成 AC line 會過濾掉直流電,故會較清晰

實驗 15B 李沙傑曲線

1. fy/fx=2 δ=45o 2. fy/fx=1 δ=0o

3. fy/fx=3 δ=0o 4. fy/fx=3/2 δ=90o


此實驗為固定 CH1、CH2 之電壓,界有改變二者之間的頻率比值以及波的相

位差,再將其格式改變為 X-Y 所形成之圖。為兩振動方向相同之正弦波進行疊

合的合成波。

實驗 15C 拍(Beat)之觀察

將訊號產生器 CH1 設為正弦波訊號 Freq 設 10.5 kHz,Ampl 設 5 Vpp,

Offset 設 0 V,Phase 設為 0°],接到示波器的 CH1 輸入端。訊號產生器 CH2

設為正弦波訊號 Freq 設 9.5 kHz ,Ampl 設 5 Vpp,Offset 設 0 V,Phase 設

為 0°

※問題與討論
1. 說明 trigger level 如何運作?原理如何?

示波器在運作時,必須滿足一些必要條件,才能將接收的訊號轉換為波形,

如(需要一特定的電壓值或固定斜率的大小等)。而當滿足條件時,示波器便會顯

示波形並停止,等待下一指令輸入,但本實驗為依規律週期波,故在示波器會

顯示穩定清晰的波形圖。Trigger level 則為觸發所需的電壓大小,在實驗中,電

壓值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設定超出此波的極值便會無法觸發,如果電壓

太小則有可能無法滿足運作的條件而使波形紊亂無法讀取。

2. 設兩波振幅為 A1 及 A2,頻率為 f1 及 f2,應用三角函數關係,推導 beat

波形的數學式並利用實驗證明

令 :V1=A1sin2πf1t,V2=A2sin2πf2t 此處設定 A1=A2

V’=A1+A2=2A[sin2π(f1+f2/2)t+cos2π(f1-f2/2)t],當 f2=f1+Δf,且 f1>>Δf

=2A[sin2π(f1t)+cos2π(Δf/2)t]

此方程式利用和差化積公視推導出 beat 波形為兩正弦波疊合的結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