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實驗報告 腔體共振

黃定芃 B11202020
Group member: 陳杏妍
Teacher:梁國淦
Teaching Assistant: 陳思羽
Experiment date: 2022.11.11

1/8
A. 簡介 Introduction
(一) 實驗原理:
(a)聲波:
聲波在介質(如空氣)中振動方向與行進方向平行,為縱波(或稱疏密波)。
而聲速即聲波行進的速度、取決於介質的特性,如式(7.1),
K P
v  (7.1)
 
其中  微介質密度、K 為體積模數、P 為壓力、  為絕熱指數。
(b)共振:
當一個振動系統受到外力週期性的驅動時,若驅動頻率接近該系統的自然頻率,
則產生的振幅相對其他頻率大,則產生共振。
系統自然頻率取決於系統的內在性質,如力學系統中的幾何形狀、材質等,與
輸入頻率高低、能量大小無關。

(c)腔體共振模型:
本實驗以圓底燒瓶作為待測物,觀察腔體受聲波驅動的共振現象。
當外在聲源從瓶口進入厚,聲波被推進空氣柱,進而傳到燒瓶的球形腔體,產生
微小的空氣壓力變化,腔體內空氣因而進行週期性的壓縮與膨脹,像振動的彈簧一
般, 這兩部分的空氣可以用簡諧運動模型來近似。
當外在聲源與自然頻率相同時,瓶內空氣將最有效率的吸收聲波能量、產生最大
幅度振動,即球形腔體做為共振腔,當共振發生時,將有明顯的「嗡嗡」聲。
由簡諧模型,若圓底燒瓶的自然頻率為 f、空氣柱開口面積為 A、頸長為 L、密
度為  、質量為 m  LA 、位移為 x ;腔體內空氣體積 V、壓力為 P、絕熱指數  、
虎克係數 k、聲速為 V,則:

(圖源:國立台灣大學普通物理實驗一-實驗 7:腔體共振 圖 7.4)

2/8
假設空氣滿足熱力學絕熱過程(adiabatic process),
PV  (P  P)(V  V) (7.2)
近似到微擾的第一階項,
V  V PV
P  (P  P)(1  ) ~ (P  P)(1   ) ~ P  P  
V V V (7.3)

得,
PV PA x
P    
V V (7.4)

體積變化即空氣柱的位移,比較(7.4)和簡諧運動方程 F=-kx,
PA 2
F  PA  ( ) x
V (7.5)

得虎克係數,
PA 2
k
V

帶入聲速式(7.1),
m LA 2 VL
T  2  2 
k PA 2 v A
V
1 v A
f  
T 2 VL

(二)實驗流程:
(a)架設聲源:
1.連接訊號線 BNC 街頭至訊號輸出器之輸出端,鱷魚夾接於喇叭之正、負極。
2.喇叭平放於桌上、喇叭口朝上,架設鐵架組並鎖緊零件。
(b)測量:
1.紀錄室溫,換算成聲速。
2.取圓底燒瓶,以三叉夾固定瓶口朝下對準喇叭。
3.打開訊號產生器,調整振幅至產生微弱振動,調整頻率尋找共振頻率。
4.取其他圓底燒瓶測量共振頻率。
5.以游標尺測量燒瓶體積、頸長、開口面積等數據。

3/8
B. 結果 Results
1. 實驗筆記
室溫:24.5(。C )
聲速=345.7 (m / s )

<瓶頸長度相似>

<體積相似>

(註:以上的「V:燒瓶體積(cm^3)為帶入「燒瓶內半徑」求得,即「燒瓶直徑」要扣除厚
度。方法為:假設燒瓶厚度為均勻的,則下方腔體的厚度和上方燒瓶頸部的厚度相同,因
此厚度即為(瓶頸外半徑-瓶頸內半徑),而瓶頸外半徑可經由量測瓶頸周長再進行換算,
計算方法如下。)

<燒瓶厚度計算>

4/8
<對瓶頸長度 L 相似之腔體,作 log(f)-log(V)圖>
斜率為:-0.4901,與理論值-0.5 相差 0.0099

<對容積 V 相似之腔體,作 log(f)-log(L)圖>


斜率為:-0.4092,與理論值-0.5 相差 0.0908

<對所有腔體,作 log(f)-log(A/VL)圖>
斜率為:0.4266,與理論值 0.5 相差-0.734

5/8
2. 數據分析
因本實驗並無進行不確定度分析,所以將以迴歸作圖進行分析討論。
1 v A
我們對所有的數據都進行 log 的處理,因 f   ,所以在取 log 後理論上
T 2 VL
A
log(f) 對 log(V) 或 log(L) 的斜率應為-0.5、對 log(
) 的斜率應為 0.5。但我們得到的斜率
VL
分別為:<對瓶頸長度 L 相似之腔體>: 斜率為-0.4901
<對容積 V 相似之腔體>:斜率為-0.4092
<對所有腔體>:斜率為 0.4266
只有<對瓶頸長度 L 相似之腔體>這組的斜率和理論值的-0.5 最為接近,且 R 2 值為
0.9966,表示在這組的實驗中透過這個方法所作出來大致符合,不過在其他的數據裡都
出現了正偏差,導致算出來的斜率比期望的 0.5 還要小,即根號內的數據比理想值還要
A
) 這組中,得到的 R 2 僅約 0.987,表示得到的回歸直線並不
大;此外,在 log(f) 對 log(
VL
能很好的去描述這些數據點,即所量測的數據與頻率值間的關係和透過簡諧運動推導出
的公式有些許落差,可能是數據的取樣:如瓶頸長度 L、體積 V 的取值有較大偏差,或者
是在頻率量測中頻率的取值出問題,也有可能是在簡諧運動模擬的過程中忘記考慮腔體
本身也會有振動而影響氣體振動的情形。

3. 數據分析討論
在這次實驗中得到的差異百分比是有點大的,我認為大概有三個點造成如此的偏差:
聲速、燒瓶性質(V:燒瓶體積、L:瓶頸長度、A:頸口面積)、頻率的取值。
(a)聲速:
對於聲速我們取用 v=331+0.6T 的公式,但這公式僅為經驗公式,真實的聲速還
會受濕度影響,因此對於聲速這一項會產生一定的誤差。
(b)燒瓶性質(L:瓶頸長度、A:頸口面積、V:燒瓶體積):
我覺得這個部分產生的誤差與不確定性是最大的,在測量 L:燒瓶長度時,我們
並不能確定 L 的範圍到底是多少,也就是在圓型腔體彎曲處究竟是要量到何處,並且
在量測時,游標尺在彎曲處並不能很好的測量,需要平移懸空測量,在這途中也可能
出現游標尺並沒有平行瓶頸,而是夾了某個角度;在 V:燒瓶體積的部分,對於半徑
的取值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點,上面的數據是以燒瓶內半徑進行分析,因此我將燒瓶
半徑以外半徑取值,即原先的數據將厚度加回去,則數據會變為:
<瓶頸長度相似>

6/8
<體積相似>

在進行體積修正後在<瓶頸長度相似>這組中可見差異百分比都有明顯縮小,<體
積相似>這組除了最後一個數據其餘也是差異百分比縮小,可見體積的取值若以整
個腔體的體積會比只取腔體內部空氣體積進行計算的結果與參考值更加接近,我認
為可能是因為在振動時燒瓶本身也有產生一定程度的振動,進而影響了真正帶入計
算時取用的體積 V,而從原本的實驗數據來看,大部分的數據都產生了明顯的正偏
1 v A
差,若假設公式 f   中的聲速 v、截面積 A、瓶頸長 L 都是正確的,因此
T 2 VL
正偏差的來源就是體積 V 被低估,在做了體積修正後差異百分比大致是縮小的,所
以可以推論實際振動時玻璃燒瓶部分也會振動,而非僅有氣體本身振動產生共振。
(c)頻率的取值:
在量測發生共振的頻率時,雖然有藉著「Analyzer」幫忙找出最大振幅的頻率,
但實際上在量測時並不能精確的判斷,因在共振發生時,微調頻率所造成的聽覺效果
與 app 上共振頻率的數據僅有些微的差異,即共振發生時,即使我們微調頻率,在這
個「共振頻率」區間造成的共振效果是很難分辨的,因此在取頻率值時就會落在這個
區間內,且我們也不大可能控制每次的取值與理論值的差距是多少,產生了很大的不
確定性與誤差。

C. 問題討論 Discussion on Questions


問:溫度是否為本實驗的重要變量? 哪些物理量會受到影響?
答:是。溫度的改變會影響聲速大小,因聲速經驗公式:v=331+0.6T,與溫度有直接的關
係,且在本實驗的公式中頻率 f 與聲速 v 成正比,因此溫度的影響對本實驗是有直接且
明顯地影響的。

D. 結論 Conclusion
透過這次的實驗我們基本上驗證了腔體共振的公式,不過大部分的數據 出現了正偏
差,我認為是公式中體積 V 的取值被低估而造成的,因此將原本腔體體積(扣除厚度)進行體
積修正,即把厚度加回去,發現造成的差異百分比縮小,因此可以推論在進行腔體共振時,
玻璃燒瓶也是有進行振動並影響氣體振動的。
而這次實驗中主要的誤差來源我認為是:聲速為經驗公式,實際上還要考慮濕度的影
響;燒瓶的長度、體積項在測量時因工具和人為的問題會導致測量基準不一定;共振時頻率
的微調並不會造成太顯著的差異,因此在取值時較難取到精確的共振頻率。

7/8
希望日後有機會再進行這個實驗時,能夠以聲速的精確公式找出聲速值,體積和長度的
部分則多次測量取平均以消除人為誤差因素,頻率的測定則以軟體將每時每刻的頻率記錄下
來,從記錄的數據去決定共振頻率的最佳取值。

參考資料 Reference
1.《臺灣大學普通物理實驗(一)》,臺大出版中心,2022
2. 腔體共振之探討,
https://www.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key=&isd=1&icop=10&p=273&s
id=5534,2022/12/16。
3.維基百科-共振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B1%E6%8C%AF%E8%85%94,
2022/12/15。
4.維基百科-亥姆霍茲共振,https://zh.wikipedia.org/zh-
tw/%E4%BA%A5%E5%A7%86%E9%9C%8D%E5%85%B9%E5%85%B1%E6%8C%AF

回饋 Feedback
經過一個學期的普物實驗課,我對這些基本的實驗原理與操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現在也比
較知道實驗應該如何進行、並且如何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覺得自己有很大的進步!

8/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