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普物實驗結報 圓周運動

應化 13 A203

109654018 黃俊翔 109654049 黃以寬

一、 數據表格、圖表

A. 向心力 vs. 角速度

m1 = 60.8(g) m2 = 59.4(g) r = 19.45(cm)

次數 ω (rad/s) ω2 (rad2/s2) Ftension (N) Fideal (N) 誤差(%)

1 27.55 759.00 8.9 8.98 0.84


2 25.33 641.61 7.84 7.59 3.33
3 21.15 447.32 5.09 5.29 3.78
4 28.48 811.11 9.11 9.59 5.02
5 24.41 595.85 7.68 7.05 8.99

Ftension(N) vs. ω2
10

9 y = 0.0108x + 0.677
R²= 0.9359
8

6
F(N)

0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ω2(rad2/s2)

(圖一)

斜率 = mr 實驗值:0.0108 (kg*m) 理論值:0.0118 (kg*m) 誤差:8.37%

1
B. 向心力 vs. 旋轉半徑

m1 = 60.8(g) m2 = 59.4(g) 電壓 = 9V

次數 r (m) ω (rad/s) Ftension (N) Fideal (N) 誤差(%)

1 0.134 27.31 5.22 6.08 14.09


2 0.14 27.26 5.71 6.33 9.73
3 0.149 27.36 6.17 6.78 9.02
4 0.157 27.47 6.31 7.20 12.40
5 0.164 27.39 6.5 7.48 13.11

Ftension(N) vs. r(m)


7

y = 40.807x - 0.0901
5
R²= 0.9292
Ftension(N)

0
0 0.02 0.04 0.06 0.08 0.1 0.12 0.14 0.16 0.18
r(m)

(圖二)

斜率 = mω2

實驗值:40.807 (kg*rad2/s2)

理論值:45.506 (kg*rad2/s2)

誤差:10.33%

2
C. 向心力 vs. 旋轉物質量

r = 14.8(cm) m1 = 94.03(g) m2 = 93.51(g)

次數 m1 (kg) m1 (g) m2 (g) ω (rad/s) Ftension (N) Fideal (N) 誤差(%)

1 0.08446 84.46 83.63 27.68 8.89 9.58 7.18


2 0.09272 92.72 94.9 27.63 9.55 10.48 8.84
3 0.08805 88.05 89.8 27.16 8.73 9.61 9.18
4 0.08448 84.48 83.74 27.69 8.56 9.59 10.71
5 0.07023 70.23 69.25 27.55 6.66 7.89 15.58

平均 27.54

Ftension(N) vs. m1(kg)


12

10 y = 126.13x - 2.1154
R²= 0.9574

8
Ftension(N)

0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
m1(kg)

(圖三)

斜率 = rω2

實驗值:126.13 (m*rad2/s2)

理論值:112.27 (m*rad2/s2)

誤差:-12.35%

3
二、 問題與討論

Q1:是否可由實驗數據計算靜摩擦係數 μ?所得數值在不同運動狀態會相同嗎?試說明之。

Ans:(i) 由 A.實驗可得: 向心力 F ∝ 角速度 ω2

由 B.實驗可得: 向心力 F ∝ 旋轉半徑 r

由 C.實驗可得: 向心力 F ∝ 旋轉物質量 m1

可推得向心力 F = m1rω2

設 靜摩擦力 f = μm1g、繩張力 T (本實驗為 Ftension)、旋轉物質量 m1

已知向心力 F = T + f

→F = T + μm1g

→m1rω2 = T + μm1g

m1 rω2 −T
→μ= m1 g

(ii) 若 ω 不同

已知 T 正比於 ω2 → T = C∙ω2
m1 rω2 −C∙ω2 (m1 r−C)ω2
則 μ= = ∝ ω2
m1 g m1 g

Q2:若滑軌不完全水平,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試說明之。

Ans:若滑軌在旋轉的過程有傾斜角 θ,並假設兩邊滑塊等重,則當滑塊到達轉台的最低點時,
力感測器會比理論值多計算大小為mgcos 𝜃的力,使此時的力比理論值高,反之在轉台最高點時,力

感測器會少計算大小為mgcos 𝜃的力,但力感測器繪出的 繩張力-時間 圖會類似波的形狀(穩定狀

態),計算出的平均值理應和水平時相同,所以我們認為實驗結果不會被影響。

4
三、 誤差分析

1. 實驗裝置本身硬體問題,導致感測結果偏離理論。

2. 未將底座螺絲鎖緊或是實驗次數過多導致螺絲變鬆,使馬達的轉速和平台實際轉速不同,

造成力感測器數據異常。

3. 旋轉滑塊與滑軌間的摩擦力導致纜繩張力較理論值小。

4. 未等到轉台穩定便開始截去數據,此數據取的是平均值,故可能被極端值影響。

5. 電壓不夠,轉動時繩未緊繃,造成力感測器讀值變小。

6. 在繩子緊繃的狀況下就按下歸零鍵,也有可能使讀值比理論值低。

7. 因為沒有黏土,無法使旋轉滑塊 m1 與平衡滑塊 m2 達到真正相同質量,因此轉台勢必有些

微一高一低的情況。

8. 在做 向心力 vs. 旋轉物質量時,因為能固定 ω 的方式只有靠人為調整輸出電壓,既然是

依賴人控制則很難達到每次的 ω 都一樣,計算理論斜率(rω2) 時,其 ω 也只是以多次 ω 之

平均,可想而知實驗 C 的誤差會較實驗 A 與實驗 B 大許多。

而在以上七點中,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第 1 點與第 7 點是主因,另外 6 個誤差之影響程度則比

較小,然而零零總總的原因加起來便造成最後誤差很大之結果。

四、 結論與心得、參考資料
此次實驗在經確認已經將人為疏失之可能降低後,導致數據不準的原因我們推測是儀器的

問題,做到後面即使加大電壓(ω),力感測器的讀值仍不斷在 4~5 之間浮動,因此我將超過二十


筆的數據與理論值的誤差比例由小而大排序,挑出了誤差前五小的數據做圖,而幸好最後的誤

差有相較原本的預期小很多。透過數據,我們可以驗證並相信圓周運動公式 F=m rω2 的正確

性,並感受到過去科學家不斷嘗試同一個實驗以追求事實的真理之偉大精神。

俊翔:

這次圓周運動是我們做的最久的一次實驗,在前幾次的物理實驗都非常順利,而這次我

想會如此困難重重雖有部分是儀器的問題,但這次換我處理 Excel 數據應該也是一個效率較差

原因,謝謝以寬不厭其煩的調整參數與老師助教的協助,幸好最後 4:00 走沒有耽誤以寬去參

加壘球比賽。

5
以寬 :

這次實驗雖然是全班最後一組才做完,但也是收穫最多的一次。第一次遇到實驗數據和理

論值相差甚遠,只好一步一步檢查每個可能產生誤差的地方,每個螺絲是否轉緊、平台是否平

穩、兩方塊是否固定且距離相同、力感測器歸零動作是否正確,甚至連 SW750 介面盒都重複操

作好幾次讓角速度盡量一致。才真正體會到做實驗的"嚴謹"和"找出問題並解決"的重要

性。有了這次,著實能為夢想成為科學家或是工程師的那顆嫩芽澆灌寶貴經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