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物理實驗-圓周運動

組別:A203
成員:材料 114 110613036 王郁欣
材料 114 110613042 謝姍倪
一、 實驗數據
1. 實驗一:固定待測滑塊質量 m1 與旋轉半徑 r,改變角速度 ω
待測滑塊質量 m1=0.7372kg,平衡滑塊質量 m2=0.7468kg,旋轉
半徑 r=0.131m
次數 驅動電壓 V 角速度 纜線張力 向心力(N) 誤差
(rad/s) (N)
1 3 5.65 0.34 0.345939 -0.01717
2 5.2 11.17 1.28 1.352101 -0.05332
3 4 8.29 0.69 0.744752 -0.07352

1.6
F- 角速度平方關係圖
1.4
f(x) = 0.01 x − 0
纜線張力(N)

1.2 f(x) = 0.01 x + 0.01


1
0.8
0.6
0.4
0.2
0
ω2(rad2 /s2 )

2. 實驗二:固定待測滑塊 m1 與角速度 ω,改變旋轉半徑 r


待測滑塊質量 m1=0.7372kg,平衡滑塊質量 m2=0.7468kg
次數 旋轉半徑 角速度 纜線張力 向心力(N) 誤差
(m) (rad/s) (N)
1 0.164 17.38 3.34 3.651983 -0.08543
2 0.131 17.39 2.85 2.92049 -0.02414
3 0.147 17.44 2.98 3.296064 -0.09589
纜線張力 - 旋轉半徑關係圖
4
3.5 f(x) = 22.15 x + 0.03
纜線張力 (N) 3 f(x) = 14.91 x + 0.86
2.5
2
1.5
1
0.5
0
0.13 0.13 0.14 0.14 0.15 0.15 0.16 0.16 0.17 0.17

旋轉半徑 r(m)

3. 實驗三:固定旋轉半徑 r 與角速度 ω,改變待測滑塊質量 m1


旋轉半徑 r=0.13m,驅動電壓=4V
次數 旋轉滑塊 平衡滑塊 角速度 纜線張力 向心力(N) 誤差
質量(kg) 質量(kg) (rad/s) (N)
1 0.08356 0.08398 8.28 0.68 0.744736 -0.08692
2 0.0786 0.07949 8.19 0.65 0.685384 -0.05163
3 0.08843 0.08881 8.22 0.72 0.77676 -0.07307

0.8 纜線張力 - 旋轉滑塊質量關係圖


f(x) = 9.3 x − 0.04
0.75
纜線張力 (N)

0.7 f(x) = 7.12 x + 0.09

0.65

0.6

0.55
0.08 0.08 0.08 0.08 0.09 0.09 0.09

旋轉滑塊質量 (kg)

二、 誤差分析
1. 摩擦力:在實驗過程中,因為「旋轉滑塊和軌道間的摩擦力」以
及「細繩和中央滑輪間的摩擦力」使量測的繩張力值受影響。
解決方法:減少實驗各器材的連接處
選用摩擦係數較小的材質
2. 軌道角度:實驗前雖然已使用水平儀校正,軌道可能仍有些微傾
斜,造成下滑力,影響測得纜線張力量值。
解決方法:多次校正,或放置較易滾動的物體檢驗是否水平
3. 細繩彈性:細繩具有延展性,因此在實驗前(細繩沒有外力)的
情況下不會使旋轉滑塊停在固定位置。當實驗裝置開始旋轉後,,
旋轉滑塊才藉由離心力伸長至原先測量的旋轉半徑位置以外,造
成 F 的理論值被低估。
解決辦法:在器材旋轉達穩定狀態後暫停實驗,測量並記錄旋轉
半徑之值
4. 當按下 tare 的時機不同,造成每次的基準值不同,影響實驗誤差
解決辦法:在進行不同操在變因的實驗前按下 tare
5. 待測滑塊質量和平衡滑塊質量並不完全相同,影響轉動
解決辦法:利用黏土等可增加些微質量的物料使兩個木塊質量盡
可能接近
6. 旋轉台並非完全水平,導致測出角速度時快時慢,在電腦偵測中
以細微的變化上下變動
7. 供電電壓不變,所得角速度應相同,但測得數據卻有變動,代表
橡皮筋與滑輪間有相對滑動(橡皮筋再實驗進行時無法牢牢固定
在位置上)
解決方法:更換橡皮筋或旋轉裝置
8. 鎖住軌道的螺絲亦具有質量,導致旋轉裝置兩側轉動慣量之差異
解決辦法:以質量較輕但仍可固定軌道的替代螺絲
9.
三、問題討論
1. 由實驗數據是否可推得摩擦係數?所得數值在不同運動狀態會相
同嗎?試說明之

2. 若滑軌不完全水平,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試說明之

四、心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