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普物實驗結報 一維運動

應化 13 A203

109654018 黃俊翔 109654049 黃以寬

一、數據表格、圖表

※水平滑動實驗

A. 固定 F,改變 M,觀察 a

掛鉤和砝碼總質量=34.3g

滑車+砝碼總質量(g) M 系統總質量(g) a 理論值(m/s^2) a 實驗值(m/s^2) 誤差(%)

381.9 420.7 0.800 0.745 0.069


392 430.8 0.777 0.712 8.308
411.9 450.7 0.742 0.678 8.653
422.1 460.9 0.726 0.664 8.515
442 480.8 0.696 0.639 8.158

1/a 理論 1/a 實驗 M

1.250 1.342 420.7


1.288 1.404 430.8
1.347 1.475 450.7
1.378 1.506 460.9
1.437 1.565 480.8

(表一)
y = 0.0036x - 0.16
1/a vs. M R²= 0.9826
1.800
1.600
1.400
1.200
y = 0.0031x - 0.0435
1.000 R²= 0.9988
0.800
0.600
0.400
0.200
0.0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理論值 實驗值 線性(理論值) 線性(實驗值)

(圖一)

斜率=1/F 理論 F:322.58N 實驗 F:277.78N F 誤差:13.89%

B. 固定 M,改變 F,觀察 a

系統總重:510.7g

掛勾+砝碼總質量(g) 系統作用力 F(N) a 理論值(m/s^2) a 實驗值(m/s^2) 誤差(%)

34.3 0.336 0.659 0.602 8.63


44.5 0.437 0.855 0.795 7.00
54.6 0.536 1.049 0.987 5.89
64.7 0.635 1.243 1.18 5.05
74.8 0.734 1.437 1.37 4.65

(表二)
次數 h2(cm) h1(cm) d(cm) 角度(rad)
1 14.8 11 100 0.038
2 16.6 11.4 100 0.052
3 17.9 11.5 100 0.064
4 19.7 11.7 100 0.08
5 21.1 11.9 100 0.092
6 17.3 11.4 100 0.059

a vs. F
1.600

1.400
y = 1.9581x
1.200
a (m/s^2)

1.000
y = 1.935x - 0.0492
0.800

0.600

0.4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F (N)

理論值 實驗值 線性(理論值) 線性(實驗值)

(圖二)

斜率=1/M 理論 M:510.7g 實驗 M:516.8g M 誤差:1.19%

※爬坡實驗

C. 固定 M、固定 F,改變 Θ,觀察 a

系統總質量=510.7g 砝碼重=34.4g M2=74.8g

sin(theta) 角度(rad) M1(g) 系統作用力 F(N) a 理論值(m/s^2) a 實驗值(m/s^2) 誤差(%)


0.038 0.038 431.4 0.734 1.122 1.09 2.846
0.052 0.052 431.4 0.734 1.006 0.96 4.565
0.064 0.064 431.4 0.734 0.906 0.864 4.686
0.080 0.08 431.4 0.734 0.774 0.743 3.991
0.092 0.092 431.4 0.734 0.674 0.639 5.256
0.059 0.059 431.4 0.734 0.948 0.91 3.999

(表三)

註:黃底數據因漏了截圖,故增加一筆綠底數據並捨棄黃底數據。
(表四-三角公式數據

a vs. theta
1.200
y = -8.2867x + 1.4368
1.000

0.800

0.600 y = -8.2228x + 1.3953

0.400

0.200 (圖三
0.000
0 0.02 0.04 0.06 0.08 0.1
a vs. sin(theta)
1.200 a理論值(m/s^2) a實驗值(m/s^2)
線性(a理論值(m/s^2)) y = -8.3055x + 1.4376
線性(a實驗值(m/s^2))
1.000

0.800
y = -8.2412x + 1.396
0.600

0.400

0.200

0.000
0.000 0.020 0.040 0.060 0.080 0.100

a理論值(m/s^2) a實驗值(m/s^2)
線性(a理論值(m/s^2)) 線性(a實驗值(m/s^2))

(圖四)

𝑚1 𝑔
斜率=- g 理論:8.3055(m/s^2) 實驗:8.2412(m/s^2) 誤差:0.7742%
𝑀

二、討論

1. y 軸截距為由實驗數據推論 F=0(N)時,滑車具有的加速度量值,本實驗為 a=-0.0492m/s^2,

排除實驗誤差,則表示滑車在初始狀態的瞬間會以加速度 a=0.0492m/s^2 向後緩慢移動。

2. 因為理論值永遠大於實際值,因此推測有與拉力 F 相反的外力作用在滑車。將 a vs. F 圖取

a=0 得到最大靜摩擦力 F=0.0254 N。

計算動摩擦力 fk: F-fk =Ma→ Ma 理論- fk=Ma 實際 → fk=M(a 理論-a 實際)

3. 繩子與滑輪摩擦力、滑輪與軸承之間摩擦力。前者為靜摩擦力且恰等於繩子受的拉力,由

F=ma 得知質量不變時,加速度正比於所受拉力。後者為動摩擦力且為定值,
4. 實驗誤差來源較多來自軌道摩擦力,可以潤滑軌道使摩擦力下降,或是使用可懸浮滑車的特

殊軌道。

5. 因為月球和火星的 g 值與地球不相同,因此 mg=F 也不同,導致加速度 a 也不同。月球和火

星的重力加速度皆小於地球。

三、誤差分析

本次實驗有可能的誤差為:

1. 放開滑車時手輕扶滑車時造成的正向力。

2. 實驗裝置中存在摩擦力,例如:滑車與軌道間、細繩與滑輪間,在我們計算理論 F 時並沒有

考慮進去,誤差因此而來。

3. 因為測量角度的方式為三角測量,很容易因為人為的判斷而產生誤差,且當 Θ 上升時,摩

擦力= mg cos Θ,理論上摩擦力應下降,誤差減少,而我們的數據上卻非如此,因此可知摩

擦力並非誤差主因。

4. 系統總重不夠精確,我們沒有將細繩重納入計算,砝碼重量僅計算到小數第一位。

四、結論與心得、參考資料

黃俊翔:

根據實驗 A、實驗 B 我們觀察到了當固定 F 時,M 與 A 會呈反比的關係,在實驗 C 則是

證了當改變傾角(改變滑車所受拉力)時會造成的加速度改變,在本次實驗我學到的是處理實驗

數據的能力,同時也第一次有使用電腦程式輔助物理實驗的經驗,而我相信這是對日後類似實
驗有幫助的養分。

另外,當我們發現我們漏了一筆實驗數據截圖時,我很感謝組員的包容,因為在計算

誤差後提醒他要截圖是我的工作,且當時我們已經將所有數據整理好並完成誤差的計算,我對

當時的疏忽感到抱歉,在日後會多注意每個步驟的小細節,使整個實驗的過程與數據盡善盡

美。

黃以寬:

這次實驗需要用到很多不同質量的砝碼,所以如何標註砝碼及移動砝碼於滑車和掛勾間可

以加快實驗效率。放開滑車時需要非常注意是否給予滑車外力或向下的正向力。每次放開前我

們都會確定掛勾是否靜止,避免造成額外的力。

參考資料:國立交通大學 物理實驗講義(I)
五、實驗數據資料

A. 固定 F,改變 M,觀察 a
B. 固定 M,改變 F,觀察
C. 固定 M、固定 F,改變 Θ,觀察 a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