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 道教研究 ·

闵一得 “炼神还虚 ” 论发微 *

张 晟


提   要:动处炼性层面的 “炼神还虚” 论是内丹心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中叶浙江高道闵一得
以老庄思想为本,结合自身修真体验,道解动处炼性层面 “炼神还虚” 的修证义涵、主要内容及原则
问题。其解阐明了庄子 “忘精神 而 超 生” 理 念 所 蕴 还 虚 合 道 之 旨, 揭 示 了 内 丹 诸 法 共 通 的 心 性 论 特
征。
张晟,哲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主题词:闵一得   炼神还虚   庄子   内丹


   “炼神还虚” 是贯穿道教内丹学始终的心性 成道,“盖以无上大 道, 只 完 得 一 心 全 体 焉 耳”① 。


功夫,它通常包含收心、见性、还虚、合道等若 何以大道只是 “一 心 全 体”? 闵 一 得 通 过 对 老 子
干节次,为历代丹家所重视与推阐。清乾隆、嘉 “道生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万 物” 宇 宙 生
庆、道光年间浙江金盖山高道闵一得宗承的内丹 成论的心性化诠释给予解说。首先,他认为心即
道以顿超直入的中黄直透丹法为特色,入手即以 是道。本来道 心, 无 知 无 识, 混 沌 虚 无。 “一 ”
还虚为要求,它所言之 “炼神还虚” 始终围绕庄 乃人之 “德”,是道 心 启 动 为 “灵 明 觉 知 ” 的 无
子 “忘精神而超生” 这一宗旨展开,并贯穿其丹 判断分别状, 系 认 知 活 动 之 初 始, “至 诚 无 息,
道修习全过程,可谓是内丹学 “炼神还虚” 论的 道 即 吾 心。 此 之 谓 德 ”② , 闵 一 得 称 其 为 “真
经典诠释。那么,为什么 “忘精神而超生” 可以 一”。 “二” 指 人 我 之 别 的 “分 别 心”, “灵 明 觉
是 “炼神还虚”?如 何 通 过 “忘 精 神 而 超 生 ” 以 知” 的 “德”、 “一” 因 “知 ” 与 “知 知 ” 的 显
“炼神还虚”?也即关涉内丹学 “炼神还虚” 中还 现,形 成 为 “能 知 ” 之 “我 ” 与 “被 知 ” 之
虚、合道 次 第 的 义 涵、 主 要 内 容 及 修 证 原 则 问 “他” 时, “他 者 ” 因 “真 元 ” 之 炁 成 为 “物 ”。
题。目前学界对此问题鲜见专题讨论,笔者拟就 “三” 指 “分别心” 之后的 “相续心”,也即道心
此略申微论,以见道教之道的修持意涵。本文所 落 入 “能 知 ” 与 “被 知 ” 二 相 之 后 的 流 转 心。
言 “炼神还虚” 主要是指动处炼性层面的 “炼神 “三生万物” 是指 “相 续 心 ” 在 “能 知” 与 “被
还虚”。浅陋之处,祈望方家教正。 知” 的不断流转与分别作用下,炁因心化,裂现
为各类名相的 “他者” 之物。以此,万物只是分
一、“炼神还虚” 的义涵
别心的集成之相,是心的能量化之用。以上是就
闵一得以为,以 “忘精神而超生” 之旨 “炼 个体生命心生物象而言,至于大千世界品类万殊
神还虚”,蕴含以下四重义涵: 之显现则为众生之心以相同的生成模式全息性交
其一,心即是道。在闵一得看来,内丹学与 织而 生。 闵 一 得 称 此 现 象 为 “真 一 真 元 铸 有
其他修行法门一样,只是诱引众人回归道心的权 形”③ ,其实质是 将 道 而 万 物 的 宇 宙 生 成 过 程 阐
变之说。因世人多昧于至道,难破利欲两字,所 释为众生之心不断变化、流转的炁化运动。以上
以宗教家们度世婆心,将修复生命本来之法称为 说明了 “心” 即道。
炼丹,诱人进取,使人人复古,个个完真,谓为 其二,当下即道。心外相为物后,又以 “反
         闵一得 “炼神还虚” 论发微   · 39 ·

者道之 动 ” 的 运 动 方 式 无 停 息 地 向 虚 无 道 体 回 现为一种 无 以 言 表 的 无 念、 无 相、 无 住 之 虚 寂,
归,这表现为任何事物皆为时间相与空间相的有 它在诸相而无分别,在诸境而不染境缘,离诸缘
限存在,如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能量 而心无所滞。闵一得称此为 “但于动际求专,莫
耗散殆尽之际即有限之至。此为道自证道的本然 向静中寻一。但作动静观,勿作去留见。无往亦
运动。基于上述阐释,闵一得提出,只要安住于 非来, 我 故 常 自 在 ”⑨ 。 如 是 还 虚, 心 明 性 坚,
当下的事事物物,就是在向道体回归,无须再另 方知此性 本 无 所 来, 亦 无 所 去, 本 来 如 在 而 已。
外守着一个 “有” 或 者 一 个 “无”, “大 道 本 无 学界称此法为顿法,就在于它无妄心无作意,顺
我,观空即住空。 有 无 都 不 立, 真 在 有 无 中”④ 。 本然而为。 可 知, 闵 一 得 所 谓 “忘 精 神 而 超 生”

但关键是,与当下安住为一体的同时,切勿再生 之义,实为与周遭当下浑然一体的融合,无心可
“分别心”、 “流 转 心”、 “相 续 心” 等 识 神 之 用, 见,无性可 见, 更 无 一 个 “虚 空” 存 在。 “道 ”

不然则又落于无断灭的心生万物之中。 外无人,“道” 外无物,“道” 外无心,但是,离

其三,今心为念。闵一得把安住在当下的心 了 “人”、“物”、“心”,又找不见 “道”。道只在

称为 “今 心”, “今 心 为 念, 念 者 现 在 心 也 ”⑤ 。 当下的 事 宜 之 中, 只 在 与 当 下 浑 然 的 觉 照 本 心

借用理学与禅学 把 心 性 作 二 分 一 体 的 思 维 路 径, 中。
其四,身世同治。闵一得把尚未起分别心的
闵一得以为道心与本心、天心、真性、元神、真
“灵明 觉 知 ” 之 “德 ”、 “一 ” 简 称 为 “念 中 无
意等属于同一层级的概念,分别心、流转心、相
念”,以 为 这 是 中 华 民 族 上 古 之 时 的 修 身 之 道,
续心与人心、人欲、气质之性、识心、识神、妄
“上古圣人, 治 世 功 法, 不 由 身 外 体 制, 并 勿 念
念等又属同一称谓。二者之间是遮蔽与被遮蔽的
外维 持, 惟 自 尽 已 以 为 功, 即 使 人 人 尽 已 以 为
关系, “盖 视 听 言 者, 妄 质 也, 而 所 以 视 听 言 动
学,何等 简 易, 何 等 宥 密 而 自 在 哉 ”⑩ , 其 “毋
者,非妄质也。截其指使,则四大自宁而万虑自
念外维持” 之法 一 方 面 消 解 了 主 客 观 二 元 对 立,
寂,截之之诀 惟 有 谁?踞 庭 盼 则 己 意 苞 而 猷 玄。
以怡然自得的尽已无待境界而通达无碍、简易便
谁者,主人翁也。自然善圆者,我之妙明圆觉之
行;另一 方 面, 由 于 万 物 只 是 分 别 心 的 集 成 之
心之性也 ”⑥ , 这 是 说, 截 断、 放 下 分 别 心 等 妄
相,是心的能量化 之 用, “今 心 为 念” 也 就 以 顺
念即为元神道心之发露,道心是一种自然善圆的
任万物的方式在道自证道的归途中起到了治世之
觉照心。 “只 要 无 念 生 念。 何 谓 无 念? 千 休 千 处
效。庄子把这一无为之道阐释为黄帝问道广成子
得。何为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
的长生秘诀:“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
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
物将自壮,我守 其 一, 以 处 其 和。”


显 然, 心 即
即药。凡人视物,任眼睛一照去,不及分别,此
是道、当下即道、今心为念、身世同治理念是对
为性 光, 如 镜 之 无 心 而 照 也, 如 水 之 无 心 而 鉴
道家黄老之学中静因之道的内丹化诠释。闵一得
也。少顷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镜有影,已无 称其 丹 学 思 想 延 承 伏 羲、 黄 帝、 老 子 的 道 脉 之
镜 矣, 水 有 象, 已 非 水 矣, 光 有 识, 尚 何 光 传,是 “太上 心 传”, 其 理 论 渊 源 当 在 于 此。 又
哉!”⑦ “子辈初则 性 光, 转 念 则 识, 识 起 而 光 杳 自称其 以 全 然 心 法 为 宗 风 的 丹 学 为 “道 宗 医 世
不可觅,非无光也,光已为识矣。黄帝曰:声动 学” 的称谓由来也曲隐于此。由此来看,司马谈
不生声而生响,即此义也。……子等回光,正回 以为: “道 家 无 为, 又 曰 无 不 为。 其 实 易 行, 其
其最初不还之光,故一毫识念用不著。使汝流转 辞难知。其 术 以 虚 无 为 本, 以 因 循 为 用。 无 成
者,惟此六根,使汝成菩提者,亦惟此六根。而 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
尘与识皆不用,非用根也,用其根中之性耳。今 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此论颇为中肯。
不堕识回光,则用根中之元性,落识而回光,则 以上是闵 一 得 关 于 “炼 神 还 虚 ” 义 涵 的 探
用根中之 识 性, 毫 厘 之 辩, 乃 在 此 也。” 可 见,

讨。下面接着讨论 “炼神还虚” 的主要内容。
今心为念为无分别之道心。
二、“炼神还虚” 的主要内容
对于丹家而言,今心为念实质上是指道心寂
定、杂念俱无时的主观体验。性体之自然善圆表 闵一得以为践行 “炼神还虚” 只是本然还虚
· 40 ·   宗 教 学 研 究  2014 年第 2 期

而已,它 大 体 上 要 包 含 炼 己 还 虚 而 初 现 道 心 元 直待俗缘 顿 息、 神 思 渐 清、 收 拾 身 心 退 藏 于 密,
神,继以本然还虚两部分内容。 常应常静如太虚之有容而无碍,才可以深造无穷
(一) 炼己还虚 尽圣 境。 所 谓 道 家 无 为 之 法, 是 指 放 下 万 缘 之
炼神 还 虚, 入 手 之 要 在 于 死 “识 心 ”, 活 法。闵一得以为还虚关键在于放下万缘, “缘者
“道心”, “盖 以 心 即 是 道, 而 心 为 识 神 占 居, 故 何,情尘情根是也。不由内蕴,即由外触,必须
须加功炼死其识。识死,道心乃见。识心是轮回 放下,天心乃现”


。 是 以 遇 事 制 心, 凡 有 所 为,
种 子, 道 心 乃 金 刚 不 坏 之 神 ”


。 如 何 死 “识 顺听自然。事若未至,不生行念;事若过去,释
心”,见 “道心”?主要方法如下: 同冰化。务令此心常若无事,则心可静。“放下”
首先, “识 心” 表 现 为 人 之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的 之法有三: “缘 起 立 除, 一 法 也。 缘 起 成 猬, 中
妄用,可以通过六斋法渐断外缘,消去妄念。如 如焚灸,聚而坡放,一法也。缘起漠视,听缘自
四大不着而身斋,诸虑俱息而意斋,回光返照而 缘,一法也。”


三法 之 中, 闵 一 得 以 为 “听 缘 自
眼斋,声音不入而耳斋,香臭不到而鼻斋,是非 缘” 法最契无为宗旨,其法如云点虚,不作意于
不动而舌斋。然后才能自然而然斋至于心,可名 止念,无心而修,随意而修,以不修为修。因为
“心斋”,方为活 “道心”。这是对庄子 “若一志, 若作 “止念” 欲,则 “止念” 的想法本身亦是一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 念,以念止念亦为后天造作。从本质上说,缘乃
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 意成,意乃心发,心泯意自化,而缘自脱根,不
物者也。 唯 道 集 虚。 虚 者, 心 斋 也 ” 的 具 体 实



劳作为。故而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而已。这一节
践与阐释。闵一得将此由六斋而心斋的反观内守 功夫也可 理 解 为 “炼 己”, 或 作 一 二 年, 或 作 三
解之为 “清静”:“一统七窍谓之清,七窍归一谓 四年,因人而异,积久益善。此后,道心渐成为
之静。”


清静是由识心而道心的必然路径。 一种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选择与持有。
其次,要持之以恒,防止断续不专。学人不
三、“炼神还虚” 之原则
仅要心持正见,痛扫法繁难成的支离闻见,明白
内丹 “天仙 ” 之 学 只 是 清 静 身 心 的 “道 心 ” 之 全真龙 门 派 向 以 内 修 心 性、 外 修 功 行 为 宗
学。同时,还应懂得 “天仙” 心学贵在绵密与专 风,具有浓厚的入世倾向。作为龙门派第十一代
精,如果断续不专,则虽得真传,与无闻等。闵 弟子的闵一得延续这一传统,提倡在伦常日用中
一得 认 为, 历 史 上 修 道 者 如 牛 毛, 成 道 者 如 麟 贯穿其炼神还虚的顿法修习理念,以期在真行中
角。究其原因,与正见未持、性理不明、中途失 磨练,彻了性地。据此,他提出了践行 “炼神还
修大有关系。 虚” 的四大原则。
(二) 本然还虚 (一) 明知止
在去 “识心” 见 “道心” 之后,“炼神还虚” “知 止 ” 是 儒 家 的 修 身 学, 语 出 《大 学 》:
更是一个消磨习性、截断分别心、万虑归空的本 “知止而后 有 定, 定 而 后 能 静, 静 而 后 能 安, 安
然还虚之积修过程。如何本然还虚?闵一得提倡 而后能虑,虑而 后 能 得。”


闵 一 得 借 用 其 说, 依
初学者可把儒家克己慎独之功与道家万缘放下之 据 “炼神还虚” 中心性修证的不同境界,将 “知
法相互参证。所谓儒家克己功夫体现为:立心诚 止” 分为 三 个 层 次, 一 为 “小 知 止”, 学 人 能 专
笃、信受无疑、澹嗜好、寡言语、省思虑、薄滋 一修心,行止坐卧,或失此趣,立即反照。但其
味、慎寒暑、均劳逸,以期志气清明,存诚以炼 知觉运行,还须觉照而纯一,尚有人法之见的分
己,炼净后起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慎独功 别心在。 二 为 “自 度 之 止 ”, 学 人 能 人 法 双 忘,
夫体现为: 炼 去 凡 心、 独 存 真 性, 无 论 行 住 坐 出无入有,湛然常寂而告止。修行及此,可为自
卧、应事接物、立身行己之际,将平日七情六欲 度之人。三为 “天 仙 之 止”, 此 为 先 天 的 无 差 别
种种妄想念头刻刻扫除,当不见不闻之际,默默 的绝对境 界, 无 二 元 对 立, 无 主 客 之 分, 无 彼
检摄己心,于忽起忽灭时提防,调适致于不识不 此,无名相、无 缘 取, 学 人 于 此 只 是 觉 照 而 已。
知之际,寻其 趣 味, 则 万 般 虚 妄 幻 想 更 无 从 起。 闵一得描述其为: “有视我身如世界者, 有视世
         闵一得 “炼神还虚” 论发微   · 41 ·

界如我身者,有一身世如微尘者,有纳微尘中藏 安,让适 于 宜, 辩 适 于 达, 论 适 于 畅, 行 适 于
亿亿恒河沙世界,而身于亿亿恒河沙世界,界界 正,操适 于 真 ”


,以无念之念随地随时行我功
在在无量众生前。或竖大法幢,或隐或显,教策 诀,炼我炁精,寓火候于行止坐卧间,大可隐于
济度,人非人等咸登道岸,心不为功。其出种种 朝,小可隐于野,且 “心愈静而愈圆,有不待存
言行,若不出自我言,出自我行,一若出自纳现 注而无 不 中 规 中 矩 之 妙 ”


。 可 见, 闵 一 得 是 将
世界。界界在在各各众生,一一自心之所自言自 其还虚 之 功 贯 穿 于 生 活 工 作 的 时 时 刻 刻, 颇 契
行,我无与焉者, 厥 心 斯 真。” 这 与 南 宗 丹 祖 张



“天之历数在尔躬” 之境界。
伯端在 《悟真篇·禅宗诗偈》 所言 “无一物非我 闵一得不仅提倡生活之道,而且还强调 “明
心,无一物是我己” 的了性境界很相似。闵一得 因果” 者必当坚持 “性 命 双 修”。 因 为 生 命 之 本
以为由是 修 养, 精 勤 无 住, 愈 返 愈 明, 愈 纯 愈 来面目只是清空一炁,与虚无大道是一非二,无
精,才为大罗天仙之心境,可谓 “无上大知止”。 有去来, “逮 遭 父 母, 因 妄 妄 觉, 缘 觉 妄 交, 成
学人虽然 短 时 间 内 难 以 企 及 这 一 还 虚 合 道 的 境 我 四 大, 妄 质 缘 呈, 始 与 现 有 世 界, 无 二 无
界,但应该在见地上持一正见,并以此为修证方 别”


,就 本 质 而 言, 我 们 的 生 命 体 属 于 妙 明 圆
向,不 断 以 “道 ” 修 己, 方 可 证 悟 “辅 命 之 性 觉心性所造的一种物质形态,如果只修性来不修
宗” ,继而完成 “还虚了 命” 的 性 命 双 修 丹 程。



命, “不令一返其源”


,此身体之道何以了?虽
闵一得认为性功修持未足,是古今修道人的一大 然人之身会在 “反者道之动” 的证道过程中生老
通病,明 知 止 应 为 修 道 者 的 当 头 棒 喝。 溯 本 求 病死,但其 结 果 只 能 是 以 “魂 升 于 天, 魄 降 于
源,此 “无上大知止” 的见性之论与 《周易·文 地”


的 方 式 消 散 于 后 天 世 界 中, 欲 返 先 天, 仍
言传》 中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 需了 命。 故 即 便 能 “了 性 ” 而 未 了 命 的 修 行 人
其明,与四 时 合 其 序, 与 鬼 神 合 其 吉 凶 ”


,老 (实际上并 未 真 正 了 性, 因 为 命 在 性 中, 这 涉 及
子的 “玄 同 ” 论, 孔 子 的 “从 心 所 欲 不 逾 矩 ”, 证道果位 问 题), 仍 需 历 世 续 修, 以 即 身 成 道 或
庄子的 “齐物” 论同出一辙,实为先圣古哲们证 即身成佛最终解脱轮回。闵一得在其 《自述》 中
悟生命最高境界后的不同表述。 开篇宣称自己是南宋时洞霄宫住持贝大钦 (号懒
(二) 明因果 云) 的再来之人。 吕 祖 亦 曾 降 坛 告 谕: “尔 本 高
闵一得以为,修道者还应了解周遭当下是一 僧,勿迷也。富贵 路 隘 而 险, 勿 迷 也。”


闵一得
种因果 相 续 的 生 命 显 相, 相 关 的 事 事 物 物 皆 为 此世能以成 性 复 命 的 “中 黄 之 道 ” 丹 法 验 证 道
“灵 明 觉 知 ” 的 生 生 化 化, 对 此 诸 缘 只 能 去 了, 果,与其宿世的高僧修为是分不开的。闵一得立
而不能逃避。只有在无念之念的还虚心境中了却 足自身体验强调了丹修路上 “明因果” 原则的重
诸缘,才能在 “反者道之动” 的生命现象中回归 要性。
道体,与道合真。有一些修行者自以为通达而看 (三) 明克期
空一切,抛却家庭以及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 明清之间,内丹学已臻成熟,内丹诸家不仅
求空寂而修,实为性理不通者。即便强行空寂而 在内丹哲理上有所发挥,而且对修炼法则的阐述
修,亦难成道果, “因 之 与 果, 如 影 随 形, 创 不 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故内丹学的技术化倾向
信说者,非惟自绝去径,亦且截其归路也。纵或 日益明 显。 不 少 修 炼 程 序 易 被 解 读 为 克 期 性 修
坚持空寂,不犯他戒,我知其命终之后,福报尽 习,如百日筑基、七日混沌、十月养胎、三年乳
日,定化微 尘, 散 之 空 境 而 已 ”


。或者自以为 哺、九年大定之说等等,闵一得以为此说不适宜
是旷达之 才, 狂 狷 我 慢, 不 务 世 事, 以 之 为 解 天仙丹法。其理由有二:一是性功修习上,个人
脱、恬淡、孤高,实为夙修乏福之人。天仙心法 禀赋存在利钝差异。性功需自悟,如人饮水,冷
的炼神还虚,重在以当下 “玄之又玄” 的生命现 暖自觉, 只 可 心 传 心 受, 难 以 言 表。 如 《北 游
象为 “众妙 之 门”, 实 现 对 道 体 的 回 归。 当 下 即 录》 中载,全真七子中马丹阳二年半得道,谭长
道,学人一方面不厌世、不逃离,酬酢不缺。另 真五年得道,刘长生七年得道,而丘处机一直在
一方面,又 “一切周旋酬酢,谦适于谨,恭适于 磻溪、龙门两地炼了近二十年,且后来又得而复
· 42 ·   宗 教 学 研 究  2014 年第 2 期

失,皆源于个人的宿业与禀赋差异。所以师徒乃 题尹真人 《性命圭旨 · 顺 逆 三 关》 说: “盖 三 关


至父子之间也无法相互代替彼此的心性修持,有 自有 为 入 无 为 者, 渐 法 也。 修 上 一 关 兼 下 两 关
不及克 期 而 已 足 者, 也 有 虽 过 其 期 而 不 得 其 当 者,为顿法。若径做炼神还虚者,功夫到虚极静
者。如果把 “百日”、“十 月”、 “三 年”、 “九 年” 笃时,精自化炁,炁自化神,即关尹子忘精神而
等克期理解为定数,则 “克期而可致功,未有不 超生之旨也。”


明葆真子阳 道 生 在 《真 诠》 中 进
因而致 弊 者 ”


。 二 是 在 命 功 修 习 上, 诸 如 火 候 一步解释说: “忘 精 神 者, 虚 极 静 至, 精 自 然 化
问题中的乾之策三十有六、坤之策二十有四,卯 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此虚无大道之学
酉周天中的左转三十六、右转三十六,以及 《洛 也;见精神者,虚静以为体,火符以为用,炼精
书》 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 成炁、炼炁 成 神、 炼 神 还 虚, 此 以 神 驭 炁 之 学
为足等等,都 是 喻 理 之 数 与 象, 不 可 泥 象 执 文。 也。…… 道 士 之 道, 忘 精 神 与 见 精 神 二 端 是
这好比行路之人,应以到达目的地为宗旨,而不 也。”


也就是说, 渐 法 以 “见 精 神 而 久 生” 之 道
必计弓准步,执于途中考其步数。步有大小,其 践行 “炼神还虚”, 顿 法 以 “忘 精 神 而 超 生 ” 之
数自殊,考步 以 计 里, 是 不 知 变 通 的 泥 滞 之 见。 道实 现 “炼 神 还 虚 ”。 故 而 《性 命 圭 旨 》 认 为,
基于上述,闵一得劝诫学人要明内丹天仙心学之 渐法丹程中的炼神还虚尚不算最高境界,因为还
理,变通古丹经之意,莫泥象执文于数。 有虚空, “便 是 有 个 虚 空 体 在, 而 着 于 体 矣 ”



(四) 明精勤 故谓: “命 宗 人 只 知 炼 精 化 炁, 炼 炁 化 神, 炼 神
除了要明确生活之道中的性理与修证,闵一 还虚而 止, 竟 遗 了 炼 虚 合 道 一 段。”


闵一得在
得还提倡精勤还虚原则。精勤还虚,意指在勤于 《炼虚合道章》 中也说到:“世所传炼神还虚而止
世事的磨砺中得定。世人多将其理解为静处炼命 者,犹落第二义, 非 无 上 至 真 之 道 也。”


因为以
之 “定 ”, 以 为 此 定 是 “顽 空 ” 或 木 石 一 般 的 大道生化万物的次第来看,“大道乃虚空之父母,
“无记”,此为误解。闵一得把 “定” 解释为安住 虚空乃 天 地 之 父 母, 天 地 乃 人 物 之 父 母 ”


,故
于当下的清明无欲之真意: “有事而想, 谓之正 返本还源须经炼虚才能契合大道。炼虚之要在于
想,无事 而 想, 谓 之 妄 想。 应 接 有 心, 谓 之 妄 粉碎虚空心,即无心于虚空,做到本体虚空,才
缘,动静 无 念, 谓 之 正 觉。 若 欲 修 功, 先 立 真 能安本体 于 虚 空 中。 本 体 虚 空, 才 能 合 于 大 道,
意。意者,心之 所 发, 但 具 其 机 而 未 出 其 窍 也。 从而登 “无 上 至 真 之 道”。 由 此 而 言, 闵 一 得 所
若 一 出 窍, 即 谓 之 念。 意 而 真 者, 念 中 无 念 阐释的 “炼神还虚” 已经包含了 “炼虚合道” 之
也。”


可见,真意 就 是 “不 增 不 减” 的 “念 中 无 义,其丹程次第中没有 “九年面壁” 节次也在于
念”,其修养 难 以 一 蹴 而 就, 需 经 历 长 期 的 自 力 此。所谓 “九年者,九还之义。面壁者,不是定
性养成。精勤世 事 可 以 为 真 意 之 养 成 提 供 资 粮, 坐,乃用志 不 分, 凝 神 之 谓 ”


,其用意在以顿
这好比书法 家 的 日 常 习 字, 精 勤 有 加 方 能 成 器。 法 “忘精 神 ” 的 “粉 碎 虚 空 ” 之 “无 ” 融 渐 法
针对玄 门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耽 于 闲 逸、 虚 渡 光 阴 现 “见精神” 的 “虚空” 之 “有”,惯通分为两截而
象,闵一得特加棒喝,提醒其人 “闲逸之趣,万 修的性命功 夫。 而 闵 一 得 之 顿 法 丹 学 步 步 还 虚,
无定得 者 ” , 如 若 一 味 溺 于 寂 静, 僻 嗜 元 虚,



时时贯积,实已将 “九年面壁” 的还虚功夫贯穿
而将克念之大端视为泛常,实为舍本逐末。精勤 于丹学始终,故闵 一 得 以 为: “天 仙 心 学, 既 无
习定是引导修定的 “方便法门” 与必然原则。 卦爻,又无斤两,澈始澈终,惟守无念二字。得
念与 成, 付 诸 东 流, 念 始 归 一 焉。”


仅 就 “无
四、关于渐顿之辨
念” 二字解,闵一得的 “炼神还虚” 之论与六祖
“炼神还虚” 是贯穿内丹学始终的心性功夫。 慧能的 “无念为宗”、马祖道一的 “平常心即道”
因其究竟境界非短时日可成,其修持过程必然有 之义颇为契合,均为中国哲学中体用一源观念的
一个渐修而顿悟的过程,故有些丹家认为 “炼神 再诠释。在诠 释 方 法 上, 闵 一 得 通 过 以 心 解 道、
还虚” 可分 “见精神而久生” 之道与 “忘精神而 以炁解心、以炁解物的推阐,把人人本具之道性
超生” 之道二途,也就是通常所谓渐顿之分。如 消解为当下之存在,与禅宗把印度佛教中抽象化
         闵一得 “炼神还虚” 论发微   · 43 ·

的 “佛性” 落 实 到 具 体 的 现 实 “人 性 ” 和 “心 著、董沛 文 主 编、 汪 登 伟 点 校: 《古 书 隐 楼 藏
书》,北京: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10 年, 第 502、
性” 之解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道体遍在实有与缘
521、521-522 页。 按 此 语 出 于 金 盖 山 陶 靖 安 本
起性空的本体论表述仍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 《先天虚 无 太 乙 金 华 宗 旨 》 中 闵 一 得 所 注 疏 的 内
需加以辨析的是,渐顿之别可以是儒释道三 容。本文所引均为闵一得撰著或注疏的内容。

家内部分宗演派的一条宏观显性线索。如佛家有 ②④⑤⑩
瑦
瑏 瑧 [清] 闵 一 得 撰: 《天 仙 心 传 》, 《古

书 隐 楼 藏 书 》, 第 656、656、743、651、660、
“宗门” 与 “教 下” 之 分, 禅 宗 有 渐 修、 顿 悟 之
660 页。
不同 范 式, 先 秦 儒 家 有 孟 子 “性 善 论 ” 与 荀 子 ③ [清] 闵一得撰:《读吕祖师三尼医世 说 述 管 窥》,
“性 恶 论 ” 之 分, 宋 明 理 学 则 有 “尊 德 性 ” 与 《古书隐楼藏书》,第 594 页。
⑥ [清] 闵一得笔录:《天仙道程宝则》,《古 书 隐 楼
“道问学” 之 别。 道 教 内 丹 学 也 有 渐 顿 之 异。 所
藏书》,第 170 页。
以,渐顿之间本身不存在高低上下之别,只因众 ⑨ [清] 闵一得撰: 《遗 言》, 《古 书 隐 楼 藏 书》, 第
人禀赋有异而各有法门,况且顿法之修本身也是 7 页。
瑡 《道藏》,文 物 出 版 社、 上 海 书 店、 天 津 古 籍 出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渐法修习至极,仍要粉
版社联合出版,1988 年,第 11 册第 585 页。
碎虚空而为顿法之修,如南宗丹祖张伯端 《悟真 瑢 《史记》 卷 130 《太 史 公 自 序》, [汉] 司 马 迁 撰:


篇》 中先以神仙命术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 《史记》,北 京: 中 华 书 局,1959 年, 第 10 册 第
3292 页。
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


瑣瑧 [清] 闵一 得 撰: 《栖 云 山 悟 元 子 修 真 辩 难 前

寂之本源。然就文化旨趣而论,“忘精神而超生” 编参证》,《古书隐楼藏书》,第 245、251 页。
之见方契道家之道的本来面目。它以个体生命与 瑤 《道藏》 第 11 册,第 573 页。


瑥 [清] 闵阳林撰: 《还 源 篇 阐 微 》, 《古 书 隐 楼 藏


宇宙生 命 的 本 然 同 一 性, 即 天 人 本 一 之 道 为 依
书》,第 690 页。
据,立足体用一源的遍在实有现象世界来恢复人 瑨 王国 轩 译 注: 《大 学 中 庸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性的自由和自在,而非虚拟幻化一个彼岸世界来 2006 年,第 3 页。


瑩瑠
瑐 瑢
瑐 瑣
瑐 瑤
瑐 瑥
瑐 瑦
瑐 瑩
瑐 瑡 [清] 闵 一 得 撰: 《天 仙 道 戒

约束乃至扼杀人性,此系中国本土文化不同于其
忌须知》, 《古 书 隐 楼 藏 书 》, 第 180、180、182、
他类型文化的根本特质,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193、193、169、170、190、189 页。
的创新力所在。 瑡 李学勤: 《十 三 经 注 疏 》,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1999 年,第 23 页。
五、结   语 瑨 [清] 闵一得撰: 《自 述》, 《古 书 隐 楼 藏 书》, 第


5 页。
闵一得 以 老 庄 思 想 为 本, 结 合 自 身 修 真 体 瑠 [清] 薛心香撰: 《金 仙 直 指 性 命 真 源 》, 《古 书


验,道 解 动 处 炼 性 层 面 “炼 神 还 虚 ” 的 修 证 义 隐楼藏书》,第 801 页。


瑢瑤
瑑 瑥
瑑 瑧 《天 元 丹 法》,徐 兆 仁 主 编: 《东 方 修 道 文

涵、主要内容及原则问题。其解阐明了庄子 “忘 库》,北京: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1990 年, 第
精神而超生” 理念所蕴还虚合道之旨,揭示出放 104、238、237、238 页。
下自我执着,摆脱物役,可以全生、全神而全真 瑣 《藏外道书》, 成 都: 巴 蜀 书 社,1992 年, 第 10


册第 840 页。
的内丹修习境界,标识了内丹诸法共通的心性论
瑦 [清] 闵一得 注: 《尹 真 人 东 华 正 脉 皇 极 阖 辟 证


特征。 道仙经》,《古书隐楼藏书》,第 548 页。
(责任编辑:首之) 瑨 [清] 薛阳桂撰: 《俨 若 思 斋 梅 华 问 答 篇 》, 《古


书隐楼藏书》,第 782 页。
瑩 [清] 闵一 得 注: 《法 言 两 则 》, 《古 书 隐 楼 藏


* 基金项目:本文受 江 西 省 重 点 学 科 江 西 财 经 大 学 书》,第 677 页。
社会学研究生点与中部调查研究中心经费支持。
①⑦⑧ 《先天虚无太乙金 华 宗 旨》, [清] 闵 一 得 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