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2015 年 9 月 烟草科技 Sep.

2015
第 48 卷 第 9 期 Tobacco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48 No. 9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
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
李 玲 1,2,赵秀兰 1,2,
魏世强*1,2,蒋珍茂 1,2,
万 川 1,2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 2 号 400715
2. 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 2 号 400715

摘要:为有效调控植烟土壤肥力及合理进行田间碳素管理,采集了重庆彭水、丰都和巫山 3 个典型
烟区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将土壤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分别用浓度 33、167 和 333 mmol·L-1
的 KMnO4 溶液氧化处理,测定团聚体中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 (MLOM)和活性有机
质(LOM)含量(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3 个烟区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 1~2 mm 的团聚体为主,占团聚体总量(质量分数)的 40.16 %~
42.02 %。除巫山烟区土壤 0.25~0.50 mm 团聚体含量(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彭水和丰都两个烟区
外,其余粒径团聚体含量在 3 个典型烟区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粒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
中的总有机质(TOM)和 LOM 含量均降低,但 HLOM 和 MLOM 含量的变化因烟区的不同而异。在
彭水和巫山烟区,HLOM 和 MLOM 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增大呈下降趋势,但在丰都烟区则表现为先
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壤 TOM、HLOM、MLOM 和 LOM 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均以 1~2 mm 粒径
最大,分别达 29.99%~31.58%、24.29%~33.36%、24.15%~29.09%和 18.46 %~21.69%,因此将 1~
2 mm 团聚体作为重庆市典型烟区的土壤有机质固定的特征团聚体。土壤 TOM 和 LOM 含量均分
别与<0.25 mm 团聚体中的 TOM 和 LOM 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该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和活性有
机质可以作为衡量重庆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动态的敏感性指标。
关键词:植烟土壤;团聚体;有机质;活性有机质
中图分类号:S572.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61(2015)09-0014-07
DOI:10.16135/j.issn1002-0861.2015090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and its Labile Constituents in


Soil Aggregates of Typical Tobacco Planting Areas in Chongqing

LI Ling1,2, ZHAO Xiulan1,2, WEI Shiqiang*1,2, JIANG Zhenmao1,2, and WAN Chuan1,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To control the fertility of tobacco planting soil effectively and conduct carbon management in
field reasonably,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ypical tobacco planting areas (Pengshui, Fengdu and
Wushan) in Chongqing.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oil aggregates by particle size with
dry-sieve method, then the contents of high labile organic matter (HLOM), moderate labile organic matter
(MLOM) and labile organic matter (LOM) in these aggregates were determined via treating the samples
with KMnO4 solution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33, 167 and 333 mmol·L-1,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收稿日期:2015-01-28 修回日期:2015-04-13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科技项目“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机质质量及评价” (NY201303010700017)。
作 者 简 介 : 李 玲(1989—),女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环 境 污 染 化 学 。 E-mail:739252949@qq.com;* 通 讯 作 者 :魏 世 强 ,
E-mail: sqwei@swu.edu.cn
引文格式:李玲,赵秀兰,魏世强,等.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J]. 烟草科技,2015,48
(9):14-20.
LI Ling, ZHAO Xiulan, WEI Shiqiang,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and its labile constituents
in soil aggregates of typical tobacco planting areas in Chongqing[J]. Tobacco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48(9):14-20.
第 48 卷 第 9 期 李 玲,等: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 · 15 ·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and LOM in aggregates of each particle size rang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major aggregates were the aggregates of 1-2 mm in particle size, which
accounted for 40.16%-42.02% of total aggregates from the three areas. Except that the content of 0.25-0.5
mm aggrega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amples from Wusha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areas (P > 0.05). 2)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matter (TOM) and LOM decreased in all aggregates, while the contents of HLOM and MLOM decreased in
the aggregates from Pengshui and Wushan, and decreased first then increased in the aggregates from
Fengdu. 3) TOM, HLOM, MLOM and LOM in soil mainly distributed in 1-2 mm aggregates, their
percentage reached 29.99%-31.58% , 24.29%-33.36% , 24.15%-29.09% and 18.46%-21.69% , respectively.
Therefore, 1-2 mm aggregates were determin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aggregates of organic matter for the
typical tobacco planting soils in Chongqing. 4) The contents of TOM and LOM in soil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ose in aggregates of < 0.25 mm, respectively, it indicated that TOM
and LOM in the aggregates of < 0.25 mm could be used as a sensitive index for the change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obacco planting soils in Chongqing.
Keywords: Tobacco planting soil; Aggregate; Organic matter; Labile organic matter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土壤 数)的关系,旨在为植烟土壤肥力调控及碳素管理
有机质存在的场所,团聚体不仅具有维持和协调 提供依据。
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功能,还具有影响土壤酶种类
1 材料与方法
和活性以及维持和稳定土壤疏松熟化层的功能[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团聚 1.1 研究区域概况
体的胶结物质,不仅可以提供植物的养分和土壤 选择重庆市东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彭水、丰
微生物活动的能量,还能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增强 都、巫山 3 个典型烟区采集土壤样品。3 个烟区的
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2-3]
。在土壤中二 自然环境特征见表 1。
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因而对土壤团聚体中有 1.2 样品采集
机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广泛关 在 重 庆 彭 水 、丰 都 和 巫 山 3 个 典 型 烟 区 采 集
注。Jastrow 发现草原土壤 2~3 mm 团聚体有机
[4]
0~20 cm 耕层的土壤样品,土样采集时间选择在
碳含量是<0.05 mm 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 烟草尚未施底肥和移栽前。为反映采样地块的真
的 2 倍;李辉信等 研究表明施肥能够提高 1~3 mm
[5]
实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需要避开雨季。每个采
和 0.25~1 mm 两个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戴 样点根据田块的形状按“S 形”或“梅花形”随机布
珏等 发现免耕潮土中>0.25 mm 和 0.05~0.25 mm
[6]
设 3~5 个 样 点 ,采 集 密 度 为 1 个/ 40 hm2 ,每 样 品
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这对揭示不 采集同等质量的土壤制成一个混合土样,共采集
同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地 240 个 样 品(其 中 ,彭 水 94 个 ,丰 都 47 个 ,巫 山 99
利用、施肥、耕作等管理措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个),登记编号后带回实验室,在室温下自然风干
土壤有机质是由不同组分组成的复杂物质, 备用。
不同组分的转化速度及其对土壤耕作管理措施的 1.3 土壤团聚体的分离
响 应 不 同 ,因 此 土 壤 有 机 质 组 分 的 作 用 也 不 同 。 参照 Sainju 等[11]的干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的
其中活性有机质易于分解,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分离。将室温下风干的土样分成不同大小的土壤
转 化 速 度 快 ,对 当 季 作 物 的 营 养 供 应 起 直 接 作 团聚体,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继续风干。用不同粒
用 [7]
。目前已有学者对水稻土 [8]
、落 叶 松 人 工 林 径 的 筛 分 离 出 1~2,0.5~1.0,0.25~0.50 和 <0.25
地土壤 和干旱区典型农田土壤灰漠土
[9]
不同粒
[10]
mm 粒径团聚体,并剔除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植物根
径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质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有 系及其他残体后称量,备用。
关植烟土壤团聚体与有机质间的关系方面研究较 1.4 土壤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的测定
少。因此,选择重庆 3 个典型植烟区的土壤,研究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
活性有机质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质量 机 质[12];分 别 用 浓 度 33、167 和 333 mmol·L-1 的
分数)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质量分 KMnO4 溶液氧化处理,测定土壤及各粒径团聚体
· 16 · 烟草科技 2015 年

表1 重庆市彭水、丰都、巫山 3 个典型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点 地理位置 地貌特征 气候特征 土壤类型


彭水 E107°49 33.2 ~108°33 23.6 中低山丘陵地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黄壤
N28°58 08.7 ~29°47 42.6 年均温 17.5 ℃
海拔 412~1 484 m 年均降水量 1 235.2 mm
年均日照时数 1 035.4 h
无霜期 305 d
丰都 E107°34 36.5 ~108°11 40.9 中低山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黄壤
N29°24 05.9~29°59 46.3 年均温 18.5 ℃
海拔 851~1 540 m 年均降水量 1 123.4 mm
年均日照时数 1 311.8 h
无霜期 318 d
巫山 E109°37 26.66 ~110°49 54 中山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紫色土和黄壤
N29°24 05.9 ~29°59 46.3 年均温 18.4 ℃
海拔 823~1 590 m 年均降水量 1 041.0 mm
年均日照时数 1 542.0 h
无霜期 305 d

中 的 高 活 性 有 机 质(HLOM)、中 活 性 有 机 质 各粒径团聚体组成均以 1~2 mm 所占比例最高,


(MLOM)和活性有机质(LOM)含量(质量分数) 。 [13]
在 40.16% ~42.02% 之 间 ;<0.25 mm 次 之 ,在
1.5 数据处理 21.70% ~22.63% 之 间 ;0.25~0.50 mm 最 低 ,在
土壤团聚体含量(质量分数)以及有机质、活 16.84% ~19.00% 之 间 。 除 巫 山 烟 区 土 壤 0.25~
性有机质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计算公式: 0.50 mm 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烟区外,同
各粒径团聚体含量 =[该粒径团聚体质量(g)/ 一粒径团聚体含量在 3 个典型烟区间差异不显
各粒径团聚体质量之和(g)]×100% (1) 著,但同一烟区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差异达到显
土壤团聚体中的养分分布 =[该粒径团聚体中 著水平。彭水、巫山烟区土壤<0.25 mm 团聚体含
养分含量(g/kg)×该粒径团聚体含量(%)/全土养 量 显 著 低 于 1~2 mm 团 聚 体 含 量 ,但 显 著 高 于
分含量(g/kg)]×100% (2) 0.25~0.50 mm 与 0.5~1.0 mm 的团聚体含量;丰都
式中:土壤养分为土壤有机质或活性有机质, 烟区<0.25 mm 团聚体含量也显著低于 1~2 mm 团
全土为未经过粒径分离的土样。 聚体含量,但与 0.5~1.0 mm 团聚体含量间差异不
采用 Excel 2007 和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 显 著 。 3 个 典 型 烟 区 土 壤 0.25~0.50 mm 及 0.5~
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 1.0 mm 团聚体含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其
进行数据组间的差异的显著性比较,用 Pearson 相 他 土 壤 类 型 相 比 ,重 庆 市 典 型 烟 区 土 壤(黄 壤)<
关系数评价不同因子间的相关性。 0.25 mm 团聚体含量远低于潮土(65%~70%)
[5]
和黑
[14]
土(64%~83%) ,但高于红壤(6.00%~18.48%)
[15]

2 结果与分析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均以 1~2 mm 团聚体所
2.1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粒径的组成特征 占 比 例 最 高 ,表 明 大 团 聚 体(1~2 mm)是 该 区 域
重 庆 典 型 烟 区 土 壤 团 聚 体 粒 径 组 成 见 表 2。 团聚体存在的主要形式,而不同烟区土壤各粒径

表2 重庆典型烟区各粒径团聚体含量 (%)

团聚体含量
地点
<0.25 mm 0.25~0.50 mm 0.50~1.0 mm 1~2 mm
彭水 22.40±6.02a B
① ②
16.84±4.39aA 18.74±4.35aA 42.02±10.33aC
丰都 21.70±6.41aB 17.31±5.04aA 20.42±4.63aB 40.57±10.61aC
巫山 22.63±5.10aB 19.00±2.89bA 18.22±3.30aA 40.16±6.39aC

注:①表中同列数据后,带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同一粒径团聚体含量不同烟区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表中同
行数据后,带有不同大写字母者表示同一烟区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表 3、表 4 相同。
第 48 卷 第 9 期 李 玲,等: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 · 17 ·

团聚体含量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重庆烟区的 大,变化范围为 29.99 %~31.58 %;<0.25 mm 次之,


土壤类型、耕种模式以及施肥情况相差不大的原 变 化 范 围 为 20.54 % ~21.16 % ;最 低 值 出 现 在
因所致,这与刘中良等 [16]
研究的团聚体组成分布结 0.5~1.0 mm 团 聚 体(除 丰 都 烟 区)。 同 一 粒 径 团
果基本一致。而用湿筛法的测定结果,1~2 mm 粒 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因烟区的不同表现出一定差
径团聚体含量降低,<0.05 mm 粒径团聚体含量增 异,<0.25 mm 团聚体中有机质分布在不同烟区间
加 [17]
,这与干筛法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可能是由 无显著差异;彭水烟区 0.25~0.50 mm 团聚体中有
于湿筛法采用水浸泡等过程使得大团聚体更容易 机质的分布显著低于巫山及丰都烟区,而巫山与丰
分散所致。 都烟区间的差异不显著;0.5~1.0 mm 和 1~2 mm
2.2 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与分布 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表现为丰都烟区显著高于
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有机 彭水及巫山两个烟区。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质
质平衡与矿化速率的微观表征 [18]
。图 1 结果显 分布也因烟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彭水和丰都烟
示 ,重 庆 3 个 典 型 烟 区 团 聚 体 中 的 土 壤 有 机 质 含 区均表现为<0.25 mm 团聚体显著低于 1~2 mm 团
量呈现出随粒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这符合有机 聚 体 ,但 显 著 高 于 0.25~0.50 mm 及 0.5~1.0 mm
碳输入优先向小粒级团聚体积累的层次理论 ,且
[19]
团 聚 体 ,而 0.25~0.50 mm 与 0.5~1.0 mm 团 聚 体
与张曼夏等 [20]
和 Maysoon 等 [21]
研究结果一致。 中有机质分布差异不显著;巫山烟区各粒径团聚
但赵世伟等 对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
[22]
体 中 有 机 质 分 布 差 异 显 著 。 由 此 可 见 ,1~2 mm
究显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 粒径的大团聚体是重庆市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主
增加而增加;李恋卿等 [23]
发现,退化红壤地区有机 要贡献载体,这与各粒径团聚体组成的比例一致,
碳 在 团 聚 体 中 呈“V”形 分 布 ,小 粒 径 和 大 粒 径 团 也与鲁艳红[26]和卢凌霄等[27]得出的大粒径团聚体
聚体中有机质含量均较高,这些与本研究结果不 中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远高于小粒径团聚体的结果
同,可能是由于土地利用方式或耕作方式不同所 一致。
致 。 重 庆 烟 区 <0.25 mm 团 聚 体 中 有 机 质 含 量 最 2.3 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质含量与
高,表明该粒径团聚体具有一定的碳素聚集效应, 分布
Oades 等 认为<0.25 mm 团聚体的核心是植物碎
[24]
如图 2 所示,3 种活性有机质含量在重庆典型
屑,含有更多的土壤有机质,Callewaert 等 也认为
[25]
烟区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团聚体高活性有机
有机质在微团聚体中因能够稳定较长时间而累积。 质含量在彭水烟区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少,
由表 3 看出,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在各粒 但在<0.25 mm 和 0.25~0.50 mm 两个粒径团聚体
径 团 聚 体 中 的 分 布 均 以 1~2 mm 团 聚 体 比 例 最 中 的 差 异 不 显 著(P>0.05);丰 都 烟 区 则 呈 现 出 随
粒 径 的 增 大 先 减 少 后 增 加 的 趋 势 ,在 0.25~0.50
mm 和 1~2 mm 两个粒径团聚体间的差异不显著;
巫山烟区也呈现出随粒径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团聚体中活性有机质含量在彭水表现为随粒径增
加而减少;丰都烟区则呈现出随粒径的增大先减
少后增加的趋势,0.25~0.50 mm 和 1~2 mm 两个
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这与高活性有机
质随团聚体粒径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巫山烟区
同组柱形图上带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下同 1~2 mm 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
图1 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余粒径团聚体。团聚体活性有机质含量在彭
表3 重庆典型烟区有机质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 (%)

有机质分布
地点
<0.25 mm 0.25~0.50 mm 0.50~1.0 mm 1~2 mm

彭水 21.10±5.68aB 14.97±5.05aA 15.10±4.38aA 29.99±8.52aC

丰都 20.54±6.08aB 16.70±5.83bA 17.26±4.71bA 31.58±11.54bC

巫山 21.16±4.88aC 16.70±4.66bB 14.46±3.82aA 30.65±9.60aD


· 18 · 烟草科技 2015 年

图2 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质含量

水、丰都、巫山 3 个烟区均表现出随粒径的增大而 MLOM 和 LOM 的分布在 3 个烟区间无显著差异;


减少的趋势,与 Conteh 等 在种植棉花的开裂黏
[28]
0.25~0.50 mm 团聚体中的 HLOM、MLOM 分布也
土中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于荣[15]在红壤中的研 以彭水烟区最高,而 LOM 的分布则以巫山烟区最
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也是由于耕作方式不同所致。 高 ;0.5~1.0 mm 团 聚 体 中 HLOM 分 布 以 丰 都 最
由 表 4 看 出 ,重 庆 典 型 烟 区 土 壤 HLOM、 高、丰都烟区最低,但 LOM 的分布以巫山烟区最
MLOM 和 LOM 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均以 1~ 高;1~2 mm 团聚体中,HLOM 的分布表现为巫山
2 mm 团聚体比例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 24.29% ~ 烟区显著低于彭水和丰都烟区,而 MLOM 和 LOM
33.36 % 、24.15% ~29.09% 和 18.46 % ~21.69% ;< 的分布却相反。尽管 3 种活性有机质在不同粒径
0.25 mm 次之,变化范围分别为 18.45 %~20.72 %、 团聚体间的分布差异因烟区不同而存在差异,但
15.98%~17.21 %和 14.02 %~15.36%;最低值出现 其在 1~2 mm 团聚体中的分布显著高于在其他粒
在 0.5~1.0 mm 团聚体(除巫山的 MLOM),变化范 径团聚体中的分布。可见,1~2 mm 团聚体也是
围 分 别 为 11.89 % ~15.95% 、7.43% ~15.33% 和 重庆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获得累积的关键团聚
9.79%~11.83%。同一粒径团聚体中 3 种活性有机 体,这可能是由于 1~2 mm 团聚体在土壤中的占
质 的 分 布 在 3 个 烟 区 表 现 出 一 定 差 异 ,其 中 ,< 有率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所致,与廖洪凯等[29]研
0.25 mm 团聚体中的 HLOM 分布以彭水烟区最高, 究结果一致。

表4 重庆典型烟区各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质的分布 (%)

活性有机质分布
类型 地点
<0.25 mm 0.25~0.50 mm 0.5~1.0 mm 1~2 mm
HLOM 彭水 20.72±9.47bB 18.55±12.82bB 15.95±12.72bA 33.31±18.70cC
丰都 18.45±6.01aB 13.91±10.07aA 11.89±10.80aA 33.36±19.39cC
巫山 19.64±5.90aB 15.80±9.00aA 15.60±10.68bA 24.29±15.22aC
MLOM 彭水 16.50±5.74aB 15.61±7.23bB 13.75±9.77bA 24.38±12.45aC
丰都 17.21±5.25aC 11.00±6.64aB 7.43±5.13aA 24.15±10.22aD
巫山 15.98±5.36aA 14.94±7.38bA 15.33±8.58bA 29.09±17.46bB
LOM 彭水 14.78±5.39aB 11.00±5.80aA 9.79±5.92aA 18.46±8.21aC
丰都 15.36±4.70aB 11.50±4.04aA 11.29±3.78bA 19.97±8.32aC
巫山 14.02±4.43aB 14.41±5.16bB 11.83±4.62bA 21.69±9.33bC

2.4 重庆典型烟区全土有机质与各粒径团聚体中 表5 重庆典型烟区全土有机质与团聚体有机质


含量的相关系数 ①
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重庆典型烟区全土有机质与各粒径团聚体有 团聚体有机质
地点
机 质 含 量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5。 3 个 烟 区 土 <0.25 mm 0.25~0.50 mm 0.5~1.0 mm 1~2 mm

壤有机质与团聚体有机质的相关系数均随粒径的 彭水 0.967** 0.878** 0.901** 0.817*


增 大 而 减 小 ,3 个 植 烟 区 在 <0.25 mm 粒 径 团 聚 体 丰都 0.905** 0.642* 0.547* 0.454*
中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p<0.01);在 0.25~0.50 mm 和 巫山 0.973** 0.881** 0.876** 0.825**
0.5~1.0 mm 粒径团聚体中,彭水和巫山烟区达到
注:①**表示在 0.01 水平上相关性显著,*表示在 0.05 水平
极显著水平,丰都烟区则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上相关性显著。下同。
第 48 卷 第 9 期 李 玲,等: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 · 19 ·

在 1~2 mm 粒径团聚体中的相关系数只有巫山烟
区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彭水和丰都烟区则达到显 3 结论
著水平。由此可见,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的
积累受 4 类团聚体中有机质含量的共同影响,以< (1)重庆市 3 个典型烟区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组

0.25 mm 团聚体影响最为明显。 成均以 1~2 mm 团聚体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

2.5 重庆典型烟区全土活性有机质与各粒径团聚 他粒径团聚体含量,大团聚体(1~2 mm )是该区

体中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域植烟土壤团聚体存在的主要形式。

表 6 看出,3 个烟区全土活性有机质与各粒径 (2)在重庆市典型烟区,<0.25 mm 团聚体中有

团聚体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在<0.25mm 团 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较高,但 1~2 mm 团聚体

聚 体 中 表 现 为 HLOM>MLOM>LOM,且 达 到 极 显 中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的分布比例最高,可

著 水 平(P<0.01)。 彭 水 烟 区 在 0.25~0.50 mm 团 将 1~2 mm 团聚体作为重庆市典型烟区土壤有机

聚 体 中 只 有 HLOM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 ,MLOM 和 质固定的特征团聚体。

LOM 则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 0.5~1.0 mm 团 (3)重庆市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

聚体中只有 HLOM 达到极显著水平,MLOM 达到 质均与<0.25 mm 团聚体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

显著水平,LOM 的相关性不显著(P >0.05);在 1~ 间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该烟区土壤有机质和活

2 mm 团聚体中 3 种活性有机质均达到显著水平。 性有机质含量主要受小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和活性

丰 都 烟 区 在 0.25~0.50 mm 团 聚 体 中 HLOM 达 到 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此<0.25 mm 粒径团聚体有

显著水平,MLOM 和 LOM 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在 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可作为判断重庆植烟土壤

0.5~1.0 mm 和 1~2 mm 团 聚 体 中 HLOM 达 到 极 有机质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显著水平,MLOM 和 LOM 的相关性也均不显著。 参考文献


巫山烟区在 0.25~0.50 mm 团聚体中 3 种活性有机
[1] 窦森,李凯,关松.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J]. 土
质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 0.5~1.0 mm 和
2011,
壤学报, 48(2):
413-418.
1~2 mm 团 聚 体 中 HLOM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 ,
[2] Eynard A,Schumacher T E,Lindstrom M J,et al.
MLOM 和 LOM 则达到显著水平。3 种活性有机质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s on soil
的相关系数均呈现出随粒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organic carbon in aggregates of Ustolls and Usterts[J].
由此可见,土壤活性有机质与<0.25 mm 团聚体活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5,81:253-263.
性有机质的关系最密切。因此,重庆典型烟区土 [3] 邓小华,
石楠,
周米良,
等. 不同种类绿肥翻压对植烟土壤
壤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主要受<0.25 mm 团聚体 理化性状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15,
48(2):
7-10,
20.
活性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影响,与李娟等 和华娟
[30]
[4] Jastrow J D. Soil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the accrual
等 [31]
的研究结果一致。 of particulate and 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matter[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6,
28(4/5):665-676.
表 6 重庆典型烟区全土活性有机质与
[5] 李辉信,袁颖红,黄欠如,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
团聚体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6,43
团聚体活性有机质 422-429.
(3):
地点 类型 <0.25 0.25~0.50 0.5~1.0 1~2 [6] 戴珏,胡君利,林先贵,等. 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
mm mm mm mm 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彭水 HLOM 0.999**
0.606**
0.529 **
0.322 * 2010,47(5):923-930.
[7] 闫德智,王德建. 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对活性有机质组
MLOM 0.997** 0.316* 0.356* 0.314*
分的影响[J]. 土壤,
2008,40(3):407-411.
LOM 0.991** 0.365* 0.285 0.319*
[8] 李辉信,袁颖红,黄欠如,等.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
丰都 HLOM 0.971** 0.348* 0.430** 0.478** 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8,45(2):
MLOM 0.934** 0.007 0.031 0.285 259-266.
LOM 0.921**
0.109 0.117 0.191 [9] 史长婷,王恩姮,陈祥伟. 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
体有机碳及动态变化[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5):
巫山 HLOM 0.995** 0.658** 0.457** 0.440**
208-212.
MLOM 0.986** 0.640** 0.399* 0.351*
[10] 荣井荣,钟文昭,刘燕,等. 干旱区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
LOM 0.983** 0.504** 0.378* 0.346*
碳组分及团聚体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3,32(10):
· 20 · 烟草科技 2015 年

2559-2566. 114-117.
(3):
[11] Sainju U M,Terrill T H,Gelaye S,et al. Soil [23] 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
aggregation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under 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变化[J]. 土壤通报,2000,
rhizoma peanut and perennial weeds[J]. Soil Science 31(5):
193-195.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3,67:146-155. [24] Oades J M,Waters A G. Aggregate hierarchy in soils
[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 [J]. Australia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1,29(6):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15-828.
[13] 杨益,
李雪梅,
江韬,
等. 活性有机质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 [25]Callewaert P,Lenders S,Morris S J,et al. Measuring
体中的分布特征[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
33(2):
1-5. and understanding carbon storage in afforested soils by
[14] 安婷婷,
汪景宽,
李双异,
等. 施用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 physical fractionation [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机碳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2):
369-373. America Journal,
2002,66(6):
1981-1987.
[15] 于荣. 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 [26] 鲁艳红.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
的关系[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与土壤质量的关系[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1.
[16] 刘中良,宇万太,周桦.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养 [27] 卢凌霄,宋同清,彭晚霞,等. 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土
分含量的影响[J]. 土壤,2011,43(5):
720-728. 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剖面分布[J]. 应用生态学报,2012,
[17] 冷延慧,汪景宽,李双异.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分布和 23(5):
1167-1174.
碳 储 量 变 化 的 影 响[J]. 生 态 学 杂 志 ,2008,27(12): [28] Conteh A,Blair B J.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lose
2171-2177 . of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in aggregate size
[18] 袁俊吉,彭思利,蒋先军,等. 稻田垄作免耕对土壤团聚 fractions from cracking clay soils under cotton
体和有机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2): productio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153-160. 1998,36:257-271.
[19] Hassink J. The capacity of soils to preserve organic C [29] 廖洪凯,龙健,李娟. 不同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花椒林表
and N by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lay and silt particles 土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水土保
[J]. Plant and Soil,1997,191(1):77-87. 2012,
持学报, 26(1):156-160.
[20] 张曼夏,季猛,李伟,等.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 [30] 李娟,廖洪凯,龙健,等.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团
定性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19(4):598-604. 2013,33(7):2147-2156.
[21] Maysoon M M,Charles W R. Tillage and manure [31] 华娟,赵世伟,张扬,等. 雾山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
effects on soil and aggregate-associated carbon and 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2009,
nitrogen[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9(9):
4613-4619.
2004,68:809-816.
[22] 赵世伟,苏静,吴金水,等.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 责任编辑 董志坚
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