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七)设计教学方案  积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

活动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问
教学方案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
题上)
则,对语文教学活动作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科学化
 充分的激励作用(当一个教学目标实现后,
规划和安排。
为下一个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进行了良好的
明确教学原则 心理准备)
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  有效的评价作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 实践性  确立教学目标的要求:
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宏观上的要求:
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 1.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与内
 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
 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2. 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 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加强自主的语文实 3. 符合教材的编写目的
践活动  微观上的要求(需要注意的要求):
 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的实践中理解语言含 1. 必须明确、具体
义,体悟并表达思想情感 2. 必须具有全面性
 综合性 3. 必须难度适中
 语文知识的综合吸收和运用(既运用积累  教学目标表述方法与途径:
的语言和语言知识,又在运用的过程中形  ABCD 表述方法
成新的积累) A——对象(audience)(需要完成行为的
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习融听 教学对象)
说读写活动于一体) B——行为(behaviour)(教学后学生能
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社会 做什么)
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 C——条件(Condition)(学生的学习行
径,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使社会社会语文 为产生的条件)
化) D——标准(Degree)(学生通过学习应该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达到的最低学习标准)
 语文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
 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再去研 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
讨语言形式的妙处,分析语言形式如何恰 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行为,使目
标具体化
当地表达思想情感
 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 好的教学目标具备以下要求
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不是教师
 口语交际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对
范文总结、复述、讨论等形式,变书面语  行为动词必须具体,明确,可测评的。
言为口头语言,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 行为方式必须灵活,多样,可操作的。
(讨论、辩论、演讲的材料,加深对课文  行为范围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内容的理解)
 口语交际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紧密结合(如 筛选教学内容
口述见闻、看图说话、谈论感想等,将口  筛选教学内容的意义:
头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为写作打下基  合理舍弃,突出教学重难点(要研究教什么,
础) 不教什么)
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 优化组合,凸显课文特点(精心迁移选择具
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有相同或相异特点的文段组合教学)
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个性处理,满足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
 在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中加强思维训练 和爱好,学习需要,然后选择教学内容和
(文学性质的文章重于形象思维训练;说 方法)
明文和议论文偏重抽象思维训练) 筛选教学内容的途径
 根据教材体系确定内容(同样的课文,被不
同编者选在不同的教材里,安排在不同的
地方,虽然它的原生价值可能一样,但教
确定教学目标 学价值可能完全不同)
 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 根据文章类型确定内容(定篇学习经典的丰
课时教学目标 厚蕴涵;例文学习生动显现的读写知识;
 确定教学目标的作用: 样本学习读写方法;用件学习其所提供的
信息。)
 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内容(不同阶段应有不 教案的内容构成
同的教学内容)  案头
 课题,教学目标,重点,课时,课型,教
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 学方法,教具
教学模式  主体(课时教学的安排)
 语文教学模式分为  教学步骤,按教学进程,标明仙安排哪些教
 阅读教学模式、写作教学模式、口语交际 学内容,教学方式是什么,后安排哪些教
教学模式。 学内容,穿越何种教学方式。
 按内容组织形式,分为单课型教学模式、  教师还在每一步骤的后面标明预计所需的
单元教学模式、全书教学模式 时间
 新课程精神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 案尾
举例——“引导-发现”。学生在介绍引导  书写教学后记
下经历学习过程,对发现的结果作出评判  总结教学得失的重要文案记录
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 写教学的感受,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借
 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 鉴的资料
 激励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编写教案的要求
 “引导——发现”教学的一般结构  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
 启动发现欲望,形成问题情境  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
 展开发现活动,建立问题假设 学方法都作了规定和提示
 深入阅读实践,收集发现材料  教学内容与方法要适合教学目标
 交流发现结构,综合比较筛选  任何因素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 取得发现认同,继续深层探究  深入钻研教材
 “引导——发现”教学的课型变式  研读教材,选准重点
 探究型,研读型,情景型,体验型,比较  充分了解学生
型  针对性地采用学生接受的设计形式,诱发
 语文教学模式的选用(选择时需注意) 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根据教学目标(多选用合作式、探究式、
对话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根据教学内容(有些内容简单,只需采取
一种模式;内容复杂,采用多种模式。)
 根据教学对象(先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心
理状态)
教学方法
 自读式(先教后读,先读后教,边教边读)
 教读式(教读与自读同步进行)
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

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 练习式(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
 以记诵或积累知识为主的练习,如朗读、
背读、抄写。
 以消化知识为主的练习,如问答题。
 以应用为主的练习,评价性作业,包括鉴
赏和评论。
 复读式(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
 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
 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
 以求得规律性知识为目的的阅读

编写教学计划
 教案,也叫课时计划
 良好的教案设计对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
用、教学时间的分配等会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和安排
(八)教学技能的掌握于演习
导入技能
 采用特定的教学语言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 反馈与强化
趣,引导学生进入预定学习程序的教学活动。  反馈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进行中或完成
 引入新课的作用: 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对当前或
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激情, 后续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教学行为。
有动力,集中注意力)  反馈的技能:
 将学生引入情境(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联想  前反馈的技巧(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和想象,进入到新的学习情境里) 反思以前教学得失,改进后续教学活动的
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系, 行为)
使前后衔接紧密,铺平学习的道路)  即时反馈的技巧(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
 引入新课的方法: 息,及时改进教学。反馈要迅速及时,方
 温故知新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导入课文) 便教师调整课堂教学。)
 故事导入法(讲述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  延时反馈的技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宜
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立即做出评论,有意延长时间后再反
 巧妙设疑法(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又启发 馈。)
他们探索新知的问题)  强化指教师借助一定的强化物向学生传递对其
 名句导入法(名句来引入新课,使学生进入 特定行为肯定或否定的信息,以达到增强或减
佳境) 弱其行为发生概率的教学行为。
 析题导入法(课文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或  强化的技能:
者文章线索,凝聚在题目上)  语言强化(口头表扬和鼓励或对不良表现
 引入新课的要求 加以批评和指责)
 要围绕教学目标引入(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  动作强化(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肯定或
的方向) 否定学生的表现,维持良好教学状况的行
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入(与学生的思维 为方式)
水平相适应)  活动强化(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 要注意引入的趣味性与启发性(激起学生的 趣和建立学生的信心)
求知欲)  反馈与强化的控制艺术
 引入要短小精悍(引起兴趣即可)  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
 因文制宜(依据教学内容) 与认知水平发展的特点)
 要时机恰当(灵活地运用强化技能,刺激
讲解与提问 学生作出反应)
讲解的意义:
 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演示与板书
 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 利用直观材料呈现知识信息,它们是教师完成
 能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周期 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讲解的策略:  演示的操作技能:
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心中有数,周  挂图,照片。实物、幻灯、投影胶片、录
密安排,详略得当) 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
 要富有启发性(启发学习目标,求知欲,  演示的作用:
审美情趣) 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 要具有适应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  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
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 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 要展示语言修养(抑扬顿挫,韵律,隐喻,  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
婉丽)
提问的意义:  演示的操作原则:
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要少而精,精雕细琢
 让形式服从内容
 板书的功能:
提问的策略:  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 疏导疑难,化繁为简
 深化主旨,画龙点晴
 常见的板书格式:
 脉络式板书
 表格式板书  必备的现代人素养
 图示式板书  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 板书的基本要求:  学会做人,学会在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 字迹工整(字迹清晰,行列分明)  学会共同生活,与他人协调共处的能力
 条理清楚(反映教材原有面目)  学会面对挫折、勇于奋进的能力。
 重点突出(言简意赅,概括全面)  高尚的道德素养
 灵活多变(不能适应,及时调整和修改) 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变化与管理 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变换课堂教学的方  良好的心理素养
式方法,有效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加强对  高尚的情感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 顽强的意志
 变化技能:  坚定的自信
 教态的变化(语调,音量,节奏,语速,目  良好的性格
光接触,表情与动作,身体位置)  丰富的知识素养
 教学媒体的变化(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媒  精深的本学科知识
体。)  多方面的教育能力素养
 师生活动方式的变化(安排开展不同方式  了解学生的能力
的互动。)  教学的能力
 应变能力:
 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
 风趣幽默,暗示提醒
 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 机智补漏,缓解冷却
 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 管理的技巧:
 有丰富的教学实践;
 分析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 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 解决问题行为的方法
 有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 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结课技能
 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创新、转化升华,拓
展运用等教学活动结束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 结课的作用
 促进新旧知识迁移
 沟通教学信息
 拓展思维发展
 结课的要求
 及时性,趣味性,概括性
 结课的方法
 归纳总结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
容概括归纳)
 朗读课文式(增强语感,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
 比较分析式(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培养求
异思维的能力)
 拓展式(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
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

(九)小学华文教师的职责与素养
小学华文教师的职责
创造性进行语文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课内外语文活动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参与教研与学术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十)小学华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和其他教育行为一样, 也
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有规范其行为的基本要求。
 优秀语文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包括:  遵循语文教学开放的课程观和目标观
 全身心致力于学生及其学习  尊重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的自主权和
 熟知所教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自我调适。  
 组织和监测学生的学习  应着眼本土,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 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中学习
 做学习共同体成员。 参与社区活动
 优秀教师成长知识需要经过两次成长  好处:
 促进了人们全面素质的发展
 培养和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
 对大众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劳
动的教育
 扩大了大家的视野
 增长了社会经验,进一步延伸了课堂教育
 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
育、尊老爱幼的教育
进行语文教育科研  提高了大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新时期语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的意识,帮助大众树立了健康
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需要进行 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科研   使大众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 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语文教师进行 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们奠定了基
教育科研 础。
 语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措施   教师可为社区服务和社会:
 实施培训,引领语文教师首先走近教育科  实践活动做部署
研   对相关活动做周密安排和精心组织
 抓好校本研修,让教育科研服务于学校 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
 以“网络学习”为阵地,拓展教育科研新 况
渠道  制定了内容详实、可操作性极强的活动方
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使教育科研引领教师 案。
专业化成长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教师:
 进行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  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 进行教育科研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 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 进行教育科研切忌课题至上、求新求异 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进行教育科研要敢于创新,允许超常规发 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  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目的:
 彰显语文课程灵活多样性
 有利于引领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让语文课程与实际的生活更贴近
 让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起飞
 让学校贴起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标签。
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就是要让语文的“享受
性”更加突出
 基本原则:
 可行有效原则。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是要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课程化原则。学生的年级不同学段不同。
(形成教材,制订教育目标,形成校本课
程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具体实施教学,
学期总结,形成评价机制)
 新颖多样原则
 多员参与原则
(十一)教师心理健康 扮演多角色,社会对特定角色有一定的要求
自己对个人的期望发生矛盾,难以取得一致时,
什么是心理健康 出现角色冲突。
 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
角色冲突带来心理的不适应,行为的不协调,影
完整,协调一致、能顺利适应社会 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情绪稳定 人格障碍(偏执型(妄想型)、分裂样、反社会
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性、冲动型、表演性(癔病)、强迫型)
 与人和谐相处  通俗地理解就是偏离常态和畸形的人格。
 能够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  特征:
 能坚定不移地朝自我的目标迈进  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与人难以相处的
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 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与命运和别
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 人的错误
用。  怪异的行为是通过他人察觉出来,自己不
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觉,也不改正。
 教师情绪低落,学生感到压抑、思维活动  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自己的利益压倒一
受束缚。 切,不顾他人的心情与状态
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在任何环境中都表现出猜疑
 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行为后果伤害他人,使人不得安宁,自己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却坦然自若
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
 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
式,使学生善于及乐于与人交往
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 教师心态好,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力量和
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 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 对工作投入,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并提高自
我价值感,有益心理健康。
 积极的自我观念,理解并悦纳自己
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别人,
真实地感知并正确地评价自己,坦然地承
认和接受自己。
 情绪乐观并能自控
 心理健康的教师都很乐观、情绪稳定。
 有效抵抗职业焦虑
 心理健康的老师能够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
折,遇事镇静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适应不良
 主要是表现为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
张、情绪波动大
 力不从心,难以应对
 环境的急剧变化(新课程改革是全新的教育理
念和教育模式、全新的评价方式)
 感受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与要求间的差距导致自
信心下降,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焦虑
 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与环境协调一致。

角色冲突
(十二)教师职业角色与心理健康  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及应对  学习肯定自我,量力而为
教师职业压力  自我效能感
 教师职业角色期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榜  视“压力事件”为‘挑战’而不是“威
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 胁”。
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  学习欣赏自己,增加自己的正向经验
 学校管理模式  学习有效应对方式
 工作量和较高的工作要求,教师易遭受到 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不同的行动方
紧张、焦躁的情绪,产生压力感。 案解决
 教师政策  学习放松技巧,纾解身心紧张
 教师的在职培训辅导不够全面承受不了压  利用放松训练、伸展运动、深呼吸等来缓
力,失去了教育热情 解
 社会学角度
 教师职业成就感+教师人际关系生活。  改变认知方式,选择正向观点
 教师的职业目标不能达标时,会产生挫败  学习从不同角度看事情
的职业感  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
 教师被焦躁抑郁的情绪包围,难与外界建  时间安排可以有弹性,在有限的时间内不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获得理解和支持 要设过多目标
 培养幽默感
教师职业倦怠(一种心理状态)
 释放内心冲动及焦虑情绪,增进身心健康
 职业倦怠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
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 觉得自己是被人照顾的,当自己有能力的
 教师的职业倦怠指由于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压
时候学习去照顾别人,产生归属感
力过大,不善于自我调节,导致不良的心理状
态。
学校方面的工作
 教师的职业倦怠历程是情绪耗竭,其次是人格
 在教学管理上,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解体,最后是成就感降低。
 教师更好地将学校发展需要转化为自己的
 教师职业倦怠的 6 种类型:
需要和理想,作为教师工作的动力
 无助型:不相信自己的行为有助于目标的
 建立良好组织环境,促进教师发展
实现
 赋予教师更多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
 狂热型:自认为无私奉献者,指责不愿全
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身心奉献的人
 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外出参观
 抱怨型:感到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工作
 改革评价制度,减轻教师负担
敷衍塞责,有离职意向。
 挑战型:喜新厌旧,对单调的缺乏激情的 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工作感到厌倦。  避免单凭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评价
 退缩型:逃避现实,常做与专业发展无关
的事情,遇到无法逃避的事情,拖延推诿。 社会大众
 混合型:对工作没有激情和创造力,生活  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也难以体验到快乐。  公众对教师要抱有宽容心态,克服对教师的职
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有下面几个方面: 业偏见。
 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  媒体增加对教师的积极报道,促进教师对自我
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 价值的认识
且过、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对待学生
不关心、常讽刺成绩差的学生
 职业兴趣转移
吃喝玩乐、做生意、赌博,从中获满足感,
丧失职业自豪感。
 教师身心造成影响
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
动大,产生抑郁感,严重者产生自卑、绝
无心理,导致抑郁症。

压力预防与缓解
教师自身的应对
教师工作情绪与心理健康  教师家庭亲子关系的特点与问题
教师的情绪管理策略 1.教师子女承受着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压力
 成熟的情绪情感反应表现在: 2.没有足够的心理空间
 能较好地控制反应与抑制情绪的外部表现 3.教师与家长角色混淆不清
 克制自己情绪的发作,抑制或延缓自己的 4.要求太高,忽略孩子内心需求
情绪反应  解决方案:
 能够以自己的意志力来加以克制,不会轻 1.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易向别人求助 2.增加对孩子的鼓励与赞许
 管理的方法,找出适当的方法纾解或表达情绪 3.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和实践机会
 WHAT——我现在有什么样的情绪? 4.返回父母的角色,给孩子爱的世界
 WHY——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教师人际关系的调适
 HOW——如何有效地处理情绪 调适人际
 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而改变情绪状态  感受性训练
 放松疗法(冥想,渐次放松法,深度呼吸  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能力的方
练习,想象放松法) 法
 系统脱敏疗法(克服习得的障碍)  自然条件下的自我心理(自觉地对自己的
 其他管道 心理活动进行监视、评价、分析与调节)
 正确归因法  受控条件下接受训练。(焦虑或愤怒,及
 适度疏泄法 时予以回忆、记录、分析与评价。)
 合理发泄  角色扮演
 音节调节法  体验客体角色的心理感受从而调节自己的
 自我安慰法,自我激励的目的 心理与行为,使人际关系不断改善
 升华,将挫折变成动力  人格修养
 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 人格修养的主要任务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
 把握现在,做实际事情。 观和价值观。
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 及时沟通
 培养合理情绪  认知沟通(交换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
 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意境,承认其合理的部分,说明情况,申
 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述自己的观点,综合一致之处,)
 学会换位思考和宽容  情感沟通(做到尊重与体谅,采取关心他
 改变生活节奏 人的诚恳态度,保持充分的耐心,从而增
 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 强意见沟通的可接受性)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 积极运用心理暗示
类型与特点  减少和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在这种人面
 同事关系 前我们会感到轻松自如
 具有强烈的道德规范性  恰当的自我表露
 教师之间冲突的隐蔽性(不适当的竞争,  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对适当的人说出适
角色差异引起的矛盾,教师的不良关系) 当的内容
 教师之间的冲突能自我调节  必须根据交往对象、情景等因素来校订你
 教师之间的关系多不密切 的表露方式和程度。
 师生关系(高压型,放任型,管教型) 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究语言艺术,驾驭交往感情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 讲究身体语言的艺术,把握交往时机
2.教师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  倾听:沟通的一半
功的喜悦
3.教师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 正确的学生观:
1.把学生当人:当作独立完整的人对待,
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
2.把孩子当孩子:容许犯错,宽容对待
3.把学生当学生:严格的教育
 亲子关系(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冲突型,
溺爱型, 亚平等型)
(十三)教师休闲与心理健康  不知如何选择休闲活动
 不了解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教师休闲的意义
 盲目跟随别人
 提高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 合理安排休闲时间
 愉悦身心,激发和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
 保证充足的闲暇时间
志,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创造能力,促进
 制定休闲计划
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学校的休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 适可而止,张弛有度,交替活动
 教师利用闲暇时间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  适合自己特点的文明休闲活动
休闲活动  考虑到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
 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 适合于自己工作的休闲方式
 利用休闲的时间,校园文化娱乐实施和浓  休闲教育
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自觉主动参与校园多  来自有效的自我调控,而自我调控能力,
种多样的健康的休闲活动,在教师中蔚然 与休闲教育密切相关
成风。
 对休闲和健康有强烈的要求
 教师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加之社会上一
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教师的身心健
康受到伤害。

教师休闲的特点
 休闲的特点
 有正确的休闲价值(滋润人生,平衡身心,
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生活品质,享
受生命乐趣)
 积极的休闲条件(跟兴趣爱好,知识水平、
经济收入、社会和自然环境、职业、社会
地位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
 掌握休闲技能(领会休闲知识,锻炼休闲
技能和技巧,提高休闲的自我规划、自我
决断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休闲的功能
 增进身心健康(调节生活的作息,弥补身心疲
乏,恢复充沛的体力)
 提升个人价值(选择自己专长的休闲活动以满
足教学以外的个人价值,提升团体的地位)
 促进人际交往(结交志趣相同的朋友,扩大视
野,满足归属感)
 和谐家人关系(安排与家人一起休闲的活动,
增进了解,有助于家人关系的和谐)
 发泄负面情绪
 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信息与教学经验,一
方面充实精神内涵,发展自我)
 扩展社会领域(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了解各
种社会现象与民生苦乐)
 避免角色固着(转变刻板角色的期待,再就是
消除他人对教师负面角色形象。)
 开辟第二生涯(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 广播关怀爱心(教师的爱心可在有关的社会服
务活动中淋漓发挥,达成为善目标)

教师健康休闲方式的培养
 增强休闲的主体意识
 有计划,被动消磨时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