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綜論〕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吳孟霖 1 黃書澐 2 陳俞沛 3

摘 要

現代醫學昌明,西醫治療雖為醫學之主流,但民眾對替代及輔助醫學仍有
相當程度的需求。替代醫療種類多樣,華人社會以傳統中醫藥為主,在台灣中
西醫醫療體系雙軌並行,中醫藥使用者大多同時併用西藥治療,在此背景之
下,民眾極可能在無明確醫囑之下,同時服用中藥及西藥,而老年人用藥相對
複雜,對醫囑的了解及遵從度亦較差,更可能因為不當用藥習慣而造成身體的
傷害。本文先由傳統中醫藥角度切入,闡明中醫用藥思路,包括中藥的「分類」、
「配伍」及「藥即是毒」的觀念,並分享在藥食同源的歷史背景下,中醫藥與
食療的界線與管理;最後根據現代研究成果,討論民眾常用中藥與西藥之交互
作用及其應注意事項,特別針對抗凝血藥物、麻黃鹼類藥物、statin類藥物及可
能影響鉀離子濃度之中藥,羅列曾發生過的案例及研究,並探討造成中、西藥
交互作用的可能機轉。期盼透過提升對中、西藥交互作用的警覺性與瞭解,避
免或減少臨床上不良反應的發生,增進民眾用藥安全。
( 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16;11(1):1-15)

關鍵詞: 中藥、用藥安全、中西藥交互作用

1
奇美醫院中醫部;2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部;3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通訊作者:陳俞沛
通訊處:70043 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 125 號(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
電話(傳真):(886) 6-2200055 轉 5411
E-mail: orthopaedic21@yahoo.com.tw

1
臺灣老誌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第 11 卷第 1 期

前言 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增進民眾健康。

現代醫學昌明,西醫治療雖為醫學 淺談中醫用藥觀
主流,但以美國而言,每年仍有30%以上
人口尋求替代醫學[1],世界衛生組織在 一、中藥之分類:傳統上,中藥依「四
「傳統暨替代醫學的全球策略」規劃中 氣」、「五味」及「歸經」理論來
更指出,世界上約有80%的人口選擇中草 分類。
藥作為某種程度的初級醫療[2]。台灣在
2006 年 針 對 2,457 名 民 眾 的 調 查 顯 示 , 1.四氣:四氣指寒、熱、溫、涼四種
85.65%的民眾於過去一年至少使用了一 氣味,是由藥物作用於人體發生的反應
種輔助及替代醫療,使用者遍佈於各人 歸納而出,例如:罹患疔瘡熱癤等類似
口群及各行各業[3],而替代醫療種類多 皮膚發炎性疾病,局部見紅、腫、熱、
樣,在華人社會則以傳統中醫藥為主, 痛,且小便色黃,舌苔發黃或有發熱,
然台灣中、西醫雙軌並行,中醫藥使用 這是熱的症狀,此時給予金銀花、菊花
者大多同時併用西醫療法,但依目前 來治療可治癒,這說明了菊花、金銀花
中、西醫師養成教育制度,除了部分具 的藥性屬寒涼[4];古人依此原則記述了
有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外,大部分中 各種藥物的氣味,後人即可根據《黃帝
醫師與西醫師卻少有機會互相了解對方 內經》「寒則溫之,熱則涼之」的原則,
的用藥,造成民眾極可能在同時使用中 選用治療,若在應用中不明藥性、不分
藥及西藥治療疾病時,忽略中、西藥合 寒熱,治療熱證反用熱藥,治療寒證卻
併使用可能之交互作用對健康的影響, 用寒藥,未能對證下藥,將可能造成病
此問題近來雖逐漸引起醫藥界的重視, 情惡化,產生不良後果。
但由於中藥成份複雜,且民眾普遍認為 2.五味:「五味」乃酸、苦、甘、辛、
中藥溫和無副作用,而不主動告知醫 鹹,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而來,亦有
師,更使交互作用難以預防。尤其對老 根據臨床治療反應之效果而定,例如酸
年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加,自然的老 味藥有收斂固攝的作用,治療多汗、泄
化與大大小小的疾病撲之而來,中、西 瀉、遺精等的五味子、山茱萸等藥物皆
藥的使用皆更趨複雜,因此對中藥的特 屬於酸味藥;又如甘味藥則有補益緩急
性與中、西藥間的交互作用有更深的了 的作用,治療虛證的黃耆、熟地,治療
解,對於老年人健康與用藥安全實有其 攣急疼痛的甘草、飴糖等,就屬於甘味
必要。本文將先由傳統中醫藥角度切 的藥物。
入,闡明中醫用藥思路;再透過現代研 3.歸經:「歸經」是藥物對於人體臟
究成果,彙整常用中藥與西藥間之交互 腑經絡具有特殊選擇性作用的性能,故
作用,並提醒注意用藥安全,期盼能減 也稱「臟腑經絡歸經」。例如麻黃能入

2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肺經治療外感風寒束肺的表證、硃砂能 百藥、解百毒,因此在很多中藥處方裡
入心經寧心安神等,選擇時需以臟腑、 都可以看到甘草的組成。
經絡理論為基礎進行更細部的辨證。用 由於配伍能增強療效與減少副作
藥時須以四診望、聞、問、切蒐集資訊, 用,現代中醫開方用藥時,鮮少使用單
綜合分析後得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我 味藥物,而多以複方為臨床主軸,然單
們稱之為證型,例如肝經濕熱證、腎氣 味中藥本身已非純物質或單一化合物,
虛衰證等等,依此證型配合藥物的四 而是複合物、混合物,若再加上多味中
氣、五味、歸經選用藥物,即是中醫診 藥混合使用,其彼此間必然產生交互作
治基本精神的「辨證論治」。 用,成分將更為複雜,亦大幅提高中藥
研究的困難度。
二、配伍的觀念
三、藥即是毒
配伍,即是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
一起應用。從中藥的發展來看,在醫藥 中藥的毒性,在廣義上泛指藥物的
萌芽時期,治療疾病一般都是採用單味 偏性,在狹義上是指藥物對機體的損害
藥;隨著藥物的發現日益增多,對疾病 性。現存中藥學最早的著作《神農本草
的認識逐漸深化,用藥也由簡到繁,出 經》即將藥物分為上、中、下品三類,
現了將多種藥物配合在一起應用的方 是古代的一種藥物分類法。當時認為沒
法,並依此進一步將藥物組成方劑。透 有毒性,可以多服久服不會損害人體
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古醫家了解到, 的,列為上品;沒有毒或有毒而只須斟
透過藥物的組合運用可以增強療效,或 酌施用,可以治病補虛的,列為中品;
是利用藥物的拮抗作用來減少或消除毒 多毒而不能長期服用,能除寒熱邪氣,
性反應或副作用。 破積聚的列為下品。這在當時有一定的
部分配伍的療效已有現代研究支 可取之處。但事實而論,上品藥中也有
持,例如「茵陳蒿湯」為治療黃疸的方 一些有劇毒的藥物在內,例如上品藥中
劑,有利膽退黃作用,組成為茵陳、栀 所言丹沙即硃砂,其說「主身體五臟百
子、大黃,但在三味藥分別使用時,利 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
膽退黃作用均不明顯,如合併使用時才 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硃
能見到膽汁排泄大量增加[5]。四逆湯(附 砂 主 要 含 硫 化 汞 (HgS) , 久 服 不 僅 不 會
子、乾薑、甘草)有強心作用,甘草、乾 「通神明不老」,還會引起汞中毒;所
薑可加強附子的強心作用[6]。截瘧七寶 以這種分類法是此較原始的。事實上,
飲中,主成分常山雖可治瘧,但常引起 《神農本草經》為秦漢時期著作,經過
嘔吐的副作用,草果、檳榔及甘草可減 歷代醫家與藥學家之觀察,亦記載硃砂
輕其副作用,特別是甘草,被認為能和 之毒性,如唐代《藥性論》
:「朱砂,君,

3
臺灣老誌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第 11 卷第 1 期

有大毒,鎮心」;明代《本草綱目》將藥 湯、西瓜汁、菊花茶或荷葉粥等,可清
物的毒性分為「大毒」、「有毒」、「小 熱解暑、生津止渴,即是利用寒涼食物
毒」、「微毒」、「無毒」,亦記載:
「丹 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又如溫熱性
砂性寒而無毒,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 食物能起溫中祛寒的作用,在寒冷季節
人,物性逐火而變。」一般而言,中藥 選吃蔥、薑、蒜等溫熱性蔬菜,或如羊
在補益藥(如補氣、補血、滋陰、補陽藥) 肉等溫熱性肉類,則能健脾助陽、幫助
的「安全劑量」較高,亦即毒性較低、 禦寒,上述皆為以日常食品養生的例子。
產生副作用的機會較小,多歸類於「無 2.藥膳調理:除了以食物偏性作為養
毒」。而其他類中藥,若在辨證與用量 生之藥,許多性質平和的藥物也常用於
方面未能切中病因病機,則較易出現副 調味或製成藥膳保健,藥膳主要是透過
作用。如解表藥中麻黃具有解表發汗的 藥物之功效與食物之營養成份,調整失
作用,其成分主要是麻黃鹼與僞麻黃鹼 調之生理機能,因此藥膳理當以藥物視
等,往往就算辨證正確,但若用量過大, 之,而非將藥物以食物視之,藥膳多食
則會出現擬交感神經興奮的中毒症狀; 仍會導致其他不適反應,如常見食補「當
又如瀉下藥巴豆具有強力的瀉下作用, 歸鴨」、「十全藥燉排骨」、「麻油雞」
稍有不當即會出現明顯中毒症狀,如嚴 等,體質偏熱者過食可能出現口渴、口
重腹瀉、黃疸、急性腎衰竭等;其它如 舌生瘡、毛囊炎甚至失眠等症狀,臨床
化痰藥半夏、天南星等,在使用劑量上 上亦偶見不當中藥使用造成之副作用,
亦必須多加斟酌。 如服用過量甘草造成水腫;過食人參出
現胸悶、心律不整、血壓上升等症狀;
四、藥食同源 食用當歸造成軟便、腹瀉;過量攝食肉
桂而鼻出血;此類日常飲食會使用的中
1.以食作藥:除了藥物有四氣五味, 藥,都有其危險性,更遑論其他偏性較
中醫認為食物也有「氣」、「味」,只 強的藥物;若從此觀點出發,「藥食同
是其偏性相較於藥物較不明顯;食物與 源」與「藥即是毒」實為一體兩面;惟
藥物的區別亦在偏性氣味之強弱,氣味 藥膳大多僅取中藥材之色、香、味以增
偏性弱的可每日食用即為食物,氣味偏 進食趣,故適量、適時及適合體質之攝
性強者不宜每日食用即為藥物,若是 取對健康有所助益,過食、錯食不僅無
寒、熱、溫、涼不明顯的,稱之「氣平」, 益反可能有害,治療性藥物更不建議病
大多數食物都屬於此類,特別是當主食 人自行服用,以免濫用、誤用,反而延
的榖物類,此種性質平和的食物或藥物 誤病情。
較適合長期食用。而各種偏寒、偏熱的 3.中藥管理:藥食同源的傳統使得藥
食物常作居家保健之用,於台灣民間流 物與食物的界線相對模糊,控管中藥時
傳甚廣,例如在炎熱的夏季食用綠豆 究竟是要將其列為食品或是藥品,長年

4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來成為中藥管理上的難題。對此問題, 葉」,但事實上前者台灣並未上市,後者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現為食品藥物管理 的研究多指銀杏葉萃取物,在台灣是以
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在民國98年後陸續 西藥管制,因此以下不做討論。除上述
公 布 215種 可 同 時 提 供 食 品 使 用 之 中 藥 之外,中西藥交互作用資料較充沛者有
材[7],不過有些常用藥材,如當歸、人 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藥物、麻黃鹼類藥
參等,並沒有在這名單裡,所以食藥署 物 、 statin 類 藥 物 (HMG-CoA reductase
另外又挑出64種中藥材,放在「可供食 inhibitors)與可能影響血鉀之藥物,以下
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8] (共755種, 將分別論述。
其中屬中藥材者約150種),這些「原料」
本質還是中藥材,應符合中醫藥司訂定 一、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
的「中藥材異常物質限量標準」,可搭
配其他食材製成藥膳包、茶包或飲料等 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抗凝血藥物
食品,並強調用在食品裡只能做「調味」 Warfarin,因安全區間較窄,易受飲食及
使用,不得涉及固有成方和宣稱療效。 其他藥物影響,故交互作用相關文獻較
2015年4月間,知名連鎖飲料店爆出原料 多,過去多止於個案報告,近期則開始
有農藥殘留之後,衛生福利部公告進口 有體外實驗、動物實驗及小規模臨床研
食用香料乾燥植物皆需檢驗農藥之外, 究,以下將先列出較明確有交互作用的
紅棗、黃耆、當歸、甘草、川芎、茯苓 數種藥物,再補述其他可能造成影響的
等16項用量較大的中藥材,進口時需附 中藥。
檢驗合格證明或抽批檢驗[9]。此16項中 1.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丹參為
藥都屬於「藥食兩用」,不僅是中藥方 中藥常用的活血化瘀藥,十多年前就已
劑常用藥材,也普遍用於民眾日常食物 有 數 名 患 者 服 用 Warfarin期 間 因 加 入 丹
中,醫師用藥時可能需另外注意是否有 參,而造成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上述日常中藥造成的影響。 ratio)上升,停用則下降回治療標準的案
例,上述案例服用丹參時間在3-30日不等
中西藥交互作用相關實證醫學研究 [10]。而後CCT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n=40)也證實:Warfarin治療期間同時併
以實證角度觀之,目前較嚴謹的中 服丹參兩週,會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時間
藥研究大多以單一種藥物為主,較少以 (prothrombin time, PT)和INR [11]。
方劑為探討主題,特別是交互作用的部 2.當歸(Angelica sinensis):一個46歲
份。因此,研究的結果與臨床應用會有 的非裔婦人因心房顫動持續服用
一定的落差,但仍可供參考與作為進一 Warfarin (5 mg/day),因停經前症狀不適
步研究的基礎。目前研究數量最多者為 而服用當歸錠劑,每天1-2顆,持續四週
「貫葉連翹」(Saint John’s wort)和「銀杏 (565 mg/錠)後,INR上升到4.9,停用當

5
臺灣老誌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第 11 卷第 1 期

歸錠一個月後監測INR值回到2.48 [12]。 20-40 克 / 天 ) 兩 天 後 , 造 成 INR 值 上 升


3.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s):在體 (INR=4.97), 停 藥 兩 天 後 INR值 回 到 2.6
外 實 驗 中 顯 示 , 西 洋 參 會 延 長 [22]。在2012年的案例報告,一個71歲的
thromboplastin time、PT和thrombin time 厄瓜多裔女性患者,因飲用枸杞汁造成
[13]。但一個對20個健康受試者的雙盲隨 身體多處瘀青及便血現象之外,PT時間
機控制試驗(RCT)卻有相反的結果,該試 更超過120秒,作者排除其他飲食及生活
驗發現每日服用西洋參2克,持續兩週, 習慣改變的影響,懷疑枸杞汁是造成凝
除 了 會 造 成 Warfarin體 內 血 中 濃 度 下 降 血時間變長的主因[23]。
之外,也會降低INR值[14]。 6.薑(Zingiber of cinale Rosc.):除了
4.人參(Panax ginseng):一般認為人 2004年一篇76歲婦人的案例報告指出,
參有抑制凝血功能的效果,曾有案例指 乾 薑 及 薑 茶 造 成 phenprocoumon 藥 物 的
出一名經主動脈瓣膜置換後患者,原本 過度抗凝血作用之外(INR>10) [24],2007
INR控制良好,但因服用市售之人參產品 年 發 表 的 前 瞻 性 縱 貫 研 究 (prospective
而造成血栓[15]。但亦有案例報告發現, longitudinal study, n=171)亦發現,服用
人參可能造成停經後婦女陰道出血 Warfarin的患者中,薑的食用會增加出血
[16-17]。在一個新診斷為缺血性中風的 的風險[25]。
隨 機 試 驗 (n=35) 中 , 發 現 同 時 併 用
Wafarin 與 人 參 萃 取 物 兩 週 , 不 管 是 二、麻黃鹼(Ephedrine)類藥物
Warfarin的血中濃度、PT或是INR值,皆
沒有顯著影響[18]。亦有其他研究指出人 中藥麻黃的主成分是麻黃鹼
參對血液的凝固作用在藥物動力學及藥 (Ephedrine), 會 興 奮 心 肌 、 增 加 心 輸 出
效學上沒有顯著影響,若能密切監測並 量,與收縮周邊血管。若與茶鹼類藥物
能教育患者的話,仍可以併用人參 (Aminophylline、 Theophylline)等 支 氣 管
[19-20]。 擴張劑併用,可能加重心悸的副作用
5.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曾有數 [26]。麻黃單獨使用或與Amiodarone合併
個案例報告指出枸杞子可能造成出血現 使用,會使心電圖QT interval延長的反應
象。最早在2001年的一篇病例報告,61 變大,可能會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
歲的患者服用Warfarin (18-19 mg/week, [27-28] 。 麻 黃 與 MAO-I 類 藥 物 ( 如
INR=2~3), 因 視 力 模 糊 所 以 一 天 喝 3~4 Phenelzine)併用時,易造成失眠、頭痛、
杯枸杞茶(詳細劑量不詳),經過四天後覺 震顫現象,且可能增加高血壓與腦血管
視 覺 改 善 , 回 診 時 卻 發 現 INR 上 升 到 疾病的風險。併用抗結核藥Isoniazid亦有
4.1,作者懷疑是吸收問題、p-glycoprotein 發生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血壓上
或是枸杞子本身所造成[21]。2008年,一 升等副作用的案例報告發表[29-30]。一
名80歲女性亦在飲用枸杞茶(估計劑量約 篇文獻回顧中指出,根據1977年針對支

6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氣管哮喘病人的臨床試驗中發現,麻黃 四、影響血鉀的藥物
鹼會增加固醇類藥物Dexamethasone的清
除 率 , 進 而 減 少 Dexamethasone 的 效 果 由於人體內的鉀離子絕大部分由腎
[31]。 臟排出,因此腎功能不佳者,需特別注
意食物、藥物是否會影響鉀離子濃度
三、Statin類藥物 [35]。中藥材中以全草、花、葉類入藥的
藥材,常含豐富鉀鹽,如:馬齒莧、茵
市 面 上 有 含 紅 麴 (Monascus 陳、蒲公英、紅花、淡竹葉等。民眾一
purpureus)、丹參成分的保健食品,宣稱 般在坊間的所聽信的偏方、草藥,也多
可以「通血路」、降膽固醇。紅麴以單獨 以全草熬煮煎湯,確實可能增加高血鉀
或併用的方式被許多研究證實其效果, 的風險[36]。
2015年一個針對50位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相反的,甘草、鹿茸等,具有去氧
的雙盲RCT研究指出,紅麴添加橄欖萃取 皮質酮樣作用,除影響體內葡萄糖的代
物之複方,服用八週後與對照組相比, 謝,導致血糖升高外,亦影響腎臟過濾
可降低LDL (-24% v.s. +1%)、總膽固醇 率、促進鉀離子排出。而人參能促進腎
(-17% v.s. +2%)、 三 酸 甘 油 酯 (-9% v.s. 上腺荷爾蒙的合成,地黃含有促皮質樣
+16%)、氧化態LDL (-20% v.s. +5%),亦 物質,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藥源性低血
可 分 別 降 低 收 縮 壓 10 mmHg及舒張壓 7 鉀,此二者常用於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mmHg [32]。事實上,中藥紅麴含有成分 等藥膳中。然而,須特別注意的是,含
monacolin K,與西藥Lovastatin結構極為 鉀離子高的藥材並不一定會留鉀,含鉀
類似,有相同的藥理作用,也可能產生 離子低的藥材也並不一定就不需考慮鉀
相同的副作用,如肝毒性和肌肉病變, 的問題。以甘草來說,其含鉀量高,但
因此若病人本身罹患急性肝炎或末期肝 藥物本身具有如固醇類結構及特性,所
病,或與其他statin類降血脂西藥併用, 以整體而言排鉀能力更強。相對的,茯
更會增加上述之風險[33]。紅麴與治療乾 苓雖然本身鉀離子含量不高,但依臨床
癬、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抑制劑 使用經驗易提高血鉀,但若與甘草配伍
Cyclosporine併用,也可能引起類似的副 則可減少此問題產生[37]。
作用。曾有一名腎臟移植病人的案例報
告指出,紅麴的食用引起了橫紋肌溶解 五、造成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可能機轉
的副作用,作者推測是抗排斥藥
Cyclosporine 抑 制 了 紅 麴 的 代 謝 所 引 起 交互作用是一複雜的反應,可從探
[34]。 討藥物在體內的變化,經由藥物動力學
及藥效學兩大方面來思考,釐清可能之
交互作用機轉。茲舉例如下:

7
臺灣老誌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第 11 卷第 1 期

1.代謝酵素相關:大部分的中藥或西 及藥理機轉的相關性,但有台灣流行病
藥經由肝臟酵素代謝,特別是CYP450系 學統計研究指出,Warfarin使用者併用含
統,也因此交互作用往往也在促進或抑 抗凝作用中藥如當歸、丹參、川芎、紅
制代謝酵素的過程中產生。動物及體外 花等(詳見附錄1),急性胃腸出血住院及
試驗發現,台灣常用已上市的三十種濃 急性腦出血住院風險並無顯著提高,反
縮中藥製劑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會對人 而 是 與 Celecobib 、 Ketoprofen 、
體肝臟代謝酵素有顯著的影響,包括川 Noscapine、 Aspirin、 Clopidogrel併 用 時
芎茶調散、正骨紫金丹、知柏地黃丸、 出血風險較高[43]。由前述研究可發現,
辛 夷 散 等 [38-39] 。 而 常 用 於 飲 食 的 藥 中、西藥物交互作用目前仍無法完全確
材,如枸杞、大棗、薏苡仁之50%酒精萃 定,臨床使用時若不能避免,則需小心
取物對CYP450系統之酵素活性則無明顯 評估與監測。
之抑制作用[40]。含黃酮類藥物或食物,
像是枳實、陳皮、葡萄柚等,與CYP3A 六、中、西藥併服之時間間隔與服用頻
有較高的親和力,若與降血壓常用的鈣 率
離 子 阻 斷 劑 如 Felodipine 、 抗 焦 慮 藥
Buspirone 或 降 血 脂 藥 simvastatin 等 併 要避免中西藥物交互作用所帶來的
用,會使藥物代謝減慢、半衰期增長, 不良反應,除了單純化藥物的使用之
血中濃度升高、藥效增強等問題[41]。 外,藥物服用的時間也應有所間隔。一
2.結構或藥理作用類似之藥物:有許 般而言,依據胃排空的時間,建議間隔
多自然植物具有香豆素(coumarin)、水楊 1~2小時。一篇在先天高血壓大鼠的研究
酸 鹽 (salicylate) 或 抗 血 小 板 性 質 指出,單獨使用黃耆或Atenolol均有顯著
(antiplatelet properties) , 因 此 若 和 降壓效果,但若同時(僅間隔30分鐘)服用
Warfarin一 起 使 用 , 理 論 上 會 發 生 加 強 兩者,則降血壓效果受到影響,有足夠
Warfarin活性的危險。前文所述之當歸即 的間隔時間則不受影響[44]。不過,關於
含coumarin衍生物,會抑制血小板凝集, 1~2小時的間隔時間,研究仍有少數的例
其他含香豆素或其衍生物的中藥,包括 外,一篇動物實驗就顯示,麥門冬湯與
白芷、甘草、茴香、阿魏、芸香、洋甘 Aminophylline間隔1小時,影響最強,西
菊等,雖無明確證據顯示交互作用之存 藥濃度顯著升高,間隔3小時,仍有交互
在,但亦可能升高出血風險。除當歸外, 作用影響,間隔8小時,才無交互作用反
中藥丹參亦有抗血栓的作用,丁香、鬱 應[45]。無論如何,在交互作用機轉尚未
金、洋蔥等則具抗血小板性質,前述藥 完全釐清之前,中西藥應間隔服用,可
物與Warfarin、Heparin等抗凝血劑,或是 以降低藥物在胃腸混合的機會,減少互
Aspirin、Clopidogrel等抗血小板藥併用, 相干擾與不良反應的發生。
可能會有出血的風險[42];雖有個案報告 在服用頻率方面,香港大學醫院曾

8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針 對 因 Atrial fibrillation 服 用 Warfarin 的 定藥理作用,不同藥物或食物加在一起


患者做統計,發現超過50%的病患會同時 可能產生加成或拮抗等藥理作用變化,
食 用 可 能 影 響 INR 的 食 物 如 大 蒜 想讓藥物達到理想治療目標必須了解各
(80.4%)、薑(74.8%)、綠茶(50.4%)和木瓜 種藥物特性。但一般民眾往往認為中藥
(55.2%) , 但 同 時 服 用 草 藥 如 丹 參 較溫和沒副作用,這是必須修正的觀
(1.2%)、當歸(0.8%)者相對少,在同時使 念,「用之得當則為藥,用之不當則為
用上述物質的狀況下,未食用上述物質 毒」,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曾說:「所
或每週食用1種物質小於4次者,相較於 有的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樣無毒,只
每週食用1種以上且多於4次者,前者之 有正確的劑量才能使其不成為毒物。」
INR 較 能 維 持 在 穩 定 的 區 間 內 (2.0-3.0, 再者,藥物或食物交互作用的影響亦不
p=0.046) [46],可作為中藥使用頻率上的 能忽略,尤其在華人社會,藥食同源、
參考。 冬令進補等傳統觀念下,使用中藥的機
由於現有研究大多僅能做到中、西 會相當普遍。再加上年長者,往往因慢
藥併用造成的影響,仍無法給予明確的 性疾病而併服多種藥物,甚至保健食
劑量調整建議,故臨床使用上即使知道 品,其用藥安全更需加強把關。
藥物間有交互作用,亦難以精準調整, 藥物不良影響之評估,目前文獻除
反使中、西醫將中、西藥物併用視為畏 體外及動物實驗外,仍以零星病例報告
途;然中、西醫併治並非全無益處,有 及正常人之臨床試驗研究居多,惟此類
統計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合併使用中醫 研究結論非但導致高估危險性,亦無法
藥治療可降低三成三的腦中風風險 反映不同用藥人口之現況,且中、西藥
[47],亦有研究指出中醫藥合併治療慢性 除了可能相互干擾,或許也可中、西藥
骨髓性白血病可延長病患存活期[48];如 併用,達到協同作用,而減低西藥之用
能透過更好的實驗設計與大量研究,給 藥劑量,然至今現有研究仍無法給予劑
予臨床較佳中、西藥併用調整建議,將 量調整建議,此部分仍待學者專家投入
能大幅提升民眾健康與用藥安全。 更多心力,進一步執行嚴謹的研究,才
能為民眾的用藥安全把關,臨床上指導
結論 並提醒病患細心注意可能症狀,若有異
常反應發生需及早回診,以保障用藥安
「藥即是毒」,每種藥物皆有其特 全。

9
臺灣老誌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第 11 卷第 1 期

附錄1 健保給付具有抗凝血相關作用之中藥品項
中藥品項(共38種)
川芎(Szechuan Lovage Rhizome) 烏藥(Combined Spicebush Root)
當歸(Chinese Angelica) 虎杖(Giant Knotweed Rhizome)
白芍(White Paeony Root) 三七(Sanchi)
赤芍(Red Paeony Root) 薤白(Longstamen Onion Bulb)
紅花(Safflower) 海藻(Seaweed)
桃仁(Peach Seed) 石決明九孔鮑(Sea-ear Shell)
川牛膝(Medicinal Cyathula Root) 決明子(Cassia Seed)
延胡索(Yanhusuo) 地龍(Earthworm)
沒藥(Myrrh) 瓜蔞(Snakegourd Fruit)

丹參(Danshen Root) 酸棗仁(Spina Date Seed)


雞血藤(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大蒜(Garlic)
薑黃(Turmeric) 山豆根(Vietnamese Sophora Root)

五靈脂(Trogopterus Dung) 知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益母草(Motherwort Herb) 牡丹皮(Tree Peony Bark)
澤蘭(Hiraute Shiny Bugleweed Herb) 板藍根(Indigowoad Root)

沉香(Chinese Eaglewood) 血竭(Dragon’s Blood)


莪朮(Zedoary) 丁香(Flos Caryophyllata)
三棱(Common Burreed Rhizome) 高良薑(Lesser Galangal Rhizome)

茵陳蒿(Virgate Wormwood Herb / Capillary Wormwood 菟絲子(South Dodder Seed / Chinese Dodder
Herb) Seed
(來源:賴榮年:台灣抗凝血西藥及非類固醇止痛藥與科學中藥併用及交互作用之藥物流行病學研究。中醫藥
年報 2010;28:CCMP98-RD-016。)

參考文獻 2002-2005 (2002, 70 pages). http://apps.


who.int/medicinedocs/en/d/Js2297e/[Mar
1. Barnes PM, Bloom B, Nahin RL: 12, 2016 acces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3. 林寬佳、陳美麗、葉美玲、許中華、
use among adults and children: United 陳逸倫、周碧瑟:輔助與替代療法之
States. National Health Statistics Reports 使用及其相關因素之全國性調查。 臺
2008; 12: 1-23. 灣衛誌 2009;28:53-68。
2. 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4. 葉顯純:中醫基礎理論系列叢書-中藥

10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學 ( 上冊 )。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 communication: American ginseng


社,1989:35-47。 reduces warfarin’s effect in healthy
5. 焦樹德: 中藥用藥心得十講 ,台北: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知音出版社,2000:3-5。 Ann Intern Med 2004; 141: 23-7.
6. 丁光迪: 中藥的配伍應用 ,北京:人 15. Rosado MF: Thrombosis of a prosthetic
民衛生出版社,2012:8-10。 aortic valve disclosing a hazardous
7. 衛 生 福 利 部 中 醫 藥 司 : http://www.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in and a
mohw.gov.tw/cht/DOCMAP/DM1_P.asp commercial ginseng product. Cardiology
x?f_list_no=204&fod_list_no=255&doc 2003; 99: 111.
_no=613(搜尋日期 2016.03.12)。 16. Greenspan EM. Ginseng and vaginal
8. 衛 生 福 利 部 食 品 藥 物 管 理 署 : bleeding. JAMA 1983; 249: 2018.
http://data.fda.gov.tw/frontsite/data/Data 17. Hopkins MP, Androff L, Benninghoff
Action.do od=doDetail&infoId=4(搜尋 AS. Ginseng face cream and unexplained
日期 2016.03.12)。 vaginal bleeding. Am J Obstet Gynecol
9. 民國 102 年 7 月 22 日,署授藥字第 1988; 159: 1121-2.
1020003747 號函。 18. Lee SH, Ahn YM, Ahn SY, et al:
10. Yu CM, Chan JC, Sanderson JE: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in and Panax
Chinese herbs and warfarin potentiation ginseng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J
by 
‘danshen’. J Intern Med 1997; 241: Altem Complement Med 2008; 14: 715-
337-9. 21.
11. Qing Y, Jin-qi J: [Effect of danshen 19. Izzo AA, Ernst E: Interactions Between
tablet on the anticoagul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and Prescribed Drugs.
warfar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Drugs 2009; 69(13): 1777-98.
Medicine 2008; 30: 19-21. Chinese. 20. Lee YH, Lee BK, Choi YJ, et al:
nd
12. Page RL 2 , Lawrence JD: Potenti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in and Korean
of warfarin by dong quai. Pharmaco- red ginseng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valve
therapy 1999; 19: 870-6. replacement. Int J Cardiol 2010; 145:
13. Li CT, Wang HB, Xu BJ: A comparative 275-6.
study on anticoagulant activities of three 21. Lam AY, Elmer GW, Mohutsky M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rom the genus Poss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in
Panax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ies of and Lycium barbarum L. Ann
ginsenosides Rg1 and Rg2. Pharm Biol Pharmacother. 2001; 35: 1199-201.
2013; 51: 1077-80. 22. Leung H, Hung A, Hui AC, et al:
14. Yuan CS, Wei G, Dey L, et al: Brief Warfarin overdose due to the possible

11
臺灣老誌 淺談中藥用藥安全及中、西藥交互作用 第 11 卷第 1 期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L. Food Chinese medicinal. Am J Chin Med 2003;


Chem Toxicol 2008; 46: 1860-2. 31: 163-9.
23. Rivera CA, Ferro CL, Bursua AJ, et al: 31. Ulbricht C, Chao W, Costa D, et al:
Probable interaction between Lycium Clinical Evidence of Herb-Drug
barbarum (goji) and warfarin. Intera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by the
Pharmacotherapy 2012; 32: e50-3. Natural Standar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24. Krüth P, Brosi E, Fux R, et al: Ginger- Current Drug Metabolism 2008; 9:
associated overanticoagulation by 1063-120.
phenprocoumon. Ann Pharmacother 32. Verhoeven V, Van der Auwera A, Van
2004; 38: 257-60. Gaal L, et al: Can red yeast rice and olive
25. Shalansky S, Lynd L, Richardson K, et al: extract improve lipid profile and
Risk of warfarin- related bleeding event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metabolic
and supratherapeutic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syndrome?: A double blind, placebo
ratios associated with complementary 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BMC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 longitudinal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5; 10:
analysis. Pharmacotherapy 2007; 27: 15-52.
1237-47. 33. Grieco A, Miele L, Pompili M, et al:
26. Kuhn MA: Herbal remedies: drug-herb Acute hepatitis caused by a natural lipid-
interactions. Crit Care Nurse 2002; 22: lowering product: when “alternative”
22-32. medicine is no “alternative” at all. J
27. 林聖興:防範中西藥重大交互作用。 Hepatol 2009; 50: 1273-7.
中國醫訊 2014;136:32-35。 34. Prasad GV, Wong T, Meliton G, Bhaloo
28. Milic M, Bao X, Rizos D, et al: S: Rhabdomyolysis due to red yeast rice
Literature review and pilot studies of the (Monascus purpureus) in a renal
effect of QT correction formulas on transplant recipient. Transplantat 2002;
reported beta2-agonist-induced QTc 74: 1200-1.
prolongation. Clin Ther 2006; 28: 582- 35. 江 柔 盈 : 淺 談 低 血 鉀 。 北 醫 藥 訊
90. 2013;62:1-8。
29. Miller LG: Herbal medicinals: selected 36. 江劍影、許順吉:中藥的安全性—鉀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cusing on known 離 子 含 量 。 順 天 醫 藥 2000 ; 14 :
or potential drug-herb interactions. Arch 12-7。
Intern Med 1998; 158: 2200-11. 37. 林育是、吳宗修、陳立奇:心血管疾
30. Cheng KF, Leung KS, Leung PC: 病常用西藥與中藥的交互作用。 醫院
Interactions between modern and 藥學 2004;21:61-64。

12
Vol.11 No.1 吳孟霖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38. 胡幼圃:已上市中藥對體內肝臟酵素 CCMP92-RD-005。


活性之影響研究。中醫藥年報 2011; 45. 游明謙、許清祥:中藥麥門冬湯與西
29: CCMP95-TP-003。 藥併用治療之交互作用研究。 中醫藥
39. Liao NS, Chen WL: Progress in 年報 2004 ; 22(5) : CCMP92-RD-
cytochrome P450 enzyme in toxicity of 00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Chinese J 46. Chan HT, So LT, Li SW, et al: Effect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012; 26: herbal consumption on time in
402-5. therapeutic range of warfarin therapy in
40. 翁 芸 芳 : 常 用 中 藥 對 人 類 細 胞 色 素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P450 影響之研究。中醫藥年報光碟版 Cardiovasc Pharmacol 2011; 58: 87-90.
2014;3:CCMP100-RD-012。 47. Lee AL, Chen BC, Mou CH, et al:
41. Lin CC: Update on drug interactions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ith grapefruit juice. J Taiwan pharmacy Medicine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2010; 26: 123-30.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42. 李建瑩、施宏哲、蔡敏鈴:Warfarin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A Nationwide,
與中草藥之交互作用。藥學雜誌 Retrospective, Taiwanese-Registry,
2007;24:135-42。 Cohort Study. Medicine 2016; 95: e2536.
43. 賴榮年:台灣抗凝血西藥及非類固醇 48. Fleischer T, Chang TT, Chiang JH, et al:
止痛藥與科學中藥併用及交互作用之 Adjunctiv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藥物流行病學研究。中醫藥年報 therapy improves survival of patients
2010;28:CCMP98-RD-016。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
44. 洪宏杰、李世滄、蘇奕彰:併用黃耆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萃 取 物 對 Atenolol 降 血 壓 作 用 的 影 study. Cancer Medicine 2016. [Article
響。中醫藥年報 2005 ; 23(5) :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5 JAN 2016]

13
[Review Article]

Th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Combined Treatment

Meng-Lin Wu1, Shu-Yun Huang2, Yu-Pei Chen3

Abstract

With modern medical advancement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Western medicine
remains the mainstream in global medical care, there continues to be a considerable
demand for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CA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leading type of CAM in Chinese communities worldwide, especially in
Taiwan, where many patients taking Western medicine are simultaneously using
Chinese medicine, thus forming a two-track, parallel medical care system. However,
many patients may be receiving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ithout clear medical advice. This in particular can pos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to elderly patients who usually require more complicated medication
and show a lower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medical
advice.
In this paper, we first clarify treatment based on Chinese medicine by discussing
its major concepts,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compatibility” and the idea that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and proceed the delineate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diet therapy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concerning the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odern researches, we offer necessary precautions by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monly used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ith a focus on
anti-coagulant agents, ephedrine species, statin-based medicine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might chang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tassium ion. By
reviewing related published studies, we hope to identify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s that
may affect medicine interactions. Sufficient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14
[Review Article]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interactions is crucial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for ensuring safe medication.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016; 11(1): 1-15)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ug interactions, safety medication

1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hi-Mei Medical Center, Tainan, Taiwan; 2Sin-Lau Hospital ,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3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ainan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ainan, Taiwa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orrespondence to: Yu-Pei Chen
No. 125, Zhongshan Rd., Tainan City 70043, Taiwan, Taiw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ainan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ainan,
Taiwan)
Tel (Fax): (886) 6-2200055 ext. 5411
E-mail: orthopaedic21@yahoo.com.tw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