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课后练习

题一:
(1)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2)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3)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
溪上为之怅然。

题二:
(1)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2)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
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3)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
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题三:
(1)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
以成教也。
(2)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3)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题四:
(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3)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题五:
(1)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shēng)杯(bēi)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两次)拜献大王
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
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3)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
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题六:
(1)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
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
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题七: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第1页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题八:
(1)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无穷匮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
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题九:
(1)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
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2)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
以成教也。

题十:
(1)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
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题十一:
(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题十二: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题十三: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题十四: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
食鸣而死。

题十五: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题十六: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
得禄终身食鱼。

题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
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第2页
题十八: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
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第3页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
(1)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2)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3)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详解:
(1)抓住句文中的人名、食物名称来断。
(2)以名词为切入点,看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还是宾语来断。
(3)关注句中的特殊名词及者字构成的名词性结构,并分析其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来判断。

题二:
(1)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2)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
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3)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详解:
(1)抓住句中的“短”“小疵”等词来判断。
(2)关注句中的地名,特殊名词,分析其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来判断。
(3)主要是关注人名、带助词“之”的偏正短语在句中的成分来判断。

题三:
(1)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
以成教也。
(2)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3)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
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详解:
(1)主要抓住语气词“也”来判断,同时参照“之”的词性和用法。
(2)抓住“焉”“者”语气词“也”和“之”来判断。
(3)语气词“也”“矣”及句中的主谓短语、动宾短语都是断句的主要依据。

题四:
(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3)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详解:
(1)抓住语气词“哉”和“焉”来判断。
(2)这句仍然是抓住句中的语气词“也”,并参照句中的动宾短语在句中的成分来断定。
(3)抓住句中的“者”“也”“焉”来断。其他的根据短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来断。

题五:
(1)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shēng)杯(bēi)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两次)拜献大王足下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
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第4页
(3)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详解:
(1)根据不同人“曰”的起止点来断,然后再依据具体的句子内容来断。
(2)找出句中的“太宗怒曰”“帝曰”“对曰”来进行大的划分,再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判断。
(3)抓住提示性的词“曰”进行大的划分,在对话的内部在结合句子内容来划分。

题六:
(1)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
∕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
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详解:
(1)抓住上句的“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可以推断出“对曰”的内容。根据“令骠骑视之”可以判断下面“对曰”的内
容。
(2)主要看句中的“沛公曰”“良曰”,其实很好断的。
(3)抓住提示性的词“曰”进行大的划分,在结合句子的内部内容来划分。

题七: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
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详解:
(1)抓住句子的结构特点,通读整个句群,会发现这个句群的句式结构是相同的,也就是构成了排比句,抓住这一点进行
断句。
(2)根据句子的顶真修辞格来断句。
(3)仔细观察,句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根据上下句的对应性来断句。

题八:
(1)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
孙∕无穷匮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
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详解:
(1)“不期众少”“不期深浅”构成了对应关系,根据这个关系来断。
(2)根据句子的顶真修辞格来断句。
(3)仔细观察,句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根据各个句子的对应性来断句。

题九:
(1)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2)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
以成教也。
详解:

第5页
(1)先总说“国有三不祥”再分说,根据内容的总分来断句。
(2)首尾构成了呼应关系,也就是整个语段是总分总式的,由此来断句,比较容易。

题十:
(1)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
∕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详解:
(1)仔细观察,句子的内容是先分说再总结,此外分说的内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根据各个句子的对应性来断句。
(2)“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这句是总说,下面是对这一句的展开,由此可判断这个句群为总分关系,由此来断句。

题十一:
(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详解:
(1)“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后面是介词结构后置,根据这两个句子可以出不来断。
(2)根据“而”这个连词判断,前面是两个句子,由此来断句。

题十二: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详解:
(1)首句是宾语前置句,可以根据这个句式来断开,后面是排比句,再根据排比句的特点来断。
(2)“得无…耶”是个固定句式,所以应该把它断出来。其次再根据句意来断句。

题十三: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详解: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是故”、“知不足”、“然后”,据虚词“也”、
“曰”等可辅助判断。

题十四: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
而死。
详解: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虚词“之”、“曰”等可辅助判断。

题十五: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详解: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虚词“曰”等可辅助判断。

题十六: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
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详解: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虚词“者”“曰”等可辅助判断。

题十七: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详解: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
等可辅助判断。

题十八: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
第6页
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详解: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初立”“临朝”“挟其才”,据虚词“之”
“而”等可辅助判断。

第7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