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
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
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成语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


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成语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
当。

成语故事

  从前,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
他动脑筋将珍珠好好包装了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珍珠的“身份”也会升高不少。

  于是,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
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四溢。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了
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金光闪闪,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然后,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
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
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
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
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边走边欣赏木盒子。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买家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
想到精美的外包装盖过了包装盒内珍珠的光芒,以致于“喧宾夺主”,令这个楚国人哭笑不得。

启示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要求日渐增高,不仅要物美价廉的商品质量,而且还要有
欣赏、审美方面的要求,因此,商家必须注意质量和包装,缺一不可,有的商品质量很好,但
包装很差,其貌不扬,很难卖到好价钱,当然,若只讲包装,不顾质量,效果将更糟糕。历史
和现实告诉我们,商品包装在现代市场上起着重要作用。产品质量和外观包装,千万不可只顾
一头,只有全面地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更要注意商品外观的研究,才能使商品在商场上更具有
竞争力。

启示二: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
取舍不当的傻事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追求形式,否则就会影响或者是疏忽内在、
本质的东西,结果造成主次不分,把支流当主流,把非本质的误认为是本质的,把事情做糟。
  
启示三:力戒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坚持原则、
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动真碰硬。

艺术特点

 含有明确的寓言或教育意义
 该寓言告诫人们应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正确分辨事物的不同价值,以决定取舍,否
则会得不偿失。
 例子:郑国人应该分清匣子与珠子之间的价值,而不是被匣子美丽的外表所蒙骗。

 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 作者在这篇寓言中嘲弄郑国人单看匣子美丽装潢而不懂得欣赏匣子里的珍珠,决定买
椟还珠的愚蠢麻木思想。
 借此讽刺人费了许多心思,替珍珠做了华贵的匣子,结果珍珠的价值反为装潢所掩盖。

语言特点

 精炼简洁的概括性
 简短的故事,简明的叙述,深刻地把讽刺对象毫不犹豫的揭示出来。
 作者简单的叙述了楚国人如何精细的装饰匣子和郑国人如何被匣子的外表所蒙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