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台灣音樂史名詞解釋

名詞 解釋 相關名詞
民歌 定義:傳誦於一個族群(或一般民眾)的歌曲,內容簡單 民謠
易懂,用的是該族群的語言,並以口耳相傳方式傳播;
與生活緊密結合,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如工作歌、祭
祀歌、婚禮歌、舞歌等。
流行歌 二十世紀的時代產物,是透過大眾媒體(唱片、廣 時代歌曲
播、電視、網路等)傳播,以商業目的為主要考量
而創作的、適合民眾口味的歌曲;歌詞、旋律由公
司請人編創,並作編曲伴奏。內容最多的是愛情題
材,如〈雨夜花〉、〈青春嶺〉,以及社會寫實如
〈補破網〉、〈舞女〉,或是反映時局、勵志歌曲
等,如〈愛拼才會贏〉。為了商業賺錢,流行歌量
產而迅速,音樂品質參差不齊,多半很快就消逝無
蹤,只有少數能留存下來。

說唱 又稱為「曲藝」,「說唱藝術」通常是一人表演,
把一個故事用說的、唱的表演方式表達出來的藝
術。內容 是文學、音樂與表演的綜合體。以敘
述、半念半唱、歌唱、摹擬表演的方式表現。不受
時間、空間、觀眾限制 。與當地的民情風俗息息
相關,必定是使用當地語言,顯現出其鄉土性及地
區性,歌曲也是運用民間熟悉的民歌曲調和樂器或
表演方式。
唸歌仔 臺灣的說唱民間稱為「唸歌仔」,通常是一人自彈
自唱,最普遍的樂器是月琴,也有用殼子弦伴奏。
內容多勸世歌,其次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打渾
逗趣、時事敘述等。為農業時期民眾的重要娛樂之
一,也兼有教化功能
歌仔簿 台灣唸歌仔表演所參用的唱本,泛稱「歌仔冊」或「歌 歌仔冊
仔簿」,是一本約 6-8 頁薄薄的小冊子,攜帶輕便,內
容為歌仔的唱本,多半是一首一本。在台灣及閩南地區
發行,是記載閩南語(泛指台、廈、漳、泉腔)通俗歌
謠的唱本,其文體多為以通俗口語為主的七言詩體,且
多有押韻。

江湖調 台灣傳統民歌曲調,常用於念歌說唱、歌仔戲。歌詞多 乞食調、勸世


七言句,依字行腔,可以半唸半唱,速度亦可彈性變 歌
化。由於過去唸歌藝人常用,有實亦稱乞食調、勸世歌
七字調 是歌仔戲的靈魂曲調,速度可快可慢,有快板、中板、
慢板、七字白、七字哭等。旋律有一定骨架,通常為五
聲音階羽調式,但是演 唱時通常會隨著速度變化和歌
詞音調起伏而改變旋律,無一定歌詞。任何情境皆可運
用。
雜唸仔 歌仔戲傳統曲調,句數不定、每句長短不一,半唸半唱
近乎說話,為長篇敘述所用。次要腳色出場也常用。這
是過去說唱藝人最常用的曲調之一

吟詩調 歌仔戲傳統曲調,拍子自由,順著詩詞的聲調起伏吟
唱,書生出場或私塾學子吟詩場景所唱。

歌仔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