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1.

確立古文散文的文統 只讀⿈⻩⾊個pant
文章內容要以明道的道統出發,注重義理、氣勢,言之有物,強調文章法度,形式要「辭必己出」

「文從字順」成為古文文統的標準,文體得以解放,能以古文鳴不平。
2. 唐宋八大家作品成為後世借鑒
影響明代歸有光、唐順之、清方苞、姚鼐等桐城派作家。

己、宋詩
宋詩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自具特色。雖然其成就不如唐詩,但對後世的影響仍然
很大,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一、唐詩和宋詩不同之處
 唐詩主言情,即使説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詩喜説理,崇尚議論。
 唐詩多含蓄;宋詩多直露,言盡意亦盡。
 唐詩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寫和抒發;宋詩的優秀之作也來自生活,但往往先從理性上把握,
然後再選擇恰當的形式。所以宋詩即令句句生動具體,總是有某種邏輯思維的潛流貫穿其中,不
像唐詩的意境大都以直觀形式表現出來。

二、江西詩派的形成
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是北宋後期一支影響很大的詩歌流派。這個流派是在繼承梅堯臣、蘇
舜欽、歐陽修、蘇軾等人反對西昆體纖巧浮豔詩風的基礎上產生的。到了南宋,江西詩派的影響遍及
於整個詩壇,其餘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三、江西詩派的詩學主張
1. 鼓吹學習杜甫,無一字無來處,主張點鐵成金,善用典故。
2. 主張「脫胎換骨」:「換骨」是意同語異,用前人的詩意,再用自己的言語出之;「脫胎」是點竄
古人詩句,借用前人詩意,改為自己的作品。
3. 推陳出新,多用拗句拗體。(拗律是平仄的交換,使詩的音調反常,拗句是句法的組織改變,使
文氣反常)
4. 去陳反俗,好奇尚硬。「硬」即是古硬之意。

24
庚、宋代白話小說
一、白話小說簡介
 「說話」是隋唐時代的慣用語,「話」的意思是故事,「說話」就是講故事。
 「說話」這種技藝起自唐代。
 「話本」即說書藝人(宋代稱為說話人),講故事時所用的底本。
 後來「話本」流傳日廣,質量逐漸提高,又經文人加工補充修訂,逐漸成為案頭文學,開創了白
話小說的規模。

二、興起的原因
1. 都市繁榮,市民不僅在物質生活上的豐富,也在文化生活上的需求日益擴大,於是各種瓦肆伎藝
便應運而生,「說話」更為興盛。
2. 源於說話技藝的發展:
 「說話」起源於我國說唱藝術;先秦,荀子〈成相篇〉以民間說唱文學體裁寫成;
 三國時,曹植曾背誦過「俳優小說」數千言;隋時,「說話」成為門獨立的藝術;
 唐高力士經常給唐玄宗「說話」;唐佛教盛行,寺院流行通俗的講唱,即「俗講」;
 宋時,白話小說夾雜大量詩詞,為之「話本」
,後來「說話」趨於發達,並成為一專門之表
演藝術。
3. 統治階級的愛好與提倡,明人朗瑛《七修類稿》載:
「小說起仁宗朝,蓋時太平日久,國家閒暇,
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可見一斑。

三、特點
1. 內容
城市現實生活為題材,反映市民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社會的黑暗及表達了市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根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一般分為「講史」「小說」「講經」「合生」四類:
內容/特點 例子
講史  較為長篇。 《新編五代史平話》
 講述以歷史傳說為本的故事。 《宣和遺事》
小說  又稱「銀字兒」。 愛情:《碾玉觀音》
 篇幅短小,題材廣泛。 公案:《錯斬崔寧》
 以愛情、公案兩類作品為最多,成就最高。 迷信:《菩薩蠻》
 亦有少數作品為消極思想,或渲染色情、恐怖、迷信
之類的。
講經  源於唐代的俗講,專門講說佛經宗教故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合生  近似現代的相聲,以對話滑稽諷刺為主。 ──

25
2. 形式
 在正文之前,或先吟誦幾首詩詞,或先講述一兩個故事。
 在開頭、結尾,或描寫故事場景、勾劃人物風貌時,往往插進駢文、詩詞或聯語,藉以渲染氣氛。
 每講完一個故事,往往加以評論,並對聽眾進行勸戒。
 常在故事引人入勝處突然中止,在結尾處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四、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1. 開闢白話小說的道路:宋代話本以白話記敘,發展至南宋,白話文已極為流暢,自此成為中國小
說的主流。
2. 成為後世小話的材料,如話本《大宋宣和遺事》發展為《水滸傳》
,《三國志平話》發展為《三國
志演義》。
3. 講史話本影響後代歷史小說的思想傾向,如譴責無道昏君,歌頌忠義之士等,如《水滸傳》正是
深刻地揭露「官迫民反」的社會現實。
4. 對後世如傳奇、志怪之類的文言小說有影響。
5. 影響後世戲曲的發展,如《十五貫》就是根據《錯斬崔寧》改編的。
6. 影響後世小說的藝術形式,如分章分回、以詩詞入話等。

辛、宋詞
一、起源
1. 文體本身發展
詩到唐代已發展至高峰,創作空間不大,文人不得不另創體裁發展,詞正是詩漸趨衰微時出現的
新體裁。
2. 社會環境的需要
詞是為配合唐以來流行的「燕樂」而創作,是可以歌唱的歌詩,故又稱曲子詞。隨著唐代商業經
濟的發達、城市的繁榮、酒筵歌席的需要,曲子詞得以廣泛流傳,詞漸興起。宋初局勢較穩定,
城市經濟日趨繁榮,人民對文娛生活的需求日益擴大,詞也因而更加興盛起來。
3. 君主推崇
五代時,南方安定,君主愛好文學,且多為詞家。如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都是著名詞人,在
他們的提倡與帶領下,為詞的興起造成了有利的條件。

26
二、詞的體制
1. 長短句 詞本是曲詞,句式有長有短,參差錯落,稱為「長短句」
,短則一字,長則可達十一字。
2. 詞牌 詞的曲調名就稱為「詞牌」
,如〈南鄉子〉
。詞中的字數、句數、平仄、押韻都須依照
詞牌的要求去填寫。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3. 闋 又稱「片」
(指樂曲奏了一遍)
,一首詞通常分上闋和下闋。上下闋的字數、格式有相
同者,有相異者。
4. 調 不分段的詞,叫「單調」
;最常見的分為上下兩闋,叫「雙調」
,即兩片格式完全相同。
此外,還有「犯調」,指宮調相犯以增加樂曲的變化。
5. 引 本是古代樂曲的一種名稱。詞中的引詞,大都來自唐宋大曲的前段部分。
6. 近 又稱「近拍」。也出於大曲,與引同稱中調。
7. 小令 又稱「令」,是詞的短幅,字數在 58 字以内為小令。
8. 慢詞 除「小令」外,詞還分中調 (字數在 59 字至 90 字之間)和長調 (90 字以上的詞),
這兩類詞合稱為「慢詞」。

三、演變概況
1. 承襲期 以小令之作為主,是由唐入宋的過渡。
 宋初晏殊、張先,晏幾道、歐陽修等人沿襲晚唐五代餘風,多為短小的令詞,
對平仄用法還較寬。
 題材不出閨情離思之類,代表詞人有晏殊和歐陽修。
2. 革新期 小令變慢詞,可說是詞的創造期。
 柳永最早擴大詞的體制形式,寫作了大量慢詞,運用口語、俚語入詞,豐富
了詞別内容和形式。
 北宋中晚期,蘇軾崛起,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他以詩的手法寫詞,如懷古、
詠物等無所不寫,使詞從「艷科」中解放出來,提高了詞的地位。他的詞作
風格雄健,創作了豪放詞派。
 另一詞人秦觀作品則淡雅秀麗,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3. 成熟期 由注重詞的意境為注重音律,以期達到詞律嚴謹的地步。
 北宋後期的代表人物有「集大成」之稱的周邦彥。周詞精麗典雅,多隱括唐
人詩語入詞。他精通音律,還創作了不少新曲,促進了詞體的成熟。
 當時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則善於以淺俗清新的語句描繪鮮明動人的形象。由
於生於南北宋之際,故前期作品清麗明快,而後期作品則低徊惆悵,在兩宋
詞壇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4. 蛻變期 在南宋前期,在國難刺激下,詞壇彌漫一片豪放悲壯的色彩。
 前期以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詞人的愛國詞影響較為深遠,他成功地繼承和發
展蘇軾的豪放詞風,使豪放詞風再度蓬勃。
在南宋後期,由於苟安已久,享樂成風,詞人漸失辛棄疾等的豪邁詞風,代
之而興是審音協律,雕章琢句的風格。
 後期以姜夔、吳文英、張炎為代表的詞人,過分追求語句的合律、凝煉和雅
化,使詞體蛻變而走向衰微。
27
四、派別及其代表作家
婉約派 豪放派
題材 側重於兒女情長、離鄉思親之愁。 題材廣闊。有吟詠人生、感懷家國、寄
託抱負等。
詞風 婉轉含蓄,結構細密,表現的是柔婉之美。 境界宏大、氣勢恢弘、筆觸粗獷,表現
的是陽剛之美。
音律 重音律諧協。 不拘音律。
代表詞人 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 蘇軾、岳飛、辛棄疾、陸游等。
賀鑄、周邦彥、李清照、李煜。
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
 柳永,他大量寫作慢詞,並創制新調,對
學家。著名作品有《水調歌頭‧明
宋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柳
月幾時有》
《江城子•密州出獵》
《念
永的詞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凡有井水
奴嬌•赤壁懷古》。
飲處,皆能歌柳詞」
,他的代表作是《雨霖
鈴》《蝶戀花》。  辛棄疾,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名
作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
 李清照,是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詞人。
寄之》、《清平樂•村居》(茅簷低
她的《如夢令》
(昨夜風疏兩驟)
,絕句「生
小)、
《西江樂•夜行黃沙道中》
(明
當作人傑」都是名篇。她的詞愛用口語,
月別枝驚鵲)
、《醜奴兒•書博山道
明白如話,充滿了生活氣息,給婉約詞壇
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永遇
帶來了新的活力,包括辛棄疾在內的許多
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詞家,都曾模仿她的詞風,並名之為「易
安體」。  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
人。他的詩集名為《指南錄》
。《過
 姜夔,他精通樂律,對詞的格律化的發
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是他最
展有重要的作用。他自創的《揚州慢》
著名的詩篇,
《正氣歌》是他的代表
是傳世名篇。
作。

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