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6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生活化语文理念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专 业 领 域 : 学科教学(语文)
研 究 生 : 沈冰慧
校内指导教师 : 吴作奎 副教授
校外指导教师 : 胡 强 中学高级
培 养 单 位 : 文学院

二○一九年五月
分类号: 学校代号:10514

学 号 : 2016045103010 密 级:

黄冈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生活化语文理念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 姓 名 : 沈冰慧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吴作奎 副教授

校外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胡 强 中学高级

申请学位类别: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语文)

论文提交日期:2019 年 3 月 25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9 年 5 月 26 日

学位授予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学位授予日期: 2019 年 6 月 15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胡立新
A Study of Reading-involved Teaching Strategy under the
Life-related Teaching Theor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Major:Chinese teaching

Candidate:Shen Binghui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 Wu Zuokui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有关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

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另,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
重点,语文课程改革也越来越注重将阅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化语文理念下
进行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发掘阅读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契合
点,善于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合理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中学语文阅
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更好地生活。

本文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脱离生活的现状入手,学习参考前人的理论及实
践经验,运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以倡导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在实施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课例为研究对象,从学法融通的生活化指导、表达提升的生
活化指导、素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三个方面,总结行之有效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
的方法和策略。接着对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反
思,分别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四个方面总结运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
学策略的积极意义,同时,本文倡导在运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
师应该把握好“度”的问题,防止在教学中出现“泛生活化”、
“伪生活化”等现象。
最后选取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倡导者—董旭午的两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录,分
析在一堂语文课的教学中,老师是如何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生活、启发引导
学生思考,最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对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生活化语文教学理论,而且可以为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们
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提供一些教学策略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I
Abstract

Rea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mbined with life is a very
important, in direction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in the
theory of life-related Chinese,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some old-Fashion teaching ways
of the reading-involved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Exploring the
suitable methods between read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life, being good at introducing
life elements into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in Chinese reading,
at last, let students really learn to read in life and live better in reading.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tha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ar away from life.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edecessors,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experience summarization method to build on the
reading teaching exampl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life-based Chinese teaching.
Summariz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life-oriented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rom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and then select the advocates of life-oriented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Dong Xuwu’s two textual reading teaching records in the
life-oriented Chinese teaching, analysi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ow the teacher
combines life in various reading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conducts some life-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to realize the aim of this lesson. The goal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irst-line Chinese teachers to conduct life-oriented Chinese classroom reading teaching.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ideas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t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using life-oriented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
teachers,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lso some bad phenomenon need to be prevented, such as the of "Excessive-life" and
"Fake-life" in teaching.

Key words: Life-related Chinese;Reading-involved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y

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

目 录 .............................................................. III

绪 论 ................................................................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3
(三)研究意义....................................................... 5
(四)研究现状....................................................... 6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8
一、生活化语文与阅读教学概述 ......................................... 11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11
1.生活是语文的来源.............................................. 11
2.语文是生活的反映.............................................. 11
(二)生活化语文的特点.............................................. 12
1.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12
2.课堂开放,密切联系生活....................................... 12
3.课堂民主化,尊重学生主体..................................... 13
(三)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3
1.杜威“教育即生活”........................................... 13
2.陶行知“生活教育”........................................... 14
3.顾黄初“语文教育贴近生活”................................... 14
(四)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4
1.阅读教学目标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15
2.阅读教学内容封闭,远离生活................................... 15
3.学生自主性受压制,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16
二、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17

III
(一)阅读教学中学法融通的生活化指导................................ 18
1. 文学类文本鉴赏策略生活化指导................................. 18
2.论说类文本品析策略生活化指导................................. 22
(二)阅读教学中表达提升的生活化指导................................ 26
1.依文练说生活化指导........................................... 26
2.依文练写生活化指导........................................... 29
(三)阅读教学中素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 33
1.课内师生文本阅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 33
2.课外学生阅读素材积累的生活化指导.............................. 36
三、对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 38
(一)实施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意义................ 38
1.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意义..................................... 38
2.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指导意义................................. 39
3.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意义..................................... 39
4.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意义................................. 40
(二)运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时应防止的倾向...................... 41
1.防止课堂阅读教学“泛生活化”................................. 41
2.防止学生在生活化阅读教学中迷失............................... 42
四、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评析 ......................... 43
(一)《老王》教学课例评析........................................... 43
1.结合生活经验,明确教读目标................................... 44
2.穿插作者生活,品味主旨情感................................... 45
3.深入启发共读,领悟表情达意................................... 46
4.指导概括总结,积累语文知识................................... 47
(二)《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例评析................................... 47
1.设置连环追问,启发学生思考................................... 48
2.立足课文生活,探讨布局谋篇................................... 48
3.链接现实生活,检验学习效果................................... 49
参考文献 ............................................................. 52

IV
后 记 ............................................................... 56
作者简介 ............................................................. 57

V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教育,更应该是生
活教育。在围绕语文教学展开的讨论与改革当中,“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①,这
一类观点也被广泛地传播开来,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让语文焕发灵性,
实现立人的价值,就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此同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
学的重心,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日益成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教
师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将阅读教学与生活结合?如何通
过语文阅读教学实现素质教育中的“立人”目标?怎样开展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
学?等等,在目前语文教学的研究中,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因此笔者立足于中
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围绕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选取一些
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范例,旨在提炼并总结出具有可操作和参照性的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选取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 理论背景

首先,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伴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全面发展,教育部相继颁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两
个标准都提出了阅读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指出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
识、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表示:
“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
法独立阅读, 积累阅读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受和理
解文本的能力”②。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加强阅读教学生活
化理念对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推动语文新课改进程,从而使得语文教育得到更好
发展。如果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那么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融
合与对话的过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目前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审美诉求,通过


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3.

1
阅读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
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一味在课堂上灌输,无视学
生的接受与学习效果,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
他们将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来源于生活,它不是空中的幻象,
语文学习也非常有趣,从而逐渐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其次,生活化地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
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
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据素质教育的培养
目标,学生应当了解当代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积
累语文知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自身良好的素质与能力。此外,学生密切
关注社会现象进行语文学习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全面发
展。当下阅读教学更注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及互动,鼓励师生共
同学习,共同进步。然而,语文阅读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
力,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教育也要面向生活,注重生
活对语文教育的作用及影响。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
求,因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多联系现实社会和生活,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强
化其对生活、人生、与社会的关注,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
个人能力和素养。

2. 现实背景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远离现实生活的。虽然近年来,
与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讨论和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到中学语文教
学的现实时,仍然发现还有很多问题,例如,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虽然是阅读学
习的主体,但是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却并不让人满意。另外,在中国一直以来的应
试教育环境下,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学生以掌握考试知识
为学习目标,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完全与生活世界脱离,枯燥乏味,因此许多学生不
喜欢上语文课,更不喜欢学语文。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都缺乏热情和活力。新课改推行以后,语文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密切了,以上现象有
所改观,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唯课本”“唯教参”的现象依旧存在。不可否
2
认应试的大环境对其肯定有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忽视
了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实践及经验的引导,依旧脱离现
实生活。因此,如何在了解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时结
合自己个人的生活体验理解文本,增强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效率,探索出
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化语文教学途径,成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
点。

(二)相关概念界定

1. 生活化语文

对“生活化语文”的概念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但是研究者们根据自身
的学识和经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刘琨娣认为“生活化语文是将语文教学活动纳入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不直接展示教学
目标及和要求,而是将其转化为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通过
学习更好地生活”①。程海霞解释:
“生活化语文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活化的教
学方式,引导及鼓励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将在课堂上学到
的知识消化吸收,然后转化为对生活的需求”②。陈慧红对生活化语文的阐释是:
“生
活化语文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生活中积累的语文素材、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教学
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探究合作的方式共
同完成教学任务”③。董旭午是江苏泰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从开始走上讲台
开始,一直作为一线教师在语文的土地上耕耘。董旭午认为:“生活化语文教学就
是要培养学生日常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化地进行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探究,真正
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语文功底、良好语文素质、
坚强意志品质、拥有自主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④。

目前,生活化语文的概念在语文教育界尚且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从当前有关


刘琨悌. 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35.

程海霞.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析[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10

陈慧红. 新课程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7:8.

董旭午. 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3:2-3.

3
生活化语文的研究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将语文教学放置在生
活的大背景下,使语文教学与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语文。第二,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和学习课文及文本。第三,将生活化语文看作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学
好语文为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因此,语文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于培养学
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塑造学生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1. 阅读教学

阅读,是读者借助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桥梁,指的是读者通过阅读,获取作者的
想法体验及文本情感的心理活动。在每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阅读都有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阅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指的
是语文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教学生用眼睛辨别和记忆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并且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技能,理解文本中传递的思想。简言之,阅读就是对书
面信息进行逐步解读的过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教学的解释是: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等多个主体,通过文本这个载体进行对话,阅读教学的
过程也是主体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①。因此,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
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从阅读文本中获得知识增长、情感体验的
过程。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
文教师是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的发起者、维持者、促进者,阅读教学课在学校里不仅
开设时间最久,而且课时最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策略

对于什么是“教学策略”,在当前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认
为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之和;第二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的总
体方案,或者教学活动的全面规划”②。李晓文、王董认为:
“教学策略是有维度划
分的,它可以分被为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教学活动维度指
的是教师有选择性地使用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内容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5.

周军.教学策略[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1.

4
成维度代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如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具等一般性的
认识”①。

本文根据这两类观点,结合此次论文研究目标,界定本论文研究中的“教学策
略”内涵为: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法指导等多种教
学措施,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准备。本论文中教学策略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教师如何
教得更好”和“学生如何学得更好”这类问题。

(三)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本论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生活化
地进行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必然将对教学行为
产生影响。本文研究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拓展阅读教学
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丰富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持续良性
的发展。同时,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也可以增进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及
实践改革的认识,丰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这也将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师的成
长及发展。

2. 实际意义

就实践意义而言,本论文从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层面进行探索,立足于语文
课堂阅读教学实践,试图提炼和总结生活化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提供多种开
放性的、生活化的阅读教学策略。因此对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仅是对语文
阅读教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也可以为语文教师进行生活化阅读教学提供教学
方法的参考。生活化理论恰当地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提升语文阅读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于阅
读教育而言,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是对语文阅读教育史的
继续发展,它立足于当前生活化教学及语文阅读教育的理论,指导语文阅读教学,
对新时期阅读教学改革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晓文.王董.教学策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6.

5
(四)研究现状

1.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1)生活化教育的研究综述

中外教育领域对“生活化教育”的探索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早在中国 2000
多年前,孔子就教育他的学生说:“你不曾在岸边观看,就不会知道跌倒的危险;
不曾靠近深潭,就不会了解溺水的危险”①。孔子的话形象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同时也解释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开始倡
导“生活化教育”,他认为认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思维能力的锻炼都是在自然环境
下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旅行,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直接的
观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手的生活经验。美国倡导生
活教育的教育家杜威,他强烈地批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与此同时,
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等一系列主张。我国陶行知先生师承杜威,在学成回国后,
他根据中国当时的特殊教育情况对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改造,提出“生活即教
育”“教学做合一”等主张。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在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贴近生活
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陶行知倡导教育应该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他的教
育理论及主张为当时中国教育方法研究指明了方向,影响十分深远。

(2)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研究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生
活化语文研究的专家学者。刘国正指出: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
脱离生活的滋养,语文教学将变得枯燥乏味”②。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这本
书中,顾黄初写道:语文教师在要想改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出成果,就要让语
文课堂贴近生活,而不能只让学生在封闭的教室和有限的课本中学习。他认为生活
就是语文的“根”③,教学贴近生活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张孝纯也认为:语文
教学的源头是社会生活。他还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个层次,指出:“语文教学应该


刘向. 说苑一杂言[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75.

顾黄初. 语文教学方法论[M].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1:3-4.

张孝纯.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一一我的语文教育观[J]. 天津教育, 1993,(6).

6
巩固第一课堂,充实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使生活与语文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
境界,这也是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主张”①。李镇西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多年,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模式和风格,引起了众多语文教育者的关注。他呼唤语
文教师的教学应该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生
活意识”,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语文知识。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体两面”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不仅学到
知识,同时还进行了生活教育,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素养。窦桂梅是倡导
生活化语文的教育家之一,她鼓励语文教学应当突破文本,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通过师生、生生之
间的互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
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特级教师董旭午研究生活化语文教
学十多年,他认为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把语文听说读写、积累、实践探究等行为日常化、生活化。“这样学习的习惯长期
坚持下去,日积月累,一定会培养出具有深厚语文功底、优秀语文素养、良好意志
品格的全面发展的‘语文’人”③。董旭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生活化探索极具代
表性,他不仅提出了“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建构了“立体四层”的
“生活化语文教育场”模式,而且坚持在一线教学中践行生活化语文的教学理念和
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同一个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生活化语文理念下
的阅读教学,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玲认为生
活中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都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影响;山东师范大
学孙以平则强调电子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他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网
络、影视资源等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华中师范大学陶应主张阅读教学以学
生为中心,“生活切入式”地开展教学,他总结了“情景”和“探究”两种不同的
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教育家刘国正在参观学习宜昌市的阅读教学改革实践


李镇西. 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24.

董旭午. 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3).

7
后,分析了“宜昌市阅读教学成功的 3 点原因:“首先是鼓励学生将个人经验引入
到阅读学习,其次是把阅读学习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最后是将生活与课文进
行对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①。

这些年来,对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这表明生活化阅读教
学的研讨正如火如荼进行。以上研究对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生活化阅读教
学的特点,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及策略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的分析和
归纳,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
参考。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界的探究从
刚出现到现就一直存在争论,然而对于引起争论的实质,以及如何解决这些争论等
问题,目前尚没有答案。因此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仍然存在
许多困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生活化语文,更好地在中学实施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
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萌发了写作本论文的想法并付诸
实践。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绪论首先阐述了本论文选题的原因,然后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接着说明本论
文的研究意义,介绍论文所选主题目前研究现状,最后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用
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概述。在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走生活化
语文教学之路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现实的各种压力,阅读教学在与生活接轨
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论文的第一章首先是对语文与生活关系的探讨,同
时,比较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语文教学法的独特之处。接下来分别从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说明阅读教学为什么
要走生活化之路。
第二章,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本章是在仔细研读专家学


刘国正. 展开双翼才能腾——湖北省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调查和思考[J]. 语文学习,1998,
(7).

8
者们提出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案
例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概括整合一线教师们在实际的语文阅读
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按照学法融通、表达提升、素养积淀三个方面进
行分析和总结,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分析并学习在面对不同的课文时如何进行生
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并分析这样做的作用和效果。
第三章,对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这一部分主要阐
述生活化语文理念下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将会带来哪些好处,同时在进行生活化语
文阅读教学应预防的错误倾向。从学科方面来讲,实施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对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程改革具有启示意义;从教与学的主体方面来讲,生活化语
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不能用力过度,防止阅读教学过程“泛生
活化”,防止学生在生活化阅读学习中迷失。
第四章,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评析。前文已经阐述了生活
化语文理念下阅读教学策略,本文第四章选取了两篇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化语文阅读
教学实录,分析并总结在一篇课文中,教师如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语文阅
读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并分析其作用与效果。

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搜集查找有关生活化语文、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学习这一研究
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读相关研究材料,大量阅读文献
资料,认真分析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思考再加工,恰当地将运用到本论文的研究
之中,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结合相关理论,把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文
主要是通过分析专家学者们的语文阅读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
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策略,并分析其意义和价值。

(3) 归纳总结法
9
在归纳整合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文本类型分
类,总结其中运用到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着重研读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实例,
分析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每篇课文具体的教学环节是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帮
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有怎样的效果,总结有利于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方
法和途径等。从实际教学案例中总结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并客观地指出其存
在的价值和不足,为进一步研究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做准备。

10
一、生活化语文与阅读教学概述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①。叶圣陶
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章,即口头语和书面语,并且书面语以口头语为基础。语
文就是学习研究言语,语文教材就是言语作品汇编。生活是一种社会活动,帮助人
们生存及发展。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反映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1.生活是语文的来源

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作品,它们都来源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并在生活这块
土地上生长发展。因此,语文不能离开生活,因为一旦脱离生活,那么语文就会变
虚无。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语文要与生活相连,因为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才能生机勃勃地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说生活永远为语言文章提供灵感及素材,
为语文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汪泉眼,那么语文就是泉水,泉
眼永不干涸,泉水自然就不会枯竭。

2.语文是生活的反映

语文是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无论是听、说、
读、写,还是语文课文文本所蕴含的文化,都是对生活的反映。语文可以被看作是
一种交流的工具,因为人们的知识、思想及情感等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反映出
来。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地提出:
“听、说、读、写等
活动存在于人类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②。语言是人们记录生活及沟通交流
的工具,我们看到天上的日月星辰、季节的四时变化、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的文
化传承等生活景象,如果想要交流就必须要运用语言,必须通过语文反映出来。总
而言之,生活不能离开语文,人类可以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
完善生活,同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也可以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义务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9.

11
(二)生活化语文的特点

在当前生活化语文的研究中,对于生活化语文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的专家学者
们都有自己个人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都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独有的人文内涵和实践价
值决定了语文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语文
教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影响”①。生活化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鼓励老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化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也
是最有效的知识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在学生学习时,尽
量为他们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锻炼
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师要敢于适当地把语文的时间交给学生,相信语文的
魅力,引导学生同伴之间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研读探究,进行语文学习与实践。

2.课堂开放,密切联系生活

生活化语文教学要求要学生学习密切联系生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狭
小的课堂空间,而是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模式。在如今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从学科角度而言,语文学科是
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交融,因此语文是开放的,
语文学科应该发展成跨领域的高级学科;第二,从语文学习内容的角度看,语文生
活化教学可以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阅读教学除了课
内文本阅读,同时还要扩充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写作除了课堂专门的作文训练,还
要鼓励学生们多多尝试文学创作;口语交际方面,为了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应该
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综合性学习则是鼓励师生充分开发、利用学校、
社区、个人身边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总而言之,生活化语文教学是开放性的,它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习范围涉及文本生活、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生活、审美生活
等各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8.

12
3.课堂民主化,尊重学生主体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给学生引导及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老师教给学
生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运用。因此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和
能力是自主选择构建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也是自主形成的,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课堂学习内容又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另一方面,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志、认知过程和情绪情感,三者
之间相互关联。然而,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们尽管可以支配自己的意
志和情感,但是主体性受到了压制,为了应付高考,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
接受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而生活化语文教学则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结合
自己的的个人经验学习,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生活化语文教学有利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师生民主
课堂。

(三) 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将儿童的学习局限在教室之内,束缚在课堂
和课本之中。他从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提出“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造”理念①。杜威认为:
“儿童的教育应该从
眼前的生活开始,生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不断的成长发展就是生活”②。因此,
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儿童的教育发展必须联系现实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指导他们学习。同时,既然教育是联系生活进行的教学活
动,那么学校就应该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要与社会
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杜威倡导从“做”中“学”,
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10.

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40.

13
2.陶行知“生活教育”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年师承杜威,学成回国后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生活教育”
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活,生活让教育变得有意义。因此教育应该和生活
同步发展,生活有了变化,那么教育就应该随之改变,教育不能脱离生活。陶行知
还强调学校教育要重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如果学校教育长期与生活隔离,学生无
法接触到现实生活的世界,那学校教育就没有意义,也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他认
为教育来源于生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们的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的意义,二是指
教育必须要打破学校和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陶行知
倡导生活教育的方法是 “教学做合一”,意思是教师教的方法必须依据学生学的方
法,学生学的方法必须依据做的方法,教和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通过生活实践来
学习,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3.顾黄初“语文教育贴近生活”

提高中国国民素质的根本在于做好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做好了,中华民族国民
素质也会有整体的提升。上世纪八十年代,顾黄初提出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是“贴
近生活”,让语文教育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专家学者与一
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对当时的语文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1988 年,顾黄初在《语
文要贴近生活》这本书中明确提出“语文要根植于生活”。他说:
“要想教学生学好
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明白生活中语文是怎么运用的,语文的“根”就是语文在实际
生活中的运用”①。他强调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要想提高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因此,语文教学要打破教室及课本的局限,把眼光投向更广阔
的生活空间,改善语文阅读学习与教学的效果。

(四)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地如火如荼,但是,在中高考应试指挥棒
指挥下,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完全能够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的
情况却并不太多,因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观念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习惯


顾黄初. 顾黄初教育文集外集 上集[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10):77.

14
性地把学生局限在课堂和课本之中,远离了生活这片沃土,因而语文阅读教学难以
体现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学校语文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存在种种问题有待解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目标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于过于注重传授语文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精神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
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从课堂到课本,从课本到练习。在中、高考这根指挥
棒的指引下,许多老师把考试的考点奉若至宝,从教材里面挖掘出一个个与考点有
关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灌输,灌输不保险,还设计出一个个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
语文课堂变成了字、词、句、段、篇的反复训练场,语文教学完全脱离实际,忽视
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作用。这种只注重语文阅读教
学目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做法,使得师生整天围绕习题转,本是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的语文阅读课,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习题操作课,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
器,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2.阅读教学内容封闭,远离生活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唯书本”,
“唯教参”。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十分有限,
完全禁锢在书本中,教学活动也脱离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活。语文教材中的
文本内容变成了空洞的文字记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产生任何联系,因此也就
不能激发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老师和学生日复一日地在狭小的教室中重复着归
纳中心思想、概括写作特点、分析段落大意等工作,最终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没有
得到良好的发展,反而由于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导致创新能力
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其次,学科间的互动不够,语文作为母语,在学科教学中占
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文应当利用这
一优势条件,联系其他学科尝试进行跨学科的阅读教学,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
语文学科系统的大门依旧紧锁,部分语文教师仅仅依靠一本语文教材打天下,在进
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忽视语文与其他学科乃至日常生活的联系,阅读教学内容十分局

15
限,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相应受到了限制。

3.学生自主性受压制,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吕叔湘说:“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引导,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①。
但是,现实总是不如理想丰满。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主角,学生
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尊重,语文课堂每天重复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学生
不仅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反而就像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以前学
的知识依旧在堆积,新知识也不知道对实际生活有何作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学
生彻底失去语文阅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促使人们学
习和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②。同样,兴趣也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有非常大
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师们在考试风向标的指引下,
每天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向学生灌输语文考试知识点,完全忽视培养学生进行语文
阅读学习的自动性,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
会让学生彻底失去语文学习的欲望。


吕叔湘. 吕叔湘语文论集[M]. 北京:商务印书局, 1983:45.

皮亚杰. 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34.

16
二、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
结合自己已有的阅历和知识,学习文本并有所收获的一种过程。改善语文阅读教学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充分证明了阅读学习可以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其次,阅读学习可以提高写作、理解能力。书读得多了、看得多了,
厚积薄发,自然而然会有更多的理解,同时广泛地阅读也会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
坚实的基础。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有关知识的教育,更是崇尚智慧的教育。
“生活化语文”教学倡导让学生走出有限的语文课堂和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
结合生活学习语文。“生活化语文”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它的前进方向既可以
是从课堂到生活,也可以是从生活到课堂。倡导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目的
是为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理解课文文本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打破课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生
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悟生活。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从生活到课堂”这一过程中的中学语
文阅读教学策略。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思考问题。教师只在学生自主学习过
程中给与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增强学
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或许会有许多种不同
的方法,但在生活化语文理念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老师要精心设计,结合教学内
容引入生活的内容,营造生活的情境,当前倡导生活化语文学习的研究者和教师中,
许多一线教师有非常丰富的阅读教学经验,笔者从他们的阅读教学案例中获得很多
的启发,因此,在这一章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实录作为
范例,详细分析、总结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们生活化地进
行阅读学习,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学习他们生活化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经
验,感受独特的阅读教学艺术。

17
(一)阅读教学中学法融通的生活化指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强化学习效果上。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
成绩,还能够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的“教”是
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不仅是为
了学习语文知识,更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小到文字语
言,大到篇章结构,都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中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有很多不同类型
的课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些课文各有特点,因此学习的方法也有
所差异。生活化语文理念下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策略,按照课文不同文体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文学类文本鉴赏策略生活化指导、论说类文本品析的策略生活
化指导。

1. 文学类文本鉴赏策略生活化指导

(1)联系生活,推敲选用词语
联系作者和学生生活,推敲选用的词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在生
活中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品味语言文字是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
要过程和方法。我们常说,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有了对
这些来自生活的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学生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课文。在一篇
课文中,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感情时如何选词用语?为什么同一个意思,选用这个
词而不用那个词?这么选用词语有何意义?联系生活,推敲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
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心理学认为,认识活动的产生与情感有关,人们引发了某种特殊情感,因此产
生了认识活动。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倡导者——李镇西,进行阅读教学时就注意
鼓励学生调动个人的生活经历,寻找与课文文本中的生活相似体验,让学生找到与
作者的情感共鸣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他在教读苏霍姆林斯
基《致女儿的一封信》这篇课文中,引导学生认识爱情。师生调动各自的生活体验,
一起讨论上帝三次究竟看到了什么。就文中“不可理解的美”
、“无与伦比的美”、
“不
可思议的美”三个说法中不同词语的用意在课堂上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上帝第一

18
次看到人类相爱觉得不可理解,第二次理解之后感到爱情之美无与伦比,第三次看
到两人虽然阴阳分隔但依旧相爱,感叹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在这次阅读教学中,
李老师带领学生结合目前的生活体验,调动自身的情感经历,从语言的变化中把握
上帝态度的变化,结合情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爱情本质的理解,这不仅可以帮助
学生准确把握课文语言特点,理解作者如此选用词语的深意,同时也对学生的爱情
观有一定的引导启发。
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者——董旭午,在进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时,
也十分注重结合生活讲解课文中关键字词,他不仅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疏通整篇课
文的文意,而且总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作者生活、现实生活或课文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例如在执教《亡人逸事》这篇课文时,
他通过引导学生结合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台前相遇”时年
轻亡妻的几个动作——“盯”、
“跳”、
“钻”的品味咀嚼,帮助学生体会年轻姑娘的
娇羞神态,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讲完这几个生词以后,他说:“同学们一
定也都有过这种“盯”人的体验,都盯上什么人呢?”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题,
却引发了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因为大家都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然后董旭午又补充那
个时代的生活背景以及对比当时和现在的年轻小伙儿、小姑娘们恋爱结婚的方式,
让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盯”字选用之巧妙传神,如果将“盯”换成“看”,将“跳”
换成“跑”,那么表达的效果就远不及原来那么精彩了。在这堂课中,董老师引导
学生对比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当下的生活背景,将现在的姑娘性格和当时那个年代
的姑娘进行对比,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中“亡妻”年轻时的形象。

(2)联系生活,体味遣词造句
联系学生生活,体味遣词造句。课文的思想情感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语文
阅读教学时,有时候从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所以在文中特殊位置上选用的词语,作者一定是再三斟酌了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通
过对文中关键字词的体会思考、达到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目的呢?这就需要老师运
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类文本是“作者”们眼中的世
界,然而文本中的生活、作者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又有着天然的时空距离,如何让
学生通过文章中作者使用的词语、句子来体悟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呢?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或

19
生活中的类似体验,去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中所蕴含的感情,从而达到心与心的沟
通。
例如在教读《我心归去》时,一位老师抓住“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这
句话,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用心感受作者当
时的心境。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老师的解释更具体,也更深刻。接下来,
老师又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都有过孤独、寂寞的感受吧?当你在非常孤独、
无聊空虚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事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都十分积极举手回
答,因为都有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也正是通过同学们真实生活体验的诉说,他
们很自然地理解了课这篇课文中作者表现凄清难耐的句子,如:“电视广播以及行
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
知道该干什么”“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等等。从文中的这几句话中,学
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感到无聊之极,无所事事简直要发疯了。这样遣词造句的好处是
使得本来很抽象的、无形的情感会变得具体、十分感染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
老师拉近了学生生活体验和文中作者身居国外的生活体验,用生活解读生活,很好
地体现了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

(3)联系生活,品味文本主旨情感
联系作者生活和学生生活,品味文本主旨情感。一般认为,一堂不太好的语文
课,教师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一堂好的语文课,课文的思想感情
是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教师如果提前把课文的情感主
旨告诉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游离课文的语言世界,不会进一步反思作者是如何表
达感情的。联系生活情理和学生生活,品味文本主旨情感,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现在
品味主旨情感的教学策略上,就是注重引导、启发学生透过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
作心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联系生活情理,深度体验、感受文章的主旨情感。
刘鸿伏在《父亲》这篇文章中饱含了对自己父亲的怀念和深情,情感真挚动人,
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十分值得细细体会。董旭午在教读这篇课文时,运用生活化的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走进作者生活,从课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
扣,从贴身的衬衣里撕开秘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
这一平淡句子中所蕴含的父爱,董旭午老师适时补充作者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让

20
学生感受到这 50 元钱对当时的一个农民家庭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受
到震动。他告诉学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50 元就意味着一整个农民家庭的日常开
支,农业生产,孩子读书的学费及生活费。在这里,董老师联系作者生活背景、自
己生活中的藏钱方式和消费标准,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这 50 元钱的珍贵,同时更
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其中所蕴含的沉甸甸的父爱。否则,不管老师如何模仿文中父
亲撕开小口袋拿出钱的动作,或者如何指导学生模仿父子对话等,都很难让学生体
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董老师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力
求生活化,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地里联系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李镇西老师在教授《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时,以其精心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和
善解人意的态度,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的热情相当高涨。上课时,李老师首先找到
课文与生活的矛盾,然后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并就矛盾之处自由讨论。同时,
教师又不知不觉地将学生一步步引向教学目标。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找到课文
内容与生活的连接点,敏锐地察觉到学生发言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或邻近点。这节
课看起来师生像是一直在聊天,但实际上教师一直在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发言,等待
着引导的最佳切入口。在这堂课上,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实生活
中父母对孩子与文本中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问题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本文
以此为切入口,运用师生、生生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和
现实生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中的矛盾之处,真正把老师教的过程变成
学生学的过程。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历程,结合学生的生
活进行教学、不仅完成了本课教学的目标,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4)联系生活,诵读感受文本之美
联系课文生活,诵读感受文本之美。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通过阅读转化为有声
语言的过程。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尤其是经典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
像唐诗宋词之类脍炙人口的名篇,没有充满感情的诵读是无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
的魅力的。诵读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的重
要的方法。用生活经验解读文本是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因为课文文本是彼
时彼地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学生作为读者,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就必须以自己的生活
经验为“工具”。只有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了,学生才能够
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21
窦桂梅也提倡生活化语文教学,她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善于运用“有分寸
的小步子教学法”,为提供生活背景,指导学生多次反复诵读,入情入境,让学生
对课文文本的体悟渐入佳境,从而深层次地感受文本之美。窦桂梅在执教《再见了,
亲人》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再见了,亲人”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采
用小步子诵读法,指导学生一次次地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
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通过反复诵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逐步体
会到了文中战士从请求到无奈下达命令的五个层次的感情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诵读。在进行不同层次的诵读时,老师营
造氛围、提供背景,不断开阔学生想象的视野,使得学生情感逐渐丰富,学生们仿
佛与作者一起置身在送别的情境,最后他们的情感逐渐高涨,便通过诵读酣畅淋漓
地表达了出来。窦桂梅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小步子、有计划地诵读,巧妙地解决了引
导学生体会课文文本情感这一难题。
联系作者和现实生活,诵读感受文本之美,这里的文本之美不仅是指文字之美,
而且还包括语言之美,情感表达之美。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
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文本,反复吟咏之后,内容就会被读者吸收,变成自己
的东西,这是一种难得的学习境界。学习语文,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则会终生受益
无穷”①。李镇西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课文时。他首先给学生们补充了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大意。然后把学生带到杜甫草堂学
习,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站在杜甫草堂前,反复吟诵着这首词,他们似乎能够看
到,秋风怒号,茅屋飘摇,而诗人杜甫正坐在屋内发出沉重的叹息声。我们一直倡
导让语文走出教室,贴近生活,李镇西这节课结合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到自然和社
会的天地中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要求。这样进行阅读教学不但使学生充分了
解了课文内容,深刻理解了这首词的感情,同时还很有可能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产
生更大的兴趣。

2.论说类文本品析策略生活化指导

(1)联系生活,品读文本布局谋篇
联系生活情理,品读文本布局谋篇。说明文是用来说明事物和道理的,事物有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73.

22
什么特征、价值甚至不足等,都需要通过说明文说明白,所以说明文往往内容不难
读懂,但是我们进行文本学习时,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说明的,又为什么要这样说
明。
《一棵好树种——泡桐》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看,这篇
课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阅读障碍,通俗易懂。但是,学生是否能够读
出作者依据生活情理构思此文章时的良苦用心?是否能够明白作者依据生活情理
对本篇文章谋篇布局的原因呢?答案却是不一定的。董旭午在教读《一棵好树种—
—泡桐》这篇课文时,没有像某些老师一样,简单地把课文丢给学生自学,而是领
着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和布局,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生活情理,深刻体会、
感悟作者这样写作的缘由。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全社会推荐一个对生产建
设有益的好树种,因此在写泡桐叶、花可做肥料,叶、花、果、皮可以入药,泡桐
树还可以用来观赏以及绿化工矿厂区等部分的时候都写得很短,这是为什么呢?老
师如果不在这里设问,也许学生在自读的时候会忽略这个问题,因此他在这里设计
了一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谋篇布局的原因,学生们在讨论之后得出
结论,认为作者之所以如此介绍泡桐树、如此布局谋篇,是由他的写作意图——向
全社会推荐一个对生产建设有益的好树种来决定的,把事物的主要的特征和功用写
在前面。学生发言完之后,董老师结合生活中大街上小商贩卖苹果都会把个儿大、
漂亮的苹果摆在上面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介绍事物的特征就应该先主后次,这样
才会眉目清楚,避免不必要的赘语这个道理。在这段教学中,董旭午老师引导学生
深入课文体验、揣摩,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加以思考和感悟,这样地生活化地进行阅
读教学,学生不仅思考得深入,体验和感受也会更加深入。
联系作者生活,品读文本布局谋篇。一篇论说类文章的布局谋篇、行文结构和
作者的身份、写作意图等密切相关,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
布局谋篇、结合作者身份和背景分析文章为什么要这样行文布局,对于学习及理解
课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有一个梦想》一篇十分经典的演讲稿,作者是美国
著名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演讲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但是演讲开始却对
于梦想只字未提,甚至前面的三个部分都是在讲集会斗争的原因,斗争的原则和策
略,直到最后才开始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马丁·路德·金之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
顺序演讲?为什么要先讲机会斗争的原因呢?通过分析,知道了这是由演讲者的特

23
殊身份和演讲听众群体的特征决定的,因为演讲者马丁·路德·金是一名牧师,他
的这次演讲就是为了鼓动听众积极参加集会斗争的需要。在教读《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结合作者的身份以及生活情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不
仅教学生学习了马丁·路德·金是怎样演讲的,更明白他这样演讲的原因。带领学
生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写作背景,结合作者生活,分析课文的布局谋篇情况,不仅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明白课文为什么如此谋篇布局的原
因,这也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现在有些语文课堂教读,一味地强调
感悟精神内涵,严重忽视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探究,这是一种去“语文化”倾向,
而这节语文课是真正生活化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

(2)联系生活,品析文本运招用技
联系现实生活,品析文本运招用技。论说类文章都是十分实用的文体,学生在
生活中可能经常会接触到或者用到,因此在学习论说类文本时,尤其是说明文和议
论文,帮助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的方法十分重要,所以,论说类文本教读的目
标之一就是掌握文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促写,达到预
期的学习目的和效果。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这篇课文是恩格
斯写的一篇悼词,也是一篇评述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
一位老师在教读这篇课文时,紧扣“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一中心,重点引
导学生分析、理解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独具匠心的结构布局、运招用技,从而带领
学生感受马克思作为一位革命家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和伟大。在学习课文的
结构的时候,这位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第二段明明写着:这个
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
句话是后文的总纲,按照正常的写作顺序,后文一定会先写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
事业的伟大贡献,然后再写马克思在社会历史科学研究方面的伟大业绩。结果,后
文的布局却正好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堂课,为了让同学们能突破这个难点,
搞明白这样写的好处,这位老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景象,非常耐心地启发、引导学
生进行思考。
一篇课文按照这样而不是那样地运招用技,构思布局,一定是有原因的,为什
么这篇课文前后的写作顺序不一样?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这些

24
问题这位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
行点拨。他提出问题,在学生思考了然而依旧不得其解的时候,他将在青藏高原的
珠穆朗玛峰和东海边的珠穆朗玛峰进行对比,说明正是由于有青藏高原做底,珠穆
朗玛峰才会这么高,这样一点拨,就让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他们也
通过这个生活化的例子受到了启发,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一种巧妙的铺垫,使得人
们理解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一山更比一山高,是为了强调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做出
的伟大贡献。这位老师充分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情理思考本文的
这个问题,最终师理解了作者恩格斯这样运招用技、布局谋篇的原因,也感受到了
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之伟大。

(3)联系生活,品味文章主旨
联系现实生活,品味文章主旨。就论说类文本而言,大都具有向读者说明事物、
论述道理等作用,相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论说类文本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使用范
围更广,因此,指导学生努力学好论说类文本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让学生对知识学习感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让她们对
此产生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其中的情感”①。董旭午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非常注
重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人墓碑记》是一篇碑记,是“高尚者们的墓志铭”。在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五位义士之死的重要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
情感倾向,感受文章主旨,董老师除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还努力
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在这节课的总结阶段,董老师满怀
激情,也是饱含深情地作了“即兴演讲”,他联系社会现实,调动学生生活积累,
引导学生体验、启发学生去思考本文的文章主旨:
“义”的重大意义、
“义”的严重
缺失、“义”的大力弘扬、“义”的呼唤回归、“义”的践履诠释……最终把课堂气
氛推向了高潮。这使得这堂课从阅读文本升华到了关注社会生活。阅读教学与现实
生活接轨,不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从直面文本到直面生命和自我,同时,
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使本文的学习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洋溢着深深
的人文情怀。
联系自然生活,品味文本主旨。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学习可以间接了解社会生活
现象,学习社会生活知识。窦桂梅在进行《喜鹊》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联系自然生

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 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69.

25
活现象,将“群鹊哀悼”“上树拆喜鹊窝”这一类与本文主题相关新闻故事在课堂
上介绍给学生,她把这两则材料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知识补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课
文中喜鹊的故事,走向生活中发生的人与喜鹊的故事,让学生独立作出更深入的思
考,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在这节课上,窦老师对这两则新闻的补充十分及时,因为
它们不仅与本课主题相关,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与自然中发生的故事,它们更容易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触动人心,窦桂梅在本节课中引入自然生活的真实素
材,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不再局限于文本,将学生的课堂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社会
生活,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收获了更多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中表达提升的生活化指导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语言表达艺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交际
和发展奠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越来
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
“准确
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拥有常规写作能力。具备日常交际能力,懂得倾听、表达与交
流”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课堂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
的口头语言表达水平和书面语言写作水平,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1.依文练说生活化指导

(1)联系课文生活,抓住依文练说契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依文练说契机,就是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生活,积极发
现课文中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时机,制造情景、氛围激发学生自主、用心地表
达和思辨。这种人人自主表达思辨的氛围和环境,将会促使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健全人格的发展。
例如,
《铃兰花》这篇课文中,文章最后写“我沉浸在无限开心和喜悦之中……
母亲猜到了我的行为,她慈祥地摸摸我的头” ②。有位老师在此处巧妙设疑,向学
生提问这最后几段是否可以删掉?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此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思辨
兴趣。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表达爱的力量之巨大,
“我”之所以会战胜脆弱和恐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9.

王书月. 生活化语文课堂细节美初探[J]. 中学语文, 2014,07.

26
就是因为“我”心中有对父母的爱,所以这一部分不可以删掉有理由。但是,采用
另外一种写法,在课文收尾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这样的结尾也十分耐人寻味,
因此删掉也有理由。所以对于最后这段话是否可以删掉这一问题,每个学生可能都
有自己的看法,生活化地进行阅读教学要求老师要抓住了依文练说的契机,在课堂
上让学生结合课文生活,自由讨论、自主发言,培养学生自主思辨,独立探究的能
力。这位老师就很好地实践了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带领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思辨讨论,抓住机会依文练说,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思辨训
练,如:教《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谈一谈自
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教《兵车行》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诗人为什么要假托一
个“过者”和“长者”?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
那样淋漓尽致地描写鲁智深的三拳?鲁智深仅仅是个勇猛无敌的英雄吗?教《看云
识天气》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关于“日晕”“月晕”“虹”“霞”的说明
是否可以删掉?采用比喻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等等。总之,在生活化语文的阅
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生活,积极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抓住依
文练说的契机,提高自身依文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2)联系现实生活,学习依文练说技能
教学生积极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抓住依文练说的契机,这一步只是起点,那
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依文练说技能,参与课堂多维思辨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
并且逐渐养成自主练说的习惯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老师不是简
单、随意地提出一个问题丢给学生,让他们机械联系生活胡乱思辨,而是要针对不
同的课文,不同维度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辨和探究。这些依文
练说的探究方法可以包括如:逻辑归纳法、引申联想法、假设对比法、多维发散法、
溯源探究法等等。
例如,董旭午在教读课文《石钟山记》时,在课文学习最后阶段运用引申思辨
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对作者苏轼“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
这一观点进行思考,成功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辨训练。课文中说“事不目见耳
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如果苏轼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事目见耳闻,获得

27
的就一定是正确的认识吗?答案却是不一定。这一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经
过师生来回的探讨中得出的最终结果,这节阅读课董旭午老师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利
用苏轼的这一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的假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独立思
考,并最终得出了结论: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对于名人的观点,我们都不能看成一
成不变的真理,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从课文生活到现实生活,董旭午抓住
了让学生依文练说的机会,又教给了学生依文练说的技能,去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
一些相似的问题。教师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
捷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镇西老师在执教鲁迅的《祝福》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依文练说的方法
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例如,引导学生将厚书读薄,鼓励学生运用逻辑归纳的方
法,用一个词来概括课文读后感;向学生介绍“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等中国古
代礼教知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今将古代的礼教与现在的的新礼教进行对比、
分析;引导学生对比鸣凤和祥林嫂的不同命运;分析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思考鲁迅
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等等。李镇西老师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散思维,在课堂
上积极发言讨论,试想这样丰富多彩又开放的课堂,学生怎能无动于衷,怎能不踊
跃发言?李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他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讲解了课文内
容,还同时穿插介绍大量的课外生活的现象和知识,紧密联系课文和现实生活、生
活情理,启发学生思考,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依文练说的技能,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分享依文练说成果
课堂上引导、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生活,抓住课堂依文练说的契机,再指导学生
运用多种方式,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进行自主思辨和探究,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前两步仅仅是在
打基础。要想真正生活化地指导学生提升表达能力,还需要让学生主动分享依文练
说的成果,形成良好的自觉和习惯。指导学生坚持长期这样生活化地依文练说,学
生之间彼此分享依文练说的成果,是一种很实在,也十分有效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的做法。
例如,李镇西在教授《冬天》这篇课文时,一上课就告诉学生要“读出自己”,
并以读《红楼梦》为例,具体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读出自己”。与学生及

28
时地交流扣动心弦的语句,让他们从阅读时有强烈感受的地方展开想象和联想,与
同学们分享交流个人感受。结束以后,李老师让同学们说说这段话中最打动自己的
句子和词语,并说明理由。由于题目比较开放,也已经有了第一阶段的自由讨论,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想说。有的学生说想起了爸爸给自己讲他小时候的故
事;有的学生说想起了非常温馨的外国家庭;还有的人说想到了充满温暖的班级生
活,等等。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李镇西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文本内容进
行个性化解读,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立足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沟通了社会生活。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也可以开阔思路,得到全面的发展。李
镇西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无痕地融入自己的
教学过程和环节当中,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我表达和提升的机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分享依文练说的成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独立人格,学会将来积极地对待他人、社会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现实生活分享依文练说成果,老师还可
以及时展示学生自主思考的成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由课内到课外去
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写作思辨随笔,及时展示、交流和分享。
例如:在教读《劝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辨论 “如何度过我们的寒暑假?”;教读
《石钟山记》引导学生引申思考辩论“该如何对待这个纷乱复杂、真假难辨的现实
世界?”等等。这些思辨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辨随笔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去
自主思考,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2.依文练写生活化指导

在中高考这根应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基本上已成为考试的
附庸了。初高中各个学年段的作文教学,大都是瞄着中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直接做高
仿真考练,几乎没有常态化的写作教学,这种高仿真的作文教学,不管学生的文化
积淀、思想素质、写作水平够不够,更不管学生是否情愿,就是一通急功近利的考
练。对此学生只好消极应付,一次次地“挤牙膏”、编瞎话,只为中高考作文不至
于没有分或分数太低,毫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为了改善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这一
现状,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倡导写作教学要贴近生活,指导学生依文练写,
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语文写作教学指导,以学生的

29
生活为教学资源,离学生最近,因此也一定最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和表现欲,激发
他们依文练写的热情。

(1)联系课文生活,把握依文练写机会
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内容、行文方式中适合让学生进行“依文练写”的机会,
及时、适当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写作训练。因为这种依文练写是融入学生的课
文学习与生活之中的,与学生的阅读学习密切相关,因此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好
处,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心甘情愿,饶有兴趣地写作。
例如,在教读《最后的常青藤叶》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主人公贝
尔曼的人物形象,同时感受到作者欧ֺ·亨利在这篇小说中所运用的独特的写人叙事
手法及其作用,董旭午老师选取课文中“贝尔曼在寒冷的风雨之夜画藤叶”这一典
型画面,在课堂上给出学生六分钟时间,让他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
将这一动人的画面再现出来。下面是两位同学在董老师的指导下,在这堂课中对这
一画面的描绘:
生 1:贝尔曼从楼上下来,心里就一直在犯嘀咕。
“唉,可怜的琼珊,真是鬼迷
心窍,愿上帝保佑这个傻姑娘。看来,我必须得为她做点什么了。对,都怪那可恶
的常春藤叶!”他嘟嘟囔囔回到自己家中。夜里,风雨来得正猛烈,他提着灯笼来
到了那个常春藤树边,拿来了梯子和画笔,构思着自己的“杰作”。随后,他爬上
梯子,那最后一片叶子再也经不起风雨的打击了,最后脱落了。老贝尔曼专注地在
墙上画出最后一片叶子,他眯着眼睛,仔细地端详着他的杰作,高兴地说:“这下
子,琼珊小姐该有救了!”
生 2:天黑了下来,风雨更狂了,雨点像箭头,不住地射在窗子上。老贝尔曼
披上一件单薄的外套,一手提着画笔、调色板,一手拎着那闪着暗淡微光的灯笼。
雨下得特别大,老贝尔曼艰难地爬上梯子,窗子都打湿了,刚画上一笔,颜料就被
雨水冲掉了,连续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最后,他把自己的外套脱了下来,把那墙
上一小块地方擦干,然后再动笔。在微微的灯光下,他专心地画着,终于画出了一
片栩栩如生的叶子。为了不让颜料再被雨水冲刷掉,他竟把整个身子都靠在墙上。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支撑不住了,从梯子上倒下来,慢慢挪回家中……①
第一位同学注意描写贝尔曼要救人的心理活动,第二位同学着眼于在雨中艰难


董旭午. 最后的常青藤 课堂教学节录[J]. 语文教学通讯, 2014,03. 15

30
作画的贝尔曼的动作刻画。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这两位学生能够结合课文生活,
写出这样的场景,说明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走进了小说的文本,将自己的生
命体验融入到了写作之中。在生活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发学生与
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依文练写,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体会生命的多姿多
彩,这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应该注重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抓住适当
的时机,指导学生依文练写。除了以上教学实践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在课文阅读教
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时机,生活化地依文练写的教学案例。例如:教读马丁·路德·金
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指导学生将这篇演讲稿改写成议论文《我的梦想》;教读
白居易《琵琶行》时,指导学生为这篇课文写一篇语言艺术评论;教读张洁《我的
四季》时,指导学生围绕这篇课文写一篇思想评论;教读《景泰蓝的制作》时,让
学生补写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教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指导学生续写课文结局;
教读柳永《雨霖铃》时,指导学生扩写出这篇脍炙人口的送别词中“杨柳岸晓风残
月”的情境,等等。可以说,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老师带领学生抓住时
机依文练写,把写作训练情景化,自觉化,那么这将会成为学生最愿意做,也最想
做的一件趣事。

(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依文练写能力
依文练写,顾名思义,就是依托课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每次遇到
讲读课就一定依据课文寻找写练点,结合现实生活或经验,拟设合适的写作训练题
目,并指导学生长期有序地进行写作训练,直到养成自觉和习惯。这种依文练写的
形式可以是颁奖词、祝福语、点评等类文体写作,也可以是仿写、续写、扩写等形
式的写作。依文练写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的写作方式,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生活思考然后诉诸于笔下,因此不会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
反而会饶有兴趣,心甘情愿地进行写作训练。只要这样长期扎实地依文练写,一定
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培养好 21 世纪的接班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使命,作为
李镇西说: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①。李镇
西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思考时事、热爱生活的习惯,因此他的学生虽然身处校园,但

李镇西. 从批判走向建设[M]. 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29.

31
是思想却紧跟社会生活的步伐。比如,北京申办奥运失败,他引导学生写作《北京
不是失败者》;针对徐悲鸿画展在成都受冷落,同时某“逃税歌星”的演唱会同一
天却十分火爆现象这个现象,他引导学生写下了《悲鸿不悲,某某缺德》;看到在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过程中政府做一些面子工程,他引导学生写下了《创卫杂感》,
等等。在课内外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积极结合当前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写作训练,
以语文为工具参与社会生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也
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文练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写作篇幅较短,
在课堂上即可完成的片段类写作练笔,例如教读《最后的长青藤叶》时,指导学生
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将文中没有仔细刻画出来的“贝尔曼在寒冷的风雨之夜画
藤叶”这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教读柳永《雨霖铃》时扩写“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咽”,写出人物心情、言语和环境,等等。另一类依文练写一般是
篇幅较长的练笔,需要老师在课上做指导,之后交给学生下课之后完成,这种写作
训练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如,给司马迁、屈原、苏东坡、老舍、史铁生
等作者写颁奖词;为“‘我心中的屈原与司马迁’演讲报告会”写主持语(开场白、
过渡语和结束语);为 “品读鲁迅”征文活动写征文启事;为“‘我的梦想——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主题演讲活动”写微报道“;“‘苦难是财富’
主题论辩会”等活动写辩论稿;给“《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命运探究”“‘祥
林嫂周围的人们’专题探究”等活动写计划和总结,等等。

(3)联系学生生活,养成依文练写习惯
只有长期扎实地练习,养成依文练写的自觉和习惯,才能够使学生逐渐地培养
起来良好的写作能力。依文练写是一种以学生课文阅读学习生活为起点,调动学生
自己的生活经验,离学生最近的写作训练形式,这种写作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
生的表达欲和表现欲。
在培养学生依文练写的习惯方面,老师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坚持做到三
点:第一,激励学生课外坚持写作历练,并且对学生坚持课外历练这件事既适度放
手又适度指导和管理。所谓放手,就是放开了让学生到课外去体验社会和自然,进
而去思辨、感悟,历练自己的思维、嘴巴和笔杆子。所谓指导和管理,就是放手了
之后,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并可以通过每周检查、评阅学生周记的方式及

32
时督促、检查、激励,通过课内表扬、定期展示等方式来不断鼓励学生持久、自觉
地做下去。第二,展评学生优秀写作作品。例如,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点评一部
分,其余交给同学们互评。老师批阅的练笔文及时展示,以示范、指导和激励。或
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或上传到班级 QQ 群等。总之,学生的习作要及时地展示和
评估,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结合教学进度举行写作教学的专题讲座,以循
序渐进地强化对学生进行依文练写指导。这种写作指导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巩固
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益于促进或强化学生这种写作意识和习惯的形成,为学生
们课外自觉自主写作历练进一步奠定基础。

(三)阅读教学中素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审
美情趣、思想道德、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
开语文积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素养积淀是以学生阅读为主要途径,积累语文知识,
增强语文能力,不断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它是语文学习内容、语文学习过程、
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结果的综合。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说的就是积累对语文阅读素养初步形成的重
要影响。任何技能的形成都必然依赖于反复的训练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语文素养的
提高也必须以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为基础,才能使语文学习者说话时出口成章,写作
时文思泉涌。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习惯,不
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而且要注重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学习语
文的习惯,引导学生课内外融通地进行语文学习。学生阅读素养积淀生活化指导可
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课内师生文本阅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课外学生语文素材积累
的生活化指导。

1.课内师生文本阅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

(1)结合课文教学,生活化地积累语文知识
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主要包括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以及文学常识等。结
合课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地积累语文知识,就是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生
活化地带领学生回顾语文知识本源,充分融入自己的生活生命体验,融入自己的思

33
辨与感悟,活学、活积累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语文知识。具体来讲,就是字
词积累回归造字法、词语组合法、成语典故和生活情理等;语法、修辞和写法知识
积累回归具体语境和生活情理等;文学和文化常识知识积累回归作者生活和时代背
景等。学生如果通过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来积累语文知识,学习的语文知识就会真
正活在学生的生命里,与学生的生命相融通。
以汉语语法教学为例,在汉语语法范畴,有许多不同的句子成分,各个成分都
有其特殊的位置和价值,正像某位官员一样,在其位谋其政。那么如果在课文教学
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问题,应该怎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呢?例如,在《在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中有一个特别长的句子:“就像达尔文发现人类进化
论的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活动”①。面对这个长句子,可能学生很难找到真正的宾语;而找不到句子
的宾语,就会严重影响语意的理解。董旭午老师在给学生讲这个句子时,为了让他
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的语意,他与学生展开一轮轮对话,探讨这个长句子的活动
主角是谁、在做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如何发现规律的等等。师生这样的对话,
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是非常有作用的。因为只有这样回归到课文生活,深入句子
的结构内部,教学生真正弄清楚这个句子中哪部分是主语,哪部分是谓语,哪部分
是宾语,学生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主语、
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知识。
除此之外,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还常会出现一些语法变式句,也就是句子成分移
位的或复句关系倒装的句子,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假
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倒装等。特别是句子成分移位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
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出现过很多次。这不仅仅作者运用语言的习惯,更是作者充分利
用句子成分移位的表意功能来表达特殊情感,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弄
清楚语法句式变换的原由。如朱自清《春》中一个句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这个句子
就是定语和状语后置的变式句,它规范的说法应该是:“遍地都是的杂样儿的、有
名字的、没名字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地散在草丛里。”课文作者朱自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34.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52.

34
清之所以故意让定语和状语移位,成了变式句,就是为了使句子节奏变得更明快,
突出表达自己对春的喜爱之情。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生活化地积累活用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以
及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结合课文文本教学,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和读者生活,
联系生活情理,去理解领悟其中的真滋味。只有这样生活化地教学,学生才有可能
既学好课文,又深入灵魂地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

(2)结合课文教学,生活化地学习积累语文表达艺术
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表达艺术包括修辞艺术和写作技法等,其中的修辞方法、
写作技巧等语言运用法则都是源自于生活和自然的。作者在进行文章构思写作时,
文章中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等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话为什么要这
么说,结构为什么要这么写,都一定有其原因。然而在当下这种只注重提高考试成
绩的语文教学背景下,对于一些语文修辞和写法知识,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囫囵
吞枣,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生活化地掌握积累语文课文中的表达艺术,
生活化语文教学倡导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老师要在课文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带
领学生回归生活和自然本源去感悟,坚持从课文到生活,再从生活到课文,如此循
环往复,生活化地理解积累语文语言表达的艺术和方法,懂得课文语言表达所依据
的法则,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后,李镇西让一位学生演唱歌颂解放军的
歌曲《小白杨》后突然把歌词一改,开始唱:“一个呀解放军,站在哨所旁,胳膊
粗,腿儿壮,守卫着北疆。学生听完以后大笑,李老师假装不懂,学生说不好听,
歌词太直接没了美感。在这里,李老师根据本课的文本主题,将现实生活中歌颂解
放军的歌曲顺势引入课堂,形象地给学生讲解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表现力。当然,
课堂上的学习也离不开生活,李老师根据本节课的主题,插入大家耳熟能详的《小
白杨》歌曲,引导学生通过己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由浅入深地
学习课文,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发展。李老师用这样生活化、
有趣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了运用象征手法的好处,相信学生们一定永远都不会忘记这
种语文表达艺术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语文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并积累语文表达艺术,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从而更
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35
生活化语文教学提倡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为了
让学生真正学通悟透语文修辞写作知识,实实在在地掌握并积累语文表达艺术,语
文老师应该带领学生从课文到生活,再由生活到课文学习,生活化地去分辨和掌握
语文修辞和和写作方法,力求能够使学生活学活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
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课文值得老师带领学去生活化地学习和探索其中的修辞
艺术、写作技巧和语文表达艺术。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强调学生获得知识,同
时也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追求让学生学出乐趣,学出智慧。

2.课外学生阅读素材积累的生活化指导

(1)用心观察思考,生活化地挖掘加工语文阅读素材
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可以更
好地生活,另一方面,语文学习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生活积累。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也要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留心学习语文,并最终能够有
效地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
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①。这段话道出了语文阅读
积累的重要性。生活化语文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应当在生活中积累个性化的语文素
材。指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积极参与
社会生活。生活化地挖掘加工语文素材,其目的就在于真正实现课内语文阅读教学
与课外语文学习生活的相互融通、互哺共生,学生一旦养成了用心观察思考、积累
加工语文阅读素材的习惯,并且在生活中长期坚持去阅读、思考,自然时时处处都
是满心满眼的语文阅读资源和素材,乐趣无穷,同时也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2)结合自身经历,生活化地联想延伸语文阅读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利用好学校、家庭和社区里的教育资
源,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②。现
实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社会生活是知识学习背景,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片天地。因此,
除了积累语言文字外,学生还可以在生活中积累到有关语文阅读学习的素材,那么
如何将这些素材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呢?如何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呢?这就需要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7,14-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7,16.

36
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用心去感受、思辨、理解和内化。以生活中的现象或者实
事为抓手,或横向或纵向,思辨、提炼、加工和概述精彩之处,多维思考、从而真
正有所收获。
生活化地联想延伸语文阅读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联延思考。
就是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联想到相关课文,进而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和阅读的
内容做延展性,对比性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达到课内外融通,积累个性化素材的效
果。第二,逆向思考。逆向思维,就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
人们大都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倒过来
思考一下,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事
情,这些事情都可以是学生语文阅读素材的来源,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
验,适当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生活化地延伸加工自己的个性化语文阅读素材。第
三,发散思维,多维思考。发散思维指的是个体在思考问题时思想逐渐发散,最终
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因此容易出现不一样的新颖观念。当我们在面对一则新闻、
一件时事的时候,我们应当适当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多维思考往往可以给我
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和体验,我们常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
分析和探究,个性化地积累语文素材。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个语文阅读学习的有心人,结合自身
生活经历,联想延伸生活中积累的语文阅读素材,学生长期坚持这种个性化,多维
化的语文积累和阅读思考,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个性化语文素材库,而且也会让他
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
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问题,倡导阅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
与生活联通,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语文阅读
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7
三、对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生活化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自身在不断地探索,完善,最
终成型。在这发展的过程中,专家学者们就这种教育主张,撰写了许多文章甚至著
作,一些一线教师更是热情高涨,积极投身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阅读教
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呈现生活化气息,许多语文教师打
破陈旧,不断创新,积极实践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教
学模式和方法。他们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语文阅读
教学与生活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学习生活化语文背景下中学阅读教
学的策略,对于改善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对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语文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
一提到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人们往往容易与传统阅读教学相对立起来,也容易把
阅读教学过度放置在生活层面来考虑,将语文等同于生活,所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
过程中,可能会有忽视文本解读、过度生活化的教学现象出现。同时,由于生活化
语文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
求教师在处理教与学的角色与作用时,把握好其中的“度”,对学生的引导不能从
约束限制变成了放任自流,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防止学生在生活化阅
读教学中迷失。

(一)实施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意义

1.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会学和学好语文,这也是语文课
程工具性的要求。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机地融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之
中的。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生活化语文的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
不能脱离课文或者仅仅围绕课文内容来做过度展开和引申,拒绝强行灌给学生情
感、文化精神等人文教育因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许多老师
呼吁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提倡语文阅读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设定着眼于生活的
阅读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与生活相
脱节的局面。其次,阅读教学内容因生活而更加宽泛,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不仅仅

38
局限于课文,而是立足课文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作者生活,生活情理
等多方面延伸,促使语文教学内容由封闭走向广阔的生活。最后,生活化语文阅读
教学在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鼓励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水平,引导学
生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课文生活、作者生活等。同时,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增强,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
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最终将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2.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指导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智、体、美、劳”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语文教学倡导与生活密
切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身体、心灵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老师要根
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解读课文生活,巧妙提问设疑,因为当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生活
或者作者生活等发生认知冲突时,就会激起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
学习需要。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
尊重,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再次,每位学生
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位学生根
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积极平等地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取得发展和
进步,这些无不体现出语文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最后,生活化语文理
念下的阅读教学还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育人”的目标,让学生在进行语文
阅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的目标。

3.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基本沟通交流,是义务教
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经过两次课程改革,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特点”这一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主张语文教学要“食
人间烟火”,用学语文的方法去教语文,这一理念和方法不仅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

39
发展方向,同时也反映出语文学科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要求。倡导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教师们,总是运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各类生活相结
合,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学习课文的字词、段落,而是让学生立足课文文本生活,联
系作者生活、现实生活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作者生活、生活情理等,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学生
通过阅读学习在语文知识与能力、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符合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符合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在一
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活化语文教学暗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许多
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对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也为语文阅读教学走生活化之
路提供了可行的的教学方法,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4.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意义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分别是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基本
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对将来从事
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质量的高低,
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与老师。对于进行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来说,
首先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活教育等理论知识,以这些教育理论为指导,设
计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其次,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对老师的个人素质和知识
储备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生活化语文教学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因此教师在平
时的生活中就要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多多观察,增加生活的阅历,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最后,生活化语文
阅读教学强调语文来源于生活,教师教学要设立贴近生活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生
活化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改变了传统语文
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形象,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
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支持,启发引
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文本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历,联系作者生活、生活
情理等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在整个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服务
的角色,致力于为学生们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课

40
文进行深入体验、感受及思辨等等。

(二)运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时应防止的倾向

1.防止课堂阅读教学“泛生活化”

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要求语文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重视生活的作用,从生
活中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对语文学习有很多好处,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教学中,老师们也要避免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泛生活化”的局面。首先,要
防止阅读教学目标泛生活化。比如在实施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时,许多老师将教学
目标定得过于追求生活化,导致最终忘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忽视了阅读教学
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有的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核舟记》这篇
课文时,要求学生学会雕刻的技巧,而不是抓住做工精巧的句子来解读感受传统手
工艺人的心灵手巧,那么,即使这节课上学生学会了雕刻,但是这堂课也不再是语
文课,而是劳动课、美术课了。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重视文本,时
刻谨记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其次,要防止阅读教学内容泛生活化。语文来源于生活,但是语文并不完全等
同于生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防止教学内容泛生活化,即将语文教学
内容与社会生活完全划等号。虽然语文教学完全以教材为纲会导致教学内容脱离生
活和僵化,但是如果完全脱离教材,那么毫无疑问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因为任何
一篇文章,不论是什么文体,不论多少字,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下由于一定
的意图创作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不应该忽视学生生活,但是也不能忽
视文本生活,在对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过程中也一定要重视选文的作用,坚持以教材
内容为主导,生活内容为辅助,在选文的字里行间品味生活,学习语文。
最后,要防止阅读教学过程泛生活化。生活化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
力,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了起来,但是教师们也应当注意,在课堂中不能过于注重
生活的热闹,而忽视语文课原本应有的模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泛生活化主要
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脱离文本,将过多的生活事件引入教学,降低了实际的
教学质量;二是通过看似各种生活化问题的讨论,强加给学生观点,变相进行填鸭
式的教学,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三是课堂中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过于偏

41
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确实给现代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运
用太多的多媒体影音录像等,那么课堂正常教学时间一定受到挤压和占用,可能会
冲淡甚至弱化教学任务,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2.防止学生在生活化阅读教学中迷失

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而在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前台”走向了“幕后”,变成了学
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
这个观念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不能从
约束限制变成了放任自流,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导致学生在生活化语
文学习中找不到方向。因为初高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
方法的运用上、学习目标的把握上都还存在不足。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自主发
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将这些运用到学习中,会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但是如果运用
不当,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反而是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给学生
自主学习的权力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度”,给与必要的教学引导,让语文教学既
有序又活跃。例如,在学生对所学的课文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设定相关的
问题及讨论的范围,防止学生谈论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明
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保证他们学到相关知识,同时还会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2
四、生活化语文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评析

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人们对于
生活化教育教学的追求由来已久,而且经历了不同的认识和实验阶段,从现阶段的
研究来看,生活化语文教学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当前众多研究生
活化语文教学的学者和教师中,董旭午老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几十年如
一日地扎根在中学语文课堂,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
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并且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
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的认可。
董旭午老师在数十年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涯中,播种了一片语文教育的花园,
收获着语文教学的芬芳。几十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董旭午老师为学生讲授了一节
节生活化的语文阅读课,这些课堂教学无不体现出他的生活化语文教育理念。在这
一章里,笔者选取了董旭午老师的两篇经典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实录,仔细分
析在生活化语文理念的指导下,一线语文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何生
活化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选取的这两篇课文分别为《老王》和《景泰蓝的制作》,
前一篇为文学类文本,后一篇为论说类文本,本章根据董老师提供的两堂课的课堂
实录进行评析,以小见大,旨在通过对这两篇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录的详
细分析总结,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中如何运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语文阅读
教学的精髓。

(一)《老王》教学课例评析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先生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
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动乱的特殊年代里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
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生活在社会底层,但真纯善良、人格高尚的“老王”
形象,同时也表达自己对老王深深的“愧怍”之情,突出苦难的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这篇课文文字质朴,语淡意浓,杨绛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让人物的形象逐渐清晰,
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
通过《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董旭午老师在教读的过程中,围绕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个课文的中心,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

43
写作背景、走进杨绛和主人公老王的内心世界,既探究了作者的“幸运”和“愧怍”

也认识了老王的“不幸”。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董旭午老师在生活化语文教育
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他自己相似的时代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
走进课文生活和作者生活。巧妙地围绕课文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
究,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在各个环节中我们都能够明显学习感受到董旭午老
师如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这篇课文的四个教学环节及
评述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明确教读目标

环节一:在上课前,指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文革”时期的社会历史背
景。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直接展示给学生本课的教学目标,接下
来根据最后一段中“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杨
绛说自己是幸运的?然后学生围绕这句话,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讨论。在这个教学环
节中,教师适当地引入了一些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生活,理
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生活情理,去思考讨
论这一问题的答案。最后在教师的逐步启发诱导之下,学生们从作者杨绛与老王个
人条件的对比、老王对她真心实意的关爱以及对她的理解和尊重这三个方面领悟了
作者杨绛的幸运,到此课文的第一环节结束。
评述: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董老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们全面地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懂得作者与老王在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处境的悬殊,董老师
引导学生们回归课文内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品味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主旨和情
感。同时,抓住了课文中进行依文练说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辨:老王
临去世的前一天,要把家里仅有的香油和鸡蛋送给作者一家的心理。老师结合自己
作为文革同时代人的生活经历——那时候的香油、鸡蛋都相当珍贵,老王送出去的
不仅是香油和鸡蛋,更是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出去的是对杨绛一家真心实意的关
爱。这里的补充恰到好处,如果没有董老师适时地补充文革时代的生活状况,可能
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当时的香油和鸡蛋在老王心中的分量。老王在送给我们家香油
和鸡蛋时,我坚决要给钱,但是老王坚持不要,最后老王不得不收下,在回忆描述
这件事时作者用了一个词“也许”。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回忆中要用这个不

44
太确定的词语,董老师带领学生再次走进课文生活,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课文选用的
词语,最终明白作者用“也许”一词是因为作者现在才隐约地明白老王当时可能不
是真的想要钱,而是为了表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才收下钱。在这一环节的最后,
师生围绕一句话“你还有钱吗?进行反复诵读,感受文本情感之美。学生每示范读
完一次董老师就做一次评价和指导,直到他们真正地领悟并且能够读出这句话中所
蕴含的老王的善良。董老师结合课文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们反复诵读,逐步感受到
课文的情感和人物形象之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引领学生们结合课内课外各
方面的生活经验,在一步步的剖析中慢慢地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幸运。

2.穿插作者生活,品味主旨情感

环节二:在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完作者的幸运之后,教师马上抛出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作者说老王是不幸的呢?刚才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明白了,与作者
相比老王在物质方面不幸。因此这里教师启发学生从老王在临终前把自己最好的东
西送给作者一家时作者的表现出发,去感受老王的善良和作者当时的冷漠。相对于
物质方面的不幸,老王在精神层面的不幸更让人难过,他即使如此掏心掏肺地对待
作者一家,但是却也一直没有得到来自作者对等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为了让学生
对老王精神上的不幸这一点理解地更深入,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当时文革时期无产
阶级要和牛鬼蛇神、反动权威之类的划清界限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让学生们感受
到老王是在冒着政治风险真心实意地关爱作者一家,但是却完全没有得到他们对等
的理解和尊重的事实,杨绛一家在精神上越幸运,也就说明老王在精神层面越不幸。
评述:在课文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董老师结合作者和老王当时所处的历史生活
背景,带领学生品味文本的主旨情感,从老王的那颗真诚、朴实、金子般的爱心中,
感受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与作者相比老王的身体不幸、家世不幸、生活不幸这几
点学生是可以很快从文中看出来的,但是对于更深一层——精神层面的不幸,生活
在当代的学生们是很难真切体会到。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精神层面不幸的时
候,董老师适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当时文革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搭建“背景支架”,
就是父子、夫妻间都有可能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划清界限,然而善良的老王却没有
因为作者一家被判为牛鬼蛇神的政治背景而远远避开他们,和他们不相往来,而是
依旧掏心掏肺地对待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关爱作者一家人。然而,即便这样付

45
出,老王却依旧没有得到当时作者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十分不平等的。董老师在这
里对文革时期的政治生活的介绍,为学生解读文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对帮助学生
感受到老王那颗金子般的心、理解老王在精神层面的不幸都具有重要作用。

3.深入启发共读,领悟表情达意

环节三:课文中许多地方杨绛都委婉深沉地表达了她对老王的“愧怍”之情,
但是她的抒情方式比较特别。在文中作者没有直接说老王的精神多么高尚,品格多
么宝贵,而是运用细节描写,结合课堂内外生活,融抒情于描写和记叙之中。在带
领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品读了“拿了钱却不
大放心”,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儿”等课文中的四个句子,联系当时社会
背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作者如何融真情于课文的记
叙描写之中,以及在文中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和作用等。
评述:在体会学习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这个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董老师带领学生进
行了详细地品读。如在作者坚持就老王送的鸡蛋要给他钱的时候,有一个对老王动
作细节描写“他拿了钱却不大放心”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老王的犹豫和于心不忍,同
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老王的赞美之情,那么学生如何可以真正在理解这句话的用法
呢?在教学过程中,董老师结合学生生活,让他们回忆对比自己平时写作文的的“大
白话”语言描写,在对比中让学生对这个细节描写的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第二
个地方作者说“他从来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儿,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一点”

。为什么“我们好欺负”?为什么他是“压根儿”没想到?在推敲文中词语的用
法时,董老师又引导学生了解文革时期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原因,如果董
老师没有适时补充文革时期的情况,从而给学生一点启发,他们可能很难明白这个
情况,也就可能理解不太好这句话了,这也正说明了课文教学结合时代背景生活的
重要性。作者夫妻俩在当时都是属于被批评的对象,但是老王却“压根儿”没想到
欺负他们,“压根儿”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词,却可以充分表现出了出来老王善良、
真诚的天性,作者将这种融真情于描写和记叙的写作技巧很好地运用到了这篇课文


董旭午. 真教语文 教真语文: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读课例精选精评 36[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3:19.

46
中。董老师在这个评析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
经验、当时的现实生活背景和课文生活,让学生学习到了一种新的语文写作表达艺
术。

4.指导概括总结,积累语文知识

环节四:课文教学到第三个环节基本就结束了,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指导学
生完成两道练习题,从而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设计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读一
读课文。想一想,讨论一下,然后写下自己的想法。接下来老师再进行点评,最后
归纳积累本节课的语文知识。
评述:课文最后,董老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
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本课的教学目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
对课文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化语文学习中的概括总
结的能力。第二个问题是“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
头。”①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这个句子和第三个环节中分析的句子一样,运
用融抒情于描写和记叙之中的写作手法,表达对老王的愧怍和感恩,董老师在给学
生讲解完这一写作手法之后,还附加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解答 “文章中几句话有什
么作用?”这一类问题,可以看出董老师在领导学生领悟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以外,还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学习语文写作和表达艺术。

(二)《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例评析

叶圣陶曾经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因此专门写下了一组记录说明手工制品制
作的文章,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就是是其中的一篇。全文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
为序,纵横交错,详略结合,有条不紊地向读者介绍景泰蓝的生产过程、制作特点
等。
说明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常被人们用来介绍新技术或者新产品,对学生来
说,说明文可能将会陪伴他们一辈子。但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似乎一直不重视说
明文,因为说明文看起来十分简单易懂,学生不愿意学,部分老师也不愿意用心教


董旭午. 真教语文 教真语文: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读课例精选精评 36[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3:20.

47
读。生活化语文教学认为,应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以后,走进课文生活和
作者生活,弄清楚文本的特殊用途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同时让学生走近现实生
活,去寻找相似类型的说明文,学以致用,进而认识到学好说明文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拓宽说明文学习和运用的思路。在《景泰蓝的制作》这
篇课文教学中,董老师就是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教读这篇说明文,通过三个层层
深入的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出了味道,也学出了兴趣。这篇课文的三个教
学环节及评述如下:

1.设置连环追问,启发学生思考

环节一:在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一开始上课,教师就
向学生提问:“景泰蓝的制作”这个题目中谁是中心词?待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围
绕中心词“制作”接着追问,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一共有几步?总的特点是什么?接
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是不是“全部是手工操作”呢?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一步步地追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通过比较讨论,让学生对说明文
选用词语的准确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的思维层面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另外
一个层次。
评述: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董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首先找出课文
的中心词,然后根据本课的中心词“制作”,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
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课文中“景泰蓝制作是不是全部手工”这个问题,制造依
文练说的契机,激发了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董老师故意就课文中的
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对“是不是全部手工”这个
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巧妙地运用这种设疑思辨的方式,让学生联系
课文生活,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极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
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辨,独立探究的能力。

2.立足课文生活,探讨布局谋篇

环节二:课文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对景泰蓝六步制作过程的讨论探究,这六步
制作过程在写作的时候作者不是平均用力的,为什么“掐丝”和“点蓝”这两步要
写得这么详细呢?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扣住这个问题展开

48
思考讨论,经过教师的耐心启发和点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工序的精细程度、
景泰蓝质量的决定因素、工序的独特性等方面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接着教师又
追问,既然这两步很重要,作者为什么不先写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课文内
容安排的先后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同时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有关。最
后教师指导学生们找出课文中蕴含作者情感的句子,并且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教
导学生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不要固步自封,局限自己的写作方式,只要自然而然地
认真写作就好,就让情感自然就流淌在字里行间,因为有情感、有灵性的文章会更
加吸引人、打动人。
评述:在这段教学中,董老师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课文如何行文、
构思,既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要结合生活情理来思考。课文中介绍景泰
蓝的制作一共分为六步,描写有详有略,其中详细写了“掐丝”和“点蓝”这两步,
董老师故意就这详细的两部分提出疑问,学生回答得似懂非懂。随后,他启发学生
深入课文内容,思考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不容易被人见到,经过老师的
耐心点拨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课文之所
以这样详写了两部分,是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随后,董老师一如既往地追问,
既然这两步很重要,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两步?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所
以在学生思考讨论却依旧不得其解之后,董老师告诉学生们,这样安排课文内容的
顺序,符合人们对景泰蓝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董老师这样设计课文教学,让
学生深入地走进课文生活,同时也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作者生活、生活
情理进行思考,这种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发散思
维,增强学生多维思辨的能力。

3.链接现实生活,检验学习效果

环节三:在引导学生分析完课文以后,本课最后进行的是一个课堂思考练习及
总结的环节。教师用一篇《云南白药牙膏说明书》来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说明书对
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他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因此教师设计的这一教学
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反馈学生本节课学习说明文的效果。在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追问和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环环相扣的问
题,如为什么说明书要先介绍云南白药?为什么接着还要介绍口腔疾病知识?等

49
等,结合本课刚学的说明文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分析这篇云南白药牙膏的说明书,
追求真正把语文学好,把语文学活。最后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整理、概括出这部分
阅读思辨的主要结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动笔习惯,至此本课教学结束。
评述:洪宗礼先生曾说,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将学生的思
维从有限的课堂引入到无限的生活中去,从而引导它们形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景
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比较容易懂,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篇课文没有可以挖掘的学
习价值。在这篇说明文教学的最后,董老师在课堂上拓展了课文学习的内容,将学
习材料扩大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分析《云南白药牙膏说明书》,这是本文教学的一
大亮点。这样生活化地教读文本,同学们普遍感觉到很新鲜,同时又十分具有生活
气息。因此,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研读和探究课文的热情及兴趣都十分高
涨,学生直接感受到在课堂中学习的阅读理解说明文的方法,在生活中也是可以用
到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和课文生活,通过活化地教学方式,一定
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在讨论完《云南白药牙
膏说明书》之后,董老师要求学生对本课阅读思辨的结论加以整理,这样做可以让
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再次清晰阅读的思路,明确学习的收获,另外也能够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读书动笔习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用好语文。

50
结 语

自从语文学科单独出现,有关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的探索研究就从未间断,
经过百年的发展,教育教学联系生活的理念不断开花结果,出现了陶行知的“生活
教育理论”、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等主张。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范围
内逐渐掀起了一场生活化语文教学改革之风。生活化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在一
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语文阅读课脱离实际生活的状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老师和学生们教与学的自主性依然受到诸多限制,为了应付各种大考、小考,教师
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因此,教学与生活脱离依然是当下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

本文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总结了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的主要特
点,说明了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重要意义,阐述了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学生主体性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存在问
题,并且立足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教师指导学生生活
化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主要从学法融通的生活化指导、表达提升的
生活化指导和素养积淀的生活化指导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总结,然后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两篇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实录,分析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在具体的
阅读教学环节以生活化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一节课的教学
目标,为广大认同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们提供教学方法与思路的参照。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任何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生活化语文理念下
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在具体运用和操作方面也还有待改善,例如在生活化语文
阅读教学过程中,“泛生活化”、“伪生活化”等现象也在不断出现,对这些现象我
们应该进行积极反思并努力找出解决办法,总之,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脚下依
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个人理论功底不够深厚,思考也尚不深入,我深知自己的论文还有很多不
足,还需在日后进一步地思考探讨,我会在教学中继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专家学
者理论和实践成果,努力将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
自己的一份力量。

51
参考文献

1. 期刊文献
[1] 陈文鑫.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8).
[2] 董旭午. 《老王》“生活化语文”教学设计[J]. 语文建设, 2012.
[3] 董旭午. 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 2011(3):2-3.
[4] 董旭午. 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价值初探[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5] 顾 黄 初 . 贴 近 生 活 :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的 一 种 趋 势 [J].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参 考 ,
1994(10).
[6] 李镇西. 走向社会生活——我的从教之路(十六)[J]. 语文教学通讯, 2004.
[7] 李镇西. 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我的从教之路(十九)[J]. 语文
教学通讯, 2004(5).
[8] 李镇西. 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J]. 中学语文教学, 1996(6).
[9] 李镇西. 《乡愁》课堂实录及点评[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5(11).
[10] 刘国正. 展开双翼才能腾——湖北省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调查
和思考[J]. 语文学习, 1998(7).
[11] 刘国正. 语文教学与生活——读宜昌语文教改实验报告手记[J]. 语文学习,
1998(2).
[12] 孙国梁. 生活与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8).
[13] Masamichi.U. John Dewey and China:A Focus on Democratic Education[J].
Forum on Modern Education, 2014.
[14] Masamichi.U.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Project Method: American
Herbartianism and Progressive Education[J]. Forum on Modern Education,
2016.
[15] 魏本亚. 教学生用生活经验解读文本——听董旭午老师执教《老王》[J]. 中
学语文, 2012.
[16] 张孝纯.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一一我的语文教育观[J]. 天津教育,

52
1993(6).

2. 学术著作
[1] 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40-41.
[2] 董旭午. 真教语文 教真语文: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读课例精选精评 36[M]. 西
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3:19,20,23-25,215-220.
[3] 董旭午. 让语文回家—我的生活化教学理想[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 顾 黄 初 . 顾 黄 初 教 育 文 集 外 集 上 集 [M]. 江 苏 : 江 苏 教 育 出 版 社 ,
2013:3-4,77.
[5] 顾黄初. 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1.
[6] Piaget.J.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M]. Psychology Press, 1988
[7] Dewey.J. Moral Principle in Education[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9.
[8] Dewey.J. The School and Society&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M]. Dover
publications, 2001.
[9] 吕叔湘. 吕叔湘语文论集[M]. 北京:商务印书局, 1983:45.
[10] 刘向. 说苑一杂言[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75.
[11] 刘国正. 实和活 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12] 李镇西. 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 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24,29.
[13] 李镇西.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4] 皮亚杰. 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34.
[15]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 赵 玮 等 译 . 帕 夫 雷 什 中 学 [M]. 北 京 : 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 ,
1983:69.
[16]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73.
[17] 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18]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53
3. 学位论文
[1] 葛煜斐. 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扬州大学, 2014.
[2] 张晓红. 语文教学改革的生活化理念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 刘琨娣. 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35
[4] 金枫. 生活化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实践[D]. 苏州大学, 2011.
[5] 潘蓉 彭小明. 浅说生活语文教学[D].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6] 卢春忠. 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D]. 广西师范大学, 2006.
[7] 陈惠红. 新课程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07:8.
[8] 陈瑜. 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9] 李剑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生活化语文教学[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10] 程 海 霞 . 农 村 中 学 语 文 生 活 化 课 堂 教 学 策 略 探 析 [D].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
2014:10.
[11] 孟玲. 生活化语文教学探究[D]. 西南大学, 2008.
[12] 孙建军. 传统语文教学“批评热”中的理性思考[D]. 中学语文, 2007.
[13] 李瑞茜. 浅谈阅读教学的生活回归[D].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8.
[14] 董小多. 李镇西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析[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5] 董旭午. 《老王》
“生活化语文”教学设计[D]. 语文建设, 2012.
[16] 薛亚妮.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 陕西师范大
学, 2012.
[17] 谷布. 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反思[D].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
[18] 熊大英 杨瑞华.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桥梁[D]. 赤子(上中旬), 2015.
[19] 李镇西. 变“应试语文”的“生活语文”[D]. 中学语文教学, 1996.
[20] 孙美英.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1] 段庆生.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师教学智慧生成机制研究[D]. 重庆师范大
学, 2013.

4. 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

54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 2004:1-9,14-15,16.

55
后 记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又到了学校合欢花开的季节,我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结束。
回首在黄冈师范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对那些曾经引导、鼓励、帮助我的老师和
同学们,我心中此时充满了感激。首先,我要真挚地感谢我的校内导师吴作奎教授,
我在写毕业论文期间,从论文选题、资料搜集、确定论文大纲到论文修改,他都一
直对我进行耐心细致而又具体的指导,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我束手无策的
时候,他帮助我指明研究方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帮助我调整思路;在我偷
懒懈怠的时候,他鞭策我不断前行,在此,我要对吴老师在读研期间给予我的亲切
关怀、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校外导师胡强老师,在论
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他在百忙之中也挤出宝贵的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和点
评,让我心怀无比的感激。两位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
的风格、宽厚无私的胸怀和执着的敬业精神,都将成为我一生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值得我一生去学习!
其次,我要感谢文学院的胡立新老师、陈志平老师、潘峰老师、方正老师、丰
建霞老师、方星移老师、舒开智老师等,感谢老师们在繁忙之中对我论文写作的悉
心指导,同时在思想上、学习上都给了我太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感谢文学院
这个和谐、宽松、学术气氛浓郁的集体,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会在远行
的途中,时刻铭记恩师们的教诲和期盼,带着感恩和责任,努力前行。
另外,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们对我论文写作的帮助与支持,每次
在我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总是十分热情地帮助我,是他们的鼓励、陪伴,
让我有勇气在困难面前重拾信心,继续向前。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
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感谢他们对我无私的爱,对我的敦敦教诲,让我在求
学的生涯中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56
作者简介

一、 基本情况

姓名:沈冰慧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94 年 4 月 2 日
籍贯:湖北省黄冈市
教育经历:2016.9—2019.6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
2012.9—2016.6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学士

二、 学术论文

1. 沈冰慧. 生活化语文研究综述[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5):55-59.


2. 沈冰慧. 高中语文教科书经典选文的价值取向与启示——以 2007 年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 教育硕士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第五辑), 2017(7):72-77.

三、获奖情况

2018 年 10 月,获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学业奖学金
2016 年 6 月,获得湖北文理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