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名家感言·关于散文“真情实感”

的重新咀嚼

关于散文“真情实感”
的重新咀嚼
韩小蕙

过去一说起现代散文的特点,
一定跑不掉八个字:
“真情实感,短小精悍”
。这八个字不知是哪位大家抽
绎出来的,简直太经典了,极其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现代散文的内涵和外延;也非常传神,高度提纯了现代散
文的含金量—— 甚至,
—我想, 它应该永远是我们散文创作者奉为圭臬的护身符吧?
可是今天,这宝贵的护身符,却早已被漫不经心地丢到箱子底儿了。本文不论说“短小精悍”早已一窝
蜂地变成中长篇的优劣与短长, 。先说 2009 年在“真情实感”
只说这“真情实感” 光芒的照耀下,
所出现的几
篇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大庆的上佳之作。
我首推贺捷生将军的《仰望国旗》。贺将军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女儿,从小在军中长大,为女兵之豪
杰,也位列中国女性的最优阵营。《仰望国旗》一文饱含深情地诠释了“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当我们跟着贺捷生的足迹,看到她被白匪军活活蒸死的年仅 15 岁的小叔叔,看到她陆续找到的、为中国革
命牺牲的三千来位贺氏烈士,她的心在流血,我们的心也在颤抖……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广泛的注
目,据说有几位尚健在的戎马将军老泪纵横甚至呜咽得像孩子,还有很多 80 后、
90 后、
2000 后的孩子也流
—我觉得这就是真情的力量,虽然岁月已远,时代巨变,但人类的崇高精神、神圣感情、
下了感动的泪水——
鲜红血液和纯洁心灵等等是永远不会变的,这就是文学归根结底的力量所在,是任何技术主义写作都达不
到的高度。
比起文坛的许多专业作家、
散文大师,
贺捷生的文学积累、
功底和技巧当然是小丘之见大山了。但为什
么《仰望国旗》一文让我们如此荡气回肠?可不可以说“感情到了,
文章也就到了”
呢?
这不禁再次让我重温当年季羡林先生的教诲: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散文界大力呼吁散文革新,新
论不少,
其中还包括一些西方的新潮理论,
确实使我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浮动。此时,
我接到季先生的
一封来信,
其中说到:
“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
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
字,又有人说随笔的关键
就在一个‘随’字。我心目中的优秀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再狭窄一点’的散文,而是‘更狭窄一
的那一种。
点’ 即使在这个更狭窄的范围内,
我还有更更狭窄的偏见。
我认为,
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
二字。

说实在的,当时初读,我并没有领会到季先生的深意,反而以为是他年纪大了,不太了解第一线的创
作,有点跟不上创新的潮流了。现在随着年代的生长,随着散文创作实践的推演,我越琢磨他老人家的话,
越觉得此说虽只有短短一百多字,却是集季先生一辈子学问而后得出的真知灼见。大师就是大师,大师脚
下的大地之厚实,
是任东南西北风也不迷惑、
不动摇的!今年国庆期间我到西安,
把这件事跟贾平凹先生说
起并问他的看法, “散文有最基本的东西,
贾的回答是: 不能忘了。人类最基本的食物是米和面,
散文最基本
的东西是情感,
没有真情实感就写不成散文么。大智慧的人说到本质,
其实最基本的就是最本质的。”
再让我们回顾一下 30 年来的文艺发展史: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的发展,一直是以美术为先导的,比如
当年的“星星画展”起到启蒙的作用,带动了美术界全面的狂飙突进;之后,文学界跟上来了诗歌,再然后是
小说、
戏剧、
散文等等。而美术在走完了抽象——
—变形——
—波普—— 又最先回到
—行为艺术等前卫之路以后,
了原生活状态;之后也又是诗歌,在朦胧诗——
—小众诗—— —语言至上等等先锋创作之后,亦
—唯美主义——
回到了原生态生活,用朴素的诗句甚至大白话,描绘普通生活场面,这样的诗已经走红两三年了。可以说,
散文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当下的散文创作,还在时兴追求瑰丽语言的阶段,看重的还是恋爱状态下的山光
它也一定会向最本质的书写回归,
水色而非婚姻后的居家日子。但我以为, 并且这个阶段的到来,
没有多长
时间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