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

作者:未知

摘要: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全

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综合素

质能力的提高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从艺术环境的创设、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等方面阐释了

加强儿童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9-0247-03

艺术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

天,创新教育更应该从儿童抓起,儿童艺术教育的创新也是我们探索研究的新领域,随着素质教

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但有陶冶

儿童情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作用,同时对德、智、体、美、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它是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起着独特作用。

一、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艺术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艺

术教育,如在儿童早期施行的话,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适应力和创造力的人;否则,便可能培养

出虽有丰富的学识,但却不晓得如何去应用,以致成为缺乏内涵,而且难以与环境融洽相处的

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

规定的模式或方法”。可见,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潜在的创造力。理论与实践

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从大脑功能分析来看,传统的教育偏重左半脑功

能(理性的、抽象的思维)的开发,而右半脑功能的开发则不充分。创造的第一步是想象,乃至幻
想,因此,注意开发右半脑的功能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音乐、美术、舞

蹈等艺术活动,能够达到训练和开发右半脑功能的目的,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

提高审美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心目中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儿

童不但能更好的认识事物本质,而且还能有意在创作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超越时间和空

间,有生命与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为想象和创造提供一种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

地,用一种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形式,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使幼儿的想

象和创造能够借助艺术媒介表达出来,实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儿童的创造能力会

得到显著提高。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培养健全人格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之一,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

指出:“教育是教人以真善美的理想,使窥见崇高广大的人世的。再从心理学上说,真、善、美

就是知、意、情,知意情三而一并发育,造成崇高的人格”。他认为,健全人格主要是指人精神

世界的健康,即“真”、“善”、“美”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和

丰富性,为个体的审美心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艺术实践使儿童产生了审美

的需要,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培养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使个体产生和建立

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教育就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教育。追求美的艺

术教育对儿童的未来性格和气质的形成起到净化效果,通过艺术教育,儿童对美的追求不断在心

灵深处得到强化,而这种追求美的动机经过长时间和反复的出现,必然会形成一种牢固的、良好

的个人审美观点,从而影响到他们未来个性特征的发展。这是因为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

动,而心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自由发挥,可以把想象和现实、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

加以协调和沟通。审美艺术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让教

育中的“社会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相结合,使行为不但接受“善”和“真”的被动控

制,而且获得“美”的自动调节,能为完满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儿童智力发育
智力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种因素的综

合,艺术教育在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儿童在从事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时发

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智力

的发展。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视觉去感知事物,通过接触去认知事物,通过想象去

创新事物,从而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很好锻炼和提高。艺术学习和创作能有效地锻炼和增强儿童感

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知道绘画是儿童

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也是促进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千万别把儿童绘画当做一

种纯技能的训练,它是一种益智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知道,想象力是创造

力的核心,对孩子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加斯东・米亚拉雷(Gaston Mialaret)也

指出: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上。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研究发现,人

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分工明确,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相互配合协

调。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右半球支配的,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将有助于他

们大脑的健康、协调发展及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为日后右脑功能获得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础,大脑基本在儿童时期发育成熟,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合理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对儿童智

力的发展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的,它主要作用于右脑,同时它促进左脑

语言功能发展,即有利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有助于儿童智力发育,这就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

的特别意义所在。

(四)艺术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文化和艺术美的发展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积淀和发展的直接源

泉,研究发现,艺术行为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儿童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建立、培养

健康开朗个性以及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开展艺术教育,其作用就在于我们力图避免教育过程

中无意识审美图示积累的两个片面性:一是环境中缺少美的刺激;二是审美经验只能在潜意识层

面上积累,而影响审美心理结构发展。艺术教育以美的典型模式有步骤、有目的地作用于儿童的
感官,成为感知、体验和创造的中心,因此在潜意识上促进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儿童在艺术学习

和创作中,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兴趣、认识进行创作,通过艺术

作品将自己的心里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在这个过 程中,儿童会对自己作品产生成就感和满足

感,能够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合理的宣泄和表达。同时,儿童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能够有

意识的发现美、追求美好的事物,这些都对儿童健康的心理产生积极地影响,提高儿童的心理素

质。同时,儿童在艺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不免要深入大自然,多走多看和外出写生,这些活动

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回归和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对愉悦儿童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书法训练,华东师范大

学教授周斌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两年跟踪研究认为,练习书法能降低儿童心理焦虑水平,很好得起

到了一种“心理按摩”的作用,有助于儿童控制情绪,使儿童的性格更平和,思维更开阔,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新形势下儿童艺术教育

(一)创设儿童健康成长艺术环境

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影响,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尤

・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

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这些环境以学校、家庭、社

区、整个社会文化以及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联系等不同的形式

具体地存在于个体发展的生活中,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方面给予不同的影响,艺术教育

是学校、社会、家庭积极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基于西方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卡特

・勒温(Kurt Lewin)的著名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这一公式,尤・布朗芬布伦纳认为

“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即 D=f(PE),其中,D 指 Development(发展),P 指

People(人),E 则指 Environ 一 ment(环境),这个公式将时间这个因素也暗含在其中,将环境作

为一个动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
布氏的理论对儿童艺术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加强和重视艺术环境,必

将强化儿童的艺术教育效果,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艺术环境的创设可以从物质环境

和精神环境来进行。首先物质上,可以在家庭、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等设置有关艺术类物品,

如音乐类、美工类、装饰类等,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模仿等行为,不断陶冶艺术情操,从

而促进儿童的积极交往与交流,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和情感;其次,在精神环境的创设中,带儿

童常去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剧院等欣赏高雅艺术,提高艺术涵养,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我

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加强学校儿童艺术教育

中发[1999]9 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之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部颁发的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

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

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

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切实加强儿童艺术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

划》,采取必要而有力的措施。加强儿童艺术教育,首先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

伍,对艺术师资的培养、配备和培训工作,做出全面规划;其次要做好课堂艺术教学工作,按教

学大纲要求上好课,建立和健全音乐、美术等艺术教研机构,逐渐形成教研网络,加强教学研

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验;第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

善艺术教育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对进行艺术教育所必需的教学设备逐步予以配齐,满足儿童艺术

教育的需要;第四,加强儿童艺术教育,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最后,加强儿童艺术教育,要

做好艺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政府和各艺术机构要多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

动,要做到专业培养和大众普及相结合,让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在学校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要从全面培养教育儿童出发,不仅要通过儿童艺术教育

给儿童以音乐、美术、装饰等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和才干,而且要重视通过
艺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寓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于教学和各种活

动之中,培养儿童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激发儿童艺术学习兴趣

什么是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对力求接近和探究的事物带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凡是有

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要力求去接近它、认识它、掌握它、获得它,这种意识蚀向往往还伴随着

愉快的情绪体验。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因

此,要调动儿童的艺术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它

对儿童的艺术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美国心理学家杰罗

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

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作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有了兴趣,学

习就不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才会积极提出问题。在艺术教育中,给

儿童充分的机会和空间,让儿童大胆地展现自我,赋予学生实践的权利机会,只有成为活动的主

人,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选用适当教学

方法,注意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儿童本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充分调动儿童对艺术学习和

创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引导他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好的生活,在

教育中多给予儿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从艺术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实现个人的价值,要注重儿童

的主体性,调动儿童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兴趣。

[责任编辑:小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7107.ht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