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如何看待 

杂乱无章 这一公众号?

匿名用户
如何看待 杂乱无章 这一公众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045655/answer/478303931
从来对杂乱没什么偏见,但今天我还是决定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看昨天推文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想,觉得“嗯,说的有道理”可也只局限于我觉得,
有道理。仅此而已。

今天看了杂乱的评论区,因为是张荆棘,一个有棱角的笔者,所以稍稍留意了一下。

此处附图
失望了吧,当我看到一些认真诚恳的评论被这样对待,这样的回复绝不是我想看到
的。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大型公众号,单篇文章阅读量高达 12W 的笔者,难道就


因为自己所谓的正确价值观来批判别人吗?

我没有留下任何评论,我也无话可说,毕竟我不想看到我的评论下面是“你脑子有
问题吗?”你就是圣母“你疯了吧”这样的言论,也不希望自己的认真评论换来的
是不采纳,不接受。

不好意思,你不迎合社会主流,那我可以选择不迎合你。

取消置顶了,希望下次收到推文的时候看到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公众号,而不是无病
呻吟。

按队形匿了
发布于 2018-08-26
赞同 34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杂乱无章》四年,从 0 到 35 万粉丝的成长史

CY 的阵地
广告人.摄影师.设计师.公众号:疯流轶事

(一)杂乱无章是谁

“杂乱无章”是由几位东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创立的一个情感类自媒体大号。公众
号最突出的是讲述年轻人的所闻所想,讲述身边人的故事,对当下的热点事件发声。
如今“杂乱无章”至少已有 35 万粉丝,我的微信有超过 100 位好友关注了这个公
众号。
我梳理了四年来“杂乱无章”的一些关键节点:

2014 年 5 月 15 日:张荆棘创立“杂乱无章”,第一篇文章收获 200 个粉丝。

2014 年 11 月 30 日:第一篇“校园热点”文章收获 5000+阅读量。

2015 年:公众号定位为“莞工大学生的订阅号”,粉丝增长到了 2500 个。

2016 年 5 月:杂乱无章因为一篇“社会热点”文章,出现了第一篇 10w+。

2016 年 9 月 29 日:突破十万个粉丝,接下了第一篇广告,500 块。

2017 年 5 月:杂乱无章的粉丝突破了 15w,slogan 变成了“多角度看待年轻人的


世界”。

2018 年 3 月:杂乱无章从东莞搬到了广州,slogan 是“立志成为较温和(柔)的


公众号”

杂乱无章的团队:
“杂乱无章”公众号创立于 2014 年 5 月。一个名叫张荆棘的大一学生在宿舍用自
己的身份证注册了“杂乱无章”,当时的他正在东莞理工学院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年后,又加入了鳗鲸、彤 C,在后来陆陆续续有了很多优秀作者加入,现在还有
了电商部门。

(二)第一批用户

从 0 到 2500 粉丝,用了一年,从 2500 到 10 万粉丝,也是用了一年。

2014 年的 11 月 30 日,一场集合了好几个院校的乐队的摇滚活动,在举行到一半
的时候,因为扰民,被学校不得不取消。张荆棘写了一篇《少年梦不可欺》为学生
伸冤。一时间帮学生找到了发声的出气口,文章迅速引爆朋友圈,最终斩获了接近
5000 阅读量,但粉丝依然只有 500 多个。

虽然第一篇爆文没有让粉丝暴涨,但这也让张荆棘找到了内容的方向。从此“杂乱
无章”靠“骂学校”、“骂学生”吸引关注的目光。创号一年以后,也就是 2015
年,杂乱无章定位为:莞工大学生的订阅号。内容基本都是关于莞工学生关心的热
点人事。基本上可以说,靠着“骂学校”,杂乱无章开始越来越火。张荆棘这个名
字成了“与学校对抗”的发言人。粉丝慢慢从 0 增长到了 2500 个,成为一个初具
规模的校园自媒体。

2016 年 2016 年 5 月 5 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陈仲伟主任医


师被人尾随回家,砍了三十多刀,生命垂危,经 43 个小时后的抢救无效后死亡。
据多位医生证实,肇事者自称 25 年前曾被陈主任“弄坏了牙”,砍人后即跳楼自
杀。
彤 C 和鳗鲸写了《你为什么不关注陈仲伟被杀案》,这是杂乱无章的第一篇
10w+,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新粉丝的关注,几个月后,杂乱无章突破了十万个粉
丝。

(三)关于定位

张荆棘在采访中说 “一开始就是想做营销号,我看着别人做公众号,发的那些东
西(很水),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块,我当时就是想挣钱。”

虽说抱着一个挣钱的目的,但是和大多数鲁莽着注册公众号的年轻人一样,他其实
也根本没有想好要写什么。

杂乱无章最“杂乱”的那段日子,张荆棘什么都写,电影推荐,影评,散文,知识
干货,真的杂乱到无法定位。阅读量和关注量自然也是起落落落落落......

后来陆续写了几篇校园的热点争议事件,吸引了大量关注和阅读,张荆棘开始把“
杂乱无章”定位成“莞工大学生的订阅号”。“骂学校、骂学生”在校园火了起来,
越骂越来越没东西骂之后,“杂乱无章”开始把“矛头”指向社会。因为社会热点
事件的发声有了第一篇 10W+,这时的定位已经开始走出东莞理工,slogan 也慢
慢变成了“多角度看待年轻人的世界”。

在运营的几年时间,公众号风口从兴盛到逐渐为萎靡,很多自媒体大号都在不断调
整定位适应变化,2018 年的杂乱无章打出 slogan 是“立志成为较温和(柔)的
公众号”,同时公众号介绍上面写着“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
两句话的措辞用语都极其“温和”。有意地在避开绝对偏激的用词和语气。此时的
杂乱无章更像是一个粉丝身边静静讲故事的朋友。

(四)内容运营

他们保持日更,一天推送 1-3 条,现在的杂乱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量基本在 7w+阅


读,你可能很好奇这些文章是怎么产出的。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杂乱无章的内容常常经历几个人一起合作的选题、
创作、修改、重写、毙稿、重写,很多作者辛苦写好的文章最后都不能发。

在我看来自媒体大号能火的其中一个通性是:我帮粉丝说出了心里话。曾经身边比
较多人转发的情感类大号文章有几个:咪蒙、新世相、Whatyouneed。他们转发
的其中一个普遍原因是:这篇文章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所以他
们有共鸣,走到我心里去了。“你这个公众号跟我三观还挺合的,那我就关注一下
吧。”

杂乱无章同样不例外,包括他第一次在校园火爆的《少年梦不可欺》,第一篇
10w+《你为什么不关注陈仲伟被杀案》,再到后来发的各种文章,一次又一次的
吸引越来越多“有共鸣”的年轻人。

我把杂乱无章 2018 年至今的文章整理出了一个表格。截止到 11 月 21 日,2018


年文章最多的话题关键词是:情侣、热点、职场、成长、友情、亲情。这些都是
90 后最关心也是最多思考的话题。在 400 多篇文章中,有 170 多篇的标题是第一
人称:我。看似在讲作者自己的事,但杂乱无章绝对会想办法让读者在文章中找到
“自己”,找到共鸣。第一人称的标题,只要你说得好,说中了我,那我就乐意转
发朋友圈来借此表达自己。

这一点咪蒙最明显,“观点犀利”的标题说出了很多粉丝的心声,曾经火得一塌糊
涂,最后取关的都是不认同咪蒙三观的,关注的都是忠实粉丝。相比咪蒙的犀利,
杂乱无章就比较温和,也许他想吸引等多有共鸣的读者,毕竟强势的观点是把双刃
剑。

杂乱无章另外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作者团队,我相信杂乱无章的粉
丝那么忠实,粘性那么高,很大一部分因为那些静静讲故事的作者们。有多少人是
因为鳗鲸、彤 C、远夏、王泽鹏等等这些作者而养成了每天看杂乱无章的习惯、养
成了就算不看也不会取关的习惯,又有多少人因为他们的离开而感到失落。

更让我感到敬佩的是张荆棘的做法,几乎每个作者都有了自己的公众号,杂乱无章
发不了的,他们会在自己公众号发。有的在杂乱无章呆久了“另起炉灶”。但张荆
棘依然跟他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大力帮忙宣传推广。

(五)关于变现

杂乱无章的主要变现方式是广告、电商、读者赞赏、知识星球。
2016 年元旦,杂乱无章第一次发广告,报价是 500 元。到如今杂乱无章每个月可
以有 4-6 条单广告。在当下读者挑剔的大环境下,每发一次广告都是严峻的考验,
很多人会因为广告取关。

张荆棘在文章写道:“杂乱无章现在的做法也是偶尔会把商推以一种很软的方式在
主推展现出来,用头条来做商推。其实不是因为我们见钱眼开,而是因为没有办法
啊,以我们现在的规模和粉丝数量来说,广告商只接受这种方式。但请各位相信我,
头条做商推一定是暂时的。在未来,我们也会将商推放到副推上,因为我们可能比
你还在乎你的阅读体验。”事实上,杂乱无章确实特别注重粉丝感情,每一次内容
调整,包括写了很多“暖心”的文章,都是诚恳地与读者对话,真诚地与粉丝分享
故事。

杂乱无章有自己的电商部门,称为杂乱无章暖男部,凡朔大神担任摄影。杂乱无章
的包已成为标志性品牌产品,只要提着包在在路上,就很容易被读者认出来。

(六)关于结论

作为一个伪自媒体人,为了深入研究杂乱无章的“成功秘诀”,我把有关杂乱无章
2018 年文章都研究了一遍,包括公众号历史文章、每个作者的私人公众号、各种
采访。同时又把 2018 年所有文章标题和阅读量做了一个表格来分析。

当我做完这些调研之后,没错,我是拿到了他的成功秘诀。而这个成功秘诀 90%
的人都知道,但也有 90%的人做不到。他的秘诀就是“坚持”。
我说他成功的秘诀是坚持,不代表我否认了他们其他优秀的能力。各种写作技巧、
营销手段也许我们都可以模仿学习,但我觉得“坚持”两个字,是他们脱颖而出、
区分大多数人的一个关键因素。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张荆棘总说做自媒体没有干货、
没有技巧。因为大部分人看完了几十 G 的干货,却都死在了“坚持”两个字。

在公众号发展的这几年,腾讯管控越来越严格、粉丝流量也大量流失。有很多号被
封了,后来也有很多都复活了,但也有那么一批,永远死在了那一晚。

太多的方法论都是纸上谈兵,唯有去行动、去坚持,才能有希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