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中 医 药 学 报 2015 年 6 月第 43 卷第 3 期

· 144·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Vol. 43,No. 3,Jun. 2015


医 籍 探 析

《灵枢 · 逆顺第五十五篇 》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1 1 1 2 2*
刘雨儿 ,谢慎 ,胡薇 ,葛君芸 ,常小荣
(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摘 要:《灵枢·逆顺第五十五篇》论述了气行逆顺,脉象盛衰,针刺之逆顺并强调治未病的思想。 本文
从察识气脉,刺有大约; 明辨逆顺,刺之大法;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个方面论述该篇的主要学术思想 。
关键词: 灵枢·逆顺; 针灸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 R22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392( 2015) 03 - 0144 - 02

“逆顺”在《黄帝内经》中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 “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
[1]
原》 : “往 者 为 逆,来 者 为 顺,明 知 逆 顺,正 行 无 其已不可刺也。”在施行治疗前,察识人体气脉后,还
问……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既指血气之 必须要明确的知道何种病何种病情可用针灸治疗 ,或
逆顺,又指刺法之逆顺。《灵枢 · 逆顺 》主要论述气行 可不用针灸治疗,或暂不可用针灸治疗,或已不可用针
逆顺,脉象盛衰,针刺之逆顺并强调治未病的思想。故 灸治疗。为了确保针灸疗效,避免事故的发生,《黄帝
以“逆顺”名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学术思想进 内经》中专有《素问 · 刺禁论篇 》进行讨论,此外还在
行探讨。 《灵枢·五禁》、《灵枢·终始》等篇章中有所论述。 本
1 察识气脉,刺有大约 篇提出的察识气脉逆顺,是辨别针刺时机及选择补泻
“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 手法的前提,在临床应重视气脉之诊察。
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此条指 2 明辨逆顺,刺之大法
出,人体气的运行逆顺是与天地、阴阳、四时、五时相应 2. 1 针刺时机
的; 脉象的盛衰则是人体血气虚实的体现。 在《灵枢 “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
[1]
经》开篇《灵枢 · 九针十二原 》 中有言: “凡将用针, 无刺病与脉相逆者。”此条中“熇熇之热 ”正是邪正交
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可见在针刺前 争激烈之时; “漉漉之汗”乃是血气大泄,为《灵枢 · 五
必须先诊脉察气,方可进行针刺,并根据气脉的逆顺虚 禁》所载“三夺”之候,刺之恐伤其气血; “浑浑之脉 ”乃
实调整设定治疗方案。 在 本 篇 后 文 中“无 刺 浑 浑 之 阴阳虚实未定; “病与脉相逆 ”多为阴阳交错不合,实
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亦是强调了治疗前须察识气 [1]
难刺之,如《灵枢 · 热病 》 :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燥,
[2]
脉这一重要步骤。在《素问·离合真邪论 》 中的“不 [2]
喘而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素问 · 疟论篇 》 :
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 故曰刺不知三部 “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正是对
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 …… 不知 此条做了注释。 以上为“无刺 ”之时机,即“无迎逢逢
三部九候,故不能长久。”更是反复强调诊察“三部九 之气,无击堂堂之阵”。
候”之脉盛虚对针灸的重要性。 “上工,刺其未生也。 其次,刺其未盛也。 其次,
收稿日期: 2014 - 04 - 08 修回日期: 2014 - 05 - 20 刺其已衰者也。 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
基金项目: 国家 973 中医基础理论专项( 2009CB52290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此条通过上下工的对比
课题( 81173326) ; 高 等 学 校 博 士 点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课 题 总结了治疗的四个层次,其中“未生”“未盛”“已衰 ”
( 20124323110001) ; 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K1005020 - 31) 。
这三个层次为“可刺 ”之时,为针刺时机之“顺 ”; 而最
作者简介: 刘雨儿( 1988 - )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经络脏腑相关
机制研究。 后一个层次正是前文所说“无刺 ”之时,这是针刺时机
* 通讯作者: 常小荣( 1956 - )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经 之“逆”。不失时机用针为“顺 ”,不当用针时用针为
络及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逆”。
“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不 治已病。”指出针灸在防治疾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篇
要在病邪正盛时针刺,待到病邪衰败才行针刺,必能取 此条强调好的医生不仅能刺治已有病之脏腑 ,关键还
得好的疗效。所以明辨针刺时机之逆顺,亦是针灸治 要能防治未病之脏腑,能治暂未显露之病症,即未病先
[2]
疗的重要原则。 防,既病防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 “是故圣人
虽然上文提出高热、大汗、脉浑、脉证相逆等情况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
下不可针刺,但临床上对此不可拘泥,应根据病情之标 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
本缓急恰当处理,不要一概消极等待。 如《灵枢 · 热 锥。不亦晚乎! ”更是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
[1] [4]
病》 :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 义。《难经·七十七难》 :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
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 已病者,何谓也? 然: 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
内踝上横脉以止之。”正是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察识 当传之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
气脉之逆顺,明辨刺法之逆顺,运用补泻手法进行治 病焉”是对本条“治未病 ”的解释,但仅指治未病之脏
疗。同时,在危重证面前,除了针刺疗法外,必须采取 腑,非指治未病之人,即既病防变。 要未病先防,就要
综合治疗措施,才不至于贻误治疗时机。 调整人 的 作 息 饮 食 规 律,顺 应 自 然,是 为 养 生。《素
2. 2 针刺手法 问·四气调神大论 》就是讨论养生的篇章,说明了春
迎随是一切针刺补泻法的原则,迎即逆,随即顺; 夏秋冬四时的气序变化及人应如何适应它 ,以调养五
[3]
迎为泻法,随为补法 。 这是广义“迎随 ”,而非针向 脏神志。
逆顺之狭义“迎随 ”。 针之大法无非补与泻,《灵枢 ·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的提出,为后世未病先
九针十二原》: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 防、既病防变的防重于治的思想提供了依据 。 故医者
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 要通过察识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相应之气脉,以明
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指出逆经气来时而施,为 辨逆顺之治法,助人调养治疗身体,以达未病先防,既
迎为泻; 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灵枢 · 小针 病防变之目的。
[1]
解》 : “迎而夺之,泻也; 追而济之,补也。”进一步强 综上,《灵枢》逆顺五十五篇论述的察识气行逆顺
调迎为泻法,随为补法。 与脉象盛衰,对当今针灸临床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明
迎随要根据经气逆顺、盛虚来进行,在察识气脉 辨针刺时机与手法之逆顺对针灸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4]
的前提下,实则泻,虚则补。《难 经 · 七 十 二 难 》 : 史有显著作用的; 其强调的治未病的思想亦为历代医
“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 随其逆 家所重视,为后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重于治的思
顺而取之,故曰迎随。”指出补泻当依营卫流行和经脉 想提供了依据。
往来为据,随其循行逆顺来进行针刺。 可按照各经气 参考文献:
血的部位浅深、流注时间盛衰、经脉走向逆顺,采取不 [1] 郭霭春.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M]. 贵阳: 贵州教育 出 版 社,
2010: 10.
同的针刺补泻方法。可见,人体之气脉有顺有逆,在治
[2] 郭霭春.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M]. 贵阳: 贵州教育 出 版 社,
疗时当根据气运之逆顺和脉之盛衰采用或顺 ( 随 ) 或
2010: 10.
逆( 迎) 的补泻方法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 。 [3] 陆寿康. 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J]. 中国针灸,2003,23 ( 12 ) :
3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0 - 32.
“上工,刺其未生也。…… 故曰: 上工治未病,不 [4] 郭霭春. 难经集注白话解[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11.

Acupuncture Academic Thought of Miraculous Pivot Chapter 55: Ni Shun


LIU Yu - er1 ,XIE Shen1 ,HU Wei1 ,GE Jun - yun2 ,CHANG Xiao - rong2
( 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China;
2.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China)
Abstract: Miraculous Pivot Chapter 55: Ni Shun discusses the rise and fall of Qi channel,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and
lodge the thought for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ademic thought of this chap-
ter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erspectives: reviewing Qi channel,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telling the backward and for-
ward,acupuncture principle;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Miraculous Pivot Chapter 55: Ni Shun; Acupuncture academic though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