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1

JABATAN PELAJARAN JOHOR

MODUL BAHASA CINA SPM

(PROSA KLASIK)

SPM 华文模组

(文言文理解)

http://edu.joshuatly.com/
6351© Hak Milik Jabatan Pel
hajartantJopho:r //fb.me/edu.joshuatly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晋灵公①好狗,筑狗圈于曲沃②,衣之以绣。嬖人③屠岸贾因公之好也,则夸狗
以悦公。公益尚狗。
一夕,狐入于绛④宫,惊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胜。屠岸贾命虞人
取他狐以献,曰:“狗实获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⑤,下令国人曰:“有犯
吾狗者刖⑥之。”于是,国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饱则曳以归岸贾屠氏。屠
岸贾大获。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贾,则狗群噬之。赵宣子⑦将谏,狗逆而拒诸
门,弗克入。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贾欺曰:“赵盾之狗也。”公怒,使杀赵盾。
国人救之。宣子出奔秦。赵穿因众怒,攻屠岸贾,杀之。遂弑灵公于桃园。狗散走国
中,国人悉擒而烹之。
(刘基《晋灵公好狗》)
注释:
① 晋灵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 620 年至公元前 607 年在位。
② 曲沃 :地名,山西曲沃县。
③ 嬖人 :受宠爱的人。
④ 绛 :晋都,在曲沃西南。
⑤ 俎 :古代切割肉所用的钻板,引申为肉食。
⑥ 刖 :断足,古代一种酷刑。
⑦ 赵宣子:即赵盾,春秋时为晋国执政。晋灵公十四年(前 607),避灵公杀害出
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

1 晋灵公的狗享有什么待遇? [3 分]
2 屠岸贾如何利用狗为他服务? [4 分]
3 赵盾为何要逃亡到秦国?他的出逃给晋灵公与狗带来什么后果?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公益尚狗。
(b) 公使狗搏狐,弗胜。
练习二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
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
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
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
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
治矣!
《欧阳修 • 朋党论》

1. 作者希望君王如何看待“朋说”的说法? [3 分]
2. 作者认为君子和小人各以什么作为结交朋党的考量? [4 分]
3. 小人见利忘义。试举例说明。 [5 分]
4. 作者建议君王应该如何对待“朋党”? [3 分]
5. 试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白话。 [2 分]
(a)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b)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练习三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①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②,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

1. 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有何反应? [3 分]
2. 伯夷、叔齐为何不吃周朝的粮食? [4 分]
3. 伯夷与叔齐两人性格上有何共同点? [4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盍往
归焉
(b) 义不食周粟
练习四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
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
军者之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②奇兵,佯败走,而绝其
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秦
悉坑之。
(摘自《史记》)
注释:① 约束:规约、条规
② 纵 :发兵

1. 赵奢与赵括谈论兵事时,无法难倒赵括,为什么却不赞他好呢 ? [4 分]
2. 赵括代替了廉颇为将军后,实施了什么策略 ? [4 分]
3. 秦将白起如何战胜赵军 ?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以天下莫能挡
b) 秦悉坑之

练习五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前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
愿以技该①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
者,天下之盗也,何为礼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却三。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
诚,其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
其辞而遣之。偷则夜出,解其将军之帱怅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
② 者,得将军之?,使归之于执事。”明夕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夕
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夕不去,
楚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故技无细薄,在人君用之耳。
<<淮南子-子发求士>>西汉-刘安
注释:① 该 :担任。 ② 出薪 :出外打柴。

1. 将军子发与随从在小偷前来投靠时,有何反应? [4 分]
2. 小偷如何让齐国撤军? [5 分]
3. 上述古文的主旨是什么? [3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明夕又复往
(b) 何为礼之
练习六
任城威王(曹)彰,少善射御,膂(lǚ)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
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课①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②,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 对曰:“被坚执锐,临难
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注释:
① 课:督促。
② 卫、霍: 指汉朝大将,卫青和霍去病。

1 曹彰年少时有什么过人之处?
[5 分]
2 为什么曹操训斥曹彰?
[3 分]
3 曹彰认为身为将军应具备怎样的特质?
[4 分]
4 试将下列文句译为白话文。
[2 分]
a 数从征伐
b 使各言其志

练习七

余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汶水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灯下视茶色,与磁瓯
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
余再啜之,曰:“莫绐①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
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岕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
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
角②不动,何也?”汶水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
之。山石磊磊③藉④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
他水耶!”
又吐舌曰: “奇,奇!”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
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
张岱 《闵老子茶》

注释:
① 绐 DÀI:欺骗
② 圭角:迹象
③ 磊磊:很多
④ 藉:填放
⑤ 阆苑、罗岕:茶叶名

1. 作者拜访闵老子时,闵老子如何招待他 ? [3 分]
2. 当作者提问时,为什么闵老子故意误导作者? [4 分]
3. 文中闵老子连说两次:“奇,奇! ”时的心境如何?有什么特别意义? [5 分]
4. 为何闵老子决定要和作者交朋友? [3 分]
5.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余叫绝
(b) 客知是何产

练习八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
悱恻,毋为刻急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
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缊①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
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
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
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
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
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注释:① 絪缊 yīnyūn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 郑板桥教子之道重点是什么? [3 分]
2. 郑板桥认为笼中养鸟不合情理,为什么? [4 分]
3. 郑板桥如何教导孩子拥有平等、敬人的思想?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b) 呼之使去

练习九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
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
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
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 瘿 yǐng :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 焦 :同“憔”,细瘦。
③ 垒然 :高出来的样子。

1. 南歧的居民患了什么病?为什么如此? [4 分]
2. 外地人在南歧受到何种对待? [3 分]
3. 对于外地人的劝告,当地人有何反应?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不求善药去尔病
(b) 终莫知其为丑

练习十

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①。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②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崔苻(cuì fú)之泽。太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崔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
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③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④
四国。’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⑤,以谨⑥无良;式遏寇虐,惨⑦不畏明。’纠之
以猛也。‘柔⑧远能迩⑨,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 ‘不竟不俅,不刚不柔,
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⑩。’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子产论为政宽猛》
注释:
① 猛:严厉。 ⑥ 谨:管束。
② 狎(XIÁ):轻视,轻忽。 ⑦ 惨:曾,乃。
③ 汔(qì): 差不多。 ⑧ 柔:安抚。
④ 绥(suí) :安抚。 ⑨ 迩:近
⑤ 诡随:狡诈行骗的人。 ⑩ 遒:聚集。

1. 郑子产逝世前对太叔有什么劝诫 ? [3
分]
2. 太叔为何后悔之前所施的政策?后来采取什么行动解决? [4 分]
3. 孔子认为施政宽和或严厉各有什么缺点?他认为应该如何施政? [5 分]
4. 试将以下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平之以和也
(b) 古之遗爱也
JABATAN PELAJARAN JOHOR

MODUL BAHASA CINA SPM

(PROSA KLASIK)

SPM 华文模组

(文言文理解)

6351 © Hak Milik Jabatan Pelahjaratn Jtohpor://edu.joshuatly.co[mLih/at halaman sebelah


http://fb.me/edu.joshuatly
2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晋灵公①好狗,筑狗圈于曲沃②,衣之以绣。嬖人③屠岸贾因公之好也,则夸狗
以悦公。公益尚狗。
一夕,狐入于绛④宫,惊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胜。屠岸贾命虞人
取他狐以献,曰:“狗实获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⑤,下令国人曰:“有犯
吾狗者刖⑥之。”于是,国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饱则曳以归岸贾屠氏。屠
岸贾大获。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贾,则狗群噬之。赵宣子⑦将谏,狗逆而拒诸
门,弗克入。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贾欺曰:“赵盾之狗也。”公怒,使杀赵盾。
国人救之。宣子出奔秦。赵穿因众怒,攻屠岸贾,杀之。遂弑灵公于桃园。狗散走国
中,国人悉擒而烹之。
(刘基《晋灵公好狗》)
注释:
① 晋灵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 620 年至公元前 607 年在位。
② 曲沃 :地名,山西曲沃县。
③ 嬖人 :受宠爱的人。
④ 绛 :晋都,在曲沃西南。
⑤ 俎 :古代切割肉所用的钻板,引申为肉食。
⑥ 刖 :断足,古代一种酷刑。
⑦ 赵宣子:即赵盾,春秋时为晋国执政。晋灵公十四年(前 607),避灵公杀害出
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

1 晋灵公的狗享有什么待遇? [3 分]
2 屠岸贾如何利用狗为他服务? [4 分]
3 赵盾为何要逃亡到秦国?他的出逃给晋灵公与狗带来什么后果?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公益尚狗。
(b) 公使狗搏狐,弗胜。

答案
1 1 1
1 晋灵公的狗住在曲沃建造的狗圈 ,穿绣花的衣服 ,还享有大夫级别的伙食 。(3 )
2 1 1
2 那些狗到市场把羊肉猪肉拽回去给屠岸贾 ,并阻挡 及咬 那些不顺屠岸贾的大
夫。 (4 )
1 1
3 晋灵公误信赵盾的狗吃了他的羊 ,派人杀赵盾 ,赵盾因而逃亡到秦国。他的族
1 1
人赵穿顺应众人的怨恨 ,在桃园杀了晋灵公 。那些狗也四散在城中,被国人抓来
1
煮了吃掉 。(5 )
4 a 灵公更加 看重 狗。 (2/3 对 得 1
) b 灵公遣狗去搏杀狐狸,没有打赢。(4/5 对 2

http://edu.joshuatly.com/
6351© Hak Milik Jabatan Pel
hajartantJopho:r //fb.me/edu.joshuatly
译文
晋国的灵公喜欢狗,在曲沃建造狗圈,给狗穿绣花的衣服。宠臣屠岸贾顺应灵
公的爱好,就夸赞狗以取悦灵公。灵公更加看重狗。
一天晚上,狐狸进入绛宫,惊吓了襄夫人,襄夫人恼怒。灵公遣狗去搏杀狐
狸,没有打赢。屠岸贾命令虞人(看山林的)抓来别的狐狸献给灵公,说:“是狗抓
获的狐狸。”灵公大喜,给狗按照大夫(级别)的伙食标准,向国人下令道:“有冒
犯我的狗的人处以刖刑。”于是,国人都怕狗。狗进入市场取羊肉猪肉吃,吃饱了就
拽回去归屠岸贾。屠岸贾获益很大。(凡是)大夫有想说的事情,不顺着屠岸贾的,
就(放很多)狗一起咬他。赵宣子准备劝说(灵公),狗迎着他挡在门口,(让他)
不能进入。一天,狗进入灵公的园林吃灵公的羊,屠岸贾欺骗(灵公)说:“是赵盾
的狗。”灵公恼怒,派人杀赵盾。国人解救了赵盾。赵盾出走逃到秦国。赵穿顺应众
人怨恨,攻打屠岸贾,杀了他。然后在桃园杀了灵公。狗都四散在城中,国人将它们
都抓来煮了吃掉。

练习二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
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
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
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
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
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
天下治矣!
《欧阳修 • 朋党论》

1. 作者希望君王如何看待“朋说”的说法? [3 分]
2. 作者认为君子和小人各以什么作为结交朋党的考量? [4 分]
3. 小人见利忘义。试举例说明。 [5 分]
4. 作者建议君王应该如何对待“朋党”? [3 分]
5. 试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白话。 [2 分]
(a)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b)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答案

1. 作者希望君王能够分辨君子与小人。 [3 分]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2. 君子与志趣相同的人结交成为朋党,小人则与暂时利益一致的人结成朋党。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4 分]

3. 当小人看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恐后,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
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 [5 分]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4. 作者建议君王要废退虚伪的小人朋党,而任用真诚的君子朋党。 [3 分]
【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5. a) 小人所喜爱的是财利俸禄。 [2 分]
b) 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志趣相同又能够互相 补益

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我的君王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
是小人罢了。
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志趣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
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啊。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
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爱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
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等到他们见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
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不会
互相保护。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君子就不是这样。
他们所依据的是道德正义,所奉行的是忠诚信用,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用它们来修
养品德,则彼此志趣相同又能够互相补益;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为共同的目的
一起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要能废退小人虚伪的朋
党,而任用君子真诚的朋党,那天下才能治理得好。
练习三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
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
① ②
老,盍 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

而谏曰:“父死不葬,爰 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④ ⑤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 乱,天下宗 周,而伯夷、叔齐耻
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
注释:

① 盍:何不;怎么 ② 木主:死人的牌位。
③ 爰:于是;就。 ④ 殷: 商纣,朝代名 ⑤ 宗:归顺

1. 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有何反应? [3 分]
2. 伯夷、叔齐为何不吃周朝的粮食? [4 分]
3. 伯夷与叔齐两人性格上有何共同点? [4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盍往归焉
(b) 义不食周粟

答案

1 2
1. 伯夷推说那是父亲的遗命 后便逃开了 。 [3 分]
1 1
2. 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 、“以臣弑君”
1
是不“孝” 不“仁”
1
的,因此不吃周粮。 [4 分]
2 2
3. 他们都是淡泊名利 、坚持操守 的人。 [4 分]
4. (a) 何不去 投奔 他呢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b) 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 [2 分]

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
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
君位而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善待与
敬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
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向东进军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劝阻说:
“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主,能
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杀他们。太公吕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扶
起他们,送他们离开。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于周朝,可是伯夷、
叔齐却认为他的行为是可耻的,他们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
靠采摘野菜充饥,后来就这样饿死于首阳山。
练习四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
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
军者之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②奇兵,佯败走,而绝其
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秦
悉坑之。
(摘自《史记》)
注释:① 约束:规约、条规
② 纵 :发兵

1. 赵奢与赵括谈论兵事时,无法难倒赵括,为什么却不赞他好呢 ? [4 分]
2. 赵括代替了廉颇为将军后,实施了什么策略 ? [4 分]
3. 秦将白起如何战胜赵军 ?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以天下莫能挡
b) 秦悉坑之

答案
1 1
1. 赵奢认为打仗的地方,是生死攸关的 ,然而赵括却说得轻而易举 。如果赵国
1 1
委他为将军的话 ,那么赵军必定毁在他手里 。所以赵奢不赞赵括好。 [4 分]

2 2
2. 赵括代替了廉颇为将军后,全部改变原来的条规 ,并撤换了军官 。 [4
1 1 1
分] 3.秦将白起派出奇兵 ,假装败退 ,截断了赵括运输军粮的道路 ,把赵国的

军队
1 1
一分为二 ,使到赵军军心离散 。 [5 分]
4.(a) 以为天下的人不能 抵得过他的。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b) 秦军把他们 全 活埋了。 [2 分]

语译
赵括从小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抵得过他
的。他曾经跟他再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难倒他,然而却不赞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但是赵括却
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则已,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
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后来赵括代替廉颇,全部更改原有的条规,并撤换军官。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
事,便派出奇兵,假装战败退走,从而断绝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分
为二,使到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率领了精锐的兵士亲自
上阵战斗,结果秦军杀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 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国,
秦国把他们全活埋了。
练习五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前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
愿以技该①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
者,天下之盗也,何为礼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却三。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
诚,其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
其辞而遣之。偷则夜出,解其将军之帱怅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
② 者,得将军之?,使归之于执事。”明夕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夕
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夕不去,
楚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故技无细薄,在人君用之耳。
<<淮南子-子发求士>>西汉-刘安
注释:① 该 :担任。 ② 出薪 :出外打柴。

1. 将军子发与随从在小偷前来投靠时,有何反应? [4 分]
2. 小偷如何让齐国撤军? [5 分]
3. 上述古文的主旨是什么? [3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明夕又复往
(b) 何为礼之

答案
1 1 1
1. 子发的衣带还没束好 ,帽子也来不及戴正 ,便急忙出去接见 他;
1
随从则反对 。 [4 分]
1 1 1 1
2. 小偷在三个晚上分别偷来 齐国将军床前的帷幔 ,齐将的枕头 和发簪 ,
1 1
然后再派人送还 给齐将,令齐将感到惊骇 而撤军离去。 [5 分]
1 1 1
3. 一个人的技能不在乎大小 ,只要善用 便能发挥其功效 。 [3
分] 4.(a) 第二天 晚上又再前去。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b) 为什么要以礼相待呢? [2 分]

译文
楚国将军子发喜欢招纳有专门技能的人。楚国有个擅长偷窃的去谒见他,说:“听说
将军招求有技能的人,我是个小偷,想凭这点本领当个小差使。”子发一听,衣带还
没束好,帽子来不及戴正,便急忙出去接见他。随从们规劝道:“干小偷的,都是世
上不走正路的人,为什么要以礼相待呢?”子发说:“这不是你们所要干预的事。”
此后没过多久,齐国动员军队攻打楚国。子发率领军队去抵抗,战局不利,一
连退去了三次。楚国的贤良大夫都竭尽心力地献计献策,可是齐国的军队却越大越
强。这时,那个小偷便向子发请求道:“我有一点细小的技能,愿借此替将军出把
力。”子发说:“行。”也没有问明详情就把他派遣去了。小偷夜间去敌军营中,把
齐国将军床前帷幔解下,回献给子发。子发便派人送还帷幔,说:“我军有个士兵出
外打柴,捡得帷幔,应该是将军的吧?我便派人归还给您。第二天夜间,小偷又去敌
营,把齐将的枕头偷来了。子发又派人把它送还。第三天夜间,小偷又去把齐将的发
簪偷来了。子发又派人送还。齐国部队听到这些事,异常惊骇。齐将和部下在一起商
量说:“今天夜里再不离开这里,楚将恐怕要把我脑袋拿去了。”于是撤军离去。
所以说:“技能不在乎大小,要看君主怎样去利用它了。”

练习六
任城威王(曹)彰,少善射御,膂(lǚ)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
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课①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②,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 对曰:“被坚执锐,临难
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注释:
① 课:督促。
② 卫、霍: 指汉朝大将,卫青和霍去病。

1 曹彰年少时有什么过人之处? [5 分]
2 为什么曹操训斥曹彰? [3 分]
3 曹彰认为身为将军应具备怎样的特质? [4 分]
4 试将下列文句译为白话文。 [2 分]
a 数从征伐
b 使各言其志

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 字子文。小时侯善于射箭骑马,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不害
怕艰难危险。多次随从(太祖)征战,志向远大。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
慕圣贤之道,却喜欢骑马弄剑,这只是匹夫之用,哪值得看重啊。” (太祖)亲自督
促他读《诗》《书》。曹彰对随从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
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敌寇,建功立业。怎能做博士(那样的读书人)
呢?” 太祖曾询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
将帅。” 太祖说:“为将应当怎样?” 曹彰回答说:“穿着盔甲,拿着锐利的兵
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做士卒的表率;该赏的一定执行,该处罚的一定言而有
信。” 太祖大笑。
1 1 1 1
1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 、骑马 、臂力过人 ,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
1
不躲避艰难危险 。 [5 分]
1 1 1
2 曹彰不读书 ,不敬慕圣贤之道 ,却喜欢骑马弄剑 。 [3 分]
1 1 1
3 身穿盔甲,手拿锐器 ,面临危难,义无反顾 ,做士卒的表率 ;
1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 [4 分]
4 a 多次跟从太祖征战。 (2/3 对得 1 )(4/5 对
得2 )
b 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 [2 分]
练习七

余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汶水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灯下视茶色,与磁瓯
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
余再啜之,曰:“莫绐①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
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岕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
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
角②不动,何也?”汶水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
之。山石磊磊③藉④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
他水耶!”
又吐舌曰: “奇,奇!”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
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
张岱 《闵老子茶》
注释:
① 绐 DÀI:欺骗
② 圭角:迹象
③ 磊磊:很多
④ 藉:填放
⑤ 阆苑、罗岕:茶叶名

1. 作者拜访闵老子时,闵老子如何招待他 ? [3 分]
2. 当作者提问时,为什么闵老子故意误导作者? [4 分]
3. 文中闵老子连说两次:“奇,奇! ”时的心境如何?有什么特别意义?[5 分]
4. 为何闵老子决定要和作者交朋友? [3 分]
5.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余叫绝
(b) 客知是何产

答案
2
1. 闵老子泡茶 给他喝。 [3 分]
2 1 1
2. 主要是试探作者是否精于品茶 ,同时也试探作者对茶叶 及煮茶的水 的认识
2
[3 分]
3. 闵老子兴奋/ 佩服 / 高兴 / 敬佩
3
高兴找到喝茶的知己 / 敬佩对方精于品茶 [5 分]
2 2
4. 因为精于品鉴茶的人 当中,没有一个比得上 作者。 [4
分] 5. (a) 我 赞 不绝口 / 我 赞 好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b) 你知道是哪里生产的吗? [2 分]

译文
我去桃叶渡探访闽汶水,汶水立刻升火煮茶,动作又快又干净利落。在灯光下看
茶的颜色,与瓷瓯的颜色没有什么分别,而且茶的香气逼人。我对它赞不绝口。我问
汶水:“这种茶叶的出产地是在什么地方?”汶水说:“这是阆苑的茶。”我再品尝一
口,说:“不要欺骗我,这是阆苑茶的制作方法,但是味道却不相同。”汶水偷笑地
说:“你知道是那里生产的吗?” 我再品尝一口后说:“很像罗岕的茶。”汶水吐舌
说:“奇怪,奇怪!”
我问:“煮茶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汶水说:“是从惠泉来的。”我又说:“不要
欺骗我,惠泉离开这里有千里,水的品质却没有改变的迹象,为什么呢?”汶水说:
“不敢再隐瞒。拿取惠泉的水,一定要挖新井,深夜里等候新的泉水到来,立刻汲
取。然后,在装水的瓮底铺了很多山石。没有风时,船就不开行,所有水就不污浊,
即使是平常的惠泉水还输了一点,更何况是其他的水!”
他又吐舌说:“奇怪,奇怪!”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出去了。不一会儿,他拿了一
壶茶进来,倒满了我的茶杯,说:“你品尝这茶。”我说:“茶香很浓烈,味道非常
浑厚,这是春天的茶叶,刚才煮的茶是在秋天采的茶。”
汶水大笑地说:“我的年纪已经七十岁了,所遇过精于品鉴茶的没有一个人比得
上你。”所以他决定和我交朋友。

练习八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
悱恻,毋为刻急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
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缊①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
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
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
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
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
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注释:① 絪缊 yīnyūn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 郑板桥教子之道重点是什么? [3 分]
2. 郑板桥认为笼中养鸟不合情理,为什么? [4 分]
3. 郑板桥如何教导孩子拥有平等、敬人的思想?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b) 呼之使去

答案
3
1. 孩子必须忠诚厚道 。 [3 分]
1 1
2. 郑板桥认为让人贪图快乐 而让鸟屈服 ,住在笼里,
1 1
以适应人的性情 是不合情理 的。 [4 分]
1 1 1 1
3. 不纵容孩子 ,不管是亲生的孩子 还是佣人的孩子 都一样爱惜 ,
1
如有食物都均分 给大家。 [5 分]
4. (a) 我五十二岁才得到一个儿子。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b) 呼唤让他 离开。 [2 分]

译文
我五十二岁时才得到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是爱他一定要有道理,即使与
他玩耍,一定让他忠诚厚道,不要急。平生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
在笼中,有什么情理,要让它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关于用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
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天生万物,父母养育子女很辛劳,一
个蚂蚁,一个虫子,都是绵绵不断,繁衍出生。上天也很爱恋。然而人是万物之中最
珍贵的,我们这一辈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万物将怎么样托付给我们呢?
我不在家,儿子由你管束。要必须使他忠厚的性情增长,驱除他的残忍的性情,不
要以为他是我的儿子就纵容他,仆人的儿女,是一般的人,应一样爱惜,不可以让我
的儿子欺负他.凡是有什么鱼,肉,熟食,饼,水果,应均匀地分给大家,让大家都高
兴。如果我的儿子坐吃好东西,让仆人的子女远远的望着,不能吃,他的父母看见很
心痛,没有办法,呼唤让他走开,难道不是像割心头的肉一样吗。 我读书做官是小
事,第一要明白道理做个好人。可以将此信读给郭嫂、饶嫂听,让两个女人知道爱儿
子的道理在这里不再她们那里。

练习九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
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
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
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 瘿 yǐng :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 焦 :同“憔”,细瘦。
③ 垒然 :高出来的样子。

1. 南歧的居民患了什么病?为什么如此? [4 分]
2. 外地人在南歧受到何种对待? [3 分]
3. 对于外地人的劝告,当地人有何反应? [5 分]
4. 试将下列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 不求善药去尔病
(b) 终莫知其为丑

答案
12

1 1 1
1. 南歧居民患上颈瘤病 。因南歧的水味道甘甜 ,但水质不好 ,
1
只要喝了都会患颈瘤病 。 [4 分]
1 1 1 1
2. 一些见识浅陋的人 和妇人们 都集聚涌去围观 ,并大声取笑 外地人。[4 分]
2 1 1
3. 他们不以为然 ,觉得村里的人每个都一样 ,所以不需要去医治 。 [4 分]
4. (a) 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b) 终究 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2 分]

译文

南岐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只要喝了这种水
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患颈瘤病。等到他们见到外地人来的
时候,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就集聚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说:“这人的脖子
真奇怪啊,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
的东西,是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脖子细瘦(不正
常)?”那些秦蜀的人又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
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练习十

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①。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②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
难。”疾数月而卒。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崔苻(cuì fú)之泽。太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崔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
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③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④
四国。’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⑤,以谨⑥无良;式遏寇虐,惨⑦不畏明。’纠之
以猛也。‘柔⑧远能迩⑨,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 ‘不竟不俅,不刚不柔,
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⑩。’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子产论为政宽猛》

【注释】
① 猛:严厉。 ⑥ 谨:管束。
② 狎(XIÁ):轻视,轻忽。 ⑦ 惨:曾,乃。
③ 汔(qì): 差不多。 ⑧ 柔:安抚。
④ 绥(suí) :安抚。 ⑨ 迩:近
⑤ 诡随:狡诈行骗的人。 ⑩ 遒:聚集。

1. 郑子产逝世前对太叔有什么劝诫 ? [3
分]

http://edu.joshuatly.com/
6351© Hak Milik Jabatan Pel
hajartantJopho:r //fb.me/edu.joshuatly
13

2. 太叔为何后悔之前所施的政策?后来采取什么行动解决? [4 分]
3. 孔子认为施政宽和或严厉各有什么缺点?他认为应该如何施政? [5 分]
4. 试将以下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a)平之以和也
(b) 古之遗爱也

答案
2
1. 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民众服从 ;
1
德行不足之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 。 [3 分]
2
2. 他用宽和方法施政,导致郑国境内的崔苻的湖沼里聚集很多盗贼 。
2
太叔派步兵去攻打崔苻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 。 [4 分]
2
3. 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 ;
2
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 。
1
宽和与严厉要互相调节,政事才能和谐 。 [5 分]
4. (a)用和睦来安定国家。 [2 分]
(b)古代 传下来的有仁爱的人。 (2/3 对得 1 )(4/5 对得 2
) 译文

郑国的子产生了病,他对太叔说:“我死了以后,您肯定会执政。只有有德行的
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民众服从,差一等的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火的特点是
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
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子产病了几个月后就
去世了。
子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郑国的盗贼很多,聚集在叫做崔苻
的湖沼里。子太叔很后悔,说:“要是我早听他老人家的话,就不会到这种地步
了。”于是,他派步兵去攻打崔符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
孔子说:“好啊!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施
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
厉 用来调节宽和,政事因此而和谐。《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众辛苦又勤劳,
企盼稍稍 得安康;京城之中施仁政,四方诸侯能安抚。’这是施政宽和。‘不能放纵
欺诈者,管束心存不良者;制止抢夺残暴者,他们从不惧法度。’这是用严厉的方法
来纠 正。‘安抚远方和近邻,用此安定我王室。’这是用和睦来安定国家。又说:
‘既不急躁也不慢,既不刚猛也不柔,施政温和又宽厚,百种福禄全聚 。’这是宽
和 达到了顶点。”
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得到了消息,流著眼泪说:“他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爱的
人。”

http://edu.joshuatly.com/
6351© Hak Milik Jabatan Pel
hajartantJopho:r //fb.me/edu.joshuatl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