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1 月改文參考指引
1. 「原來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兩全其美。」根據以上的描述,試以你的經歷和體
會,寫作一篇文章。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有時候,我們或會希望自己處事時能兩全其美,兼顧各方的需要或考量,或
讓各方都能從中有得益。能兼顧所有人的利益與福祉固然最好,惟現實中往
往難以兩全其美,有時候,基於不同的考慮,人們不得不作衡量與取捨,否
則勉強顧全各方,顧此失彼,最終反倒更加不理想。本題要求考生記述自己
明白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兩全其美的經過,並抒述當中的感受和體會。
⚫ 「兩全其美」,指做事顧全雙方,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考生必須指出自己
當時顧及哪兩方面的利益,以及當下雙方分別有何具體需要或所著重的事物。
考生亦宜構思及交代自己打算如何應對以冀達至兩全其美的局面,以及最終
為何及如何失敗:可以是其中一方受惠,另一方卻感到不滿;可以是以為雙
方均可各取所需,然實質(至少)其中一方在當中有所損失;可以是兩方面
的要求及利益均得不到滿足,也可以是其他合理原因。
⚫ 「方法」,泛指一切應對當下處境或解決問題所行的方式和步驟。可以是需
要「我」親力親為的,可以是由「我」出主意或想辦法並交由他人實踐的,
也可以是任何合理的方法。題目「沒有一種方法」暗示「我」嘗試或構想過
不只一種方法,考生若有意識扣連之,則較為理想。
⚫ 「原來」一詞包含了推究事情本源的口氣,意味著敘事者本來不知道或意識
不到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兩全其美。考生宜鋪陳個人想法前後的變化,從而反
映後來的領悟如何異於初始的想法;轉折須合乎情理,過渡自然。
⚫ 本文以敘事為基礎,藉以引發議論或抒情,也可敘而不論,讓情思隱含敘事
之中;事情的鋪排和交代,情節的變化和發展須有條不紊,輕重有致,詳略
得宜;敘事和描寫須細緻傳神,才能具體呈現情感和思想。
⚫ 考生宜以「第一人稱」敘述,而敘述者的身分並沒有指定,只要相對於所敘
述的經歷而言合乎情理即可。儘管如此,考生不宜盲目地追求代入特殊身分
作述,應謹慎思考所選身分是否有利發揮、自身對該身分的認識是否足夠、
是否能反映該身分的獨特性、該身分是否必要等。
⚫ 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1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2. 試就下圖對你的啟發,以「不勞而獲」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每年願望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本題要求考生就「不勞而獲」開展話題,談談個人的體會,考生可因應構思
及文章立意,具體交代敘事/論述中「勞」和「獲」指的是什麼。與「不勞
而獲」相關的體會因人而異,故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與題材切入,自由發揮,
考生可以發揮的甚廣,寫作方式亦可千變萬化,能否切合題意,視乎考生的
取材是否切當,立意是否明確。考生須選取與「不勞而獲」相關的事物作素
材,構思文章的立意,取材與立意之間須有合理的關聯。無論怎樣取材構思,
「不勞而獲」應主導全文的內容或結構,或為全文的線索或探討對象。
⚫ 圖畫中,有人於揮春上寫上「不勞而獲」四字,配合圖畫標題「每年願望」,
可理解為這個人期望自己(每一年)不勞動便得到成果。以此作為願望者,
可以是出於自身懶惰懈怠,可以是貪婪所致,可以是辛苦耕耘以後一無所得,
故有此感,也可以是其他原因。考生毋須逐一交代圖片的細節,只須選取恰
當的材料,配合圖意,以抒發個人對「不勞而獲」的體會和理解。
⚫ 「不勞而獲」,比喻不勞動而得到成果,也指毫不費力便得到收穫。一個什
麼都不做的人是否擁有「不勞而獲」的心態,關鍵在於其是否心存僥倖或妄
想,有意識地坐享其成,因此,考生不宜只描述或呈現人物什麼都不做,還
必須反映人物乃有目的、有意圖地不勞動,及其對於有所收獲的設想。
⚫ 出現或存在「不勞而獲」的範疇不限,可以是圍繞日常生活、人際交往、追
求知識、積攢財富、校園或職場的處境、累積不同經驗等,茲不贅舉;而以
「不勞而獲」作為每年願望的原因及考慮,並無限制;考生只要能清晰具體
交代及呈現「不勞而獲」的動機、心理或行為表現,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續下頁)

2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 文章必須合乎以下要求:一、立意或主旨須清晰、明確;二、對「不勞而獲」
的理解、聯想或詮釋須合理,並須扣連題目圖片內容;三、取材或立意與「不
勞而獲」須有緊密關聯;四、取材能體現或闡明立意(所抒感悟和體會應緊
扣「不勞而獲」的涵義)。
⚫ 考生可運用不同寫作手法(記敘抒情/論說/夾敘夾議等),文體不拘。考
生可就「不勞而獲」的想像或思考虛構故事,或透過論述來表達個人的看法。
例如考生可以敘事抒情,透過記事抒述個人感受;也可以就「不勞而獲」引
發思考,探討不勞而獲這種心態的利弊及影響等。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想表達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記敘及
論說的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不勞而獲」的想法,
東拼西湊,忽略整理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一個清晰的結構。
⚫ 通篇內容不宜只停留在「呈現/反映不勞而獲」的層次,宜加入個人體會及
反思,方能建構文章的立意。
⚫ 取材不拘,可以是個人經驗、社會現象或人生百態,也可以虛構故事來說理
或抒情,只要所抒的反思、體會或感悟深刻即可。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3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3. 父母在教導女兒踏單車,以下是他們給予的指引:
母:著眼於眼前,先走好前方那一步。
父:著眼於遠方,才能夠掌握方向感。
你較贊同哪一種處事方式?試談談你的看法。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論語》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人如果不作長遠打算,預防
可能發生的事態變化,很快眼前就會有憂患的事情發生。有人以此認為做事
應有長遠視野,才能走在正確的方向之上,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認為顧遠失
近反倒不好,故應先著眼並走好眼前每一步。本題要求考生就題目中的兩種
說法表達意見,考生可輕鬆地談談個人看法或嚴肅說理。考生無論採納何種
立場,亦須兼論兩種看法,並且明確表達個人立場,說明較認同哪一種看法,
又或是具體視乎什麼情況而定;全文的立場必須連貫、一致。
⚫ 「眼前」,即面前的意思,也可以與「現在」的概念掛勾;其所指可以是當
刻的處境、眼前所遇或潛在的憂患、即時而切身的決定、在短期內會遭逢的
環境等。「遠方」,指遙遠的地方;其所指可以是個人目標、對未來的憧憬
或期盼、對前路的籌算或規劃、追求的事物等。「遠」與「近」為相對概念,
考生宜有意識藉由比較或對照來交代不同事物的遠近之別。
⚫ 較認同母親的說法者,可以論述「著眼於眼前/走好前方那一步」為何較為
重要/更有利於處事;論述處事時為何應以「先近(後遠)」作為優先考慮;
或論述為何「眼前」比「遠方」更值得被重視或考慮等。以上為論述方向舉
隅,考生亦可構思其他論點,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 較認同父親的說法者,可以論述「著眼於遠方」與「能夠掌握方向感」的因
果關聯;論述處事時為何應以「先遠(後近)」作為優先考慮;或論述為何
「遠方」比「眼前」更值得被重視或考慮等。以上為論述方向舉隅,考生亦
可構思其他論點,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 視乎情況者,須論述在不同情況下(例如事件性質不同、目標或期望不同、
自身能力之高低、所掌握資源之多寡等)的考慮皆有所不同,難以一概而論
(所舉情況應合理、有被考慮或端視的必要,且會直接影響對文題的判斷)。
⚫ 文章宜輔以具體例子說理,取材須配合立意。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
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論證須合理,論點和論
據須緊密關聯;說明和事例要具體,不宜浮泛;而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
有序,綱目分明;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4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4. 試撰寫文章一篇,記述一次因好奇心而闖禍的經歷,並抒發你的感受和體
會。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英國有句諺語:「好奇害死貓。」這句話旨在提醒人們對事物的好奇心須保
持一定限度,若過分、不權衡輕重地好奇,或有可能為自己帶來傷害或危險。
對未知事物感到好奇乃人之常情,然而有時因著某些原因,好奇心或會造成
禍端。本題要求考生記敘一次因好奇心而闖禍的經歷以抒發個人體會。
⚫ 「好奇心」,指喜歡注意新奇事物的心理,或指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感興
趣的心理;好奇心往往驅使人們透過調查、實驗、爬梳資料來靠近事物本質。
考生必須在文中清楚交代引起好奇心的事物是什麼,說明自己對其感興趣、
欲進一步了解及探究的原因是什麼,並刻劃有何為好奇心所驅使的行為。
⚫ 「闖禍」,指肇事生非,惹起禍端。「闖禍」一詞暗示事情結果是負面、不
理想的,考生必須在文中清楚交代因好奇心驅使或促成的行為,最終帶來了
什麼負面影響,可以是對自身的傷害,可以是令他人蒙受損失,可以是影響
某件事情的順利運作或原定計劃,可以是破壞一段關係,也可以是其他原因,
只要言之成理,交代清楚,即可接受。
⚫ 值得留意的是,「因……而……」標示「好奇心」與「闖禍」之間必須有明
確而緊密的因果關聯,倘若禍端乃因好奇心以外的因素所致,即敘述者在事
件中是否好奇皆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則無法回應題目要求。
⚫ 考生宜以第一身敘述,而敘述者的身分並沒有指定,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
其他任何身分,只要是相對於對特定事物感到好奇/闖禍的經歷而言合乎情
理即可。儘管如此,考生不宜盲目地追求代入特殊身分作述,應謹慎思考所
選身分是否有利發揮、自身對該身分的認識是否足夠、是否能反映該身分的
獨特性、該身分是否必要等;所述的經歷必須合乎生活情境。
⚫ 考生必須清晰具體記述事情的起承轉合,抒發自己在經歷中的感受和體會。
⚫ 本文以敘事為基礎,藉以引發議論或抒情,也可敘而不論,讓情思隱含敘事
之中;事情的鋪排和交代,情節的變化和發展須有條不紊,輕重有致,詳略
得宜;敘事和描寫須細緻傳神,才能具體呈現情感和思想。
⚫ 情節安排或心理轉折不宜過於突兀生硬、誇張或戲劇化;應在情理之內。
⚫ 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5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5. 試在①、②兩句中任選一句為題,就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寫作一篇文章。
①「知識是快樂的根源。」 ②「知識是痛苦的根源。」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俗話說:
「知識就是力量。」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亦曾說過:
「知識是心靈的
糧食。」古往今來,不少先哲賢人均十分推崇知識的價值,認為人們可以從
中獲得啟發,脫離蒙昧狀態,或因求知慾得到滿足而快樂。然而,也有人認
為知識非但無法帶來快樂,更會令人陷入痛苦之中,故社會上曾經有「百無
一用是書生」的說法,而北宋大文豪蘇軾亦曾說過:「人生識字憂患始。」
本題要求考生因應「知識是快樂的根源」或「知識是痛苦的根源」一句表達
感想,就「知識」或「快樂/痛苦」概念的處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接受。惟無論取哪一種發揮,考生必須具體闡述對「知識」的理解和看法。
⚫ 「知識」,指人們所知道的學問和事理,亦是人們對各樣事物的認知、了解
和經驗的總和。就「知識」一詞的處理,考生可以指學科上的知識,像是對
一些理論、學說、定律、數據、資料、研究狀況的理解與掌握;可以指個人
對古今中外各事物和事件的了解與認知;也可以指個人所擁有的技能和技術
等。文中所舉例子必須具體反映「知識」所指的是什麼及其相關內容。
⚫ 「快樂」,指愉悅歡樂;「痛苦」,則指肉體或精神上所感受的苦楚。無論考
生選答哪一道分題,所選例子或論述對象中,均必須具體描述快樂/痛苦的
狀態或情貌,詳細交代導致快樂/痛苦的原因,並且交代其與「知識」的關
聯。考生不應只浮泛評價追求知識的過程孰喜孰憂,亦宜有意識地扣連「根
源」一詞發揮,析述知識如何衍生或造成令人感到快樂/痛苦的事物。
⚫ 取材不拘,可以是個人經驗,也可以虛構故事來說理或抒情。考生如以記敘
文書寫,須於情節中具體呈現「知識」如何導向快樂/痛苦,以此鋪墊個人
的經歷及感悟。如以論說文書寫,須明確論證「知識(作為根源)」與「快
樂/痛苦」的因果關聯,並建立個人的論點/論述,闡述須具體合理。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或各段想表達什麼、文章中心思想是什
麼、記敘及論說的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知識/快樂
/痛苦的想法,東拼西湊,忽略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清晰的結構。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立意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立意的高下取決於考生對「知識」的思考和體會是否深刻,所舉例子是否恰
當,闡述是否具體。

6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6. 各人都在討論一名「傑出青年」鋃鐺入獄的事件。
思賢說:「這件事肯定讓那些視他為榜樣的人傷心和失望。」
念慈說:「真寧願他從來不是個好人。」
允行說:「傳奇敗壞或墮落的例子屢見不鮮,不足為奇。」
各人對「榜樣」的意義都有自己的看法。
試以「榜樣之我見」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榜樣」,即模範,指值得學習和仿效的人或事物。史書載唐太宗李世民嘗
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
得失。」世間所有人、事和物均有其值得仿效借鏡或引以為戒的地方,而人
們也有著「好榜樣」和「壞榜樣」的概念。一個好榜樣往往能起教化、鼓勵
人向善甚至端正風氣之效,然而倘若這些「榜樣」其身不正或氣節不保,則
很可能對其所影響的族群帶來傷害及負面影響。本題要求考生表達個人對
「榜樣」的見解和看法,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論述,但立意必須清晰明確,
不可空洞無物;論說也要持之有據,不可牽強附會。寫作的關鍵在於考生能
否從各人的對話內容中擷取有所啟發、可引申回應之處,以及個人對「榜樣」
的理解和思考是否深入和具體。
⚫ 「我見」,即自己的見解及看法。考生可輕鬆地談談個人看法或嚴肅說理,
但必須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宜只整理不同人士對「榜樣」的觀點及評價。
⚫ 考生可以梳理各人對「榜樣」之作用、意義或影響的觀點,並於文中抒述自
身見解。考生亦可探討相關觀點出現的成因,敘述成因和癥結可詳可略,更
可將此隱含在論點之中,然若能觸及這個部分,則可將題目寫得具體清晰。
⚫ 本題要求考生表達個人對「榜樣」的見解和看法,一般而言,考生可就以下
數個方向思考。一、分析訂立「榜樣」的動機、目的、作用和意義;二、從
不同層面說明「榜樣」所帶來的影響;三、探討「榜樣」應當具備的條件或
元素;四、考察日常生活不同情境中與「榜樣」相關的情況或現象;五、從
「榜樣」引申出對立身處世、個人修養的反省;六、從「榜樣」觀察或瞭解
到某些現象或原則。以上數項是立論的方向舉隅,考生可只選擇一個方向思
考,也可兼而論之,從數個不同角度切入;考生可列舉典故說理,或就個人
體會說明,論述角度可以千變萬化,只要文章立意、取材能緊扣「榜樣」發
揮,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續下頁)

7
20-21_Reg5_1 月改文參考指引

⚫ 與「榜樣」相關的體會因人而異,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題材切入,自由發
揮。題目舉隅旨在引發思考,考生毋須不斷重覆題目的句子,或只限以題目
所列的方向作述;只須選取恰當的材料,抒發個人體會和理解即可。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想表達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論說的
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榜樣」的想法,東拼西湊,
忽略整理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一個清晰的結構。
⚫ 文章宜輔以具體例子說理,取材須配合立意。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
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論證須合理,論點和論
據須緊密關聯;說明和事例要具體,不宜浮泛;而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
有序,綱目分明;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 考生的立場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立意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