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信息服务

DOI:10.12154/j.qbzlgz.2020.01.009

感知有用与易用对用户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意向的影响分析*

范 哲 刘轶伦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226019)

摘 要:[目的/意义]从用户视角研究感知有用与易用性对用户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意向的影响,
对于理解用户移
改善与扩展 MVS 的应用与搜索服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移
动视觉搜索行为、
动搜索行为意向影响的相关研究,
构建了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移动视觉搜索的影响的研究模型,
并开展结
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
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三种移动视觉搜索
应用方式的行为意向均有正向影响作用;
同时,
两者的影响作用受到用户自身特征、
搜索期望以及系统特征等方
面的多重作用,
且对两者起作用的前因变量不尽相同。
关键词:移动视觉搜索 感知有用性 感知易用性 结构方程模型

Impact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Ease of Use on User Mobile Visual Search Behavior Intention
Fan Zhe, Liu Yilu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226019)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on user's mobile visual search behavior in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can guide
understanding user's mobile visual search behavior, improving and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and search service of
MVS.[Method/process] This study refers 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al inten⁃
tions of mobile search, and constructs a research model on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on mobile visual search, and us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verification research hypothesis.[R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three mobile visual search applications.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is affected by the user's own characteristics,
search expectation and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ntecedent variable that work on them are different.
Keywords: mobile visual search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移动视觉搜索(Mobile Visual Search,


MVS)作为一项新
1 引言 于 2009 年 12 月在第一届移动视觉搜索研
兴搜索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讨会上首次被提出 [3]。与传统搜索相比,检索方式方
互联网用户对具有移动与多媒体特征的信息需求急剧 面,MVS 是通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物理世界中的
[1]
上升,
移动搜索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主要模式 ,
其 图像或视频(视觉信息)[3],
检索由传统的手动文字输入
中无文字输入(图像、
二维码、
街景等)搜索的比例在逐 变成文字、
图像、
语音、
体感及位置的综合输入,
再向视
[2]
步提升,
图像识别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搜索体验 , 觉、
视感及记忆等智能输入转变,
系统对获取到的视觉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面向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及应用研究” 15ZDB126)的阶段性成果。
(编号:

79
信息服务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对象进行处理,
将其与虚拟数字信息进行关联,
信息获 MVS 被应用于图书馆[11]、
码识别三类。同时, 档案馆[14]、
取来源由仅限于数据资源转变为甚至包含物理世界的 博物馆[15]等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也受到了很多研究者
各种物理资源;信息利用的方式转变为根据移动智能 的关注,在移动视觉搜索服务模型与框架[16-17]、资源与
智能和协作化展示和交互[3-4]; 服务聚合 [18]、服务模式与机制 [19- 20] 等方面开展探索。
终端的特征进行自适应、
从搜索效果看,
它依托移动网络借助视觉信息提供
“所 MVS 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逐渐得到发展,但研究者对于
[5]
见即所知”
的搜索服务 ,
搜索智能性与效率更高。 移动视觉搜索的用户行为关注不多,现有研究中尚未
MVS 伴随着增强现实技术(AR)、
跨媒体检索技术 对用户的图片搜索等相关行为数据进行充分的记录与
[6]
等技术的发展,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衍生的搜 分析[21],
且较少有文献从用户感知视角研究移动视觉搜
索及其应用逐渐开始渗透到市场、电商、旅游、数字人 国内仅见陈明红等[22]采用使用与满足
索用户使用行为,
文等多个领域,未来将会成为支撑信息检索领域的基 理论作为基本框架,从质量感知的影响出发构建理论
[7]
础技术之一 。但搜索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匹配问题是 模型,
研究影响用户使用移动视觉搜索意向的因素。
MVS 应用与推广的挑战之一,
需要将 MVS 置身于实际 现阶段,学界比较关注移动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
应用环境与特定的用户服务需求中,提升用户体验效 研究[23],一些学者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24- 26]、任务
果[4]。傅钰等[8]认为在最大限度减少检索成本的基础上 技 术 匹 配 模 型(TTF)[27]、技 术 接 受 使 用 统 一 理 论
获得符合需求的检索结果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有效途 (UTAUT)[28]、期望确认理论以及基于扩展的 ECM-ISC
Hong 等[9]指出,
径; 对于功能和内容处于不断扩展中的 模型[24,29]等多个理论开展,
其中技术接受模型是当前移
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在使用设备时与传统渠道相比 动搜索行为研究中应用较广的理论,多数学者基于此
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可见,MVS 首先需要对搜索体验 或将其与其他模型整合开展探讨,同时其在用户移动
[10]
的易用与有用方面予以关注,
同时,
孟祥莉等 指出,
技 搜索行为中的适用性已得到论证[27]。学者在实证研究
术型信息系统应侧重于衡量有用性与易用性。因此, 中证明了感知有用、
感知易用、
感知信任、
感知成本、

从用户感知视角关注移动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用户需求 会影响、用户期望等变量对于移动搜索采纳或(持续)
情境与系统效用的匹配,研究感知有用与易用性对用 使用意向的正向显著影响作用[29-31]。同时,
部分研究者
户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意向的影响,对于理解用户移动 意识到移动搜索与一般信息系统或社会化媒体的区
视觉搜索行为、改善与扩展 MVS 的应用与搜索服务具 别,是为用户在任何时间、环境、情境中可以提供搜索
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服务的产品,将搜索任务、信息质量、用户个人特征等
苏君华[32]证明了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任务
要素予以考虑,
2 文献回顾 关联、
搜索引擎的系统质量、
用户的信息素质对感知有
移动视觉搜索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现实世界中的 刘鲁川等[29,31]发现
用性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使用行为;
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并将其作为检索对 信息质量、
系统质量、
服务质量和期望确认对移动搜索
象,在互联网中匹配到视觉对象关联信息的一种信息 感知有用性的正向影响,
进而影响持续使用意图,
师伟
检索方式 ,MVS 能为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搜索引
[4,11]
伟[33]验证了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进而影响
擎、实景导航、增强现实交互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现 陈明红等[34]研究发现任务技术匹配度对感知
使用行为,
有技术研究重要集中于基本架构、
视觉对象处理、
视觉 有用和易用性均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搜索意愿。可
对象检索、标准化和视觉对象知识库建设等关键技 见,
这些研究者从质量因素、
用户特征等视角验证了用
术 。国内外衍生出很多运用 MVS 技术的应用,马
[5-6,12]
户开展搜索行为是一个期望通过可理解的搜索系统获
腾腾等[13]将 MVS 的应用总结为两大趋势:一是从手机 取相关、
有用信息的过程,
即感知有用与易用性对于移
APP 向智能穿戴设备发展,二是从传统图像检索向增 动搜索的采纳及使用起到中介作用。
强 现 实 发 展 。 国 外 比 较 成 熟 的 MVS 应 用 案 例 有 整体来看,感知有用与易用对移动搜索行为影响
Google Goggles、
Google Glass 等 , [3]
能通过拍照的方式进 的显著性已得到多数研究者的验证,其前因变量具有
行图像搜索;
国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流行度较高的 较高的一致性,
集中于用户技术特征、
产品质量、
用户搜
软件有淘宝的
“拍立淘”
系统、 Baidu Eye
百度拍照搜索、 索需求等方面,
但移动视觉搜索因其技术原理、
产品特
等应用, AR 识别、
功能主要包括图像识别、 二维码/程序 性以及检索方式、
获取来源、
利用方式与效果等方面的

80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信息服务

不同,
对于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意愿方面的影响需要进一 类产品的程度[38]。移动视觉搜索由于其检索对象为现
步研究。然而,移动视觉搜索作为移动搜索的一个分 实世界中的图像或视频,
且搜索方式更加便捷易用,

支,
仍然是用户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工具性搜寻行 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便捷性、
信息的全面性、
丰富性等方
为,
与普遍的搜索行为具有共性,
因此技术接受模型同 面。当移动视觉搜索比其他传统搜索方式更便捷、搜
本文将基于 TAM 结合 MVS 的特征
样适用于本文研究, 索所得的信息更全面丰富、
匹配度更高时,
用户感知到
探索感知有用与易用性对移动搜索行为意愿的影响。 的有用性就会更高。Busselle 等[39]在研究中证实用户在
认为一项 Internet 搜索引擎具有某一方面的相对优越
3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性时往往认为这一搜索引擎更具有感知有用性,同时
技术接受模型(TAM)作为分析影响用户对信息系 进一步影响对于这一搜索引擎的使用意愿。因此,提
[35]
统技术接受的因素的重要理论 ,
认为感知有用性与感 出以下假设:
知易用性是影响用户对新系统采纳意愿的两个关键的 H3:
用户感知的相对优越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中介变量[36],
关注外部变量对感知有用与易用的作用, (3)期望确认。绩效型期望对于技术型、
服务型的
进而影响接受行为意愿。移动视觉搜索是可开展物理 IS 工具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度量项[10],根据期望确认理
世界图像、
视频等资源搜索的信息系统,
用户在使用时 论,
用户将使用前的期望和使用后的绩效相比较,
从而
属于满足个人信息需求的工具型信息系统的使用,他 产生对应用的确认[40]。期望确认正向影响移动搜索中
们对于实用价值予以更多期望,即关注感知到的系统 的感知有用性已被验证[31],
用户在使用移动视觉搜索时
有用与易用性。用户的移动视觉搜索行为的开展,本 因自身信息获取的需求产生期望,如果移动视觉搜索
质上说是对新的搜索方式与技术的采纳,
因此,
用户对 能获得用户想要的信息或服务,
达到用户的搜索目的,
于新系统或技术的质量、
相对优越性等方面的感知,
以 则会对移动视觉搜索产生确认,从而认为移动视觉搜
及用户自身的创新、技术能力等都可能对行为意愿产 索是感知有用的。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本研究将借鉴 TAM 研究感知有用与易用对移
生影响, H4:
用户的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动视觉搜索行为意向的影响。 (4)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完成
3.1 研究假设 某方面工作的能力的主观评估[41],
众多学者对自我效能
3.1.1 外部变量 的作用对象的观点并不一致,某些学者认为自我效能
(1)系统质量。对于系统质量的影响作用研究,
由 对个体的感知有用性有积极影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于不同系统的功能特性差异,系统质量对于感知有用 自我效能感可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和感
与易用性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范哲等 在对社会化[37]
知易用性的内涵类似[42]。李雅筝[43]的研究证实,
用户的
媒体采纳的元分析中发现, 系统质量是强相关的变量, 自我效能感将会对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就
陈明红等[17]构建了移动视觉搜索的行为意向模型,以系 MVS 而言,当用户认为自己具有使用移动视觉搜索的
统质量作为实用价值的前因变量之一,而使用与满足 技能或自信时,
会认为这一应用是可以完成的、
容易使
理论中的实用价值的定义为用户感知到的功利性目标 用的;
反之,
用户就会丧失
“我能够使用移动视觉搜索”
的有效实现程度,可见感知有用性是对实用价值有用 的信念,从而认为其难度超过自己的技能范围。用户
程度的感知。移动视觉搜索的系统质量主要是稳定性 将直接影响其对 MVS 易用
对自我效能的感知与评估,
与适应性、搜索功能、获得信息的匹配度等要素,较高 性的感知。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系统质量的 MVS 会使用户获得较好的感知有用性,
同 H5:
用户的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时,系统质量一般体现在系统功能与信息服务的人性 (5)创新性。创新性是用户愿意为这项技术尝试
化与功能完善方面,
也会使用户更易于理解和操作,
获 或改变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肖爽和 Yang[44-45]都证明了
得感知易用性。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影响因素中用户的个体创
H1:
用户感知的系统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新性作为外部变量对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有直接且显
H2:
用户感知的系统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著的正向影响,同理,对于移动视觉搜索,用户的个体
(2)相对优越性。相对优越性是用户感觉到的新 创新性越强,
便有尝试使用这项技术的意图,
才会感知
产品或新技术带来的优势程度,表现了优越于其他同 到其有用性和易用性。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81
信息服务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H6:用户的创新性正向影响
感知有用性
H7:用户的创新性正向影响
感知易用性
3.1.2 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
的影响关系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

用户使用移动视觉搜索的过程中,
如果这一移动视觉搜索应用让用
户感觉到很容易使用,
用户便很容
易会在使用过程中获取到自己想
要的信息,
感知到移动视觉搜索是 图1 理论模型

有用的,
故感知易用性将正向影响
表1 变量及其测量问项
感知有用性。王小宁等[25]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也验证了
变量 测量问项 测量问项来源
感知有用在感知易用与移动搜索行为采纳意图之间起
感知有用性 我认为利用移动视觉搜索能更全面地找到我需要的信息
文献[46]
到中介作用。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PU) 我认为利用移动视觉搜索能更准确地找到我需要的信息
H8:
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感知易用性
学会使用移动视觉搜索应用的各项功能对我来说很容易
我认为使用移动视觉搜索应用找到我需要的信息很容易 文献[44]
基于技术接受(TAM)模型及相关的实证研究,感 (EOU)
熟练使用移动视觉搜索应用对我来说很容易
知有用性将直接正向影响用户的行为意向,而感知易 系统稳定性较高,响应速度快,我可以流畅地使用移动视
觉搜索应用或功能
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考虑 系统质量 移动视觉搜索所得的信息与识别对象的匹配度很高
文献[22]
AR
(SYU)
到现阶段移动视觉搜索的应用主要分为图像识别、 移动视觉搜索能提供多途径的搜索方式
识别和二维码(程序码)识别,不同的用户感知对于各 移动视觉搜索应用的各项功能的设计是很好的
我认为移动视觉搜索比其他搜索方式更方便
应用的影响不同,
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相对优越性
我认为移动视觉搜索比其他搜索方式能获得更丰富的 文献[40]
(RA)
H9(a/b/c):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移动视觉搜索图 信息
使用移动视觉搜索获取信息的体验和收获高于我使用前
像识别/AR识别/二维码(程序码)识别行为意向 的预期
期望确认度
H10(a/b/c):
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移动视觉搜索图 (EC)
使用移动视觉搜索获取的信息的质量高于我使用前的 文献[29,40]
预期
像识别/AR识别/二维码(程序码)识别行为意向 移动视觉搜索应用的服务水平高于我使用前的预期
3.3 理论模型 如果周围没有人帮助我的话,我能独立完成移动视觉搜索
过程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和对移动视觉搜索的相关研 自我效能
如果我尽力解决,我有能力解决移动视觉搜索使用中遇到 文献[43]
(SE)
究,
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的问题
以我的能力,我自信我能使用各种移动视觉搜索应用
我经常尝试新的搜索方式
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创新性 我比周围的人知道更多搜索方式
参考文献[44]
4.1 问卷设计 (INN) 我一般都是最先尝试新的搜索方式的人
新的搜索方式令我感到很兴奋
本问卷分为两部分:
(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
和其他的搜索方式相比,我更愿意选择使用
括被调查者的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职业、
个人收入 图像识别
BI(a)
我会推荐身边的人使用图像识别
水平、互联网使用年限、移动视觉搜索使用年限、频率
我会推荐身边的人使用图像识别
和最常用的移动视觉搜索方式。
(2)研究假设中的变量 我会继续使用AR识别
问项,共 10 个变量因子,设计了 30 个变量测量问项。 移动视觉搜索
BI(b)
和其他的搜索方式相比,我更愿意选择使用
文献[22,27,29]
行为意向(BI) AR识别
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
将选项分为
“非常同意”
“同 我会推荐身边的人使用AR识别
意”
“一般”
“不同意”
和“非常不同意”
五个选项,
分别记 我会继续使用二维码/程序码识别

为 5、
4、3、
2、1,
供填写者根据对每一题的态度强弱进行 BI(c)
和其他的搜索方式相比,我更愿意选择使用
二维码/程序码识别
选择。问卷中各测量问项如表1所示。 我会推荐身边的人使用二维码/程序码识别

82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信息服务

4.2 数据收集 数与对应 AVE 的平方根进行衡量,


根据效度评估方法,
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的发放持 如对角线上 AVE 的平方根大于 0.707 且大于与其余各
续 20 天的时间,
共收集到 391 份问卷,
除去填写不完整 因子的相关系数时,表明效度的标准得到满足。利用
及无效的问卷,共 352 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WarpPLS 软件对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90.03%。样本男女比例均约占 50%;各年龄段样本中 表3 效度检验结果
PU EOU EC SYU RA SE INN BI(a) BI(b) BI(c)
18~35 岁人群占比最高(76.96%),此外,60 岁以上
PU 0.940 — — — — — — — — —
(0.51%)和 18 岁以下(11%)均有涉及;
受教育程度涵盖 EOU 0.777 0.889 — — — — — — — —
高中及以下(13.04%)、专科(13.04%)、本科(65.73%)、 EC 0.750 0.723 0.911 — — — — — — —
SYU 0.748 0.776 0.797 0.872 — — — — — —
硕博士(8.18%);
职业涉及学生、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企 RA 0.739 0.721 0.740 0.806 0.920 — — — — —
业/公司、
自由职业者、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退休以及无 SE 0.690 0.808 0.681 0.766 0.698 0.898 — — — —
INN 0.654 0.687 0.677 0.717 0.658 0.716 0.876 — — —
业/下岗人群;
样本的整体结构与中国互联网网民发展
BI(a) 0.746 0.753 0.740 0.800 0.768 0.728 0.728 0.908 — —
趋势相契合;样本中具有 5 年以上互联网使用经验用 BI(b) 0.727 0.713 0.745 0.761 0.754 0.713 0.752 0.832 0.911 —
户占到 72.89%,除 7.93%的样本用户无直接使用 MVS BI(c) 0.640 0.691 0.642 0.725 0.694 0.701 0.725 0.794 0.752 0.910

其他样本均有至少 1 个月以上的使用经验,
的经验外, 由上表可知,对角线上的 AVE 值均大于 0.707,且
被调查样本中,经常使用和几乎每天使用的用户分别 大于对角线以下的数值,
说明本研究模型的效度较高,
占 29.72%和 10.83%;二维码/程序码识别(占 50.75), 即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
是 用 户 最 常 用 的 MVS 应 用 ,其 次 是 图 像 识 别 5.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31.57%),总体来看,被调查样本结构合理,有利于移 本阶段采用 WarpPLS 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对模型
动视觉搜索行为意愿的模型验证。 其中 H1、
中的假设进行检验, H7 两条假设未通过检验,
成立的假设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5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5.3 结果讨论
5.1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1 结果分析
(1)信度与效度检验。Cronbach's α 和 Composite (1)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分析。研究模型
Reliability(CR)是考查问卷结果可信度的重要指标,
这 显示,
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在系统质量、
相对优越
两个指标的系数值介于 0~1 之间,
值越大,
代表问卷结 性、创新性、自我效能感、期望确认度等外部变量与移
果信度越高,通常情况下,Cronbach’s α>0.7 时信度较 动视觉搜索的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中介影响作用,且作
好,当 CR 系数值>0.7 则认为整体组合信度较好,本研 用效果显著,
这与现有相关研究结论一致,
也验证了技
究的信度结果如表2。 术接受模型对于移动视觉搜索用户行为研究的适用
表2 信度检验结果 性, MVS 系统的有
反映出用户在开展移动视觉搜索时,
变量 PU EOU SYU RA EC SE INN BI(a) BI(b) BI(c) 用性与易用性是用户关注的重要因素。
CR 0.938 0.918 0.927 0.917 0.936 0.926 0.930 0.934 0.936 0.942 感知有用性对三种移动视觉搜索应用方式的行为
Cronbach's α 0.868 0.866 0.895 0.819 0.897 0.880 0.899 0.894 0.898 0.908

由上表可以看出,CR 系数
均 大 于 0.7,Cronbach's α 系 数
均大于0.8,
且数值都较高,
说明
该问卷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能真
实反映被调查者对上述研究假
设的态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
信度较高。
(2)效度检验。问卷的效
度可通过比较各变量的相关系 图2 结构模型与路径系数

83
信息服务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意向均有正向影响,可见,当用户感知到有用时,MVS 除,
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
的三种形式的搜索都会被用户采纳使用。其中,感知 易用性之间关系会不断弱化,但本文的结果表明 MVS
有用性对 AR 识别影响的显著性最强,对二维码/程序 在感知易用与有用的关系上与普遍互联网产品不同,
码识别影响的显著性最弱。这可能是因为 AR 识别能 这一结论是对 Hong 等研究者的观点[9]予以印证。一方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与虚拟世界中 面可能是由于移动视觉搜索作为新的搜索方式,其搜
的信息进行匹配,其捕捉到的物体和进行匹配的视觉 索技术及其应用方式还在不断发展与探索中,另一方
点可以是动态的、
多角度的,
能较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到 面,移动视觉搜索不是单一地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搜
因此用户因感知到 AR 识别对于搜索过程
有用的信息, 索,而是需要通过摄像头等输入设备捕捉需要检索的
进而影响了使用 AR 识别的行为意向。对于
的有用性, 图像、
文字或视频,而图像、视频中不仅包含文字信息,
移动视觉搜索中大众相对熟悉的图像搜索这一行为, 还具有相关物体的属性、 动态特征等因素,
如果能够轻
其显著性却小于 AR 识别,
可能是由于图像搜索只能根 易地捕捉到清晰的、有特征的图像或视频,
则会较容易
据拍摄到的静态的照片进行搜索,常因图像识别的匹 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此外移动视觉搜索常常会因为
配、
转换等技术尚未成熟以及移动设备的硬件差异、
拍 输入的多媒体不清晰、不具有代表性等原因无法在互
[47]
摄角度差异等因素影响,
搜索结果的准确性不够高 ; 联网中匹配到关联度较高的信息,从而影响其感知有
而二维码、
程序码现在多应用为搜索个人名片、
付款等 用性。所以,
移动视觉搜索因为其技术和功能特性,

链接,其搜寻信息的功能还不够成熟,所以,感知有用 户的感知易用性将对感知有用性有较大影响。
性对图像搜索和二维码/程序码搜索的影响较 AR 识别 (3)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受到前因变量的影
显著性更弱。 响。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移动视觉搜索应用方式
感知易用性对三种移动视觉搜索应用方式的行为 的影响,
受到用户自身特征、
搜索期望以及系统特征等方
意向均有正向影响。其中,
感知易用性对二维码/程序 面的多重作用,
且对两者起作用的前因变量并不相同。
对 AR 识别影响的显著性最
码识别影响的显著性最强, 其中,
相对优越性、
期望确认度和创新性对感知有用性的
弱。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生活中接触到的付款、商品等 影响显著,
期望确认度路径系数最大;
自我效能、
系统质
都标有相关信息的二维码或程序码,用户出于日常生 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自我效能感影响最为显著。
活需要和经验对二维码和程序码的识别及搜索过程较 从感知有用性的前因变量来看,用户使用移动视
为熟悉,
同时二维码/程序码识别的使用方式较为简便, 觉搜索的目的是获取相关度较高的信息,当用户在使
用户只需要扫描指定的二维码或程序码即可完成搜 用 MVS 服务后获得的信息结果与使用前的期望相符
索,
所以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会直接导致用户对二维码/ 合,
产生较高期望确认度,
则感觉移动视觉搜索是有用
程序码识别的使用行为;而图像识别、AR 识别均需要 的;
同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用户认为移动视觉
有拍摄或截取现实中物体的过程,通常受到技术等因 搜索比其他搜索方式更方便、
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素的制约,使用图像识别搜索而来的信息常常与用户 表明移动视觉搜索因其技术原理和搜索方式与其他搜
想要的信息产生偏差,同时问卷收集数据表明被调查 索方式相比具有更便捷、
信息更全面的优越性,
意味着
者对 AR 识别的使用最少,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 AR 识 用户通过移动视觉搜索所查询到的信息中存在较多有
用户对如何使用 AR 识别也暂时比较
别的技术感较强, 用信息;此外,个体创新性影响了用户搜索功能的选
陌生,
这导致因感知易用性而开展二维码/程序码识别 择,
创新性强的用户更倾向于尝试新的技术和应用、
使
的移动视觉搜索较图像搜索更显著。 用新技术和应用来搜寻信息,从而发现一项新技术是
(2)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感知易用 有用的并继续使用,这也与肖爽等研究者发现的创新
性对于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显著,且路径系数较大。这 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的结论相一致[44]。
与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的一般结论略有差异,虽然孟祥 自我效能和系统质量均对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
莉等[10,48]认为感知易用性的作用会因用户对信息系统 响。用户自我效能表示用户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一项搜
的使用经验或熟悉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弱,甚至信息系 索过程,
在调查中发现,
使用移动视觉搜索经验较丰富
统持续使用理论等模型将感知易用性这一变量予以剔 的人通常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能轻松地使用移动视

84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信息服务

觉搜索应用,
从而会产生较高的感知易用性;
而系统质 用户将 MVS 视为现有搜索工具的补充,
更关注其在特
量能够衡量一项移动视觉搜索能否给用户提供较好的 定任务、情境中获取视觉对象关联信息的使用感知与
搜索服务,
包括系统的稳定性、
匹配性、
功能的友好性、 效果。MVS 服务开发者不能局限于传统搜索中的查询
人性化等因素,较高的系统质量可能使用户较容易使 应侧重于 MVS 作为未来搜索应用新趋势的
效率因素,
用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从而认为这一移动视觉搜索应 发展,
不断发展视觉关联信息及其应用的自适应、
智能
用是感知易用的。 化、协作交互等特征,实现具有 MVS 特征的感知易用
在前因变量中,系统质量对于感知有用性影响不 性;同时,也要考虑到 MVS 对于用户在信息检索与获
[42]
显著,
这与部分研究者的结论是相悖的,
张李义等 在 取、利用等方式方面的影响,结合用户与需求情境,发
对多篇文献进行归纳出发现,系统质量是影响感知有 展出更多适应新的搜索模式的理论与应用。
用性的最大 β 来源,但他们也指出系统质量与感知有
表明 MVS 作为一
用性的影响与其应用领域密切相关, 6 结语
种新的搜索服务,
用户对其搜索方式的开展,
希望或关 本文借助技术接受模型,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
注的是提高系统易用性的质量维度。此外,创新性对 用性对移动视觉搜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表明 MVS 作为搜索信息的
感知易用性的影响不显著, 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三种移动视觉搜索方式的行
系统,用户的创新性特征是为了满足其信息需求的目 为意向影响程度不同,感知有用与易用性在外部变量
的,
而与是否易于操作无关,
这也强调了移动视觉搜索 和 MVS 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对优越性、
期望确
的工具型特性。 认度和创新性均对感知有用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
5.3.2 启示 响,系统质量和自我效能则对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产生
感知易用性是 MVS 用户行为意向
(1)感知有用性、 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本研究只
研究需要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移动视觉搜索中服务 关注与感知有用与易用性相关的外部变量的影响作
开发者首先需要从感知有用与易用视角关注用户需求 用,未来研究可对移动视觉搜索的用户使用行为予以
感知有用性影响了用户对不同 MVS 应用的选
与体验, 细化,
探析更为具体的需求及其动因。
择,
主要与不同应用的视觉对象匹配效果有关,
而易用 参考文献
性感知与用户对于 MVS 应用的熟悉度有关; MVS
同时, [ 1 ] Dekdouk A. Ontology-based iIntelligent mobile search orient⁃

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的前因变量不可一概 ed to global e- commerce[C].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ra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0,
7(1):28-33.
而论。感知易用性方面,用户自身感知的能力胜任的
[ 2 ] 艾媒报告.2018 上半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监测报告[EB/OL].
通过如推广类似支付宝 AR 扫
影响大于系统质量因素,
[2018-09-20].http:// www.iimedia.cn/61979.html.
等趣味性活动等方式使用户逐渐熟悉 MVS 各类应
“福”
[ 3 ] Girod B, Chandrasekhar V, Chen D M, et al. Mobile visual
用,提高 MVS 与各类移动设备的匹配性,提供易于理 search[J].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2011, 28(4): 61-76.
解、操作的功能,进而获得良好的易用性感知;感知有 [ 4 ] 张兴旺, 黄晓斌. 国外移动视觉搜索研究述评[J]. 中国图书馆
需要关注用户使用 MVS 的搜索需求特征,
用性方面, 可 学报, 2014 (3): 114-128.
从对视觉对象的识别和处理、
视觉查询多样性、
信息的 [ 5 ] 钟志鹏, 王涌天, 陈 靖,
等. 一个基于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的
可达性、 MVS 应用的自适应等影响用户
系统的可靠性、 博物馆导览系统[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2, 24

体验和查询效率的因素角度提升期望确认度,提高用 (4):555-562.
[ 6 ] 贾 佳, 唐 胜, 谢洪涛. 移动视觉搜索综述[J]. 计算机辅助
户感知有用性。
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7, 29(6): 1007-1021.
(2)技术接受模型在 MVS 用户行为研究中具有适
[ 7 ]Depeursing A,Due S,Eggel I,et al. Mobile medical visual in⁃
但需关注到 MVS 用户行为与其他搜索行为的差
用性,
formation retrieval[C].Proceeding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In⁃
异性。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的影响作用比其他搜索 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2012,
16(1):53-61.
服务或信息系统更为显著,
此外,
模型验证的结果也发 [ 8 ] 傅 钰, 范丽婷. 移动搜索用户行为研究——基于在校大学
现 MVS 使用行为中部分因素的影响效果与其他搜索行 生的调查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8):60-63.
这是移动视觉搜索检索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 9 ] Hong S J , Thong J Y L , Tam K Y . Understanding continued in⁃
为相异,

85
信息服务 情报资料工作 2020年1月 第41卷 第1期

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behavior: a comparison of three 用理论模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20):
134-137,148.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net[J]. Decision Support [30] Lim S,Xue L,Yen C C,et al. A Study on singaporean women's
Systems, 2006, 42(3):1819-1834. acceptance of using mobile phones to seek health information
[10] 孟祥莉,
袁勤俭. 期望确认理论在 IS 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 现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1 (12) :
2018,
代情报, 38(9):169-177. 189-202.
[31] 刘鲁川,
孙 凯,
王 菲,
等. 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
[11] 张兴旺, 李晨辉. 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建设的若干
2011,
证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37(6): 50-57.
关键问题[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15):42-28.
[32] 苏君华. 面向搜索引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D]. 南京: 南京
[12] Li H Q,Wang Y,Mei T,et al. Interactive multimodal visual
大学, 2011.
search on mobile devi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
[33] 师伟伟. 移动搜索使用行为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 西安:
dia,
2013,
15(3):594-607.
2014.
西安石油大学,
[13] 马腾腾, 赵宇翔, 朱庆华. 国外移动视觉搜索产品的比较分析
[34] 陈明红, 漆贤军, 刘 莹. 移动搜索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
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9): 81-88.
图书馆学研究, 2016(17):47-58.
[14] 韩 玺, 张 玥, 朱庆华. 基于移动视觉搜索的图书馆、
档案
[35] 朱哲慧,
袁勤俭. 技术接受模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
馆、博物馆资源融合服务模式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18 2018(12):168-176.
用与展望[J].情报科学,
(2):63-70. [36] 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
[15] Chandrasekhar V R, Chen D M, Tsai S S, et al. The stanford mo⁃ 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bile visual search data set[C].San Jose:2nd Annual ACM Multi⁃ 1989,
13(3):319-340.
media Systems Conference, 2011:117-122. [37] 范 哲,赵宇翔,朱庆华. 元分析方法在社会化媒体采纳和使
[16] 胡 蓉, 唐振贵, 朱庆华. 混合需求驱动的文内视觉资源移动 用中的应用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9):112-118.
视觉搜索框架[J]. 情报学报, 2018(3):283-295. [38] 康 凯.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模型[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17] 曾子明, 周 知. 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移动视觉搜 2004.
社,
索模型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8):126-130. [39] Rick Busselle, Joey Reagan, Bruce Pinkleton, et al. Factors af⁃
[18] 韩 玺, 何秀美, 张 玥,
等. 基于语义关联的图书馆移动视 fecting Internet use in a saturated-access population[J]. Tele⁃
觉搜索资源与服务聚合研究[J]. 现代情报, 2017, 37(10):3-7. matics and Informatics, 1999, 16(1-2): 45-58.
[19] 张兴旺, 李晨晖. 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建设的若干 [40] 蒋宇澄.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科普网站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
关键问题[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5):42-48. 响因素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0] 张亭亭, 赵宇翔, 朱庆华. 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的众包模 [41] Brown 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
式初探[J]. 情报资料工作, 2016(4):11-18. 2002.
[21] 吴 丹, 梁少博. 多设备环境下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综述 [42] 张李义, 张 然. 技术接受模型(TAM)关键变量前因分析[J].
[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6) :109-127.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5,
5(2):11-20.

[22] 陈明红, 甄慧琳, 韦芷晴, 等. 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意向模型及 [43] 李雅筝. 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及课程付费意愿影


响因素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实证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8, (3): 1-10.
[44] 肖 爽. 基于 TAM/TPB 整合模型的移动广告用户使用动机
[23] 余小萍. 移动搜索行为研究综述:用户情境动因方法[J]. 图书
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0.
馆, 2018(4): 93-99.
[45] Yang K C C. 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24] 张 敏, 唐国庆, 张 艳. 负面在线情绪下搜索用户持续使用
commerce in Singapore[J]. Telematics & Informatics, 2005, 22
意向的双路径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8, 428(9):25-32,
(3):257-277.
85.
[46] 刘子龙. 第三代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研究[D]. 大连: 东北
[25] 王小宁, 师伟伟. 基于 Trust-TAM 整合模型的移动搜索用户
财经大学, 2011.
采纳行为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2
[47] Tsai S S, Chen H, Chen D, et al. Mobile visual search using im⁃
(5):32-36. age and text features[J]. Signals, Systems & Computers, 2012,
[26] 陈 艳, 廖文杰. 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搜索引擎评价体 (10): 845-849.
系探讨[J].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8 (1): 115-117. [48] Venkatesh V , Morris M G , Davis G B , et al. User acceptance
[27] 陈明红, 漆贤军, 李妍慧. 基于 TAM 与 TTF 整合模型的移动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J]. MIS Quar⁃
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杂志, 2014(6):179-186. terly, 2003, 27(3):425-478.
[28] Zhang J , Huang J , Chen J . Empirical research on user accep⁃
tance of mobile searches[J]. Tsinghua Science & Technology, [作者简介]范 哲,
女,1980年生,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0, 15(2):235-245. 刘轶伦,
女,1995年生,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
[29] 刘鲁川, 孙 凯. 基于扩展 ECM-ISC 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 2019-01-15
收稿日期:

8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