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新闻界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ISSN 1007-2438,CN 51-1046/G2

《新闻界》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基于认知路径理论的信息多模态对网络信息可信度影响研究——有调节的中
介模型
作者: 廖圣清,游雁麟
DO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40014.003
网络首发日期: 2024-01-15
引用格式: 廖圣清,游雁麟.基于认知路径理论的信息多模态对网络信息可信度影响研
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OL].新闻界.
https://doi.org/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40014.003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
》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40014.003 网络首发时间:2024-01-15 16:37:34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51.1046.g2.20240114.1251.006

新闻学研究

基于认知路径理论的信息多模态
对网络信息可信度影响研究1)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廖圣清 游雁麟

摘要 为探索新闻包含多模态信息对受众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的影响,本研究根据详尽可能性模型,以信
息模态为自变量、详细思考程度为中介变量、信息可信度为因变量,涉入程度作为信息模态与详细思考程
度之间的调节变量,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通过在线实验(N=429)验证。实验证明,信息多
模态对信息可信度具有显著影响,文本新闻添加图片、视频,显著提高信息可信度评估;详细思考程度对
信息多模态与信息可信度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对于涉入程度较高的受众,信息多模态能够显著提高详细思
考程度。本研究,不仅证实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而且从认知机制角度解析影响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信息模态;信息可信度;涉入程度;详尽可能性模型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 廖圣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教授,
云南昆明 650540。游雁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信息获取方式。人们愈发习
[1]
惯从资讯网站、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交流互动 。从新闻生产来看,受众
能够发挥新闻现场优势、自身专业领域优势,与新闻媒体共同参与新闻生产。
由此,一方面,拓宽了新闻的来源、叙述视角,另一方面,涌现出许多良莠
不齐的信息,特别是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假新闻、谣言“趁虚而入”,侵
蚀公众的网络环境。
在此媒介环境下,受众浏览新闻的习惯、思考新闻的方式是否发生变化?
受众对来源不明但展现形式丰富的新闻是否信任?简而言之,受众会相信什
么样式的新闻?这是本研究试图解答的问题。
[2][3]
信息展现形式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 。研究证明,
[4][5]
具有更多信息模态呈现的新闻,提升受众的可信度评估 。然而,最新结
[6] [7]
果显示,健康短讯中的图片信息 、以图表形态展现的信息 ,对新闻的认
知效果、可信度评价影响,研究结论不一;而且,对多种模态呈现新闻的研
究不多。同时,有研究者已经将受众信息可信度评估过程分为多个阶段,试
[8][9][10]
图深入挖掘其中的认知过程 。
在已有媒介可信度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详尽可能性模型(ELM)

1)基金项目: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20235201)。

21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等认知路径理论,考察目前经常出现的(文字、 可 信 度 展 开。 互 联 网 环 境 中, 具 有 信 誉 优 势 的
图片和视频)多模态新闻对网络信息可信度的 专 业 媒 体 与 普 通 受 众 的 界 限 变 得 模 糊, 在 传 统
影响,深入探究受众的信息可信度的形成机制, 媒介形态中惯有的作者信用凭据(credentials)、
总结在数字化媒体环境、移动新闻消费环境中, 权 威 标 识, 在 互 联 网 媒 介 形 态 中, 尤 其 对 于 用
[21]
受 众 的 新 闻 认 知 的 新 特 征、 新 变 化, 为 丰 富 的 户生产内容平台,常常是不可见的 ;信息的
[22] [23]
新闻生产、有效的谣言防范提供理论支持。 转发和再生产,变得非常容易 。Jung 研究
网 络 健 康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影 响 因 素, 结 果 表 明,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内容 受 众 浏 览 健 康 信 息, 更 加 关 心 信 息 准 确 与 否,
(一)信息可信度 而 不 是 信 息 是 否 出 自 权 威 的 人 士 和 渠 道, 尤 其
1. 可信度研究。媒介可信度研究,始于 20 是 当 受 众 具 备 一 定 的 健 康 知 识 时。 因 此, 人 们
世纪 50 年代 Hovland 等人的“信源”研究,并 对 网 络 环 境 中 的 可 信 度 评 估, 不 完 全 依 赖 于 对
大致围绕三个主题展开: 基于信息来源的信源 信源可信度的判断。

可信度、基于传播渠道的媒介可信度 以及基于 最 初 的 网 络 信 息 可 信 度 研 究, 集 中 于 探 索
[11]
信息内容的信息可信度 。 网 页 信 息 中 的 某 些 特 征 或 要 素 的 影 响, 包 括 超

伴 随 研 究 内 容 的 演 变 和 扩 展, 媒 介 可 信 度 链接、点赞、评论、转发等从众形式 以及广告
[24]
的 定 义, 逐 渐 从 信 源 的 客 观 属 性 转 变 为 关 系 变 和赞助商等 。因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
[12][13]
量 ,即受众对媒介主体或者媒介内容的可 提供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
信 度 评 估; 研 究 的 焦 点, 逐 渐 从 信 息 来 源 的 特 同 时, 针 对 网 络 信 息 传 播 的 特 点, 研 究 者
[14][15]
征扩展到媒介行为的特征 ,即经由“信源 对 网 络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评 估 要 素 进 行 了 研 究。 例
可信度”转为“媒介可信度”“信息可信度”。 如,Chung 等人将传统的可信度因素与网页信息
受 众 和 传 播 情 境, 一 直 是 媒 介 可 信 度 的 决 可 信 度 因 素( 互 动 性、 多 媒 体 和 超 链 接) 进 行
[16] [25]
定性影响因素 。一方面,可信度是受众对媒 对比测量 。Appelman 等人构建了一个新的信
介 的 一 种 主 观 评 价; 另 一 方 面, 这 种 评 价 随 受 息可信度测量指标,包括准确(accurate)、真
[26]
众接触媒介的情境(context)而变化。也就是说, 实(authentic)和可信(believable)三个维度 。
可 信 度 评 价 的 核 心, 在 于 受 众“ 如 何” 将 信 息 Fogg 提出了测量网页可信度的三个要素: 操作
[17]
视为“可信的” 。 者(operator)、内容(content)和设计(design);
信息可信度研究,主要针对信息内容本身, 其 中,“ 内 容” 被 定 义 为“ 网 站 提 供 的 信 息 及
[27]
探 索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影 响 因 素; 例 如, 语 言 的 组 其相关的各种功能” 。Choi 将这一类型细化
[18]
织性、行文风格的规范性 ,语言的流畅性、 为 两 个 测 量 维 度: 可 信(trustworthiness) 和 专
[28]
数 量 的 严 谨 程 度、 是 否 援 引 案 例, 以 及 信 息 的 业(expertise) 。
[19]
展示方式 ,等等。同时,还有学者探讨信息 Sundar 从技术支撑(Affordance)角度,建
[20]
可信度的测量 。 构 了 包 含 模 态(modality)、 中 介(agency)、
2. 互联网环境中的信息可信度。随着互联 互 动(interactivity)、 定 位(navigability) 四
[29]
网 技 术 的 演 进, 许 多 信 息 以 网 页 形 式( 现 在 是 个关键数字媒体特征的 M.A.I.N. 模型 ;其中,

移动端),展现给受众。 “中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源 ,模态、互动和定
互 联 网 环 境 中 的 可 信 度 研 究, 多 针 对 信 息 位 是 网 站 所 提 供 的 某 种 技 术 或 功 能, 例 如, 模

① 这里的媒介可信度(media/channel credibility)专指可信度研究中针对渠道的研究方向。
② 英文为 bandwagon,是社交或资讯网站提供的诸如点赞评论转发等带有公共社交属性的功能总称。
③ 原论述为“至少从认知心理角度出发,中介本身经常作为信息来源,尤其是在所给信息没有申明其他来源之时”。

22
新闻学研究

态 表 示 网 站 包 含 的 文 字、 视 频 等 多 媒 体 内 容, 受 众 采 用 更 加 中 心 化 的 思 考 路 径, 提 高 详 细 思
[37]
互 动 表 示 网 站 能 够 引 发 与 受 众 的 互 动 行 为。 正 考程度 。
如 Sundar 所言:互联网环境下,受众评估可信 针 对 网 络 信 息 多 种 模 态 共 存 现 象, 研 究 者
度, 考 察 信 源 之 外, 还 会 将“ 信 息 和 渠 道” 作 转向多种信息模态(multimodality)组合对信息
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 可信度的影响。Kiousis 等人的研究,首次提供
互 联 网 新 闻 的 评 价, 很 可 能 受 益 于 某 种 假 了 按 照 数 量 方 式 对 信 息 多 模 态 进 行 测 量, 即 将
定 的 可 信 度: 文 本 信 息 附 加 设 计 良 好 的 界 面 和 信 息 多 模 态 程 度 从 高 到 低 分 为: 文 字、 文 字 +
吸 引 人 的 图 形, 即 便 缺 乏 对 原 本 内 容 中 线 索 的 图 片 和 文 字 + 图 片 + 视 频; 研 究 证 明, 多 模 态
[30]
判断,也可能获得受众积极的可信度判断 。 的 信 息 呈 现, 通 过 提 高 对 网 页 的 正 向 评 价, 间
[38]
(二)信息多模态 接提高信息可信度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认
1. 信 息 模 态。 信 息 模 态, 指“ 信 息 在 某 种 知 研 究 视 角, 将 信 息 多 模 态 对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影
渠道上传递或展现的方式”,包括文字、图像、 响,转化成一个受众参与(多媒体内容的审查)
[31] [39]
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 。 的问题 。Sundar 等人考察具有多种信息模态
面 对 不 同 信 息 模 态, 人 们 使 用 不 同 的 处 理 的 网 络 信 息; 研 究 发 现, 传 递 新 闻 时, 不 同 特
逻 辑。 文 字 是 基 于 时 间 和 序 列 的 处 理 方 式, 图 征 的 信 息 模 态 及 其 组 合 方 式, 提 供 了 不 同 的 线
[32]
片是基于空间的同时处理方式 ;两者都能传 索, 唤 起 受 众 的 不 同 认 知 体 系, 形 成 不 同 的 可
[40]
递 独 立、 系 统 且 具 有 独 特 社 交 意 义 的 信 息。 因 信度评价 。Willoughby 对 健 康 短 讯 中 表 情 图
[33]
此,文字加图片,被视为多种媒介组合形式 。 片 对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影 响 研 究, 证 明 纯 文 本 信 息
[41]
视频,在视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听觉信息, 内容获得更高的可信度 。相反,对网络新闻
同 时 通 过 剪 辑、 穿 插、 播 放 速 度 调 节 等 手 法 对 的 实 验 研 究 显 示, 以 图 表 形 式 呈 现 新 闻, 能 获
图 像 进 行 加 工, 是 一 种 不 同 于 文 字 和 图 片 的 信 得 涉 入 程 度、 知 识 水 平 较 低 的 受 众 更 高 的 新 闻
[34]
息模态 。 可 信 度 评 估; 相 比 纯 文 本 新 闻, 文 字 内 容 与 图
互 联 网 技 术 的 发 展, 拓 宽 了 信 息 模 态 的 多 表同时呈现的新闻,获得更高的详细思考程度。
样 性、 丰 富 性, 也 提 高 了 信 息 内 容 使 用 不 同 信 这 说 明,“ 信 息 以 不 同 形 式 的 重 复 出 现”, 也
[35] [42]
息模态的灵活性 ,包括文本、图片、短视频、 就是多模态展现,提高了认知效果 。Shen 针
动 图 以 及 各 种 表 情 等, 在 信 息 呈 现 中 使 用 的 更 对 新 闻 中 的 图 片 元 素, 考 察 了 受 众 的 媒 介 使 用
加 普 及。 不 同 网 站, 运 用 信 息 模 态 的 种 类 和 特 和 接 触 情 况, 以 及 新 闻 信 息 的 元 素( 例 如 评 论
[43]
征 不 尽 相 同;Sundar 等 人 使 用 技 术 支 撑, 概 括 点赞)对辨识和评价新闻中虚假图片的影响 。
[36]
网站支持信息模态(以及其他功能)的能力 。 由上可知,现有研究考察了多种情境下信息
受 众 的 网 络 新 闻 浏 览 行 为 更 加 频 繁; 作 为 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但是,对新闻尤其
新 闻 内 容 的 一 个 方 面, 信 息 模 态 获 得 了 更 多 学 是社交平台常见的简讯 + 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新闻
者的关注。 研究不多。同时,现有研究多针对新闻多模态信
[44] [45]
2. 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较早 息对认知效果 、内容评价的影响 ;但是,

关于信息模态与信息可信度研究,探索了纸质、 较少研究信息可信度 。此外,现有网络信息多
音 频 和 视 频 信 息 对 认 知 处 理 路 径 的 影 响, 将 信 模 态 研 究, 集 中 于 考 察 文 字 与 图 片 两 种 模 态 的
[46]
源 可 信 度 作 为 调 节 变 量。 研 究 发 现, 在 接 受 音 对比、文字与图片的组合 ; 但是,对目前网
频、视频内容时,具有更高信源可信度的内容, 站、 移 动 端 经 常 出 现 的 短 视 频 形 态, 特 别 是 文

① 本研究针对的新闻可信度,为新闻的信息可信度,即受众在新闻浏览情境下对新闻内容的可信度评价,以下简称
为新闻可信度。

23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字、 图 片 和 视 频 三 种 信 息 模 态 组 合 研 究 不 多。 字 + 图片展现的新闻,获得的可信度低于文字 +
Kiousis 等人的研究,对此有所涉及; 但是,该 图 片 + 视 频 三 种 信 息 模 态 展 现 的 新 闻。 因 此,
研 究 对 网 页 新 闻 的 考 察, 已 不 适 用 于 今 天 移 动 针对现有网络新闻中常见的附加图片和短视频
[47]
场景下受众的新闻浏览模式 。例如,该研究 的表现形式,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1:
认为,多模态信息可以提高受众对网页的评价, H1: 新闻内容的多模态水平越高,获得的
从 而 提 高 他 们 的 信 息 可 信 度 评 估; 然 而, 现 在 受众的信息可信度越高。
人 们 习 惯 于 从 微 博、 微 信、 今 日 头 条 等 资 讯 平 (三)基于认知路径理论的模型假设
台 浏 览 新 闻, 这 些 平 台 均 支 持 文 本、 图 片、 短 1. 详 尽 可 能 性 模 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视 频 等 多 种 信 息 模 态; 人 们 不 会 因 为“ 该 网 站 Model,ELM)。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信息
具 有 多 媒 体 的 信 息 展 现 形 式” 而 提 高 对 平 台 的 展现方式日渐多样化,受众的信息可信度评估的
评价。本研究提出研究问题: 影 响 因 素 变 得 更 加 繁 多 且 不 可 预 测。 例 如, 原
研 究 问 题: 新 闻 的 多 模 态 信 息 对 信 息 可 信 先考察报纸新闻援引案例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度具有怎样的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中,很难用简单的是与否来解答;
线索总和理论(cue summation theory)认为, 而 且, 受 众 对 信 息 平 台 的 使 用 习 惯, 案 例 的 展
相 比 单 一 渠 道, 多 渠 道 的 传 播 能 够 提 高 学 习 效 现 形 式, 甚 至 其 他 用 户 的 评 论 转 发 行 为 等, 都
果,且基于两个前提:一是每个渠道(即不同形 可能影响信息可信度的评估。
态的信息,如文字和图片)能够提供不同的线索, 研 究 者 关 注 互 联 网 的 技 术 特 征, 试 图 整 合
[48]
二是这些线索是互相关联的 。与此一致,双 互联网信息要素,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对受众的
重 编 码 理 论(dual-coding theory) 认 为, 受 众 信 息 可 信 度 评 估 过 程 进 行 解 析; 认 为 受 众 接 触
拥 有 两 个 独 立 的 认 知 系 统, 即 基 于 语 言 的 言 语 网络信息,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
系统、基于非语言的视觉系统;如果同时提供两 从对网络信息较浅层的注意,到对具体内容的理
[51][52][53]
种 信 息, 受 众 能 够 使 用 互 相 独 立 的 系 统 处 理 信 解和评估,最终给出信息可信度判断 。
[49]
息,认知效果能够提高 。与此相悖,有限认 Petty & Cacioppo 提 出 的 详 尽 可 能 性 模 型
[54]
知能力模型(Limited capacity model)强调,人 (ELM) 、Chaikens 等 人 提 出 的 捷 思 式 与 系
们处理信息,需要经历解码、存储和回溯的过程, 统 式 模 型(Heuristic Systematic Model, 简 称
[55]
每 个 过 程 同 时 处 理 的 信 息 有 限, 因 此 形 式 要 素 HSM) ,经常被用来描述可信度评估的过程
[56][57]
的 增 加,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能 够 正 面 提 高 认 知 效 果 和要素 。
[50]
;但是,信息模态的数量,超过一定数值时, ELM 模 型, 明 确 了 受 众 采 取 详 细 思 考 模 式
将 会 引 发 信 息 超 载, 或 导 致 受 众 注 意 力 转 移, 的 根 据, 即 动 机 和 能 力。 动 机, 指 受 众 面 对 信
造成认知效果下降。但该理论提出于 2002 年, 息 时 进 行 详 细 思 考 的 意 愿 和 需 求, 包 括 受 众 对
应 用 场 景 明 确 限 于“ 网 页 新 闻”, 与 当 前 受 众 内 容 的 涉 入 程 度、 处 理 信 息 时 承 担 的 任 务 等。
所处的以移动设备为主的社交媒体场景有较大 能 力, 指 受 众 关 于 内 容 的 先 前 知 识 储 备 水 平、
区 别, 且 以 社 交 平 台 为 主 要 媒 介 的 信 息 内 容 本 进 行 信 息 处 理 和 学 习 的 能 力 等。ELM 模 型, 认
身就以简洁明了的界面和较精简的信息为主要 为论述 / 信息质量、边缘路径线索,是影响态度
特 点。 因 此, 本 研 究 综 合 以 上 多 种 认 知 理 论, 变 化 的 两 个 关 键 因 素, 并 解 释 了 人 们 在 面 对 信
[58]
认 为 在 当 前 社 交 媒 体 的 新 闻 阅 读 场 景 下, 在 文 息和信息来源时的态度变化 。论述 / 信息质量,
字 上 附 加 更 多 种 类 的 信 息 模 态, 能 够 提 高 受 众 指“ 沟 通 中 的 与 受 众 的 主 观 判 断 和 立 场 等 有 关
的 信 息 可 信 度; 也 就 是 说, 以 文 字 这 种 单 一 的 的 一 些 信 息”。 边 缘 路 径 线 索, 可 以 依 附 于 信
信 息 模 态 展 现 的 新 闻, 获 得 的 可 信 度 低 于 以 文 息来源或者信息本身;前者如信息来源的声誉、
字 + 图 片 两 种 信 息 模 态 同 时 出 现 的 新 闻; 以 文 受 人 尊 敬 的 作 者 等, 后 者 如 信 息 的 长 度 或 者 论

24
新闻学研究

[65]
点 的 数 量。 研 究 证 明, 无 论 是 信 息 质 量 还 是 边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信息处理模型中
[66]
缘 路 径 线 索, 都 是 人 们 评 估 信 息 可 信 度 时 特 别 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对信息的评估(evaluation) ,
关 注 的 方 面,“ 这 两 者 以 及 他 们 的 细 微 区 别, 即 信 息 的 接 收 者 将 信 息 的 偏 向 性( 与 自 身 立 场
[59]
对于可信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的 符 合 程 度)、 信 源 可 信 度 及 信 息 强 度( 论 述
详 尽 可 能 性 模 型, 被 广 泛 运 用 于 媒 介 可 信 质 量 和 展 现 形 式 style of presentation) 三 方 面
度研究中。Rains 研究了在受众获取健康知识行 内 容, 作 为 是 否 接 受 观 点 的 依 据。ELM 模 型,
为 中, 网 页 结 构、 信 息 特 点 对 网 页 信 息 可 信 度 采 用 详 细 思 考(elaboration) 取 代 原 先 的 评 估
[60]
的影响 ;Kumkale 等 人 分 析 了 受 众 先 前 态 度 (evaluation), 加 入 受 众 自 身 的 动 机 和 能 力,
[67]
对 来 源 可 信 度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只 有 在 作为影响详细思考程度的因素 ,阐释受众产
受 众 缺 乏 相 关 态 度, 或 者 基 于 信 息 无 法 形 成 新 生特定认知效果(劝服效果)的过程。
的 态 度, 信 源 可 信 度 与 能 力、 动 机 的 互 动 才 能 实 际 上,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的 概 念, 并 不 是 由
[61]
成立 。Dunbar 等人对意识形态组织网站的研 ELM 模型唯一定义。Defleur 等人将其定义为“对
[68]
究, 测 量 了 网 站 可 信 度 评 估 以 及 在 详 尽 可 能 性 信息处理的积极参与” ; 参与的核心原则,
[49][69]
模型框架下网站采用的劝服方式(中心路径 / 边 是个体对内容进行活跃的心理处理过程 。
缘 路 径), 研 究 发 现 如 果 受 众 已 经 对 网 站 中 的 ELM 模 型, 面 向 受 众 整 体 的 认 知 效 果, 没
意 识 形 态 内 容 产 生 偏 向 性 认 知, 就 会 认 为 网 站 有 给 出 受 众 下 一 步 选 择 的 判 断。 根 据 详 尽 可 能
更 加 可 信, 而 不 会 关 注 网 站 所 采 取 的 劝 服 方 式 性模型,结合可信度评估过程,Metzger 提出了
[62]
是否客观合理 。 双 重 处 理 模 型。 双 重 处 理 模 型 给 出 了 更 加 详 细
与 之 类 似,HSM 模 型 指 出, 在 信 息 处 理 过 的、 受 众 可 信 度 判 断 的 过 程, 可 用 于“ 预 测 受
程中,这两种路径,虽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众 是 采 取 更 花 费 精 力 的 方 式, 还 是 使 用 更 省 时
但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最终的路径选择, 省 力 的 方 式, 进 行 可 信 度 评 估”, 适 用 于“ 不
[9][70]
是 人 们 根 据 实 际 的 传 播 场 景, 选 择 最 便 捷 有 效 同类型的可信度评价过程” 。
[63]
的方式 。 双 重 处 理 模 型 一 是 将 受 众 的 选 择 路 径, 分
2.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的 中 介 作 用 假 设。 详 细 思 为 接 触、 评 估 两 个 阶 段; 二 是 在 这 两 个 阶 段 之
考(Elaboration), 是 ELM 模 型 的 一 个 关 键 后 加 入 一 个 新 阶 段, 即 可 信 度 判 断, 形 成 了 受
[64]
要素 。ELM 模型融合了原先的信息处理模型 众 可 信 度 判 断 的 完 整 链 路( 图 1)。 受 众 具 体

图1 双重处理模型(Dual processing model)示意(Metzger,2007)

25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的 思 维、 认 知 过 程 和 思 维 路 径, 能 够 影 响 可 信 H2: 不同信息模态的新闻,能够通过影响
度 评 估。 在 该 模 型 的 三 个 阶 段 中, 信 息 多 模 态 受 众 的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影 响 信 息 可 信 度 评 估;
作为新闻的特性,属于第一阶段(exposure); 详细思考程度在信息多模态和信息可信度之间
详细思考程度作为代表系统性路径(systematic 起到中介作用。
processing) 的 一 种 思 考 方 式, 属 于 第 二 阶 段 3. 涉 入 程 度 作 为 调 节 变 量。 涉 入 程 度, 是
(evaluation); 第 三 阶 段, 则 是 本 研 究 正 在 探 详 尽 可 能 性 模 型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概 念, 被 广 泛 定
[70]
讨的,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judgement) 。 义 为“ 个 人 基 于 内 在 需 要、 价 值 体 系 和 兴 趣 感
[82]
信息可信度新闻的信息模态对受众的详细 知到的某事务与己相关性” 。作为处理信息
[71]
思考程度、新闻评价的影响,已得到验证 。 的 动 机 因 素, 涉 入 程 度 影 响 受 众 对 思 考 路 径 的
有研究将详细思考程度作为中介变量,解释可信 选 择, 是 他 们 是 否 采 取 较 高 的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处
[83]
度评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探索新 理信息的依据之一 。
闻更新的即时性(recency)对新闻发布者可信度 研 究 者 将 涉 入 程 度 作 为 一 个 要 素, 纳 入 可
[72]
的影响,验证了详细思考 程 度 的 中 介 效 应 。 信 度 研 究 理 论 框 架。 例 如,Fogg 将 涉 入 程 度 定
[84]
Lee 将信息的模态(文字和图表)、超链接作为 义为审查网站内容的动机和能力 ;研究发现,
自变量,新闻的详细思考程度(elaboration)、 有 更 强 动 机 了 解 某 些 信 息 的 受 众, 更 有 可 能 注
习得(acquisition)和评价(evaluation)作为因 意 到 网 站 上 相 应 的 信 息 或 元 素, 从 而 引 发 之 后
变量,受众先前知识、涉入程度作为调节变量, 的认知、评价过程。
[73]
进行了 300 多人的在线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也 就 是 说, 涉 入 程 度 更 高 的 受 众, 拥 有 更
对于不同信息模态展现的新闻,受众的新闻详细 强 的 动 机、 花 费 更 多 的 思 考 时 间 和 成 本 处 理 信
思 考 程 度 不 同; 对 于 涉 入 程 度 高 的 受 众, 在 文 息, 倾 向 于 选 择 更 加 系 统 化、 理 性 化 的 思 考 路
字 基 础 上 添 加 图 片 能 够 提 高 详 细 思 考 的 程 度; 径; 更 加 仔 细 审 慎 的 处 理 信 息, 信 息 对 受 众 的
对 于 涉 入 程 度 低、 缺 乏 先 前 知 识 的 受 众, 图 片 认知改变影响更大。好比一个对话题极度关心、
通过捷思式的线索提高对新闻的评价。 有 极 高 求 知 欲 的 人, 不 会 被 一 篇 质 量 低 下 的 新
[74]
由上可知,不同模态的信息 ,多种模态 闻 劝 服; 涉 入 程 度 在 认 知 过 程 中 扮 演 调 节 的 角
[75]
的信息 ,通过不同的信息处理路径,影响受 色,作用于受众对内容的认知效果。
[76]
众 的 认 知 效 果, 对 可 信 度 产 生 影 响 。信息 在 ELM 模型的研究中,涉入程度多作为调节
[85]
模 态( 图 片、 文 字 形 式), 影 响 受 众 思 考、 处 变量,调节效果也获得验证。例如,Gao 等人
[77]
理信息的方式,即详细思考程度 。详细思考 对 微 博 可 信 度 的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表 明, 在 高 涉 入
程 度 与 可 信 度 评 价( 但 并 非 是 信 息 可 信 度, 而 程 度 的 情 境 下, 对 于 微 博 上 的 极 端 观 点, 人 们
[78] [86]
是信源可信度)相关 ; 信息多模态,能够拓 会降低可信度评价。再如,Jung 等人 对饮食
宽 认 知 的 路 径, 提 高 受 众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对 于 营 养 信 息 网 站 可 信 度 的 研 究 发 现, 涉 入 程 度 部
动 机 和 能 力 不 足 的 受 众, 信 息 多 模 态, 可 以 通 分 调 节 信 息 准 确 度 对 可 信 度 评 价 的 影 响; 高 涉
[79]
过提供更多的线索 ,提高捷思式的认知,影 入 程 度 的 受 众, 比 低 涉 入 程 度 的 受 众, 对 准 确
响 可 信 度 评 价。 同 时, 新 闻 信 息 中 的 视 频 影 像 的 信 息, 给 出 了 更 高 的 可 信 度 评 价, 反 过 来,
(audiovisual)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事物,给受 对 不 准 确 的 信 息, 不 同 涉 入 程 度 的 受 众 的 可 信
[87]
众 更 强 烈 的 代 入 感, 可 以 提 高 受 众 阅 读 新 闻 内 度评价没有差异。Lee 等人 以图表信息形式
[80]
容的动机 。作为融合了图像和音频的一种模 对 新 闻 思 考、 获 取 和 评 价 的 研 究, 同 样 引 入 涉
态 信 息, 视 频 既 提 供 了 语 言 系 统 的 信 息, 也 提 入 程 度 作 为 调 节 变 量, 证 实 了 涉 入 程 度 对 信 息
供 了 视 觉 系 统 的 信 息, 能 够 起 到 提 高 认 知 效 果 模 态 与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的 调 节 作 用。Worthington
[81] [88]
的作用 。由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2: 等人 的组织可信度研究证实,涉入程度和详

26
新闻学研究

量避免与时事新闻相关
的话题,以免被试者事
先了解相关信息而影响
他们对信息可信度的评
估。同时,这篇报道涉
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
品、内容较为浅显,不
会因为信息的专业性过
强而导致阅读障碍。
图2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 研 究 参 考 了
[92]
细思考程度之间正向相关。 Kiousis 的研究 ,将信息多模态分为三组:一
由 上 可 知, 涉 入 程 度 通 过 提 高 受 众 认 知 动 是 文 字 组, 包 含 新 闻 内 容 的 文 字 信 息; 二 是 文
机,提高受众对多模态信息的认知效果。因此, 字 + 图 片 组, 原 本 文 字 表 述 的 信 息 增 加 图 片 形
本 研 究 认 为, 作 为 多 模 态 信 息, 文 字、 实 物 图 式 展 示, 且 年 份、 产 品 名 称 等 信 息 与 文 字 组 相
片 以 及 短 视 频 与 涉 入 程 度 产 生 互 动, 提 高 详 细 同; 三 是 文 字 + 图 片 + 视 频 组, 其 中 将 报 道 视
思考的程度,并提出研究假设 3: 频 的 多 余 信 息 剪 除, 只 保 留 与 文 字 信 息 完 全 一
H3:受众对新闻的涉入程度越高,信息模态 致的内容,制作成约半分钟的视频。
对详细思考程度的影响越大。信息模态对受众详 为控制信源、转发评论等网页元素对信息可
细思考程度的影响受到受众涉入程度的调节。 信 度 评 估 的 影 响, 对 澎 湃 新 闻 水 印、 账 号 等 信
由此,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如图 2 所示。 息进行打码处理,被试者接触的只有信息内容。
2. 实验组织。本研究在 2020 年 2 月上旬,
三、研究方法 通 过 社 交 软 件 微 信 线 上 招 募 志 愿 者, 共 召 集 了
(一)实验设计 455 名被试者。被试者在微信小程序上进行测试,
[89-91]
现有 ELM 模型研究,多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 其中 96% 被试者是在移动端进行测试。进入实
ELM 模型,涉及许多认知概念,需要依赖具体 验提供的链接后,被试者被随机分配到某一组,
情 境 进 行 测 量; 实 验 研 究 能 够 较 为 准 确 地 记 录 并阅读一则(文字 / 图文 / 图文视频)新闻,然
受众对新闻的处理过程。 后根据自己的浏览行为,回答关于涉入程度、详
1. 实 验 材 料。 本 研 究 考 察 的 是 互 联 网 环 境 细思考程度的问题,最后评估该新闻的可信度。
下具有多种信息模态的新闻文本及其影响。 为 了 有 效 反 映 被 试 者 参 与 实 验 的 行 为, 本
本 研 究 制 作 的 实 验 材 料, 尽 量 与 人 们 实 际 研究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阅读完所有材料后,

接触的资讯形式保持一致 ,选取并改编了澎湃 被试者首先需要完成一道关于新闻内容的简单

新闻 上一则关于《时代》杂志公布近十年来 10 测试,即选择题“大疆无人机的发布时间是哪一
项 最 具 影 响 力 科 技 产 品 的 报 道。 这 主 要 出 于 两 年”, 答 案 是 三 组 材 料 中 均 较 易 获 得 的 关 键 信
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原报道内容为 10 项产品排 息;二是后台记录所有被试者参与实验的时长。
名, 便 于 制 作 成 图 片 和 视 频 形 式 报 道, 并 保 证 被 试 者 平 均 参 与 实 验 的 时 间 为 172 秒, 其
三 组 实 验 材 料 的 信 息 量 和 准 确 度 相 同; 二 是 尽 中文字组 172 秒,图片组 168 秒,视频组 176 秒。

① 在用户日常使用的网络平台中,微信公众号文章和微博的信息流消息最符合本研究所要求的具有多种信息模态的
内容形式。
② 澎湃新闻是国内比较权威的媒体机构,在微博上也有较高的关注量的账号,其内容质量被广大群众所认可。此外,
官方网站上有短视频内容,经过剪辑和处理便于作为本次实验的材料。

27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方 差 分 析 显 示, 每 组 参 与 实 验 的 时 间 差 异 不 显 的 故 事 或 经 历” 予 以 测 量(M=3.8,SD=1.78,
著。 α=.79)。
本 研 究 剔 除 回 答 测 试 题 目 错 误、 作 答 时 间 4. 调节变量: 涉入程度。本研究借鉴 Jung
[96]
过低(低于 70 秒)的问卷,获得 429 份有效问卷。 的研究 ,采用 7 级李克特量表,选择 3 个问
其中文字组 139 份、图片组 147 份、视频组 143 题:“我对该新闻内容涉及的话题很关心”;“类
份。 似的信息与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该信
3. 实验对象。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构成如表 1 息对我很重要”予以测量(M=3.47,SD=1.68,
所示。 α=.893)。
表1 实验对象的基本构成(N=429) 5. 控 制 变 量。 网 页 上
[97][98]
变量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 变量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 的信息要素 ,受众的
[99][100]
性别 女 229 53.4 学历 高中及以下 14 3.3 媒介行为特征 ,都会
男 200 46.6 本科 149 34.7 影响受众对信息可信度的
年龄 20 岁及以下 9 2.1 研究生及以上 266 62.0 评 估。 受 众 对 信 息 内 容 处
互联网使用时
21-25 岁 293 68.3 大于 7 小时 129 30.1 理 的 动 机、 能 力, 会 影 响

26-30 岁 40 9.3 5-7 小时 147 34.3 他们对信息处理路径的选
[101]
31-35 岁 6 1.4 3-5 小时 98 22.8 择 。使用详尽可能性模
36-40 岁 6 1.4 1-3 小时 44 10.3 型 的 研 究, 均 包 括 与 这 两
41-45 岁 9 2.1 1 小时以下 11 2.6 者相关的控制变量,例如,
46-50 岁 39 9.1 资讯使用时长 大于 3 小时 79 18.4
性 别、 教 育 程 度、 在 线 新
51-55 岁 19 4.4 2-3 小时 121 28.2
闻的使用以及互联网使用
56-60 岁 6 1.4 1-2 小时 163 38.0
[102][103]
60 岁以上 2 0.5 1 小时以下 66 15.4 时长 。 因 此, 本 研
究 的 控 制 变 量 包 括: 被 试
(二)变量测量 者 的 性 别、 教 育 程 度、 互 联 网 使 用 时 长 和 资 讯
1. 因 变 量 : 信 息 可 信 度。 本 研 究 借 鉴 使 用 时 长, 以 及 信 源( 即 信 息 发 布 账 号)、 点
[93]
Sundar 等人的研究 ,采用 7 级李克特量表, 赞 评 论 转 发、 网 页 URL、 赞 助 者 信 息 等 网 页 新
从真实(我认为该新闻报道是真实的)、准确(我 闻中的信息要素。
认 为 该 新 闻 报 道 是 准 确 的) 和 可 信( 我 认 为 该 (三)统计分析方法
新闻报道是可信的)三个指标予以测量(M=4.78, 本研究采用 SPSS 宏程序 PROCESS 第 59 号
[54][104]
SD=1.34,α=.911)。 模型(图 3)对模型进行检验 。该模型除
2. 自 变 量 : 信 息 多 模 态。 本 研 究 借 鉴 了对详细思考程度对信息多模态与信息可信度
[94]
Kiousis 对信息多模态的测量,将同一则新闻
出现的信息模态数量作为信息多模态程度高低
的 测 量, 从 低 到 高 分 为 文 字、 文 字 + 图 片 和 文
字 + 图片 + 视频三级。
3. 中 介 变 量: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本 研 究 参 考
[95]
Kahlor 的 研 究 , 采 用 7 级 李 克 特 量 表, 选 择
5 个 问 题:“ 这 些 信 息 可 能 会 影 响 我 的 日 常 决
策”;
“阅 读 的 时 候 会 运 用 已 有 的 知 识”;
“我 联
想 了 其 他 话 题 或 事 物”;
“在 工 作 生 活 中 我 可 能
会 运 用 到 刚 才 的 信 息”;
“我 联 想 到 了 曾 经 遇 到 图3 PROCESS 第 59 号模型的结构

28
新闻学研究

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以外,同时包含涉入 比例分别为 32.4%、34.27%、33.33%。


程度对信息多模态和详细思考程度、详细思考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模态、涉入程度和详细
程度与信息可信度以及信息多模态与信息可信 思考程度三者均与可信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度三方面的调节效应的验证。 (二)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表 3 回 归 方 程 1, 是 关 于 信 息 多 模 态 对 信
四、研究结果 息 可 信 度 影 响 的 验 证。 性 别、 学 历、 互 联 网 使
( 一) 信 息 可 信 度、 信 息 多 模 态、 详 细 思 用时长和资讯使用时长四个控制变量,对信息
考程度和涉入程度的描述统计 可 信 度 均 不 具 有 显 著 的 影 响(p > 0.05)。 上
研 究 结 果 如 表 2 显 示, 被 试 者 对 信 息 可 信 述四个变量控制之后,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
度 的 评 价 较 高, 均 值 为 4.78, 标 准 差 为 1.23, 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信息多模态的水平越高,
三个具体指标中:“真实”均值最高,为 4.85, 获 得 的 信 息 可 信 度 评 估 越 高(β=0.692,t =
标 准 差 为 1.28;“ 准 确” 均 值 最 低, 为 4.69, 10.522,p < 0.001), 即 从 纯 文 字 的 新 闻 到 文
标 准 差 为 1.34;“ 可 信” 均 值 为 4.79, 标 准 差 字 + 图片的新闻,再到文字 + 图片 + 视频的新闻,
为 1.38(表 2)。 获 得 的 信 息 可 信 度 评 估 依 次 增 加, 假 设 1 得 到
表2 各变量描述统计、相关分析(N=429) 验证。
详细思考 ( 三)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对 信 息 多 模 态 与 信 息
平均数 标准差 信息模态 涉入程度
程度 可信度的中介作用
信息
2.009 0.812 1 表 3 回 归 方 程 3 显 示, 加 入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多模态
作为中介变量后,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
详细思考
3.805 1.313 .279*** 1
程度 影响仍然显著(β=0.610,t = 9.028,p < 0.001)

涉入程度 3.472 1.528 .207*** .587*** 1 表 3 回 归 方 程 2 显 示, 信 息 多 模 态 对 详 细 思 考
信息 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β=0.256,t = 4.077,
4.777 1.230 .463*** .309*** .254***
可信度
p < 0.01);表 3 回归方程 3 显示,详细思考程
注:*p < 0.05;**p < 0.01;***p < 0.001
度对信息可信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β=0.127,
研 究 显 示, 被 试 者 的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涉 入 t = 2.507,p < 0.05)。由此可见,详细思考程
程度不高:(1)详细思考程度,均值为 3.81, 度对信息多模态与信息可信度之间的关系具有
标 准 差 为 1.31。 五 个 具 体 指 标 中,“ 可 能 会 运 中介作用,假设 2 得到验证。
用 到 工 作 生 活 中” 均 值 最 高, 为 4.21, 标 准 差 本 研 究 对 中 介 效 应 进 行 了 分 解 检 验, 总
为 1.63;“运用了已有知识”均值最低,为 3.56, 效 应(LLCI=0.562,ULCI=0.821)、 信 息 模
标准差为 1.95;“联想到了其他话题”均值为 态 对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直 接 效 应(LLCI=0.488,
3.93, 标 准 差 为 1.76;“ 可 能 影 响 日 常 决 策” ULCI=0.750) 以 及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的 中 介 效 应
均 值 为 3.71, 标 准 差 为 1.70;“ 想 到 了 曾 经 的 (LLCI=0.033,ULCI=0.119) 三 者 Bootstrap95%
经历”均值为 3.62,标准差为 1.84。(2)涉入 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 0。这同样表明,信
程度均值为 3.47,标准差为 1.53。三个具体指 息多模态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受众的信息可信度,
标中,“包含了关心的内容”均值最高,为 3.67, 也可以通过受众对新闻的详细思考程度预测受
标准差为 1.71;“了解该信息对我很重要”的 众的信息可信度。对中介效应分解可知,直接
均 值 最 低, 为 3.22, 标 准 差 为 1.65;“ 该 新 闻 效应(0.619)和中介效应(0.073)分别占总效
与自身相关”的均值为 3.52,标准差为 1.69。 应(0.692)的 89.47% 和 10.53%。
三 个 实 验 组 包 含 不 同 的 信 息 模 态, 即 纯 文 ( 四) 涉 入 程 度 对 信 息 多 模 态 与 详 细 思 考
字、 文 字 + 图 片、 文 字 + 图 片 + 视 频, 样 本 量 程度的调节作用

29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回归方程 1: 回归方程 2: 回归方程 3:


变量
(效标:信息可信度) (效标:详细思考程度) (效标:信息可信度)

β se t β se t β se t

性别 0.061 0.107 0.566 -0.096 0.101 -0.956 0.027 0.105 0.259

学历 -0.051 0.100 -0.507 -0.222 0.094 -2.356* 0.025 0.099 0.250

互联网使用 0.058 0.055 1.055 0.086 0.053 1.641 0.005 0.055 0.087

资讯使用 -0.063 0.060 -1.047 -0.097 0.057 -1.716 -0.020 0.059 -0.345

信息多模态 0.692 0.066 10.522*** 0.256 0.063 4.077*** 0.610 0.068 9.028***

详细思考 0.127 0.051 2.507*

涉入程度 0.442 0.034 12.848*** 0.069 0.042 1.628

涉入程度 ×
0.118 0.041 2.913** 0.073 0.046 1.580
信息多模态

涉入程度 ×
0.027 0.027 0.997
详细思考
2
R 0.218 0.400 0.264

F 23.590*** 40.043*** 16.712***

注:*p < 0.05;**p < 0.01;***p < 0.001

表 3 回 归 方 程 3 显 示, 涉 入 程 度 与 信 息 多 (β=0.436,t=4.869,p < 0.001),Bootstrap95%


模态的交互项(β=0.073,t = 1.580,p > 0.05)、 置 信 区 间 的 上 下 限 不 包 含 0(LLCI=0.260,
涉入程度与详细思考程度的交互项(β=0.073, ULCI=0.613),说明调节效果显著;结合高分组
t = 0.997,p > 0.05)对信息可信度没有显著影 的效应值,说明涉入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高
响, 且 Bootstrap95% 置 信 区 间 的 上 下 限 包 含 0 的信息多模态程度能够使得受众进行更深入的
(LLCI=-0.018,ULCI=0.164 ; LLCI=-0.026, 详细思考。
ULCI=0.080)。这表明,在信息模态与信息可
信度、详细思考程度与信息可信度之间,涉入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程度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 本研究从详尽可能性模型出发,将详细思
表 3 回 归 方 程 2 显 示, 涉 入 程 度 与 信 息 考程度作为信息多模态和可信度评估之间的中
多 模 态 的 交 互 项(β=0.118,t = 2.913,p < 介变量,将涉入程度作为信息模态和详细思考
0.01) 对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具 有 显 著 正 向 影 响, 程度之间的调节变量,建立、验证了新闻信息
且 Bootstrap95% 置 信 区 间 的 上 下 限 不 包 含 0 多模态特征对新闻信息可信度评估影响的一个
(LLCI=0.038,ULCI=0.198)。 由 此 可 见, 涉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信息多模态、涉入程度、
入程度能够调节信息多模态和详细思考程度之 详细思考程度和信息可信度之间的理论关系,
间的关系,假设 3 得到验证。 阐释网络环境中新闻信息多模态对受众信息可
对调节效应进行简单斜率分析,以进一步 信度影响的作用机制。
分 析 涉 入 程 度 的 调 节 作 用, 如 图 3 所 示, 低 分 (一)研究结论
组(β= 0.075,t = 0.869,p > 0.05),Bootstr- 作为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信息多模态对
ap95% 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包含 0(LLCI=-0.095, 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在本研究得到了验证。第
ULCI=0.246),说明调节效果不够显著;高分组 一,信息多模态程度越高,可信度评估越高。

30
新闻学研究

作为信息多模态和信息可信度之间的中介
变 量,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的 中 介 效 应 得 到 验 证。 第
一,信息多模态对详细思考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即 多 模 态 信 息 可 提 高 人 们 的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本
研究的实验设计保证了不同模态信息具有相同
的 内 容, 即 信 息 的“ 重 复 出 现”, 并 验 证 了 以
多种形式重复展现(replication)的信息能够引
发 受 众 更 加 深 入 的 思 考。 第 二,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对 信 息 可 信 度 具 有 显 著 影 响。 在 先 前 关 于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与 信 息 可 信 度 研 究 中, 这 个 结 论 未 被
检 验 过。 第 三,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对 信 息 多 模 态 与
信 息 可 信 度 的 关 系 具 有 中 介 作 用, 由 此, 本 研
究印证了双重处理模型第二阶段(evaluation)、
图4 涉入程度的简单斜率分析 第三阶段(judgment)之间关系的连贯性
[106]

同 样 的 新 闻 内 容, 纯 文 字 新 闻 的 可 信 度 小 于 文 作为信息多模态和详细思考程度之间的调
字 + 图 片、 文 字 + 图 片 + 视 频 新 闻 的 可 信 度, 节变量,涉入程度的调节作用得到了验证。第一,
且 后 两 者 的 可 信 度 差 异 较 小, 也 就 是 说, 在 文 涉 入 程 度 对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具 有 显 著 影 响。 本 研
字 + 图 片 新 闻 上 再 增 加 视 频, 可 信 度 的 提 升 效 究印证了 ELM 模型,也揭示了人们日常的新闻
果不如纯文字新闻增加图片可信度的提升效果 浏览情景。对于自己更加关心,认为更加重要,
明 显。 这 一 研 究 发 现, 一 方 面, 与 线 索 总 和、 更 加 有 动 力 了 解 的 事 情, 人 们 往 往 采 用 更 加 积
双 重 编 码 理 论 相 一 致, 即 多 模 态 信 息 可 提 高 人 极深入的思考方式,即 ELM 模型中的详细思考
们 对 新 闻 的 认 知 程 度 和 劝 服 效 果; 另 一 方 面, 程 度。 第 二, 涉 入 程 度 对 信 息 多 模 态 和 详 细 思
与 有 限 认 知 能 力 理 论 相 一 致, 即 信 息 多 模 态 与 考 程 度 的 关 系, 具 有 正 向 调 节 效 应。 对 于 涉 入
认 知 效 果 呈 现 非 线 性 关 系, 信 息 模 态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较 高 的 受 众, 增 加 信 息 模 态, 会 使 得 他 们
程 度, 对 可 信 度 认 知 的 提 升 效 果 就 较 为 有 限。 更 加 仔 细 地 思 考 信 息 内 容, 对 于 涉 入 程 度 不 高
第 二, 涉 入 程 度 对 信 息 多 模 态 与 可 信 度 的 关 系 的 受 众, 他 们 对 内 容 不 感 兴 趣 或 不 关 心, 即 使
没 有 调 节 作 用, 也 就 是 说, 无 论 是 对 高 涉 入 程 增 加 信 息 模 态, 他 们 仍 然 采 取 捷 思 式 思 维 路 径
度 受 众, 还 是 低 涉 入 程 度 受 众 来 说, 多 模 态 新 进 行 信 息 处 理,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不 会 显 著 提 升。
[105]
闻都能获得更高的可信度评估。Lee 等人 的 这一研究结论符合 ELM 模型的核心含义。第三,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涉入程度较低的受众, 涉入程度不能调节信息多模态与信息可信度之
图 表 可 以 提 高 对 新 闻 的 评 价; 但 是, 对 涉 入 程 间、 详 细 思 考 程 度 与 信 息 可 信 度 之 间 的 关 系。
度 较 高 以 及 先 前 知 识 较 丰 富 的 受 众, 则 没 有 影 这 印 证 了 双 重 处 理 模 型 理 论, 涉 入 程 度 只 在 认
响。 本 研 究 与 Lee 等 人 研 究 的 结 果 不 一 致, 可 知 过 程 的 前 半 段 生 效, 影 响 受 众 的 认 知 路 径 选
[107]
能是因为以下原因:Lee 等人的研究针对的是新 择 。
闻评价而不是信息可信度;Lee 等人的研究是对 (二)讨论
ELM 模型中捷思式认知路径的验证,图表给予 新闻内容的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影
受 众 积 极 的 暗 示, 引 导 他 们 提 高 对 新 闻 的 专 业 响, 已 有 研 究 结 论 不 一。 本 研 究 通 过 一 项 在 线
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价;Lee 等人的研究采用 新 闻 实 验, 验 证 具 有 多 模 态 特 征 的 新 闻 可 以 提
的 图 表, 与 文 字 的 信 息 重 合 度 较 高, 提 供 的 额 高 受 众 的 信 息 可 信 度 评 估。 研 究 发 现, 通 过 文
外线索更少。 本 表 达 信 息、 观 点 的 同 时, 新 闻 辅 以 图 片、 视

31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频等多种形态呈现给受众,更可能获得较高的信 同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有图有
息可信度评估。 真相”说法对受众的新闻浏览行为的影响,对新
本研究丰富了媒介可信度研究。一方面,本 闻生产以及对假新闻和谣言的管控,具有一定的
[7]
研究拓展了 Lee 的研究,修正了 Chung 的研究 现实意义。
[108]
。已有媒介可信度研究,多对来源可信度、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后续研究中
渠道可信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新闻信息本身, 予以完善。本研究主要对信息模态的多样性,即
尤其是对现有在线新闻的可信度予以研究,探究 模态的数量,进行研究,并证明信息的多种形式
受众对信息特性的反应、评估。虽然,已有研究 展示能够提升受众的信息可信度评估。然而,本
证实信息模态与信息可信度之间的关联,但是, 研究只选择了现有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图文形式
缺乏证实新闻内容的信息多模态特征(含有两种 进行考察,而且,模态数量的影响是非线性增长
以上信息模态)与信息可信度评估之间关系的研 的,后续研究可以考察不同信息展示形式及其组
究,尤其是,融合了短视频类型信息模态的研究。 合对信息可信度评估的影响。根据有限认知能力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信源对受众的影响后,信息 模型,信息模态增加到何种程度会造成认知效果
多模态对可信度评估具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 的下降,从而是否影响信息可信度,也是后续研
本研究解释了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影响的作 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论证了涉入程
用机制,也进一步验证了详尽可能性模型的合理 度对信息多模态与详细思考程度关系的调节作
性及其在可信度评估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已有媒 用,但是没有针对特定话题的新闻、先前知识进
介可信度研究,许多学者采用 ELM 模型进行理 行考察,后续研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信息、信息
论解释,但是,多停留在第一个“是与否”的层 质量、先前知识的影响。ELM 模型和 HSM 模型,
面,解释哪些信息特征、受众特性会影响可信度 都包含详细思考程度、捷思式的两条思考路径。
评估,较少涉及第二个“怎么样”和“为什么” 根 据 Sundar 的 M.A.I.N. 模 型, 捷 思 式 的 思 考 路
的层面。本研究通过整合已有研究,融合网络环 径也对信息模态与信息可信度的关系产生影响。
[109]
境下的信息可信度理论 ,将详尽可能性模型 但是,捷思式的思考路径与详细思考路径之间的
中衡量受众认知方式和活跃性的效果变量详细思 关系如何?后续研究可以将捷思式的思考路径当
考程度,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信息内容本身(信 作另外一个中介变量,引入本研究模型中,以获
息多模态)如何让受众产生认知方式上的选择和 得一个具有更加广泛适用性的理论模型。本研究
变化(详细思考程度),从而影响最后的判断和 记录了实验过程的时间,没有记录被试者在新闻
决策(信息可信度评估)。 内容界面的停留情况,后续研究需要采用新型的
[110]
本研究基于 Sundar 提出的信息模态概念 , 研究技术条件,例如眼动仪、脑电波等实验设备,
在具体的网络情境中予以测量,提供了探究信息 对受众的浏览行为和生理反应,进行精准、有效
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影响研究的新路径。Sundar 的测量。此外,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宽被试者
提出的信息模态,指新闻网站提供的一种技术支 范围,保证他们的随机分布。
撑 或 技 术 能 力(Affordance)。 无 论 是 Lee 的 研
究,还是本研究,都将其予以具体化、情境化, 参考文献
[1][25][108] Chung C J, Nam Y, Stefanone M A. Exploring
成为受众在新闻浏览中看到的信息呈现形式。Lee
online news credibility: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考察的是文字、图表两种形态对新闻评价的影响,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111]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借鉴 Kiousis 的研究 ,引 communication , 2012, 17(2): 171-186.
[2][29][52][59][76][79][110] Sundar S S. The MAIN model:
入视频形态,并考察信息模态的数量对信息可信
A heuristic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effects
度评估的影响,尤其是论证了从信息模态探究媒 on credibility [M]. Cambridge, MA: MacArthur Foundation
介可信度的合理性、必要性。 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 Initiative, 2008:73-100.

32
新闻学研究

[3] Walther J B, Gay G, Hancock J T. How do communi- Redefining online credibility through social validation[J/OL].
c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ers study the internet?[J]. First Monday, 2012:1-2[2019-12-13]. https://journals.u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05, 55(3): 632-657. edu/ojs/index.php/fm/article/view/3731.
[4][38][47][92][94][111] Kiousis S. Exploring the impact [22][98] Flanagin A J, Metzger M J. The role of site features,
of modality on perceptions of credibility for online news user attributes, and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behaviors on the
stories[J]. Journalism studies , 2006, 7(2): 348-359.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web-based information[J]. New media
[5][11][39] Zhou S, Yan Y. Media credibility research: Origin, & society , 2007, 9(2): 319-342.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J]. Commun. Soc, [23][86][91][96] Jung E H, Walsh-Childers K, Kim H S.
2015, 33: 255-297.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diet-nutrition
[6][46] Willoughby J F, Liu S. Do pictures help tell the story? information web sit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narrative and emojis in a health text 2016, 58: 37-47.
message interventio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4] Dochterman M A, Stamp G H. Part 1: The
2018, 79: 75-82. determination of web credibility: A thematic analysis of
[7][42][45][73][77][87][90][102][105] Lee E J, Kim Y W. web user's judgments[J]. Qualitative Research Reports in
Effects of infographics on news elaboration, acquisition, Communication , 2010, 11(1): 37-43.
and evaluation: Prior knowledge and issue involvement as [26][93] Appelman A, Sundar S S. Measuring message
moderators[J]. New media & society , 2016, 18(8): 1579-1598.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exclusive scale[J].
[8][27][53][84] Fogg B J. Persuasive technology: using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2016, 93(1):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 think and do[J]. Ubiquity ,, 59-79.
2002(12): 91. [30] Critchfield, R. Credibility and website design[EB/
[9][70][106][107][109] Metzger M J. Making sense of OL].1998 [2019-12-13]. http://www.warner.edu/
credibility on the Web: Models for evaluating online critchfield/hci/critchfield.html.
infor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31][35] Bracken C C, Dalessandro A. Modality and mediu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M/OL].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chnology , 2007, 58(13): 2078-2091. Media Effects. Wiley, 2017: 1-12 [2019-12-15]. https://
[10][54] Petty R E, Cacioppo J T, Petty R E, et al. The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9781118783764.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 [M]. Springer New wbieme0205.
York, 1986:123-205. [32][74] Kress G. Visual and verbal modes of representation in
[12] 李 晓 静 . 社 交 媒 体 用 户 的 信 息 加 工 与 信 任 判 electronically 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potentials of new
断 —— 基 于 眼 动 追 踪 的 实 验 研 究 [J]. 新 闻 与 传 播 研 forms of text[M]//Page to screen. Routledge, 2003: 53-79.
究 ,2017,24(10):49-67+127-128. [33] Jewitt C, Kress G, Ogborn J, et al. Exploring learning
[13][99] 李晓静 . 中国社会情境中的媒介可信度研究 [M]. through visual, actional and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The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40-54. multimodal environment of a science classroom[J]. Educational
[14] Gaziano C, McGrath K. Measuring the concept of Review , 2001, 53(1): 5-18.
credibility[J]. Journalism quarterly , 1986, 63(3): 451-462. [34] Reeves B, Thorson E, Rothschild M L, et al. Attention
[15][100] 廖圣清 , 李晓静 , 张国良 . 解析中国媒介新闻可 to television: Intrastimulus effects of movement and scene
信度 [J]. 新闻大学 ,2007(4):66-73. changes on alpha variation over ti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16] 李晓静 . 西方“媒介可信度”研究述评 ( 上 )[J]. 新闻 of Neuroscience , 1985, 27(3-4): 241-255.
大学 ,2006(3):39-48. [36][40][80] Sundar S S, Limperos A M. Uses and grats 2.0:
[17][28][51][97] Choi W, Stvilia B. Web credibility New gratifications for new media[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assessment: Conceptualization, operationalization, variability, electronic media , 2013, 57(4): 504-525.
and model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37] Booth‐Butterfield S, Gutowski C. Message modali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5, 66(12): 2399-2414. source credibility can interact to affect argument processing[J].
[18] Chartprasert D. How bureaucratic writing style affect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1993, 41(1): 77-89.
source credibility[J]. Journalism Quarterly , 1993, 70(1): 150- [41][71] Willoughby J F, Liu S. Do pictures help tell the
159. story?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narrative and emojis in a health
[19] Arpan L M. The effects of exemplification on perceptions text message interventio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of news credibility[J].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 2018, 79: 75-82.
2009, 12(3): 249-270. [43] Shen C, Kasra M, Pan W, et al. Fake images: The
[20] Meyer P. Defining and measuring credibility of effects of source, intermediary, and digital media literacy on
newspapers: Developing an index[J]. Journalism quarterly , contextual assessment of image credibility online[J]. New
1988, 65(3): 567-574. media & society , 2019, 21(2): 438-463.
[21] Jessen J, Jørgensen A H. Aggregated trustworthiness: [44] Ibelema M, Powell L. Cable television news viewed as

33
新闻学研究 《新闻界》ISSN 1007-2438 2023 年第 12 期

most credible[J].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 2001, 22(1): violent, ideological, and nonideological groups[J]. Journal of
41-51.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2014, 19(4): 871-
[48] Severin W. Another look at cue summation[J]. AV 889.
communication review , 1967, 15(3): 233-245. [64][66][67][83][101] Hamilton M A, Hunter J E, Boster F
[49][75][81] Paivio A. 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es [M]. J.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as a theory of attitude
Psychology Press, 2013: 44-48. formation: A mathematical analysis[J]. Communication
[50] [38] Lang A. The limited capacity model of mediated Theory , 1993, 3(1): 50-65.
message processing[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00, 50(1): [65] McGuire W J. Som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46-70. influencing consumer choice[J]. Journal of Consumer
[55][63] Chaiken S. Heuristic versus systematic information research , 1976, 2(4): 302-319.
processing and the use of source versus message cues in [68] DeFleur M L. 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M].
persuas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David Mckay Company, 1970: 76-95.
1980, 39(5): 752. [69][72][78][89] Westerman D, Spence P R, Van Der Heide B.
[56] Wathen C N, Burkell J. Believe it or not: Factors Social media as information source: Recency of updates and
influencing credibility on the Web[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2, 53(2): communication , 2014, 19(2): 171-183.
134-144. [82] Zaichkowsky J L.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57] Eastin M S, Yang M S, Nathanson A I. Children of the construct[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 1985, 12(3): 341-
net: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into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et 352.
content[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 2006, [85][103] Gao Q, Tian Y, Tu M. Exploring factors
50(2): 211-230. influencing Chinese user’s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health
[58] Petty R E, Cacioppo J T, Goldman R. Personal involvement and safety information on Weibo[J]. Computers in human
as a determinant of argument-based persuasion[J]. Journal of behavior , 2015, 45: 21-31.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1, 41(5): 847. [88] Worthington A K, NussBaum J F, Parrott R L.
[60] Rains S A, Karmikel C D.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Organizational credibility: The role of issue involvement,
and perceptions of website credibility: Examining Web-use value-relevant involvement, elaboration, author credibility,
orientation, mess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message quality, and message effectiveness in persuasive
of websit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09, 25(2): messages from public health advocacy organizations[J].
544-553.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 , 2015, 32(3): 199-207.
[61] Kumkale G T, Albarracín D, Seignourel P J. The [95] Kahlor L A, Dunwoody S, Griffin R J, et al. Studying
effects of source credibility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heuristic systematic processing of risk communication[J]. Risk

prior attitude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persuasive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 2003, 23(2): 355-368.
communication campaign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104] Hayes A F. PROCESS: A versatile computational tool
psychology , 2010, 40(6): 1325-1356. for observed variable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62] Dunbar N E, Connelly S, Jensen M L, et al. Fear appeals, process modeling[R/OL]. 2012: 1-39[2019-12-12]. http://
message processing cues, and credibility in the websites of www.afhayes.com/ public/process2012.pdf.

The Influence of Multimodal Information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rustworthiness based on Cognitive Path Theory: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Liao Shengqing, You Yanlin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ews containing multimodal information on the audience's
online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ssessment,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exhaustive likelihood model with information modality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degree
of detailed thinking as the mediator variable,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as a moderating variable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modality and the degree
of detailed thinking; it was verified through online experiments (N=429).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information multimodalit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nd adding pictures
and videos to text new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the degree
of detailed thinking has a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multimodality

34
新闻学研究

and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nd information multimodalit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detailed thinking for the audience with a high degree of involvement. This study not only confirms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multimodality on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but also analyses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chanism.
Keywords:Information modality; Information credibility;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Authors: Liao Shengqing, School of journalism, Fudan University;School of journalism(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Yunnan University. You Yanlin, School
of Journalism, Fudan University.

(上接第 20 页)

[8] 黄文森 . 计算方法在数字新闻学中的应用:现状、反 18(3): 333-351.


思与前景 [J]. 新闻界 , 2021(5): 13-22. [14][16] 常江 , 王雅韵 . 作为故事的新闻:观念、实践与
[9] Veglis A, Bratsas C. Reporters in the age of data 数字化 [J]. 新闻大学 , 2023(1): 16-27+118-119.
journalism[J]. Journal of Applied Journalism & Media Studies , [15] Müller N C, Wiik J. From gatekeeper to gate-opener:
2017, 6(2): 225-244. Open-source spaces i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J]. Journalism
[10] De Burgh H.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M]. New York: Practice , 2023, 17(2): 189-208.
Routledge, 2008. [17] McGregor S C, Mourão R R. Talking politics on
[11] Luce A, Jackson D, Thorsen E. Citizen journalism at the Twitter: Gender, elections, and social networks[J]. Social
margins[J]. Journalism Practice , 2017, 11(2-3): 266-284. Media+ Society , 2016, 2(3): 1-14.
[12] 史安斌 , 戴润韬 . 开源智能新闻:发掘后真相世界的 [18] Reese S D, Chen B. Emerging hybrid networks of
真相 [J]. 青年记者 ,2020(31):75-78. verification, accountability, and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The US
[13] Ristovska S. Human rights collectives as visual experts: Capitol Riot and the work of open-source investigation[J].
the case of Syrian Archive[J]. Visual Communication , 2019,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22, 72(6) 633-646.

Open-Source News Production as Practice: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ions

Zhang Lun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open-source news production, sorts out its main
tools, and combs through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sic
trends represent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open-source journalism: cooperative news production
methods, open journalistic narratives, shareability-based news distribution models, changes in the
roles of reporters and editor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news actor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open-source
news produc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a more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 journalism 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a diverse, agile and democratic news ecosystem. At the same time,
open-source news production also poses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creates a legal and ethical gray area in the news industry,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examined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journalism.
Keywords: open source; news production; open data; digital journalism
Author: Zhang Lun, 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