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信息科技

从主动到退场:青年用户群体
社交媒体倦怠行为分析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庄 丽 ,陈艺鑫 ,邰雨欣

摘 要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探讨青年用户群体的使用行为变化 ,探究并分析影响社交媒体倦怠


的因素。研究发现 ,作为“数字原住民”而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自我呈现主力军的青年群体 ,随着
媒介技术更迭、信息环境变化 ,逐渐出现疲于印象管理、隐私泄露等问题 ,青年用户在社交媒体平
台上逐渐趋于隐退 ,呈现出社交媒体倦怠趋势。从媒体与用户的关系角度 ,针对社交媒体倦怠行为
提出建议。
关键词 社交媒体倦怠 ;青年用户群体 ;微信朋友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33-0119-03
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23.12.005

0 引言 及信息过载、疲于印象管理、隐私侵犯等。“后果”
社交媒体是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 则主要体现在屏蔽、潜水、退出、忽略等一系列消
和交换平台 ,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 极行为上。
观点的平台 ,给予用户极大的主动性。新媒体时代 , 1.1.1 社交媒体倦怠的前因研究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得以蓬勃发展 ,社交 1)疲于印象管理。泛化的朋友圈 ,增强了自
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通信交流的重要平台。青 我呈现的不安感。在陌生人的“窥视”下 ,用户产
年群体是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且被认为是重度 生了压力和紧张感 ,不断增强的弱关系氛围使得用
使用社交媒体的“发烧友”。他们从主动通过微信 户分组越来越细化和复杂 [1]。在朋友圈中进行自我
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呈现自我 ,乐于分享日常生活 , 呈现和印象管理时 ,用户变得越来越审慎 ,也倍感
在平台上树立自己的理想人设到悄然退场 ,不再热 分身乏术。社会倦怠由此产生 ,一部分用户逐渐从
衷于展现自己。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社交媒体 朋友圈中隐退。
倦怠”。 2)隐私泄露风险。新媒体时代 ,隐私安全重
本文通过探讨青年用户微信朋友圈的使用行为 要性进一步凸现出来。随着用户的主动性进一步增
变化 ,探究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青少年 强 ,用户安全不断提升 ,但依旧存在隐私泄露的风
朋友圈的“不使用”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情感体验 险。如孟鸽 [2] 认为 ,尽管微信设置隐私权限在一定
和心理驱动因素。 程度上保护用户隐私 ,但仍然不可避免存在着隐私
泄露的风险。用户并不能很好地把握隐私安全界限 ,
1 文献综述 原本随心所欲展现自我的“前台”逐渐失去最初的
1.1
社交媒体倦怠研究 魅力。
国内外有关于社交媒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 3)海量信息压力。新媒体时代 ,传播门槛进
中在社交媒体倦怠的前因后果上。“前因”大多涉 一步降低。用户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行分享自己想

作者简介 :庄丽 ,研究生在读 ,东北财经大学。


陈艺鑫 ,研究生在读 ,东北财经大学。
邰雨欣 ,研究生在读 ,东北财经大学。

119 cpcst@126.com 《科技传播》


信息科技

要分享的内容 ,海量信息超过用户接受上限 ,信息 常会对产品或服务有期望 ,且在采用产品或服务之


过载使得青年用户从主动进入到现在主动退场。刘 后形成对产品或服务实际性能的评估 [5]。当用户对
国亮等 [3] 认为 ,过量的信息加剧了用户对于信息错 实际绩效的评价好于预期时 ,会出现积极的不确定
过关键信息的恐惧 ,另一方面凸显用户被淹没在信 或满意 ,而当评价差于预期时 ,会出现消极的不确
息流的疲惫当中。 定或不满意。
1.1.2 社交媒体倦怠的后果研究 2.3 社会比较理论
1)主动退出。随着社交媒体平台逐渐由私人 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
领域像公共领域过渡 ,越来越多青年用户从主动入 廷格在 1954 年提出的 ,是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
场到主动退场。孟鸽 [2] 认为 ,过载的信息处理需求 情况下 ,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进行自我评价。
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则 在新媒体时代 ,微信朋友圈称为青少年自我呈现的
会使用户产生倦怠情绪 ,用户被迫逃离社交媒体 , 舞台 ,根据费斯廷格的社会交往理论 ,青少年在朋
减少社交媒体的设用乃至停止使用。 友圈“游走”时会形成潜在的心里比较 ,对其自己
2)选择屏蔽。在信息冗余的时代 ,屏蔽朋友 心理建设起到一定影响。
圈也是一种逃离社交媒体平台的表现 ,国内学者认
为 ,屏蔽行为比较有效地增强了用户体验 ,隔绝了 3 研究方法
相当一部分不重要、不需要、不必要的冗余信息 , 3.1 问卷调查法
对微信进行适度“瘦身”保持有效社交 [4]。孟鸽 [2] 3.1.1 问卷设计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用户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不断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
深入 ,线上生活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社交媒体平台 集 ,对青年群体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
充斥着广告等无效信息 ,倦怠感愈来愈强 ,最后在 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设计与投放 ,在朋友圈等
压力之下 ,屏蔽信息越来越多。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放 ,旨在探讨以微信朋友圈
1.2 文献综述小结 为代表的强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中 ,对青年用户群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产生疲 体倦怠心理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
惫等消极情绪 ,进而选择慢慢的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3.1.2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所隐退 ,这一现象被学者称为社交媒体倦怠。越来 本次问卷投放首先是在微信群以及好友中进行
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并发现导致社交媒体倦怠 小范围的投放来测设问卷 ,通过少量投放并对内容
的原因主要集中于 :疲于印象管理、信息过载的压 进行适当修改 ,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微
力、隐私泄露的担忧等。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针对 信朋友圈等强对问关系连接渠道对问卷进行发放和
的用户大多是普遍的 ,然而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中 及时回收。研究主要是以微信朋友圈为主要渠道 ,
的主力军 ,从其在微信朋友圈的自主呈现 ,到现在 对 14 ~ 35 年龄段的调查对象进行数据收集 ,在不
微信朋友圈自主退场 ,设置仅三天可见等来逃避“网 同好友的帮助下进行问卷填写并积极鼓励帮助转发
络空间”,其社交媒体倦怠行为变化表现得尤为明 分享 ,从而扩大问卷的传播范围 ,获得更多的可用
显。关于针对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一方面还 数据。
有待进一步聚焦。 正式问卷共发放 24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230 份 ,
回收率为 95.83%,无效问卷主要包括 :汇报年龄为
2 理论框架 非文本目标对象 ,问卷填写时间短于 60 秒。
2.1 拟剧理论 3.2 深度访谈法
美国学者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 深度访谈法适合理解复杂抽象的问题 ,青年群
提出拟剧理论 ,也是很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交际理论。 体在微信朋友圈中展现出来的社交媒体倦怠现象是
新媒体时代 ,随着用户主动性不断增强 ,微信朋友 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为全面了解青年群体对社交
圈称为用户向外呈现自己的重要“窗口”,本文基 媒体倦怠行为的看法 ,选取了不同阶段的用户进行
于拟剧理论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对用户在前台和 访谈。样本主要采取线上访谈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
后台呈现中进行分析 ,探究青年用户社交行为的变 方式进行 ,每次访谈时间在 10 ~ 15 分钟左右。
化 ,从而得出影响因素。
2.2 期望不确认理论 4 结论
期望不确认理论是用于研究消费者满意度的基 4.1 人设崩塌担忧下的退场
本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人在使用产品或服务之前通 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提出前台和后台的概念 ,

《科技传播》 2023·6(下) 120


信息科技

通过数据调查可知 ,大部分青年用户群体在微信朋 5.2用户 :追求真实自我 ,建立深度连接


友圈中倾向于呈现自己的理想状态 ,打造自我人设。 随着网络环境的扩大化 ,青年用户群体逐渐在
随着社交媒体不断发展 ,人与人之间连结性不断增 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再大胆展现自己 ,从一天多发多
强 ,朋友圈成为人与人连接的纽带 ,青年用户群体 条朋友圈到几月甚至几年一条的朋友圈 ,从主动入
担心其在微信朋友圈这一前台呈现的形象有崩塌的 场到主动退场。青年用户群体作为新生一代 ,应该
风险 ,进而慢慢地选择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自 脚踏实地 ,不攀比、不虚荣。不应该过度关注朋友
我呈现 ,晒日常 ,而更加倾向于在抖音、微博等社 圈动态产生嫉妒情绪 ,产生沮丧失落的情绪 ,疲于
交媒体平台展现自己。 印象管理 [8]。相反 ,青年用户群体应该不断提高自
4.2 隐私安全风险下的退场 我认知 ,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大胆展现自我 ,有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用户的隐私 性地进行自我筛选 ,减少无效社交 ,理性看待微信
泄露问题逐渐凸显。以微信朋友圈为研究主体发现 , 朋友圈 ,不断提升自己 ,构建深度社交 ,提升自己
越来越多的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社交媒 的社交质量。
体平台上 ,并且与预期相比 ,其认为朋友圈在保护
用户安全方面并没有做得很好 ,大部分的用户会因 6 结语
为隐私泄露问题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 本文针对当下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现象 ,基
4.3 信息超载压力下的退场 于拟剧理论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的方法 ,
社交媒体时代 ,人人都是生产者 ,信息源源 分析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因素 ,发现用户的社交媒
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随着信息井喷式的出现 ,当下 体倦怠行为主要受到隐私泄露、信息过载、疲于印
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量已远超用户所消化吸收的能 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年用户群体在社交媒体
力 ,用户每天要主动或被动接收很多信息 ,碎片化 平台上呈现出隐退、潜水、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信息侵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多用户对其产 等。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媒体和用户致力于解决这一
生消极情绪甚至是倦怠心理 ,从而纷纷选择在社交 问题 ,使媒介更好地为青年用户群体服务 ,青年用
媒体平台上退场。 户群体也要正视自己 ,构建深度社交 ,提高自己的
社交质量。
5 讨论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少用户在社
交媒体平台上越来越呈现出倦怠行为。倦怠情绪下 参考文献
的用户往往减少与好友的互动、动态信息的发布、 [1]黄可可.社交媒体时代的倦怠感[J].视听,2022
朋友圈可见进行权限限制、卸载或停止使用社交媒 (1):154-156.
体等呈现出对媒介消极使用的行为表现 [6],然而这 [2]孟鸽.从自我呈现到自主退场:朋友圈泛化下的
都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用户的问题 ,用户与媒介如 社交媒体倦怠现象研究[J].视听,2022(7):
何更好地发展下去 ,媒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 163-166.
才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3]刘国亮,张汇川,刘子嘉.移动社交媒体用户
5.1 媒体 :借力技术 ,保护用户隐私安全 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 整合错失焦虑与社交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 ,隐私泄露与用户社交 媒体倦怠双重视角[J].情报科学,2020,38
媒体倦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多的用户因 (12):128-133.
为隐私泄露问题逐渐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隐退 ,对于 [4]欧阳睿静.推动与抑制:社交媒体倦怠的成因与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像微信这一社交媒体 结果探究[J].新闻知识,2021(9):8-15.
平台退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等分组功能 ,加强 [5]冯晶星.社交媒体倦怠研究现状及趋势[J].新闻
用户的隐私保护 ,增强用户黏度 [7]。与此同时 ,媒 研究导刊,2021,12(8):25-26.
体也需要借力技术 ,通过技术优化隐私保护措施 , [6]薛静,洪杰文.负累下的隐退性“自救”:基
使得用户的隐私泄露问题最小化。比如像微信朋友 于扎根理论的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分析
圈 ,微信可以不断进行更新升级 ,可以选择自己允 [J].新闻与写作,2022(8):70-83.
许别人可见的范围 ,或者推送的范围等 ,不断提高 [7]郑典江.社交媒体倦怠用户消极使用行为影响因
信息自主权 ,保护好用户的个人隐私。与复杂的网 素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络平台相比 ,媒体应运用好技术 ,明确用户切身需 [8]武凡.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倦怠心理和行
求 ,增强用户黏性。 为的影响[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

121 cpcst@126.com 《科技传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