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世纪期刊网-专业期刊论文原文服务网站★★

【关于我们】
世纪期刊网专业提供中文期刊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原文传递及下载服务。
【版权申明】
世纪期刊网提供的电子版文件版权均归属原版权所有人,世纪期刊网不承担版权问题,仅供您个人参考。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upport@verylib.com
【网站地址】
世纪期刊网 http://www.verylib.com
【网上购书推荐商家】
当当网 卓越网 读书人网
京东IT数码商城
本次文章生成时间:2012-7-21 17:27:54
文章内容从第二页开始!
请将本站向您的朋友传递及介绍!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
06年第 5期 

从语法化 的角度看 语言点 的安排 


— —

以“了”为 例 

高 顺 全 

提要 本 文 以“了”为例 ,讨 论 对 外 汉 语教 学 中语 法 项 目的排 序 与 语 法 化 顺 序 之 间的 关 
系。本文认为,
语法化顺序、
二语 习得顺序都和认知过程有 关,
语 言点的安排应该在语言点的 
使 用频 率和语 言点难度 的基 础上 充 分考虑 到语 法化 顺序 的 因素 。
 
关 键词 语 法化顺 序 ,
语 言点安排 ,习得 顺序 

引言 

对 外汉语 教学 中 ,
语 言 点 的安排或 者 说语 法项 目的排序 是 否 得 当直接 影 响教 材 的教 学 效 
率。语言点的安排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语言 自身 的规律。汉语缺乏严格 意义 的形态变化 ,
功能 
词都和语法化有关 ,
因此对外汉语教材语 言点的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语法化的因素。
 
所 谓语法 化 ,
在汉语 里 主要 表现 为动 词虚 化为 介词 、
副词 、
助词 等表示 一 定语 法功 能 的词 。
 
汉语动词的虚化存在着程度的差异 , 有 的动词虚化程度! 皎低 ,动词 的使用频率还 比较高 , 虚化 
后 意 义和用法 也 比较简 单 ,
在教 学安排 时 应先 教动 词用 法 ,
然后 再 教虚 化后 的用 法 。而有 的动 
词虚化程度较高 ,
动词的使用频率已经很低 ,
先教动词用法在实际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不太 
现 实 ,另外 ,
这 些 动词虚 化后 的意 义不 止一 个 ,
用法 也 十:
分复 杂 。这 些 不 同意 义和 用法 在 教 学 
中如何 安排是 一个 值得 研究 的 问题 。
 
由同一个 动词 虚化 而来 的虚 词 的各 个 意 义之 间存在 着 有机 的关 联 。对外 汉语 教材 编写 和 
语 法教 学如果 能够 在正 确解 释 的基础 上合 理利 用 这 一规 律 ,
将 有 助 于 学生 理 解 和 掌握 这 些 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 目前对汉语虚词 的语法化研究还 比较薄弱,
因此本文从 “了”这一个案 
研究 出发 ,
希 望能 在这 一方 面发 现一些 有 价值 的规 律 。
 

语 法化 和语 法化 顺序 

1.1语 法化 
语 法 化指 语言 演变 中意义实 在 的实词 演变 为 意 义 空灵 的虚 词 或 词缀 等 语 法 成分 ,
也 指 已 
经虚 化 的成分 进 一步虚 化 。语法 化学 说认 为 ,
语 义 演变 是渐 变 的 ,
语 法 化 的连续 渐变性 质 可 以 
用 A>A/B>B表示 ,
在 新 的意 义和形 式 出现后 ,旧的意 义 和形 式不 一定 马上 消失 ,因此在 由 A 
虚化 为 B的过程 中 ,
总是存 在一 个 A和 B共存 的阶段 。汉 语 的 “了 ”就 是 比较典 型 的一个 。
 

本 文 曾提 交 第 八 届 国 际汉 语 教 学 讨论 会 (
2005・北 京 )
讨论 。
 
“了”本来是一个动词 ,
意思是“
完毕”、
“结束”。例如 :
 
(1)人远则难绥 , 事总则难 了。(《后汉书 ・仲长统传》)  
伴 随着 语言 的使 用 ,
动词 “了 ”逐 渐 虚 化 ,
衍 生 出结 果 、
时体 、
语 气 和话 语 标 记 等 多 种 意义 
和用 法 。例 如 :
 
(2)明天 卖 了那 只鸡 。(用在 动词后 ,
表示 结 果意义 )
 
(3)我们 只有 三 个人 ,
吃 不 了这 么 多菜。 (用 在可 能式 中 ,
表示 结果 意义 )
 

4)我吃 了饭 了。(用在 动词后 面 ,
表示 时体 意义 ,
兼 表结 果意 义 )
 
(5)我吃 过饭 了。(用在 句子末 尾 ,
表示 时体 意义 ,
兼 表语 气意 义 )
 

6)您 的汉语说 得 太棒 了。(用 在 句子末 尾 ,
表示 主观语 气 )
 

7)得 了,
我还不 了解你 。(附着在别的词素后 ,
共同作为话语标记 )
 
从意 义上 看 ,
语法化 总 的方 向是语 义虚 化 ,
实在 的词汇 意义减 弱 ,
比较抽 象 的语法 意义 、
跟 
说话 人 的主 观态度 有关 的语 用意 义得 到加 强 。而虚化 的极致 则是 作为 一个 词缀 或者说 类构 词 
成分 (如 “好 了”、“得 了”中的“了”)。
 
1.2语法 化顺 序 
语法 化顺 序 既可 以从历 时 的角 度 去研 究 ,
也 可 以在 历 时 的基 础 上从 共 时 的角 度 去 构拟 。
 
我们 感兴 趣 的是一 个语 言形 式 (在汉 语 里 表 现为 同一个 汉 字 )在 共 时平 面 的各 种 意义 包 括 虚 
化前 后 的实词 意义 、
语法 意 义 以及 语用 意义 之 问 的语 义关 联性 。我们 把 这 种语 义 关联 顺 序 也 
看作 是语 法化 顺序 。
 
实词语 法 化后 产生 的 多种意 义并 不 都是 由动 词 意义 单 向虚 化 而来 的。动 词 “了 ”虚 化后 
主要有 两种 分 布 :
句 中(动 词 +了 +宾 语 )和句 末 (动 词 +宾 语 +了 )。这两 种 格 式 中的 “了”
 

般 被分别 称 为 “了 ”和 “了 ”。“了”的多 种意义 都是 分别 从这两 个格 式虚 化而来 的。


 
先看 “动词 +了 +宾 语 ”。动作 完成后 必 然会产 生 一定 的结 果 ,因此人 对 动作 的完 成 和结 
果的关注同等重要。早期汉语 中动作结果是依靠实词表达的, “动词 +了 +宾语 ”中的“了” 本 
来 是 表示完 成 意义 的动 词 ,
在 语言 的使 用 中先虚化 为结 果补语 ,后 再虚化 为完 成体 标记 。
 
在“动词 +了 +宾语”格式中,
从 结果补语到完成体有其认知上的理据 ,
也是语义演变的 
必然。不过“了”的虚化并没有到此结束 。例如 :
 
(8)a.墙 上挂 着一幅 画 。
  b.
墙 上 挂 了一 幅 画。
 
很多学 者 都注 意到 ,
表示 静态 持续 的存 在句 中的 “着 ”可 以用 “了”替 换 ,
高顺 全 (2005)指 
出,
“了 ”的这种 意义 在认 知 上是可 以解 释 的 :
动 作 完 成 之后 ,
如 果 没有 新 的动 作 ,“了 ”就 可 以 
表示 由这种 动 作所 引起 的状态 的持续或 延续 。
 

般认为“V得/不了(0)
”是可能补语 ,
我们认 为其 中“了”的意义仍然是表示结果 。从 
结果 补语 到可 能补语 是 由转 喻这 种认知 方式 造成 的 :
说话 人 对 动作 可 能 实现 的结 果 和不 可 能 
实现 的结果 的预测 。
 
再看 “动词 +宾 语 +了”。汉语 事 件 或状 态 的完 成 、实现 最初 是 由“动 词 +宾语 +完 成 动 
词 ”这 一格式 表 达 的。曹 广顺 (1
995)的研究 表 明 ,“动 词 +宾 语 +完成 动 词 ”格 式 大约 出现在 
汉 代 以后 ,
在 唐 五代前 后 ,
“了”字作 为完 成动 词逐渐 在 这个 格式 中 占据 了主导 地 位 ,
并 逐 渐语 
法化为表示完成体的助词 。到了宋代 ,
“动词 +宾语 +了”格式逐渐普及 ,
“了”的功能也逐渐 
从 附加 在一个 动 词或 动词 词组之 后 变为 依 附在全句 之后 ,
表 示完成 体 意义 。
 

动词 +了 +宾语 ”中的“了”只是 表示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
“动词 +宾语 +了”中的“了”
 
61
 
却开 始 向主观化 方 向发展 。说 话人 在对 事件 或 状态 完 成 或 实 现做 出客 观 描 述 的 同时 ,
会 很 自 
然地对完成或实现后 的变化或新状态加上 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态度 :
肯定 、
提醒和祈使等 ,
这样 
“了,”就不再 单纯 表示 完成 体 意义 ,
而是兼 表 一定 的主观语 气 。例 如 :
 

9)下雨 了。(肯 定 、
提醒)
 

1O)
上课 了!(
肯定 、
提醒 、
祈使 )
 
事件 或状 态变化 主要 是 由动作 引起 的 ,
但 有 些 形容 词 和 名 词 短语 也 有 一 个 内在 的变 化过 
程,
因此“了 ”
很 自然的移用到这类形容词和名词短语后面,
这是类推的结果。例如 :
 
(11)天 黑 了 。
 
(1
2)他 今 年三 十五 岁 了。
 
形容 词加 上程 度副词 以后 的基 本功 能是 表 示 评 议 ,因此 “了 ”的主 观化 又 有 了进 一 步 的 
发展 :
时体 意义 完全 消失 ,
只 表示纯 粹 的主 观意 义 (评议 或感 叹 )。例 如 :
 
(13)这件 衣服 太大 了。
 
(1
4)这件 衣服 太漂 亮 了。
 
如果 说例 (13)中的 “了 ”还 有表 示偏 离预 期标 准这 样 一个 心理 变化 过程 ,
那 么例 (1
4)中的 
“了”则基 本上 完全变 成 了一个 语气 词 。
 
“了。
”和 “了 ”的语 义虚 化链 分别是 :
 
了。:
动词一 结果 补语 一完 成体 标记 
了 :
动词一 完成 体标 记一语 气 词一类 构 词成 分 (话 语 标记 )
 
把两 者综 合起来 ,“了”的语 法 化顺序 可 能是 :
 
了:
动 词一 结果 补语一 完 成体标 记一 语 气词 一类 构词 成 分 (话 语标 记 )
 
上文指出,
语义演变是连续渐变的,
在由 A到 B的演变过程 中存在一个 AB共存 的阶段 ,
 
这是 “了。
”可 以兼表 完 成体 和结 果 补语 意义 、“了 ”可 以 兼 表 完 成 体 意 义 和语 气 意 义 的 原 因 
(“了。”和“了 ”
也存在着相兼 的情况)。  
尽管语 法化 程度 和机 制 不 同 ,
但 “了,”和 “了 ”语义演 变 的基 础是 相 同的 ,
那就 是 表示 “结 
束”。“了 ”的语气意义和结句功能都建立在表示“结束 ”
这一语义基础之上 :
“结束”之后必然 
有结果 ,
由结果可以联想到变化和新情况的出现 ,由表达动作 、
事件和状态变化的结束 到传递 
信息的结束等等。甚至“了 ”的词缀化也是 “结束 ”这一核心语义 引起 的 : “好/
算/得/罢/行 
了”开始 的时候 都用 在句 末 ,
后 来才 单独 使用 。彭 伶 楠 (2
,005)的研究 表 明 ,
话 语标 记 “好 了”就 
是从 在 VP后 作结果 补语 的用 法 虚化而来 的 。
 
上文讨论的是“了”的语法化过程和顺序 。“着”、
“过”和“得”等也存 在着类似 的语法化 
过程 、
程度 和机 制 ,
它们 的多种 意义 和用 法也 都 建立在 动 词 意义 的基 础之上 。
 

二 语 法化 顺序 与 习得 顺序 

第 二语 言 习得理 论认 为 ,
学 习者 在 习得 目的语 的不 同语 言 项 目时 可能 存 在 一个 内在 的 自 
然顺 序 ,即有些语 言 项 目一 定在 另外 一些 项 目之 前 习得 。这 些语 言项 目之 间 在形 式 或 意义 上 
可 能有 也 可能没 有联 系 。与此 相关 的研究 是 ,同一个 语言 项 目特别 是 比较 复杂 的语 言项 目,由 
于内部存在着意义、
结构和用法上的差异 ,
不同的用法之间也存在着习得顺序。
 
习得顺序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
它基本上是一种难度顺序 。习得顺序和语法化顺序都跟 
认知有 密切 的关 系 ,
但 是这 两者 之 间有无 关 系 ? 如果 有 ,
是 什 么 样 的关 系? 到 目前 为 止 ,
这方 
62 
面 的研究还 比较薄 弱 。
 
高顺全 (
200
2)认为 ,
词语的习得应该遵守下 面的顺序:
①实词 的意义 比虚词 的意义容易 
习得 ;
②具体的意义比抽象的意义容易习得 ;
③词汇意义 比语法意义容易习得 。也就是说 ,
动 
词 的意义 比由该动 词虚 化 后 的意 义更容 易 习得 。这 就 意 味着 ,
习得 顺 序 和语 法 化顺 序 有 一定 
的关联。我们 的基本假设是 :
在不考虑使用频率的情况下 ,
习得顺序和语法化程度成正 比,
语 
法化 程度较 低 的语 言成 分 比语 法 化程度 较 高的语 言成 分容 易习得 。
 
仍然以“了”
为例。单从意义方 面考虑 ,
动词“了”比助词 “了”容易习得 。就“了 ”来说 ,
 
结果 补语 意义 比完成 体 意义 容易 习得 ,
完成 体 意 义 比静 态延 续 意 义 (可 以替 换存 现句 中“着 ”
 
的“了 ”)更 容易 习得 。就 “了 ”来说 ,完成 体 意 义 比语 气意 义 和话 语 标 记 意 义 容易 习得 。但 
是,
“了 ”和“了 ”哪个更容易习得 ?已有的相关研究令我们感到困惑。
 
孙德坤 (1
993)对 两名 母语 为 英 语 的 留学 生 “了 ”的 习得 情 况进 行 了跟 踪 调 查 ,
结 果 表 明 
“了”的 习得 过 程存在 着个 体差 异 ,
一 个学 习者 先 习得 “了 ”(受课 堂教学 影 响较大 ),
另 一个 则 
相 反 (受课 堂教 学 的影 响 较小 )。Te
ng(1
999)的研 究 表 明 ,
母 语 为英 语 的汉 语 学 习 者 “了,”较 
早 习得 ,
“了 ”则 要经 过数 年 伴 随一 定 错 误 比率 的学 习过 程 才 能 被 习得 。但 是 同样 是 对母 语 
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 “了”的情况进行的研究 , 余 又兰( 200
0)的结论却正好相反。  
我们认 为 ,
“了 ”和 “了 ”的意 义分别 由动词 “了 ”的不 同分布形 式 虚化 而来 。从 历 时 角度 
看,
两者完成体意义定型的时代都是在宋代 ,
但 “了 ”的语气意义却是宋代以后才产生 的。从 
语法 化角度 看 ,
结果 补语 的意 义 比完成体 意义 容易 习得 ,
完成 体 意 义 比语 气 意义 容 易 习得 ,因 
此 我们 推测 ,“了 ”要 比“了 ”容易 习得 。孙 德坤 (1
993)也 证 明了这一 点 :
先 习得 “了 ”的学 习 
者在 “了 ”的使 用 中表 现 出语法 功能 的窄 化 (有 限制地 使用 “了 ”)和成句 作用 的泛 化 (较 多使 
用“了 ”)。Teng(1999)所 引用 的儿童母 语 习得者 先 习得 “了 ”同样 也存在 这样 的 问题 。
 
“了 ”和“了 ”习得 的 问题 都是 过 度 泛 化 (赵 立 江 1
997)。“了 ”泛 化 的原 因主 要 来 自语 
际干 扰 :
把 “了 ”和英语 的过去 时 和完 成 体相 对 应 。 事实 上 ,“了 ”的完成 体 意 义 是 由结果 补 
语 虚 化而来 的 ,
因此 “了 ”的使用 不是 强制 性 的 ,
只 要 动词后 面 有结 果补 语 或 者跟 表 示 结果 有 
关 的成分 ,
“了 ”都可 以 自由隐现 。李 兴 亚 (1
989)比较全 面 地 总结 了“了 ”自由隐 现 的规 律 ,
 
认 为 “了 ”自由隐现 的情 况有 八种 ,
其 中 四种 情 况 都 有结 果 补语 ,
三 种 情况 有 “已经 ”,四种 情 
况有数量短语 ,
四种情况有“了 ”。我们认为 ,
其 中关键 的因素是结果补语 :
在“了 ”和“了 ”
 
共现 的情况 下 ,
完成 体 的意义 主要是 由“了 ”表达 的 (如 “我 吃 了饭 了 ”),“了 ”在 很 大 程度 上 
表示 结果补 语 意义 (过 /完/掉 );
“已经”表达 的是 和 “了 ”基 本 相 同 的意 义 。至 于数 量 短 语为 
什么是促成“了 ”自由隐现 的因素 ,
其实也不难理解 :
“了”表示动作完成 ,
从质 的方面来说,
完 
成之后会出现一种新 的结果 ,
从量的方面来说, 完成的可以是动作对象 的数量 ,也可 以是跟动 
作有关 的量 :
时量或动量。可 以认为 ,
量本身也是一种结果 。这样看来 ,
对 “了 ”的结果补语 
意义 和用法 理解 不够 很 可能是 造成 习得 者 “了 ”过度 使用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 。
 
“了 ”的泛 化首先 表现 为语 法功 能 的窄化 ,
即大 量使用 “单 音 节 动词/形 容 词 +了 ”这 种 固 
定格 式 ,
然后 推 而广 之 ,
过 度 泛化 (孙德坤 1
993)。这也 是可 以解释 的 :
“了 ”用在 句末 ,
表 示事 
件状态的完成或实现。事件或状态的基本表述单位是句子 , 句子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 因此 
“了,”可 以表 示 信息 传递 的结 束 ,
这 就是 一 般 所 说 的“结 句 作用 ”。但这 只是 就 简单 句 而 言 的 
(即使 在简单 句 中 ,
“了 ”的使用 也不具 备 强制 性 ),
连 续句 中的情 况并 非 如此 。第 二 语 言 习得 
者在 开始 阶段 主要是 在 对话 中学 习简单 句 (儿 童 母 语 习得 也是 如 此 ),因此 “了 ”的这 一 用 法 
63 
容易 习得 。但 是一旦 到 了复杂 的语 段或 篇章 中 ,
就会 出现 过 度使 用 的倾 向 ,
而且 这 种偏误 很容 
易化 石化 。例如 : 
(1
5)(昨 天)我先 去 西单 了,
在 那 儿吃 饭 了 ,买 了一 些 东西 ,还 去 书店 了 ,然后 就 去 国 贸大 
厦 了。 (赵 立 江 1
997例 )
 
值得注意的是 ,
学习者“了 ”单一功能的过度使用仍 表明这样一种倾 向:
语法化程度低的 
意义 和用 法 比语法 化程 度高 的意 义和用 法 更容 易 习得 。前 面 说 过 ,
“了 ”的语 法 化顺 序 是 “完 
成体 标 记一完 成体 标记 兼语 气意 义一 纯粹语 气 意 义 ”,
很显然 ,
被 习 得者 泛 化 的还 只是 表示 完 
成体意义的“了, ”,
最多是兼表语气意义 的“了 ”。  
至于话语 标 记“好/得/行/算/罢/对 了”等 ,
外 国学 生 较 少 使 用 (“好 了”的使 用 相对 较 多 ,
 
可能是因为有对应 的“wel
l”或“
ok”),
这也跟它们的语法化程度更 高有关。当然 ,
如果考虑到 
“行了”等已经词汇化 ,
作为一个整体来说 , 其习得难度并不高。但 由于它们 的出现频率 比较 
低 ,口语 色彩 比较 浓 ,
教 学训 练频 度 也不够 ,因此也 较难 :
习得 。
 

三 语法 化顺 序 与语 言点 的安 排 

教材的语言点安排或者说语法项 目的排序应该尽可能和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一致。但 习得 


顺序 目前还处于假说阶段,
相关 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结论也不相 同。在这种情 况下 ,
语法化顺 
序就显得特别具有参考价值。  
汉语 的许 多语法 功 能词都 是 由动词语 法化 而来 的 ,而且 动 词 和 虚 化而 来 的功 能词 在 共 时 
平面共存 , 二者在教学中存在先后顺序 。根据语法化顺序 , 应该先教虚化前的意义和用法(即 
动词 的 意义和 用法 ),
然后 教 虚化 后 的 意 义 和用 法 ;先 教 虚化 程 度 较低 的意 义 和 用 法 ,
然 后 教 
虚化 程度 较高 的意 义和 用法 ,
这样 有助 于学 生 正确 理 解 和 掌 握 虚化 后 词 语 的 意 义和 用 法 。但  
这 只是 理想 的顺序 ,
在教 材 编写 中很难 做 到 ,因为必 须考 虑词 语 的使 用频 率 问题 。有些 词 的动 
词用 法 和虚化 后用 法 的使用 频率 差不 多 ,
如 动 词 “给 ”和 介 词 “给 ”;
有 些词 的动 词 用 法要 比虚 
化后 的使用频率低得多 ,
如动词 “
把”和介词 “把”,
动词“了”和助词“了”;
有些词虚化后 的各 
个 用法 之 间的使用频 率 也不 相 同 ,
如 “了 ”的结 果补语 用 法 和完 成体 用法 。
 
使 用频率 是教 材编 写必 须考 虑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一 般 来 说 ,
使 用 频 率 高 的语 言 成 分总 是 
先 于 使用 频 率低 的成 分 。从 语 法 化 的角 度 看 ,
使 用频 率 高 的语 言 成 分 ,
语 法 化 程 度 一 般也 较 
高,
习得难度一般也较高 。但使用频率较低 的语言成分语法化程度不一定就低 ,
如可 以替换 
“着”的“了”。这说 明,
使用频率的高低和语法化顺序 、
:习得顺序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 。
 
鉴于此 ,
教材中跟我们讨论的语法化顺序相关 的语言点项 目安排可以有以下四种思路 :
① 
完全按照语言点 的使用频率高低 ,
使用频率高的先 出现;
② 完全按照语法化顺序或习得顺序 ,
 
没有语法化的或语法化程度低的先出现 ;
③ 在使用频率 的基础上 ,
充分考虑语法化顺 序 ;
④在 
语法化顺序 的基础上 , 充分考虑使用频率 。  
现 有 的教材 相关语 言 点 的安排 基本采 取 的是 第 一 种 思 路 ,
只 不 过有 些 教 材 更重 视 语 法 结 
构的全面性或代表性 (
例如有的教材较早而且重点介绍 “V了 0了”,
即所谓的“双 了结构”,
 
尽管这一结构的使用频率不高 )。基本没有教材采取第二种思路 ,很少有教材采取第三和第 
四种思 路 。
 
我们认为 ,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 目的是为了使用汉语 ,
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 况下 ,
首先应 
该接触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语言项 目。但是 ,
按照语法化顺序安排语言点项 目,
将会有助于学习 
64 
者正确 理解 相关 语 言点项 目之 间 的意义关 系 ,
从 而更 容易 地 习得 那 些 语法 化 程 度较 高 的语 言 
点。因此我们更倾 向上述第三种思路 :
对于那些跟语法化相关的语言点的排序 ,
应该在使用频 
率的基础上 ,
充分考虑到语法化 的顺序。具体来说 ,
如果虚化前后的语言成分或者虚化链中相 
邻语言成分 的使用频率差别悬殊 ,
则按照使用频率 的高低排序 ;
如果使用频率差别不太 明显 ,
 
则按 照语法 化顺 序安 排语 言点 项 目。
 
现代 汉 语 中 ,
动 词“了”的使 用频率 很 低 ,因此没 有必要 先教 。但是 ,“了 ”和 “了 ”的使 用 
频 率差别 不 大 ,
先 教 “了 ”还 是先 教 “了:”单从 使 用 频 率 上很 难 判 断 。可 能也 正 因为 如此 ,有 
的教材先教“了 ”,
如《新实用汉语课本》(
刘殉主编),
有的先教“了 ”,
如《当代 中文》(
吴 中伟 
主编 )。从语 法化 顺 序看 ,
先教 “了 ”似 乎更 为合 理 ,因为“了:”的语 法化程 度 比“了 ”要 高 。
 
就“了 ”内部来说 ,
使用频率依次是完成体用法 、
可能式 (
V得/不 了)中的结果补语用法 、
 
减类动词(
含“去除”意义的动词)后的结果补语用法和持续体用法 (
存在句中可 以替换“着 ”
 
的“了”);
语法化顺序大概是 :
可能式中的结果补语/减类动词后 的结果补语 、
完成体和持续 
体 。综合两种因素考虑 ,
我们认为较合理的用法教学顺序应是(“>”
表示“先于”。下同):
 
可能式结果补语 >完成体 >减类动词后结果补语 >持续体 
就 “了:”内部来 说 ,
如果 考虑 到大 部分句末 “了”都兼 表一定 的语 气 意义 ,
只 有 “太/最 +形 
容词 +了”中的“了”表示纯粹的语气 意义 ,
则使用频率依次是 :
完成体兼表语气用法 、
纯粹语 
气用法和话语标记用法。语法化顺序 同此。比较合理 的用法教学顺序可能是:
 
完成体 (
兼表语气 )>纯粹语气 >话语标记 
兼表完成体和语气意义的“了:
”可 以表示多种语气意义 :
肯定 、
提醒和祈使。其中“肯定”
 
的意义是 基本 的 ,
应该 先 于“提 醒”和 “祈 使 ”语气 。
 
需 要说 明的是 ,
“了:”纯 粹语 气用 法 (“太/最 A 了”中 的“了”)的语法 化 程度 虽 然较 高 ,
但 
从 功能 (表示 评价 或感 叹 )的角 度 出发 ,
可 以安排 在初 级 阶段 进行教 学 。而 “了”的话 语标 记 用 
法 也可 以不 纳入上 述 序列 ,
因为 “好 了”等 已经词 汇化 ,
可 以作为一 个个 词语单 独教 学 。
 
关 于“了 ”和 “了 ”共 现 的情 况 (即“V 了 O 了 ”),
我 们基 本倾 向于 把 “了 ”和“了:”分 开 
教学 ,
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 习的难度 ,
另一方面因为该结构 的使用频率较低 。Te
ng(1
999)
 
的研究 表 明 ,
几乎 没有 学 习者试 图使用 所 谓 的 “双 了 ”结 构 。因此 ,这种 结 构 的 教学 应 该 安 排 
在 中级 阶段 以后 。
 
在先 教 “了 ”还 是先 教 “了:”这个 大 问题上 ,
我们 倾 向于 先教 “了 ”,
但这 并 不是 说 要在 教 
完 “了 ”的各 种用法 之 后再教 “了:”。相 反 ,
“了 ”和 “了:”的教学 应该 分 阶 段交 错 进行 。上 文 
的分析表 明 ,
虽然 “了 ”和 “了:”都 由动 词 “了 ”语法 化 而来 ,
但 它 们 又产 生 了不 同 的意义 和 用 
法,
这些 意 义和用 法 很难用 来推 断语 法化 的顺 序 。可 以参 考 的 因素 主要 是 使用 频 率 和相 关 句 
法结 构 的复 杂度 ,比 如表 示 纯粹 语 气 意 义 的 “了:”使 用 频 率 就 比减 类 动 词 后 表 示 “结 果 ”的 
“了 ”的使 用频 率 高 ,
相关 句 法结 构也 比较 简单 ,
完全 可 以先 教 。
 
综合上面的因素,我们认为语法化后“了”的各种用法的比较合理的教学顺序可能是 :
 
可能式结果补语 (
V得/不了)>动词后完成体 >旬末完成体(
兼表语气意义)>纯语气意 
义 >减类动词后结果补语 >持续体 
我 们认 为应 该先 教可 能 式结果 补语 的理 由是 ,一 方 面 ,“了 ”的教 学 应 该 先 于 “了:”的教 
学,而 可能式 结 果补 语 的教学 应该 先 于 “了 ”的教学 ;另一 方 面 ,“了”语 法 化 的语 义 基础 就 是 
表示 “结 束 ”和 “结果 ”。另 外 ,
可能式 结果 补语 的标 记 比较 明显 ,
句法 复杂 度也 不 高 。
 
65 
四  结语 

如果以上关于“了”的语法化顺序 、
习得顺序以及相 关语言点教学安排的看法能够成立 ,
 
那么其他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助词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 。  
我们 的基 本观 点是 ,
语 言 点 的安排 应该 在考 虑 习得顺 序 、
使用 频 率 的基 础 上充 分考 虑语 法 
化 因素 。语 法 化程 度 比较 高 、已经 成为语 法 标记 的 ,可 以优 先 考 虑使 用 频 率 ,
不 需 要 或者 至 少 
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不需要考虑语法化顺序 , 但最好能在 中高级 阶段的教学 中告诉 学生 同一 
虚 词不 同意 义和用 法之 间 的语 义 关系 。语 法化 程度 比较 低 、尚未 成 为语 法标 记 的 ,
应该 优先 考 
虑语 法化 顺序 ,
按 照语法 化顺 序安 排教 学顺 序 。
 
需要 指 出的是 ,
语 言点 的安排 跟教 材 的性 质 有 很 大 的关 系 。本 文 主 要讨 论 的是 长 期性 质 
的系统教学 ,
而在短期速成或者以功能为纲 的教 材里 ,
语言点 的安排有 自身 的规律 ,
语法化顺 
序也 许就 不 是那 么重要 。
 

参考 文 献 
曹广顺 1
995 《近代汉语助词》,
语文 出版社 。
 
高顺全 2
002 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2期 。
 
高顺全 2
005 《对外汉语教学探新》,
北京 大学 出版社 。
 
李兴亚 1
989 试说动态助词“了”的 自由隐现 ,
《中国语文》第 5期 。
 
刘 殉 主编 2
002 《新实用汉语课本 》,
北京语 言大 学出版社 。
 
彭伶楠 20
05 “好 了”的词化 、
分化 和虚化 ,
《语 言科学 》第 3期 。
 
孙德坤 1
993 外 国学生现代汉语 “了 l
e”的习得 过程初步分析 ,
《语言教学 与研 究》第 2期 。
 
吴中伟 主编 20
03 《当代 中文》,
华语 教学出版社 。
 
余又兰 20
00 汉语 “了”的习得及其 中介语调 查 与分 析 ,
载 《第六 届 国际汉语 教学 讨论会论 文选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赵立江 1
997 外 国留学生使用 “了”的情况调 查与分 析 ,
载 王建勤 主编 《汉语 作为第 二语 言的 习得 研究 》,
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eng,Sh
ou—
hsi
n 1
999
  Th
e Ac
qui
si
ti
on 
of“了 l
e”i
n L
2 Ch
ine
se,
《世界汉语 教学》第 2期 。
 

On 
the 
Arrangement
 of
 Language 
Poi
nts
 from 
the 
Angl
e 
of
 Grammat
ical
izat
ion- A Cas
e St
udy of“/
e’’
 
Abs
tract
  Thi
s es
say,t
aki
ng“l
e(了 )”as
 an e
xampl
e,t
alks
 about
 the 
cor
rel
ati
on bet
wee
n 

he order
ing of 
grammat
ical
 it
ems
 in t
eachi
ng Chi
nese as I
2.and t
he order
 of t
hei
r grammat
ical
iza—
 

ion.The essay 
finds 
that
 the order
 of
 grammat
ical
izat
ion and t
he or
d er
 of
 L2 acqui
sit
ion ar
e bot
h r
e— 


ated t
o t
he process
 of 
cogni
tion.I
t al
so 
cont
ends t
hat
 when arangi
ng l
anguage poi
nts
 we shoul
d con—
 


ider
 the or
der
 of 
grammat
ical
izat
i0n bes
ides
 the f
requency of 
lang
u age use and t
he l
evel
 of 
difi
cul
— 


y. 

Key words
  or
der
 of 
grammat
ical
izat
i0n;arangement
 of 
lang
u age poi
nts;order of
 acqui
sit
ion 

(高 顺全 200433
  复 旦 大学 国际 文化 交流 学院 )
 
(责 任编 辑  张 世方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