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6

世界人文地理

亚细亚的天下
【国家】
 亚洲共有 48 个国家和地区。
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

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南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

西亚(西南亚):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
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
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

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
南部。北亚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纬度】
地跨 热、温、寒 三个气候带,南北气温变化大

【地形】
 地形复杂,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占全州面积 3/4
 平均海拔 1000 米

 亚州有最高的高原、山脉、山峰,也有低平的平原和洼地,极高极低地形同
集中一洲。

地势:
 中部高,四周低——高原主要集中在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
脉),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大量积水和冰川形成巨大的“固体
冰库”,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去)

 山脉、高原外围,有低平宽广的平原(北:西西伯利亚平原、南:恒河平原、
东:华北、东北平原),还有洼地——死海,低于海平面 392m

p.s ∵地形起伏很大 ∴河流流速受影响


上流=>多水流急湍,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流水缓慢,利于航行、灌溉
地域宽广
北部:北冰洋沿岸深入到北极圈内
南部:马来群岛延伸至赤道以南

【气温】
 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故气温差异大
 亚洲有世界各种气候类型

【距海远近】
 周围大洋至内陆距离遥远,距海远近不同,降雨情况差异很大;
 故 沿海=>海洋性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
 内陆腹地面积广大,受海洋影响小,显示出强烈的大陆性特征

【风向】
 大陆与大洋间强烈的 热力差异 ,产生 季风环流
 使亚洲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
 夏季季风:夏季时,海洋=>大陆,挟带大量雨水
 冬季季风:冬季时,大陆=>海洋,气候干旱

【经济活动】
 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都居世界重要地位。
 季风气候区——世界主要稻米产区(中国最大稻米生产国,东南亚最大稻米
出口国)
 东南亚——热带作物产区
 产物:棉花(中国、印度)、蚕丝(中国)、茶叶(中国)、黄麻(印度)、花
生、烟草等。

 畜牧业——西南亚非石油生产国和中亚各国、蒙古,占有重要地位。
东亚
东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中国、蒙古

【气候】
 东部属季风气候
 西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雨量 东多=>西少
气温 东高=>西低
年温差 东小=>西大
 反映出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变化。

 同在季风气候内,由海洋向内陆,海洋性特征减弱,也就是温差增大,降水
减少。到西部内陆地区的蒙古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典型温带大陆性气
候。

冬季季风
1 月冬季,东亚陆地 冷却快,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陆地=>海洋——西北季风

夏季季风
2 月夏季,东亚陆地 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海洋=>陆地——东南季风

【经济】
东部沿海区
 属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地势低平,平原广,土壤肥沃,易于农耕,农业兴盛,物产富饶,素来为世
界主要农业区。
 人口稠密,城市集中。
 江河沿海,多良港湾,航运便利,工商业及国际贸易盛。
 日、韩、香港,经济发达地区。
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区。

西部内陆区
 气候呈干热。
 地形多高原高山,自然环境差,人口少,经济发展落后。
 中国西部和蒙古,草原广阔,畜牧业占重要经济地位。
 有水源地区发展灌溉农业。
 工业以矿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为主,制造业集中在城市。
东南亚
【位置】
 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 联系两大洲,东西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 地理位置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均十分重要。

马六甲海峡
 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地处“十字路口”咽喉部位,海运繁忙。
 太平洋西岸各港口通往南亚、西南亚、非洲和欧洲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地形】
中印半岛 马来群岛
山地 北部地势高峻,与中国西南部 山岭多,地形崎岖
山水相连 多火山活动
高山大河由北向南、东南延伸 喷出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
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适宜农耕
平原 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 平原狭小,多分布在大岛的沿岸
角洲
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是人口稠密区及农业发达区
河流 大河发源于横断山区,水流湍 受地形影响,河流源短留急,富
急,富谁能 水力资源。
下游河谷展宽,水流平缓

东南亚四大河流
(左)伊洛瓦底江——缅甸
(中)湄南河——泰国
(右)湄公河——柬埔寨
(下)拉让江——砂拉越

 河流沿岸多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自然
条件好,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所以许多东南亚大城市分布在河
流沿岸。
【气候】
类型 特点 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受季风影响 中印半岛、
有明显干、湿季(旱、雨季), 菲律宾群岛北部
季节变化大

雨季:6~9 月盛行海上吹来的西南季
风,炎热多雨
旱季:10~5 月盛行大陆吹来的东北
季风,温暖干燥

年雨量 1500mm 左右
赤道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盛行上升气流 马来半岛南部
年较差小,上午常降急骤的对流雨
年雨量 2000mm 以上,全年降水平均
【经济】
稻米区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湄南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
红河三角洲
吉打平原
爪哇岛
马尼拉平原

农矿产品
天然橡胶——马、印、泰
锡——马、印、泰
稻米——泰、缅、越
石油——马、印、汶

发展矿业面对的问题
1 缺乏雄厚资金及先进技术,许多矿藏无法探勘出来——现时开采主要是
和欧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主控权仍操控在原产国的石油公司。
2 矿产分布不集中,难以开采——许多国家虽有丰富矿物,碍于岛国地形,
矿产分散,不值得投入大量成本开采,使得矿业发展缓慢。
3 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运输昂贵——缅甸随蕴藏丰富矿产,山区交通不
便,难以进入,开采成本高,运输费高。
4 矿产经营受外国资本家控制——因缺乏资金,不少矿业受日本操纵,矿
产以原产品形式输入日本,使本国经济利益受损。
5 矿产蕴藏量日益减少——矿产开采后不能补充,面临减产危机。
马来西亚
【地形】

【气候】
赤道气候:
年较差小
上午常降急骤的对流雨,终年高温多雨,且雨量平均,年雨量在 2000mm 以上

【水资源】
我国主要水坝:
发电——肯逸水坝(登嘉楼)、天猛莪水坝(吉兰丹)、成德罗水坝(霹雳)
灌溉——姆达水坝(吉打)、必鲁水坝(吉打)
家庭及工业用水——吉冷结水坝(雪兰莪)、乌鲁冷岳水坝(雪兰莪)、士毛月水
坝(雪兰莪)

我国位于赤道,雨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一半提供用水,16 座水坝供多元用途,其余作为灌溉和水力发电。

【天灾】
我国频频发生天灾和土崩的原因:
雨量骤增——气候反常,

【经济】
矿业对我国的重要性:
新加坡
【位置】
 处在马六甲海峡洞口,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称为城市岛国。
 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
 利用优越地理位置,扬长避短,利用有利时机,吸取瑞士等国经验,成为东
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以及世界重要的贸易口岸。
 世界第一大港、第三大炼油中心、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海上钻井平台制
造中心、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 在转口贸易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本国对外贸易和航运业,进一步通过对外
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
造、电子电器等工业。使新加坡成为新兴的工业国。

 早期单一转口贸易为主
 后来世界石油贸易兴起——迅速发展炼油和储油工业。
 此外与港口航运业相关的修船、造船业发展迅速。
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钻井平台制造业。
 由于缺乏土地,不适合发展占地面积大的工业,近来新加坡又重点发展高资
本、高技术工业,如电子电器。

炼油、造船、电子——新加坡三大工业支柱。

新加坡工业发展有利条件
 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西往来必经之地,有天然深水港口,还有外岛做屏
障。
 优良天然海港——海阔水深,风平浪静,适合大船停泊。海港设备完善,现
代化码头,工作效率高,仓库多,交通方便,货物集散很容易。
 腹地广大——包括整个东南亚,人口众多。外国产品输入新加坡再转销东南
亚各国,,成为转口贸易中心。
 自由港——自由贸易港,免税,吸引大部分商家。
 交通发达——国际海、空交通要道,有完善的货仓、码头、邮政、电讯等服
务具高效率。
 金融中心——国际大商港,货币稳定,东南亚银行业与保险业中心。
 资金雄厚——投资气氛良好。
 工业原料丰富——东南亚航运中心,运输体系完善,取得邻近各国原料很容
易。
 动力资源充足——多间热力发电厂,发电力很强。
 充足劳工——人力资源是唯一的资源,政府培养人才不遗余力。东南亚各国
劳工众多且聘请方便。
 市场广大——人民购买力强,海外市场广大。
 政治稳定——东南亚政治最稳定国家,外资深具信心,对工业发展有利。
 政府政策——重视工业化,提供种种便利及优厚条件。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项目 印尼 菲律宾
位置 地跨赤道, 位于亚洲东南部,
由 13000 多个大小岛屿组成
由 7000 多个岛屿组成
地形 大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崎岖 岛上山岭起伏,地势高峻,平原狭
地壳构造活动强烈,多火山地震 小,多火山
气候 高温多雨,潮湿的赤道型气候 多属赤道型气候,
唯吕宋岛为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硬木出产国,盛产铁木、檀木等 矿产以金、铁、铜为主,木材也是
矿产以石油、锡为主 主要出口
人口 近 2 亿,主要集中在爪哇 7000 万,主要集中在吕宋岛和宿
务岛
农业 政府重视, 国民生计以农业为主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 粮食有水稻、玉米
热带经济作物以橡胶、油棕为主 热带经济作物以椰子、甘蔗、马尼
拉麻、烟草为主
首都 雅加达, 马尼拉,
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南亚 位于吕宋岛西南沿海,菲律宾最大
最大城市和重要海港 城市和海港
中国
【地形】
 国土辽阔、海陆兼备
 濒临太平洋,有广阔的季风气候
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为发展农、林、牧等提供有利条件)
 河湖众多,防洪任务艰巨。
 有广阔的高寒区(青藏高原)
 西北部有广阔的干旱,甚至是大沙漠和荒漠地区。

《地势三级梯阶》
第一级——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地势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平均海拔 1000 米~2000 米之间,(高原、盆地){内蒙古、黄土、云
贵高原,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平均海拔 500 米以下,地势最低(平原、丘陵){东北、华北、长江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中国
内陆推进,为中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中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
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中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中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河流
主要河流:北黄河,中长江,南珠江


 多 西=>东 ,(沟通东西部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经济联系)
 地势落差大,河流中下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 汛期普遍受到洪水威胁
长江
1.流域面积广,流经中国最富庶地区。
2.支流多且长,水量丰稳,全年不结冰
3.江宽水深,中国中部交通大动脉。
4.有洞庭湖、鄱阳湖调节水量,少泛滥。
5.接近国际航线,富航运之利。

珠江
#基塘生产——农业生产方式
#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塘植桑树、甘蔗、果树或花卉。
#行程基塘互养,农业、副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相互促进的基塘人工生态系统。
#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气候】
 复杂多样,水旱灾害频繁。
 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中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
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干旱。
⑥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气候复杂多样
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气候的影响
①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中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
其丰富;
②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
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干旱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经济】
 人口大国
 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

季风区人口稠密原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交通发达、运输方便。
#中国灌溉最盛地区
#开发历史悠久,工商业盛
#例:黄淮、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平原等,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区
#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素称——鱼米之乡
#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繁荣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高度利用,盛产稻米、淡水鱼,也产棉花油菜和桑蚕。
#有色金属丰富,但缺乏石油
#水资源盛,长江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湖北十堰,著名汽车城;上海,最大城市和海港,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区。

东南沿海区
#最大平原为珠江三角洲
#地处低纬,高温多雨,多平原丘陵,全年皆可耕种(水稻、甘蔗、热带经济作
物、水果)
#交通便利、开发早,发展经济也早,故人口稠密。
#最早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发展迅速。
日本
【地形】
 东亚岛国。
 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
 西:日本海 东:太平洋
 小島構成。日本全國共有 6852 個島嶼。日本列島是由歐亞大陸板塊與其他
板塊碰撞突起而成,國土約 75%屬山地丘陵地帶。
 平原則多位於沿海地區,集中了日本的人口、都市和經濟命脈。
 日本列島的地殼活動不穩定,居民時需防範火山及地震活動。
 日本自北至南的四大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
 本州岛是日本最大岛

【气候】
看课本...

【洋流】
黑潮暖流流入日本海,亲潮寒流从北太平洋流下,在东北处交汇,带来充分浮游
生物,形成东亚渔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经济】
*最大的海运国之一,海上运输是日本生命线。
*典型加工贸易国
*世界最大原、燃料进口国——缺乏资源,绝大部分原料燃料靠进口。
(与其国内资源和市场间有尖锐的矛盾。)

主要工业区:
1.京滨区
2.名古屋区
3.阪神区
4.濑户内海
5.北九州岛区
(均临海分布{临太平洋},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
能源,出口工业制成品)

经济建立在外销——国内市场有限,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和海外投
资、生产销售,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
 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制约。
工业特点
 生产力高度发展,工业设备、技术、生产、规模、工业结构已达世界先进水
平。
 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特点:
1.严重依赖外国资源——缺乏矿产资源,工业生产资源几乎靠进口。
2.依赖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有限,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3.工业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占全国总面积 24%,拥有 60%人口,
全国百万人口都市几乎集中在此。日本海一侧,没有如此高度发展,南北两端工
业也较弱后。
4.工业分布临海性——运用岛国海运优势,减少原料和产品转运环节及运费,降
低生产成本,赚取更高的利润(方便运输)。

经济发达因素
1.工业以重化工为主——主要工业:电力、钢铁、汽车、造船....
2.重视教育和科技——鼓吹不断改善,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素质。
3.利用岛国优势,克服资源不足——加工贸易型经济。
4.“科技立国”策略——大力开发尖端科技,增加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生
产和出口。
5.向外输出大量资本——在国外投资生产,利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及能源。
6.二战后或欧美援助——投入巨额资金与技术

造船业发达因素
1.处国际航线,多优良港湾,利于航运。
2.工业原料、制成品进出口,间接促进造船业发展。
3.各国对日本造船业有信心
4.造船效率高(经验累积、技术改进)
5.渔业发达

工业发展难题
1.天然资源缺乏——工业原料动力大部分靠外国输入,原料短缺必受打击,日本
工业基础不稳定。
2.市场剧烈竞争——各国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工业。
3.环境污染——工业都市空气、水源、噪音受到污染,威胁人民健康。
4.社会问题——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地价昂贵,水供不足,环境污染等。
5.其他问题——缺乏平原、劳工短缺、泡沫经济等....
印度
【位置】
南亚

【地形】
总的来说可分为四区:北部山地、中部大平原、南部高原、海岸平原

北部山地
 北部为山地所包围:喜马拉雅山脉自帕米尔高原,向东伸展至中印两国之间。
 长达 2400 公里,新褶曲山脉,平均高度 6000 公尺以上,珠穆朗玛为世界最
高峰。
 喜马拉雅山脉是南亚气候障壁——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大,北部干冷,南
部暖湿。
 由于高山阻碍,印度与其他国家少来往,自成一格抚育特殊的印度文化。

恒河平原
 介于北部山地与南部高原。
 东西长约 1100 公里,南北宽 350-600 公里,有恒河及支流冲击而成。高度在
20 公尺以下。
 恒河长 2500 公里,河口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形成广大的三角洲。
 泥沙堆积,低平土肥,灌溉设备完善,是印度大农业地带。

南部高原
 大平原之南为德干高原。
 略似三角洲,底层古老,多结晶岩石。
 表面向东倾斜,大河向东流,流入孟加拉湾。
 三面皆被山脉包围——东:东高止山脉、西:西髙止山脉。(分布两侧)
 西北部有广大的火山熔岩黑棉土——印度主要棉花产区。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6~9 月 西南季风(雨季)
10~5 月东北季风(旱季)

成因
 1 月前后,亚洲内陆高压,印度洋和太平洋低压——南亚吹东北风
 7 月前后,亚洲内陆低压,印度洋和太平洋高压,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西南季风
【经济】
印度经济发展
 印度发展农业条件优越——恒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 但农业生产水平低。
 独立后,实行“绿色革命”,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粮产。

 主要粮食作物:稻米、小麦。
 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叶等。

 难题:印度人口增长率高,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 控制人口增长是印度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 印度矿产丰富——铁、煤、锰,利于工业发展。
 主要工业:钢铁、机械、电力、纺织。
 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发展高科技产业:电子、核能、航空,曾发射火箭。
 现已成为工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 印度进行经济改革,运用灵活的经济和市场政策,扩大出口,吸引外资,提
高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经济稳定成长。

农业
德干高原农业
 稻米分布在东西两侧沿海区。降水丰沛,水热条件好,地面平坦,土层厚且
肥沃。
 棉花分布在西北部,火山岩风化发育成的黑土区,热量充足,光照强,适宜
棉花生长。
 粟米分布在中部,气候干燥。

工业
工业区 特征
东北(达木达& 煤(达木达谷地)、铁(新格翰)、锰丰富,矿区相邻,临近黄
加尔各答) 麻产区;加尔各答,印度最大城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以麻织和机械为主要部门
阿 姆 达 巴 德 -- 近产棉区,棉纺织为主
巴洛达(西北)
孟买--波那 全国重要产棉区,化工、机械、炼油等
(中部) 综合性工业基地
班 加 罗 -- 马 都 发展最快,轻、重工业并重,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
拉 新兴工业区,矿产、交通便利,近港口,布局向南方分散。
巴基斯坦&孟加拉
【气候】
巴基斯坦
 南亚西北受西南季风 影响小,又在 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 形成热带沙漠。
 影响巴基斯坦的自然、经济。
 形成干燥少雨,沙漠广布,是典型的干旱国。

孟加拉
 热带季风气候
 常发生水灾:全境位于恒河三角洲上,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其间,夏季时,
西南季风带来豪雨,加上喜马拉雅雪山融化,恒河水量增多,导致时常发生
水灾

项目 巴基斯坦(干旱之国) 孟加拉(水乡泽国)
地形 西半部高原山地,北回归线以北 全境位于恒河三角洲平原,河流纵
东半部印度河流域平原 横其间,可供灌溉、运输。
地势平坦,东南、东北有局部丘陵
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 控制下,终年气 全年温暖湿润,
温较高,气候干燥炎热。 年雨量 2000mm 以上,
灌溉农业。 西南季风 多雨
东北季风 干燥
农业不必灌溉。
经济发展 农业为主 农业为主,鱼米之乡,黄麻之国
河谷平原生产小麦、稻米、棉花、 以稻米(粮食)、黄麻(经济)、渔
玉米、甘蔗 业为主
工业:纺织、印刷、铁路运输 黄麻质地优良,有“金色纤维”之
以纺织业为最大工业部门 称。
西南亚
【位置】
 处在五海之地(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黑海),
 联系三大洲(亚、非、欧),
 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印度洋)

 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
 海、陆、空枢纽地位,海上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扮演
重要作用。

【经济】
 石油资源占重要地位
 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 1/4,
 90%供输出,输出量占世界总量 60%
 石油资源分布以波斯湾中心,有一条巨大的石油带
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 一部分通过输油管送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的港口,再用油轮输出。
 大部分由波斯湾的港口装上油轮,
 向西经过非洲南端,或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运往西欧和北美
 向东运往日本,日本对西南亚石油有极大的依赖。

四个主要产油国
沙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

伊朗&伊拉克
相同点
一、交通位置重要
二、热带草原、沙漠气候广布
三、盛产石油、天然气,世界主要产油国
四、信奉伊斯兰教

伊朗(什叶派) 伊拉克(逊尼派)
高原为主,山地环绕 平原为主,耕地最大
高山气候,沙漠广布 两条河流灌溉,农业为主
畜牧业发达,地毯驰名 椰枣世界第一
非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
欧罗巴概述
【国家】
欧洲(44 个国家)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
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
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西部,陆半球中心(利于亚、非、美各大陆来往)

【地形】
 三面临海
(“西北难”——西:大西洋、北:北冰洋、南:地中海)
 好像一个大半岛
(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瑞典> 南:巴尔干半岛<希腊...>、亚平宁半岛<
两颗牙>
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
(湾水深,利于开发港口,促进渔业、交通发展)。
 有广大且连续的平原
(利于文化交流、经济建设,交通方便)

 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全州面积 2/3,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 山地分布南北。
北部:古老久经侵蚀;南部:年轻高竣,现代冰川发育,风景优美。
 山脉东西走向(大西洋暖湿的西风能够深入内陆)

【河流】
河网密布,河床平坦,水量充沛,水位变化,源远流长,流向优良..(故利于发
电,也有很大航运价值。各河流河口有广大的三角州,利于发展商港。)
河流航运价值大——例子:
1.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部,向北流,注入北海;流经欧洲主要工业
区,沿途山地支流富水能,两岸人口密集)
2.多瑙河(发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注入黑海;与莱茵河有运河连接,路
经 8 国,具航运价值。)
3.伏尔加河(发源于俄罗斯莫斯科附近丘陵,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
 全州冰蚀湖、峡湾、冰蚀谷等冰川地形广布。
 湖泊众多(调解气温,供饮食水、作工业用水、水利发电,风景优美可供旅
游区)

【气候】
 西临大西洋,气候深受 海洋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季温暖,夏季
凉爽。
 大部分地区盛行“西风带”(也就是处于温带)。
 北大西洋暖流,增加欧洲温暖湿润的程度(带来丰富的雨水),冬季海面不
结冰。
∴温和湿润,年较差小,降水均衡,并具有“西向东”大陆性增强的趋势。容易
开发,适合人类居住。

西: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临大西洋、深受暖流影响) ....向东过渡....东:
“温
带大陆性气候”(距海遥远)

【土壤&天然植物】
适合种植农作物。西:平原冲击土 到 东:黑钙土
北部寒冷区:针叶林
南部地中海型气候区:盛产地中海水果。

【经济】
农业特点有:
1.农牧结合
2.现代化水平高
3.耕作措施先进
4.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森林资源(森林业、旅游业):北欧各国、俄罗斯——针叶林(具有经济价值)
矿产资源:煤、铁——工业发展基础
渔业:多峡湾、北大西洋暖流北上成为大渔场、冬季海面不结冰(利于海运)
旅游业:众多风景优美湖泊、高大的森林

【人文】
欧洲联盟
 欧洲共同体经数次扩大至 15 个成员国,于 1992 年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后,更名的。
职能有:
1 建立总预算及政治合作制度,实现共同的欧洲外交政策
2 建立和实施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
3 实现关税和共同外贸政策
4 实行共同农业和渔业政策
5 创立欧洲货币体系,使用统一货币
北欧
北欧五国:挪威、瑞典、丹麦、冰岛、芬兰

【位置】
挪威、瑞典位于日德兰半岛
北极圈穿过挪威、瑞典和芬兰的北部地区,会出现午夜太阳。

【地形】

【经济特征】
 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济地理上有很相似的特点(尤其是挪威、瑞典、
芬兰)。
 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都是世界著名木材、纸张、纸浆及其制成品的生
产国和出口国。
 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发达。
 在廉价电力基础上,建立了木材加工、机械、造船和钢铁工业。
 各国濒临海洋,渔业资源丰盛。
 挪威和冰岛有发达的渔业。
 挪威的海运和石油著称。
 除冰岛外,各国都有发达的乳肉畜牧业,其中以丹麦最发达。
 瑞典的铁矿开采和钢铁工业在北欧地位最突出。

挪威——渔业、航运业、石油
瑞典——铁矿开采、木材加工、造船
芬兰——纸浆、纸张
丹麦——乳农畜牧、家禽饲养
冰岛——渔业。

瑞典主要港口及工业中心——律勒欧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英国
【地形】
英国位于大不列颠岛。
中间有本宁山脉(旧褶曲山脉)

北海的重要性
6 海底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7 是北欧、西欧和中欧沿海国家往大西洋的必经海域
8 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故渔业资源丰富,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气候】

【经济】
农业
 英国农业主要受气候条件制约。
 (本宁山脉)西部降水多,日照少,适宜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农业。
 (本宁山脉)东南部降水较少,日照多,热量多,适宜小麦和大麦种植。
 东南部小麦区中一片空白,是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主要工业区。
法国
【经济】

农业

巴黎盆地繁荣因素
自然
 法国塞纳-马恩省河流经,地势低平利于开垦,耕地广,适合发展农业
 夏暖冬冷的气候,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适合种植小麦、甜菜、葡萄
 冲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

人文
 靠近首都巴黎和工业区,交通便利,利于吸收农村劳力及农作物运输
 政府机械化及现代化政策,有利于农业发展

巴黎
 法国首都
 全国铁路和公路中心,法国最大工业区
 市内多名胜如卢浮宫、圣母院等
 世界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
中欧
【位置】
 位于东欧与西欧之间,是半岛欧洲和大陆欧洲的过渡性地带。
 中欧大体介于北海、波罗的海与阿尔卑斯山地之间,是东西南北欧之间的交
通要冲。具有战略地位。

【自然】
自然条件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具有过渡性或渐移地带的特征。

过渡性特征:
气候
由 西欧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 => 东欧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 过渡
由 南欧的 亚热带气候 => 北欧低温地带 过渡

地形
由 中欧的 波德平原 => 南欧的 阿尔卑斯山地 过渡

植被分布
由 南欧的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北欧的 亚寒带针叶林 过渡
德国
【经济】
德国五大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莱茵河下游)
莱茵河上游工业区
萨尔工业区(西)
威悉河中游工业区
萨克森工业区(东)

分布特征
西部
鲁尔区、萨尔区 盛产煤,靠近法国洛林高原的铁矿区,加上水陆运输便利,发
展起强大的钢铁工业。

北部
汉堡位于易北河畔,是德国最大的造船中心。

东部
盛产褐煤和钾盐,产量居世界前列,化学工业发达。

南部
慕尼黑已发展成为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新兴工业中心。

发达原因
1 天然资源充足——有丰富煤矿,可输出,也是工业动力来源。还有铁矿、
碳酸钾等矿物原料供工业发展。
2 完善的交通网——将原料运输到工业区,并将工业制成品送至海内外市
场。同时莱茵河是欧洲最繁忙和最富航运价值的河流,给莱茵河工业区出北海的
运程提供廉价水运。
3 莱茵河的水质——是软水,且清洁,适宜做纺织的漂染用途。克里菲和
伍伯塔是纺织中心,促使伍伯塔的化学工业与机械工业的发展。
4 开发历史悠久——钢铁、军器、机械、火车头、化学、纺织等工业早在
各都市发展,造就不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使德国工业产品质量优良,受人欢
迎。
5 重建突飞猛进——尽管战争受到破坏,重建后速度猛进,且更新式更好,
效率和生产量都大大提高。
6 德国加入共同市场成员——1958 年息的成为共同市场成员国后,贸易
额急速增加。鲁尔工业区扩展得最快,成为共同市场的工业心脏。
7 人口众多——提供许多廉价劳工;政府重视教育,培养不少专业技术人
员。
瑞士
【地理】
内陆山地国,资源缺乏

【经济】
资源缺乏,工业化程度却很高,因为发展工业充分重视国情,注重扬长避短。
侧重发展占地少,用料少,技术和工艺水平要求高的精密机械制造业。
钟表、精密仪器、精密机床等工业产品享誉世界市场。

牧业
 瑞士是山地国家,缺乏平原牧场,发展牧业须利用山坡草地。
 春末地面积雪方融,牧草再生,牧人驱赶牛羊上山,利用山脚的牧场。
 夏季利用山腰及冰蚀谷的牧场。
 秋末高山降雪,牧人率牛羊下山。
 冬季返回村庄,利用干草饲喂。

每年如此,形成有规律的山牧季移。
瑞士牛羊肥硕,大量出口牛奶、乳制品及肉类。

工业
 缺乏煤铁资源,发展着重物小价高的精细工业,避免山地运输的困难。
 有丰富的水电,利用最少的原料,投下高度的工艺技术,制造售价昂贵的工
业品,获取最大利润。
 钟表、科学仪器、精密机械,质量好,准确又耐用。
 衣料着重花纹及式样,受市场欢迎,利润极高。

旅游业
 山地小国,有美丽的山湖景色。
 采用科学方法把优美的风光分门别类,吸引旅客前来观光。
 阿尔卑斯山山坡积雪很厚,可登山滑雪,休养身心。
 瑞士境内交通系统完善,客货运安全方便。
北美洲
【国家】
加拿大、美国

【纬度】
北纬 8°~83°

【地形】
西部(山地):高大的新褶曲山系,平行山脉与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及水
系的分界。
(西向东山脉: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
(西部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
洛矶山脉高度大,西风不得入内陆。故东侧气温高、雨水少,形成草原及沙漠地
区。

中部(平原):平原广阔、地势较低、南北贯穿
(北半部:地势起伏、多湖泊;西南:地势较高的高平原;东南部:地势低平的
密西西比河平原)

东部(高地):低缓的旧褶曲高地
(北向南:拉布拉多高原{加拿大}、阿伯拉契安山脉{美国})

东西皆有褶曲山脉,均作南北走向,与海洋平行(气候上有障壁作用)。
东西海岸曲折,有峡湾(利于建筑海港)
【河流】
北部

受冰川作用形成的《五大湖》
——苏必略湖、休伦湖、密芝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 具有很大的航运价值

 五湖湖面广,湖水够深,运河相通,湖水汇入圣罗棱士河,流经加拿大精华
地带及美国工业区,注入大西洋,成为北美内陆通往大西洋的重要航运水道。

 密芝根湖与密西西比河支流修建运河,将五大湖航运与密西西比河连接,成
为北美最大、重要的内陆水运系统。

 河道间多激流、瀑布,尤其是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水面高度相差悬殊,形成
尼亚加拉大瀑布,水能资源丰富,为美加两国提供大量水电。

 河湖周围是北美洲农牧业、工矿业主要基地,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
密。

 是美加的国界线。

缺点:
1 五湖水位落差大,沿途多急流、瀑布
2 每年圣罗棱士河道冰封 4 个月,河口常有雾
中部
密西西比河——北美最大的河流

建堤前,河水泛滥,形成广大泛滥平原,河流水位、流速降低。
建堤后,河道改直,河堤加高,流量、流速增大,水位高于堤外。
决堤原因:水量大,河堤不能负荷,冲破河堤,摧毁房屋、作物及设施。
×河堤可防水灾,但决堤时,造成伤害更大。
【气候】
*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
*气候类型多样(除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部、西部,气候类型不同。
*以温带大陆性为主(西部高大山系阻挡湿润空气深入内陆,大陆性气候广布)
*西风与洋流影响大。

西部:
*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出现高山气候(山系地势高竣)。
*山系东、西两侧气候类型及降水分布明显不同。(由于高大山脉{科底里山系}
阻挡,使西风、暖流和太平洋湿气影响的范围局限在山地西侧的狭隘地区,不能
深入内陆。)
*山系西部:雨量丰富——海洋性气候
*山系东部:气温高、雨水少——形成草原气候。

中部:
*中部距海远,雨量少,温差大(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龙卷风
*∵中部平原南北贯穿大陆,无东西走向山脉阻隔。
∴冬季,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冷气团),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使北美大
部分地区气温偏低。
夏季,南方的暖湿气流顺利北上,使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
冬季,较欧洲同纬度地方冷,夏季较同纬度地方热。

东部:
*东部大西洋沿岸,山脉高度低,海洋影响深,范围较广,各地气候差异不大。
*降水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
【洋流&风向】
西岸:
*北部有北太平洋暖流及长年受西风影响,冬季气温暖和,夏季凉爽,雨量丰沛,
气温较东部同纬度地方为佳。
*中部冬季受西风、离岸风影响,形成地中海型气候——夏季不热,冬季温和(冬
雨夏干),雨量中等,阳光充足。
*南部有加利福尼亚凉流经过及离岸风,雨量很少,呈沙漠气候。

东岸:
*夏季有东南季风及墨西哥湾暖流北上,气温高,雨量丰富,适宜农耕。
*冬季有冷气团及拉布拉多寒流南下,气温很低,雨水少。
*寒暖流交汇处,海面有雾

【经济】
工业
*五大湖工业重镇。

渔业
东岸渔场:纽芬兰东南部有大滩,南部有圣皮尔滩,哈利法以东有班魁劳滩。
1 多峡湾,海岸线曲折,利于渔业发展
2 浅滩广阔,水深不大,杨光充足,浮游生物多
3 有墨西哥湾暖流及拉布拉多寒流交汇,鱼群丰富
4 纽芬兰多山地土囊贫瘠,气候寒冷,农业发展困难——居民往海上发展
5 有先进捕鱼设备
6 靠近北美人口密集地

加拿大渔港:圣约翰
美国渔港:哈利法
西岸渔场:由英属哥伦比亚至阿拉斯加南部。
1 渔场范围广
2 有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凉流经过,鱼群多
3 有大渔港,如温哥华、旧金山等
4 有现代化渔船,渔具及处理渔获方法,企业化经营

 寒暖流交汇,加上浅滩广阔,阳光充足,浮游生物丰富,鱼群很多。
 东西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有利于建筑渔港。
 高纬度区,气候严寒,提供大量冰块防腐,保持鱼味鲜美,广受欢迎。

面对问题:
1.劳工短缺——青年知识水平高、工业方面就业机会多,不愿从事枯燥及风险大
事业。
2.海水污染——大量工业废料污染海水,影响生态。
3.浓雾——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浓雾,影响视野,渔民作业不便。
4.捕鱼范围——各国扩大渔业范围,捕鱼范围受限。
农业:
農業極為發達,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
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棉花、大豆、菸草為
主。

粗放式机械化农业特色:
1 地广人稀地区(美加的分布在北美洲大草原)
2 高度机械化与专业化,进行大规模耕种
3 作物大部分为商品,全部运销市场,从市场购得农家消费品
4 小麦为主要作物(其次是黑麦、大麦、燕麦及牧草)
5 农业区交通发达,方便农产品运输

发达原因:
1 地势平坦、波状起伏,适合机械耕种,解决劳工短缺问题
2 有肥沃黑钙土
3 适合小麦生长的气候
4 进行科学方法耕种,解决干旱、霜害、病虫害等问题
5 完善的交通系统(产品可通过铁路输往东西部港口,再运到国外)
6 国外市场大(欧、非、亚)
南美洲
【国家】
南美洲包括 13 个国家(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
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地区(法属圭亚那)

【地形】
*山地、高原、平原面积广大。
*平均海拔低于北美。
*地势西高东低。
*南美洲的地形構造常常被喻為一個碗,因為南美洲受高山圍繞,中間部份卻凹
陷。自太平洋到大西洋主要有三個分區,分別是西方的安地斯山脈,中央平原和
東方的巴西高原及圭亞那高原。

西部:连接北美科底里拉山系。狭隘、绵长的安地斯山脉,山体年轻、高大,地
震频繁,山间多高原和盆地。(山脉以东,广阔的冲积平原和古老波状起伏的高
原相互交错)
中部:平原为主,南北相连,面积广大。平原两侧则分布山地或高原。
东部:多古老高原或底山。地壳相对比较稳定,经侵蚀,地面起伏不大,海拔较
低。
*北至南的平原及高原:
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远、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
亚高原。

山地
主要山脈:安地斯山脈
平原
亞馬遜平原、奧里諾科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高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巴西高原、圭亞那高原、巴拉那高原

湖泊:的的喀喀湖——南美洲最大淡水湖泊

【气候】
北部:熱帶濕潤氣候、熱帶濕潤和乾旱氣候和半乾旱或草原氣候
西部:熱帶濕潤和乾旱氣候、濕潤大陸性氣候、亞熱帶氣候和高山氣候
東部:熱帶濕潤氣候、荒漠氣候、熱帶濕潤和乾旱氣候和濕潤性亞熱帶氣候
南部:濕潤性亞熱帶氣候、半乾旱或草原氣候、荒漠氣候、海洋性氣候、高山氣
候和亞熱帶氣候
(自己读..懒惰写)【河流】
亚马逊水系

*特征:水系庞大、大小支流众多、呈树枝状、地势低平,流域面积广阔,达 700
万平方公里。干流河宽水深,水流平稳,流量巨大,年流量 3800 立方公里,居
世界河流首位。

*成因:
亚马逊平原地处低纬热带区(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范围内),流域大部分属
热带雨林气候。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和山地所环绕。

东面则向大海敞开,海上东北信风可深入内陆,大西洋暖湿气流随信风可直达安
第斯山脉。因山地抬升作用,使这一区降水充沛,为形成庞大的亚马逊水系和水
流汇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是亚马逊水源充足,流量大的原因,因此成为世界
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经济】
*多国曾受殖民统治,只靠一两种农作物或矿产来维持国家经济,南美呈西欧和
北美廉价原料供应和商品倾销市场。
*科技落后,依靠外资,属于发展中国家。
农业:
甘蔗——巴西
可可——巴西
农牧——阿根廷(彭巴斯草原)
等等

矿产:
石油——马拉开波盆地
铁、锰——巴西高原
铝土——圭亚那高原
铜、锡——安第斯山区

林业——珍贵树种

渔业——秘鲁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
加拿大
【首都】
渥太华

【位置】
北美洲北部,南部、西北部与美国相邻

【地形】
北部寒带季候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东部为低缓高原
南部地势平坦,气候暖和,土壤肥沃,形成草原,
(农牧业发达)适合人们居住。

【河流】
五大湖与圣罗棱士河,可参考“北美洲”

【气候】
寒带气候(大部分国土处于),地广人稀,布满针叶林。
只有南部地带较暖和。

东岸:拉布拉多寒流南下

【人口】
集中在南部的狭长地带。
是英国和法国的后裔,北冰洋沿岸有纽特人。

【经济】
 后起经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水平高。
 工业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五大湖沿岸和圣罗棱士河谷
 人口平均国民收入和能源、机械、钢铁的消费量居世界前列。
 不少工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重要地位。
 严重的外向型——大量向外国出口原料、制成品及资本。
 加拿大工商业中心蒙特利尔(附近圣罗棱士河)
 加拿大汽车工业中心温莎(附近五大湖)
 加拿大著名渔港鲁伯特(西岸)哈利法(东岸)

工业主要部门
采矿业:
 矿产总值仅次于美、俄,世界第三大矿产国。
 镍、铜、铅、锌....产量世界前列,有色金属出口值居世界第一位。
 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大量出口到美国。

电力工业:
 境内多急流、瀑布,富水能,特别是太平洋沿岸山地西坡及东南部。
 发电量 70%以上是水电,人均发电量世界前列。
 利用廉价水电,发展各种金属矿产的冶炼。

制造业:
 制造业产品成加拿大重要出口商品,最重要为交通工具制造。
 汽车工业发展最快、外资比重最大部门(美国资本占大多数)。
 汽车工业靠近五大湖,温莎是汽车工业中心。

造纸业:
 国土近一半覆盖针叶林,有丰富森林资源。
 发展木材加工业和造纸工业。
 世界主要木材生产、出口国。
 新闻纸产量、出口居世界第一。

南部走廊地带:
南部边境受美国工业影响,经济发展较早。
东西铁路干线修建及河湖航运开发,使美加边境逐渐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铁路:
加拿大国家线(上面)、加拿大太平洋线(下面)——皆集中南部。
对经济发展影响:
1 东部工农牧产品通过铁路向西运输至内陆,扩大市场。
2 促使东部人民向西部移。
3 东西横贯太平洋和大西洋,中部小麦可向东或西运输,促使农业发展。
4 西部针叶林通过此路线运往东部进行加工,促进林业发展。
5 东西旅客往来、货物邮件互运,重要铁路。

渔业发达原因:
1 东岸有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暖流交汇,西岸有北太平洋暖流经过,
鱼种繁多。
2 两岸有广大大陆棚,浮游生物多,鱼类集中。
3 两岸分别有阿伯拉契安山脉和海岸山脉,渔民被迫从事渔业。
4 有天然冰块,鱼只能保持新鲜,受欢迎。
5 渔船设备现代化,捕鱼技术先进。
6 有丰富针叶林,制鱼箱,造船。
美利坚合众国
【首都】
华盛顿

【地形】
请翻阅“北美洲·地形”

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美国地形剖面图)

 甲区洛矶山脉以西,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
 丙区洛矶山脉以东,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气候。
 乙区为高大的洛矶山脉,呈南北走向,平行于海岸,为气候屏障,阻挡太平
洋水汽进入内陆。
 丁区地形为东部的阿伯拉契安山地,久经侵蚀,高度较低。
河流切穿山地处形成一些山隘,成为东西往来通道。
山地东侧为大西洋沿海冲击平原,利于大城市形成。

资源:
沿海平原与阿伯拉契安山地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多激流瀑布,由北而南形
成瀑布线,利于本区发展水电业。
盛产煤,储量大,质量好,有利钢铁发展。
西部山地 中部平原 东部高地
地形  地势最高的部分。  面积广,地面平坦。  低缓的阿伯拉契安山
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 由高平原(大草原)和中 脉。
脉、洛矶山脉及山间高 央低平原(密西西比平原) 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
原、盆地组成 组成
资源  有色金属矿丰富:  苏必略湖附近铁矿储  山脉西部和北部是美
铜、铝、铅、锌 量丰富。 国重要产煤区。
 加利福尼亚南部有  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盛  水力资源丰富。
丰富的石油。 产石油。
 科罗拉多河水充沛
 哥伦比亚河为美国
水利资源最丰富河
流。
气候  北端迎风坡为温带  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  降水较多
海洋性气候,多雨。 增大  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
 南端地中海气候  降水由东向西减少 性湿润气候
 山间盆地、高原降 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少,气候干燥。  北部冬季较长且气温

 夏季高温多雨(利玉
米)
 秋季少雨
 东南部无霜期 200 天
以上
农业  北端不利于耕作业  美国最主要农业区  东南部有利于热带和
 南端为重要农业区  有肥沃黑土 亚热带作物生长
 高原、山间盆地农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业需灌溉
作物   小麦带(北部『春小  棉花带(东南部)
麦区』和中部『冬小
麦区』)
 奶酪带
 玉米带(五大湖西南)
『大多数用作饲料』
 肉牛和猪最大饲养区
【河流】
密西西比河
特点:
全长 6500km,美国第一大河。水系呈树枝状,航线多方向。占据整个中央低地,
向南出墨西哥湾。

缺点:
1 河道多曲流
2 夏季常有水患,两岸有广大泛滥平原
3 河流南北向,穿过农业地带。美国工商业却在东北,工业品与原料及粮
食不能直运。

【气候】
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热量较加拿大丰富。
内陆为大陆性气候。

【经济】
特点:美国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
工业:现代化工业发达,钢铁、汽车等居世界前列,总产值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
农业:美国现代化水平很高,科学技术被广泛利用,畜牧业在农业占重要地位。
农业总产值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优越的经济条件:
美国自然条件十分利于其经济发展。
1 东西两侧濒临大洋,中间低平的广阔平原,使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为
主,又具多样性,水热组合利于农业和牧业生产。
2 三面临海,海岸曲折,港口终年不冻,为海运提供有利条件。沿海区受
海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为工业、农业发展构成良好条件。这些地
区经济发达,城市集中,人口稠密。
3 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区内水热组合好,灌溉便利,土地潜力
大。
4 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水系庞大,水运价值大;流域内土地肥沃,
易于耕种,为美国重要农牧业区。
5 自然资源丰富,款产中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居世界前列,森林草原
面积也很广阔,为工矿业和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农业
小麦带
 位于中央大平原北部和中部。
 地势平坦,有肥沃的黑土。
 年降水量 400—600mm 之间。
 大平原北部冬季较长,且气温低——春小麦区。
 中部冬季气温稍高——冬小麦区。
 全国 70%麦田集中在这两个产区。

棉花带
 位于东南部。
 无霜期 200 天以上,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少雨。
 利于棉花生长和收获。
 P.s 由于土壤肥力减退,老棉区收缩,并向西移。

玉米带
 位于小麦区以东的五大湖西南。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年降水量 500—600mm。
 夏季高温,利于玉米生长。
 玉米大部分用作饲料,所以玉米带也是美国肉牛和猪的最大饲养区。

奶酪带
 位于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区,向东直到大西洋岸。
 人口集中,大都市多。
 夏季气温较低,降水较多。
 土质较差,不利农耕。
 因降水较多关系,可种牧草和青贮玉米,供乳牛食用。
 乳农业风盛。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 洛矶山以西的高原盆地。
 干旱少雨,地广人稀。
 除少数具有灌溉设施的地方种植小麦、大豆、甜菜和棉花等,
 大部分地区为粗放的专业牧区。

总结
 美国农业生产专门化的特点——更加合理利用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发展农
业生产。
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利于大面积机械作业,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
法。
例子:小麦区分布在北纬 35 度以北的,大平原北部和中部。这里地势平坦、黑
土肥沃、年降水量 400—600mm 集中在 4-8 月,秋高气爽,利于谷物收获。
北部冬季长而寒冷——春麦区;
中部气温高——冬麦区;
小麦区轮流种牧草,养肉牛。

总结:小麦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土地资源。

工业
三大工业带
由大西洋岸的波士顿至巴尔的摩
由匹兹堡至伊利湖岸的三角形地带
密芝根湖南岸的芝加哥

三大工业区
洛杉矶以东的北部区
 美国东北部,以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区工业最为发达集中。
 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最大的工业区,经济最发达。
 阿伯拉契安山地——有煤,五大湖西部——有铁,
 五大湖——提供丰富的工业用水,尼亚加拉水电站——提供充足电力。
 沿岸良港众多,水运便利。
 本区内地有肥沃平原,耕作业和养畜业发达,能提供农副产品。
 众多人口提供充足劳动力。
 这些都是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集中了美国大部分汽车制造、钢铁、化学和军事工业。
 纽约(全国最大城市和港口)、费城、波士顿——大西洋沿岸的工业中心。
 芝加哥(中部最大城市)、底特律(最大汽车中心)、匹兹堡(主要钢铁中心)、
克里夫兰、巴法罗——五大湖区工业中心。

洛矶山脉以东的南部区
 美国洛矶山脉以东的南半部。
 过去是全国农矿产品的供给地。二战期间、后,工业发展迅速。
 得克萨斯内陆和俄克拉荷马大油田——美国最大的石油产区。
 也有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 内地农业发达是水稻和棉花的重要产区。
 发展工业条件较好。
 主要工业中心——休斯顿(炼油、化学、机械制造、宇航)、伯明翰(钢铁)、
亚特兰大(纺织)

洛矶山脉以西的西部地区
 洛矶山脉以西。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最为集中。
 本区开发较晚,40 年代以来才迅速发展起来。
 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污染少。
 石油及有色金属矿产均很丰富,水利电力充足,海运便利——发展工业有利
条件。
 本区以军事有关的宇宙航空、原子、飞机制造工业为主。
 洛杉矶(汽车、飞机、造船)——西部最大城市,最大工业中心,另有旧金
山、西雅图等。
工 业 部 主要特点 分布地区 主要生产中心

能源 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火电工业遍及全国 科罗拉多河、田纳
火力发电占 80% 核电工业多在东北部 西河、哥伦比亚河
需大量进口石油 水电在西北、田纳西
钢铁 东北部钢产量占 80% 集中在五大湖南部和大 匹兹堡、芝加哥、
国内铁矿日趋减少 西洋沿岸 底特律、休斯顿、
需从国外进口 南部地区也有分布 巴法罗、费城
汽车 机械制造最大部门 多分布在北部 底特律最大中心
产量居世界前列 南部和西部也有分布 (现已破产),还有
小汽车占铲平 80% 洛杉矶、亚特兰大
出口量居世界第五
电子 新兴工业部门 北部和西部均有分布 芝加哥、纽约、费
计算机出口增长最快 城、洛杉矶、旧金
占世界市场一半 山
航空 居世界领先地位 分布在西部沿海和南部 洛杉矶、西雅图、
航天 包括飞机、导弹、火 地区 休斯顿
箭、人造卫星、飞船
化学 部门齐全 集中分布在墨西哥湾沿 休斯顿、达拉斯
占世界 1/4 岸
石化工业发展最快
纺织 包括棉织、毛织、丝 东北部新英格兰和瀑布
织、人造丝,以棉织 线
为主
机械 分有农业机械、火车 农械:玉米带 芝加哥(农械)
头制造业、造船工业、 造船:德拉瓦河、哈德 波士顿、纽约、费
飞机制造业 逊河下游及乞沙比克湾 城(造船)

火车:伊利诺斯、
宾州、新英格兰

飞机:西雅图、洛
杉矶、达拉斯
食品 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和 制粉:芝加哥、圣
农牧业发达地带。 路易
制肉:芝加哥、辛
辛那提
发达因素
1 动力资源丰富:有煤、石油和水电,储藏量或生产量都居世界重要地位
2 原料丰富:矿藏有铁矿和其他金属矿物;农林有棉花、烟草、木材。
3 水陆空交通与运输非常便利:国内外联系十分方便,对工业发展重要。
4 广大的国内外市场:人口多,人民富裕,购买力强;交通完善,国外市
场大。
移民引进技术:美国是移民国家,多来自英法德,带来先进的技术及经
5
验发展工业。
6 雄厚资金:人民收入很高,有雄厚的资金投资于工业。

美国工业化面临的危机
1 能源危机——矿产燃料一旦使用就不可更新,蕴藏地下资源有限(石油
蕴藏量只足够应付 40 多年的开采)。
2 环境污染——矿产开采导致空气混浊,加工业区排泄废气,大气层的空
气被污染,臭氧层破损;排放大量污水导致河、海水被污染,影响生态。
3 移民国家——吸引大量外来移民发展高科技的工业。移民从不同文化背
景来到美国,虽然带来了先进科技及工作经验,却也带来社会问题(种族、习惯
的冲突)。

【人文】
民族熔炉
 分布特点——不平均。
 东北较频密(五大湖区开发早,工业集中,经济发达)
 西部、南部较稀少
 绝大部分来自欧洲、非洲,种族复杂。
 各地移民进入美国后均使用早期迁入者使用的“英语”,接受了美国的生活
方式。
 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澳大利亚
【首都】
肯贝拉

【地形】
东部山地:
*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海拔 800~1000 米。
*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向南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
*有“大自然盆地”,地势低平,最低处有艾尔湖,地下水丰富,为畜牧业提供有
利条件。

西部高原:
*广阔低矮高原,海拔 200~1000 米,有沙漠分布,占全国面积一半左右。

【气候&植物带】
*澳洲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陆
*季节与北半球相反,一月为夏季(湿热),七月为冬季(温暖少雨)。
*全国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只有南部位于温带。
*半环状分布
*北部——热帶草原气候,年降水量 1000-2300 毫米,为全国多雨区,少部份属
亞熱帶
*东部山地东侧——面向东南信风,降水多,森林分布。
东部山地西侧——降水少,多草原。
*东南沿海——地处温带,气候温暖湿润,最适合人们居住(人口稠密区)。
*东北部——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热带雨林。东北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
最大的珊瑚礁。

*大陆中部——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不足 200mm,沙漠广布。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为草原沙漠,不适于人们居住。

*澳大利亚大盆地从卡奔塔利亚湾向南延伸至达令河北支流的上游,为世界最大
的自流盆地。
*降水量分布,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减少

*植物带也呈半环状分布。
【经济】
*人口集中与东南部
*东南沿海有较好的港口,方便对外联系,利于发展商业。移民最早抵达,建立
城市,发展农牧和矿工业。
*农业:
墨累——达令河流域,《农牧结合》实行小麦、牧草轮作,农牧结合。
优点:适应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农民的收入有保障。小麦牧草轮作,改良土
壤。小麦秸秆和牧草可做饲料,羊粪可肥田。

澳洲中部,依靠天然牧场,实行粗放式经营。

东南沿海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人工种植牧草,饲养肉羊,集约化水平高。

*工业:
资源丰富,铁、煤、铝土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煤矿东,铁矿西
欧洲制造业发展快,形成现代化完整的工业体系。
东南沿海地区,悉尼、墨尔本是主要工业中心。

纽西兰
【地形】
北岛多火山、火口湖、温泉

【经济】
 火山区有肥沃碱性火山土,适合发展农业。
 火山区地热利于发电,刺激工业发展。
 峡湾风景优美,旅游业发达。
 港湾曲折水深,利于渔业及航运业。

畜牧业
 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 饲养乳牛、绵阳、肉牛,世界著名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 肉、乳产量居世界重要地位——畜牧之国
 纽西兰工业、服务业,相当部分与畜牧业有关。
非洲的天下
【纬度】
南北所跨纬度相等,赤道横贯中部。

【地形】
*非洲大陆地形较单一,地势较高、起伏较小。以高原为主。
*海拔 500~1000 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积的 60%以上
*“三高一盆”:北非高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

*非洲还分布有许多盆地,如被赤道横贯的刚果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盆地。
*全洲只有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分布着高大山脉。
*东南部: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西部沿海还有面积不大的平原。
*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
*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佔全洲总面积的 1/4。

《东非大裂谷》
成因:断层作用张力,使地层上升或下陷。地层陷落形成。
分布:北起约旦河谷,南至三比西河,长达 6000km。裂谷中出现许多水深狭长
的长型湖泊。

《纳米比沙漠》
成因:班给拉凉流经过,沿岸气温下降,蒸发作用弱,降雨量少雨 250mm。位
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下层气流不易凝结成云。

【气候】
气候类型明显呈南北对称分布
特征:
1.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的赤道气候
2.赤道南北两侧——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3.南、北回归线附近——终年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
4.大陆南北两端——小面积的地中海气候

【河流】
《尼罗河》
*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上游支流白尼罗河,全年水量稳定。
*最大支流蓝尼罗河,水量季节变化很大。
*夏季雨季定期泛滥,为两岸宽阔的谷地和巨大的三角洲淤积了肥沃土壤,形成
灌溉农业区,为埃及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土资源。成了沙漠中的“绿色走廊”。
《苏伊士运河》
1.联系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
2.大西洋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
3.经运河通往亚洲,比绕道好望角缩短航程 8000——10000km

【经济】
《非洲大陆粮食供应不足原因》
1.干季,风从内陆吹来,干燥少雨,一旦干季时间延长,形成旱灾。连年干旱,
庄稼无收,人和牲畜饮水困难。引发疾病和病虫害流行,影响人体和牲畜健康。
2.过度开发,水土流失,破坏耕地。
3.过度畜牧,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
4.单一经济作物,粮食生产少(土地被改种商品作物),缺乏粮食。
5.过度依赖采矿,忽略民食。
6.农业技术落后,无改进、改良,产量不丰。
7.常战乱,政治不稳定,农地荒废,产量减少。
8.人口增长率大于粮食增长率。

《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农业生产》
*热带企业化农业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出口经济作物赚取外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许多粮食土地被改种成商品作
物,造成粮食短缺。
*价格波动,经济不稳定

《东非经济水平较低原因》
1.农牧业为主
2.热带草原干季,耕作困难,常受旱灾威胁。
3.无灌溉条件,牲畜质量差,游牧民族面临困难。
6.传染病盛
7..资金缺乏,教育水平低,缺乏技术人员,交通落后

《南非经济发展》
首都:开普敦
*南部非洲现代工业最发达国家。
*工业在丰富矿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产世界黄金 70%,并富产金刚石、铁、煤、铜、铅....
*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的金矿开采中心
*农业和贸易也很发达。

《扎伊尔经济》
1.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
2.盛产乌木、红木、檀木等贵重木材
5.扎伊尔河支流多,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
《非洲工业发展缓慢》
1.无法摆脱殖民地经济的影响。仍以本国矿产、森林、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建立
起优势。
2.单一商品经济,仰赖前宗主国或几个大国采购,出口商品国际价格波动大。
4.资金缺乏,教育水平低,缺乏技术人员,交通落后,自然灾害盛。
人文地理
农业
影响农业发展因素:
厚度、质地、化学成分——影响农业发展。
最有利农耕条件:
 土层越厚,养料及水分越多。
 冲击平原或河谷有较厚的表土,适合农耕。
 土壤质地若粗细中等,兼有沙土与粘土优点,保肥蓄水能力适中,适合农作
物栽培。
 土壤中拥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植物对氦、磷、钾需求最多),缺乏时需施肥
补充,维持土壤正常生产力。
 最好的农地在“副热带及温带”较潮湿地方,尤其是泛滥平原及三角洲地区。

欧美农业生产技术 vs 亚非落后国家农业生产技术
欧美:
区域专业化
 配合自然环境特性,选择适当区域,大规模种植某一种作物。
 大量生产,品质得以改进,成本降低。
 例如:玉米带、棉花带。
生产机械化
 地广人稀地区,工资昂贵,机器代替人力,农产品力求一致。
 例如:北美小麦带

亚非:
 农业发展虽久,农业技术仍沿袭祖先传下的方法,不知改良品种及施用化学
肥料。
 农民收入微薄,无力购买农械,农作机械化难以推广。

粗放式机械化农业经营特色:
 分布在大草原
 耕地面积广,地广人稀
 小麦为主要作物,其次是黑麦/大麦/燕麦/牧草。
 高度机械化与专业化,进行大规模耕种
 产品全部运销市场,再从市场购买农家消费品
 单位面积产量低,人均产量高
 农业区交通发达,方便农产品运输
自然环境原因:
 在大草原、大平原。
 地势平坦、波状起伏,适合机械耕种,解决劳工短缺问题。
 有肥沃黑钙土。
 适合的气候
集约式农业特色:
 集中在亚洲季风区:中、印、日、西亚两河流域
 人口稠密区
 主要作物为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
 以自给为主,很少有余粮供外销。
 耕种方法落后。除畜力外,用双手耕种,利用人畜粪尿施肥,加上灌溉、除
虫、除草等,把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人均生产量很低。
 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不易使用机械耕种。

稻米耕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 污染水源——化肥与农药使用,污染河水。不适合饮用,河里鱼类不适
合食用。
破坏生态平衡——毫无节制填土,摧毁沼泽中的生物。
2
3 破坏土地——山地进行迁移农业,破坏原始森林。废置耕地,水土流失,
变成无经济价值的次森林。

提高产量方法:
1 发展灌溉计划
2 扩展可耕地
3 改善稻田区基本设施
4 研究新品种
5 使用现代化方法耕种

乳农业特色:
著名三大乳农业区:欧洲乳农业区、北美洲乳农业区、澳洲及纽西兰乳农业区
 农场规模小——多分布在都市附近,交通方便地区,农场规模和牲畜数量远
比放牧业小。
 生产牛乳是主要活动——饲养乳牛,生产牛乳为主。作物栽培只是兼顾性质。
 出售牛乳换取现金——大部分销售都市或乳品加工厂,小部分自用。
 精耕作业——优良品种须小心护养,讲究卫生,所用器具须特别设计。一项
投资很大的事业。
 集乳圈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集乳圈越来越大,乳品加工厂集乳圈推
向更外围地区。
混合农业特色:
 畜牧与农耕并重
 是畜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过渡型
 种植作物及饲养牲口供市场。

热带企业化农业发展条件:
1 气候需高温多雨,年均温 20 度以上,年雨量 1000mm 以上。
2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 农业区位于平原,或分布在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带。
4 需大量劳工,分布在人口稠密区。
5 交通须完善,以便产品外销。
6 作物多是工业原料、食品及饮料等。
7 政府的政策促使普遍发展。

两大特征:
专业化农业
 具有作物专业化和地区专业化的双重性质
 大规模种植而相当集约的农业
 需投入大量劳工及消耗大量化学肥料,耕作有逐渐机械化的趋势。

产品加工
 企业集团不仅控制农场,且兼营产品的销售业务
 为提高价值和降低运输成本,作物先在产地加工,再运销到市场。

油棕发展地理条件:
1 地形——分布在平地或排水良好的丘陵地。
2 气候——需高温多雨,年均温 26 度,年雨量 2000mm 以上,各月雨量
平均,无明显旱季。
3 交通——果实须即刻运到工厂加工,故运输系统便利。
4 劳工——需大量劳工,割取果实全由人工采作。
5 市场——国际市场大,刺激种植。

油棕发展面对问题:
1 劳工短缺,无人从事
2 工厂排水,污染环境
3 各国生产,剧烈竞争
4 价格波动,影响收入
农业灾害类型:
生产过程不合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1 生物灾害:受病害、动物侵扰,引起农作物病虫害。如鼠灾、蝗灾,破
坏大片农地。
2 气候灾害:温度、水分、风力极端现象,形成洪水、干旱等天灾,农作
物欠收或遭摧毁。
3 人为灾害: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平衡被破坏和环境污染,酸雨、水
土流失等,危害农作物。

农业灾害发生特色:
1 时间规律性——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周期一致。如水灾多发生在雨季。
2 成因相关性——一种灾害发生诱发其他灾害出现。如干旱—蝗灾—土地
沙化。
3 分布地域性——不同的农业灾害,发生在不同地区。如雪灾发生在寒带
大陆。

农地保护方法:
1 建设水利工程,治理水系——兴建水坝,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防洪、
灌溉。
精耕细作,改良土壤,调整农作物布局与结构——注意蓄水、保水及选
2
种适当的作物,使有限的水分得以充分利用。
3 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改善气候——平原种植风林,阻挡风沙。山地植
林,减低泛滥危险。
4 使用适当耕作方法——山坡按等高线耕种或辟梯田种植,增加耕地,减
少土蚀。种植覆盖作物,防止土壤冻结或减少水分蒸发与雨水冲蚀。轮作豆科,
增加氮肥;休耕。

畜牧业
游牧特点:
 草原为主
 居无定所
 牲畜混杂,牛羊最多
 产品自给
 饲料取自天然草原
 经营方式单纯,落后
渔业
渔场形成条件:
 曲折绵长海岸线、多峡湾,适合建立渔港。
 有大陆棚,多浅滩。
 有寒暖流交汇,渔产丰富。
 先进技术,渔船设备现代化。
 国内外市场广大
 土地贫瘠,不宜耕种。

东亚:亲潮寒流,黑潮暖流
西北欧:北大西洋暖流
北美东岸:墨西哥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北美西岸: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凉流
南太平洋:秘鲁凉流

难题:
 过度捕捞,鱼源枯竭。
 市场受国外剧烈竞争
 捕鱼风险大、工作枯燥,年轻人往城市工作,从事渔业人数减少
 水源污染,海产减少
 寒暖流交汇形成浓雾,妨碍视线

保护方法:
 限定网眼大小
 设立禁捕区
 立法严惩破坏环境

世界著名渔港
北美东岸:圣约翰、哈利法
东亚:函馆、东京
南太平洋:利马和卡

(世界各地渔场形成大同小异,记得这几项,再分别扛就行了)
林业
热带雨林开采困难:
1 气候湿热,多传染病
2 工作危险性高,工人难请(劳力不足)
3 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入(价格不定)
4 森林多在山地、沼泽,难以建设交通路线(交通不便)
5 树木种类繁多,砍伐不易

热带林业不发达原因:
1 种类繁多,不易开采
2 交通落后,不易运输
3 开采方式落后,效率低,成本高
4 林源枯竭,无重植计划
5 热带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对木材需求量不大

林业发达条件:
1 森林面积、树木种类——树种单纯针叶林最有利。
2 森林易达性——距离市场远近、交通设备、地形、气候状况等。
3 开采与经营方式——机械砍伐,重植森林,保护森林。
4 市场需求——作生产原料,工业化国家,需求大,林业更发达。
森林重要功能:
1 调节气候——减低风速、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降低森林区平均温度,使
空气潮湿
2 保护土壤——大量枯枝落叶腐烂后与土壤混合成腐殖土,含多水分减少
流水对土壤侵蚀,防止冲入河床,阻塞河床。
3 涵养水源——保存大量水源,促进水分循环,增加降雨量。
4 净化大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尘、吸毒、隔音。
5 休闲娱乐——天然景色,开辟为国家公园,供游乐、调养身心。
过于砍伐后果:
1 水源受影响——森林砍伐,地面水流失快,影响地下水储存。
2 造成严重土蚀——少了森林保护,雨水加剧侵蚀力,土壤被严重侵蚀,
削薄土层,阻滞河床,造成河床泛滥。
3 气候失调,温室效应——调节气温和相对湿度作用,被毫无节制砍伐,
气温将提高,雨量将减少。
4 净化空气——滥发影响人类健康。
5 野生动物生态遭破坏——失去栖身所,面临绝种威胁或破坏人类农作
物。
6 受牵连破坏植物——含医药价值植物,随森林砍伐连累而消失。
保护森林方法:
 制定森林法,强化管理。
 开展爱林、护林教育,植树造林。
 制定发展森林长远计划,扩大森林面积。
 建立自然保护区,展开研究除森林病虫害。
 严禁滥砍滥伐,科学采伐。
 鼓励原住民发展定居农耕,减少迁移农业。
 推动再循环运动。

软木:针叶林——北欧国家、加拿大、俄罗斯
硬木: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扎伊尔盆地、东南亚

工业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一、动力——需消耗大量动力的工业,应接近水电站
二、劳动力——需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应接近人口密集区
三、市场——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
四、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应接近高等学府和科技发达区
五、原料——原料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
六、政府政策——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开拓新的工业区。
七、个人偏好——乐意到自己家乡投资

工业发展破坏:
 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烟尘/恶臭物质等
 水污染——废水污染水源和水产,影响人类健康
 固体废料污染——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
 噪音污染——工厂机械和运输车辆噪音,影响附近居民作息,造成职业性耳
聋的原因。
矿产资源
适当开发与使用的重要性:
1 增加国家收入——赚取外汇
2 提供工业原料——如矿产、木材,带动国家工业发展
3 提供就业机会——开发需大量劳力
4 开拓交通系统——为运输,改善公共交通设施
5 发展新聚落——刺激聚落发展(如锡矿开采)
不良影响:
 环境破坏——矿产多蕴藏在地层中,开采时,要先去除地表的植物或土壤,
严重破坏地表生态。
 污染问题——煤矿燃烧产生烟雾,影响环境。
开发注意事项:
 实行综合探勘,综合利用,将矿产共生资源一起开采,减少废弃物。
 改进采矿技术,减少采矿顺势,提高使用率
 加强废旧矿物品在加工循环利用
 设计耐用副产品
 避免过度开采,造成枯竭
 注意安全设施,避免事故
 不可随处丢弃废料,污染环境

石油
岸外钻油对环境影响:
 海上钻油台建立在大陆棚上,海洋生物最集中地方,损失严重。
 建造困难,要承受大风浪、泄漏、爆炸等问题。
运输对环境影响:
 油轮搁浅,原油泄漏,污染海洋,难以清理。
战争对环境影响:
 敌对国家互相攻击石油设施,污染环境、遭受严重损失。
冻土带管道对环境影响:
 极冷区管道容易断裂
 较温暖石油使冻土溶解,造成管道下陷或断裂
 油管破坏野生动物周期性迁移
城市大气污染:
 汽车量多造成浓密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害
 石油产品,不易腐化,污染历久不散
能源危机三因素:
1 人类消耗量越来越大
2 矿物能源储量有限
3 经济市场及政治因素影响供需
水资源
水灾和土崩发生的原因:
1 雨量剧增——气候反常(拉尼娜现象)
2 建筑发展工程——地面被洋灰石遮盖,雨水不能直透土壤内
3 山林砍伐——山泥容易被雨水冲入河流,河床变浅
4 排水系统不完善——早年建筑已不足容纳近年排水量
5 垃圾阻塞——环保意识不足
兴建水库具备条件:
1 水头高度要高,进水量大——河水向下冲击力量越猛,发电机漩涡轮能
更快转动,产生最多的电能。大瀑布是发电的好场所。人们利用高坝阻住河流使
水位提高。
2 河水量必须稳定,冬季不结冰——确保不影响电力供应,水电也投资大,
不容许有长期的停顿,影响经济活动。
造成不良影响:
1 对地壳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后局部地区受到重力负荷增加,岩石构造
产生新断裂或扩大原有断裂面,甚至产生地震。
2 对地方性气候影响——增加水库周围及上游的蒸发量和挥发量,却减少
下游的径流量使下游地区干燥。
3 对农业和建筑业的影响——使上游地下水位上升,对建筑物下部长久潮
湿而产生破坏水库。
4 对下游河河流流量的影响——水库蓄水使下游河段水量锐减,降低洪水
的冲刺,使下游河道污染严重。
5 对下游河谷平原的影响——流速降低使泥沙积于水库中,造成下游泥沙
堆积和肥沃耕地减少。
旅游业
政府扮演角色:
推广与宣传——成立旅游局,推广旅游业
交通发展——建设多条高速公路、机场,使各地易达性高。
旅游设施与建设——设立酒店、度假屋或外币兑换站,方便游客。
旅游景点保育——开发后继续保护我国旅游景点。

国际贸易与国际合作
影响对外贸易条件:
1 各国的环境不同——各国地理环境差异,使物产和资源分布不均。
2 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经济落后国家,产品成为工业国原料,再输入工
业国制成品。国际贸易掌握在经济发达国家。
3 人口分布区域差异——人口稀少农业区,生产食品和原料供输出。人口
众多工业区,需大量食品原料,所以世界各国进行贸易活动。
4 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及交通发达国家,运输方便,贸易发
达。
5 贸易政策——关税有无与课税高低,对国际贸易有密切关系。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出生数量-人口死亡数量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人口如不限制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 即使农业技术不断改进,粮食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 人口过剩,粮食不足,将造成贫困、饥饿、犯罪与战争等问题。
 只能通过道德抑制——独身、晚婚,减少人口出生。
 否则通过灾难、饥饿、瘟疫与战争,造成大量死亡,人口才能与资源保持平
衡。

不使用于今天的原因:
 没有考虑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向工业转型(科技进步)。
 不能预测到农业生产率增加(新大陆、热带地区开发,新品种和化肥的研发)。
 冷藏设备与运输业的进步(改善保存和流通方式)。
 医药进步,人口控制,改变旧时自然增长率

人口过剩的影响:
失业率高——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人民贫穷及生活水平低,出现周期性饥荒。
发展中国家无力承担基本社会责任——没资金发展,教育、医药、房屋等基本设
施供应不足。
生态平衡被破坏——地球资源负荷不了太多人口

人口成长过渡模式
(一)高均衡阶段:
传统社会人口增长状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出生率高=教育不普及,无节育观念。
死亡率高=医疗设施不足,食物质量差,健康水平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二)早期人口膨胀阶段:
工业化过程初期——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开始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急速上升,造成人口膨胀现象。
(三)晚期人口膨胀现象:
出生率随工业化程度提高而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上升。

(金字塔上窄下很宽,人口膨胀期,14 岁以下年龄层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很高)

克服人口出生率过高所外带的问题:
 推行家庭计划,鼓吹节育
 实行道德抑制,鼓励迟婚
 经济发展多元化,推行工业区,提高就业机会。
 准备足够的社会福利,如学校、医药、老人院,供生活需求。
 增建廉价屋。
 推行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

(四)低均衡阶段:
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度接近零。

(弹头型金字塔,老人比重大,大批老年人福利需求,成为国家重大负担。)

克服人口老化问题:
 鼓励生产、津贴生育家庭
 多建老人院、强调老人健保
 改善医药与环境

人口问题
人口分布不均:
 各国人口成长速度不一致——经济发达较缓慢,经济落后较快速。
 发达国家农产有剩余,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
 一个国家内也出现人口、资源、生产力分布不协调状况
 国内人口迁移阻力少,不少人口由经济落后的乡区,移居经济发达的城市。

城市聚落
城市兴起条件:
 交通方便——易达性大,运费较低廉
 工商业和服务业竞相发展
 通常在海陆空交通交汇地方兴起
城市聚落特色:
 人口多,密度大
 居民职业繁多,分工精细,以非农业为主
 有较好的道路、公共设施及规模大的各种商店
 有齐全的文化、娱乐、教育、卫生设置及繁华的市集

聚落城市化特征:
指一个地区居民生活特征,由乡村转为城市,或指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
程。当一个地区城市化,将出现社会与经济转型。
1 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城市是人口迁移的目标,乡村居民迁入显著。
2 劳动力带动经济——城市化后居民增加,充裕的劳工,带动商业、工业
活动。
3 农业改变为工商业——居民的经济活动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农耕地转为
商业、工业及住宅用途。
4 社会转型——居民生活方式趋向现代化与自动化,人与人关系产生变
化。
大城市:
 往往是行政中心。经济、社会、政治上有多方面功能。
 人口超过 10 万,同时也是各州的行政、商业及交通中心。
 例子:怡保、乔治市、古晋。

大都会:
 贸易、金融及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
 形成:城市不断膨胀而增加面积,包括了周围的卫星市。
 人口达到 100 万,市内有自主的行政权。
 例子:纽约、上海、曼谷、吉隆坡。

联都:
 形成:城市的发展,使到两个大都会边缘,没有明显的分界,几乎联合起来。
 大都会+大都会=联都。
 例子:东京和横滨。

城市带:
 形成: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使到多个城市连城带状。
 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带
 例子:美国波斯顿到华盛顿,长 956km,聚集 4000 万人口,包括纽约、费
城及巴尔的摩。

城市化问题:
1 失业问题——乡村居民学识少,只能赚取微薄收入或面临失业。
2 社会问题——收入微少,居民贫穷,卫生及生活水平低弱产生传染病,
危害健康;贫穷居民发生犯罪事情,干扰社会治安,有碍外资进入。
3 交通阻塞——人口增加与公共设备增长不成比例,公路交通阻塞。
4 缺乏公共设施——众多人口迁移到城市,产生住屋问题。
5 电供、水供不足——人口拥挤,多层房屋建设常造成电供、水供不足。
6 市容杂乱——城市不断扩张,无规划。

同心圆模式:
(最里面到最外面)
1 商业中心区——城市核心地带,商业中心。交通四面发达,地租昂贵,
多层大厦建设,经济效益大。
2 过渡地带——商业中心外围设立工厂,地价低又近市场。有住宅区供劳
动人员需求。为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种用途混杂。
3 工人住宅区——多层住宅为主,屋价低廉。
4 高级住宅区——离市中心较远,远离喧嚣与拥挤。房屋面积大,密度低。
交通
重要性:
1 运载原料——把农林矿等原料,从产区运送到工厂,制成工业品,销售
到市场。
扩大市场——通过各种运输方式,销售到海内外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2
3 平衡供需——将原料及工业产品,运输到缺乏物资地区销售,调节各地
供求量,稳定价格。
4 人力流动——方便的交通,使各地人力资源分配到需求量多的地区,使
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5 发展经济——良好的运输系统,协助企业家开拓和发展工商业,增加就
业机会,提升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公路运输优点:
1 机动性大,可自由修筑,可直达任何地区
2 建设费用比铁路少,少受地形限制。
3 短程运输快速。
4 运费较低廉。与铁路相配合,可互补不足。

铁路运输优点:
1 促进迅速工业化。工业原料输入及产品销售,需完善交通。许多工业区
或大城市都是铁路中心。
2 铁路运输量大,运费低廉,安全可靠,适合长途且廉价物品。
3 促进区域开发。落后地区建铁路后可进行采矿、垦荒、伐木、移民,以
开发地区。如我国铁路建设多以锡矿开采有关。

缺点:受铁轨限制,机动性小。
理想水运条件:
1 冬季不结冰,终年可通航。
2 水的深度、宽度要大,流量、水位要稳定。
3 河口靠近三角江,位置接近国际航线。
4 航线长且连接经济发达地区,航程无瀑布、急流阻碍。

航空运输优点:
1 快速省时,极少受地形与海陆分布限制。
2 长距离的联络或国际间的交通常使用航空。
3 航空以运载旅客、邮件及质量轻而贵的物品为主。

缺点:运费太高,不适合运笨重货品。

航空站或机场
设立应考虑的条件:
1 距离市区不可太近或太远。
2 须有良好的陆路交通系统连接市区。
3 常出现浓雾、暴风雨地点,不适合建机场。
4 附近不可有高山或高楼,四周须开敞,不妨碍飞机低飞。

通讯
发展通讯技术重要性:
 反映经济发达程度。
 利用通讯合作,国际间以最短时间取得联系,且联系更频密,促进国际贸易。
 日常生活不可或缺要素。
 电脑网络、电讯使用,节省时间、金钱。
 卫星帮助气象台做天气预报,也有助于国防上的防伪工作及管制空中交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