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中 国农 史 19 96 年第 15 卷第 3 期

“ ” ①
《 山海 经 》 建木 考

侯伯 鑫

( 湖南省 林 科所 )

“ 。 “ 。
《 山 海 经 》 两 处 记有
,

建木 古 今 学者 多从神 话 角度释 其为 神树 ” 何 树 不 明
、 、 “
笔 者 试从 民 族学 民 族 语 言 学 古 植 物 地 理 学等 角度 考 《 海 内 南 经 》 建 木 为 热 带
” ,

“ ” “ 。

树 种 现 木 考 《 海 内经 》 建 木 为 亚 热 带树 种 衫木
” , “ ”


《 山 海经 》 记 载 植 物 约 种 虽 少于 《 诗经 》 ( 1 3 2 种 ) 《 尔 雅 》 ( 约
,

种 ) 但其 多 有 植
,
10 0 30
、 、

物 分布 地域 生 态环 境 形 态 特征及 与 人类 文化 关 系 的 记述 为 考 证 先秦 时 期 植 物 地理 和 古
,

。 “
今 植 物名称 演变 提 供 了 珍 贵的 科学 资料 历代 学者 对其记 载 的 植物名 称 多 有考 证 其 中 建
, ,

” .

木 是 迄 今 尚 未考 明 的 一种

《 山 海 经 》 有 两 处 记载“ 建木
” :
一 在《 海 内南 经 》 一在《 海 内经 》
,
古今 学者多 从神 话角度
“ ” “ ” . : x ,
考 建木 为 神树 笔 者认 为 前 者是 锻树 科规 木属 的 规 木 ( E ce n tr e
de dn hs ien m u) 后
。 。
onr
者 是 杉科 杉 木属 的杉木 (C u
e e o
n in gn ha m ia l a
n la at ) 考证 如下

一 《 海 内南经 ’) 建木”

实 鹿龙 首 居 弱 水 中 在独 独知 人 名 之 西 其状如 龙 首 食人
有 木 其状如 牛
, , , , , ,

、 , 。

引之 有 皮 若缪 黄 蛇 其 叶 如 罗 其 实 如案 其 木若 筐 其名 曰 建木 在 亥农 西 弱 水
, , , ,

。 .

上 氏 人 国 在建木 西

古今 植 物名 称多 有不 同 考 证其 地 域分 布是关 键之 一
, ,
按此经 文 建 木 生长 在 氏人 国 与
. “
独 独知人 名 之 间 的弱 水 流域 《 海 内南经 》 云 苍 梧之 山 帝 舜葬于 阳 帝丹 朱葬 于阴 … … 独
: , , ,

。 “ 。 ”
独 知 人名 … … 在 舜葬 西 《 海 内经 》 云

南 方苍梧 之丘 苍 梧 之 渊 其 中有 九 疑 山 舜 之 所葬
, , ,

: “ 。 : “
《 礼记 植 弓 上 》 亦云 舜 葬 苍 梧之 野 郭璞《 山 海经 注 》 在 长 沙 零 陵界 中 即 九疑 山 今 在
. ,
” ,

, 。 ”
零 陵 营道县 南 其 山九 那 皆相 似 故 云 九 疑 古者 总名 其 为苍 梧 也 长 沙 马王 堆 三号 汉墓 出
, ,


土 的 《 长 沙 国 南 部 舆 地 图 》 在 九 疑 山 画 有 九条 柱 状 地 物 柱 后 画 有 建 筑 物 旁 注 帝 舜 ” 两
, , ,

字② 汉 营道县 即今 湖南 宁远 县 反 映 多年 前 的西 汉 初期 人们认 为 舜 葬地 就在 湖南 九
,
2 10 0


① 国 家 自然 科学 基 金 会资 助 研究项 目
谭其翻 《 二 千一百 多 年 前的 一 幅地图 卜 载《 马 王 堆 汉 基研究 》 湖南人 民 出版社 1 9 97 年 第 3 90 一 3 15 页
:

, , .

一 92 一
。 “ ” 。

疑山 独 胜知人 名 当在湘 西 南九 疑 山西 部的 广 西 境 内 氏 人 国 指古 代 氏人 部落 氏
, ,
据此
、 、 。

是 古族名 为 殷 周 至 南北 朝分 布在 陕 西 甘 肃 四 川等省 的 古 代 民族 ① 据 蒙文 通先 生 ( 1 9 8 1)
,

考证 《 海 内经 》 四 篇所 指地 望 中心 区 域在 四 川西 部地 区 其 中 《 海 内南经 》 地望 约在 四 川 西 南
, ,

。 、

部 至 云 南东南 部地 区 ② 氏 人 国 当指 聚 居在 四 川 西 部 的氏 人 部 落 弱 水 在 氏 人 国 的 东 面 胜
,

独 知人 名 的西 面 当指 云 南东南 部 至 广西 西 南部 境 内的一 条河 建 木亦生 长在 这一 地 区 该


, ,

地 区是 北 热 带 与 南 亚 热 带交 汇 的 我 国 西 南 季 风 气 候 区 干 湿 季 节 明显 多 石 灰岩 山 地 地 带
, , ,

性 森 林植 被 为 热 带 季雨 林 热 带植 物种类 较 丰 富 ③ 建木 可 能是 热带 季雨 林 内 的 乔 木 树 种
, ,

“ 。 : “
《 河 图 玉 版 》 云 芝 草树 生
,

经文 有 木 其 状如 牛 郭璞 注 或 如 车马 或 如
, , ,
指 建 木 外形


芝 草是 附 生 树 干上 的 菌类 植物 经 文 无芝 草附生 建 木 的 记 述 郭 注有
, , ,
龙蛇 之 状 亦此 类 也

些 牵强 外形 象 牛 的树应 有 扁粗 的 主 干 热 带季 雨 林 区 的 一 些大乔 木 如 规木 常生 有扁粗 宽


, , ,

大 的板 根 干 形 尖 削度极 大 干 基 粗壮 干 梢 尖细 奇形 怪状 的 大板 根似可 给人 像牛 或 其 它动
, , ,

物 的遐 想 建 木可 能是 生有 大板 根 的 乔木 树种
,

“ 、 。 。 : “

经 文 引 之有 皮 若 缨 黄蛇 指建 木 树 皮形态 特 征 郭璞注 言 牵 之 皮剥 如人 冠缨 及
,

。 ” 。 。

符合树 形 和 树皮 特征 的 唯有 舰 木 该 树 皮灰褐 色 薄而 平滑 新 鲜 树皮容 易剥 下


, ,
黄蛇状 也
“ ,

因 树 皮 富 含 长 纤 维 剥 采 下 来 的 新 鲜树 皮 蛇 状扭 曲 树 皮 内 面 黄 白色 恰 有 黄 蛇 ” 状 之 感 且
, , ,

。 。

撕 口 处 常形 成 丝 缨 状 老树 皮 自然 片状脱 落
“ ” 。 : “ 。 ” : “
指建 木 叶 片形 状 郭璞 注 如续 罗 也 郝兹 行 《 山 海 经 校 注 》 云
,
经 文 其 叶如 罗 上世
。 ” “ 。

淳朴 无 绩罗 之名 疑 当为网罗 也 … … 又 杨桂 一 名罗 见 《 尔雅 》 《尔

郝 氏 杨楼 说较 合理
, , ,

· 。 。
: “ 。 ”
桂 罗 郭璞《 尔雅 注 》 今 杨桂 也 实似梨 而 小 醉 可 食 郝 茹 行《 尔 雅义
“ ”
雅 释 木 》云
, , , ,

: “ · · 。 ` 。 。 ’
疏 》 《 诗 》 ( 《 诗 经 秦风 晨风 》) 限 有树楼 《 说 文 》作 徒 罗 也 毛 传
: ` ` ,
’ :
桂 赤罗 也 陆
, ,

: ` 。

矶 疏 云 楼 一 名 赤 罗 一 名 山 梨 今人 谓之 杨桂 实如 梨 但小 耳 一 名鹿 梨 一 名 鼠梨 今人
, , , , , , ,

。 ’ , 。 ”
按 今 一种小 梨 圆而 赤 极肥 美 … … 即赤 罗 也
, , : , ,
亦 种之 极有 肥 美 者 亦如 梨之美 者 李时
· : “ 、 、 、 。 : “
珍《 本 草纲 目 果 部》
: ”
鹿 梨 释 名 鼠梨 山 梨 杨棱 罗 又云 山 梨 野 梨也 处处 有 之 梨
, , , ,

。 ” 。 、
“ ”
大如杏 可 食 罗 当 为 山梨 树 建 木叶 形 像 山梨 树 叶 山梨 今称 豆 梨 鹿梨 为蔷 薇
, , , , ,
据此
. .

科 梨属 乔 木 学 名 P y ur ca Uer ya an 叶 片宽 卵形 或 卵形 长 4 一 8 厘 米 宽 3 5 一 6 厘 米 先端
, s , , ,

渐 尖 基 部 圆 形 或 宽 楔形 叶 缘 有 小 圆纯 锯齿 叶 面 无 毛 叶 柄长 2一 4 厘 米 ( 图 一 1 一 1 ) ④
, : , , ,

舰 木叶 片 亦为 宽 卵 形 或 卵形 长 8一 14 厘米 宽 5 一 8 厘 米 先 端渐 尖或 尾 状渐 尖 基 部圆 形
, , , , ,

。 . .
: 。

叶 缘全 缘 或波状 叶 面 无 毛 仅 叶 片下 面 脉 腋有 细 毛
, ,
叶柄 长 3 5一 6 5 厘米 ( 图一 1一 3 ) ⑤

规木叶 片 比 山梨 树大 但 两种树 叶外 形极 相 似
,

。 : “ , 。 ”
“ ”
经 文 其实 如 架 架 木名 黄本 赤 枝 青 叶
, , , ,
指 建木 果 实 的 外观 形 状 郭 璞注 袁坷 先
“ 。
( 1 9 9 1 ) 《 山 海 经 全译 》 注 : 架 树 为无 患 子 科架 树 属 乔 木树 种 学 名 K oe ler ut ier
a
似架 树
” ,

aP in cu la at 果 实 为 茹 果 长 卵 形 长 4 一 5 厘 米 顶 端 尖 边 缘 有 薄 翅 3 片 内含 卵 圆 形 黑 色 种
, , , , , ,

子 1 粒 ( 图一 1 一 3 ) ⑥ 蜕 木果 实亦 为茹 果 卵 形 或 椭 圆形 长 2一 3 厘 米 顶 端 尖 边 缘 有薄
: , , , ,

陈永 龄 主编 《 民 族词典 》 上 海 辞书 出版社 1 9 8 7 年 第 2 86 页
: , , . 。






蒙文通 《 略论 < 山海 经 > 的写 作时 代及 其产生地 域 》 载 于《 巴 蜀古 史 论述 》 四 川人 民 出版社


, , ,
4 一
年 第 16
:
1981

18 4 页
郑 万钧 主编 《 中 国树木志 》第 l 卷 中国 林 业 出版 社 1 98 3 年
: , , .

中 国科 学 院植物研究 所 《 中 国高等植 物 图 鉴 》第 2 册 科 学出 版社 1 9 8 7 年 第 2 3 页
: 。 , . 。

张宏达 娜汝 槐 《 中国植 物 志 》第 49 卷第 1 分册 科学 出版社 1 9 8 9 年 第 1 3 一 n s 页


、 : . , .

中国科 学 院植 物 研究 所 《 中国 高等植物图鉴 》 第 2 册 科学 出版社 1 9 8 7 年 第 7 2


: 。 , . 。

3 页

一 93 一
: 。 ,

粒 ( 图一 规 木 果 实 比架 树小 但 两 种果 实外 观 形状 相
,
翅 5 片 内含 卵 圆形 黑色 种 子 1 1一4)
, 。

似 尤 以 均 具 薄翅 的 特 征 为 著

图一 规木 叶 果 与豆 梨 叶及 亲树果 形 态 比较
. .

观 木 叶形 架 树果 形 现 木 果形
. .

4
1 豆梨 叶 形 2 3

“ 。 : “ 。 ” ·

按 《 尔雅 释 木 》云
” : :
经文 其 木 若 筐 指建 木 的 木材 性 质 郭璞 注 茵 亦木 名 未详
, , ,

“ 。 ” : “ 。 ” : “ ` · ` 。 夕
《 释文 》 … … 《 诗 》 ( 《 诗经
,

唐 风》 ) 云
: :
范 荃 郭璞 注 今 之刺 榆 郝 葬 行注 山 有蔽
。 ` ` 。 ’
《 方 言》云
,

本 或 作 筐 … … 《 广雅 》 云
: , :
拓榆 梗 榆 也
,
凡 草 木刺 人 者 自关而 东 或 谓 之 梗 郭
` 。 ’ 。 ` 、

《 广雅 》 又 云
: :
璞注 梗 今 之梗 榆也
, , ,
是 梗榆 即刺 榆 侄 刺 也 , 枉 与 荃声 义 同 荃之 为 言
。 ` ,

犹 刺 也 … … 按 刺 榆 即 今 山 榆 叶 小 焚 常 榆 刺 皆如 拓 刺 《 齐 民要 术 》 云 刺榆 木 甚牢 韧 可
, : : , ,

。 , “ ” “ ” 。 ,

以 为 犊 车材 ” 据 此 筐 当为 刺 榆 H c m i tP d c 因
, ,
刺 榆是 榆科榆 属 小 乔木 学 名
v i
a da id
,

根 干 萌 条性 强 砍伐 后 萌条 更新 的 树形 多呈 灌木 状 木 材 坚 实 年轮细 密 花 纹 美 丽 可 作 硬
, , , ,

、 。 , 、 、

质 农 具 车辆 等 舰木 亦 为 名贵 的硬 质朱材 年 轮 细 密 花纹 艳丽 是 高级 家 具 硬 质 农具 车
, ,

。 、

轴及 特 殊 建 筑的 良材 两 种 木 材 材性相 似 用 途相 同 经 文 用 当时分 布较 广 人 们 早 已 熟 悉利
, ,

用 的 刺 榆木 材 比 喻 建 木 木材 至 为 合 理
,

舰 (x ia n
显 ) 木 又 称 桃 x( i an ) 木 , 是 我 国 云 南东 南部 与 广西 西 南 部 石 灰 岩 山 地 特 有 的 热
。 。 、

带 常绿 大乔 木 因分 布 狭 窄 古籍 中无 树名记 载 规 木 一 名是 陈焕铺 侯 宽 昭 两 教 授
,
19 56 年

一 94 一

发 表广 西 习 称 为舰 木 的 新 种 时所 采 用 ① 播 荣 才先 生 ( 1 9 8 0) 认 为规 木 之称 源于 广 西 壮 语②
,

笔 者 赞同 此看法 惜 未较 详考证
,

, ,

厘 米 横 断面 上 的 年 轮 密 密 麻 麻 一 环 套
,
规木 生 长 十 分缓 慢 平 均 5 年 主干 直 径 才长 1
, 。 ,

一 环 一 层 接 一层 形 状 与 蚌壳 上 的 环 状 花 纹 极 相 似 壮 族人 民 很 早 就熟悉 利 用 舰 木 了 壮 语
,

“ ” , “ ” , “ ” “ ” 。

梅 指 木 或 树 意 为 木 材花 纹 像 蚌壳 的 树 汉语 称有 环 纹
,
称 蚌壳 为 显 称 舰 木 为 梅显
” “ , “ ’ , 。

的 蚌壳 为 舰 于是 有汉 人记 壮 语 称 规 木 时发声 为 梅 舰 ③ 译 为 汉 语 就 是 规木 壮 族 是 广
,

、 、 、 、 、 、

西 云南 等 地 的 土 著 民 族 与 布 依 傣 侗 水 松 佬 毛 难等 族 同源 于 古 代 越 人 中的贩 越 和 骆
,

。 。

越 ① 在 《 山海 经 》 成 书的 春 秋 战国 时 期 云 南东 南部 和 广西 西 南 部主 要 是 古 越 人 的聚居 区 ⑤
,

、 、 、 、 、 “

查 壮 侗 语 族 各 语 支 的 民 族 语 言学 资 料 壮 傣 侗 水 伙 佬 毛 难等 族称 树 或木 均 为 梅 或 近
,

“ “ 。 “ 。 “
梅 音 称 蚌壳 和 螺 丝 为 显 或 相近 音 ⑥
” ” ” ”
古越 语很 可 能称 蜕 木 为 梅 显
,
建木 的 建 与
“ ” “ ” “ ” 、 “ ” 、 “ ” 、 “ ” 。

梅显 亦 可 记 为 梅 建 枚规 等多 种 译 成汉 语均 指舰 木 译
, ,
显 音转 同 梅桃 梅规
“ ” “ “ 。

反 映 了 先秦 时期 《 山 海
” ”
不译 成 树 是 该 树名 因 木材 年 轮像蚌 壳 花 纹 而 得 名
, ,
梅 为 木

经 》 作者 对蜕 木 的认 识 是 受 古越人 的影 响 古越 人 是最 早 认识 和 利 用 观木 的 民族
,

“ 、

二 《 海 内经 》 建木”

西 南 黑 水 之 间 有 都广 之 野 ……
,

南 海之 内 黑 水 青 水之 间 有木 名 曰 若 木 若水 出焉
, , ,

、 、 、 、

有九 丘 以 水 络 之 名 曰 陶 唐之 丘 有 叔得 之 丘 孟 盈 之 丘 昆 吾 之 丘 黑 白 之
, ,

、 、 、 、 。 、 、 、 、

丘 赤 望 之 丘 参 卫 之丘 武 夫之 丘 神 民之 丘 有木 青 叶 紫茎 玄 华 黄 实 名 曰 建
,

, , 。 , 。

木 百 初 无 枝 ( 上 ) 有九 橱 下 有 九构 其 实如 麻 其 叶如 芒 大 啤爱过 黄 帝所 为
, , ,

“ “ 。 · : “ 。

经文 都 广之野 指 建 木 分布 的大 地望 《 淮 南 子 地形训 》 云 建 木 在 都 广 张衡 《思 玄

: “ 。 ” “ ” “
赋 》 亦云

跳建 木于 广 都 袁坷先 生 ( 1985) 与 蒙文通 先 生 ( 19 8 1 ) 考证 都 广 与 广 都 实 为
。 : “
《 太 平 御 览 》 引《 蜀 王 本 纪 》 云
,

一 地 在今 成 都 西 南 双流县 境 ⑦ 蜀 王 本 治 广 都樊 乡 徙 居 成
,

。 、 。 ” 。 “
张 仪 司 马 错 定 蜀 因筑 成 都 而 县之 可 知 广 都 是 古 蜀 国 开 明 王 朝 的 都城 ⑧ 名称
,
都 之
” , , 。

野 反 映 离 都 城 所 在 地 有 一 段 距离 建 木 分 布 的 区 域 应 在 川 西 南 地 区
“ “ ” , , , , ,

经 文 南 海 之 内 黑水青 水之 间 有 木 名 日 若 木 若 水 出 焉 ” 建 木 生 长地 九 丘 在 若 水

建 木 当分 布在 若 水流 域 赵永 复 先 生 ( 1 9 8 5) 考 若 水为 今 川 西 南 的雅 碧 江 和 金沙江 青 水亦名
,

, 。 、 、 、

青衣 水 为崛 江 支 流 青 衣 江 ⑨ 黑 水 当在 此不远 今 西 昌地 区有 流 经 昭 觉 布拖 普 格 宁 南各
,

。 :
县人金 沙 江 的黑 水河 似 为 黑 水 如 此 说 能 成 立 则 建木 分 布 的 小 地 望 为 西 界在雅 碧 江中 下
, ,

游 以东 南界 在 雅 碧 江 与金沙 江 汇 合处 渡 口 市往 东沿 金 沙江 以 北 东界 在 黑 水河 与金 沙江 汇
; ;

张宏达 缪汝槐 《 中 国植物 志 》第 49 卷 第 1 分 册 科 学 出 版社 1 9 89 年 第 n 3 一 n s 页


: , 。

, .

· 。
“ ” “ ”
播 荣才 《 有 趣 的 植 物 王 国 、 载于 广西 人 民 出版 社 广西 游记 19 8
·
:

,

0 年

中 国树 木 志 编 委 会 《 中 国 主要 树 种 造 林 技术 》 中 国林 业 出 版社 1 9 8 1 年 第 7 4
: , ,
③ 0 一 74 页
.

陈永龄 主 编 《 民 族 词 典 》 上海 辞 书 出版 社 1 9 8 7 年 第 1 0
: , ,

.

3 页
何光岳 《 百 越 源 流 史 》 江 西教 育 山版 社 1 9 8 9 年
:

, , 。

王均 等 《 壮 侗 语族语 言简 志 》 民 族 出版 社 1 9 8 4 年
:

, .

衰坷 《 中国 神 话 传 说词 典 》 上 海 辞 书 出 版社 1 9 8 5 年
: ,

,

蒙 文 通 《 略 论 < 山 海经 > 的写 作 时 代 及 其产 生地 域 》 载 于 《 巴 蜀 古史 论述 》 四 川 人 民 出版社


: ,
⑧ 年
.
* 981

赵永复 《 水经 注通 检今 释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社 1 9 8 5 年
: 。

, ,

~ 95 一
,

合处 宁南 县 往 北 沿 金沙 江到 宜宾 市 再 由此 上 溯氓 江到乐 山市 以 西 北 界 在 青 衣 江 以 北的 夹
;

、 、 、 。

江 洪雅 雅 安 天 全 到 大 渡 河 的 沪 定 县 再 往西至 雅 碧 江 中游 的 雅江 县
,

“ ” 。 “ ,

经 文 有 九 丘 以 水络 之 九丘 泛 指多 山 反 映 该 地 区 峰 指 建 木生 长地 区 的生 态环 境
, ,

峦 叠 嶂 山水环 绕 符 合这 一生 态 环 境 的 在上述 范 围 内 唯 有 著名 的 樊 ( 枝花 市 ) 西 ( 昌市 ) 裂 谷
, ,

“ ” 。 、 、

区 ( 又 称 凉 山 山 原 区 ) 该 区 山 脉河 流 南 北 纵 列 主 要 山 脉 自东 而 西 依 次 为 大凉 山 小 相 岭
,

、 、 。 、 、 、

耗牛 山 磨盘 山 锦 屏 山等 众 山之 间 雅碧江 安宁 河 黑 水河 西 溪 河等 大 河 自北 而 南汇 人
,

。 。

迁 回 东 流 的 金 沙 江 河 流 切 割强 烈 山 原 地 貌 壮 丽 雄 伟 安 宁 河 宽 谷 是这 一地 区最 大 的 河 谷
,

盆地 从 古 至 今 是人 类 在此 的 中心 聚 居 区 ①
, ,

“ , ,

经 文 有 木 青 叶 紫 茎 玄 华 黄实 名 日 建木 百 初 无枝 ( 上 ) 有 九根 下 有 九构 其实 如
, , , , , , ,

, , 。 , “ ”

麻 其 叶如 芒 是对 建木 形 态 特 征 的生 动 记 述 从外 形 看 百 初无 枝 指 有 高 大挺拔 的 树 干
,

。 “ : “ 。 · · : “
《 周礼
’ ,
分 枝很 高 郭 璞注 枝 回 曲也 考工 记 》云 半 矩谓 之宣 一宣
, ,
( 上 ) 有 九根 冬官
。 ” “ ” ,

有 半谓 之桐 一 根有 半谓 之 柯 根 当指 回 曲 而生 的大 枝 枉 即 建木生 有 许多分 枝 很 高弯 曲
,

。 “ : “ 。 。
夕”
《 淮南 子 》 日
” : `
而 下 垂 的大 枝 枉 郭璞 注 木 大则根 榷
, ,
下 有 九构 根 盘 错也 据此
“ ” , 。

构 当指 干 基 裸露 发 达 的 侧 根 即 建 木干 基 生 有 许 多裸 露盘 曲发达 的 侧 根 符 合 这一 树 形 的

当 为 针叶 树 种 因 为 阔叶 树 一 般 主干 分 枝较 低 树 形 较 矮 四 川西 南部 是 我 国 松 杉 类 针 叶 树
, ,

。 , 。

种的 富集 区 属 种 的 密 度 为 全 国 之最 ② 樊 西 河 谷松 杉类 植 物 中 树 形最 高 的首 推杉 木 这 里
,

。 ,

历史 上 就 是 杉 木 的 自然 分布 区 野 生 杉 木 资 源十 分 丰 富 曾因 地 震倒 埋 了 大批杉 木 后 形 成
,

。 “
阴沉 木 是 我 国 杉 木 阴 沉 木 出 土 最多 的地 区
,
杨 邓 史 ( 19 4 1 ) 《 西 昌县 志 》 载 : 初 由 土 中挖 出
。 ” ,

时 有 直 径丈 余 长二 三 十 丈 者 年德 昌县 曾 出 土 米多 残干 长 5
0 多 米的 巨
,
194 3 1 株直 径 3

杉③ 年 该 县 大 山 乡 又 出土 株直 径
, ,
1985 1 3 米多 残 干 长 30 余 米 小头直 径 有 .2 5 米的 巨

,
“ 。

杉 推 测 原 树 高至 少 有 60 米 经 c 测 定 倒 埋 地下 已 有 两 万 多 年 ( 距 今 21 9 士 4 47
,
38 年)
.
、 .

沪 定 县磨 西 乡 至 今 尚 存 1 株胸径 2 8 米 树高 2
7 8 3 米 ( 已 断 主 梢 ) 树 龄 千 年 以 上 的 大古
“ ’ , 。 ,
,
杉 为 我 国 胸径 最 大 的 杉 木 王 ⑥ 杉 木为 浅 根 性 树种 侧 根 发达 百 年 以上 的 大 树侧 根 裸
,

, 。 , ,

露 干 基 膨 大 樊 西 河 谷 的杉 木 在 干 热 河 谷 高 原 季风气 候环 境 下 ( 半年 早 季 半年 雨 季 ) 形成
。 。

主干 比 内 地 杉 木 高大 侧 根 异 常 发达 袁坷先 生 引证多种 史料 从神
, ,
特有 的杉木 地理 类型
“ ”
话 角度 释 建 木 为 众帝 所 上下 于 天 的天 梯 ⑥ ,
也客 观 上 反 映建 木 可 能是 分布 地 长得 最 高 的
。 ,

巨 杉 容易 引 起 古 人 注 意 且 杉 木 自古 至 今 为我 国 南 方 最 重 要 的 优 良用 材 树 种 给予 记
,
树种

述亦 在情理 之 中
“ ” 。 ,

指 建木 叶 的颜 色
, , ;
经文 青 叶 杉 木有 油 杉及 糠杉 两 大类 型 油 杉 叶 片无 白粉 青 绿色

糠杉 叶 片有 白粉 灰 绿色 现 场 考察 发现 川 西 安 宁河 一 带油 杉 及 糠杉 叶片均被 白粉 油杉 叶
, , ,

。 。

片青灰色 糠 杉 叶片 兰 灰 色 两 种 杉 木 混生 从 叶 片颜 色 上 很 容 易 区 分 当地 油 杉 比 糠杉 树
; ,

, 、 。 。 ,

形 高大 分枝 也 高 大 枝短 细 呈 60 一 80 角 弯 曲下 垂 树形 窄尖 塔状 侧 根 比糠 杉 发 达 生
, , ,

长速 度 比 糠杉慢 但 材质好 寿命长 能 长 成参 天 古 老大树


, , , ,
从 叶的颜 色及 树形 上 看 建木 更

樊西 裂 谷 》 地 质 出版社 1 9 8 5 年
:

,
① 张 云 湘等
,

川松 杉 植 物 地 理 》 四 川 科 学 技术 出 版社 1 9 82
:
② 《
, , 。

管 中天 四 年

王 德 银 刘 和 林 《 建 昌 阴沉 木 的 初 步研究 》 《 林 业科 学 》第
、 : , 。
③ 8 一 3 85 页
,

8 卷第
1 4 期 19 8 2 年 第 30
④ 侯 伯鑫 《 一 段 离奇 的杉木 》 《 湖南科 技 报 》 1 9 94 年 l 月 28
, 。
:

杨 新 华 张 洪 伟 《 磨 西千年 古 杉 》 《 四 川林 业 报 》 1 9 8 5 年 2
、 :

,

.

月2
7
袁坷 《 山海 经 全 译 》 贵州人 民 出版 社 1 99 1 年
: , , 。

一 96 一
。 , “ ” 。

接近油杉 杉木 树 皮 年 幼 时 灰 褐 色 老 熟 时 紫褐 色 亦 符合 经 文 紫 茎 的 描述
,

“ ” : “ 。 ” : “
按 《 中 次 二 经 》 云 其 山 … … 有 木焉 其 状
:
经 文 其 叶 如芒 郭璞 注
, ,
芒木 似棠 梨也
。 ” 。 “ “ ”
如 棠而 赤叶 名 日 芒 草

郭 注可 能 据此 说 查 古 籍未见 芒 木 记 载 郭 注 改 芒 草 为 芒 木 不
, ,

。 · : “ 。 ” : “ 。 ” : “
妥 《 尔雅 释草 》云 《说 文 》
:
今惹 草似 茅 皮 可 以 为绳 索 郝 鼓行 注
, ,
惹 杜荣 郭 璞注
` , ’ 。 。 。 。
《释 文 》
`
按 芒 与惹通 … … 芒 草 叶 如 茅而 长 大 其锋 刺 人 … …
’ : ,
惹 杜荣 也 惹字 亦 作 芒
。 ” : “
一 名芭 芒 一 名 巴 茅 吴 其 浚 《 植 物 名实 图 考 》 芒 … … 多 生 池 堰 边 秋深 开 花 遥望 如荻 有
, , , ,

、 , 。 ”
红 白 二 种 生 山 者 瘦 短 为 石 芒 湖 南通 呼 为 芭 茅 芒 草是 禾 本科 芒 属 草 本 植 物 有 多种 叶
, , , ,

, 。 。

细长 披针形 叶 缘 有细 小锯 齿 叶 尖 刺人 而 得 名 建 木 叶 片 如 芒 草 当指 叶 片为 针 状 刺 人 杉
, , ,

, ,
木 叶 片 为 披针 形 ( 图 二 ) 叶 缘 有 极 细 小 的 锯 齿 油 杉 叶 硬 尾 尖 刺手 糠 杉 叶 如 油 杉 而 质 软
, , ,

。 “ ” 。

尾 尖 不 刺手 油 杉 叶片 符 合 其 叶如 芒 的 描述

、 、

图二 杉木 花 果 种子 及 叶形 态
. . . .

L 雄 球花 2 雌 球花 3 果和果枝 4 种子 5 叶
“ ” , “ 。
《 康 熙 字典 》 引 《 说 文 长
’ ,
经 文 玄华 黄 实
,
袁 坷 先生 译 为 黑 色 的 花 朵 黄色 的 果 实
,

: “ 。 ” “ “ ” “ ” 、

笺》 不 用 黑 而 用 玄 (《 山 海 经 》 有 黑 字 如 黑 水

黑 而 有 赤 色 者 为熏 有 黄 色 者 为 玄
, ,

“ ” , 。

黑 白 之 丘 等 ) 说 明 不 完全 是 黑 色 花 可 能 是 黑 中带 点 黄 色的 花 杉 木的 花 为 球果 花 分 雄
, ,

、 , 。

雄球 花 十 余 个簇 生于 树冠 中 部及 下 部 的 枝顶 比 雌球 花
,
球 雌球 花 两 种 雌 雄 花 异 枝 同株
小 形 如 芽苞 青绿色 开 放 时花 球 青黄色 雌球 花 单生 于 树冠 中部 及上 部枝顶 形 如 小球 果
, , , ; , ,

, 。 “ ” “ ” ,

毕 玩 ( 1 7 8 1 ) 《 山 海经 新 校 》 本
,
深 青 绿 色 开 放 时花 球 青 黄 褐 色 ( 图 二 ) 玄华 为 元华
“ ” “ ” “ ” 。

用 圆 花 来 描述 杉 木 雌 球 花 较贴 近 雌球 花 受 精 后 体形 逐 渐 变 大 雄 球花开 放
, ,
元 通 圆

后 枯 萎脱 落 古 人 没 有 现 代植 物 较 精 细 的 分 类 学 形 态 学 知 识 记 载 和 观 察 的 很 可 能是 杉 木
, ,

的圆 球 形 球果 花
“ “ 。 ” 。

经 文 其 实如 麻 ” 郭 璞 注 : 似 麻 子 也 麻 在 古代 是 对麻 类 植 物的 广 义 称谓 《 本草 纲
,

、 、 。 、

目》和 《 植 物名实 图考 》 载有 大 麻 胡麻 亚 麻共 我 国 是 大 麻 亚 麻 的 原 产 地 胡麻 ( 又 称
,
3 种

衰坷 《 山海 经 全译 ) 贵 州 人 民 出版社
: 。

, ,
1 99 1 年

一 97 一
。 “ ” 。 , , ,

芝 麻 ) 为 外 来种 先秦 时期 的 麻 多 指大 麻 大 麻果 实 为 萌 果 内 含 麻 子 成 熟 时茹 果 炸裂
。 , , 。

杉 木果 实为 球果 种子 包 在鳞 片 内 成 熟 时苞鳞 张 开 种 子 飘落 地 下 种子 黑
,
麻 子 飘落 地 下
, , , 。

毫 米 两 侧 有极 窄的 膜 翅 ( 图二 ) 粗 视很 像 大 麻子
,
褐 色 扁 平卵 形 长 5一6
、 、 、

除 《 山 海 经 》 外 《 淮南 子 》 的 《 地 形训 》 《 坠 形训 》两 篇 和 张 衡 《 思 玄 赋 》 马 融 《 广成 颂 》
,


绰 《 游天 台 山 赋 》 均 记有 建 木 多据 《 山海 经 》而 发 挥 唯 《 广成颂 》 有
,
, , ”
建木 丛 生 的记 述 为 考
。 · : “ , 。 ” : “
证 建木 的 生 物 学 特性 提 供 了重 要 线 索 《 尔雅 释 木 》云 灌木 丛 木 郝 添 行注 木 丛生 日
。 ” : “ ` 。 夕” : “
灌 训 为丛 丛 训 为 聚 故《说 文 》 云
, ,
《康 熙 字典 》 云
:
又云 丛 聚也 丛 … … 草木
, ,
灌木
, 。 ” “ ” ,

丛 生 象根 株 附丽 同 出形 今 人俗 称 灌丛 泛指 无 明 显 主 干 的木 本植物 较 矮 小 近地 面 处
, ,

。 。 “ ” “ ”
灌 木均 为 干 基萌 芽性 较 强 的 树种 建木 百 初无枝
, ,
枝 干丛 生 不 是灌 木 建 木 丛生 当指
。 ,

该树 是 萌 芽性 较 强 的 树 种 杉 木 在针 叶 树种 中 干 基 根 萌 芽 性 最 强 火 烧 或 砍伐 后 的残 莞会 长
, , , ,

出数 十 根 甚 至上 百 根 萌 芽 条 呈 灌 丛状 生 长 后 经 自然 淘 汰 多 数萌 芽条 枯萎 死 亡 一 般 3 一

根 能长 成大 树 笔 者 在安 宁河 谷 考 察 时 曾发 现 个 杉 木 老 莞有 52 根 萌 芽条 丛 生 为 51 米
,
5 1
, 。 ,

高 的 一 团 杉 木 远 观 像密 集 的 小 杉 木 林 古越 人 很 早 就 认识 到杉 木 残 莞的 萌芽 特 性 在原 始
,

农业 的 火耕 阶 段 已 经 开 始 结合 刀 耕 火种 的生 产 方 式 在 野 生 杉 木 资 源 较 丰 富 的 长 江 流 域 利
,

。 ·

《 尔雅
, ,

用 火 烧 地 中 杉 木 残 莞 的 萌芽 特 性 砍 去 多 余 萌条 以 耕 代抚 培 育 萌条 杉 木 了 释 木》
“ ” 。

记载 的 杉 木 古称 姑 就 是 对古 越 人 创造的 杉木 萌条无 性 繁殖 技术 的 高度 概括 和总 结 ①
,

, “ ” “ ” “ ” , “ ” , “ ”
据 考 姑 的 上 古读 音 为 占 中古及 近 古 读音 为 杉 古越 语 称 杉 为 占
,
钻 是先 秦
” “ 。 ,

时 期 南 下 汉 人 对古 越 语 占 的 汉 字记 音 ② 据 何 光岳 先 生 ( 1 9 8 ) 考 证 春秋 战 国 时 期 扬 越
9
,

的 一 支 从 长 江 中游 湖 北 湖 南 迁 至 四 川 西南 青 衣 江 和 金 沙江 流 域 同商 周 时 期 已 生 活 在 当 地
,

。 ,

的 锡人 组 成越 倦部 落 ③ 此地 区 正 为 建 木 分布 区 从 阴沉木 资 料看 当 时 这里 野生 杉 木 资 源
,

。 “ ”
十 分 丰 富④ 古越 人 很 可 能 把培 育 萌条杉 木 的 技术 传人 该地 从经 文 黄帝所 为 可 看 出蛛 丝
,

。 “ 、 。 ” ,

马迹 袁 坷 先 生 译 为 言此 天 梯 建木 为 宇 宙 最 高 统 治 者 所 造 作 施 为 者 笔 者 认 为 黄帝 是
, “ ”
人 只 能栽 树 不 能造 树 译 为 黄 帝 栽种 的 较为 贴 切 无论 是 何人 栽 种 的 客观 上 反 映 了 当
, , , ,

。 “ ” “ ” “ ” 。

时 已 有栽 杉 活 动 建 与 占 音 转 同 当为 《 山海 经 》 作者 对 古越 语 称杉 为 占 的 汉字 记 音
,

“ ” , ” 。 “ ” “ “ ”
杉 为 晚 出 字 始 见 三 国 魏 应 场 《 灵河 赋 ’) 长 杉 句

建 与 姑 音 转 同 均 为对 古越 语 占
,

。 “ ” “ ” ,

的 不 同汉 字 相 同 记 音 凉 山 一 带 汉 语 至 今 称杉 木 为 建 木 或 建 板 王 德银 先 生考 证是 因 凉
。 ,

山 首 府 西 昌 市 古称 建 昌 府 而得 名 此 说 有 一 定 道理 查 建 昌府 始名 于 唐 初 南 诏 时 期 ⑤ 有 一
,

。 。

汉 晋 时 期彝 族迁人 此地 唐代成 为 凉 山安 宁河 流 域 的 主 体 民族⑥ 凉 山 彝语 称


,
千 多 年历 史
“ , “ “ ,, , “ ” “ ” “ , , 。 “ “
杉 木 为 舌播

舌” 是 杉 播 是 木 或 树 彝族有杉 木的 专 称 文字 写 为
,
” , ,
意为 杉
。 “ ” “ ” , “ ”
木 是 盖 屋 作板 壁 的 好 材料 ⑦ 建 与 舌 音不 同 反 映 建 木 的 称 呼 与 彝 语 关 系 不 大 但从
,

彝 族有 杉 木 专称 语 言 及 文 字 的 文化 现 象分 析 凉 山一 带的 各族人 民对 杉 木的 认 识 和 利 用 已
。 “ ” “ ” “ ”
有悠 久 的 历 史 流 传这 一地 区 汉 语称 杉 木 为 建木 或 建板 之 称 很 可 能 同《 山海 经 》 建 木

、 ·

吴 促伦 侯 伯鑫 等 《 中 国 杉 木 栽 培 利 用 简 史 》 《 湖 南 林 业 科技 通 讯 杉 木 自然分布 区 与栽 培 史 研 究 专 集 》 1 99 5
: , ,









、 · , 。

吴 中 伦 侯伯鑫等 《 从 杉木 古称 论 栽杉 起 源 》 《 林 业科 技 通 讯 杉 木 自然 分 布 区 与栽 培 史 研究专集 1 9 9 5 年
: , ,

何光岳 《 百越 源 流史 》 江 西 教 育 出 版社 1 9 8 9 年
: , ,

、 . · · 。

吴 中 伦 侯伯鑫等 《 杉 木 自然分 布 区 研 究 》 《 林 业 科 技通 讯 杉 木 自然 分 布 区 与栽 培 史研 究 专 集 》 1 9 9 5 年
:

, · 。 。

复 旦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所 《 中 国 地 名辞典 》 江 西 教 育 出版 社 1 9 8 6 年 第 56 5 页
:

。 。

江应梁 主 编 《 中 国 民 族史 》 ( 中 册 ) 民 族 出版 社 19 9 。 年 第 2 47 一 2 52 页
.
: ,

德 昌县地 名 录 编 辑 组 《 德 昌 县 地 名 录 》 德 昌县 人 民 政府 德 昌县 图 书馆 藏 1 9 84 年
: , , , 。

一 98 一

有 历 史源 渊

三 小 结
“ , 。 “ “
综 上 所 述 《 山 海 经 》 建木 系 指 两 种 植 物
” ” ”
该 书 一物多 名 或 同名 异 物 的 现 象 很 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 猩 猩 亦作 独独 拂拂 亦 作 土 缕 集羊 亦作 果阳 离 朱 亦作 离 俞 离珠
“ ” · : “ 。 ” : “ 。

西 次二 经 》 为鸟 名 《 海 外 北 经 》 有 青 兽 焉 状 如
,

等 又如 罗罗 《 山 海经 其 鸟多 罗 罗
; ,

” 。 “ ” · : “
《 山海 经 西 次 三经 》
, , ,

虎 名 日 罗 罗 又 为兽 名 塞 山 其 上多 丹 木 员 叶 而 赤茎 黄
, ,
丹木
。 ” · : “
华 而 赤实 其 味 如 怡 《 山 海经 西 次四经 》 崎 峨 之 山 其 上 多 丹 木 其 叶如 谷 其 实 大 如
, , , ,

, , 。 ” 、 。

瓜 赤符 而黑理 食 之 已 痒 从 叶 形 和 果 的 颜色 味 道上 看 显然 是 两种 不 同的 植 物
,

该 书 记 载 的 动植 物 有 许 多是 亚 热 带 和 热 带 种类 反 映该 书产 生 的 地 域 在 我 国 长 江 流 域
。 , 、 、

及 其 以南 地 区 先 秦 时 期 我 国 南方 主 体 民 族是 现 代数 十 个南 方少 数 民族 的 先 民 如越 蛮
,

、 、 , 。 ,

淮 巴 氏 等等 他们 大 多 有 语言 无 文 字 因 语言 的 不 同 方 言的 错 杂 对 同 一 事 物有 不 同 的 称
,

南 下 汉 人 著《 山海 经 》 时 对 许多 南方 特有 的 动植 物并 不 熟 悉 他 们 对 这些 动植 物 的认 识
, ,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受南 方 民 族 的 影 响 为 了方便 民 族 间 的 交 流 多 用 与 当地 民 族 称 呼 语 音相 同 或
,

、 。 ,

音 同 义 同 的 汉 字 记 载 和 命 名 动 植物 因该 书不 是 一 人 一 时之 作 著 作 者选 用 汉 字 的 不 同 很
,

“ ” “ 。 。

容 易造 成 一物 多 名 或 同 名异 物 的文 化 现 象 不 仅动 植 物 名称 如 此 许 多地 名也 是 如 此
,

虽 然 增 大 了今 人 对该 书 考 证研 究 的 难 度 但就 这 种 文 化 现 象价 值 而 言 是 研 究 先秦 时 期南 方
, ,

、 、 、

民 族 史 民 族 语 言 发 展 史 动 植 物 分 布 地理 及动 物 驯 养 植 物 利 用 栽 培 史 等 极 为 珍 贵 的 科 学

笔 者 在 研 究 中发 现 该 书 记 载 的 一 些 动 植物 古 称 语 音 至 今仍 残 存 在 南 方 少 数 民 族语
, ,
史料
, 、 ,

言 中 如 能联 系 民 族 学 民 族语 言 学 等 多 学 科 的 研 究成 果 将 有 助 于 对 该 书 动 植物 名称 的 考

证工 作

新沂发 现 西 汉 陶 圈 井群

最近 江 苏省 新 沂 市 港 口 镇 丰 城 村 水 利 工 地 上发 现 了十 六 口 陶 圈井 群 井群 呈 双行 品 字
,

形 排 列 每 口 井之 间 隔 2
0 米 行 距 14 米 根据有 关 专家考 证 确 认 为西 汉 时 期 的 农 田 灌溉 设
, , ,

施 出 土 如 此 规 模 的 陶 圈 井 在 苏 北 尚属 罕 见 这一 井 群 的 发 现 对 研究 该 地 区 西汉 时 期 的 农
, ,

业 生 产 和 水利 建 设基本 情 况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 扬子 晚报 》 1 9 9 6 年 1 月 7 日第 9 版

一 99 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