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匯出時間:111/01/23 01:59

裁判字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5 年訴字第 2281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04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5年度訴字第2281號
原   告 郭霞霏 
訴訟代理人 吳宏城律師
      黃若婷律師
      張本立律師
被   告 郭鶴皋 
訴訟代理人 郭鶴年 
      陳奕仲律師
      林讌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06 年3
月2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緣兩造與訴外人郭鶴齡(民國101 年5 月14歿)、郭沙菲
、郭夢飛、郭鶴鳴、郭鶴年、郭笑菲等均為訴外人郭鳳楠
(87年12月20日殁)之子女,而訴外人李菽唐(89年9 月
20日歿)則為郭鳳楠之配偶。訴外人郭鳳楠為陸軍退役將
領,屬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下稱改建條例)第3 條第
2 項所稱之「原眷戶」,是依改建條例第5 條第1 項之規
定,其享有承購依該條例興建之住宅及由政府給與輔助購
宅款之權益。
(二)依改建條例第5 條第1 及2 項之規定:「原眷戶與配偶均
死亡者,由其子女承受其權益,餘均不得承受其權益」、
「前項子女人數在二人以上者,應於原眷戶與配偶均死亡
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協議向主管機關表示由一人承受
權益,逾期均喪失承受之權益。」。原眷戶郭鳳楠與其配
偶因分別於改建前即已死亡,其子女雖有八人,惟依上開
法律之規定,僅能由其中一名子女承受,故兩造及其他全
體繼承人共同協議由被告一人承受權益,嗣該承購住宅即
坐落新北市○○區○○段000 地號土地其上建物門牌號碼
新北市○○區○○路000 巷00號3 樓(下稱系爭房地)興
建完成,並於100 年1 月27日辦理第一次登記,並於100
年3 月23日及24日辦理系爭房地所有權登記完竣。
(三)系爭房地之所有權原應為由被繼承人郭鳳楠全體繼承人共
有,惟因立法政策之特別規定,兩造及其他繼承人遂協議
以被告為系爭房地之唯一登記名義人(下稱系爭協議書)
,是依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1972號判決見解,系爭
協議書性質上應係借名登記契約關係,且為被告與其他七
名兄弟姊妹分別訂立之借名登記契約。查原告業於101 年
7 月12日以台北市○○○○里○○○00號存證信函向被告
表示請求移轉登記原告應有之持分,應認已依法為終止借
名登記之意思表示。若認非是,特再以本起訴狀繕本之送
達,作為終止兩造借名登記關係之意思表示。兩造間借名
登記法律關係既經終止,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79 條及第
767 條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地持分七分之一移轉登記予原告

(四)查被告前於100 年12月22日未經原告及其他共有人之同意
向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彰化銀行)設定最高
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總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560萬元於
系爭房地,日後若系爭房地遭債權人查封拍賣或原告為保
全系爭房地而自行籌款清償債權,以塗銷抵押權設定,原
告之財產權皆將因此而受有損害。就財產權損害數額而言
,依據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最高額為1560萬元,
而原告擁有系爭房地之應有比例為17,故若屆時債權不獲
清償,所造成原告之損害應為222 萬8571元(計算式:15
60萬×1/7 =222 萬8571.4元),原告爰原告依民法第184
條,及臺灣台北地方法院102 年度重訴字第528 號判決意
旨,先以150 萬元損害範圍主張之,爰請求被告應負150
萬元之損害賠償責任。
(五)聲明:求為判決①被告應將坐落新北市○○區○○段000

第1頁
地號土地及其上新北市○○區○○段0000號建物即門牌號
碼為新北市○○區○○路000 巷00號3 樓之房屋,權利範
圍七分之一移轉登記予原告所有。②被告應給付原告15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③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則以:
(一)系爭房地並非遺產,被告與原告間並無所謂之借名登記,
依系爭協議書系爭房地於94年1 月15日已經公證由被告承
受應有之權益,其餘人員不得有任何異議,被告兄弟姐妹
八人,被告最小,且中風長期臥床近8 年的父母長期均由
被告照顧,其他兄姐也會協助,原告長期在美國居住可能
難以想像照顧父母的辛苦。又原告應就兩造有借名登記之
情負舉證責任,原告既已同意由被告承受權益,豈有事後
反悔之理,系爭房地既為被告所有,原告自無從向被告主
張移轉登記,又系爭房地為被告所有,被告將之用以貸款
抵押,乃為所有權能之行使,與原告無干係,原告主張被
告應賠償原告150 萬元,亦無理由。
(二)併為答辯聲明:①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②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③如受不利之判決,被告願供擔保
,請准予免為假執行。
三、原告主張兩造與訴外人郭鶴齡、郭沙菲、郭夢飛、郭鶴鳴、
郭鶴年、郭笑菲等均為訴外人郭鳳楠之子女,而訴外人李菽
唐則為郭鳳楠之配偶,訴外人郭鳳楠為陸軍退役將領,屬改
建條例第3 條第2 項所稱之原眷戶,而享有承購依該條例興
建之住宅及由政府給與輔助購宅款之權益,而原眷戶郭鳳楠
與其配偶因分別於改建前即已死亡,嗣該承購住宅即系爭房
地興建完成,於100 年01月27日辦理第一次登記,並於100
年3 月23日及24日辦理系爭房地所有權登記完竣,又被告前
於100 年12月22日向彰化銀行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
總金額為1560萬元於系爭房地等情,已據原告提出與所述相
符之繼承系統表、原眷戶房屋自增建補償丈量表、土地及建
物登記謄本等為證(見本院105 年度板司調字第126 號卷第
11頁、第13至16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此部分事實,應
堪信為真。又台北縣江陵新村原眷戶郭鳳楠及配偶均歿,所
遺輔助購宅權益由四子郭鶴皋承受,而江陸新村嗣遷建為安
邦新村,有被告提出之陸軍江陸新村眷戶遷建安邦新村房屋
坪型核定狀況乙份為證(見本院卷第56、57頁),且經本院
向國防部調取相關安邦新村改建資料等,有國防部政治作戰
局106 年1 月9 日國政眷服字第1060000247號函覆相關資料
等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91至119 頁),亦堪信為真。
四、原告又主張被告係因與原告及其他繼承人間之借名登記關係
,為依改建條例承購住宅,即系爭房地之登記名義人,兩造
間借名登記法律關係業經原告終止,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79
條及第767 條請求被告移轉登記系爭房地之持分,又被告於
系爭房地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已破壞原告對於系爭房地所
有權之完整性,原告依民法第184 條請求被告應負150 萬元
之損害賠償責任等語,則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
,則本件之爭點厥為:㈠系爭房地於100 年3 月23、24日以
買賣為原因登記予被告名下是否為借名登記?原告主張終止
借名登記關係,依民法第179 條及第767 條請求被告移轉登
記系爭房地之持分,是否有理由?㈡又原告依民法第184 條
規定,請求被告賠償150 萬元,是否有理由?
五、就「系爭房地於100 年3 月23、24日以買賣為原因登記予被
告名下是否為借名登記?原告主張終止借名登記關係,依民
法第179 條及第767 條請求被告移轉登記系爭房地之持分,
是否有理由?」爭點部分:
(一)按稱借名登記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
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
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在性質上應與委任契約同視,並類
推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定。又民法第541 條第2 項規定
,受任人以自己之名義,為委任人取得之權利,應移轉於
委任人。故借名登記契約性質上既與委任契約相同,是借
名者得類推適用民法委任之規定,請求出名者將財產移轉
於借名者(最高法院99年度重上字第45號判決亦同此旨)

(二)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
任,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定有明文。又不動產物權經
登記者,推定登記權利人適法有此權利,民法第759 條之
1 第1 項亦有明文。另事實有常態與變態之分,其主張常
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態事實者,則須
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土地所有權之登記名義人
第2頁
,揆諸前揭民法規定,自可推定為適法的土地所有權人,
此為常態事實,主張登記名義人非真正所有權人者,所主
張乃變態事實,就該變態事實,自應負舉證責任。查本件
被告於100 年3 月23日起登記為系爭房地之所有權人,有
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各乙份為憑,且為兩造所不爭執,已
如前述,依前開說明,被告可推定為系爭房地之適法所有
權人,原告既否認上開推定事實,主張系爭房地為原眷戶
郭鳳楠之住宅改建,由8 名子女承受權益,僅借名登記予
被告郭鶴皋名義,原告自得請求被告移轉登記系爭房地之
持分云云,此等變態事實自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亦即揆
之前揭借名登記契約之成立,須有當事人約定一方所有財
產以他方之名義登記,然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為必要
,則主張借名登記關係存在之人,應就其要件事實負舉證
之責,或就借名財產之權利及義務向由借名人享受及負擔
之間接事實為相當之證明。本件原告主張有借名登記之事
實,固據提出切結書及協議書各乙份為憑(見本院卷第68
頁、第136頁),且有證人郭笑霏之證詞為證。
(三)原告雖提出切結書,主張兩造就系爭房地有借名登記之事
實。然此為被告所否認,辯稱:江陵新村承受時,大家都
沒有意見,因為當時房屋很破舊,後來遷建為安邦新村,
在中和,地價比較高,郭鶴鳴就有意見,希望分一些給他
,且郭鶴鳴有對兄弟姊妹威脅,所以被告為息事寧人,並
顧及兄弟情誼才簽立該切結書,而在簽立切結書時,系爭
房屋已經不是父親的遺產,父親的遺產應該是指江陵新村
,當時系爭房屋已經是被告所有,所以該切結書與系爭房
屋是否為父親遺產並不相關,因為當時該房子已經屬於被
告所有,所以郭鶴鳴才會去找被告講這件事情。且只有郭
鶴鳴一人事後有意見,原告簽切結書當時也沒有來表示意
見等語,此核與證人郭鶴年證述之情節相符,其證稱:「
(問:請問是否看過原證13,若有請問為何會有原證13的
切結書?)當時郭鶴鳴認為房子有他的份,但當時我們都
有簽過切結書每個人都同意放棄這個房子,因為當時郭鶴
鳴比較強勢到公司找被告所以我就居中協調希望息事寧人
,所以寫這份原證13切結書,我們也在上面簽名。」、「
(問:既然已經簽過本院卷第55頁的協議書同意放棄權利
,那為何郭鶴鳴會認為房子有他的份?)因為郭鶴鳴當時
是完全無業他希望能夠拿到一點好處,所以被告在強大壓
力下才妥協,做了原證13的切結書。(問:在簽原證13的
切結書時〈本院卷第68頁〉,你主觀認為房子是誰的?)
是被告的,因為其他人都放棄。」等語(見本院卷第148
頁)。經查,切結書簽立人為郭夢飛、郭鶴年、郭鶴皋、
郭鶴鳴,其上雖記載:「茲有關家父郭鳳楠位於連城路17
1 巷22號3 樓之房屋一棟,今同意所有權持份1/2 分歸郭
鶴鳴持有,另餘1/2 由其餘兄弟姐妹共有,將儘快於房屋
確定分發完成後處理,儘快將房屋售出總額扣除需另租屋
之費用外,將餘額之一半交於郭鶴鳴,房價按市面公訂價
計。」等語(見本院卷,第68頁),然並未提及被告與其
他家族成員間,就系爭房地有何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存在
。而被告雖於上開切結書上提及願意將系爭土地賣得之價
金,扣除費用後一半交於郭鶴鳴,然交付金錢之原因諸多
,或基於贈與、借款、借名登記等關係,抑或無因管理、
無法律上原因,態樣不一而足,尚無從據此推論即為基於
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且被告於上開切結書上所提願意支
付系爭房地買賣價金一半比例予郭鶴鳴,亦與本件原告主
張分別借名登記予包括被告在內之各兄弟姐妹之應繼分比
例不同,亦即與原告主張之各子女應有部分7 分之1 之比
例不同,尚難據此認定系爭房地有原告主張之借名登記事
實存在,況上開切結書僅郭夢飛、郭鶴年、郭鶴皋、郭鶴
鳴兄弟四人簽立,核與原告所述借名契約存在兄弟姐妹8
人間有別,是僅憑上述切結書,尚無法為有利原告之認定

(四)另依原告郭霞霏與被告郭鶴皋及訴外人郭鶴年、郭笑霏、
郭沙菲、郭鶴齡、郭夢飛、郭希天等八人於94年1 月10日
,經臺灣台北地方院公證,所簽立之協議書,其內容為:
「陸軍江陵新村眷戶郭鳳楠及配偶李菽唐已分別於87年12
月20日及89年9 月20日死亡,依據『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
例』第五條之規定,原眷戶子女計八人,經協議由子郭鶴
皋承受應有之權益,其餘人員不得有任何異議,持立協議
書,以資證明。」等語(見本院卷第115 、116 頁)。而
解釋契約,固須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不能拘泥於契

第3頁
約之文字,但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
求者,即不得反捨契約文字而更為曲解(最高法院17年上
字第1118號民事判例參照)。而查依上述協議書內容已明
確約定,陸軍江陵新村原眷戶郭鳳楠之原眷戶子女計八人
,經協議由子郭鶴皋承受應有之權益,其餘人員不得有任
何異議,持立協議書。兩造間業已約定江陸新村改建之系
爭房地乃由被告承受應有權益,依兩造上述協議文義內容
兩造並無借名登記之情形,至於事後被告出售系爭房地縱
使願意補償部分金額予部分其他兄弟姐妹(詳如下述),
核乃另一法律關係甚明,不能因此即推論兩造間就系爭房
地即有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
(五)原告另提出協議書乙份證明有借名登記法律關係。然查,
協議書其中亦僅記載略以:「立契約書人郭鶴皋等人,因
承受下列房屋所有權事件,同意如下約定及處理方式,立
此書為憑。房屋門牌:新北市○○區○○路000 巷00號3
樓,基地面積及房屋面積權利範圍詳如已登記之所有權狀
。協議內容如下:一、以郭鶴鳴要求房屋之買賣總價為壹
仟肆佰八十八萬一千七百元整。二、郭鶴鳴要求買賣價金
分配及貸款債務負擔㈠郭鶴鳴分得總價額為930 萬…㈡郭
鶴鳴除前項扣除銀行貸款後所分得買賣金額,另外加前投
資尊皇500,000 元及外佣費用108,000 元,以上金額一次
付清。三、買賣價金之給付及保管,房屋所有權因已登記
郭鶴皋,同意由其承受並支付買賣價款,故各人應分得之
買賣價款另由他人簽收轉交或代為保管,此後一概與登記
所有權人郭鶴皋無關。郭鶴鳴856.5 萬、尊皇股份50萬、
外傭費用10.8萬,總計917.3 萬、郭夢飛50萬、郭笑霏50
萬、郭鶴年364.34萬」等語(見本院卷,第136 頁),惟
其上並無任何人之簽名。則依上開協議書,一則並無任何
人簽名,其效力已有可疑,況依其內容亦僅得推知系爭房
地出售後分配價金之內容,然如前所述交付金錢之原因諸
多,或基於贈與、借款、借名登記等關係,抑或無因管理
、無法律上原因,態樣不一而足,尚無從據此推論即為借
名登記,故依協議書亦尚無從依此得知被告即為系爭房地
之借名登記人。原告主張依上述協議書之記載可證明被告
為系爭房地之借名登記名義人云云,亦無可採。
(六)至證人即兩造之姐妹郭笑霏固證述:「(提示本院卷第54
、55頁,問:是否看過此份協議書?)有看過,除了當事
人簽名外的字都是我寫的。(問:當初為何出具此協議書
,同意由被告取得權利?)軍方規定要推由一人繼承,這
是軍方的制式表格。(問:簽協議書時有無放棄房子權利
的意思?)沒有。只是先借名登記給被告,當初他們簽這
個協議書都有問我為什麼要給被告,我說要推一個人出來
,因為當初有說房子要給郭鶴鳴住,我們怕郭鶴鳴把房子
賣掉不能用他的名字,我媽媽當初有承諾說是誰把舊房子
改建好就給誰住,郭鶴鳴有把房子改建好,我們所有的兄
弟姊妹同意房子改建好給郭鶴鳴住,但不願把產權登記給
郭鶴鳴。」、「(問:94年1 月10日當天你們在什麼地方
簽?當天有那些人在?)公證處,全部人都到,連美國的
都回來。(問:很多兄弟姊妹都問為什麼要登記給被告,
請問當天郭鶴年、郭沙菲是否也問過?)我記得郭鶴年有
說為什麼不登記給郭晉陽(郭鶴鳴兒子),我只記得是郭
霞霏有問為什麼要登記給被告,其他人都有在場。」等語
(見本院卷,第155 頁、第157 頁)。然證人即兩造之兄
弟郭鶴年卻證稱:「(提示協議書,問:協議書內容是否
指江陵新村房產由被告繼承,其他簽名兄弟姊妹都放棄?
當時兄弟姊妹是如何公證?)是指江陵新村當時已經很破
爛,國防部要改建,後來改建成本件標的安邦新村,該協
議書所指江陵新村的房產部分,內容意思即為其他兄弟姊
妹都放棄,由被告一人繼承,且兄弟姊妹講好一起去公證
處的。」、「(問:協議書上記載郭鶴年取得364.34萬元
,是否有取得該款項?)364 萬扣除50萬公司的投資剩下
拿給我太太,大概三百多萬。(問:既然你認為房子已無
權利,為何還會拿上述的三百多萬,又三百多萬是如何計
算得出?)本來我們是沒有任何權利拿上述款項,但被告
知道我的苦,知道我在外借貸了很多款項有負債,所以撥
了壹份給我,原本房子的市價是1600萬左右,後來當時也
不是立刻賣得出去,在協商後以1400萬來分配,其中二分
之一給了郭鶴鳴,另外四分之一給我,另外平均分配給姐
姐。被告現在還住在系爭房屋內,本來他可以不分出來,
因為房子給被告郭鶴皋我們都放棄了權利,但他還願意湊
出一些錢給其他兄弟姊妹,而上述1400萬是他把原本自己
第4頁
的房子賣掉再加上貸款湊出來的。」等語(見本院卷,第
49頁、第149 頁),上述二證人證述內容大相逕庭,則證
人郭笑霏所述已有可疑,然縱認證人郭笑霏所述屬實,亦
僅能證明系爭房地其父親郭鳳楠原陸軍所配之江陵新村而
後改建安邦新村,惟證人就其父親與被告間,或被告與其
他家族成員間如何成立借名登記契約、具體借名登記內容
如何等,既仍無任何相關陳述,自難依證人郭笑霏上揭證
述即謂其與其他兄弟姐妹與被告間就系爭房地間之借名登
記,有如何之意思表示一致,並存在原告所主張之借名登
記契約。況何人出名登記,乃與該人是否即為系爭土地之
所有權人間,無必然關連,亦即本件縱認原告所述為真,
然將系爭房地登記為被告所有之可能原因萬端,態樣亦不
一而足,亦有可能為贈與,非僅如原告所稱借名登記之途
,原告仍需就其與被告間有就系爭房地成立借名登記意思
表示合致之事實,盡舉證之責。惟原告迄今未對其與被告
郭鶴皋間成立借名登記契約之時間、地點、方式等細節具
體敘明暨舉證,即無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
(七)另本件證人郭沙菲亦證稱:「(提示協議書,協議書內容
是否指江陵新村房產由被告繼承,其他簽名的兄弟姊妹都
放棄?當時兄弟姊妹是如何公證?)是,全部的兄弟姊妹
一起去法院公證處公證。」、「(問:提示本院卷第54、
55頁協議書,有無看過此協議書?為何會有此協議書?)
看過,在房子還沒蓋時大家簽的,因為是40幾年的瓦片房
,住了太久要重建,立這份協議書時大家都放棄得到這間
房子,本來是要辦給爸媽,爸媽生前的後十幾年都是被告
在撫養,爸媽經常跟我說大的要照顧小的,所以我把聲請
這個房子重建的流程辦了將近二十年,快辦出來的時候交
給被告,在簽系爭協議時大家都是願意放棄系爭房子的權
利,當時沒有爭議,願意把房子所有權給被告。」、「(
問:是否知道在簽本院卷第54、55頁協議書後兄弟姊妹有
跟被告要過錢?)聲請之過程很久大家都認為房子很難蓋
成,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但後來房子蓋好後,後來有人覺
得不公平就吵架,就把原來的協議書推翻,有人向被告要
錢。」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50頁、第152頁)。
(八)再按,所謂借名登記契約,乃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
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並允就該財
產為出名登記,相互為合致之意思表示,而成立借名契約
關係。執此,倘原告現為系爭房地之真正所有權人之一,
僅係藉用被告之名義而為登記,無使被告取得土地管理、
使用、處分權之意思,原告自當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
分系爭房地。然查,倘系爭房地確為其父親之遺產,原告
為繼承人即為系爭房地之所有權人之一,僅借名於被告名
下,則於兩造於94年1 月10日簽立由被告承受應有權利之
協議書後,迄安邦新村建成後,被告於100 年1 月27日為
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際,自當會就此借名財產為回復登記
或返還原告之約定,衡諸常情,兩造自當會就系爭房地之
權利歸屬為一約定處置,然未見兩造間就系爭房地借名財
產為回復登記或返還原告之約定,此舉已悖於常理甚明;
兩造自94年間簽立協議書迄105 年5 月5 日原告提起本件
訴訟,有10年之久,未見原告有任何積極追討之動作,凡
此均核與借名登記契約之借名人仍自己管理、使用、處分
所有財產之要件不符。
(九)綜上,依原告現今所提之證據,均尚無法舉證證明系爭房
地為原告父親之遺產,而僅借名登記於被告名下之事實;
則原告主張系爭房地應為郭鳳楠之繼承人所有,並主張終
止借名登記關係,即乏所據,無足憑採。
六、就「原告依民法第184 條規定,請求被告賠償150 萬元,是
否有理由?」爭點部分:
(一)末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
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84 條定
有明文。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
事實,並二者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故原告
所主張損害賠償之債,如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難謂
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最高法院48年臺上字第481 號判
例要旨參照。
(二)承前,原告既未能舉證證明系爭房地為包含原告在內七兄
弟姐妹所承受,僅借名登記於被告名下,有借名登記之法
律關係,則系爭房地既為被告所有,業如前述,被告於其

第5頁
上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自為其本於所有權能而為之處分
行為,自無侵權原告之權利可言。則原告主張被告於系爭
房地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已破壞原告對於系爭房地所有權
之完整性,爰引民法第184 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應賠償原告150 萬元,揆之前開說明及判例意旨,即
乏所據,為無理由。
七、綜上所述,原告既未能舉證證明被告為系爭土地之借名登記
人,則原告主張終止借名登記關係,依民法第179 條及第76
7 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登記系爭房地之持分,及依民法第
184 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賠償原告150 萬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
之利息,自屬於法無據,均應予駁回。
八、因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暨
攻擊防禦方法,經本院審酌後,認均與本案判斷結果無影響
,毋庸再予一一審酌,附此敘明。
九、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4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4 月 19 日
書記官 丁于真
資料來源: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第6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