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8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

(数理方程 中)

数学科学系
吴昊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 / 68
1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特征线法简介
齐次化原理
一维初值问题
一维半无界问题
高维初值问题

2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3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Green函数
初值问题的不适定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特征线法简介

1、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1.1 特征线法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特征线法简介

考虑常系数输运方程初值问题(a , 0)
∂t ρ + a∂x ρ = 0, ρ(x, 0) = ρ0 (x), x ∈ R, t > 0, (1.1)
我们称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dx
= a, x(0) = x0 ,
dt
的解x(t, x0 ) = at + x0 为方程(1.1)的特征线,其中x0 为常数。沿着
特征线x = x(t, x0 ), ρ = ρ(x(t, x0 ), t)满足如下常微分方程
dρ ∂ρ dx ∂ρ ∂ρ ∂ρ
= + = +a = 0.
dt ∂t dt ∂x ∂t ∂x
即ρ(x, t)沿着特征线x = x(t, x0 )为常数,因此有
ρ(x(t, x0 ), t) = ρ(x(0, x0 ), 0) = ρ0 (x0 ) = ρ0 (x − at),
从而给出初值问题的解。
注记1.1:易见,当t ≥ 0变化时,初值仅仅简单不变的向右(如
果a > 0)或向左(如果a < 0)以速度a传播。解ρ(x, t)在特征
线x − at = x0 上为常数ρ0 (x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特征线法简介

更一般的,考虑变系数输运方程初值问题
∂t ρ + ∂x (v(x)ρ) = 0, ρ(x, 0) = ρ0 (x), x ∈ R, t > 0,
这里速度v(x)连续可微,且与时间t无关,对方程变形得到
∂t ρ + v(x)∂x ρ = −v′ (x)ρ.
考虑特征线方程
dx
= v(x(t)), x(0) = x0 ,
dt
其中x0 为常数。沿着特征线x = x(t, x0 ), ρ = ρ(x(t, x0 ), t)满足

= −v′ (x(t, x0 ))ρ.
dt
将其于初始值ρ(x0 , 0) = ρ0 (x0 )联立,解得
ρ(x(t, x0 ), t) = ρ0 (x0 )v(x0 )/v(x(t, x0 )).
从特征线方程x = x(t, x0 )解出x0 = φ(x, t)代入上式,即得
ρ(x, t) = ρ0 (φ(x, t))v(φ(x, t))/v(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特征线法简介

以下给出求解常微分方程

= −v′ (x(t, x0 ))ρ, ρ(x0 , 0) = ρ0 (x0 )
dt
的具体步骤,即有
∫ t
ln ρ(x(t, x0 ), t) = ln ρ0 (x0 ) + −v′ (x(τ, x0 ))dτ
0
∫ ∫
t
−v′ (x(τ, x0 )) dx x(t,x0 )
−v′ (x)
= ln ρ0 (x0 )+ dτ = ln ρ0 (x0 )+ dx
0 v(x(τ, x0 )) dτ x0 v(x)
= ln ρ0 (x0 ) − ln v(x(t, x0 )) + ln v(x0 ).
上式的第二个等号,我们利用了特征线方程dx/dt = v(x(t))并假
设v(x) , 0;第三个等号则利用了变量替换。
根据上述推导,我们得到
v(x0 )
ρ(x(t, x0 ), t) = ρ0 (x0 ) .
v(x(t, x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特征线法简介

例1.1:求下列初值问题的解
∂t u + (x + t)∂x u + u = x, u(x, 0) = x, x ∈ R, t > 0.
解:根据特征线法,我们有
dx
= x + t, x(0) = x0 ,
dt
dU
+ U = x(t, x0 ), U(0) = x0 .
dt
这里U(t) = u(x(t, x0 ), t)。求解上式得到1
1 1
x(t) = et (1 + x0 ) − (1 + t), U(t) = (x0 + 1)et + (x0 − 1)e−t − t.
2 2
根据上式,我们也有
x0 = (x + t + 1)e−t − 1.
经过整理,初值问题的解为
1 1
u(x, t) = (x + t + 1)e−2t − e−t + (x − t + 1).
2 2
1
令y = x + t,导出d(ye−t )/dt = e−t ,解出x(t);再令W = U + t导
出d(Wet )/dt = e2t (1 + x0 )解出U(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7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1、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1.2 齐次化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8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若u1 , u2 是弦振动方程

□ui = ∂tt ui − a2 ∂xx ui = fi (x, t),

的解。则对任意常数λ1 , λ2 ∈ R,函数

u(x, t) = λ1 u1 (x, t) + λ2 u2 (x, t)

是方程
□u = λ1 f1 + λ2 f2
的解。这是由方程的线性性决定的,上述性质被称为线性叠加原
理。
注记1.2:线性叠加原理不仅对线性方程有效,对线性定解条件也
同样适用。
注记1.3:上述原理对应的物理现象为:几种不同原因综合所产生
的效果等于这些不同原因单独产生效果的累加,例如,在声学中弦
线振动发出的复杂声音可分解成各种单音的叠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9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对线性叠加原理的进一步展示:如果u1 和u2 分别满足线性方程


∂t u1 + a∂x u1 = f1 ,
∂t u2 + a∂x u2 = f2 .
这里a > 0,因此v = u1 + u2 满足
∂t (u1 + u2 ) + a∂x (u1 + u2 ) = f1 + f2 .
另一方面,如果u1 和u2 分别满足非线性方程
∂t u1 + u1 ∂x u1 = f1 ,
∂t u2 + u2 ∂x u2 = f2 .
然而v = u1 + u2 给出

∂t v + v∂x v = ∂t (u1 + u2 ) + (u1 + u2 )∂x (u1 + u2 )


= f1 + f2 + u1 ∂x u2 + u2 ∂x u1 .
出现了额外的交叉项,因此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0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对于一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
□u = f, u(x, 0) = φ(x), ∂t u(x, 0) = ψ(x), (1.2)
2
将其一分为三,使得每个定解问题中只有一个非齐次项 ,即
□u1 = 0, u1 (x, 0) = φ(x), ∂t u1 (x, 0) = 0, (1.3)
□u2 = 0, u2 (x, 0) = 0, ∂t u2 (x, 0) = ψ(x), (1.4)
□u3 = f, u3 (x, 0) = 0, ∂t u3 (x, 0) = 0. (1.5)
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可知初值问题(1.2)的解为
u = u1 + u2 + u3 .
定理1.1:假设u2 = Mψ (x, t)给出定解问题(1.4)的解3 ,因此定解问
题(1.3)和(1.5)的解u1 , u3 可分别表为(其中fτ = f(x, τ))
∫ t
u1 = ∂t Mφ (x, t), u3 = Mfτ (x, t − τ)dτ.
0

上面关于u3 的结果又称为齐次化原理(或Duhamel原理),它将非齐次方
程问题简化为相应的齐次方程的情况。
2
从物理上看,u是位移,∂t u是速度,而f是外力(加速度)。
3
表明u2 (x, t)和Mψ (x, t)均满足(1.4);这里把M看成一个映射,它把函数ψ(x)映射成
∫ x+at . . . . . . . . . . . . . . . . . .
ψ(ξ)dξ。
. .
另一个函数Mψ (x, t)。例如后面算出来Mψ (x, t) = 2a1
x−at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1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定理1.1:假设u2 = Mψ (x, t)给出定解问题(1.4)的解,因此定解问


题(1.3)和(1.5)的解u1 , u3 可分别表为(其中fτ (x) = f(x, τ))
∫ t
u1 = ∂t Mφ (x, t), u3 = Mfτ (x, t − τ)dτ.
0

证明:(1)已知

(a) □Mφ = 0, (b) Mφ (x, 0) = 0, (c) ∂t Mφ (x, 0) = φ(x),

要证明

(a′ ) □(∂t Mφ ) = 0, (b′ ) ∂t Mφ (x, 0) = φ(x), (c′ ) ∂t (∂t Mφ (x, 0)) = 0,

从而u1 和∂t Mφ 满足相同的方程和边界条件,即u1 = ∂t Mφ (x, t)。其


中(a’)和(b’)是显然的,对(c’),我们有

∂tt Mφ (x, 0) = a2 ∂xx Mφ (x, 0) = 0.

上式中,第一个等号利用(a),第二个等号利用(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2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证明(续):(2)记
∫ t
v(x, t) = Mfτ (x, t − τ)dτ.
0
因此(b′′ ) v(x, 0) = 0以及
∫ t
∂t v(x, t) = ∂t Mfτ (x, t − τ)dτ
0
∫ t ∫ t
= Mfτ (x, t − τ) τ=t + ∂t Mfτ (x, t − τ)dτ = ∂t Mfτ (x, t − τ)dτ.
0 0
类似于(b),Mft (x, 0) = 0是显然的;因此
(c′′ ) ∂t v(x, 0) = 0.
∫ ℓ2 (s)
注记1.4:对于含参变量积分ω(s) = ℓ (s) g(x, s)dx,在一定条件下
1
函数ω(s)连续可微,且
∫ ℓ2 (s)
′ ∂g(x, s)
ω (s) = dx + g(ℓ2 (s), s)ℓ2′ (s) − g(ℓ1 (s), s)ℓ1′ (s).
ℓ1 (s)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3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证明(续):继续对v(x, t)关于t求导,则有
∫ t ∫ t
∂tt v(x, t) = ∂t ∂t Mfτ (x, t−τ)dτ = ∂t Mft (x, 0)+ ∂tt Mfτ (x, t−τ)d
0 0
∫ t
= f(x, t) + ∂tt Mfτ (x, t − τ)dτ.
0
类似于(c),我们有∂t Mft (x, 0) = ft (x) = f(x, t)。
由此可得
∫ t ∫ t
□v = f(x, t) + ∂tt Mfτ (x, t − τ)dτ − a
2
∂xx Mfτ (x, t − τ)dτ
0 0
∫ t
= f(x, t) + □Mfτ (x, t − τ)dτ = f(x, t).
0
类似于(a),我们有□Mfτ (x, t − τ) = 0,因此(a′′ )得证。从
∫t
而u3 (x, t)和 0 Mfτ (x, t − τ)dτ满足相同的方程和边界条件,
∫t
即u3 = 0 Mfτ (x, t − τ)d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4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齐次化原理

我们将区间[0, t]等分成n份,即

0 = t0 < t1 < t2 < · · · < tn−1 < tn = t, tk = k∆t, ∆t = t/n.

因此,
∫ t ∑
n−1 ∑
n−1
u3 = Mfτ (x, t − τ)dτ ≈ Mftk (x, t − tk )∆t = Mftk ∆t (x, t − tk ).
0 k=0 k=0

上式中Mftk (x, t)∆t和Mftk ∆t (x, t)均为方程

□v = 0, v(x, 0) = 0, ∂t v(x, 0) = f(x, tk )∆t,

的解。f(x, tk )∆t可以看成是外力在[tk , tk+1 ]时间段导致的近似速度


增量,因此Mftk ∆t (x, t − tk )是这个速度增量对时刻t位置x处位移产
生的影响。
考虑波动方程满足线性性,将所有时间区间叠加,可给出外
力f(x, t)对时刻t位置x处位移产生的全部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5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初值问题

1、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1.3 一维初值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6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初值问题

根据定理1.1,我们只需给出定解问题(1.4)
□u2 = 0, u2 (x, 0) = 0, ∂t u2 (x, 0) = ψ(x)
的解。根据关系
□ = ∂tt − a2 ∂xx = (∂t + a∂x )(∂t − a∂x ),
因此定解问题(1.4)可分解为
∂t u2 − a∂x u2 = v, u2 (x, 0) = 0,

∂t v + a∂x v = 0, v(x, 0) = (∂t u2 − a∂x u2 ) t=0 = ψ(x)
利用特征线法,可得v(x, t) = ψ(x − at),以及
dx
= −a, x(0) = x0 ,
dt
du2
= v(x(t), t), u2 (x(0), 0) = 0.
dt
由此解得x(t, x0 ) = −at + x0 以及
∫ t ∫ x+at
1
u2 (x, t) = ψ(−2aτ + x0 )dτ = ψ(ξ)dξ.
0 2a x−a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7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初值问题

已知 ∫ x+at
1
Mψ (x, t) = ψ(ξ)dξ,
2a x−at
根据定理1.1,我们有
(∫ x+at )
1
u1 (x, t) = ∂t Mφ (x, t) = ∂t φ(ξ)dξ
2a x−at
1 1
= (aφ(x + at) − (−a)φ(x − at)) = (φ(x + at) + φ(x − at)),
2a 2
以及
∫ t ∫ t ∫ x+a(t−τ)
1
u3 (x, t) = Mfτ (x, t − τ)dτ = fτ (ξ)dξdτ
0 2a 0 x−a(t−τ)
∫ t ∫ x+a(t−τ)
1
= f(ξ, τ)dξdτ.
2a 0 x−a(t−τ)

由此给出u1 , u3 的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8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初值问题

根据前述讨论,定解问题(1.3)-(1.5)的解分别为
1
u1 (x, t) = (φ(x + at) + φ(x − at)) ,
2
∫ x+at
1
u2 (x, t) = ψ(ξ)dξ,
2a x−at
∫ t ∫ x+a(t−τ)
1
u3 (x, t) = f(ξ, τ)dξdτ.
2a 0 x−a(t−τ)
因此,一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1.2)
□u = f, u(x, 0) = φ(x), ∂t u(x, 0) = ψ(x),
的解为
1
u(x, t) = (φ(x + at) + φ(x − at))
2
∫ x+at ∫ t ∫ x+a(t−τ)
1 1
+ ψ(ξ)dξ + f(ξ, τ)dξdτ. (1.6)
2a x−at 2a 0 x−a(t−τ)

特别的,当f(x, t) ≡ 0时,上述表达式称为d’Alembert公式4 。
4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业和习题课中,也可以直接利用坐标变换方法得到d’Alembert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19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初值问题

根据D’Alembert公式,
∫ x+at
1 1
u(x, t) = (φ(x + at) + φ(x − at)) + ψ(ξ)dξ.
2 2a x−at

解在点(x, t)的数值仅依赖于x轴上区间[x − at, x + at]内的初值条


件,而与其它点上的初值条件无关。区间[x − at, x + at]称为
点(x, t)的依赖区间。
对x轴上的区间[x1 , x2 ],过点x1 作直线x = x1 + at,过点x2 作直
线x = x2 − at,它们与区间[x1 , x2 ]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解在此区
域中任一点的值都完全由区间[x1 , x2 ]上的初值条件决定,而与此区
间外的初值条件无关,该区域称为区间[x1 , x2 ]的决定区域。
过点x1 , x2 分别作直线x = x1 − at, x = x2 + at,则经过时间t后受到
区间[x1 , x2 ]上初值扰动影响的区域为
x1 − at ≤ x ≤ x2 + at, (t > 0),
在此区域之外的波动不受[x1 , x2 ]上初始扰动的影响,则称此区域
为[x1 , x2 ]的影响区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0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初值问题

依赖区间、决定区域和影响区域图示

注意到(x, t)平面上斜率为± 1a 的直线x = x0 ± at在波动方程的研究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x0 为任意常数),他们称为波动方程的特
征线。
根据D’Alembert公式,波动实际上是沿着特征线传播的,初始扰
动的影响只在过扰动点的两根特征线的范围(影响区域)内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a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注记1.5:我们给出了波动方程的形式解(1.6),但还需要对非齐次
项f和初值φ, ψ加上一定的要求,以保证解具有足够的光滑性。
注记1.6:若φ, ψ, f是关于x的奇(偶、周期)函数,则由表达
式(1.6)给出的解u(x, t)怡必是关于x的奇(偶、周期)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1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半无界问题

1、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1.4 一维半无界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2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半无界问题

在半无界问题区域Q̄ = {0 ≤ x < ∞, 0 ≤ t < ∞}上,考虑定解问题




 □u = f(x, t), 0 < x < ∞, t > 0,



 u(x, 0) = φ(x), 0 ≤ x < ∞,

 (1.7)
 ∂t u(x, 0) = ψ(x),
 0 ≤ x < ∞,

 u(0, t) = g(t), t > 0.
当g(t) , 0时,该问题的边界条件是非齐次的。我们希望将其化成
齐次边界,从而简化求解,即考虑u = v + g(t),则有



 □v = f(x, t) − g′′ (t), 0 < x < ∞, t > 0,


 v(x, 0) = φ(x) − g(0), 0 ≤ x < ∞,

 ∂t v(x, 0) = ψ(x) − g′ (0), 0 ≤ x < ∞,



 v(0, t) = 0, t > 0.
因此,在今后的讨论中,除非特别说明,我们均考虑问题(1.7)并
且假定边界是齐次的,即g(t) ≡ 0。
求解该问题的思路是:对φ, ψ和f关于x作奇延拓到R上,把半无界
问题转换为初值问题。根据注记1.6,则u(x, t)也是奇函数,因此自
然得到u(0, t)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3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半无界问题

下面对f(x, t)作奇延拓(对φ(x)和ψ(x)类似),即
{
f(x, t), x ≥ 0,
f̄(x, t) =
−f(−x, t), x < 0.
因此半无界问题(1.7)等价于初值问题


 □ū = f̄, −∞ < x < ∞, t > 0,



 ū(x, 0) = φ̄(x), −∞ < x < ∞,

 ∂t ū(x, 0) = ψ̄(x), −∞ < x < ∞.

显然,我们有
u(x, t) = ū(x, t), x ≥ 0.
根据(1.6),可知
1
ū(x, t) = (φ̄(x + at) + φ̄(x − at))
2
∫ x+at ∫ t ∫ x+a(t−τ)
1 1
+ ψ̄(ξ)dξ + f̄(ξ, τ)dξdτ.
2a x−at 2a 0 x−a(t−τ)
但这不是最终形式,我们要将解u(x, t)表示成φ, ψ和f的组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4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半无界问题

当x ≥ at时,区间[0, ∞)可以完全决定u(x, t)的解,则有


1
u(x, t) = (φ(x + at) + φ(x − at))
2
∫ x+at ∫ t ∫ x+a(t−τ)
1 1
+ ψ(ξ)dξ + f(ξ, τ)dξdτ.
2a x−at 2a 0 x−a(t−τ)

当x < at时,可理解为解到边界发生了反射,即有
∫ x+at
1 1
u(x, t) = (φ(x + at) − φ(at − x)) + ψ(ξ)dξ
2 2a at−x
∫ t ∫ x+a(t−τ) ∫ t−x/a ∫ x+a(t−τ)
1 1
+ f(ξ, τ)dξdτ + f(ξ, τ)dξdτ.
2a t−x/a x−a(t−τ) 2a 0 a(t−τ)−x

注记1.7:如果希望定解问题(1.7)的解在定解区域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则需要初边值满足一定的相容条件(不要求g(t) ≡ 0):
φ(0) = g(0), ψ(0) = g′ (0), g′′ (0) − a2 φ′′ (0) = f(0, 0).
注记1.8:该方法称为对称开拓法。对边界条件∂x u(0, t) = g(t),我们也
可做类似的偶延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5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一维半无界问题

当x < at时,自然的有
φ̄(x − at) = −φ(at − x),
以及
∫ x+at ∫ x+at ∫ 0
ψ̄(ξ)dξ = ψ̄(ξ)dξ + ψ̄(ξ)dξ
x−at 0 x−at
∫ x+at ∫ 0 ∫ x+at ∫ at−x
= ψ(ξ)dξ − ψ(−ξ)dξ = ψ(ξ)dξ − ψ(ξ)dξ
0 x−at 0 0
∫ x+at
= ψ(ξ)dξ.
at−x
类似的,也可以计算得到
∫ t ∫ x+a(t−τ)
f̄(ξ, τ)dξdτ
0 x−a(t−τ)
∫ t ∫ x+a(t−τ) ∫ t−x/a ∫ x+a(t−τ)
= f(ξ, τ)dξdτ + f(ξ, τ)dξdτ.
t−x/a x−a(t−τ) 0 . a(t−τ)−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6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1、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1.5 高维初值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7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我们将通过球面平均法推导出三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解的表达式;
再利用降维法推导二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解的表达式。
推导出这些表达式基于繁琐的数学推导,不过只需要多元微积分的
知识,并没有本质困难。
导出的(二维或三维问题的)表示式,是比推导本身更有意义的结
果。因为它描述了(二维或三维波动方程)解的本质性质,并且和
实际物理现象联系紧密。这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
对于三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
{
□u = ∂tt u − a2 △u = f(x, t), x ∈ R3 ,
(1.8)
u(x, 0) = φ(x), ∂t u(x, 0) = ψ(x),

我们同样有齐次化原理(定理1.1),因此只需求解以下定解问题
□u2 = 0, u2 (x, 0) = 0, ∂t u2 (x, 0) = ψ(x). (1.9)
由于该问题有三个空间自变量,无法对微分算子□ = ∂tt − a2 △做分
解。因此1.3节中的求解思路无法直接推广过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8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为了求解定解问题(1.9)
□u2 = 0, u2 (x, 0) = 0, ∂t u2 (x, 0) = ψ(x).
我们将直角坐标转换成空间球坐标(r, θ, φ),则有
( ) ( )
1 ∂2 u 2 1 ∂ 2 ∂u2 1 ∂ ∂u2 1 ∂2 u2
= r + sin θ + .
a2 ∂t2 r2 ∂r ∂r r2 sin θ ∂θ ∂θ r2 sin2 θ ∂φ2
在球对称假设(即u2 不依赖于θ, φ)下,上式可简化为
r ∂2 u2 ∂2 u2 ∂u2
= r +2 .
a ∂t
2 2 ∂r 2 ∂r
该式可以进一步转换为
( )
1 ∂2 (ru2 ) ∂ ∂u2 1 ∂2 (ru2 ) ∂2 (ru2 )
= r + u2 ⇒ = .
a2 ∂t2 ∂r ∂r a2 ∂t2 ∂r2
即球对称情况下ru2 满足一维波动方程,可以套用1.3节的结论。
然而,实际问题并没有球对称假设,那应该怎么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29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在球对称情况下,我们将u2 写成关于r和t的函数;在非球对称情况
下,u2 只能是关于x1 , x2 , x3 和t的函数。
然而,如果考虑u2 在以点x = (x1 , x2 , x3 )为球心,以r > 0为半径的
球面上的平均值;因此当x固定之后,这个平均值就只与r, t有关
了。受此启发,我们引入函数
" "
1 1
ū(r, t; x) = u2 (x + y, t)dS = u2 (x + ry, t)dω.
4πr2 |y|=r 4π |y|=1

其中dS是|y| = r上的面积元素,dω是单位球面上的面积元素。
根据上式,我们有两个重要结论
∂2
(1) △x (rū(r, t; x)) = (rū(r, t; x)),
∂r2
(2) lim ū(r, t; x) = u2 (x, t).
r→0

因此,我们得到
∂2 (rū) 2 ∂ (rū)
2
− a = 0.
∂t2 ∂r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0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令M(r, t; x) = rū(r, t; x),因此得到半无界问题


{
∂tt M − a2 ∂rr M = 0,
M(r, 0; x) = 0, ∂t M(r, 0; x) = rψ̄(r; x), M(0, t; x) = 0.
其中ψ̄(r; x)的定义同前。
对于该方程,我们只关心r → 0附近的解,因此有(0 ≤ r ≤ at)
∫ at+r
1
M(r, t; x) = ξψ̄(ξ; x)dξ.
2a at−r
根据洛必达法则,可得
"
M(r, t; x) 1
u2 (x, t) = lim = ψ(y)dS.
r→0 r 4πa2 t |y−x|=at

根据齐次化原理,我们给出三维波动方程(1.8)的Kirchhoff公式
( " ) "
1 1
u(x, t) = ∂t φ(y)dS + ψ(y)dS
4πa2 t |y−x|=at 4πa2 t |y−x|=at
∫ t( " )
1
+ f(y, τ)dS dτ. (1.10)
0 4πa2 (t − τ) |y−x|=a(t−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1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对于二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
{
□u = ∂tt u − a2 △u = f(x, t), x ∈ R2 ,
(1.11)
u(x, 0) = φ(x), ∂t u(x, 0) = ψ(x).
将二维直角坐标化成极坐标(r, θ)时,我们得到
( )
1 ∂2 u 1 ∂ ∂u 1 ∂2 u
= r + 2 2.
a ∂t
2 2 r ∂r ∂r r ∂θ
如果假定u不依赖于θ,上式简化为
r ∂2 u ∂2 u ∂u
= r + .
a2 ∂t2 ∂r2 ∂r
这和球对称假设下的波动方程有本质区别,无法类似的导出一维波动方程
形式,因此无法套用1.3节的结论。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无法借鉴三维波动方程的球平均法给出二维波动方程
的解。但是,我们可以把二维问题的解看成三维问题的一个特例(考虑u
和x3 无关的情况),即
ũ(x1 , x2 , t) = u(x1 , x2 , x3 , t),
从而套用Kirchhoff公式(1.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2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套用Kirchhoff公式(1.10)的关键在于将积分区域
{ }
Sat (x) = y ∈ R3 |y − x| = at ,

转换(投影)到二维,即有
{ }
Σat (x) = y ∈ R2 |y − x| ≤ at .

注意到上下半球面的积分化成同一圆域的积分,降维时会多出比例系
数2。相应的,球面上的面积微元dS和投影的面积dy满足
at
dS = √ dy.
a2 t2 − |y − x|2
由此,我们得到二维波动方程(1.11)的Poisson公式
 " "
1  φ(y)dy ψ(y)dy
u(x, t) = ∂t √ + √
2πa Σat (x) a2 t2 − |y − x|2 Σat (x) a2 t2 − |y − x|2
∫ t" 
f(y, τ)dydτ 
+ √  (1.12)

0 Σa(t−τ) (x)
a (t − τ) − |y − x|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3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如果只考虑初值对波动方程的影响(即有f(x, t) ≡ 0),则三维
的Kirchhoff公式(1.10)写作
( " ) "
1 1
u(x, t) = ∂t φ(y)dS + ψ(y)dS,
4πa2 t Sat (x) 4πa2 t Sat (x)

以及二维的Poisson公式(1.12)写作
 " " 
1  φ(y)dy ψ(y)dy 
 .
u(x, t) = ∂t √ + √ 
2πa Σat (x) a2 t2 − |y − x|2 Σat (x) a2 t2 − |y − x| 2

以上公式有显著的区别:三维解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二维球面上
积分,而二维解是在整个二维圆面上积分。
上述差别在物理上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对三维情况,波的传播既有清晰的前阵面,也有清晰的后阵面,这
称为Huygens原理(或无后效现象);
对二维情况,波的传播有清晰的前阵面,但没有后阵面,这称为波
的弥漫,或说这种波具有后效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4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具体的,假设初值φ, ψ只在某个区域D内非零。在该区域外考虑某
点P,令
dmin = min ρ(P, Q), dmax = max ρ(P, Q).
Q∈D̄ Q∈D̄
这里ρ(P, Q)表示两点P, Q之间的距离。

对三维情况,波的传播不仅有清晰的波前,也有清晰的波后:
1 0 < t < dmin /a时,u(P, t) = 0;
2 dmin /a < t < dmax /a时,u(P, t) , 0;
3 t > dmax /a时,u(P, t) = 0。
对二维情况,波的传播只有清晰的波前,但没有波后:
1 0 < t < dmin /a时,u(P, t) = 0;
2 dmin /a < t < dmax /a时,u(P, t) , 0;
3 t > dmax /a时,u(P, t)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5 / 68
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 高维初值问题

由于课时原因,关于波动方程和特征线法的部分知识没有涉及到
(或作深入讨论),例如:
1 如注记1.5中提到的那样,定解问题(1.2)的解(1.6)在二次连续可微
空间中的存在性,是需要有先决条件的;
2 一维初值问题的能量不等式——初值和非齐次部分输入的总能量将
控制解u(x, t)的总能量,由此蕴含了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3 类似于一维情况,我们也可以定义高维情况下的依赖区域、决定区
域和影响区域;
4 二维(或三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解的长时间衰减性——基于
Poisson公式(或Kirchhoff公式)并利用估计方法;
5 特征线法也是求解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重要工具。

略过上述内容并不会对我们后续的学习产生太大影响,感兴趣的同
学可以参考姜礼尚等的《数学物理方程讲义》或者是谷超豪等的
《数学物理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6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2、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2.1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7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考虑一维热传导方程初值问题
∂t u − a2 ∂xx u = f(x, t), (x, t) ∈ R × R+ , (2.1)
u(x, 0) = φ(x), x ∈ R. (2.2)
我们将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求解。
对方程(2.1)和初值(2.2)分别做傅里叶变换,可得
∂t û + a2 ω2 û = f̂(ω, t), (ω, t) ∈ R × R+ ,
û(ω, 0) = φ̂(ω), ω ∈ R.
由此得到常微分方程,直接求解可得
∫ t
−a2 ω2 t
f̂(ω, τ)e−a ω2 (t−τ)
2
û(ω, t) = φ̂e + dτ.
0

对上式作傅里叶逆变换,则有
∫ t
u(x, t) = F −1 [φ̂e−a ω2 t
F −1 [f̂(ω, τ)e−a ω2 (t−τ)
2 2
]+ ]dτ. (2.3)
0

该表达式还不够具体,我们希望最终表达式中不出现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
逆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8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根据傅里叶变换的卷积性质,我们有

F [f1 (x) ∗ f2 (x)] = 2πf̂1 (ω)f̂2 (ω)

因此可得
[ ] 1
F −1 f̂1 (ω)f̂2 (ω) = √ f1 (x) ∗ f2 (x).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将(2.3)化简为
∫ t
1 1
u(x, t) = √ φ(x) ∗ F −1 [e−a ω t ] + √ f(x, τ) ∗ F −1 [e−a ω2 (t−τ)
2 2 2
]dτ.
2π 2π 0

根据第4章例1.5(取A = 1/4a2 t)可知


1
F −1 [e−a ω2 t
√ e−x /4a t .
2 2 2
]=
a 2t
由此给出热传导方程初值问题(2.1)-(2.2)的Poisson公式
∫ t
φ(x) f(x, τ)
√ ∗ e−x /4a t + ∗ e−x /4a (t−τ) dτ. (2.4)
2 2 2 2
u(x, t) = √
2a πt 0 2a π(t − 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39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我们已经得到热传导方程初值问题(2.1)-(2.2)的Poisson公式(2.4)
∫ t
u(x, t) = φ(x) ∗ K(x, t) + f(x, τ) ∗ K(x, t − τ)dτ
0
∫ ∞ ∫ t∫ ∞
= K(x − ξ, t)φ(ξ)dξ + K(x − ξ, t − τ)f(ξ, τ)dξdτ,
−∞ 0 −∞

其中Poisson核K(x, t)由下式给出
{
e−x /4a t , t > 0,
1 2 2

K(x, t) = 2a πt
0, t ≤ 0.
容易验证,K(x, t)满足齐次方程
∂t v − a2 ∂xx v = 0.
并且
lim K(x, t) = δ(x).
t→0+

即K(x, t)在广义函数意义下满足以下初值问题
∂t v − a2 ∂xx v = 0, v(x, 0) = δ(x).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0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根据卷积定义
∫ ∞
f1 (x) ∗ f2 (x) = f1 (ξ)f2 (x − ξ)dξ,
−∞
我们有
(∫ ∞ )
∂xx (f1 (x) ∗ f2 (x)) = ∂xx f1 (ξ)f2 (x − ξ)dξ
−∞
∫ ∞
= f1 (ξ)∂xx f2 (x − ξ)dξ = f1 (x) ∗ (∂xx f2 (x)).
−∞
对初值问题(2.5)考虑关于φ(x)的卷积,则有
( )
φ ∗ ∂t v − a2 ∂xx v = ∂t (φ ∗ v) − a2 ∂xx (φ ∗ v) = 0,
φ(x) ∗ v(x, 0) = φ(x) ∗ δ(x)= φ(x).
即函数u(x, t) = φ(x) ∗ K(x, t)满足初值问题
∂t u − a2 ∂xx u = 0, u(x, 0) = φ(x).
这就是Poisson公式(2.4)在f(x, t) ≡ 0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1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由前述讨论,我们注意到齐次热传导方程一般初值问题的求解可以
转换为先求解初值为点热源的齐次热传导方程得到K(x, t),再将初
值φ(x)对K(x, t)做卷积得到解u(x, t)。
注记2.1:在广义函数意义下,如果函数u(x, t)满足初值问题
∂t u − a2 ∂xx u = δ(x − ξ, t − τ), u(x, 0) = 0,
则称它为热传导方程的基本解,记为Γ(x, t; ξ, τ)。事实上我们有
Γ(x, t; ξ, τ) = K(x − ξ, t − τ).
事实上,观察Poisson公式(2.4)
∫ ∞ ∫ t∫ ∞
u(x, t) = K(x − ξ, t)φ(ξ)dξ + K(x − ξ, t − τ)f(ξ, τ)dξdτ,
−∞ 0 −∞

前者是φ(x)和K(x, t)的(空间)卷积,后者是f(x, t)和K(x, t)的(空


间和时间)卷积。一维热传导方程初值问题(2.1)-(2.2)的求解被
转换为求解K(x, t)或基本解Γ(x, t; ξ, τ)5 。
5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方程的非齐次部分,可以类似初值的讨论,也可以建立类似的齐次化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2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基于Poisson公式,我们得到热传导方程初值问题(2.1)-(2.2)解的
某些重要性质(为简化,仅考虑f ≡ 0的情形):
1 奇偶性和周期性:若φ是奇(偶、周期)函数,则解(2.4)亦是x的奇
(偶、周期)函数;
2 无限传播速度:若杆的初始温度φ(x)只在小段(x0 − δ, x0 + δ)上不为
零(不妨设φ(x) > 0),则当t > 0以后,杆上各点的温度
∫ ∞ ∫ δ
u(x, t) = K(x−ξ, t)φ(ξ)dξ = K((x−x0 )−η, t)φ(x0 +η)dη > 0.
−∞ −δ

这说明温度在瞬间传递到杆上任意一点,影响的强弱与x − x0 有
关;这与波动方程的有限传播速度有本质区别;
3 无穷次可微:如果φ(x)有界,无论其是否可微,当t > 0时,
解u(x, t)在R × (0, +∞)内必无穷次可微,即:
∫ ∞
∂k+ℓ u ∂k+ℓ K(x − ξ, t)
= φ(ξ)dξ.
∂xk ∂tℓ −∞ ∂xk ∂t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3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Poisson公式和基本解

对于多维热传导方程的初值问题
∂t u − a2 △u = f(x, t), (x, t) ∈ Rn × (0, ∞)
u(x, 0) = φ(x), x ∈ Rn .
也可用多维傅里叶变换类似求解。以三维问题为例,我们有
$
u(x, y, z, t) = K(x − ξ, y − η, z − ζ, t)φ(ξ, η, ζ)dξdηdζ
R3
∫ t$
+ K(x − ξ, y − η, z − ζ, t − τ)f(ξ, η, ζ, τ)dξdηdζdτ.
0 R3
其中Poisson核

 1
 (4πa2 t)3/2 e
−(x2 +y2 +z2 )/4a2 t , t > 0,
K(x, y, z, t) = 
 0, t ≤ 0.
注记2.2:我们注意到波动方程求解2维和3维情况时,都不是1维情
况的直接推广。一方面,不同的数学工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这说
明积分变换法的威力;更重要的在于,波动方程的性质在不同维度
下是有差异的,而热传导方程的性质则是一致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4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2、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2.2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5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例2.1:考虑半无界区域上的定解问题6
∂t u − a2 ∂xx u = 0, (x, t) ∈ R+ × R+ ,
u(x, 0) = 0, x ∈ R+ ,
u(0, t) = ψ(t), t ∈ R+ .
由于x的变化范围为R+ ,显然无法直接利用傅里叶变换求解。
注意到x和t的变化范围均为R+ ,因此对它们均可以取拉普拉斯变换。然
而,由于上述方程中包含 ∂∂x2u ,而在x = 0处没有给 ∂u
2
∂x 的值,因此不能
对x取拉普拉斯变换。
下面对u(x, t)和ψ(t)关于t作拉普拉斯变换,即
∫ ∞ ∫ ∞
ū(x, p) = u(x, t)e−pt dt, ψ̄(p) = ψ(t)e−pt dt.
0 0

对原问题作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线性二阶常系数常微分方程
d2 ū
−pū + a2 = 0, ū(0, p) = ψ̄(p).
dx2
6
我们可以利用本章1.4节中介绍的延拓方法求解,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感兴趣的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学可参考姜礼尚《数学物理方程讲义》中的相关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6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例2.1(续)线性二阶常系数常微分方程
d2 ū
−pū + a2 = 0,
dx2
的通解为 √ √
ū(x, p) = C1 e− px/a
+ C2 e px/a
.
由于当x → ∞时u(x, t)有界(自然边界条件),因此ū(x, p)也有
界,即C2 = 0。结合初值条件ū(0, p) = ψ̄(p),可得

ū(x, p) = ψ̄(p)e− px/a
.
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反演
√ x
g(t) = L−1 [e− √ 3/2 e−x /4a t
px/a 2 2
]=
2a πt
和拉普拉斯变换的卷积性质,可知
∫ t
x ψ(τ)
e−x /4a (t−τ) dτ.
2 2
u(x, t) = ψ(t) ∗ g(t) = √
2a π 0 (t − τ)3/2

这就是所要求的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7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例2.2:考虑一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
∂tt u − a2 ∂xx u = 0, (x, t) ∈ R × R+ ,
u(x, 0) = 0, x ∈ R,
∂t u(x, 0) = ψ(x), x ∈ R.
根据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及定解条件,我们选用傅里叶变换求解。
对方程和初值分别关于x做傅里叶变换,可得
∂tt û + a2 ω2 û = 0, (ω, t) ∈ R × R+ ,
û(ω, 0) = 0, ∂t û(ω, 0) = ψ̂(ω), ω ∈ R.
由此得到常微分方程,直接求解可得
sin(aωt)
û(ω, t) = ψ̂(ω).

对上式作傅里叶逆变换,则有
sin(aωt)
u(x, t) = F −1 [ ψ̂(ω)].
a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8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例2.2(续)进一步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卷积性质,可得
1 sin(aωt)
u(x, t) = √ ψ(x) ∗ F −1 [ ].
2π aω
在第4章例1.1中取h = π/at,则有

1 1 sin(aωt) −1 sin(aωt) 2π
F[ I[−at,at] (x)] = √ ⇒ F [ ]= I[−at,at] (x).
2at 2π aωt aω 2a
因此有
∫ ∞
1 1
u(x, t) = ψ(x) ∗ I[−at,at] (x) = ψ(ξ)I[−at,at] (x − ξ)dξ
2a 2a −∞
∫ ∞ ∫ x+at
1 1
= ψ(ξ)I[x−at,x+at] (ξ)dξ= ψ(ξ)dξ.
2a −∞ 2a x−at
这和特征线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注记2.3:与特征线法有所不同,积分变换法可以直接推广到高维波动方
程的求解。但这并没有降低问题的困难(需要求解一个较复杂的傅里叶逆
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49 / 68
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 积分变换法再举例

由于课时原因,关于热传导方程和积分变换法的部分知识没有涉及
到(或作深入讨论),例如:
1 热传导方程的重要理论性质——极值原理、初值问题解的最大模估
计和边值问题解的能量模估计;
2 初值问题或初边值问题解的渐近性态(长时间行为);
3 考虑对流扩散方程7

∂t u + a∂x u = ν∂xx u, x ∈ R, t > 0,

其中a, ν为常数,ν > 0;特别的,当a ≫ ν时,又称对流占优扩散问


题,这类问题应用广泛,广受人们关注;
4 积分变换法包括但不局限于傅里叶方法和拉普拉斯方法,他们可以
求解的问题,也非常丰富。

略过上述内容并不会对我们后续的学习产生太大影响,感兴趣的同
学可以参考姜礼尚等的《数学物理方程讲义》或者是吴崇试的《数
学物理方法》。
7 . . . . . . . . . . . . . . . . . . . .
既有双曲型方程的性质,又有抛物型方程的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0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3、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3.1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1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本节主要讨论位势方程
− △u = f, (3.1)
∑d ∂2
其中△ = i=1 ∂x2 是Laplace算子,d为空间维数,f = f(x)为源项。
i
当f ≡ 0时,该方程又称为Laplace方程或调和方程,它的连续
解u = u(x)称为调和函数。
位势方程具有广泛的物理背景:无源静电场的电位分布、稳定温度场或者
是弦在外力作用下振动趋于平衡等都可归结为此方程。
定义3.1:如果Rd 上的局部绝对可积函数U在广义函数意义下满足
−△U = δ(x − ξ), x, ξ ∈ Rd ,
即对于Rd 上的任意测试函数8 φ(x) ∈ C∞ d
0 (R ),有(需要做两次分部积分)
(
− U(x)△φ(x)dx = φ(ξ),
Rn

则称U为d维Laplace方程的一个基本解,记为Γ(x; ξ)。
注记3.1:从热力学角度看,如果在三维空间中x = ξ处放置了一个(恒
温)点热源,当时间足够长以后,温度分布趋于稳定,其分布情况即为基
本解Γ(x; ξ)。
8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函数的定义最早可见“积分变换”部分第2.1节δ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2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 }
考虑球Bε = x |x − ξ| < ε 中有均匀分布的热源,它通过球
面∂Bε 向R3 \Bε 均匀提供总量为1个单位的热量。

当ε → 0时,该热源趋于x = ξ处的单位点热源。因此,该热源
在R3 \Bε 中的温度分布uε (x; ξ),随ε → 0趋近于位于x = ξ处的单位
点热源所产生的温度分布。

这是一个球对称问题,因而在球面∂Bε 上各点热流向量的外法向的
分量q · n是一个常数。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q = −k∇uε 可得9
I I
∂uε 2 ∂uε
1= q · ndS = − dS = −4πε .
∂Bε ∂Bε ∂n ∂n ∂Bε

因此,温度分布uε (x; ξ)满足定解问题

∂uε
−△uε = 0 (x ∈ R3 \Bε ), −4πε2 = 1, (x ∈ ∂Bε ).
∂n
9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妨设导热系数k = 1。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3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我们已导出uε (x; ξ)满足的定解问题,由于该问题是球对称的,因此


可引入球坐标(r, θ, φ),则有
uε (x; ξ) = uε (r), 这里 r = |x − ξ| .
于是给出一维问题
( )
1 ∂ 2 ∂uε ∂uε 1
− 2 r = 0 (ε < r < ∞), ε2 =− (r = ε).
r ∂r ∂r ∂r 4π
当ε → 0时若uε → u,则可得
( ) ( )
1 ∂ 2 ∂u 2 ∂u 1
− 2 r = 0 (0 < r < ∞), lim ε =− .
r ∂r ∂r ε→0 ∂r r=ε 4π
求解三维Laplace方程基本解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上定解问题。
由此得到通解u(r) = C1 /r + C2 ,利用边界条件得C1 = 1/4π。因
此,若不计常数C2 ,三维Laplace方程的基本解可取为
1 1
Γ(x; ξ) = u(x; ξ) = = .
4πr 4π |x − 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4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类似的,当d > 3,我们得到d维Laplace方程的基本解


1 1
Γ(x; ξ) = · ,
(d − 2)ωd |x − ξ|d−2

2πd/2
其中ωd = Γ(d/2)
是d维空间中单位球面的面积。

注记3.2:当d = 3时ω3 = 4π,因此上式对三维情况一样适用。


二维Laplace方程的基本解为
1 1
Γ(x; ξ) = ln . (3.2)
2π |x − ξ|
给出基本解仅仅是求解问题的第一步,以上的讨论没有涉及边界条
件相关信息。为了建立区域内部和边界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
很自然的需要借用Green公式。
在后续讨论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定理给出我们的研究思路。为简
化问题,我们仅讨论二维情况,更高维的情况没有本质区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5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定理3.1:设∂Ω分段光滑,u, v ∈ C2 (Ω) ∩ C1 (Ω̄),则我们有以


下Green公式
" ∫ ( )
∂v ∂u
(u△v − v△u)dxdy = u −v dℓ,
Ω ∂Ω ∂n ∂n

其中n是∂Ω的单位外法向量。
证明:由于

u△v = u(∇ · ∇v) = ∇ · (u∇v) − ∇u · ∇v,

因此
u△v − v△u = ∇ · (u∇v − v∇u).
等式两边在Ω上积分,然后利用微积分中的Green公式
" ∫
∇ · udx = u · ndℓ.
Ω ∂Ω

即可证明定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6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定理3.2:二维Laplace方程的基本解为
1 1
Γ(x, y; ξ, η) = ln √ .
2π (x − ξ) + (y − η)2
2

证明:由于Γ(x, y; ξ, η)在(x, y) = (ξ, η)时有奇性,因此考虑区域


{ }
Ωε = (x, y) ∈ R2 ε2 < (x − ξ)2 + (y − η)2 < 1/ε2 .

对任意测试函数φ(x, y),有
" "
− Γ(x, y; ξ, η)△φdxdy = − lim Γ(x, y; ξ, η)△φdxdy
R2 ε→0+ Ωε
" ∫ ( )
∂Γ ∂φ
= − lim φ△Γ(x, y; ξ, η)dxdy + lim φ −Γ dℓ.
ε→0+ Ωε ε→0+ ∂Ωε ∂n ∂n
由于在Ωε 上△Γ = 0,只需估计后一项,即
∫ ( ) ∫ ( ) ∫ ( )
∂Γ ∂φ ∂Γ ∂φ ∂Γ ∂φ
φ −Γ dℓ = φ −Γ dℓ − φ −Γ dℓ.
∂Ωε ∂n ∂n ρ=1/ε ∂ρ ∂ρ ρ=ε ∂ρ ∂ρ

这里ρ = (x − ξ)2 + (y − η)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7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证明(续):由于φ在ρ = 1/ε充分大处为0,即有
∫ ( )
∂Γ ∂φ
φ −Γ dℓ = 0.
ρ=1/ε ∂ρ ∂ρ

下面根据Γ(x, y; ξ, η) = 1
2π ln 1ρ 估计
∫ ( )
∂Γ ∂φ
φ −Γ dℓ,
ρ=ε ∂ρ ∂ρ

事实上,我们有
∫ ∫
∂φ 1 ∂φ 1
ln dℓ ≤ max ∇φ · ε ln → 0,
1
Γ dℓ ≤
ρ=ε ∂ρ ρ=ε 2π ∂ρ ρ ε
∫ ∫ ∫
∂Γ 1 1 1
− φ dℓ = φdℓ = φdℓ→ φ(ξ, η).
ρ=ε ∂ρ 2π ρ=ε ρ 2πε ρ=ε

因此,我们证明了
"
− Γ△φdxdy = φ(ξ, η), ∀φ ∈ C∞
0 (R ). □
2
R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8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基本解与Green公式

定理3.3:设∂Ω分段光滑,u ∈ C2 (Ω) ∩ C1 (Ω̄),则


" ∫ ( )
∂u ∂Γ
u(ξ, η) = − Γ△udxdy + Γ − u dℓ.
Ω ∂Ω ∂n ∂n
证明: 直接利用Green公式,我们有
" ∫ ( )
∂Γ ∂u
(u△Γ − Γ△u)dxdy = u −Γ dℓ,
Ω ∂Ω ∂n ∂n
由于Γ是Laplace方程的基本解,即
−△Γ(x, y; ξ, η) = δ(x − ξ, y − η),
因此 "
− u(x, y)△Γ(x, y; ξ, η)dxdy = u(ξ, η).

从而直接证明定理。□
注记3.3:该定理说明任意光滑函数u(x, y),可以用它在给定区域内
的△u值及边界值给出,从而为利用基本解Γ(x, y; ξ, η)求位势方程提
供了理论基础。下面还需要一些技术性操作,从而实现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59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Green函数

3、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3.2 Green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0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Green函数

下面考虑位势方程的Dirichlet问题
− △u = f(x, y), (x, y) ∈ Ω, u|∂Ω = φ(x, y). (3.3)
根据定理3.3,我们直接有
" ∫ ( )
∂u ∂Γ
u(ξ, η) = Γfdxdy + Γ − φ dℓ. (3.4)
Ω ∂Ω ∂n ∂n
然而上式中 ∂u
∂n
仍然是未知的,因此没有给出解的具体形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引入辅助函数g(x, y; ξ, η),使得
△(x,y) g(x, y; ξ, η) = 0. (3.5)
进一步的,在Green公式(定理3.1)中考虑u(x, y)满足(3.3),以
及v(x, y) = g(x, y; ξ, η)则有
" ∫
∂g ∂u
(u△g − g△u)dxdy = (u − g )dℓ
∂n ∂n

" ∫∂Ω
∂g ∂u
gfdxdy = (φ − g )dℓ. (3.6)
Ω ∂Ω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1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Green函数

将(3.4)和(3.6)两式相加,并且取
G(x, y; ξ, η) = Γ(x, y; ξ, η) + g(x, y; ξ, η),
则有 " ∫ ( )
∂u ∂G
u(ξ, η) = Gfdxdy + G − φ dℓ.
Ω ∂Ω ∂n ∂n
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限定g(x, y; ξ, η)的边界条件,现在考虑
g(x, y; ξ, η) = −Γ(x, y; ξ, η), 即 G(x, y; ξ, η) = 0, (x, y) ∈ ∂Ω. (3.7)
因此得到 " ∫
∂G
u(ξ, η) = Gfdxdy − φdℓ. (3.8)
Ω ∂Ω ∂n
从而给出问题(3.3)的解。这里的G(x, y; ξ, η)称为Green函数。
注记3.4:引入Green函数的意义在于,把非齐次问题(3.3)的求解
简化为齐次方程(3.5)及边界条件(3.7)。在特殊区域上,Green函
数是具体得到的,从而给出解的表达式10 。
10
梁昆淼《数学物理方法》中介绍了利用电像法求球面上Green函数的具体步骤,由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时间关系,这里略去。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2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Green函数

根据前面的推导,我们知道Green函数(在广义函数意义下)满足
以下问题

− △G(x, y; ξ, η) = δ(x − ξ, y − η), (x, y) ∈ Ω,


G(x, y; ξ, η)|∂Ω = 0.

由此,我们给出Green函数的物理意义:
1 热力学解释:在物体内部(x, y) = (ξ, η)处放置一单位点热源,与外界
接触的表面保持恒温u = 0,则物体的稳定温度场就是Green函数;
2 静电学解释:某导体表面接地,在内部(x, y) = (ξ, η)处放置一单位点
电荷,则导体内部的电位分布就是Green函数。

注记3.5:由于位势方程的解可以用Green函数表达,而Green函数
本身只依赖于区域,而与边值、非齐次项无关,这对我们在理论上
理解位势方程有一定的帮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3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Green函数

下面不加证明的给出Green函数的一些性质
1 当(x, y) ∈ Ω\{(ξ, η)}时,
−△G(x, y; ξ, η) = 0.
2 当(x, y) ∈ Ω\{(ξ, η)}时,
1 d
0 < G(x, y; ξ, η) ≤ ln √ ,
2π (x − ξ) + (y − η)2
2

其中d是Ω的直径11 。
3 Green函数具有对称性12 ,即
G(x, y; ξ, η) = G(ξ, η; x, y).
4 Green函数法向导数在边界上的积分满足

∂G(x, y; ξ, η)
dℓ = −1.
∂Ω ∂n
该性质的证明只需在(3.8)式中取u(x, y) ≡ 1即可。
11
这意味着Green函数是有上界的,且上界与区域大小有关。
12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可以从Green函数的物理意义去直观的理解该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4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Green函数

例3.1:考虑半无界区域上的Green函数(以二维为例)
− △G(x; ξ) = δ(x − ξ), x ∈ R+
2
,
G(x; ξ) = 0, x ∈ ∂R+
2
.
2 = {x = (x , x ) | x > 0},并且ξ ∈ R2 。
这里R+ 1 2 2 +
寻找η ∈ R−2 = {x = (x1 , x2 ) | x2 < 0}和c ∈ R,使得
−△G2 (x; ξ, η) = δ(x − ξ) + cδ(x − η), x ∈ R2 ,
且满足约束条件
G2 (x; ξ, η) = 0, x ∈ ∂R+
2
.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η,则将G2 (x; ξ, η)限制在上半平面上,就自然给
出G(x; ξ)。
如果ξ = (ξ1 , ξ2 ),只需取η = (ξ1 , −ξ2 )和c = −1,因此
 
1  1 1 
G(x; ξ) = ln − ln .
2π  |x − ξ| x − 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5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初值问题的不适定性

3、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3.3 初值问题的不适定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6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初值问题的不适定性

对于波动方程和热传导方程,我们讨论的都是初值问题;而对于位
势方程,我们提的是边值问题,其原因在于位势方程的初值问题是
不适定的。
例3.2∗ :对于调和方程初值问题
∂tt u + ∂xx u = 0, (x, t) ∈ R × R+ ,
u(x, 0) = φ(x), ∂t u(x, 0) = 0, x ∈ R,
考虑初值(易见φ(x)是收敛的、有界的)


1
φ(x) = sin(kx).
k2
k=1

容易验证该问题的解(若存在)具有以下级数形式

∞ ∑

1 ( )
kt −kt
u(x, t) = uk (x, t) = sin(kx) e + e .
2k2
k=1 k=1

对于给定的(x, t) ∈ R × R+ ,当k
→ ∞时uk (x, t) → ∞,这意味着解
是不收敛的、无界的,因此问题是不适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7 / 68
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法 初值问题的不适定性

由于课时原因,关于位势方程和Green函数的部分知识没有涉及到
(或作深入讨论),例如:
1 位势方程的重要理论性质——极值原理、边界解问题的最大模估计
和能量模估计;
2 调和函数的若干性质(和复变函数相联系);
3 变分方法,涉及到方程的导出,解的唯一性证明和位势方程的数值
解(有限元方法)等;
4 球域上的Green函数也是可以解析给出的;
5 除了位势方程以外,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也可以利用Green函数法
求解。

略过上述内容并不会对我们后续的学习产生太大影响,感兴趣的同
学可以参考姜礼尚等的《数学物理方程讲义》或者是吴崇试的《数
学物理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科学系吴昊(hwu@tsinghua.edu.cn)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数理方程 中) 正式版1.1 (2020年9月定稿) 68 / 6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