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密乘地道安立

——吉祥密集圣规相顺之密宗地道安立嘉言善缘津梁
央坚嘎伟洛卓 造论
释缘宗 汉译

南无古汝班则达热雅(顶礼上师金刚持)!
清净俱生空乐虚空界,艳丽幻化相好虹舞演;
最初怙主双运(注 1)足莲下,虔诚顶礼祈愿悲垂念!
无量劫中仅名亦难闻,浊世一生顺利能施与;
具备七支和合(注 2)胜果位,即为无上瑜伽甚深续。
依随文殊怙主善知识,幻现父子无比善说论;
二次行进地道安立理,易解言语略释示端倪!
于此讲说无上密咒的地道安立,分二:
甲一、行道情况;
甲二、十地等及五道的安立情况。
初中分二:乙一、总说;
乙二、特别解说无上二次第道的行道情况。
初者:在下三续部中,有相瑜伽代替生起次第,无相瑜伽代替圆满
次第,而且仅此而已,其中是没有任何生圆次第的内涵及名相的,是因
为彼三者虽有从现阶段修持与清净品果位佛地四种清净(注 3)相应的
道,但没有修持与杂染品生死中阴三有相应之道。
而不管生圆次第哪一种法,都是以佛地法报化三身为所净果,生死
中阴三有为所净基,从现在修持与(生死中阴)三有随类相应的能净道
用。
有相瑜伽是没有在领悟空性的心摄持下的本尊瑜伽,无相瑜伽则是
在领悟空性的心摄持下的本尊瑜伽。
波罗密乘及下三续部以自道虽能到达十地,但最终在十地最后有时
一定要加上无上道才能成佛,因为若不增添无上道,仅依它们自身的道
不能成佛。
《波罗密心要庄严论》中说:“以波罗密道经过三大阿僧祗劫行道
后,补以密咒道,成就色身的情况,当从他处了知。”
克主杰大师的《续部总安立》中说:“单纯的波罗密道虽能行到十
地,最终成佛定需观待趣入无上密咒道,否则不能成佛。”
若言:“若是那样,依靠波罗密乘及下续部道不能成佛。”

1
无过。以它们各自之道能达到十地最后有,再添以无上道而成佛。
依波罗密乘及下续部自道可以成佛,但单纯以它们的道不能成佛,此间
的差别是合理的,因为仅是在它们自道上增加咒道,并非舍弃自道而趣
入密咒。
下三续部自语虽承许一生成佛,但与无上部的一生成佛意义完全不
同。在彼三部宗中,利根者在无相瑜伽究竟后,要修成能住许多大劫的
寿持明,依止深明不二瑜伽,长期修道而成佛;而无上部的特法为,昔
未曾入咒道者,从开始趣入,不需要观待那么长的时间,即能在浊世短
暂的一生中成佛。
乙二、特别解说无上二次第道的行道情况,分二:
丙一、生次的行道情况;丙二、圆次的行道情况。
初中分五:丁一、性相;丁二、分类;丁三、诠释;丁四、生次究
竟之量;丁五、生次迁变为圆满的情况。
初者:由修力未发生风入住融中脉,能成熟自果圆次的相续,随顺
于生死中阴相应之相,以心开始观察而修,住于此类(注 4)的瑜伽为
生次性相。
生次、观察次第、造作瑜伽、第一次第瑜伽同义。
丁二、分类:以体性分,粗分一念瑜伽及细分分别瑜伽。
初与生次粗分瑜伽、专注咒瑜伽同义;第二与细分生次瑜伽、内注
瑜伽同义。
在续部注释中,再再宣说粗分生次究竟的瑜伽为“殊胜专注咒”之
名;细分生次究竟的瑜伽为“殊胜内注”之名。
粗分生次瑜伽者,为坛城最胜以前的部分。
细分瑜伽者,为在微细明点内修习能依所依坛城。
丁三、诠释:粗分生次瑜伽(有法),于汝称为“粗分一念瑜伽”
的原由者,是因为所缘依较细分的粗大,并且是念自己与本尊为一,或
一心忆念本尊的瑜伽,故尔如是宣称。
细分生次瑜伽(有法),于汝称为“细分分别瑜伽”的原由者,是
因为所缘依较粗分生次微细,并且是由分别心观察而修的瑜伽,故尔如
是宣称。
如是的第一次第瑜伽,被称为生次者,是因为由心造作生起的方式,
修习与所净基——生死中阴三者相顺的三身瑜伽的次第。(注 5)
丁四、生次究竟之量:
有说就一位补特且罗而言,从道在内心生起的次第方面,分四:
一、初业者;二、智慧稍降;三、对智慧稍得自在;四、对智慧获
清净自在。

2
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的一分是生次阶段。第三的一分及第四是圆
次阶段。
从最初修生次起,乃至能渐次观想明现粗分能依所依坛城,但不能
瞬间同时如是显现期间为初业者。
粗分的虽能一瞬间同时坚固明现,乃至对各处微细本尊不能那样坚
固清楚显现之间,为智慧稍降阶段。
一切微细本尊亦能瞬间,如现前般,获得坚固明显显现,乃至未到
对智慧获得清净自在期间,称为对智慧稍获自在。此处有生圆两部分,
从此界限,安立为对粗分生次获得坚固。
对智慧获清净自在,为生次究竟后,对圆次获得能力的阶段。因此,
如所发什么样的牵引般,依次明观能依所依坛城,从彼量中,无有增减,
在明现及本尊慢的状态里,何时生起无造作的觉受,为最初生起生次的
证悟,彼补特伽罗则被安立为生次者。
对粗细生次获得坚固及彼究竟的量各各安立如下:
明观粗分的能依所依坛城时,其中的一切粗细分,毫不混杂地刹那
间清楚显起,并且远离掉沉,获得持续一昼夜的六分之一,为粗分生次
获得坚固。如是能随欲住经年累月者,为粗分生次究竟的量。
微细如芥子许的明点里,明观能依所依坛城,其中的一切粗细分,
毫不混杂地刹那间清楚显起,如前能住依次各各为细分生次获得坚固,
及其究竟的量。
若细分生次究竟,获得身心轻安,由是成办具相的寂止(奢摩他),
缘天身及手帜收放等的胜观也会产生,所以获得殊胜止观双运。
因此,在任一四续部中,除修本尊瑜伽外,没有另外宣说修习寂止
的情况,因为由修本尊瑜伽即可成办具足性相的寂止。
丁五、生次迁变为圆满次第的情况:
由修习力令风入住融中脉,从而产生的俱生大乐智,何时在自心续
上生起,即安立生次转变为圆次。
丙二、圆次的行道情况,分五:丁一、性相;丁二、分类;丁三、
诠释;丁四、从下次第向上迁变情况;丁五、证果情况。
初者:由修力令风入住融中脉产生的学位者内心中的瑜伽,为圆次
性相。
有一类利根生次者,依靠业印,虽在生次阶段,引生风入住融中脉
的证悟,但其体性仍被安立为圆次的证悟类。
圆次、不观察次第、真实瑜伽、第二次第瑜伽,四者同义。
丁二、分类:圆次分为身远离(注 6)、语远离、心远离、幻身、
光明、双运次第六种。是于《摄行》(圣天)、《根本续第六品的本释》

3
(即龙树的释续金刚鬘)中这样宣说。
而在《五次第》(龙树)、《安立次第》(龙菩提)里,把身远离
摄入语远离,以语远离为初次,如是说为五次第。
《明炬第一品》(月称)中把初、二次第摄入心远离,由此又把圆
次分为缘心次第等四种。
这些只是开合的不同,本意并不相违。《密集后续》(释续)又把
圆次分为别摄等六加行。六支中别摄、禅定摄入身远离,命勤摄入语远
离,持风摄入光明,随念、三摩地二者摄入双运。(注 7)
丁三、诠释:
第二次第的瑜伽有法,于汝称为圆次的原由者,是因为不需观待心
的安立,仅从自己修成,即可专注圆满身体气脉、明点的窍要而修习的
次第,故作如是说。
丁四、从下次第向上迁变情况:
从生次迁变到圆次身远离的情况如前所述。
根本定中,修习风融中脉所产生的空乐智,从彼起已的后得时,对
于一切境的显现,以空乐印证,呈现为百类(注 8)等本尊的行相之瑜
伽,为圆次的身远离。
称为身远离的原因者,远离基位身体,自续所摄的蕴处界等,以圆
次的空乐印证后,从而远离平庸的现相贪著,呈现为清净本尊的行相,
故作如是说。(注 9)
总的说来,身远离有生圆两部分。
向上道迁变情况,分五:
戊一、从身远离向语远离迁变情况者,风的起入住三者的自音调,
现为三字的音调,依靠如此的金刚念诵,心间上下的脉结(上下各有三)
得以松缓后,从而上下的风融入心间中脉,由此产生光明智,即为身远
离迁变为语远离。(注 10)
语远离的字面意思者,语的根本极微细之风,远离平庸的流动,是
一种风咒无分和合的瑜伽,故作如是说。
戊二、从语远离迁变为心远离的情况者,依靠内缘——遍行风金刚
诵,以及外缘——手印命勤(注 11),心间脉结全部解开,根本支风
及遍行风的一分(粗分),融入心间不坏明点,何时产生光明智慧时,
安立为从语远离迁变为心远离。
在克主杰大师的《密笔记》中说:“从最初修语远离乃至心间余存
脉结未全部解开之间,所显现的任何四空,皆是语远离。由依内外两种
方便,心间余存脉结全部解开,诸风入住融心间中脉内的不坏明点,由
此最初产生的四空,即安立为心远离的四空”。

4
总的说来,风随便融入中脉何处,虽都显现四空,但融入心间所显
现者,在融入别处不显现。
由金刚诵未解开心间脉结期间,虽然融入心间中脉(注 12),但
不是融入不坏明点。有说心间脉结一旦解开,由此之力令其它一切脉结
解开。
在此阶段,自宗一些大德认为欲生起心远离,定需观待业印。有些
说,欲生起究竟心远离时方需要,仅仅心远离并不需要。还有说,无上
密咒少许上上利根化机仅依智慧手印,就能生起圆满道,任何阶段亦不
需要业印。如是等言论不一,何者符合至尊上师(宗喀巴大师)的密意,
还需详察。
心远离的字面意思者:一切有寂的根本心,远离分别及其骑风,显
现为空乐无分体性的瑜伽,所以有如此称谓。
心远离(注 13)以下近得的最后,虽然产生光明,但在《五次第》、
《摄行》等中未曾提及,是考虑到把光明说为第四次第的原故。三远离
的光明近得都是具有二现的识,而义光明是没有丝毫二现的识,彼二者
不可摄为一种。因此义光明唯指第四空。
从阳焰乃至光明间诸相显现之理,彼等随顺诸相者,如基位时男女
交合、睡眠及昏倒等的时候。道位时的第三灌顶、金刚诵以下等阶段虽
然出现,但真正者,如基位时死没阶段,道位时则从心远离开始发生,
至尊上师在《现觉次第释》中如此宣说。
若如是,详细说来,应承许金刚诵以下的明、增、得三者及光明亦
是随顺的。在那些时候,极微细二现虽未遮止,但由风融入中脉之力,
粗分二现遮除,由此呈现出明亮白花花的景象乃至如清净黎明虚空的许
多现象,在那些阶段,空乐和合而修。
道位时的明增得三者等,亦不是连续生起的。在贾曹杰的《五次第
笔记》中说:“如前所说的彼等因缘,再再串修而生起光明智,再反复
多次地串修那些聚合因素,而生起增等智慧,并非在前生起之后接着生
起。”
如是得到心远离后,数数修习内外二种方便及全持、随融两种收摄
次第,住于诸关节处的遍行风等一切风,如死没次第般融入心间不坏明
点,由此显现出具相的阳焰乃至光明相,如是的光明即究竟心远离的喻
光明,亦是第三次第幻身的究竟修习基。
戊三、从心远离到幻身的迁变情况,从刚提到的究竟心远离喻光明
中准备起来时,风稍微振动,如是成就逆次得的同时,以鱼跃水面的方
式,彼光明的乘骑第五光明风作近取因,光明心作俱有缘,从粗大的异
熟身中另外分离出来,真正成办相好庄严的幻身。

5
欲成办如此的幻身,虽需由修力别别分开粗细二身,但不必位置分
开而成办,如克主杰《五次笔记》中说:“即生成办的不净幻身,彼虽
然区别于粗分身,但是位置并未各各分开,因为它还没有能力”。《五
次明炬论》中说:“区分于旧有的身体,但不必舍弃旧身的位置而住,
如前所说,从《明炬》中所说清净幻身住于蕴篮中等亦可了知”。(注
14)
若言:“那么,则与《明炬》中所说‘若最初成就此双运身,是以
住于前身另外位置的方式成办’相违,因为说净不净幻身成办情况相同
故。”
无过!因为其中的论义是说,幻身最初在旧蕴的位置心间中脉内成
办后,其后,位置区分于旧蕴,而有住于身外者。
成办净不净幻身时,不单纯是身,能依所依的坛城亦圆满生起。如
克主杰的《小字》里说:“从身远离乃至双运间的一切时中,若自生起
为金刚持,能依所依坛城需圆满生起。”
瑜伽自在米拉日巴尊者说:“从原本微细柔软的风心中,将成就本
尊无量殿等。”
由于幻身是仅由近取因风而成,所以认为是色法,但并非无生物,
因其是智慧的体性。它的修习基——本初身,或者极微细风心一体中的
风支,说为色心二法的体性故。
此第三次第的幻身,从最初成就已,直至未得义光明间,无论根本、
后得一切时中,都不间断而有,但在义光明生起时,于光明中净化,同
类流断。
诸位大德上师认为,最初成办幻身时,于心间脉轮中脉内成办者,
说为内起,于异熟蕴外成办者,说为外起。
上下密院的教材中认为幻身唯为外起。
善财大师、胜者温萨巴大师等认为唯是内起。
《五次明炬》中说:“心远离的风心二者的本初身,将成就幻身时,
或别于粗身于身外,或于身内,随所欲乐,而趣彼之义。”依此密意,
班禅一切智善慧法幢吉祥贤说,随瑜伽士的意愿,有着于心间中脉内或
外面的不同生起情况,所以内起、外起都是合理的。虽观待一处,内外
起相违,但总的说来,这两者并不相违。
它们各自能证成的原因,于此恐繁不叙,当从各自论典中了知。
成办的时间:虽然宗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灌顶义理极明
论》、《安立次第疏》等中随顺于诸古德的看法,书有在逆次明的末时
成办幻身的情况,但自宗所许,如《五次明炬》中教敕说,基位时死光
明的灭与成办中有同时,同样,道位时,光明灭与成办幻身亦需同时,

6
即在逆次得的同时成就幻身。
幻身的字面意思者,因为是以幻化等十二种喻(注 15)表示的仅
为极微细风心的天身或身,所以作如是说。又由于其烦恼障还未清净,
故亦称为“不净幻身”、“有漏智慧身”。
续典中云,仅对成就幻身情况有所理解亦有无量利益,如《智慧金
刚集续》中说:“唯对大乐三摩地,仅生特别的胜解,亦令住于初业者
地,复将学修不退转。”是说对于幻身,仅仅有所理解乃至特别胜解,
会出生犹如初业者地生起次第究竟及正学修于彼道种性决定地的利益。
此处大乐三摩地即说是幻身名。
戊四、从幻身到义光明迁变的情况:
不净幻身于六月等中行持三行(注 16)随一,若产生快要得到义
光明的征相,与手印等引中数数修习两种禅定的收摄次第,由此呈现明
增得三者及光明。彼时,若光明俱生乐现证空性,即为现证第四次第义
光明。彼时,不净幻身灭,得到一切烦恼障正对治的见道无间道,得到
无上密乘的初地、成为圣者都是同时的。
此第四次第的义光明,是在外面虚空远离作障染的月、日及傍晚黑
暗等过失的黎明时分得到,就这点安立为外现觉。又是在内部识超越作
障染的白红黑三者的时候现证,就这点安立为内现觉,所以说凡是第四
次第义光明,皆是两种现觉。
复如《五次明炬》中说:“喻光明时,其面前现出如清净虚空的所
持行相,而在义光明阶段,连微细的二现亦隐没,没有了戏论的垢染,
以虚空为喻,而并非显现出那样的行相。
总的说来,光明从名字言诠方面来分,有两种:境光明、有境光明。
初与空性同义。第二中,对空性以总义方式领悟的光明称为“喻光明”,
现证空性的光明称为“义光明”。(注 17)
喻光明有许多种,三种远离及第三次第幻身的喻光明。
义光明有正对治烦恼障的义光明、断尽烦恼障的义光明、正对治所
知障的义光明、断尽所知障的义光明。
如是的喻、义光明亦称为“空乐无分智”,只是在喻俱生阶段,由
于以总义的方式领悟空性,微细二现没有遮除,仅是胜解作意空乐和合
一味,而义俱生则现证空性,由此微细二现亦得净化,从而使空乐圆满
地和合一味。
称为“义光明”的原因者,因其是由于有境俱生乐,现前胜义谛光
明境,从而隐没无余世俗戏论的智慧,故作如是说。
若问:“那么,既然以波罗密乘及下续部道行至十地最后有时,定
需加上咒道,如此的菩萨从何处进入咒道呢?”

7
不是从生次,或第三次第幻身以下进入,因为依它道可以圆满三无
数劫的资粮,以彼能代替第三次第幻身以下的部分,所以是从义光明次
第进入的。如是最后有菩萨等持入于不动三摩地时,十方诸佛弹指令起,
并说仅由你那样的三摩地不能成佛,(当入无上瑜伽续部),随后召来
胜明点天女,夜半时,正式传授第三灌顶,得到从明、增、得为前行之
门表示的义光明。
从彼现起为波罗密乘菩萨身,黎明时,于彼菩萨,传授光明及双运
的教授,授第四词义灌顶,并于彼黎明时,现证义光明。
从彼现起为学位双运身,然后,依于有学双运,在黎明的后分曙光
将显现时,现证无学双运,如《五次明炬》中说:“夜半时,上师传授
依于业印的正式灌顶,代表义光明;随后黎明,传授光明之修法;其后
传授成就双运的教授。由此,(先)证得义光明,其后成就双运。”
若问:“那么,《摄行论》中‘于夜半时,证得光明’的说法应不
合理!”
它的意思是说于夜半时,代表义光明之义,并非现证义。
因此,认为夜半时,从义光明现起学位双运身的看法亦不合理,因
为《明炬》中说,若是最初得到义光明的时间,一定是在黎明时分,并
且即便是最初证得学无学双运的时间,亦需是黎明。
如《辩析宝芽》中说:“《五次》、《摄行》、《解脱明点》中宣
说,无学双运亦是在黎明时分证得,可见在这个时候证得,同于有学双
运。”
另外,认为从夜半义光明中不生起有学双运身,直接于彼等持定的
状态中证得无学双运的看法是不合理的,因为还未传授光明双运教授,
即不能现证无学双运。
若言:“是在夜半光明的前面传授的。”
曰:既与所说传授光明双运教授的时间是黎明相违,况且又在未以
灌顶令堪为法器之前,就传授那样的教授是不应理故。
如是的无学双运,是从学际(有学最后位)义光明风动摇而生起的,
还是不动摇的情况下生起的呢?
若是第一种情况,则与所说学际义光明风无动摇相违;若是第二种
情况,学际义光明风毫不动摇的情况下,是如何如鱼跃水面那样,开始
生起等类流昔未曾有的无学双运身的?如果能生起,第四次第义光明亦
不可否认地应能在风不动的状态下现起有学双运身。
《五次明炬》中也说:
“显示出,从仅由义光明净化的风心中,未成就幻身,则不能证得
无学色身。”

8
“昔未生起第三次第幻身以下的次第,而从最后二次第生起者,当
知为别例。”其义是说如是的菩萨需经生起最后光明、双运二次第而成
佛。
若言:“那么,彼《明炬论》中所说“仅从义光明俱生智及其乘骑
风中,将成就无学双运清净幻身’当不合理!”
它的意思是说,仅从义光明风心成就有学双运身,从彼等类流中成
就无学双运的一支——清净幻身。
他人驳难说:“波罗密乘及下续部行道最后的菩萨趣入咒道时,应
从义光明趣入,因其是从义光明次第趣入故。”
不周遍。因为对于那样的菩萨传授第三灌顶时,以明、增、得三者
为前行的表示义光明的空乐智彼即是咒道故。
若欲成佛,无论如何要趣入无上咒道的原因者:
因为明、增、得三者二现错乱的习气,乃至未根本遮除期间,就不
能成佛,而要净化错乱习气令永不复生,则需要俱生大乐现证真如义而
修习,而要领悟彼理,除了无上咒乘外,别无它法故。
没有现证修习如是空乐和合的义光明,就不能圆满断尽所知障,则
不能证得法身,没有成办义光明净化的清净风心所成的幻身,就得不到
色身,所以空乐和合及成办幻身是法色二身的不共的等类因,且是无上
咒道的究竟心髓。
戊五、从第四次第的义光明到有学双运的迁变情况:
从义光明准备逆次而起时,彼光明中风稍微动摇的同时,光明之乘
骑第五光明风作近取因,光明心作俱有缘,现起清净幻身的无间之时,
别于粗分身,真实成就断尽烦烦障的断与净幻身二者双运的断双运身。
与此同时,成就从义光明逆次之得,义光明灭,得到断尽烦恼障的
解脱道,成为阿罗汉,迁变为二地,得到大乘修道,它们是同时的。
彼时,虽没有主要的双运——证双运,亦需安立为得到双运。如《五
次明炬》说:“另有其它安立双运的情况,对于得到的任何双运,不必
皆以其安立之理,安立为双运。”
《五次》中所说二十一种或二十三种双运皆摄入断、证二种双运里,
并且彼时,已得到断双运故。
随后,从逆次的得乃至阳焰之间,诸相依次现起,生起后得位。
迁变到证双运的量者:断双运身复一心等持住于空性,当光明俱生
智现前时,就得到了身清净——幻身与心清净——义光明二者身心一体
的主要双运——证双运。
凡是明、增、得三者中的任一者,决定是分别心,在(龙树)《经
和合论》中说明、增、得三者为无分别者,是指观待八十自性分别,由

9
于风心的动摇无比微弱,二现的戏论较小,考虑到此义,说为无分别,
并不是说不是执持声义的分别心。
因此,善巧自在者阿旺年智(甘丹寺)大法台说,从第四次义光明
无间现起的“得”是以总义的方式证悟空性。但班禅一切智洛桑华旦益
西吉祥贤说,第四次义光明及从其现起的逆次得二者现证空性义是相同
的,只是执持方式有所差别,光明时,对于空性,励力专注执持,而在
得时,由昔串习力,使执持变得松缓。
若问:“那样的有学双运,修持的次第又是如何的呢?”
《五次》中说:“住于双运定,无复可学习。”是指不再有新学昔
未学习之道,但需串修曾经学习的。
彼(双运身)住于粗大的身体内,为了断尽所知障,再再串修二种
禅定的收摄次第等,从而达到对道更发功用的阶段时,学修随一三行,
则由于根性的差别,将于半月、一月或六月内出现成就无学双运的徵相,
得到如《摄行论》所说的八种自在功德:
“色细及粗分,获得遍清净,
极明性坚固,自在随所欲。”(注 18)
另外如《萨布扎》第十品中所说的诸相也会出现。
八种自在功德与八种功德自在并不相同,初八种亦存在于有学双运
内心,而后八种唯是佛的功德。
所言“行”者,是对于总的妙欲,尤其对热玛妙欲,明了其自性而
受用,由此令内部的空乐三摩地更为炽然,对彼修持,更增殊胜效用的
方便,即是“行”,分有三种:有戏论行、无戏论行及极无戏论行。
有戏论行的定义为:有业印、面具、衣饰等,并且有对话等戏论事
的行。
无戏论行的定义为:有业印、面具、衣饰等,但远离对话等戏论事
的行。
极无戏论行的定义为:断除外在的一切戏论,与智慧印等持而住,
并且将护睡眠光明,此二者联合专注修习空乐无分的智慧之行。
这三行各有生次行及圆次行两种,以及为得昔未曾得之行及得已更
增效用之行两种。无戏论行有广、中、略三种。
丁五、证果情况:(注 19)
总的说来,以无上道于此行者身蕴上成就佛果的情况有两种:一种
道规是以善巧方便消尽此异熟蕴的同时成就佛果;另一种道规是在此异
熟蕴内成就佛果。
初为吉祥时轮规,第二种是时轮以外的其它无上部的修规。
若是以无上道一生决定成佛的补特且罗,一定是南瞻部洲的人。所

10
言“中阴成佛”是代替中阴而成就幻身,于彼所依上成佛,所以不属于
六道众生,历生成佛有人天两种。
于此阶段,有学双运者依靠修持根本、后得诸种善行,产生前面所
说的诸种徽相,在黎明时分,从内外所引的两种现觉之门现证义光明。
彼光明的第一刹那,即学位最后际义光明,犹如波罗密乘最后际无间道
的替代。它作为所知障的正对治,于其光明第二刹那,断尽所知障,有
学双运的后续等类流转成无学双运身,从而证得七支和合的果位,乃至
轮回未空之间,不动安住。
七支和合(注 20)者,如阿舍黎阿旺扎巴说:
“受用圆满和合及大乐,无性悲遍无间永不灭”。
如是具备两种清净的境光明,即无为法身。有境光明亦称为“智慧
法身”、“大乐身”。其所依色身,仅由风心成办者为报身。
法色二身,一体两面,故把彼色身说为“无二智慧身”。铃尊者说
大乐智及无学双运是自性身。若如是,此宗不许自性身被灭谛或无为法
所周遍。
又如说瓶灌、秘灌、智慧灌三者成办身语意三金刚,或化、报、法
三身,依此是要把总的色身安立为化身,佛语安立为报身,意安立为法
身。若如是,是否相好庄严的报身虽是所说“瓶灌成就身”中的化身,
而不应认为是平时所说的化身呢?还请审察。
甲二、十地等及五道的安立情况,分二 :乙一、续部及注释中说
法;乙二、摄义显示。
初者:波罗密乘中圣者有学地,说有从初地——欢喜地乃至十地
——法云地之间的十地,其上加无学普光明地,则为十一地,或者再加
上异生地则有十二地。某些论典中,亦说异生地分为胜解行地及初业者
地两种。
无上咒规地的安立情况在根本释续及注释论典中有十地,亦有十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地的情况。地的名字、安立等亦出
现许多异同。
《密集根本续》第十一品中说:
“将成为菩萨,住于十地中。”仅说了十地的名字。《明炬》中把
十地说为十风来解释它的意思。
《释续金刚鬘》中说:“瓶灌十一种,上面的灌顶有三种,如是共
十四种,每一种灌顶即是一地。”其中也仅说了十四地的数量,名字和
内容都未详说。
《密意授记》中说:“诸佛所依止的地即第十三地。”仅说明第四
次第的义光明为第十三地,而地的名义都没有说。

11
《五次》云:
“由初业加行,获得第八地;
见三光明者,住于第十地。”
《摄行论》也说:“于此金刚乘,学修生次已,获得十地”。“现
观身语意而得十地。”
两部论相顺,初业加行生次为第八地,见三光明或现观身语意是心
远离,故与第十地结合。密集根本释续及龙树父子的论典中地的安立亦
仅此而已。
《欢喜金刚》、《萨布扎》第五十品中说:“住、近住,田、近田,
欲分别(音为叁鸥哈)、近欲分别,摄、近摄,尸林、近尸林,饮断、
近饮断,此等为十二地。”此中说了与波罗密乘名字不同的十二地。
在《萨布扎》此品及《胜乐根本续》第五十品中说:“住是欢喜地,
近住是无垢地,田是发光地,近田是焰慧地,欲分别是难胜地,近欲分
别是现前地,摄是远行地,近摄是不动地,尸林是善慧地,近尸林是法
云地。”把住等十说为十地。
在《萨布扎》及《无上续释》等中虽说:
“叁鸥现前地,难胜近叁欧。”
但应依其释《教授穗》第十七品中释为“欲分别难胜”、“现前近
欲分别”所说而承许,因为“叁鸥哈”中的“叁鸥”是“欲”的意思,
“哈”为“分别”的意思。
《教授穗》中说:“饮断是胜解行地,第十二地普光明地是近饮
断。”是把饮断释为胜解行地,近饮断释为普光明地。
《金刚心要庄严续》中从大普光明地至十二地别别自性种性地间,
说了十二地不同的名字,分别为:普光、甘露光、虚空光、金刚光、宝
光、莲花持、业光、无喻、离喻、智光、一切智、别别自性种性地。
《无上续释》第三十品中说:“所言欢喜及无垢等十地之上,再加
上无喻、具智,如是为十二地”,或再加上“金刚地为第十三”,这样
说有十三地。
《大印明点》第二品中说:“阿舍黎灌顶分十一种,秘灌为第十二,
智慧为第十三,如是有十四种藻顶,每一灌顶为一地,彼等皆为地自在
主”。此说法与《金刚鬘》相同。
《智慧明点》第十八品中说:“第一地、为胜解行地;第二、欢喜;
第三、无垢;第四、发光;第五、焰慧;第六、难胜;第七、现前;第
八、远行;第九、不动;第十、善慧,彼等是菩萨地;法云是佛地;普
光是圆满正觉地;普明增光是吉祥金刚萨垛薄伽梵化身地;普光得光是
报身地;无言无量是大乐地,这些是于普喜支分上,安立为地。”又彼

12
论中说:“常时忆念,幻化之身,为第十一地,报身为第十二,法身为
第十三,大乐为第十四,第十五称为智慧地,第十六地没有安立。”
其中胜解行地是指加行道暖等四,是凡夫地,其余的是圣者地。其
中第十地法云虽称为佛地,但不是圆满正觉地的说法,此亦是《般若波
罗密经》及《现观庄严论》的观点。
以胜解行地为初地的十一地,其上普光明地若分为三身及大乐身四
种,则有十五地;若普光明地分为三身、大乐身及智慧身,但以欢喜地
为初地,亦是十五地;但若观待以胜解行地为初地,则成了十六地。因
此《智慧明点释》亦说有十六地,可见此宗中并不是没有比十五地多的
情况。
乙二、摄义显示:
如是在咒道阶段,地的数量分为十时,则如《胜乐根本续》、《萨
布扎》等中所说,以圣者有学地为十,其中的“住为欢喜地”乃至“近
尸林为法云”,则说了与波罗密乘名字异同的两种情况,应知二名同为
一义。
安立十一地情况者:在彼十地之上,加上佛地普光即是。《教授穗》
第二部中说:“作为辗转增胜功德的所依故,当见有所言欢喜地乃至法
云地、普光明地共十一地。”
十二地者:在彼十一地前面加上胜解行地,即十二地。《欢喜金刚》、
萨布扎》中把十二地依次命名为“住”乃至“近饮断。”如《欢喜金刚》
中“此等是十二地”的所说义。
《金刚心要庄严续》中所说“普光”、“甘露光”等不同名字的十
二地也应与彼诸地次第结合,《密宗道次第广论》、《隐义普明论》等
有此说明。
十三地安立情况,在《教授穗》中说有两种:
一种是异生地分为初业者、胜解行二地,其上加上前面所说的欢喜
等十一地。
第二种如《无上续释》中所说,欢喜等十地之上,加上特别道体性
的无喻地、无间道体性的具智地,普光体性的金刚地,如是有十三地。
如《教授穗》第二部中说:“如是十一地,加上胜解行地为十二地,
复加上初业者地为十三;或者加上特别道体性的无喻地为十二,佛地无
间道自性的具智地为十三。”
其中初者有凡圣两地,后者唯是圣者地。依于《无上续释》的观点,
第十地分为三部分:总的十地或者刚证得的十地部分、无喻地——即十
地的特别道、具智地——即最后际无间道。
《密意授记》释第四次第义光明为第十三地。有些《摄行释》及《五

13
次释》把加行道暖等四,各分上中下三品安立为十二地,这样义光明观
待彼等而安立为第十三地。如《摄行释》中说:“若时成为最下的暖后,
乃至忍、世第一法,上中共十二加行,欢喜则为第十三。”那么,观待
彼,应知有学双运安立为第十四地。
加行道安立十二地的情况者:即彼释中,说由金刚诵获得第八地加
行道忍上中二品;由心远离得下中品世第一法;幻身得上品世第一法。
那么,由此应安立生次获得上中下三品暖,上中下加行顶,以及下品忍
共七品。
另有《密意授记》的看法,《摄行论》中心远离与第十地结合,因
此幻身为第十一地,义光明为第十二地,若它观待胜解行地作为初地,
则安立为十三地。
十四地的安立情况者:水、冠、杵、铃、名、咒灌顶、授记苏息合
二为一、金刚禁行、行禁行、不退转金刚阿舍黎灌顶、随许灌顶,如是
共十一种瓶灌顶;加上秘灌顶、智慧灌顶及第四灌顶如是上三灌顶,共
十四种灌顶。(注 21)
《金刚鬘》、《大印明点》中每一地与每一灌顶结合,成十四地。
《无上续释》中所说的十三地,在其最初加上胜解行地,亦是一种十四
地的情况。虽则如是,若把所说十四种灌顶结合十四地的意思,认为是
能代替的话,则成大过错。
那么,应是什么意思呢?
《五次明炬》中说,由于某一法的相顺方面而结合的。其它诸多论
典中,说由得到那些灌顶,与得到那些地的缘份相等,也有说植下了得
到彼地的能力和习气。
这些说法是否意趣一致,还望观察。
十五地、十六地的安立情况者:如前所引《智慧明点续》中所说,
胜解行地作为初地乃至法云地间共有十一地,无学地分为普光、普明增
光、普明得光、无言无量四者,若分别计数,则有十五地,此四者分别
为化身、报身、法身、大乐身。或者,以欢喜地为初地,第十一地普光
明地分化、报、法、大光、智慧身五种,亦为十五地。
安立具二清净的真如为法身。安立证悟之智慧法身为智慧身。智慧
法身称为智慧地。如从胜解行地算起,智慧地则为第十六地。
阿舍黎金刚秘密的《难释》中说:“亦与胜解行等十六结合。”因
此,依照《智慧明点》的观点,无学道安立有四或五地。
如是较于波罗密乘,咒乘阶段各种异同的地名安立及数量都比较
多,但都不过是学无学异生地及圣者地的开合有所不同而已,相互间并
不相违。所以按照哪一种都是可以的。

14
许多印境大德在注释续部义时,除了第十一地普光明地外,并没谈
及有以上的诸地,因此波罗密乘的第十一地普光明地与咒乘的第十三地
——金刚持地应知是同义。
其中所说的十地与二次第,从可代替方面而相互结合的情况者:依
照圣父子的密意,《摄行论》的观点为:
作为成熟相续而修的生次与第七地以下配合,但没说七地中每一地
的配合情况;成熟相续已,究竟粗细生次与刚得到第八地配合;圆次的
身远离、语远离二者与八地的后部分及第九地二者结合;心远离、幻身
二者与第十地的前部分结合;光明与有学双运二者与第十地的后部分结
合;无学双运安立为第十一普光明地。
生次、三远离及幻身(无上咒乘的地道),虽不是波罗密乘中真正
的彼彼诸地,但以二者某些相似方面而安立为能代替彼彼诸地。成熟相
续后的粗细究竟生次与第八地配合的原因为:波罗密乘第八地获得佛土
清净加行,二种究竟生次获得了成办将来于何处成佛的殊胜佛土的能
力,这两者相似。
身远离、语远离与第九地配合的原因为:波罗密乘第九地获得讲法
的语清净智;语远离阶段对语的根本风获得自在,这两者相似。
心远离与第十地配合的原因为:波罗密乘第十地获得对心的随顺自
在;心远离阶段获得对心的自在,这两者相似。
幻身与第十地配合的原因为:如波罗密乘第十地获得大光明灌顶,
幻身从诸佛获得灌顶,二者相似。
光明、有学双运二者与第十地后部配合的原因为:波罗密乘第十地
后部分,由广大方便分摄持下,有大威力断除所知障,并且不需新学其
余道。如是第四次第义光明,被广大方便分摄持,有殊胜力量断除所知
障,并且有学双运阶段,不需新学它道,二者相似;而且波罗密乘最后
有者需进入此光明道。
二种次第道以体性安立为五道情况者:
由共同道净心已,结合无上咒而发起大乘心后,乃至未生起圆次证
悟间的诸道,为无上咒自道之资粮道。
生起圆次证悟乃至未得第四次第义光明间之道,为无上咒加行道。
第四次第的义光明为无上咒见道及初地的共同体。
从有学双运乃至未得无学双运间的道,为无上咒修道。此中安立有
余下的九地。
无学双运即无上咒无学道。说它即是波罗密乘中所说的第十一地普
光明地,又是咒乘所说的第十三地金刚持地,是如是二地的共同体。全
部生次为资粮道,圆次分加行、见、修三道。

15
咒乘阶段,道所断主要是凡庸的现相及贪著两种。其中凡庸的贪著
是烦恼障,凡庸的现相是所知障。
断除情况者:下密院教典认为,犹如第四次第义光明顿断一切烦恼
障那样,学际义光明亦顿断一切所知障。所以,有学双运安立为修道九
地,不是从所断障方面安立的,而是欲成办义光明有力量断所知障,必
须积集福德资粮,如此的资粮分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上中下,依此
而安立为修道九地。
卫地上密院的教典,以克主杰大师于《瑜伽游戏喜宴》中讲说“所
表义金刚”的内容为根据,认为有学双运修道九品次第断除所知障的上
中下等九品。
于此无上咒阶段,诸地的安立是在有境俱生大乐证悟境空性之上安
立的。于俱生大乐的各各部分上安立各地,如“于普喜的部分,而命名
为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虽则如是,证悟真如的世间修所生阶段安立为加行道,新现证真如
为见道,证已串修为修道等,亦与下续部及其它乘相同。这也是依据道
的主要方面而安立,彼等道所含摄的内容并不一定要证悟真如义。
克主杰大师的《小字》中说:“若先对密集有了理解,则对于它部
不需费力就能明白,反之,效果微弱,所以对密集引导为先。”此处即
是依密集圣龙树规而解说的。
《明炬论》中:“此乃修持胜支分,含摄一切续部义。”是说以生
次为最初的生次、缘心次第、幻身、光明、双运共五种密集次第道,含
摄一切续部的内容。(注 22)
含摄情况者:下三续部的一切道以作用方式摄于此密集五次第中;
时轮的六支加行以能代替的方式含摄,其它无上续道以体性含摄。当然,
其它无上部生起次第与此中生次虽非完全一样,但若知道都是为成熟圆
满生起圆满次第的善根,其义则是相同的。
此处所说的心远离、幻身、光明、双运,在其它无上部中不管直接
提没提到这些名词,但要知道与其它圆次是如何配合的,于它处所说的
拙火、明点瑜伽等摄于如此处所说的语远离,于专注心间窍要前,所宣
说的专注身它处窍要者摄于此处身远离。
因此,若能对吉祥密集道,生起很好的理解,并了知含摄其它无上
部道的情况,将会对一切续义获得殊胜的无畏辩才。如文殊怙主上师说:
“若领悟密集道,将施与对一切经教的殊胜无畏辩才。”
颂曰:
一切圣言极顶金刚乘
仅名何时亦难得听闻

16
如是甚深又深摩尼宝
昔积俱胝福财方购得
俱生修得劣慧百瓣地
文殊怙主善说日光浴
笑颜怒放要义蜂蜜精
善缘蜂群喜筵今得成
愚痴如我引颈来宣说
深邃话语于理实不当
然由信进广慧求学者
殷重劝勉利他心书此
祝愿此善令于一切世
永远不为相似道引转
于此圆满显密双运道
闻思修习无碍达究竟
在有着信进广慧的客夏特比丘——扎巴曲桑一再地殷重劝请下,获
得诸多善巧成就大德们的足尘作为顶严的凡俗之辈——央尖嘎伟洛卓
怀着利益自他的心撰书此论以酬厚爱。娑瓦诃旦都!

补注:
1、双运:净幻身、义光明双运。
2、七支和合:如来报身自性所具七支,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
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利生无间支、永住不灭支。
3、四种清净:处为无量宫、身为本尊身、受用、转法轮事业。其
中的受用分三:不死寿甘露、不病药甘露、无漏智慧甘露。
4、住于此类为含摄词,把生次之身远离、坛城最胜、事业最
胜包含在内,虽然这些并不是以三有转三身的道用。
生次者内心虽有风入住融中脉而产生的道,但它是由生次究竟
及与外手印结合力产生的,不是由修习专注身窍要的殊胜方便之力
而产生的,故非迁变为圆次,只是属于圆次的证悟类,但在宗大师
的《五次明炬》里安立为圆次。
5、这仅就生次的主要方面而言,并非生起次第都是修习与三有随
类相应的行相,如修习护轮。

17
6、圆次的身远离体性:粗细生次究竟的瑜伽士在下门修习微细,
令风入住融中脉而产生空智开始,直至上下风未融入心间中脉而产生智
慧之前的圆次为圆次的身远离体性。
7、所得佛有身语意三,能得的圆次亦定为六支。别摄、静虑二者
修成昔未修成的空色,并令已修成的坚固,由此成就佛身;命勤、持风
二者令于语的根本风获得自在,以成就佛语;随念作为不变乐的近因,
三摩地为不变乐的体性而修成佛意。这样三组亦依次说为身金刚、语金
刚、意金刚三摩地。
8、百种性:五蕴、四界、六处、五境共二十粗分,各分为五。如
五佛、四母、六地藏等菩萨、五等色金刚女,共二十本尊,各分五类,
共百种。
9、身远离的诠释:远离基之身为粗分二十;所远离的为平庸的显
现贪著;远离义:彼等修为空乐的变化,最好为本尊。在语远离以上,
任何显现亦以空乐印证,但已不是身远离。若能生起上下俱生喜,无自
性的空性与境、有境结合而修习等引,由风摇动起定后,由忆念根本的
空乐,任何显现以此印证,由禁止与彼不相顺的作意,一切境相显为大
乐。生次不共所断是平庸的相贪,其中平庸的相不是显现在根识的情器
世界,而是显现在意识中的平庸的情器。此相的对治是显现为清净的能
依所依的相。平庸的贪著的对治即修习清净的能依所依的我慢。此中复
以修习我慢为主,修习相现为其支分。
粗分行相数数作意串习,仅由此虽能生起明现,但无法由此获得坚
住。若无坚住,则不能遮止平庸的相贪,所以在生次阶段,定要成办寂
止,而又需要由微细明点的瑜伽来成办。在微细手帜或明点内修习圆满
的能依所依坛城,是在对智慧稍得自在时修习,并非在前面的两个阶段。
10、此规瑜伽士在心尖修习咒明点,由此上下风入住融心间中脉而
产生光明智后,乃至未以修习全部解开心间脉结,使风入住融不坏明点,
而产生光明智期间为圆次,为语远离,或称为金刚念诵。这只是从其中
一方面而命名的,因为此处有三种命勤,而其中修习咒明点及质明点两
种命勤都不是语远离或金刚念诵。语远离或金刚念诵都是在鼻尖修习光
明点的命勤瑜伽。因此第二次第称为命勤更为合适。身远离时,风虽能
收入中脉,但不能收入心间中脉,为能摄入心间尖端,修咒明点,从长
时修习中最初生起四空智时,即转为名为语远离或金刚念诵的命勤次
第。
11、三种命勤:总之,在身体的窍要处(脉轮处),修习字或明点
等,摄风入中脉的一切瑜伽都是命勤。命者义为余脉风,勤者令入中脉。
12、风虽入心间中脉,但并没融入不坏明点,而要想融入不坏明点,

18
则需脉结忪缓,为此于面门鼻尖修习光明点命勤,即风起入住三者之音
与三字音无有分别的金刚念诵。脉中风流动时,发出似三字的音调,自
己了知后并专注于此。于密处尖端修习质明点有两种:一为自与业印等
持而住中,菩提心于二中脉下端交界处持而不放;二为自与智印二中脉
下端处缘明点而修。这样修习的目的者,由前二命勤收风入心间,由修
此质明点对于风入中脉后,会起更大作用。风入中脉相,二鼻孔风平等
力均而动;风住中脉相,二鼻孔风流动停止;风融中脉相,阳焰乃至烟、
萤火虫、烛火、明增得光明。
13、依内缘金刚念诵及二静虑之收摄次第(全持随融)及外缘手印
命勤,使心间脉结全部解开,令风融入心间不坏明点,引生光明智后,
乃至未得不净幻身间的圆次,为心远离次第的体性。
14、欲修成幻身,先需要一种能力把身体分成粗细二分,此有两种
方式:以修力分为粗细二分身;以惑业分成粗细二分身。每一有情都有
粗阶段的身心及细分本初的身心两种,只要粗分身作动摇等事情期间,
本初身都不现为如是相。若由一切粗分风融入心间不坏明点之力,粗分
身动摇等的作用中断,本初身才现为如是相作来去之事。有情相续中虽
同时有粗细两种意识,但没有成为两种相续的过失,因为乃至粗分心作
持所缘相的作用之间,细分心不持所缘相,而在细分心持相时,粗分心
则破灭消失。
15、《智慧金刚集续》中说,幻人:仅从风心生起的金刚持身,肢
节虽具足,但除风心外,别无它物,犹如幻人;水月:遍布各处;人影
身:远离骨肉等;阳焰:刹那摇动;梦身:仅由风心所成身,如梦中离
开粗分身外的梦身;谷响:虽与异熟身同一相续,却另外显现;幻术:
虽是一却现许多;虹:五种色身无碍无杂地显现;闪电:住于异熟身蕴
内,如云中电闪;水泡:空中刹那现起,如净水中生起泡沫;影像:一
切肢节圆满,如镜中显现出金刚持的影像。这些喻是表示学位幻身的情
况。
16、此处行以体性分三:有戏论行、无戏论行、极无戏论行。无戏
论行分广、中、略三种,前后二者无此分法。以所依分生次行、圆次行。
此二者亦各分有戏论行、无戏论行、极无戏论行三种。以时分,令堪为
法器的灌顶时行、修道时行。后者分未得令得之行、得已更增效用之行
两种。总的说来,我等大师对胜解低劣的小乘人开示离欲行,对胜解广
大的波罗密乘人开示地及波罗密行,对胜解甚深的密咒四续化机开示了
欲法行,即三行。此处行即贪欲行,此复下三部化机仅有缘面前修习的
天女五境之贪为道的修法,并没有把与业印或所修天女和合之贪作为道
的修法。无上道阶段,生起殊胜领悟空性的有境情况者:由界融化,生

19
起殊胜之身触,以此为所缘境,生起殊胜的身识乐受,以此为无间缘,
意识生成殊胜的乐体性,此时,忆念往昔决定的真如义,从而转为空乐
和合。由此可知,意转为大乐性,并作为无间缘,亦可令根识生为大乐
性。
17、光明以名字言诠的方式可以分为境光明、有境光明。初与空
性同义。有境光明复分:如粗分意识领悟空性,是与波罗密乘及下三部
共通的总义光明;如融乐领悟空性,是与生次共通的总义光明;领悟空
性的心远离的喻光明是隐义光明;身远离、语远离及幻身所摄的喻光明
亦是隐义光明;义光明是究竟的义光明,究竟义不是行道究竟,而是指
由俱生乐究竟彻底地领悟真如。
18、色细:能变化能依坛城中的天众;粗色:能变化所依无量
宫等器世间;遍:随心想处,坛城遍布;清净:能变化如此的情器
世间;极明:堪被众生供养;光明:威德映蔽一切;坚固:随心获
得一切义利;自在:调伏摄受有情;随欲:对功德。《显炬论》译
为:细色与轻触,周遍正得性,极明性坚固,自在性如意。
19、修此道果有三种:最胜者佛果、中为八大成就、下为息增怀伏
业。后二种为共同悉地,如是可摄为胜共两种悉地。成佛有三种方式:
即生成佛、中阴成佛、历生成佛。这三种对于净修共道、获净灌顶、守
护誓言戒律相同。不同者:第一种方式,能学修二次及行,并获幻身,
即生一定成佛;第二种方式,获得生次乃至心远离,但没修三行中的任
一种,在死光明生为心远离究竟喻光明的体性后,代替中阴现起幻身,
依此身修习余道而成佛;第二种方式,从仅得灌顶、守护誓言戒律,并
未多修习道,乃至得语远离间,但未获心远离的修士,他们虽然不能即
生或中阴中成佛,但七生或十六生内定能成佛。
20、受用圆满:相好庄严支,报身;和合:恒时与自所现热玛和合;
大乐:大乐遍满身心;无自性:如幻显现、现证空性;悲遍:无缘大悲;
无间:利生无间;不灭:不示现涅槃,身的显现不灭。
21、四灌顶:瓶灌成熟生起次第;秘灌成熟身语意三远离、不净幻
身;智灌成熟义光明;第四词灌顶成熟双运。
22、次第决定者:欲修成总的无上部所说的无学双运,需先成办义
光明与清净幻身二者聚合的双运,而此又需先成就清净幻身,仅得双运
并不需要净幻身为前行,因为净幻身与普通双运同时得到。而要得净幻
身需以义光明为前行,因净幻身是义光明的乘骑——极微细本初风作为
近取因而产生的。而此义光明又需积集三无数劫的资粮或其代替品第三
次第幻身其中任一种为前行。而要得到第三次第的幻身又需真正的心远

20
离或能替此的圆次为前行。因为若没有以修力令一切风如死亡次第那样
融入心间明点为前行,则不能得到一如中阴的幻身。而得此真正心远离
或其替品的圆次,则需先成办语远离金刚念诵名安立的命勤支分或其替
品,因为若没有如此的圆次完全解开心间脉结,则不能生起真正的心远
离及其替品的圆次,因此又要解开瑜伽士的心间脉结。依容易次第,先
要成办真正身远离及类似的圆次,因为心间脉结较它处的脉结难以解
开,摄风入它处脉结较摄风入心间容易。欲生起全部的圆次,则定需四
座粗细生次以成熟发起圆次证悟的相续。而此又需获得净灌顶及善护三
昧耶、戒律。而要具备守护誓戒的法器,则需先学修共通道——行持两
种菩提心及其支分道。增强效用之行由外命勤代替显示,故如是一切道
数量、次第决定。
二 00 三年九月二十七日释迦教下弟子缘宗敬译于色须寺极乐殿
复于二 00 八年六月八日校润于甘肃合作寺

2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