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2010 年施工经验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总结

——M310 型核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总结

唐小伟、李敏、赵垒、田甜
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有限公司福清核电项目部

2011 年 1 月 20 日
目录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总结说明...........................................3
2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篇.................................................4
2.1 计算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4
2.2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内部温度.........................................6
2.3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表层温度.........................................6
2.4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内外温差.........................................9
2.5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9
2.6 计算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10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17
3.1 浇筑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17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19
3.3 混凝土养护阶段质量控制措施........................................20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篇................................................22
4.1 裂缝形成原因......................................................22
4.2 有害、无害裂缝判别标准............................................24
4.3 无害裂缝处理方法..................................................24
4.4 有害裂缝处理方法..................................................27
4.5 有害裂缝处理篇....................................................29
5 附录篇................................................................34
5.1 反应堆厂房底板筏基 ABC 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赵磊);............34
5.2 核辅助厂房底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唐小伟);................34
5.3 常规岛底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田甜);......................34
5.4 PX 泵房底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李敏)。......................3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总结
唐小伟、赵垒、李敏、田甜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总结说明

众所周知,核电站各厂房基础为筏基,且深埋地下,为保证基础施工质量,提高
其抗震、防水能力,宜尽量少留设施工缝。同时近几年来,为了应付日益明显的能源危
机,为使核电站尽快建成投入发电,要求尽可能缩短建造工期,而作为占工程量比重
较大、且外形简单的筏基无疑是压缩工期的首选。因此,近几年来,各核电建设公司投
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如台山核电核
岛底板筏基 9100m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功。
我公司福清核电项目部在核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面也累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目前已经完成 1、2 号核岛厂房筏基、常规岛和 PX 泵房筏基以及 3 号核岛厂房筏基施工,
其中 3 号反应堆厂房 ABC 层采用整体浇筑的施工方法。截止 2011 年 01 月份共完成 9 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了 1RX 底板 B 层和 1RC 筒体 G 层出现裂缝外,其他各大体积混凝
土质量良好,合格率达 89%;
本着“精益求精、更高发展”的原则,现对 1、2 号机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经验
总结,为后续的其他机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本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
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篇以及附录篇。其中大体
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篇主要依据《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和《建筑施工计
算手册-1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计算公式、步骤和相关参数取值规定来进行大体积混
凝土施工建模和计算,从理论上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以及确定混凝
土施工后养护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准备阶段、浇
筑阶段、养护阶段三个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涵盖人、机、料、法、环
各方面,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篇以 1 号核岛反应堆厂房 B
层筏基裂缝和 1 号筒体 G 层裂缝为分析对象,从裂缝产生原因、有害裂缝判定标准、裂
缝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后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作用,避免同类问题的
重复出现;附录篇主要是选取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为后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

2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篇

本温度应力计算书以 3 号核岛反应堆厂房筏基 A、B、C 层大体积混凝土为例。


核岛底板温度应力计算:
该温度应力计算书以核岛底板(A+B+C)层为验算对象,其厚度为 3.8m,一部分直
径为 39.5m(标高为-10.000m~-7.000m),另一部分直径为 38.8m(标高为-7.000m~
-6.200m)。相对其它核岛底板而言具有代表性。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PS40(配合比编号为 FQHD0007),水泥采用 p.o42.5 核电专用
水泥,水泥用量 mc=390kg/m3,混凝土比热 C=0.97KJ/kgk,混凝土容重为 ρ=2400kg/
m3,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小于等于 30℃,且计算时按最不利取值。取 TO=30℃。
核岛底板(A+B+C)层施工处于夏季施工期间,其平均气温大约为 28℃。

2.1 计算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① 水泥的水化热:
②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式中 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
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10 20 30 40
掺量
0 ℅ ℅ ℅ ℅

粉煤
灰 0.9 0.9 0.9 0.8
1
(k1 6 5 3 2


矿渣
粉 0.9 0.9 0.8
1 1
(k2 3 2 4

③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式中 T(t)—浇筑完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m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
e—为常数,取 2.718;
t—混凝土的龄期(d);
K—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 0.25~0.30,取 0.3;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取 F=82kg/m3);
ρ—混凝土密度、取 2400~2500(kg/m3);
c—混凝土比热、取 0.92~1.0[kJ/(kg·℃)];
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可取(0.3~0.5)d-1;
以上参数取自 GB50496-2009
=59.8×0.704=42.1 ℃
T6=59.8×0.913=54.6℃
T9=59.8×0.974=58.2℃
T12=59.8×0.992=59.3℃
T15=59.8×0.998=59.7℃
T18=59.8×0.999=59.8℃
T21=59.8×0.999=59.8℃
T24=59.8×0.999=59.8℃
T27=59.8×0.999=59.8℃

2.2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T1(t)=To+Tmax·ξ(t)
式中 T1(t)—t 龄期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To—混凝土浇筑的入模温度(℃);
Tmax—最大绝热温升;
ξ ( t ) — — t 龄 期 温 降 系 数 ,
ξ(3)=0.74,ξ(6)=0.73,ξ(9)=0.72,ξ(12)=0.65,ξ(15)=0.55,ξ(18)=0.46,
ξ(21)=0.37,ξ(24)=0.30,ξ(27)=0.25;
以上参数取自《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T1(3)=To+T(t)·ξ(t)=30+59.8×0.74=74.3℃
T1(6)=73.4 ℃
T1(9)=73.1 ℃
T1(12)=68.9 ℃
T1(15)=62.9 ℃
T1(18)=57.5 ℃
T1(21)=52.1 ℃
T1(24)=47.9 ℃
T1(27)=45.0 ℃
2.3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表层温度

混凝土表面铺两层湿麻袋片,厚 12mm,再加盖二层塑料薄膜,厚 4mm,然后在其


上在铺八层干麻袋片,厚 40mm(每层厚 5mm),考虑浇水养护,水层厚 2mm。

2.3.1 混凝土表面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式中
β——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等的传热系数[W/(m2·K)];
δi——各保温材料厚度(m);
λi——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βq——空气层的传热系数,取 23[W/(m2·K)]。
β=1/[Σδi/λi +1/βq] =1/(0.004/0.03+0.052/0.14+0.002/0.58+1/23)=1.81
W/(m2·K)

2.3.2 混凝土的虚厚度

式中
——混凝土虚厚度(m);
k——折减系数,取 2/3;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 2.33 W/(m2·K);
β——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等的传热系数[W/(m2·K)];

=(2/3)×2.33÷1.81
=0.86m

2.3.3 混凝土的计算厚度

H=h+2
式中
H——混凝土计算厚度(m);
h——混凝土实际厚度(m);
——混凝土虚厚度(m);
H=h+2
=3.8+2×0.86
=5.52m

2.3.4 混凝土的表层温度

式中 T2(t)—混凝土表面温度(℃);
Ta—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混凝土虚厚度(m);
H—混凝土计算厚度(m);
T1(t)—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49.5℃
T2(6)=49.1℃
T2(9)=48.9℃
T2(12)=46.7℃
T2(15)=43.5℃
T2(18)=40.7℃
T2(21)=37.8℃
T2(24)=35.6℃
T2(27)=34.1℃

2.3.5 混凝土内平均温度

Tm(t)=(T1(t)+T2(t))×0.5
Tm(3)=(74.3+49.5)×0.5=61.9℃
Tm(6)=(73.4+49.1)×0.5=61.3℃
Tm(9)=(73.1+48.9)×0.5=61.0℃
Tm(12)=(68.9+46.7)×0.5=57.8℃
Tm(15)=(62.9+43.5)×0.5=53.2℃
Tm(18)=(57.5+40.7)×0.5=49.1℃
Tm(21)=(52.1+37.8)×0.5=45.0℃
Tm(24)=(47.9+35.6)×0.5=41.8℃
Tm(27)=(45.0+34.1)×0.5=39.6℃

2.4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Tt= T1(t)-T2(t)
式中 △T—混凝土内外温差(℃);
T1(t)—混凝土内部中心最高温度(℃);
T2(t)—混凝土表面温度(℃);
△T3= T1(3)-T2(3)=74.3-49.5=24.8℃
△T6= T1(6)-T2(6)=73.4-49.1=24.3℃
△T9= T1(9)-T2(9)=73.1-48.9=24.2℃
△T12= T1(12)-T2(12)=68.9-46.7=22.2℃
△T15= T1(15)-T2(15)=62.9-43.5=19.4℃
△T18= T1(18)-T2(18)=57.5-40.7=16.8℃
△T21= T1(21)-T2(21)=52.1-37.8=14.3℃
△T24= T1(24)-T2(24)=47.9-35.6=12.3℃
△T24= T1(27)-T2(27)=45.0-34.1=10.9℃

2.5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t)=βE0(1-e-0.09t)
式中 E(t)—混凝土龄期为 t 时弹性模量(N/mm2);
E0——28d 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取 3.45×104 N/mm2
参数 E0 取自《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E(1)=βE0(1-e-0.09)=0.993×3.45×104×(1-2.718-0.09)=0.295×104N/mm2
E(3)=0.812×104 N/mm2
E(6)=1.429×104 N/mm2
E(9)=1.901×104 N/mm2
E(12)=2.261×104 N/mm2
E(15)=2.539×104 N/mm2
E(18)=2.748×104 N/mm2
E(21)=2.909×104 N/mm2
E(24)=3.032×104 N/mm2
E(27)=3.124×104 N/mm2

2.6 计算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2.6.1 地基约束系数

β(t)=(Cx/h·E(t)) 0.5

式中:Cx 地基阻力系数,取 0.06 N/mm3(考虑防水卷材层、油毡隔离层具有可滑动因素)


β(1)= 0.0000731 mm
β(3)= 0.0000440mm
β(6)= 0.0000332mm
β(9)= 0.0000288mm
β(12)= 0.0000264mm
β(15)= 0.0000249mm
β(18)= 0.0000239mm
β(21)= 0.0000233mm
β(24)= 0.0000228mm
β(27)= 0.0000225mm

2.6.2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Ey(t)=ε0y(1-e-bt)M1· M2· M3···M11


式中 Ey(t)—龄期为 t 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ε0y—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 4.0×10-4;
b—经验系数,取 0.01;
M1·M2…M11——各修正系数查下表:
修正系数 M1-M11

泥 养

细 护

度 水 时
水泥 量
( M 胶 M 间 M
品种 (
m2 比 (

/ d

kg )

普通 1.00 30 1.00 0.3 20 1.00 1 1.

水泥 0 11

矿渣 1.25 40 1.13 0.4 25 1.20 2 1.

水泥 0 11

快硬 1.12 50 1. 0.5 30 1.45 1.

水泥 0 3 09

低热 1.10 60 1. 0.6 35 1.75 4 1.

水泥 0 07

石灰 1.00 70 2.0 - 40 2.10 5 1.

矿渣 0 04

水泥

火山 1.00 80 2.42 - 45 2.55 7 1.

灰水 0 00

抗硫 0.78 - - 50 3.03 10 0.

酸盐 96

水泥
矾土 0.52 - - - 14 0.

水泥 ~ 93

80

环境相 减
EsFs/
对湿度 M6 L/F M7 M8 水
EcFc
(%) 剂

25 1.25 0 0.54 0.00 1.00 无 1

30 1.18 0.1 0.76 0.05 0.85 有 1

40 1.10 0.2 1.00 0.10 0.76 -

50 1.00 0.3 1.03 0.15 0.68 -

60 0.88 0.4 1.20 0.20 0.61 -

70 0.77 0.5 1.31 0.25 0.55 -

80 0.70 0.6 1.40 - - -

90 0.54 0.7 1.43 - - -

注:L—构件截面周长;F—截面积;
Es 、 Fs—— 钢 筋 的 弹 性 模 量 、 截 面 积 ; Ec 、 Fc—— 混 凝 土 弹 性 模 量 、 截 面 积 。
M1 =1.00、M2=1.00、M3=0.955、M4=1.00、M5=0.93、M6=1.18、M7=0.77、M8=0.76、M9=1.00、M10=0
.91。以上参数取自 GB 50496-2009
Ey(1)=ε0y(l-e-bt)M1· M2· M3···M11=0.0223×10-4
Ey(3)=0.0660×10-4
Ey(6)=0.1299×10-4
Ey(9)=0.1922×10-4
Ey(12)=0.2525×10-4
Ey(15)=0.3110×10-4
Ey(18)=0.3677×10-4
Ey(21)=0.4228×10-4
Ey(24)=0.4762×10-4
Ey(27)=0.5282×10-4

2.6.3 计算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Ty(t)=Ey(t)/α
式中 Ty(t)—t 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10-5(1/℃)。
Ty(1)=0.2℃
TY(3)=0.7℃
TY(6)=1.3℃
TY(9)=1.9℃
TY(12)=2.5℃
TY(15)=3.1℃
TY(18)=3.7℃
TY(21)=4.2℃
TY(24)=4.8℃
TY(27)=5.3℃

2.6.4 结构计算温差

ΔTi=Tm(i)―Tm(i+3)+TY(i+3)―TY(i)
式中 ΔTi—i 区段结构计算温差(℃);
Tm(i)—i 区段平均温度起始值(℃);
Tm(i+3)—i 区段平均温度终止值(℃);
TY(i+3)—i 区段收缩当量温差终止值(℃);
TY(t)—i 区段收缩当量温差始始值(℃)。
ΔT3=1.2(℃)
ΔT6=0.9(℃)
ΔT9=3.8(℃)
ΔT12=5.2(℃)
ΔT15=4.7(℃)
ΔT18=4.6(℃)
ΔT21=3.8(℃)
ΔT24=2.7(℃)
ΔT27=1.8(℃)

2.6.5 各区段拉应力
式中
σi——i 区段混凝土内拉应力(N/mm2);

——i 区段平均弹性模量(N/mm2);

——i 区段平均应力松弛系数,查表;

松弛系数 S(t)

龄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S( 0.5 0.5 0.4 0.4 0.4 0. 0. 0. 0. 0.

t) 7 2 8 4 1 38 36 35 33 32

6 8 2 9 7

——i 区段平均地基约束系数;

L——混凝土最大尺寸取 39.5m;
ch——双曲余弦函数。
σ3=0.02 N/mm2
σ6=0.02N/mm2
σ9=0.08N/mm2
σ12=0.12N/mm2
σ15=0.06N/mm2
σ18=0.05N/mm2
σ21=0.04N/mm2
σ24=0.03N/mm2
σ27=0.02N/mm2
2.6.6 各龄期混凝土温度拉应力

式中
σmax——到指定期混凝土内最大应力(N/mm2);
ν——泊桑比,取 0.15。
σt3=0.03 N/mm2
σt6=0.05 N/mm2
σt9=0.14N/mm2
σt12=0.28N/mm2
σt15=0.35N/mm2
σt18=0.41N/mm2
σt21=0.46N/mm2
σt24=0.50N/mm2
σt27=0.52N/mm2

2.6.7 不同龄期抗拉强度

ft(3)=0.8×2× ㏒3=0.5MPa

ft(6)=0.8×2× ㏒6=0.8MPa

ft(9)=0.8×2× ㏒9=1.0MPa

ft(12)=0.8×2× ㏒12=1.2MPa

ft(15)=0.8×2× ㏒15=1.3MPa

ft(18)=0.8×2× ㏒18=1.3MPa

ft(21)=0.8×2× ㏒21=1.4MPa

ft(24)=0.8×2× ㏒24=1.5MPa
ft(27)=0.8×2× ㏒27=1.6MPa

2.6.8 安全系数

方法一: K=ft/σmax
式中:K——大体积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数,应≥1.15;
ft——到指定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取 2.0;
抗裂缝安全度:
K=ft/σmax=2.0/0.52=3.846≥1.15。
方法二:
Kt=ft(t)/σt≥1.15
K3=0.5/0.03=16.7
K6=0.8/0.05=16.0
K9=1.0/0.14=7.1
K12=1.2/0.28=4.3
K15=1.3/0.35=3.7
K18=1.3/0.41=3.2
K21=1.4/0.46=3.1
K24=1.5/0.50=3.0
K27=1.5/0.52=2.9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两种判断方法判定 3 号核岛反应堆厂房筏基(A+B+C)层大体
积混凝土浇筑是安全可行的。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

3.1 浇筑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3.1.1 材料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
10~15℅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根据实验每减少 10Kg 水泥,其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
相应的降低 1℃,每增加 20Kg 粉煤灰又能减少 10Kg 水泥。
采用骨料堆场加遮阳棚,以降低骨料温度。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优化骨料
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要尽量降低砂、石的含水率,严格控制含泥
量。
在混凝土中适当的掺入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灰比,来降低
混凝土温升和减小收缩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机具、养护材料、应急备用设备需提前准备到位。

3.1.2 人员

统筹安排人员,合理细化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编制施工值班表,将各项工
作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

3.1.3 机械

——混凝土搅拌系统:2~3 套搅拌机组,额定单机产量为 60m3/h;


——混凝土运输车:额定运输量为 8m3/车;
——布料机:HG28G;
——泵车:SY5385THD-37/46/50;
——振捣棒:ZN-25/50;
——其他:冲毛机、空压机、洒水车、柴油发电机等

3.1.4 技术及现场准备

(1) 进场原材料(钢筋、水泥、砂子、石子)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检查要点:
(a) 首先应检查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出厂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指
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另外应注意根据混凝
土工程的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比如:为了降
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配制 C40 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或快硬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
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等。其次是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
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经过取样试验符合标准,对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钢筋的进场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等的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
(b) 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的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c) 进场原材料经现场检验合格后,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
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 模板验收合格。检验的要点是
(a) 模板及支架的选用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模板的轴线、标高、几何尺
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缝是否严密、表面隔离剂涂刷是否均匀,无油污,模板
内清理是否干净并充分湿润。
(b) 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稳定、牢固。模板制作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
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支撑系统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3) 钢筋工程验收合格。检查要点
(a)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间距和加工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
求。
(b) 钢筋的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
求。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弯弧、弯后的平直长度部分、受力钢筋骨架定位,以及箍
间距和箍筋加密区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d) 钢筋的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见证取样试验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e) 有构造钢筋的其放置位置是否符合构造规范要求。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3.2.1 混凝土布料
合理选择浇筑方法:布料设备充足,构件截面面积较小时,采用全面分层法;构
件截面面积超大,设备供应紧张时采用斜面分层法;下料高度不能必须小于 1.5m,布
料厚度必须小于 50cm,一般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建议控制在 30cm,更有利于初期
混凝土的散热,否则需采用串筒或者溜槽等进行辅助下料。边下料边振捣。上层混凝土
浇筑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不允许出现冷缝。

3.2.2 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振捣是关键。既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插入混凝土的振捣
棒要求垂直,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动的时间控制在 15~20s,应以混凝土表面
呈水平且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泛浆、且气泡较少为宜。振捣过程中,
使振捣棒上下略为抽动,使振捣均匀。混凝土的振捣紧跟布料进行,在振捣上层混凝土
时,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约 3~5cm,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更好的结合。振捣棒插点
应该比较规则,可采用行列或交错式。两个振点间的距离应为振捣棒振动有效半径的
1.5 倍。对于模板边缘的混凝土,建议采用 Φ25 的小振捣棒在模板与钢筋之间进行振捣
将模板边缘的气泡赶尽。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掌握好混凝土初凝前的二次振
捣技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细微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
渗性。

3.2.3 混凝土的压面

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将以浇筑到预定标高的混凝土上表面进行抹压,以避免
混凝土表面产生风干裂缝和沉降裂缝。要掌握好压面时间,压得过早,不能避免因收缩
产生的裂缝,压的过完,混凝土已经凝结。一般以手指能按动,感觉有塑性时开始压为
准。由于浇筑混凝土较厚,要随时注意观察混凝土表面,发现明显裂缝,要及时进行二
次抹压。

3.3 混凝土养护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3.3.1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防止
产生收缩和温度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3.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其强度达到一定强度的要求时开始养
护。福清核电工程主要采用湿麻袋+塑料薄膜+干麻袋组合保温、保湿的养护工艺。湿麻袋
保证了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水分子膜,起到了混凝土保湿作用,塑料薄膜切断了热
量的对流,且可以防止其下层养护水蒸发散失,干麻袋减缓了热量传导,起到了保温
作用。
3.3.3 保温、保湿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通过减少表层混凝土的热扩散,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值以及表层
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值,减小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应力;二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
筑体的整体降温速率,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 ,
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
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温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适宜的
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养护。据此,要求对保温措施所应满足的条件规定:施工人员应根
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
3.3.4 根据多年的核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及其采取的养护措施,结合国家现行的
相关标准、规范,筏基大体积混凝土覆盖顺序宜为:覆盖 1~2 层湿麻袋→1 层塑料薄膜
→2-4 层干麻袋→1 层塑料薄膜→2-4 层干麻袋。麻袋铺设要整齐、平整并且和表面要有
很好的接触,要一层压一层,不漏缝隙的密铺,不许有遗漏、翘角和空鼓处。
3.3.5 麻袋覆盖层数原则:混凝土水化热一般集中在前三天,以后减缓并持续进行水
化,即 3 天后水化热反应减小、减慢,混凝土降温速度超过其水化热升温速度,故 3 天
后混凝土温度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如果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覆盖过厚,混凝土温度无法
传递到空气中,其降温速度非常小,仍然小于水化热升温速度,故混凝土表现为持续
缓慢升温,此阶段应该酌情减小保温材料厚度,以有利于热量的扩散,缩小内外温差。
降温阶段要根据每天的降温梯度及时添加保温材料,一般降温梯度应控制在 1.5-2℃/d
之间;
3.3.6 对于插筋密集且面积和厚度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
温棚。在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
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3.3.7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由专人负责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
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3.3.8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做好测温元件埋设工作:
(1)测温点布置原则: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和受环境温度影响
大的地方,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预应力最大的地方。
(2)测温点埋设:应按埋点位置图基本准确埋设,上下测温点均位于距混凝土表面
5~10cm 处,中间测点位于混凝土底板厚度的中心处,麻袋内测点位于麻袋下、混凝土上
空气中测点位于混凝土表面以上 1.5m 左右的空气中。为了防止所埋设的测温遭到损伤
或破坏,应在其它工序完工之后,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埋设。在埋设有测温点的部位设
置标示牌,以防止在浇捣时将其破坏。(具体情况见附图 10)
(3)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测温头必须在钢筋绑扎完毕后,按测温平面布置图的编号埋
设在规定的位置处。测温头在埋设完成后需设置标识牌,注意保护,防止吊物等其他工
序施工时将其破坏。
3.3.9 混凝土测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准确撑握混凝土内部温度、表
面温度及内外温差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
取措施。在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方面实现温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
度监测。
(1)测温:混凝土的温度从浇筑起(测温头埋入混凝土时)就进行监测,包括混凝土
内部温度从升温、高温、降温、趋近于环境温度及拆除保温,进入安全范围的全过程。测
温时间原则上延续 14d,但根据测温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必要时适当延长测温时间,具
体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测温时间前 7 天每 2 小时测一次,后 7 天每 4 小时测一次。升温及
高温期间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必要测温时间隔时间可缩短到 1h (由现场技术员根据具
体情况确定)。测温人员,每测完一次应立即向有关方面(技术部门,质检部门)报告
温度场情况和温度变化趋势,着重报告混凝土中心和表面、表面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最大
温差、混凝土降温的最大速度,测温中如发现混凝土温度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由技术
员报告上级领导以及技术部,最后根据测温结果由技术部制定出应急措施并下达指令
(如:根据实际的测温情况,对降温太快的区域及时加盖麻袋)。
(2)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
20℃时,可全部拆除。
(3)保湿:由于混凝土表面覆盖了湿麻袋,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了一层水分子保湿膜,
而湿麻袋上覆盖的塑料薄膜有效地阻碍了水分和空气的对流,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导致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但是蒸发的水分子在塑料薄膜处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又可以被
湿麻袋吸收再次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水分子保湿膜,这样就可以在养护阶段不再需要持
续浇水保湿,避免了外来浇水时混凝土表层温度的急剧散失。养护工程中可以抽查部分
区域,一旦发现混凝土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水裂纹时,要立即适量浇水并仔细加以
遮盖养护。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篇

4.1 裂缝形成原因

4.1.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
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
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有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两种。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
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了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表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引起的。贯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
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
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
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这两种裂缝不同程度上,都属
有害裂缝。
4.1.2 高强度的混凝土早期收缩较大,这是由于高强混凝土中以 30%~60%矿物细掺合
料替代水泥,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 1%~2%,水胶比为 0.25~0.40,改善了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给高强混凝土带来许多优良特性,但其负面效应最突出的是混凝
土收缩裂缝几率增多。高强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塑性收缩、化学
收缩和自收缩。混凝土初现裂纹的时间可以作为判断裂纹原因的参考:塑性收缩裂纹大
约在浇筑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出现;温度收缩裂纹大约在浇筑后 2 到 10d 出现;自收
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几天到几十天;干燥收缩裂纹出现在接近 1 年龄期
内。
4.1.3 干燥收缩:当混凝土在不饱和空气中失去内部毛细孔和凝胶孔的吸附水时,就会
产生干缩,高性能混凝土的孔隙率比普通混凝土低,故干缩率也低。
4.1.4 塑性收缩: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前的塑性阶段。高强混凝土的水胶比低,
自由水分少,矿物细掺合料对水有更高的敏感性,高强混凝土基本不泌水,表面失水
更快,所以高强混凝土塑性收缩比普通混凝土更容易产生。
4.1.5 自收缩:密闭的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随水泥水化的进展而降低,称为自干燥。自
干燥造成毛细孔中的水分不饱和而产生负压,因而引起混凝土的自收缩。高强混凝土由
于水胶比低,早期强度较快的发展,会使自由水消耗快,致使孔体系中相对湿度低于
80%,而高强混凝土结构较密实,外界水很难渗入补充,导致混凝土产生自收缩。高强
混凝土的总收缩中,干缩和自收缩几乎相等,水胶比越低,自收缩所占比例越大。与普
通混凝土完全不同,普通混凝土以干缩为主,而高强混凝土以自收缩为主。
4.1.6 温度收缩:对于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水泥用量相对较多,水化热大,温升速
率也较大,一般可达 35~40℃,加上初始温度可使最高温度超过 70~80℃。一般混凝土
的热膨胀系数为 10×10-6/℃,当温度下降 20~25℃时造成的冷缩量为 2~2.5×10-4,而混
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只有 1~1.5×10-4,因而冷缩常引起混凝土开裂。
4.1.7 化学收缩:水泥水化后,固相体积增加,但水泥-水体系的绝对体积则减小,形
成许多毛细孔缝,高强混凝土水胶比小,外掺矿物细掺合料,水化程度受到制约,故
高强混凝土的化学收缩量小于普通混凝土。
4.1.8 当混凝土发生收缩并受到外部或内部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并有可能引起开
裂。对于高强混凝土虽然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可是弹性模量也高,在相同收缩变形下,
会引起较高的拉应力,而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徐变能力低,应力松弛量较小,所以抗裂
性能差。

4.2 有害、无害裂缝判别标准

原则上与核安全有关的钢筋混凝土不允许出现裂缝,尤其是反应堆厂房底板、安全
壳筒身及穹顶、汽轮机厂房蜗壳泵等重要部位严禁产生裂缝,其他部位应尽可能控制裂
缝的产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裂缝,为了明确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
如何判别其是否有害、无害?为此,福清核电各单位(业主、监理、工程公司、施工单
位)经过认真研讨,确定了混凝土裂缝判别标准:

4.2.1 无害裂缝

——δf≤0.3mm 深度 h≤0.5H
——δf≤0.2mm 贯穿(自愈性)
——1.0mm≥δf>0.3mm L≤0.1B

4.2.2 有害裂缝(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δf>0.3mm 纵深裂缝、 h>0.5H;


——δf>0.2mm 贯穿全截面;
——裂缝影响使用功能(有渗透、透气、透射线等要求,且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δf>0.3mm 非贯穿,可能引起钢筋锈蚀裂缝;
——降低结构承载力的裂缝。

4.2.3 各符号的含义

Δf——裂缝宽度 L——裂缝长度
h——裂缝深度 H——裂缝深度
B——沿裂缝长方向的结构宽度,如浇筑后的沉缩(塑性裂缝)

4.3 无害裂缝处理方法

4.3.1 二次压面法

对于新浇混凝土收缩裂缝,该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
现,有塑态收缩、沉降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
也不宽,处理方法如下:
(1)如混凝土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的方法,并加强养护。
(2)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渗入水泥浆,然后用铁抹子抹平压实。

4.3.2 表面涂抹砂浆法

处理时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凿成深 15—20mm 宽 100—200mm 凹


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业主批准适用的界面剂)一度,然后用 1:1~2
水泥砂浆分 2~3 层,涂抹总厚 10~20mm 压光。有渗漏水时,应用水泥净浆(厚 2mm)
和 1:2.5 水泥砂浆(厚 4-5mm,可惨入 1—3%于水泥重量的氯化铁防水剂)交替抹压 4-
5 层,涂抹后 3-4 小时进行覆盖并洒水养护。

4.3.3 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法

涂抹前,将裂缝附近表面清洗干净(油污应用丙酮或二甲苯擦洗净)、干燥。较宽
裂缝用环氧胶泥填塞,并将胶泥均匀地涂刮压裂缝表面,宽 80-100mm。基层干燥有困难
时可以用环氧煤焦油胶泥。需要粘贴环氧玻璃布时,先将玻璃布脱钠、干燥,视具体情
况可作成一布二油(或二布三油,第二层布的周围应比下一层宽 10~15mm)。
4.3.4 表面凿槽嵌补法

当裂缝稀少,但深度较深时,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 V 型或 U 型槽,槽内表面应修
理平整,清洗干净,并保持槽内干燥。槽内嵌入刚性材料如水泥砂浆、环氧胶泥,或填
灌柔性材料如聚氯乙烯胶泥、沥青油膏等密封。密封材料嵌入前,先涂刷与嵌填材料混
凝土性质的稀释涂料(表面可作砂浆保护层或不作保护层),具体做法见图 1。

图1 表面凿槽修补裂缝的处理方法
(a)一般裂缝处理 (b)渗水裂缝处理 (c)活动裂缝处理 (d)活动裂缝扩展后的情况
1—裂缝; 2—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 3—聚氧乙烯; 4—1:2.5 水泥砂浆或刚性防水五层
做法;5—密封材料;6—隔离缓冲区;B—槽宽;δ—裂缝活动距离
注:对于施工缝表面的裂缝,处理时可在与其连接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前,按表面凿
槽嵌补法的要求在裂缝位置处凿 V 型或 U 型槽,该槽内不再填充其他填充物,由该连
接施工段浇筑的结构混凝土填充,以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

4.3.5 表面贴条法

对于裂缝移动范围不限于一个平面并有防水要求不便凿槽修补的活裂缝,可将一
条具有柔性的聚丁橡胶密封条置于裂缝上面,用聚丁橡胶粘结剂将周边粘结于混凝土
上(见图 2),使密封条中部能随裂缝活动而自由活动,长的裂缝可分段为粘结,分段
为密封条的连接采用聚丁橡胶粘贴搭接,搭接处上下压搓应切成斜面搭接,长度
100mm。

图 2 柔性密封带表面粘贴
1— 裂缝 2—油毡或塑料隔离层;3—聚丁橡胶密封条;4—粘结剂

4.4 有害裂缝处理方法

4.4.1 水泥灌浆法

——钻孔:采用风钻钻孔,孔距 1-1.5m 除浅孔采用骑缝孔外一般占孔轴


线与裂缝呈 30—45·斜角(见图 3),孔深应穿过裂缝面 0.5m 以上,当钻孔
有两排或两排以上时,宜交叉或呈梅花形布置。
图 3 钻孔示意图
1—裂缝;2—骑缝孔;3—斜孔
——冲洗:钻孔完毕后,应用水冲洗,按竖向排列自上而下逐孔进行。
——密封:缝面冲洗净后,在裂缝表面用 1:1~2 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涂抹。
——埋管:一般用 ø19-38 的钢管作灌浆管(钢管上端加工丝扣),安装前在钢管外壁
用生胶带缠紧,然后旋入孔中,孔中管壁周围的空隙用水泥砂浆或硫磺砂浆封堵,以
防冒浆或灌浆管冲孔中脱出。
——试压:用 0.1-0.2MPa 压力水作渗水试验,采取灌浆孔压水,排水孔排水的方法检
查裂缝和管路畅通情况,然后关闭排气孔检查止浆堵漏效果,并湿润缝面,以利粘结。
——灌浆:合格的经设计批准使用的填缝用注射性水泥,水泥净将水灰比为 0.4,灌浆
压力 0.3—0.5MPa。在整条裂缝处理完毕后,孔内应充满净浆,并填入净砂用棒捣实。

4.4.2 化学灌浆法

——钻孔:采用风钻钻孔,孔距 1-1.5m 除浅孔采用骑缝孔外一般占孔轴线与裂缝呈 30


—45·斜角(见图 3),孔深应穿过裂缝面 0.5m 以上,当钻孔有两排或两排以上时,宜
交叉或呈梅花形布置;
——密封:缝面冲洗净后,在裂缝表面用 1:1~2 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涂抹。
——埋管:一般用 ø19-38 的钢管作灌浆管(钢管上端加工丝扣),安装前在钢管外壁
用生胶带缠紧,然后旋入孔中,孔中管壁周围的空隙用水泥砂浆或硫磺砂浆封堵,以
防冒浆或灌浆管冲孔中脱出。
—试压:用 0.2-0.3MPa 压缩空气进行压力实验;
——灌浆:采用环氧树脂浆液进行灌浆。
环氧树脂浆液配比:

重量配合比
邻苯二
材料名称 环氧树脂 煤焦油 甲酸二 二甲苯 乙二胺 粉料 备注
(g) (g) 丁脂 (ml) (ml) (g)

(ml)
环氧浆夜 100 10 40-50 8-12 注浆用

环氧腻子 100 10 10-12 50-100 固定喷浆嘴、封闭裂


缝用
涂面和粘贴玻璃布
环氧胶泥 100 10 30-40 8-12 25-45

环氧煤焦 100/ 100/ 5/ 50/ 12/ 100/ 潮湿基层涂面和粘
油胶泥 (100) (50) 5 25 (12) (100) 贴玻璃布用
注:1.二甲苯、乙二胺、粉料的掺量,可视气温和施工操作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2.环氧煤焦油胶泥配合比,分子用于底层,分母用于面层。

图4 灌浆工艺流程及设备
1—混凝土结构;2—裂缝;3—环氧封闭带;4—灌浆嘴;5—活接头;6—木塞;7—高
压塑料透明胶管;8—阀门;9—压浆罐;10—压力表;11—进料口;12—高压胶管;
13—空压机和手压泵;14—调压阀

4.5 有害裂缝处理篇

1RC 筒体 G 段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4.5.1 裂缝处理施工流程:裂缝清理→选取灌浆嘴埋设点→涂刷封缝胶及埋设灌浆嘴
→封缝检验→配置灌浆胶液→压力灌浆→拆除灌浆嘴及混凝土表面清理→灌浆效果检
验。
(1) 裂缝清理:裂缝缝口及缝边表面应清平,剔除松散杂物。将附在混凝土表面上的
灰浆、尘土清除,在宽约 6cm 的范围内,将粘贴压浆嘴处的裂缝内的异物清干净,然后
用压缩空气吹净,若有油污等要用丙酮或酒精清洗;若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
必须要等到其干燥后才能施工。
(2) 选取灌浆嘴埋设点:在裂缝的交错处、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必须设置注浆嘴,注
浆嘴的间距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缝宽 0.1-0.5mm 时注浆嘴间距为
20-50cm,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浆口、排气口或出浆口。注浆嘴底盘粘贴面要用砂
布打磨,并用丙酮擦洗干净;粘贴时注浆嘴底盘周围均匀地抹上 1~2mm 裂缝封闭胶胶
泥,并与孔眼对准贴于裂缝上,注意粘贴牢固,且不得堵嘴堵缝。
按照灌浆嘴埋设原则在裂缝处做好埋设标识。
(3) 涂刷封缝胶及埋设灌浆嘴
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浆效果与质量,应特别予以重视。
裂缝封闭胶采用 JN-F 封口胶系列 A、B 两组分腻子状专用裂缝封闭胶粘剂,在配胶
重量比为 A:B=100:25-50(即 A:B=2-4:1)的宽范围内,在施工前先进行试配确认。但为
保证工程质量,仍应进行称量,一般情况下推荐配胶比例为 A:B=100:30,25℃时的可
操作时间约为 50-60 分钟。随着 B 剂用量的增加,可操作时间相应缩短。每次配胶量不
宜过大,以在可操作时间内用完为准。(特殊说明在 30℃~40℃情况下的配胶比例及可
操作时间。可操作时间约 30-40 分钟。)
按确定配胶比例称取 JN-F 封口胶于洁净干燥容器中,用油灰刀搅拌至色泽完全均
匀一致。将调好的封闭胶沿着裂缝涂刮均匀,封闭宽度为 5cm,长度比实际裂缝两端各
长 10cm。
在裂缝封闭胶涂刷过程中同时进行灌浆嘴的埋设按照事先预定的埋设位置逐一埋
设灌浆嘴。灌浆嘴周围应先用丙酮洗净,灌浆嘴底盘周围均匀地抹上 1~2mm 厚裂缝封
闭胶泥,并与孔眼对准贴于裂缝上,注意粘贴牢固,且不得堵嘴堵缝。
(4) 封缝检验:待裂缝封闭胶固化后,向注浆嘴里吹进一定的烟气,检查封缝的效果 。
如果有泄露情况出现,必须再补刮裂缝封闭胶,保证裂缝封闭密实。
(5) 配置灌浆胶液:配制 sikadur52 胶液前应将 A、B 两组分充分摇匀,根据估计的灌
胶量按推荐配胶比准确称量两组分并混合均匀。从胶液混合开始,注胶操作应在胶液适
用期内完成(25℃时约为 90 分钟)。(特殊说明在 30℃~40℃情况下的时间.) (1 公斤
胶液在 30℃~40℃情况下的时间约为 35~45 分钟)。
(6) 压力灌浆:注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注胶前,应用压缩空气将孔缝吹净 ,
达到无水干燥状态。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在一条裂缝
上的灌浆可由低到高,由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压力灌浆设备的压力要≥0.6Mpa,
压浆过程中,始终观察浆液是否流动及流速大小,终压时压力要达到 0.2~0.6Mpa,并
持压 2-3 分钟。在保证灌浆顺畅的情况下,采用较低的灌浆压力和较长的灌浆时间,可
获得更好的灌浆效果。当最后一个出浆口出胶且出胶速率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 3 分
钟左右即可停止灌浆。拆除管路,并注意防止流胶。
(7) 灌浆固化:Sikadur52 应在 5℃以上的环境中固化,固化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
般情况(25℃)下固化 1~2 天即可。胶液固化后,即拆除注浆嘴,敲掉环氧胶泥,并用
角磨机打磨,最后进行外观处理,要求基本与原护壁混凝土颜色一致。

4.5.2 每条裂缝处理实施性施工措施

(1)裂缝具体描述
裂缝长
裂缝深度 裂缝宽度 度 裂缝顶部距 H 层底 裂缝底部距 F 层顶
序号 (mm) (mm) (mm) 长度(mm) 长度(mm) 备注
1 234 0.27 676 378 926  
2 414 0.23 917 147 196  
3 386 0.25 560 363 337  
4 207 0.26 373 357 530  
5 163 0.12 550 320 1110  
6 212 0.15 613 150 1217  
7 175 0.13 618 625 737  
8 142 0.14 886 443 652  
9 167 0.2 1436 472 72  
10 248 0.25 1515 301 162  
11 403 0.13 786 692 502  
12 163 0.14 692 268 1018  
(2)实施性施工
1 号、2 号、3 号、4 号、9 号、10 号裂缝处理步骤:
第一步先清理裂缝的基层(缝口及缝边表面)在裂缝两侧,用小锤、手铲、钢丝刷
把混凝土表面整平,然后用丙酮擦洗,清洗时应注意不要将裂缝堵塞,最后用压缩空
气吹净裂缝内的异物。
第二步设置注浆嘴前注浆嘴底盘粘贴面要用砂布打磨,并用丙酮擦洗干净;距裂缝
下部底端 10㎝处设置第一个灌浆嘴,并在裂缝上标出注浆点的位置,然后依次按间距
30㎝~35㎝设置灌浆嘴。灌浆嘴的中心要对准裂缝的中心位置,以便灌封胶容易进入裂
缝内部通道。
第三步裂缝封闭先采用 sikadur52 胶液(按胶液重量比为 A:B=1:0.5)沿裂缝方向
涂刷一层灌封胶,然后再用 JN-F 封口胶进行封闭(配胶重量比为 A:B=100:40),用油
灰刀搅拌至色泽完全均匀一致。将调好的封闭胶沿着裂缝涂刮均匀,封闭宽度为 5cm,
长度比实际裂缝两端各长 10cm。
第四步检验封缝,裂缝封闭 1 天后,裂缝封闭胶已固化,检查封缝的效果。如果有
粘结不牢固现象,必须再补刮裂缝封闭胶,保证裂缝封闭密实。
第五步经封缝检验合格后,即可配制胶液,准备灌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 A 胶
和 B 胶按 100∶50 的比例混合均匀,一次混合的胶数量相当于 1h 的用量为宜。用注射器
取混合均匀的灌缝胶,抽取完毕后,将注射器的制动条卡住活塞的卡口,防止活塞活
动,以免将灌缝胶挤出。将灌缝胶的注射器安装在灌胶嘴上。所有注射器安装完毕后,
将注射器的活塞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制动条卡口中脱开,注射器在弹簧的压力下
开始自动匀速地注射工作。当注射器中灌缝胶已经注射完毕,立即取下空注射器,重新
换上另一个装有灌缝胶的注射器,继续工作。为了确保所有裂缝完全灌满,所有空注都
要重新抽取灌缝胶,继续注射。在注射器静止 2h~3h 后,拆下注射器。静止 24h 后拆灌
胶嘴。
第六步胶液固化后,即拆除注浆嘴,敲掉环氧胶泥,并用角磨机打磨平整,最后
进行外观处理,要求基本与原护壁混凝土颜色一致。
5 号、6 号、7 号、8 号、11 号、12 号裂缝除灌浆嘴埋设间距缩短至 20㎝~25㎝外其他
处理方法与上述裂缝处理方式相同。
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固特邦 JN-F Sikadur52
性 编
能 号 封缝胶 低粘度灌缝胶
1 外观 腻子状触变膏体 粘稠液体,杂质
物 2 粘度(mPa.S) ≤1000,≤3000

性 3 适用期(min) ≥30 ≥30

4 密度(g/cm3)
5 内聚抗压强度(Mpa) ≥50.0 ≥65.0
6 内聚抗拉强度(Mpa) ≥15.0 ≥30.0
7 内聚抗弯强度(Mpa) ≥45.0
力 8 钢-钢粘接抗剪强度(Mpa) ≥10.0 ≥15.0

性 9 钢-钢粘接抗拉强度(Mpa) ≥33.0

10 钢-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
11 钢-混凝土粘接抗拉强度
12 水泥砂浆(8 字模)粘接抗拉

耐 13 沸煮抗剪强度(Mpa)

性 14 人工老化抗前强度(Mpa) ≤6.5

4.6 裂缝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4.6.1 钢筋接头的位置及钢筋间连接严格按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施工。钢筋要认真作好
标识工作,防止钢筋在施工中错绑、漏绑。插筋要求位置准确,不得移位,施工中要加
强插筋的看护。
4.6.2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跑模、胀模,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4.6.3 建立技术安全交底制,隐蔽工程验收制,交接班自检、互检制,岗位责任制。
4.6.4 施工前作好电器及机械设备维修准备,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故障能及时修复投入工
作。并作好备用机械设备的准备及调试工作。
4.6.5 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在各班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交接检查,上道工序
不合格绝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4.6.6 在施工中,各施工人员要加强程序意识,严格按有关程序施工,不得违背程序。
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作好交底工作。
4.6.7 混凝土浇筑明确责任,严格实行在岗位上交接班制度,施工人员要作好混凝土
施工记录。
4.6.8 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捣固由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不
得振动止水片,并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6.9 止水钢片以及钢筋密集处的混凝土应仔细浇捣,必要时辅以人工布料和人工浇
捣。
4.6.10 混凝土严禁出现冷缝;施工缝留设必须保证其尺寸,留设顺直,深浅一致。混
凝土捣实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光处理。
4.6.11 测温点埋设应基本准确,测温装置预先调试,测温情况应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
做到信息化施工。
4.6.12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施工计划提交业主,保证混凝土施工期间的水电供应。
4.6.13 混凝土浇筑前应注意天气预报,以避开灾害天气,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若遇到下
雨等天气,按相应程序施工。

5 附录篇

5.1 反应堆厂房底板筏基 ABC 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赵磊);

5.2 核辅助厂房底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唐小伟);

5.3 常规岛底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田甜);

5.4 PX 泵房底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李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