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1.

資料一: 節錄自傅樂成《中國通史》
大(清)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

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今大清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

君主及其世襲王位者,長久治理這小島,任英國人自行立法治理。

資料二: 改寫自英國外相巴麥尊〈巴麥尊子爵致中國皇帝欽命宰相書〉
過去許多年以來,鴉片的進口一向為廣州官員所包庇,那些官員為了自身利益,

都收受了外國人的賄賂……公然把這項禁煙法令拋到腦後。即使中國政府突然

下定決心,要執行禁止鴉片輸入的法令,也應該先懲罰這些身為罪魁禍首的中

國官員……而不應對被誘犯罪的外國人,橫施強暴。而且違背國際公法,將本

國商務監督與商民一併驅逐,並且斷絕對一切的糧食接濟。

  

(a) 資料一內容屬於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哪一條約?試從資料一找出兩項證據支

持你的看法。(4 分)

(b) 承上題,資料一提及條約內的兩項內容,對清朝政治和經濟分別帶來甚麼影

響?(6 分)

(c) 資料二提及一場中國對外戰爭的背景。根據資料二,英國政府認為這場戰爭

爆發的原因是甚麼?試舉出兩個原因,加以說明。(4 分)

(d) 資料二認為中國政府要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負上較大責任。試從歷史事實和作

者背景兩方面對資料二的客觀性提出駁斥。(6 分)
2.
資料一:
「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陝州太原倉,儲米粟多

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

數千萬……魏、晉以降之未有。」

〔唐〕杜佑《通典.食貨七.丁中》

資料二:

以下為天寶八年唐朝倉庫的存糧表:

倉別 功用 存糧數

和糴 儲存政府向農民按價收購的糧食 1,139,530 石

正倉 儲存農民交納的租稅 42,126,184 石

義倉 儲存豐年根據地稅徵收的糧食,以 63,177,660 石

備荒年使用。

常平倉 為調節糧價建立的糧倉,政府在豐 4,602,220 石

年以高於巿價購進糧食,荒年以低

於巿價出售。

諸色倉 各類糧倉 12,656,620 石

總存糧 123,702,214 石
註:一石的重量為 120 斤

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

資料三: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

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吳兢著,許道勳注譯《新譯貞觀政要》

(a)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開皇及開元時期的經濟狀況如何?試找出證據支持你

的看法。(2 分)

(b) 承上題,以上兩個時期在位的君主分別推行了哪些措施達致資料二的效果?

試援引史實加以分析。(8 分)

(c) 唐太宗如何實踐資料三所提及的治國理念?試援引史實加以解釋。(15 分)

3.
資料一:
●李鴻章的外交不僅沒有取得任何積極成效,而且延誤了軍事準備工作。
●中方並沒有將所有船艦動員起來作戰,只有李鴻章的北洋艦隊與日方交戰,

南洋艦隊以及另外兩支艦隊則保持中立……中國艦隊龐大、陳舊且遲緩;日本

艦隊小巧、新穎且快捷。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資料二:馬關條約條款
●中國支付日本賠款 2 億兩白銀(約 3 億日圓)

●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整理自傅樂成《中國通史》

資料三: 中國開放的口岸、割讓土地

(a) 資料一是否足以解釋甲午戰敗的原因?試援引史實,加以評論。(15 分)

(b) 根據資料二和資料三,並援引史實,析論《馬關條約》的影響。(10 分)
4.
資料一:
何啟熟悉英國的政情,深嘆其政制之美,視英國的強盛與進步之基乃其政治上

的公平、自由和民主。力主中國應修明內政,引進英國各項先進的政經制度以

為改革的張本,期望清廷通過政制的全面革新來實現近代化的目標。
林啟彥〈嚴復與何啟──兩位留英學生近代化思想模式的探討〉

資料二:
何啟對中國洋務運動的方向和成效很有意見,他特別反對當時作為洋務運動基

本理論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認為西學是一個整體,並無本末

體用之分。洋務運動向西方借用器物技能而捨棄典章制度,根本無法使中國走

上西方社會的富強道路。因此,何啟提出全面向西方先進社會學習的主張。他

認為中國的政體改革必須引進西方的制度文化,包括政府和議會,還有一套廉

潔而有效率的公務員制度。

劉智鵬〈何啟 — 晚清改革的先鋒〉

  

清末民初,何啟曾提出甚麼政治改革思想?試根據資料一及資料二,並援引史

實,加以闡析。(25 分)

5.
資料一:孔子的教學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資料二:孔門弟子的出身
顏無繇 貧民 顏回 貧民
司馬耕 貴族 端沐賜 商人
曾參 貧民 公冶長 住過監獄
冉求 出身低下的人 冉雍 出身低下的人
節錄自李零〈《論語》人物表〉

資料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為政以德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

(a)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並援引史實,闡釋孔子的教育理念。(10 分)

(b) 根據資料三,並援引史實,分析孔子的主張如何回應春秋時代的困難。

(15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