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六單元 憂鬱症

一、憂鬱症的診斷
(一)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說明:請您根據最近一星期以來,身體與情緒的真正感覺,勾選最符合的一項!

沒有或極少 有時候 時常 常常或總是


1. 我常常覺得想哭 □ □ □ □
2. 我覺得心情不好 □ □ □ □
3. 我覺得比以前容易發脾氣 □ □ □ □
4. 我睡不好 □ □ □ □
5. 我覺得不想吃東西 □ □ □ □
6.我覺得胸口悶悶的(心肝頭或胸坎綁綁 □ □ □ □
7. 我覺得不輕鬆、不舒服(不爽快) □ □ □ □
8. 我絕得身體疲勞虛弱無力(身體很虛
、沒力氣、元氣及體力) □ □ □ □
9. 我覺得很煩 □ □ □ □
10. 我覺得記憶力不好 □ □ □ □
11. 我覺得做事時無法專心 □ □ □ □
12. 我覺得想事情或做事情時,比平時
緩慢 □ □ □ □
13. 我覺得比以前更沒信心 □ □ □ □
14. 我覺得比較會往壞處想 □ □ □ □
15. 我覺得想不開、甚至想死 □ □ □ □
16. 我覺得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 □ □ □ □
17. 我覺得身體不舒服(如頭痛、
頭暈、心悸或肚子不舒服…等) □ □ □ □
18. 我絕得自己很沒用 □ □ □ □

此亮表示由高雄醫學大學醫師發展出來,在台灣施測超過一萬七千多位學生,
結果發現:

(二)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Beck et


al.,1961)
BDI 的適用對象是青少年(Reynolds,1985),量表內容包括 21 個題目可
以得到一個單一分數以說明當事人的憂鬱症狀的嚴重程度,及是否可
能陷入自殺的危機。
(三)兒童憂鬱量表(Children Depression Inventory,CDI)(Kovacs &
Beck,1977;Kovacs,1981)。CDI 是 BDI 的修正版以適用於 8 到 17 歲的青
少年與兒童,共有 27 個題目,以適合於相關年齡組的語言程度而編寫
修正的。

二、憂鬱症的症狀

黃宗正(民 88)研究憂鬱症發現憂鬱症狀的沿革甚早,在舊約聖經即有描
述,荷馬史詩 Iliad 也有記載。在西元前四百年,Hippocrates 即用 mania 和
melancholia 這兩個名詞來描述情緒障礙,至今仍為吾人所使用。由於情感疾病
中的憂鬱症之盛行率甚高,故影響也大。幾例來說,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以
DALY(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為指標,估算全球性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之報告指出,單極性憂鬱症將在公元 2020 年成為全世界所有
疾病中 DALY 排名第二的高負擔疾病。也就是說,姑不論死亡率(mortality),
光是憂鬱症帶來的失能(disability)以致病人無法正常生活及工作,就十分嚴
重,其影響層面決不亞於癌症、感染等疾病。若論及死亡率,則憂鬱症患者之高
自殺率(15%)也十分驚人。這顯示了人的情緒不但左右了生活功能和品質,甚
至也主宰了生死,因此對情感疾病之研究也成為先進國家之重點項目。
根據 DSM-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el of Mental Disorder-4th Ed.即心
理異常的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對於重鬱症的描述可分為下列幾項標準:

A.在同一個兩週時期內,出現與以往功能不同的明顯改變,表現為下列五項以
上,其中至少一項是(1)心境抑鬱,或(2)喪失興趣或樂趣。
(1)幾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心情抑鬱,這或者是主觀的體驗(例如
如:感到悲傷或空虛),或者是他人的觀察(例如:看來在流淚)註:
兒童或青少年,可能是心境激動;
(2)幾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對於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都
顯著減低;
(3)顯著的體重減輕(未節食)或體重增加(一月內體重變化超過原體重的

5%),或幾乎每天食慾減退或增加:註:兒童則為為達到應增體重;

(4)幾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5)幾乎每天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緩(由他人觀察到的情況,不僅是主觀體
驗到坐立不安或緩慢下來);
(6)幾乎每天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7)幾乎每天感到生活沒價值,或過分的不合適的自責自罪(可以是妄想的
程度,不僅限於責備自己患了病);
(8)幾乎天天感到思考或集中思想的能力減退,或者猶豫不決(或為自我體
驗,或為他人觀察);
(9)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怕死),想到沒有特殊計畫的自殺意念,或者想
到某種自殺企圖或一種特殊計畫以其實行自殺。
B. 這些症狀並不符合混合發作的標準。
C. 這些症狀產生了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
功能缺損。
D. 這些症狀並非由於某種物質(例如某種濫用藥物,某種治療藥品)或由於一
般軀體性情況例如甲亢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應。
E. 這些症狀不可能歸於離喪;後者即,在失去所愛者後出現這些症狀並持續兩
月以上,其特點為顯著的功能缺損、病態地沉溺於生活無價值、自殺意念、
精神病症狀、或精神運動性遲緩。

三、憂鬱症的特徵(成因、盛行率等)
(1)憂鬱症的盛行率再不同的調查中有顯著差異,以終身盛行率而言,台灣
低到約 1.5%,Beirut 則達 19%,一般而言,歐美等國較高,終身盛行
率常在 4-17% 之間,由此可見憂鬱症有文化間的差異。女性比男性得病
機會大,女男比例約 2:1(黃宗正,民 88)。男性在承受壓力時,憂
鬱的表現型態轉為喝酒、藥物成癮方面等,而不像女性會以憂鬱情緒的
症狀。平均發病年齡在 20 到 40 歲之間,無業、離婚或分居者有較高風險
(2)憂鬱症狀為主的精神疾病再台灣的住院病人及門診病人之百分比如下:
(李明濱,民 88)
住院病人% 門診病人%
1.重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 4.4 11.7
2.輕鬱症 0.9 3.7
(3)產後憂鬱症:一般認為生兒育女是喜事一樁,怎麼會產生憂鬱症呢?而事
實上由於產前產後內外在環境、心生理現象的大改變往往讓產婦手足無措
猶如「新手上路」亂了手腳,其原因一般認為有下列幾點:
(a)荷爾蒙變化的影響。
(b)生產過程引起過度的害怕驚慌。
(c)產後傷口太痛及全身虛弱無力。
(d)照顧新生兒的壓力及夜間睡眠不足。
(e)擔心身材走樣不再具有吸引力。
產後憂鬱症一般可分為三類:
(a)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
此病的發生率非常高,約佔產婦的 50%-80%,較好發於患有嚴重經
前緊張症候群的患者、意外懷孕、曾想墮胎者,及晚期懷孕時,表現
情緒不穩定的產婦。大都產後 3-10 天發生,發作的時間很短暫,由
數分鐘至數日,最多不超過兩週;症狀也輕微,主要的情緒表現是
好哭、疲憊、心情低落、易怒。在身體方面則會呈現頭痛、失眠、作惡夢
等症狀,對嬰兒則會表現出喜怒無償的矛盾反應,認為自己沒有能
擔起照顧新生兒的使命。
(b)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on)
此病的發生率約佔產婦的 10%-20%,大多再生產三天後表現出來,它的
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症狀類似,只是症狀更多樣化、更嚴重、發作
時間更九,嚴重的行為失常在產後數週乃至數月才會發生,發作時
間瓶均六至九個月,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典型的症狀包括激動、
哭泣、失眠、反應變遲鈍、疲憊不堪、強烈的罪惡感擔心照顧孩子不夠
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不停地產生自殺或是想死的念頭。一但
發生此病,下次再發生的比例約 20% - 30%,家中的其他成員不可
不未雨綢繆。
(c)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此並的發生率再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因此婦產科醫師所見不多,但在精
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大多再生產二天以後才開始發作,以產後一至
四週發作為最常見,但也有病人回持置產後一年才發作,症狀常會
持續好幾個月以上。產後精神病分為兩種型態,一種為早發型,再產
後三週內發作,多發生在第一胎、較年輕,有類似情感性精神病症狀
預後似乎較好。另一種為晚發型,再產後三週以後才發作,多發生於
經產婦、較年長、未婚、社經地位較低,有類似精神分裂症狀,預後
似乎較差。
(4)一年之中,以秋冬季發作比較多,到春夏恢復;一天之中,以早上最憂鬱。

四、憂鬱症與自殺

『根據中國時報九十二年七月九日報導: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村青少年集體自殺疑

【吳凱瑞曾是中輟生輔導班模範】
【個性開朗自稱瀟灑哥 自殺結束年輕生命 師長百思不解】;
根據記者黃筱珮、陳洛薇/台北報導
【青少年自殺率 增幅最大】
【草莓族抗壓性差 衛署建議父母以關愛代替責罵】』

『民國九十一年國內共有三千零五十三人自殺身亡,(2001 年—2781 人)
不到三小時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歷年最高;其中廿四歲以下青少年增
幅達兩成,居所有年齡層之冠。醫師表示,這一個世代的青少年外號是
「草莓族」,抗壓性差,且同儕的影響力大過父母,父母應以關愛代替
責罵。衛生署設立廿四小時心理諮詢專線,02-33930885,提供援助。
生命線則表示,近六年來,每年求助生命線的人數都近十一萬人,其中
高達 53%的求助者曾有過自殺念頭,有自殺行動的比例逼近 2%。
生命線提醒,暑假、農曆過年期間是求助高峰期,自殺人數也最多,據邊
緣性人格的人此時最容易想不開,家屬及朋友必須特別注意。
宜蘭傳出四名少男少女疑似殉情事件,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
師吳佑佑指出,青少年兩小無猜,對性的好奇及愛情的憧憬是人之常
情。聯大人面對感情挫折時都可能想不開,更別說是為經世事的小朋友
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胡為恆表示,時下青少年的抗壓性較低,可能和「少
子化」有關,家庭中的小孩愈來愈少,父母寵愛程度提高,導致孩子面
臨問題時,缺乏解決能力,易尋死逃避。
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副秘書長楊曉青分析,暑假期間,學生面臨龐大考
試、升學壓力,如果表現不如預期,很容易就想不開。
衛生署統計,去年「自殺」擠進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值得注意的是,廿
四歲以下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幅最大,去年共有 222 名青少年自殺死
亡,較前一年增約兩成。
統計顯示,五至九成自殺者都有精神疾病,以憂鬱症居大宗。但臺大醫院
精神部主任李明濱指出,自殺身亡者生前求助精神科醫師的比例偏
低。』

『根據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八日的蘋果日報報導指出:民國九十三年平均每
二點五小時就有一人死於自殺,讓自殺連續八年擠進十大死因,死亡
人數是十年前的二點四倍,其中三分之二是男性,而高達三分之一自
殺身亡者選擇吊死。自殺不僅是青壯年主要死因之一,民國九十三年還
有四名未滿十五歲國中生自殺。
據衛生署統計,民國九十三年有三千四百六十八人自殺死亡,人數較民
國九十二年增加百分之八點五四,創歷年新高。自殺者以二十五至四十
四歲的中壯年居多,高達一千三百多人,四十五至六十四歲也有近一
千一百人。自殺人數年年升高,民國九十四年突破四千人,人數是
4282 人,民國九十五年增至 4406 人。
衛生署分析發現,自殺者最常使用的的前三種方式為上吊(三成七),
其次為燒炭、吸入廢氣(二成二),服用農藥、安眠藥等(一成九)。
      衛生署醫事處長薛瑞元表示,自殺者通常有前兆,八成生前有精
神疾病,且以憂鬱症居多,六成在自殺前三個月會去診所就醫。』

以上引述報紙上的報導顯示:憂鬱症都是提供自殺的最大客戶。自
殺是第九大死因,也是十五至十九歲的第二大死因,二十至二十四歲
年齡組的第一大死因。
  民國九十三年國人十大死因

男 性 排 名 女 性

死 因 死亡人數 死 因 死亡人數
癌症(1) 23,339    1 癌症(1)  13,018
心臟疾病(3) 7,748 2 腦血管疾病(2) 5,126
腦血管疾病(2) 7,213 3 心臟疾病(4) 5,113
事故傷害(4) 6,321 4 糖尿病(3) 4,853
糖尿病(5) 4,338 5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 2,244
性病變(6)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3,800 6 事故傷害(5) 2,132
(6)
肺炎(7) 3,650 7 肺炎(7) 1,886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 2,436 8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1,551
病變(8) (8)
自殺(9) 2,351 9 自殺(9) 1,117
高血壓性疾病(10) 920 10 高血壓性疾病 886
(10)
註:()內為 2003 年排名

【2013.02.20 更新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年度 自殺人數(人) 死亡總人口數(人) 自殺死亡率(每 10 萬人口)

100 3,417 153,206 12.0

99 3,889 145,804 13.8

98 4,063 143,513 14.7

97 4,182 143,594 15.2

96 3,933 140,371 14.7

95 4,406 136,371 16.8

94 4,282 139,779 16.6

93 3,468 134,765 13.6

92 3,195 131,229 12.8

91 3,053 128,357 12.5

90 2,781 127,892 11.7

89 2,471 126,016 10.7

88 2,281 126,654 10.0

87 2,177 123,489 9.8

86 2,172 121,014 10.0

85 1,847 121,933 8.7

84 1,618 119,693 7.8

83 1,451 113,896 7.1

備註:100 年自殺死亡人數截至 101 年 2 月 29 日之統計結果顯示,自殺死亡人數為 3,417 人,


較 99 年 3,889 人減少 472 人,相較下降 12.14%。
請珍惜生命!
 
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
各縣市生命線:1995
各縣市張老師:1980

關懷! 傾聽! 回應! 陪伴! 轉介! 持續關懷

五、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的治療一般可分為(黃宗正,民 88):
(1)藥物治療
(2)心理治療
(3)光照治療
(4)電擊治療
要如何選擇必須先對病人之 DSM-IV 診段的各個軸向加以分析:
例如第一軸(臨床症狀)若除了憂鬱症外還有恐慌症,則抗預計一選擇可兼顧
兩種病的藥(如 SSRI)。
若第一軸(臨床症狀)憂鬱症半有精神症狀,可能危及生命,則考慮電擊療法,
若是非典型憂鬱症,則先考慮 MAOI。若是季節性情感障礙症,則可用光照
治療。
若是第二軸(人格異常)有人格障礙,則可在抗鬱劑外在加上心理治療。
若是第三軸(生理症狀)有內科疾病,則選擇抗鬱劑宜注意對內科疾病的影響
(如 TCA 對心臟傳導不利)及和內科藥物的相互作用(如 fluoxetine 制 cyt
p450)。
若是第四軸(心社、環境因素)有明顯外因性壓力事件,則心理治療可一開始就
與抗憂鬱劑併用,若無明顯外因性壓力事件,但病人之人際溝通不良,則
心理治療可晚一點再進行,先代抗鬱劑效果出現,病人之認知功能改善後
才進行即可,不過無論選用任何一種方法,都要足夠觀察療效之時間,一
般而言,抗鬱劑要 8 週,電擊療法要 10 次,光照療法要 3 週。
抗鬱劑的選擇原則包括下列幾點:
(1)注意其副作用,如 Trazodone 雖可能在急性期同時有減少焦慮、激動之作
用,但抗鬱劑之使用經常是長期的,一旦病情穩定,其鎮靜作用將使病
人嗜睡,影響工作即日常生活,造成服藥順從性變差;
(2)過去對抗鬱劑的反應;
(3)目前症狀有哪些;
(4)服藥次數及方便性;
(5)藥物間之相互作用;
(6)伴有其他身體疾病;
(7)同病家人對藥物之反應等。
若用足夠劑量達 6 到 8 週還無效則應換藥,不過一般觀察 3 到 4 週仍完全沒效,
大部分 6 到 8 週也不會有效。此外,門診憂鬱症病人,在急性期的自殺危險高,
給藥之份量不宜超過 7 天,以避免病人吞藥自殺。TCA 是目前最常報告和病人
自殺成功有關的藥,因為它們的毒性較強。
運動對於憂鬱病人的效果很好,如慢跑、體操等多活動活動身體,可使心情得
到意想不到的放鬆作用。
規律生活也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不要陷入自設的心理陷阱中,
隨時保持愉快心情,多接受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可改變一個人的心情,面對
凡事可有「光明面」的看法。另外周圍親友的鼓勵與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