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7

N o r t he a P e

s t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工 程硕 女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论 文题 目 :
立 式 筒 袋 聚 异 常 振 动 分 析 及 减 振 措 施 研 究

工 程领域  :


机械工程 

培养类 别 :

□ 全 日 制 ■ 非全 日 制 



I 论 文类 型 :

应 用 研究 

硕 i 生 :

王 洋 

校内导师 :

闯月娟 驳蚊 

校外导 贿 :

代长坤 高 级 工程 师 

A学时间 : 20 1 2 年4 月 论文 完 顏 间 :
20 1 5 年 4月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声 明

本 人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我 在 指 导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据我 所 知 ,
除 文 中 已 经注 明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
本 论 文 不 包 含 其 他个 人 已 鐘 发 表 或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果 。 对 本 文 的 研 究 做 出 重 要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 体 ,
均 已 在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说明 并

表 示谢 意 

作 者 签名 :
日期
冲於

学 位论 文 使 用 授权 声 明

本人 完 全 了 解 东 北石 油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学校 有 权 保 留 学 位论

文 并 向 国 家 主 管 部 口 或 其 指 定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电 子版 和纸 质 版 , 允 许论 文 被 查 阅 和借

阅 , 可 采用影印 、 缩 印 或 扫 描等 复 制 手段 保 存 、 汇 编 学位论 文 ,
可 公 布 论文 的 全部

或 部分 内 容 。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有权 将 本 人 的 学 位 论 文加 入 《 中 国 优 秀 硕 ± 学位 论 文 全 文 数

据库 》 、 《 中 国 博 上 学位 论 文 全 文 数据 库 》 和 编 入 《 中 国 知识资 源 总库 》 。 保 密 的 学 位论

文 在 解 密 后适 用 本 规 定 

学 位论 文 作 者签 名 

论 文指 导 教 师 签 名 :

j 詞

M著

指 导 小 纽成 员 签 名 


Thesis for the Graduate Candidate Test

The Abnormal Vibration Analysis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Research
of Vertical Barrel Pumps

Candidate: Wang Yang

Tutor: Yan YueJuan Dai ChangKun

Fiel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category:Part-time

Type:Application Research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18th April.2015

University: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研究

摘 要
为了配合大庆炼化公司 600 万吨/年炼油计划,解决炼化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的
问题。以大连耐酸泵厂 1993 年生产制造,型号为 DL12A-15×20 的立式筒袋泵为研究
对象,针对其在输送拔头油工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的现象进行了振动分析和减振措
施研究。
通过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研究,分析了立式筒袋泵转子、泵壳、机械
密封等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各组成部件结构和安装情况对泵异常振动的影响。介绍了
频谱分析技术在振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了振动分量频率与异常振动间的关系,
为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实时监测和机理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立式筒袋泵的电机下轴承和机泵轴承作为实时监测位置,
制定了详细的监测方案。利用状态监测仪器对振动部位进行监测,通过分析频谱数据
初步判断机泵振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拆解泵体相关部件进行检测,查找出振动异
常的真正原因,验证频谱诊断的准确性。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基础安装不良、介质汽
化、电机轴承部件磨损和转子不对中是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
针对发现出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解决振动超标问题。提出了增加微
小流量线、加强机泵筒体外部支撑等改造措施,降低介质汽化和共振对立式筒袋泵自
有振幅的影响,从而减小振动异常对立式筒袋泵的损害,达到节省维护时间、节约维
修费用的目的,也给其他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立式筒袋泵,振动异常,实时监控,频谱分析,减振措施

II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The Abnormal Vibration Analysis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Research of Vertical Barrel Pumps

ABSTRACT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6 million tons/year, oil


refining project, solve the problem of long period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lant.
Manufacture by Dalian acid proof pump plant in 1993, the model for DL12A - 15 x 20
vertical tube bag pump used to refining a catalytic cracking unit back to factory over head.
In the vertical tube bag pump normal use process, appeared not unexpected failure of
maintenance, after factory site maintenance, pump running status is still not good. Data
such as vibration exceeds bid badly, and the mechanical seal leakag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by 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vertical tube bag pump
research of pump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abnormal vib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data, the use of vertical tube bag pump vibration analysis technique,
the abnormal vibr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a reasonable manner of data solutions,
resulting in abnormal vibration of tube ba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ffects of the
pump operation.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vertical tube bag pump motor bearings
and machine under pump bearing as real-time monitoring, formulate a detailed monitoring
programme. Using condi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 for monitoring vibration are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liminary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pump vibration spectrum data. On
this basis, the disassemble pump body related components for testing, find out the real
reason of abnormal vibration, verify the accuracy of spectrum diagnosi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ic installation, medium gasification, wear parts of the rotor and
the motor bear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abnormal vibration in vertical tube bag pump.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measures, solve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vibration.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machine increase tiny flow
line, pump barrel external supporting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reducing medium
evaporation and resonance influence on vertical tube bag pump has its own amplitude, so
as to reduce the abnormal vibration of vertical tube bag pump damage, achieve the goal of
III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saving maintenance time, saving the maintenance cost, also to other vertical tube bag pump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solution of the abnormal vibration.

Key words: Vertical tube bag pump, Abnormal vibra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Frequency spectrum analysis

IV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创新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立式筒袋泵振动异常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创新点如下:
(1)利用状态监测、频谱分析和结构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立式筒泵异常
振动的原因,得出了频谱数据与振动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根据频谱数据判断发生
问题的部件,及时进行预知性维修。
(2)在立式筒袋泵发生异常振动时,排除不对中、不平衡、转子弯曲、间隙大
和动静摩擦等常规问题后,依然无法将机泵的振动有效值减低到要求范围内时,可以
优先排查电机风扇不平衡和机泵支撑不牢固的问题。
(3)在立式筒袋泵原有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微小流量放空线,使机泵在异
常工况下减小介质汽化,保证机泵长周期平稳运转。

V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目 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I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I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创新点摘要 ....................................................................................................................... V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 离心泵及立式筒袋泵技术发展概况 ................................................................. 1
1.2.1 国外离心泵及立式筒袋泵技术发展现状 ............................................... 2
1.2.2 国内离心泵及立式筒袋泵技术发展现状 ............................................... 3
1.3 振动监测与频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 .............................................................. 4
1.3.1 振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 4
1.3.2 频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 4
1.4 研究内容 .............................................................................................................. 5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 6
2.1 立式筒袋泵介绍 .................................................................................................. 6
2.2 立式筒袋泵的工作原理 ...................................................................................... 6
2.3 立式筒袋泵的结构组成 ...................................................................................... 7
2.3.1 转子 ........................................................................................................... 7
2.3.2 泵壳 ........................................................................................................... 8
2.3.3 机械密封 ................................................................................................... 9
2.3.4 轴承 ......................................................................................................... 10
2.3.5 联轴器 ..................................................................................................... 11
2.4 振动产生机理的分析 ........................................................................................ 12
2.4.1 出、入口管线、泵体基座的影响 ......................................................... 12
2.4.2 机泵的对中情况 ..................................................................................... 12
2.4.3 装配的影响 ............................................................................................. 13
2.4.4 工艺条件的影响 ..................................................................................... 13
2.5 异常振动频谱分析的介绍 ................................................................................ 13
2.6 本章小结 ............................................................................................................ 14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 15
3.1 实时监测标准 .................................................................................................... 15
3.2 异常振动的监测方案 ........................................................................................ 16
3.3 立式筒袋泵工况 ................................................................................................ 17
1
目 录

3.4 立式筒袋泵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 18


3.4.1 基础安装 ................................................................................................ 18
3.4.2 介质汽化 ................................................................................................ 20
3.4.3 电机轴承部件磨损变形 ......................................................................... 23
3.4.4 转子中心不对中 .................................................................................... 26
3.5 本章小结 ............................................................................................................ 29
第四章 立式筒袋泵减振措施研究 .............................................................................. 30
4.1 工艺条件的改进 ................................................................................................ 30
4.2 管路配置的改造 ............................................................................................... 30
4.3 筒袋泵和电机零部件的改造 ............................................................................ 30
4.4 座架支撑的改造 ................................................................................................ 31
4.5 本章小结 ............................................................................................................ 32
结 论 .......................................................................................................................... 33
参考文献 .......................................................................................................................... 34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36
致 谢 .............................................................................................................................. 37

2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世界化工产品的发展趋势上看,液态烃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相应
的液态烃的周转情况也成为烃类罐区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庆炼化公司最大的烃类储罐区
可储存各类液态烃 674000 立方,日常除了外输液态烃外,还要给 7 套装置提供原料。
为了配合大庆炼化公司 600 万吨/年炼油计划,确保炼化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保证输转
物料机泵的“健康问题”就成为烃类储罐区的重要课题。目前立式筒袋泵承担了烃类罐
区 95%以上的输送任务。但在液态烃输送过程中,立式筒袋泵经常出现振动超标、多部
位超温及异常声响等问题,必须停车、拆卸、维修,严重影响了液态烃的周转输运。基
于上述情况,本文将开展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研究。
本文将在掌握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结构组成方面来研究筒袋泵振动异
常产生的机理,利用状态监测仪器对振动数据进行监测,并通过分析频谱得出初步判断,
然后逐个部件进行测量,查找出振动异常的真正原因,并针对发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
整改措施,把振动、温度等严重超标问题一一解决。研究中将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预
知性维修立式筒袋泵,解决立式筒袋泵运行过程中的不良问题,防止机泵发生重大事故,
达到多维护少修理的目的,确保炼化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1.2 离心泵及立式筒袋泵技术发展概况

以天然气、原油、炼厂馏份和瓦斯气等原料为主要成分制造各种产品的工业总称为
石油化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是能源工业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
起到关键性作用。而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装置中使用量最多的转动设备就是石油化工用
泵。在进行化工和石油的加工生产时,所需原料的半成品和成品多为液态形式,生产过
程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进行处理和运输,泵的使用就为这些过程提供了输送液体和控制
化学反应的压力、流量等系列作用。生产装置中,石油、成品油、化工原料、中间产品
和成品等送往所需要的地方就必须使用石油化工用泵。因此在大量泵类产品中,石油化
工用泵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和地位。在大量的石油化工用泵产品中,使用最多的为离心
泵。例如在我国中型规模的炼油厂中,离心泵的使用占石油化工用泵总量 80%以上,其
它分别为往复泵和齿轮泵等;而在我国中等规模的石化厂中离心泵数量占到半数以上,
其余的分别为齿轮泵、往复泵、螺杆泵和屏蔽泵等。当前社会对原油的需求量仍然持续
增加,乙烯装置工程项目开始出现,煤制油和煤制气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因此在今后的
国内经济发展中,石油化工工业用泵的市场依旧前景广阔,对石油化工用泵的产品技术
进行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第一章 绪 论

立式筒袋泵是众多石油化工泵类型中输送易汽化液体的首选设备,可以输送清洁的
或稍有污染的、低温的或高温的、化学中性或有腐蚀性的液体,主要用于精炼厂、石油
化工厂、发电厂、低温工程、管线加压、海上石油平台等部门。立式筒袋泵的筒体部分
安装在地面下,其长度能够提供额外的汽蚀余量,以防止在叶轮的吸入部位发生气蚀。
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液态烃储罐区内转输介质的泵多为立式筒袋泵,其比重
接近 90%。在我国,由于立式筒袋泵发展历程比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上述比例为
80%左右[1]。

1.2.1 国外离心泵及立式筒袋泵技术发展现状

19 世纪时,国外的泵产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衍生了比较完整的泵的类型和品种。
据统计,在 1880 年左右,一般用途的离心泵产量占整个泵产量的 90%,而化工用泵、
矿山用泵、动力装置用泵等特殊用泵,仅占整个泵产量的 10%左右。到 1960 年,一般
用途的泵只占 45%左右,而特殊用途的离心泵已占 55%左右。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将来
特殊用途的泵会比一般用途的泵所占比例要高很多。20 世纪初,美国在石油化工领域中
研究了一系列的特殊用途的离心泵:
(1) ZA 型石油化工流程泵。气液两相流液体、低温或高温、偏腐蚀性或中性及清洁
或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该类型的泵均适合输送。ZA 型石油化工流程泵尤其适合不同
温度下的液态石油化工产品的输送。
(2) CZ 型标准化工泵。此类泵设备广泛用于石油化工业、炼油厂、造纸厂、纸浆业
和制糖业等行业,适宜输送低温或高温液体、中性或有腐蚀性液体、清洁或含有固体颗
粒的液体。
(3) AY 系列离心油泵。此类泵设备广泛用于石油精制、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及其他
工业领域,适合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石油、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相类似的介质。该系列产
品是在老产品 Y 型系列油泵技术参数上改造设计的新型离心油泵。
(4)IH 型化工离心泵。IH 型化工离心泵为单级、单吸耐腐蚀型离心泵,用于输送不
含固体颗粒、具有腐蚀性、黏度类似水的液体,其运输介质温度范围为-20~150 摄氏度,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造纸、食品、制药和合成纤维等领域。
石油化工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了国外最早的石油化工立式筒袋泵具有以下
几种特点。首先就是特殊的运输介质。石油化工立式筒袋泵输送的介质包括固体颗粒介
质、易凝固介质、强溶剂性介质、剧毒介质和高黏度介质等,这也对筒袋泵提出了很高
的技术要求。其次是恶劣的使用条件。石油化工用立式筒袋泵需要输送的介质通常具有
过高温度或过低的温度,低温可达零下 130 摄氏度以下,高温可达 340 摄氏度以上。再
次是很高的系统压力和流量,石油化工用立式筒袋泵在工作时内部气压最高可达几十兆
帕,最大汽蚀余量值仅为 0.5m 左右,流量每小时最高可达几千立方米,且具有很高范

2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围的扬程[2]。由于石油化工泵是石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生产装置,因此对石油化工泵的
技术要求均比较严格,立式筒袋泵也不例外。同其他离心泵一样,为了满足现场使用要
求,在使用立式筒袋泵时也要执行美国石油学会编制的 API610 标准,该标准为全球范
围内石油化工用泵通用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该标准正由通
用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1.2.2 国内离心泵及立式筒袋泵技术发展现状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制造了第一台仿苏式离心泵设备。当时我国制造的 K 型单级
单吸悬臂式离心清水泵和凸型单级双吸两端支承式离心清水泵并未应用于油田化工工
业,更多的是在农田排灌方面发挥作用[3]。当时我国唯一的泵设备制造厂—沈阳水泵厂
生产了一批型号为 DJ、FDJ、SJ、FSJDR、FDR、SR、FSR 等仿苏石油化工用泵。进入
60 年代,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并成功研制了自己的离心泵,清水泵方面由 K 型升级为 B
型,凸型升级为 SH 型等,而石油化工用泵也由老式的 DJ、SJ、FSJ 型改进为 Y 型,FL、
BN 型升级为 F 型。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国内油泵生产者不再是沈阳水泵厂一家,上
海水泵厂、长沙水泵厂、长春水泵厂、石家庄水泵厂、北京水泵厂、宝鸡水泵厂、广州
重型机器厂、广东佛山水泵厂、天津耐酸泵厂等均先后成立并投入生产。而到 80 年代
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过对其技术的消化吸收后,沈阳水泵厂将原有的 Y 型油
泵重新设计改进为 AY 型油泵,F 型耐腐蚀泵改进为 IH 耐腐蚀泵,之后又重新设计了
AF 型泵替代了 IH 型化工泵,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到目前为止,中国
最大的泵类专业工厂是沈阳水泵厂,国务院将沈阳水泵厂规划成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
地,被经贸委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和电站装备基地企业,可以说沈阳水泵厂代
表国家泵类的最高水平。该厂家制造的泵设备,不仅结构精良并且种类齐全[4]。目前中
国大量的泵产品的高精技术都来自沈阳水泵厂,如制造军事用途的泵、核助力泵、大型
锅炉给水泵、焦化和除焦泵,高速切线泵等。从国产泵市场设备的角度来看,离心泵的
基本结构已经发展到完善,特种泵的设计方向会更倾向于适合不同领域的具体工作,即
所谓的工程专用泵。
离心泵中立式筒袋泵是一种使用数量多,应用范围广的产品。改革开放后,为了适
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国内几个大泵厂家都在积极开发自己的立式筒袋泵系列。市场上存
在的立式筒袋泵最大流量大于 20000m3/h,最高扬程超过 2800m,最高输送温度可达
400℃,最大驱动功率为 10000kW,最高吸入压力达 17.5 兆帕。总的来说,国内市场上
存在的立式筒袋泵是型式多样、种类繁多、型号齐全,应用广泛。
从目前国内立式筒袋泵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水平来看,经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
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单级和多级筒袋泵方面都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与国外同类型泵
设备相差无几,如可靠性、效率、通用化程度等一些设备参数,还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3
第一章 绪 论

同时立式筒袋泵在结构型式、操作性方面也已达到国际同类型水平。但由于国内起步较
晚,并经过了一段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时期,我国高新技术水平泵设备水平有限,与
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对立式筒袋泵的新型泵设备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待逐步开发和完善。

1.3 振动监测与频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

振动监测与频谱分析技术是确定、预测和预防旋转机械故障的一种有效手段。实施
设备振动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停机时间,消除机械故障,
使设备尽可能长时间地正常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小因设备故障引起
的经济损失。

1.3.1 振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1939 年针对美国富士达公司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测量振动判断机械运行状态的观
点在美国杂志《Power Plant Engineering》发表的内容中首次被提出并通过,确定了大型
旋转机械的振动标准,振动测量和机械运行状态量化也是在本年度兴起的。致力于频率
分析和状态评估方面的研究机构中,1952 年成立的 IRD(International Research &
Development)处于领先地位。1968 年,美国的 John Sohre 在发表《高速旋转机械的操
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的文章中,提出了旋转机械的振动征兆,并分析了可能发生
故障的原因。1979 年,美国的 Charlie Jackson 出版了《实用化振动入门》一书,把振动
能判断机械运行状态更为清晰的展现出来。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振动分析仪器被研制出
来,利用手持式测振仪,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对机械的振动情况进行测量。20 世纪 70 年
代研究振动监测的方法时,利用了速度传感器和手动调谐滤波器,但该方法只能给出简
单振动信号中能量较高的频率成分[5]。20 世纪 70 年代,一种新型时域分析仪 ADRE 被
本特利内华达公司(Bently Nevada)研制出,并被推广应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机
械振动监测上应用传感器和便携式磁带记录仪,随后又开发了多通道调频式磁带记录
仪。1998 年俄罗斯的 Alexei Barkov 对滚动轴承缺陷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Bob
Randal 于 2004 年在《声学和振动》上发表了 2 篇描述机械监测技术的文章。

1.3.2 频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实时振动分析的研究。最先
开始实时频率分析研究的是美国的 Dave Melon 和 Larry Mitchel;随后,美国的 Richard
Burchil 开展了设备故障现场分析,他利用的是实时频率分析技术。1972 年,美国德克
萨斯 A&M 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旋转机械会议上发表了《频谱分析在机械过程的状态监测

4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记录了机器实时分析内容,尤其是齿轮故障的分析和诊断的应
用随笔,在同一时间由光谱动力学公司(SpectralDynamics Corporation)出版。最初的
实时频谱分析仪是以时间压缩和快速扫频滤波技术为基带行设计的,能够在线实时地把
复杂振动信号变换成幅值频谱,利用频率特征把机械缺陷识别出来,对机械运行状态进
行评估。推动实时分析技术的发展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RI)和算法语言出现在 1965
年,根据该算法研发出了 FFT 分析仪。FFT 分析仪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基本取代了
压缩型实时分析仪。利用能进行 FFT 分析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合成的 AVM.1 便携式
数据采集器,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最早的一种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具有实验室 FFRI1 分
析仪的变焦、显示波形的功能的一款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在 1984 年由丹麦 Palomar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Inc 公司推出,之后美国计算机系统公司(CSI)又对该款采集
器进行了完善。Ergy Corporation 和 IRD 在 1986 年推出了智能仪表[6]。同年,美国的 John
Hawkins 使用标准组件和自我开发的软件实现了振动数据采集的电脑化。20 世纪 90 年
代中期,涌现出一大批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多通道实时动态信号分析仪,
预示着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突破了记录仪在机械振动监测中的局限。
综上所述,转动机械故障诊断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就是振动监测技术。对转动
设备的振动信号测试和分析,可获得机体、转子或者其他零件部位的振动幅度、频率和
相位三个要素,经过对信号的分析处理和识别,可了解机械振动的特点、振动来源,故
障部位和故障原因,为诊断决策提供保障。

1.4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析立式筒袋泵振动异常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减振措施,具
体研究内容为:
(1)了解立式筒袋泵的工作原理,并根据立式筒袋泵结构对可能产生振动的部件
进行分析。
(2)利用状态监测设备,对立式筒袋泵进行定时监测和频谱分析,找出立式筒袋
泵异常振动的原因。
(3)更换立式筒袋泵的零部件,利用实验手段检测各零部件对振动的影响。
(4)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振动异常的原因,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方案对立式筒袋泵的结构进行优化改造。

5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2.1 立式筒袋泵介绍

立式筒袋泵又叫作立式双筒体泵,它的设计工艺和操作流程严格依照 API 610(第


八版)标准,ASME(美国工程师学会)标准和Ⅷ(压力容器)+Iх(焊接和钎焊质量技
术条件)执行。立式筒袋泵的具体工作规格范围为 40mm 至 200mm,运送介质流量范
围为 40-800m3/h,其扬程范围可达 800m ,工作时泵内压力可达到 10MPa。立式筒袋泵
主要用以输送清洁或污染的、低温或高温的、化学中性或腐蚀性的液体[7]。其主要使用
于炼厂、石油化工、低温工程、管线调压或海上平台、能源工业冷凝液抽取、液化气工
程等。
立式筒袋泵为多级、径向剖分式离心泵,它具有许多普通离心泵无法比拟的优点。
近年来,随着结构和其它辅助设施的不断改进, 各方面性能在逐步提高, 机型种类也在
不断增多, 容量范围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8]。

2.2 立式筒袋泵的工作原理

立式筒袋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机通过叠片挠性联轴器带动主轴时,充满在叶轮内的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着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液体受到
叶片的作用,使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经过导壳的流道而被引向次一级的叶轮,这样,
逐次地流过所有的叶轮和导壳,进一步使液体的压力能量增加。将每个叶轮逐级叠加之
后,就获得一定扬程。
与一般离心泵的构造不同,立式筒袋泵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大部分立式筒袋泵内
部结构为多级式叶轮。第一级的叶轮结构大多采用吸入式方式,向心推力球轴承承担绝
大多数的轴向力。当立式筒袋泵存在较高的压差时,通过配置平衡鼓以实现轴向力的平
衡,其他轴向力由配对的角接触球轴承承担。立式筒袋泵的外壳压力仅存在于泵装置入
口处,而泵的安装深度全都根据 NPSH 汽蚀性能的需求进行设计。还有的立式筒袋泵不
带有外壳装置,前提是将该泵安装在容器上或与管道法兰相连[9]。立式筒袋泵通过使用
润滑油进行其内部轴承箱体中向心推力球轴承的润滑工作,并在内部轴承箱体中搭载有
单独的自循环润滑装置。流体动力径向滑动轴承安装在立式筒袋泵的进口处。当泵的安
装达到一定的深度时,使用液体润滑其泵轴间的中间支承。立式筒袋泵的机械密封方式
有很多,具体形式包括单端面的机械密封和串联式双端面机械密封,同时与装置冷却、
冲洗和密封液等设备搭配。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吸入管和排出管可以呈现多种排列方
式,但多数都是以成 180 度角的形式安装在法兰的顶部。法兰的使用依照 DIN 或 GB 标
准执行,在辅助管路中使用 G 或 Rc 型号的连接螺纹,使用 V1 标准安装泵运转电动机,
6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电动机依靠加长或不加长的挠性联轴器驱动。立式筒袋泵开始工作时,顺着驱动端的方
向看,泵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3 立式筒袋泵的结构组成
 立式筒袋泵主要由泵入口、泵出口、轴承部件、机械密封、平衡鼓、泵壳、耐磨环、
各级叶轮和刚性轴等共同组成,如图 2.1 所示。

1-向心推力球轴承 2-平衡鼓 3-泵出口 4-泵壳 5-叶轮 6-首级吸入式叶轮 7-轴承箱 8-机械密封 9-泵入口 10-刚

性轴 11-叶轮耐磨环 12-流体动力轴承

图 2.1 立式筒袋泵结构示意图

2.3.1 转子

立式筒袋泵内腔竖直放置的一根转子,它由主轴、各级叶轮和耐磨环组成,如图 2.2
所示。立式筒袋泵的转子,即叶轮和转轴依靠键来实现力矩的传动。一般来说叶轮会安
装在封闭的流道空间内,通过可替换的耐磨口环与其它的中段部件隔离开来,泵中介质
借助固定导叶被导入下级中段。立式筒袋泵包含多级叶轮转子,进行工作时在首级叶轮
完成下沉后,次级叶轮也被提升到出口段的底部。立式筒袋泵能够轻松的将介质输送到
7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次级叶轮的入口,是因为首级叶轮的扬程能达到三十米左右[10]。首级叶轮汽蚀余量可达
三米左右,首级叶轮产生的扭矩较小,设计人员可以降低机泵的转速和减小轴的直径,
从而避免造成磨损和介质损失,增强立式筒袋泵设备的效率。针对不同的工业要求和不
同立式筒袋泵的机构、泵汽蚀余量及装置所需最低压力的要求,来确定用泵需插入的深
度。所需要插入的深度较长时,采用卡套式连接轴方式或者延长中轴段,均可以将设备
结构的可靠度提高。
当首级叶轮下沉,上升后的次级叶轮与进出口段相连接时,在立式筒袋泵次级叶轮
的周围都支撑有轴衬装置,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泵挠度,避免摩擦导致的磨损。在长轴上
运用了多点支撑的结构,其中所有的轴衬间的跨距设计都严格按照 API610 10th《石油、
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的规定执行。同时在立式筒袋泵中设计有首级和次级两
个压出室[11]。在控制轴向力的平衡措施上,分担主要轴向力的是机封下侧的平衡盘设备,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将承担其余的轴向力,在进出口上部安装了方便排气的密封部件,确
保了立式筒袋泵的密封使用寿命。
泵壳
主轴 叶轮安装处

主轴

转子安装处 耐磨环安装处

(a)主轴 (b)转子

图 2.2 轴与转子结构示意图

2.3.2 泵壳

由于立式筒袋泵体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对泵壳的抗压性要求较高,立式筒袋泵的泵
壳应能在承受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最大允许工作温度和最大管口负荷的最坏工作环境
下,做到泵设备内部正常运转。所以立式筒袋泵的泵壳的压力等级应达到 ISO7005-1
PN20 法兰钢的压力等级或 ISO7005-2 PN20 铸铁法兰的压力等级。同时立式筒袋泵还应
具有较高的抗气蚀性能。通过外观可以看到,立式筒袋泵的泵体是垂直筒袋结构,筒袋
和导流叶轮安装在泵的介质吸入室,如图 2.3 所示。首级叶轮下沉式的设计具有很高的
抗汽蚀性能,再加上叶轮安装在筒袋容器的最下端,这样就能更好的防止汽蚀现象的产
生。所以,汽蚀性能要求严苛的工况下,带有泵壳的立式筒袋泵是最好的选择[11]。

8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泵壳 吸入室

图 2.3 泵壳结构图

2.3.3 机械密封

良好的机械密封是泵设备工作的前提,因此每个泵装置都有严格的机械密封措施。
立式筒袋泵采用了多工序串联式的集装机械密封设计,并选用石墨材质的密封动环和碳
化硅的密封静环[12],如图 2.4 所示。开始工作时立式筒袋泵共有两道措施确保密封效果,
第一道密封冲洗液为泵送介质,需要输送的介质从泵的次级叶轮处引出,通过一根冲洗
管路连接到机械密封的下侧,次级叶轮出口压力就是密封冲洗液压力,从首级中段取压
可以适当增加密封腔冲洗压力,避免由于动静环摩擦生热造成介质汽化,也可以将第一
道密封面上的杂质带走,保证密封效果。

1-静环 2-动环 3-传动销 4-弹簧 5-弹簧座 6-紧定螺丝 7-传动螺丝

8-推环 9-动环密封圈 10-静环密封圈 11-传动销 12-机封压盖

图 2.4 双端面机封结构示意图
9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在立式筒袋泵机械密封设计中还添加了带有辅助功能的润滑油自动循环系统,通过
热虹吸罐来提供润滑油,使用的润滑油为 15#白油。热交换器执行润滑油的冷却操作,
通过润滑系统的循环工作还可以对立式筒袋泵起到冷却密封的作用。在立式筒袋泵的双
端面机械密封设备中还配置压力报警和液位报警装置。一旦第一道密封出现状况,压力
报警装置会及时报警,当第二道密封出现状况,液位报警装置会及时报警,操作人员可
以第一时间进行停泵维护,避免因泵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污染环境。
在机械密封设计上,除了上面立式筒袋泵使用了冲洗方案为 PLAN14+52 双端面串
联机械密封,还有使用氮气做为第二道密封介质的机封。采用冲洗方案为 PLAN14+72
的双端面机械密封后,一旦介质端的密封发生泄漏后,大气侧的密封装置就能够阻止介
质向外泄漏,这时介质可顺着氮气端的排空阀排入火炬系统。因此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只
要排空系统保持畅通,氮气密封腔内的封液压力虽然会变大,但也能再次达到密封效果。
这种方案的双端面机械密封也配置压力报警装置。一旦第一道密封出现状况,压力报警
装置会提示高压力报警,当第二道密封出现状况,压力报警装置会提示低压力报警,操
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停泵维护[13]。由于立式筒袋泵机械密封远离了吸入端,因此即
使泵吸入端的介质发生改变,设备的密封性几乎不受干扰。

2.3.4 轴承

滚动轴承由一个外圈,一个内圈、一组钢球和一组保持架构成,保持架的作用是将
滚动体等距离隔开,改善轴承内部载荷的分布和润滑性能;外圈、内圈分别与轴颈和轴
承座孔装配在一起,外圈装在机壳或者轴承内,相对固定或者固定,起支撑作用,内圈
与旋转机械传动轴相连,随轴一起旋转,外表面有供滚动轴承滚动体滚动的沟槽。滚动
体在内圈和外圈之间,起到减少摩擦和磨损及传递力的作用,它是核心元件。立式筒袋
泵中常用的几种滚动轴承,如图 2.5 所示。立式筒袋泵的径向力主要由在入口端的滑动
轴承和中间支撑轴承承担,它们均依靠输送的工作介质来实现润滑,这就避免了对该设
备额外的检修。而通过电机和其他介质造成的轴向力依靠轴承箱体内的减磨止推轴承装
置承担,该轴承依靠润滑油实现润滑[14]。在立式筒袋泵装置的轴承箱体内设置有润滑油
系统,该系统是可以转动的,通过润滑油轴套与轴的共同转动,实现箱体油槽中的润滑
油不断地被输送到轴承上去。

(a) 深沟球轴承、(b)滚子轴承、(c)角接触球轴承、(d)推力轴承

图 2.5 滚动轴承
10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立式筒袋泵的恒位油杯具有测油位和补充油量的作用,工作时它可自动维持轴承箱
体内的油位高度,如图 2.6 所示。

1
2

4 3

5
6

8
7
9

10

11

1-油料补充口 2-上盖 3-备用油刻度线 4-上储油筒 5-压力平衡管 6-油位调整垫片

7-油位线 8-油料检视窗 9-出油口 10-固定螺母 11-磁性吸油栓

图 2.6 自动补油器结构示意图

2.3.5 联轴器

立式筒袋泵通过挠性联轴器与动力源连接,其联轴器的所有的金属挠性元件和加长
段都依照 AGMA 9000 第九级要求设计,结构如图 2.7 所示。挠性元件采用耐腐蚀材料
构成,联轴器轮毂采用钢制材料构成[15]。立式筒袋泵的联轴器设计为在挠性元件断裂的
情况下能保留住加长段的型式,其工作在静配合的环境中,配有专用的夹紧装置。立式
筒袋泵的联轴器平衡性达到了 ISO 1940-1 G6.3 级要求,同时其轮毂上配有直径 10mm
以上的拆卸器螺孔,联轴器的拆卸十分方便。

11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1 2 3 4

6
7 8 9

1-螺栓 2-铆垫 3-铆套 4-螺母 5-法兰 6-法兰 7-厚垫 8-中间节 9-膜片

图 2.7 联轴器结构示意图
在每个立式筒袋泵联轴器上,还安装有可拆除式的护罩。联轴器护罩能有效保护联
轴器和轴,在设备机组工作期间防止外力接触转动的部件。因此护罩应具备足够的刚度,
能经得住任意方向传来的足够的压力。一般来说,立式筒袋泵的联轴器护罩由实心钢板
或无孔板制成。

2.4 振动产生机理的分析

根据立式筒袋泵的结构,振动的产生一般是由下列问题引起的。

2.4.1 出、入口管线、泵体基座的影响

立式筒袋泵的管路连接方式以及基础的牢固程度影响着振动的大小[16]。出入口管线
出现偏口的情况时,介质通过管路时易产生激振力,使管线出现振动,从而与机泵的振
动幅度相叠加。立式筒袋泵的基础不平时,底座会随之产生倾斜,从而使得泵的筒袋和
其他壳体部件的垂直性出现偏差,随着轴的长度增加,倾斜度也变大,超过极限值的话
就会造成摩擦,产生振动。

2.4.2 机泵的对中情况

在整体构造上立式筒袋泵的支撑结构与传统卧式泵的结构完全不同。对于立式结构
的泵体来说,整个转子的重量和介质的负载都集中在上部推力轴承的组件上,同时推力
轴承组件装置在整个泵轴系的中心部位[17],因负载的介质和高质量转子旋转而产生的水
平方向的离心力同底部螺栓竖直预紧力的方向互相垂直,这就造成了在立式筒袋泵进行
工作时,推力轴承组件不但承受着轴向载荷,同时也承受了径向载荷。与此同时立式泵
底部或中部的导向轴套,分装安装在泵体不同的部件上,其加工和装配极易产生误差,
安装人员无法精确保证推力轴承同轴度的准确定位。所以立式筒袋泵这种完全不同于卧
12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式泵的支撑结构,使其一旦承受到不平衡的外力时[18],更容易发生振动异常现象。

2.4.3 装配的影响

立式筒袋泵对装配准确度的要求极高,过大或过小的推力轴承的游隙都会使泵体发
生振动。若安装时游隙过大,泵体就会丧失轴向推力的约束,泵壳会因外部刚度降低,
紧力出现不足而出现异常振动;若安装时游隙过小,会导致轴承的滚子滚动不灵活,滚
子和滚道出现磨损情况,导致泵体发生振动[19]。叶轮耐磨环与叶轮之间和平衡鼓套与轴
之间的间隙也要得到适当的调整。叶轮旋转带动介质旋转是机泵的转动做功的主要方
式。当叶轮与耐磨环和平衡套与轴之间产生过大间隙,就会造成轴的摆动,从而导致整
个泵的振动,运转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轴的弯曲。

2.4.4 工艺条件的影响
 流量的大小是否是引起振动的因素之一[20]。立式筒袋泵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大量
介质无法排出又转回到泵腔内,介质被做功、吸热、汽化,造成泵腔内产生大量汽化介
质,在叶轮位置形成汽蚀,汽蚀引发的气泡不断冲击着叶轮从而引发振动;提高立式筒
袋泵的流量,使泵在非正常工况下运行,由于转子摆动增大,轴应力变大,导致轴弯曲,
也会引起泵的振动。

2.5 异常振动频谱分析的介绍

频谱分析技术中几个重要的参数是周期、频率和相位。
(1)周期:物体完成一个完整的振动所需要的时间,以 T0 表示。单位一般是用“秒”
来表示。例如一个单摆,它的周期就是重锤从左运动到右,再从右运动回左边起点所需
要的时间。
(2)频率:是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1 秒)内所产生振动的次数,即 Hz,以 f0
表示。很显然,f0=1/T0。
对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来说,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频率:
①转动轴的旋转频率;②各种振动分量的频率;③机器自身和基础或其它附着物
的固有频率。
(3)振幅:是机械振动强度的标志,也是机器振动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
以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来表示。根据对振幅的监测,可以很容易地判断机器的振动状
态,判断机器是否在平稳地运转。
立式筒袋泵频谱分析中会经常用到工频振动、低频振动、高频振动和倍频振动。频
谱图中工频振动表示与所测机器转子的旋转频率相同的正弦振动的幅值。工频振动又叫
基频振动。基频=机器转速/60。对于工作转速为 3000r/min 的机器,工频振动频率是
50Hz。低频是指比工频的频率低,高频是指比工频的频率高。倍频表示几倍工频,可以
13
第二章 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及振动机理分析

是 2 倍、3 倍或者更高的倍数[21]。根据异常振动分量频率进行振动类型诊断,不同振动
分量的频率对应的故障类型如图 2.8 所示。

图 2.8 异常振动分量的频率分析

2.6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对立式筒袋泵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立式筒袋泵的概念和基
本工作原理,分析了立式筒袋泵的结构组成,并针对实际工作中立式筒袋泵产生的振动
现象,基于机械结构和振动机理对振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后文进行实时监控数
据分析、振动异常原因分析及减振措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4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由于立式筒袋泵振动异常,特此对其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3.1 实时监测标准

为了保证对本次研究的立式筒袋泵进行实时监测,我们采用定点测振仪对发生振动
异常的机器进行了定点测振[22]。测量位置布置在轴承、轴承支座或者其他对动力有明显
响应并能表示机器整体振动特性的结构部件上进行测量,图 3.1 表明了典型的监测位置。
中心轴
A 代表轴方向

电机端盖

电机下轴承
h 代表水平方向
机泵轴承

泵出口
机泵底座

v 代表竖直方向
(a)机泵侧视图 (b)泵出入口俯视图

图 3.1 立式筒袋泵监测位置
电机端盖处因为有风扇的存在,振动值会比较大,而机泵底座安装在水泥基础上,
振动值会比较小,上述两个位置均无法真实反映出机泵的异常振动,一般不采用这两个
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主要选取了电机下轴承和机泵轴承这两个监测位置,如图 3.2
所示。

电机下轴承

机泵轴承

图 3.2 监测位置
15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图 3.2 所示的四个点为本次的监测点,用来监测机泵运转时泵体内零部件振动给轴
承带来的影响,我们在机泵轴承处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两个监测点[23]。另外在电机下侧
轴承处设置两个监测点,因为在电机带动转子运转的同时,电机自身也会带来振动。所
以我们为了全面的分析机泵振动产生的原因,选取了这四个监测点对机泵的振动进行监
测。对振动值研究引用的标准是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ISO 10816-3,如表 3.1 所示。
表 3.1 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振动速度有效值
评 定 等 级 备 注
Vrms(mm/s)

< 1.8 A:新交付使用的机器应达到的状态或优良状态

1.8 ~ 4.5 B:机器可以长期运行或合格状态

4.5 ~ 7.1 C:机器尚可短期运行但须采取补救措施或不合格状态

> 7.1 D:不允许状态

通过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标准针对的是机泵的振动速度。在振动速度 Vrms
<1.80mm/s 时,是新安装使用的机泵应该达到的标准。如未达到标准,说明安装时有问
题。当 1.80<Vrms<4.50 时,机泵可以长期运转,机泵的振动速度处于合格状态。国产
机泵在运行过一定年限后基本都在这一振动速度范围内。当 4.50<Vrms<7.1 时,机泵可
以短时间运行。但为了能够保证机泵的正常运转,必须查找振动速度偏高的原因,并对
其做出相应的整改。在有些生产企业中振动精度要求比较高,这个范围内的振动速度是
不允许运行的。当 Vrms>7.1 时,是不允许运行状态,如果强制运行机泵,短时间内可
能对机泵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时机泵将直接损坏[24]。
立式筒袋泵的振动速度应符合旋转机械振动标准。在以上四个标准范围内我们将对
本次研究的立式筒袋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此标准对机泵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

3.2 异常振动的监测方案

由于本次研究的立式筒袋泵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振动,通过多次维修后也
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熟悉了立式筒袋泵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后,我们逐一
分析了能够产生振动的内部原因,从而得出监控方案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频谱分析仪
对监测出的振动频谱进行分析。
振动监测方案如下:
(1)操作人员监测
机泵运行时,每个小时都要对设备进行一次测振,并将数据填写在《泵工巡检记录》
中。(共 4 个测点,电机下端轴承水平方向、电机下端轴承垂直方向、机泵轴承水平方
向、机泵轴承垂直方向,如图 3.2 所示)。

16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管理人员监测
车间级:机泵运行时,每天对设备进行一次测振,记录数据,并检查操作人员监测
和记录填写情况。
分厂级:机泵运行时,每两天对设备进行一次测振,记录数据,并检查车间管理人
员监测和记录填写情况。
监测中心:机泵运行时,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测振,设备异常时,必须到现场监测,
并出具监测报告。
三、监测标准:参照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ISO10816-3 。
特别说明:监测数值达到或超过 7.1 mm/s 时,必须立即停机,报告厂调度室及相关
管理人员。

3.3 立式筒袋泵工况

由于对本次研究的立式筒袋泵监测时产生的监测数据比较多,本文中仅通过一台型
号为 DL12A-15×20 的立式筒袋泵,在给装置供料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型号为 DL12A-15×20 的立式筒袋泵输送介质为拔头油,其组成主要是 C5 烃类;介
质温度 20-40℃,压力为 0.4MPa 左右;立式筒袋泵电机功率为 18.5KW,转速为
2950r/min,设计流量 12m3/h,设计扬程 300m;轴承采用 46 号抗磨液压油润滑,机封
为串联式双端面机封。
该立式筒袋泵用于大庆炼化公司储运厂成品二车间向催化裂解装置输送拔头油。该
泵由大连耐酸泵厂 1993 年生产制造,2013 年 6 月更换整套转子总成。机泵刚投入生产
时运行平稳,但过一段时间,出现振动情况,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振动的幅度也越来越
大,不但严重影响到机泵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温度等参数
的升高,操作人员必须经常调整工艺参数。振动已直接危及到机泵的正常运行和催化裂
解装置的平稳运行。车间内其它类似的筒袋泵在给装置提供原料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振动
超标的问题,所以该立式筒袋泵的振动问题如果得到了解决,对其它立式筒袋泵的平稳
运行有不可估量的借鉴作用。
DL12A-15×20 机泵更换转子总成后,试车期间的振动值 1.8mm/s。为装置提供物料
的前 2 天振动只有 2.1mm/s,出口压力为 2.3MPa(压力均按照表压计算),回炼量为 5
吨每小时。运行 13 天后,装置开阀提高回炼量至 12 吨每小时(20m3),振动值达到
6.2mm/s,出口压力 1.2MPa。后经与装置管理人员联系降低输送量,振动值降至 4.9mm/s。
研究机泵运行时的频谱,可以发现电机下侧的泵体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振动值明显增
大,且超过合格状态(大于 4.5mm/s)。频谱均以 0.5 倍频和 1 倍频为主,且存在 37.5Hz
和 62.5Hz 频率,与转频差值为 12.5Hz。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口环摩擦或轴承座安装不合
格的问题。机泵在振动值 4.9-6.1mm/s 范围内运行了 10 天后,振动值突然达到 8.1mm/s,
在调整工艺条件后,振动值降至 7.4mm/s,次日对机泵进行解体检查。
17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参照 API、ISO 标准,可知在 4.5mm/s-7.1mm/s 这个振动区间时,机泵已经是带病


运转,必须采取一些手段检查或维护;7.1mm/s 就是振动的极限值,一旦超过这个极值
机泵就应该立即停车、维修。从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 DL12A-15×20 机泵存在振动严重
超标的问题。

3.4 立式筒袋泵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引起立式筒袋泵振动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泵体外观初步观察、立式筒袋泵工
作原理分析、泵体的内部拆分和振动频谱图的分析,得出了本文中立式筒袋泵振动异常
的四个主要原因:

3.4.1 基础安装

2014 年 10 月 13 日至 11 月 4 日,对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的数据做了统计和比较,
如表 3.2 所示。
表 3.2 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m/s
时间
10 月 3 日 10 月 28 日 10 月 29 日 10 月 30 日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 11 月 4 日
位置
1h 1.42 3.48 3.10 1.65 5.57 5.63 5.47

1v 2.10 4.27 4.53 5.10 5.11 5.19 6.37

2h 1.02 2.51 2.62 2.41 3.42 3.44 3.62

2v 2.11 2.35 1.96 1.82 3.49 3.51 3.97

因 10 月 28 日的频谱图比较有代表性,所以选择该日的频谱图进行分析,如图 3.3
所示。

(a) 1h

18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b) 1v

(c) 2h

(d) 2v

图 3.3 频谱图
(1)频谱分析
通过监测值和不同处的频谱图可以看出,1h、1v 点振动值明显增大。各点频谱均以
0.5 倍频和 1 倍频为主,且存在 37.5Hz 和 62.5Hz、97.5Hz、110Hz 频率,与转频差值为
12.5Hz。结合图 2.8 可以看出,各频率的振动都有,尤其是在 2h 和 2v 两个监测点体现
的更加明显,可以判断存在口环摩擦或轴承座安装不合格的问题[25]。
19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2)泵体实地拆检
在工作人员对泵体进行实地拆检后,可以看出:泵下端的轴衬内圈、轴套外圈、叶
轮耐磨环外圈和壳体耐磨环内圈均出现摩擦损伤现象。同时泵内上轴和下轴均出现同侧
弯曲的现象,并与壳体的间隙值很小,产生摩擦。产生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立式
筒袋泵基础不平导致的壳体倾斜所致,基础水平度存在的偏差造成了泵内轴衬与中段耐
磨环同时发生偏移,由于轴衬和轴套间的距离为 0.3mm,叶轮耐磨环和中段耐磨环间的
距离是 0.4mm,这就造成最先产生摩擦的是轴衬和轴套之间,造成轴套外圈和轴衬内圈
出现磨损,而伴随着长时间运转的磨损加剧,轴衬和轴套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造成立式
筒袋泵的转子刚性持续降低,最终导致泵轴弯曲变形。一旦泵轴产生弯曲后,轴就会发
生振动和摆动,再加上壳体安装的倾斜,就会造成壳体耐磨环内圈和叶轮耐磨环外圈出
现磨损。若不及时处理,泵的耐磨环就会出现抱死,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对泵体进行拆解后,我们可以看出,耐磨口环内、外圈出现磨损,如图 3.4 所示:

明显划痕

明显划痕

(a)耐磨环外圈 (b)耐磨环内圈

图 3.4 耐磨环磨损图
(3)结论分析
立式筒袋泵对基础安装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对基础水平度的要求非常高。这是因
为立式筒袋泵的转子和筒袋都垂直位于该泵体的底座上,通常来讲,立式筒袋泵位于地
面以下部分的比重越高,其基础水平度的误差对立式筒袋泵正常运转的影响就越大[26]。
当泵体安装的基础不平时,底座会随之产生倾斜,从而使得泵的筒袋和其他壳体部件的
垂直性产生偏差,壳体的径向方向倾斜度会随着立式筒袋泵转子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
大,而立式筒袋泵的转子通常是由驱动端的止推轴承进行支撑,当壳体径向方向的倾斜
度超过极限值时,就会与垂直向下的泵转子发生摩擦,向外表现为产生振动。

3.4.2 介质汽化

2014 年 4 月 22 日对立式泵进行监测,这一次我们增加了机泵底座这一监测点,对
每个位置的水平、垂直和轴向分别测量,监测结果见表 3.3。

20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3.3 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m/s


速度 速度 速度
测点部位 测点部位 测点部位
有效值 有效值 有效值
电机下轴承 泵轴承 机泵底座
0.34 1.24 0.60
水平方向 水平方向 水平方向
电机下轴承 泵轴承 机泵底座
0.35 0.79 0.37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
电机下轴承 泵轴承 机泵底座
0.97 2.73 0.99
轴向方向 轴向方向 轴向方向
本次监测的频谱图,如图 3.5 所示。

(a)电机下轴承水平、竖直、轴向方向

21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b)机泵轴承水平、竖直、轴向方向

(c)机泵底座水平、竖直、轴向方向

图 3.5 频谱图
22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频谱分析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转动设备各点频谱以转频 1-3 倍频为主,伴有分次频
21.25Hz、152.5Hz 和 495Hz。关于异常频率有如下解释:21.25Hz 应为介质的通过频率,
该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无规律的哨声,如果液化气介质在输送过程中遇压力不稳将会瞬间
汽化,其膨胀产生的气体激振效应(如摩擦)会引起啸叫;结合图 2.8 可以看出,机泵
出现了高倍频振动,且伴有介质的气流声,这样就能够判断出机泵内有部分介质出现汽
化现象。
(2)泵体实地拆检
经过对立式筒袋泵进行解体、检查,发现泵叶轮外观颜色变化,如图 3.6 所示。该
叶轮材质为 304 奥氏体不锈钢,变色原因为不锈钢表面发生高温氧化,导致氧化膜厚度
发生变化而形成干涉色;泵轴变形严重,叶轮耐磨环与壳体耐磨环均抱死,呈灰黑色,
叶轮拆卸十分困难;导叶叶片入口有划伤痕迹,泵中段及导叶靠近壳体耐磨环区域外观
颜色变化较严重。根据上述拆检零部件情况,可以推测事故发生的过程为:泵内发生介
质汽化,且汽化介质未及时排出,在泵内聚积,在导叶耐磨环、中段耐磨环、叶轮耐磨
环附近形成无液区,各耐磨环与其相关部件之间无介质润滑,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
量无法带走,摩擦环受热膨胀,发生干磨。

耐磨环变色

叶轮变色 轴变色

图 3.6 叶轮、耐磨环、部分轴颜色改变
(3)结论分析
立式筒袋泵输送的一般多为易汽化、低温介质,而导致介质汽化的原因一般为排气
不彻底,现场的保冷措施不完善,入口压力不足以及滤网堵塞等,汽化介质在泵腔达到
一定量,将发生断流、振动、干磨和汽蚀等现象[27]。

3.4.3 电机轴承部件磨损变形

2014 年 6 月 20 日我们监测到了电机的异常振动,本次测量选取电机上、下轴承位
置,因电机上轴承轴向测量点是电机风扇罩的位置,测量结果不能真实反应出异常振动
的正弦图,本次监测未选取该点,监测结果见表 3.4。

23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表 3.4 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m/s

测点部位 速度有效值 测点部位 速度有效值

电机上轴承水平方向 0.65 电机下轴承水平方向 0.55

电机上轴承垂直方向 0.54 电机下轴承垂直方向 0.43

电机下轴承轴向方向 0.30

本次监测的频谱图,如图 3.7 所示。


电机自由侧

(a)电机上轴承水平方向

(b)电机上轴承垂直方向

(c)电机下轴承水平方向

24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d)电机下轴承垂直方向

(e)电机下轴承轴向方向

图 3.7 频谱图
(1)频谱分析
通过对振动数据和频谱分析可以得出,电机单机试运,振动值较小,处于良好状态。
结合图 2.8 进行分析,电机各测点振动频谱均以工频和 2 倍频为主,伴有大量的低倍频,
在倍频周边存在 2.5Hz 的差频。初步判断为轴承不良和联轴器不对中,但机泵轴承方向
未出现异常频谱,可以排除联轴器的不对中。最终判断为电机轴承间隙偏大造成的气隙
偏心现象,导致低倍频和差频的出现。
(2)泵体实地拆检
通过对立式筒袋泵的电机拆卸和分解我们可以看到,电机中的轴承保持架出现了松
动。但更换过轴承后,电机异常振动的频谱图依然没有改变,说明轴承的损坏不是根本
原因,这时我们将目光对准了电机上部的风扇。电机冷却风扇属于焊接设备,而不是整
体铸造成的,因此在焊接冷却风扇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整个风扇形状和重量等因素出现
不平衡和不均匀的现象。尽管在出厂时该部分经过处理后会满足静平衡试验的要求,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保证冷却风扇的动平衡。不均匀的风扇形状和质量,会造成风力
的不平衡现象,进而产生振动。
单个冷却风扇在转动时的振动很小,因此很多工作人员忽略了风扇对泵体振动的影
响,但分析整个立式筒袋泵的工作流程,就能清楚的看到风扇振动的影响。解剖立式筒
袋泵发现,转动设备的限位是由电机上部、电机下部以及机泵的三道轴承控制,电机下
25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部为径向滚柱轴承,属于间隙轴承;这三道控制限位的轴承分别具有不同大小的间隙,
一旦风扇出现不平衡状况,风扇在工作时就会出现一个不平衡位移,导致一种以电机下
部为支点的回旋摆动现象,出现在整个设备的运转过程中。由于旋转支点到机泵轴承的
距离远远大于到风扇的距离,这也使得原本在风扇上很微小的不平衡位移,转移到机泵
轴承上的位移就会变的很大。当相关技术人员对机泵检修时,可以发现由于受到机泵轴
承的限制,刚开始泵体的振动都比较小。但由于转动设备中电机定子的冷却风扇存在微
弱的不平衡位移,在经过一段工作时间后就会加剧轴颈和轴承的磨损。一旦机泵轴承间
隙的磨损增大到一定临界值时,就会造成叶轮碰击壳体现象,这时电机顶部的振动会相
当明显,因为底部很大的冲击力通过机泵固定部分反映到电机上时,电机会形成明显的
振动现象。但维修单位人员将联轴器拆卸下来,电机空载工作运转时,由于电机的轴很
短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振动值非常不明显,频谱图上也很正常。
(3)结论分析
通过监测及检泵可以看出泵体振动加剧,抖动明显的现象是由于通过电机的风扇自
身不平衡转动对立式筒袋泵产生的影响,使其工作出现异常,并不是风扇自身的转动直
接造成的影响。对于立式筒袋泵的振动异常,排除联接不良、接触不良、基础或内部摩
擦等安装方面的因素和设备自然老化的因素外,电机的振动是造成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
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28]。电机中转动部分包括的叶轮头、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的冷却风
扇等设备的问题都会造成泵体的振动。在设备出厂时,对转动部分的叶轮头和电机转子
的平衡性要求极高,叶轮头和电机转子稍有不平衡,就会对泵体造成很大的振动。

3.4.4 转子中心不对中

2015 年 1 月 5 日我们监测到了立式筒袋泵的异常振动,监测结果见表 3.5。


表 3.5 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m/s

位 置 速度有效值 位 置 速度有效值

电机下轴承水平方向 2.25 机泵轴承水平方向 1.36

电机下轴承垂直方向 1.42 机泵轴承垂直方向 0.77

本次监测的频谱图在低倍频的地方发现较大的振动幅值,不仅有 0-1000Hz 的频谱,


还增加了 0-200Hz 的放大频谱。因为机泵轴承垂直振动有效值较小,本次频谱图中不包
含机泵轴承垂直的分析图。详细频谱图,如图 3.8 所示。

26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a)0-200Hz 电机下轴承水平方向

(b)0-1000Hz 电机下轴承水平方向

(c)0-200Hz 电机下轴承垂直方向

(d)0-1000Hz 电机下轴承垂直方向 27
第三章 实时监控数据分析

(e)0-200Hz 机泵轴承水平方向

(f)0-1000Hz 机泵轴承水平

图 3.8 频谱图
(1)频谱分析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在 0-200Hz 的频谱图中,振动以工频为主,存在 25Hz 的
分频。测量的振动频率区间为 0—1000Hz 时,通过对频谱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造成振
动的来源主要频率为 2 倍转频 100Hz。最大振动位置在联轴器的两侧轴承,水平方向振
动最大,振动频率以工频和 2 倍频振动为主。结合图 2.8 可以看出,振动异常的原因可
能是由于电动机联轴器与泵轴连接的不对中或者轴承安装不良,造成气隙偏心现象,导
致分频和边频的出现。
(2)泵体实地拆检
在对立式筒袋泵的联轴器中段进行拆卸后,在其中一端安装并固定一个千分表,通
过对另一端的旋转来测定联轴器的水平跳动值,如图 3.9 所示。通过测量得出径向圆跳
动值为 0.15mm(径向圆跳动标准值小于 0.1mm),表明电动机驱动轴和泵轴的中心位于
不同的水平线。

28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图 3.9 跳动测定仪测量轴同心度
(3)结论分析
立式筒袋泵的电动机联轴器与泵轴不对中是造成泵体振动、轴承过热的主要原因之
[29]
一 。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受电动机驱动轴的带动,泵轴在旋转时产生偏心运动,由于
轴承定位了泵转子径向方向,因此在轴承定位处将会因转子偏心转动而承受持续的冲击
力,这也造成了立式筒袋泵在工作时发生振动和轴承发热等现象。

3.5 本章小结

根据立式筒袋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确定了立式筒袋泵监测的位置,结合现场
实际情况制定了监测方案。选取一台振动较为明显的立式筒袋泵做为本文的研究设备,
对基础安装不良、介质气化、电机轴承部件磨损和转子不对中产生的异常振动频谱进行
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对机泵实施现场拆解检测,得出了引起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的原
因。

29
第四章 立式筒袋泵减振措施研究

第四章 立式筒袋泵减振措施研究

通过对立式筒泵进行现场振动监测和实地解体检测,从频谱分析和泵组成部件磨损
情况分析,得到了立式筒泵产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下列可行的
减振措施。

4.1 工艺条件的改进

在立式筒袋泵启动前对泵内部进行彻底排气,若输送介质温度低于零下 20℃,可将
立式筒袋泵预冷至工况温度并保持一小时以上,方可进行排气和启泵工作。在机泵工作
时操作人员要确保连接泵入口的储罐压力大小符合设定需求,防止由于过低的吸入压力
而导致泵叶轮入口处发生汽蚀。对于本文中的立式筒袋泵,操作人员对入口处的管线压
力进行了实时监控,并定期对入口管线的过滤器进行检查和清理。同时,在筒袋、进出
口处及进出口管线处都进行了保冷材料的包覆,确保立式简袋泵工作时保冷措施的彻底
性,有效防止了低温介质的汽化现象[30],减少因介质汽化而引起的泵的振动。

4.2 管路配置的改造

改造目的是为了减少介质的汽化量,以避免机封泄露造成事故,也减小了介质汽化
对机泵的振动影响。将立式筒袋泵正向自冲洗管路去除,利用泵体上的冲洗接头引出一
条Φ21 的管线,中间安装一只截止阀,后路连接到球罐气相平衡线上,我们称这条管线
为微小流量放空线。由于微小流量放空线是用于泵运转时产生的汽化介质排出,这样可
以避免汽化介质在泵腔中存在,铺设这条管路时,让其有一定向上的斜度。管路配置时
考虑尽量减少对泵的应力作用,配管完成后须检查联轴器和轴对中情况是否被破坏。
立式筒袋泵在运转时,将微小流量放空线全开,机泵运行平稳时,手摸微小流量放
空线以及听管线中的声音,判断管线中的介质是液态还是汽态。如果微小流量放空线中
有大量的液态介质,这时将微小流量放空线上的控制阀关小一些,可以保证机泵腔中的
汽化介质返回到球罐中。

4.3 筒袋泵和电机零部件的改造

在完成对立式筒袋泵前期工作的检查和完善后,接下来要对泵体和内部结构进行逐
个检查,按照前一章发现的振动原因进行逐一验证、分析,并根据不同部件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处理。在对立式筒袋泵进行拆卸、解体后,对电机进行空载试运,得到的振
动值和温度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电机和机泵联轴器的对中情况也处于合理范围区间。操
作人员检查立式筒袋泵的台板底座、地脚螺栓、筒体结合面的止口情况,未发现有松动

30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和振动现象。而对泵座的水平度和泵装置的出口管道进行检查时,发现了泵座水平度偏
高和出口管法兰存在错口的问题。针对此现象,操作人员对水平度超标的泵座进行打磨,
使水平度达到 0.04mm/m 左右,符合了立体筒袋泵的安装要求。通过工作人员的现场切
割,向泵体外道法兰下侧进行 2mm 填充补焊,降低了入口管道强制对口连接造成的附加
应力。
在对立式筒袋泵本体进行现场解体后,可以明显看出平衡鼓套内表面处存在较大程
度的磨损,而传动轴外侧也出现了严重的磨损情况,如图 4.1 所示。根据相关立式筒袋
泵的工作规范和要求,更换了被磨损部件。将电机与立式筒袋泵联轴器进行连接后,运
行中的电机上轴承侧最大振动值降低到 3.8mm/s,振动值为修改前振动值的一半,尽管
达到了明显的减振效果,但依然不满足要求。为确保电机平稳、长期运行,我们采用在
电机顶部的风扇上加平衡重量的配重铁以进一步减小机泵振动。增加配重铁后,电机上
轴承侧最大振动值下降到 3.3mm/s,但随着工作时间的持续,存在振动加强的趋势。可
以看出,通过上述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立式筒袋泵的异常振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异常振动的现象。

划痕

划痕

(a)平衡鼓套出现划痕 (b)主轴出现划痕

图 4.1 平衡鼓套和主轴磨损

4.4 座架支撑的改造

通过对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原因的不断探索分析和上述几种处理方式,以及现场工
作和操作人员在排除检修后机泵组装问题、排除泵出入口管道法兰错口连接造成附加应
力、出入口管道运行膨胀不均造成附加应力、泵体台板与基础之间不平、地脚螺栓未紧
固到位、联轴器与轴不对中等故障后。机泵振动过大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最终我
们将问题的解决办法锁定在立式筒袋泵的座架支撑方面。在安装上,立式筒袋泵的转子
悬空,泵体与传动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在工作时由于设备自身构造及安装因
素,使得泵轴与电机传动轴之间不同心而引起泵体发生振动。而电机、轴承等其他构件
产生的振动也会全部传递至泵体处,造成多层叠加的泵体处振动,然而实际安装中立式
筒袋泵的泵座支架略显单薄、支撑刚度较弱,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立式筒袋泵的异常振动
31
第四章 立式筒袋泵减振措施研究

现象。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设计了以下两种加固方式对泵体外部的支撑系统进行改造。首
先加强筒体外部支撑,把支撑设备安装在立式筒袋泵外的筒体四周。对于本文的泵体,
采用了Φ89×4.5mm 无缝钢管,并与泵体成 45 度角进行组装。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
钢管的一端和 10mm 钢板焊接在一起,钢板上开 4 个 M16 地脚螺栓孔,在地面上直接用
膨胀螺栓固定,另一羰满焊,如图 4.2 所示。采用的支撑架结构为四方八字形结构,对
于撑起电机的底座台板采用 18×150mm 的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四周距离泵原座 530mm,
在水泥地上加装 20mm 厚铁板,用 27×80mm 的螺栓顶住电机座台板的圆周,支撑固定泵
与电机。对筒体实施完改装固定后,又在机泵的台板底座和外筒体的四周再次加装加强
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定做了 20mm 厚的钢板进行组装和满焊。按照上述过程对立式
筒袋泵进行完加固改造后,现场对机泵进行负载运转试验,现场监测振动值。电机下轴
承水平振动 2.74mm/s,垂直振动 2.33mm/s,泵轴承位置水平振动 1.8mm/s,竖直振动
1.56mm/s,运行状态良好。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一系列对立式筒袋泵的优化和改造后,
可以有效解决立式筒袋泵的异常振动现象。

图 4.2 筒体支撑示意图

4.5 本章小结

针对分析得到的立式筒泵异常振动的原因,本章从工艺条件改进、管路配置改造、
零部件改造和座架支撑改造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振措施,并现场实施改造。改造后
振动监测结果符合 ISO 10816-3 标准要求,机泵运行状态良好。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一
系列对立式筒袋泵的优化和改造后,可以有效解决立式筒袋泵的异常振动问题。

32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结 论

针对立式筒袋泵在液态烃输送过程中经常出现振动超标的问题,本文采用频谱分析
和结构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引起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减振措施,可为立式筒袋泵异常振动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形成
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工况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异常振动频谱分析和结构分析,得出了频谱数据
与振动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当频谱中有多个频率出现振动,代表了机泵中有部件发生
摩擦;当频谱中有高倍频的振动出现,现场又有介质通过管路的发生哨音,可以判断泵
体内部有介质汽化;当电机频谱以工频和 2 倍频为主且出现了差频,可以判断电机轴承
有损伤;当 1h、2h 的振动较大时,频谱中又以工频和 2 倍频为主,可以判断联轴器有
不对中现象。
(2)通过对泵体外观初步观察、立式筒袋泵工作原理分析、泵体内部拆分和振动
频谱图分析,得出立式筒袋泵振动异常的主要原因为安装基础不平、泵内介质汽化、电
机轴承部件磨损变形和座架支撑刚度不足等问题。
(3)在立式筒袋泵原有结构不改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泵内部进行彻底排气、
增设微小流量放空线、增设风扇平衡块和加固底座支撑的方法,减小立式筒袋泵的异常
振动。

3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范宗霖,张翼飞.我国泵行业的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J].通用机械,
2007,07:29-31.
[2] 冯晓侠.筒袋泵汽蚀的测量[J].通用机械,2013,05:56-57.
[3] 薛学功,赵屹东.水泵异常振动的故障诊断[J].有色设备,2008,No.3.
[4] 袁丹青,刘吉春,丛小青,王冠军.变螺距诱导轮内流场空化数值计算[J].排
灌机械,2008,No.5:42-45.
[5] 朱翔,吴贻鼎,魏炜.基于二阶 BP 神经网络的旋转机械故障的智能诊断[J].电
力自动化设备,2004,No.01.
[6] Magdy Galal El-Din Badr. AAPG Cairo 2002 International Meeting
Abstracts:Mercaptan Iso-Containers a New Substitute to barrels Filling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in Egyptian Gas Plants [J].Search and Discovery, 2002:53-60.
[7] 孙宏宇,李德徽,李春明,张艳秋.立式筒袋泵在低温乙烯卸车装置中的应用
[J].聚氯乙烯,2003,No.02:49-67.
[8] Laboratory Equipment .Container pump and Polyprorylene barrel pump [J].2003, 7:
24-27.
[9] 高华,张凯,祁尧飞.立式筒袋泵在海洋平台的应用[J].中国造船,2010,No.S1:
140-143.
[10] Peter Buschsieper. Moderniz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pumps for Russian Oilfields
[J].Sulzer Technical Review, 2002, No.3: 37-50.
[11] 庄保堂,罗先武,王鑫,余伟平.许洪元.立式多级筒袋泵诱导轮及首级叶轮
内的空化流动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No.2.
[12] 田方,范智广,邵娟.改进立式筒袋泵机械密封[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3,
No.7:13-15.
[13] H. Ahmadi,P. Salami.Electro-Pump fault diagnosis of Marine Ship by Vibr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J].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0, No.3:204-207.
[14] 张国云,章兢,向文江.滚动轴承技术故障诊断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研究[J].计
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No.16.
[15] Larry Thau.pump Noise and vibration Attentuation [J].Pumps and Systems, 2010,
5:14-17.
[16] Paul Meuter.The World’s Highest-Pressure Injection pump [J].Sulzer Technical
Review, 2002, No.4: 111-118.
34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7] 潘立斌,张东,王瑞金.筒袋泵效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通用机械,
2007,No.07:46-50.
[18] H.Ahmadi,P.Salami.Electro-pump Fault Diagnosis of Marine Ship
by vibr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J].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0, No.3: 204-207.
[19] 彭斌,刘振全.谐小波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J].动力工程,
2005,No.05.
[20] 沈季,夏虹,苏应斌.基于 RELAP5 的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数据源研究[J].核
科学与工程,2009,No.02.
[21] 郭世伟,任中全,何万库.MATLAB 在机械系统分折仿真中的应用[J].煤矿
机械,2000,No.10:11-13.
[22] Kaveh Mollazade, Hojat Ahmadi, Mahmoud Omid, Reza Alimardani.
Vibration-based fault diagnosis of Hydraulic Pump of Tractor Steering System by Using
Energy Technique [J].Modern Applied Science, 2009, 6(6):59.
[23] 庄保堂,罗先武,余伟平,朱雷,李映男.许洪元.立式多级筒袋泵吸入装置
的优化设计[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0,No.01.
[24] Takahiro Saitoh, Sohichi Hirose.3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 Pile on
Underground Induced vibrations Using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J].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2010, No.1: 259-270.
[25] 陈晴,于湘智.高压筒袋泵间歇性异常振动的故障诊断与控制[J].化工设备与
管道,2011,28(1):28-41.
[26] 潘中永,陈士星,张大庆,涂琴,李彦军.叶轮口环间隙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
模拟和试验[J].流体机械,2012,No.11:5-8.
[27] 江见福,顾伯勤,邵春雷.多级泵内部流动分析及其性能预测[J].南京工业大
学学报, 2012,No.05:91-94.
[28] 甘霖,何清.聚丙烯输送泵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07,No. 04:
25-26.
[29] Zhang Hongxin, Zhang Tiezhu, Wang Yushun etc. Dynamic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Flat Valve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Water Pump [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5, 18(3):411-414.
[30] 潘立斌,吴伟,刘俊海,张东.卧式多级筒袋泵的暖泵系统[J].通用机械,2005,
No.06:18-22.

3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作者简介:
(1)基本情况
王洋,男,汉族,1986 年 5 月 20 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工作单位:大庆炼化
公司。
(2)教育背景
2004 年 9 月——2008 年 6 月,在东北石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3)专业资格
2009 年 获助理工程师。
(4)获奖情况
2008 年在东北石油大学获得三好学生,2004 年-2007 年连续三年获得三等奖学金

36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闫月娟老师。闫老师在对我的严格要求和专业指导提高了我
完成本文的效率,从开题论证、方案设计到论文的完成都给予了我相当大的帮助,在闫
老师的不断指导和鼓励下,我才得以完成本次论文。
同时还要感谢我所在企业的导师代长坤,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工作中,他给予我
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使得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充满了信心,同时在他身上我学习到了很
多优秀的品质和较高的敬业精神。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他们一直在陪伴和激励着我,在
最艰难的时候给我坚持的动力。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和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37
撫



招生 办 :
0 45 9

6 5 03 72 

培养办 : 04 59

65 0 4 7 9 2
j|


学位办 : 04 59

65 0 屈 8

学校 网 址 : h t t
p : / / w ww . ri
巧u . edu . c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