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1

2022-23年度中醫學高等文憑

第六講
心臟及外周血管檢查
Dr. Brian Chi Yan Cheng
鄭智仁中醫博士
October 2022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版權所有
6 心臟檢查
• 心臟位於胸腔的正中偏左
• 上與大血管相連
• 位於橫膈上
• 兩側緊靠肺臟
• 表面邊緣部為肺組織所遮蓋

• 心臟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所組成
• 左心房組成心臟的左下方稱心尖

心臟檢查時:
• 讓病人採取平位、半卧位或坐位
• 病人兩肢自然平放或下垂於軀幹的兩側
• 身體勿左右傾斜以免影響心臟的位置
6.1 心臟的視診
(一)心前區隆起 (cardiac
prominence)
• 正常人胸部兩側大致是對稱的
• 心前區隆起多見於兒童期即已患心
臟病且心臟顯著增大者(常為右心
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如先天性心臟病或風
濕性心臟病(胸壁骨骼尚在發育階
段,受增大心臟的影響,可使心前
區隆起)
• 成人有大量心包積液 (pericardial
effusion)時,心前區可顯飽滿。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impulse)
• 心臟收縮時,心尖向胸壁衝擊
可引起局部胸壁向外搏動,稱
為心尖搏動。
• 正常成人,心尖搏動一般位於
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0.5~
1.0cm處,距前正中線7.0~
9.0cm。
• 搏動範圍相當於一個鐘式聽診
器胸件的面積(直徑約2.0~
2.5cm)。
• 有一部分正常人的心尖搏動看
不見。
• 觀察心尖搏動時應注意其位置、
範圍、強弱、節律等有無異常。
6.1 心臟的視診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1. 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
• 正常心尖搏動的位置受人體體
形、年齡、體位、呼吸等因素
的影響。
• 如超力型的人,心臟呈橫置位,
心尖搏動位置可上移至第四肋
間,距前正中線較遠。
• 無力型的人心臟呈懸垂型,心
尖搏動位置可下移至第六肋間,
距前正中線亦較近。
• 嬰兒與兒童心臟體積與胸廓容
積之比,較成人為大,心臟近
於橫位,心尖搏動可能在第四
肋間,左鎖骨中線之外。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1. 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
• 引起心尖搏動移位的病理因素有:
(1)心臟疾病
• 左心室增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心尖搏動向左下方
移位
• 右心室增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左心室被推向左後,
心尖搏動向左移
• 先天性右位心 (Dextrocardia):心
尖搏動位於胸部右側相應部位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1. 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
(2)胸部疾病
• 凡能使縱膈及氣管移位的疾病均可
引起心臟及心尖搏動移位
• 右側氣胸(Pneumothorax)或大量胸腔
積液(Pleural effusion)可使心尖搏動
向左側移位
• 嚴重肺及胸膜纖維化(Pulmonary and
pleural fibrosis),或有阻塞性肺不張
(Obstructive atelectasis)時,均可使
心臟向患側移位。
• 脊柱或胸廓畸形可影響心尖搏動的
移位。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1. 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
• (3)腹部疾病
• 腹腔內大量腹水(Ascites)、巨大腫
瘤、妊娠或氣腹(pneumoperitoneum)
時,因腹壓增加均可使橫膈上移,
心尖搏動向左上方移位。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2. 心尖搏動強弱及範圍的變化
• 心尖搏動強弱與胸壁的厚薄有關。
• 肥胖者胸壁厚,搏動較弱
• 瘦弱者胸壁薄,搏動較強,範圍亦
較大
• 劇烈運動、精神緊張、發熱、甲狀
腺機能亢進時,心尖搏動常增強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2. 心尖搏動強弱及範圍的變化
• 左心室肥大:心尖搏動增強有力而明顯
• 心肌炎(Myocarditis)、重度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時心尖搏動可減弱
• 心包積液(Pericardial effusion)、左側氣胸、
胸腔積液或肺氣腫(Emphysema)時、心臟
與前胸壁的距離增加,心尖搏動常減弱,
甚至消失
• 正常心臟收縮時,心尖向胸壁衝擊可引起
局部胸壁的向前搏動。
• 粘連性心包炎(Adhesive pericarditis)與其周
圍組織有廣泛粘連,或右心室明顯增大者,
心臟收縮時心尖部可出現內陷稱為凹縮性
搏動
6.1 心臟的視診
二)心尖搏動 (apical pulse)
3. 其它部位的搏動
• 右側第二肋間及胸骨上窩的搏動,多為
升主動脈或主動脈的搏動,可見於主動
脈擴張(Aortic dilation)或主動脈瘤
(Aortic aneurysms)。
• 右心室增大時,在胸骨左緣第三、四肋
間可見有較明顯的搏動。
6.2 心臟的觸診
• 心臟觸診檢查,除可證實視診的結
果外,還可發現視診未發現的體徵
• 檢查時,病人最好採取平臥位,以
免因體位影響心尖搏動的位置
• 醫生通常以全手掌、手掌尺側或指
尖觸診
• 心臟觸診的部位,除心尖部外,應
依次檢查心前區、胸骨兩旁及上腹

• 當觸及任何搏動時,均應注意搏動
的位置、範圍、強度及時間等。
6.2 心臟的觸診
(一)心前區搏動
• 觸診法檢查心尖搏動可進一
步準確地證實視診所發現的
心尖搏動及其它搏動情況
• 心尖搏動衝擊手指的時間標
誌著心室收縮期的開始,因
此臨床上常用以確定心動周
圍的收縮期或舒張期,以判
斷心音、心臟雜音及細震顫
出現於心動周圍的時期。
6.2 心臟的觸診
(一)心前區搏動
1. 心尖部抬舉性衝動
• 一種徐緩、強而有力的局限性心
尖搏動
• 將手指尖端稍用力地按在心尖處
• 心臟收縮時,手指被端抬起片刻
• 是左心室肥厚的一個特徵體徵
• 左室肥厚無增大者,抬舉性衝動
見於鎖骨中線內,伴有左室擴大
者,則向左下移位,可見於主動
脈瓣狹窄 (Aortic valve stenosis)、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Aortic regurgitation)。
6.2 心臟的觸診
(一)心前區搏動
2. 心前區抬舉性衝動(胸骨左緣
抬舉性衝動)
• 在胸骨體下段及其左緣肋間隙近
肋軟骨處,當心臟收縮時出現一
個強而有力而較持久的搏動
• 主要由於肥厚的右心室壁由前向
右移動,搏動衝擊胸壁所致
• 檢查方法:醫生可握拳以小魚際
或直接以手指放在上述區域,心
臟收縮時,手的接觸部分會被抬
起片刻。
• 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體徵,可見
於房間隔缺損 (atrial septal
defect )
6.2 心臟的觸診
(二)細震顫(震顫 thrill)
• 是由於一種微細的顫動感,為器
質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徵性體徵之

• 發生原因:當血液流經一個口徑
狹窄的部位(瓣膜口或缺損口),
至較寬廣的部位時發生渦流,使
瓣膜、心壁或血管壁產生振動而
傳至胸壁所致

• 細震顫的強弱與血流速度、狹窄
程度及兩室腔間的壓力差大小有
關,一般血流速度越快,瓣膜狹
窄程度越重,壓力差越大,則細
震顫越強
6.2 心臟的觸診
(二)細震顫(震顫 thrill)
• 當狹窄極其嚴重,血流通過極
少時,細震顫可消失
• 胸壁越薄,則累震顫越易觸及
• 觸診所發現的細震顫,相當於
聽診所發現的雜音
• 臨床上,能觸及細震顫者則往
往可聽到雜音,如聽不見雜音
則應懷疑是否觸及細震顫
• 有雜音存在不一定都能觸及細
震顫,因聽覺對頻率較高的聲
波較敏感、而觸覺則對頻率較
低者為敏感
6.2 心臟的觸診
(二)細震顫(震顫 thrill)

T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三尖瓣反流


VS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室間隔缺損
TS: Tricuspid stenosis三尖瓣狹窄
ASD: Atrial septal defect 房間隔缺損
MR: Mitral regurgitation 二尖瓣反流
MS: Mitral stenosis二尖瓣狹窄
6.2 心臟的觸診 時間 部位 疾病
(二)細震顫 收縮期 胸骨右緣第二肋間 主動脈瓣狹窄
(震顫 thrill)
胸骨左緣第二肋間 肺動脈狹窄
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 室間隔缺損
舒張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狹窄
連續性 胸骨左緣第二肋間及其附近 動脈導管未閉
6.2 心臟的觸診
(三)心包摩擦感 (Pericardial friction
rub)
• 正常心包腔內有少量液體以潤滑心包
的臟、壁層
• 當心包發生炎症時,由於纖維素的沉
著,使臟、壁層心包膜均變粗糙,隨
著心臟的搏動而互相摩擦發生震顫,
可在心前區觸知即為心包摩擦感
• 在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處最為明顯
• 因該處心臟表面不受肺臟復蓋而接近
胸壁之故
• 坐位時或在深呼吸的末期更易觸及
• 如心包膜腔內有較多的滲出時,則磨
擦感可消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FEmI5RYHE
6.3 心臟的叩診
• 叩診的目的在於確定心臟及大血管
的大小、形狀及其在胸臟內的位置

• 心臟及大血管為不含氣器官,叩診
時呈絕對濁音(實音),而心臟被
肺復蓋部分則叩診呈相對濁音

• 因相對濁音反映心臟的實際大小和
形狀,所以叩診相對濁音界較絕對
濁音界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k4PGsDbUE
6.3 心臟的叩診
(一)叩診方法
1. 叩診時,病人應採取仰臥或坐位,
姿勢要端正,以避免因體位而影
響心臟叩診的準確性
2. 一般常用間接叩診法,將左手中
指橫置於肋間,也可與肋間垂直。
3. 心左界:
• 可自下而上,自外而內
• 先觸及心尖搏動,在心尖搏動外2~
3cm處,由外向內沿肋間進行叩診
• 心尖搏動不清楚者,可從左腋前線
第五肋間處開始叩診
• 依次按肋間上移
• 叩診每一肋間的清音變濁音並作記
號,直至第二肋間
• 連接各肋間的記號
6.3 心臟的叩診
(一)叩診方法
4. 心右界:
• 可自下而上
• 從肝濁音界的上一肋間開始自外
而內
• 依次按肋間上移至第二肋間
• 叩出每個肋間由清音變濁音處,
並做上記號
• 連接各肋間的記號
5. 再用硬尺平放於胸骨上(不能
用軟尺斜放或隨胸壁的曲度而
屈轉測量),測出各肋間的濁
音界距前正中線的距離,並記
錄之
6.3 心臟的叩診
(二)正常心濁音界(相對濁音界)
• 正常人心濁音界隨年齡、體型而異
• 一般左心界在第二肋間幾乎與胸骨左
緣相合,距前正中線約2~3 cm
• 第二肋間距前正中線約3.5~4.5cm,此
處相當於心腰部,如超出此範圍則表
示心腰部擴大
• 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約5~6cm
• 第五肋間距前正中線約7~9cm,正常
不超過鎖骨中線(正常成人前正中線
至左鎖骨中線的距離為8~10cm)
右(cm) 肋間 左(cm)
• 心右濁音界相當於胸骨右緣、正常人 2~3 ⅠI 2~3
心臟左、右相對濁音界至前正中線的
2~3 ⅡI 3.5~4.5
平均距離見右表
3~4 IV 5~6
V 7~9
6.3 心臟的叩診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

• 心濁音界的大小、形態、位
置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改

• 心臟各房室肥厚或擴大出現
不同部位的心濁音界增大
• 附近臟器、組織如肺臟、縱
膈、胸腔等病變也可引起心
濁音界的改變
6.3 心臟的叩診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1. 心濁音界增大
(1)心濁音界向左下增大:
• 左心室增大時,心左濁音界常向左
下增大,使心濁音界呈靴形,稱為
主動脈型
• 可見於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高血壓病等
6.3 心臟的叩診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1. 心濁音界增大
(2)心腰部濁音界向左增大:
• 左心房顯著擴大時,胸骨左縫第三
肋間心濁音界增大,可見於較重的
二尖瓣狹窄
• 除在左心房擴大外常伴有肺動脈擴
張及右心室肥厚
• 心濁音界外形呈梨形,稱二尖瓣型
6.3 心臟的叩診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1. 心濁音界增大
(3)雙側心濁音界增大:
• 常見於全心衰竭、心肌炎、心肌病
及心包積液等
• 心包積液時,相對濁音界與絕對濁
音界等同
• 心濁音界並隨體位改變而變化
• 坐位時,心濁音區呈三角燒瓶形;
仰臥時,心底濁音區明顯增寬
6.3 心臟的叩診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2.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
• 心包積氣、左側氣胸、肺氣腫等可使心濁音界顯著縮小或消失

3.心濁音界位置的改變
• 心臟位置移位可影響心濁音界變化,原因與心尖搏動移位的原因基
本相同。
• 心濁音界向病側移位:肺不張、肺組織纖維化及胸膜粘連增厚等。
• 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一側胸腔積液、氣胸。
• 心濁音界向左上移位:當腹內壓力升高時,因橫膈位置抬高可將心
臟推向左上方,如腹水、腹內巨大腫瘤、妊娠等。
6.3 心臟的叩診
(三)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2.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
• 心包積氣、左側氣胸、肺氣腫等可使心濁音界顯著縮小或消失

3.心濁音界位置的改變
• 心臟位置移位可影響心濁音界變化,原因與心尖搏動移位的原因基
本相同。
• 心濁音界向病側移位:肺不張、肺組織纖維化及胸膜粘連增厚等。
• 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一側胸腔積液、氣胸。
• 心濁音界向左上移位:當腹內壓力升高時,因橫膈位置抬高可將心
臟推向左上方,如腹水、腹內巨大腫瘤、妊娠等。
6.4 心臟的聽診
• 聽診是診斷心臟疾病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
• 心音、心律等的變化往往是心臟疾病最早出現的體徵
• 例如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心尖部的隆隆性舒張期雜音常出現
在心電圖、X線變化以前,故在聽診是能發現心尖部的隆隆性舒張
期雜音;基本上即可診斷二尖瓣狹窄。
• 由於心臟病的聽診,有的一時不易掌握,所以必須在學習過程中,
反覆實踐,以期準確而熟練地掌握聽診。
6.4 心臟的聽診
(一)心臟瓣膜體表位置及聽診區
• 心臟各瓣膜所產生的音響常沿血流的方向傳導到前胸壁的不同部位。
因此,聽診時瓣膜雜音最清晰的部位並不是該瓣膜的解剖投影部位
(瓣膜體表位置),故將此雜音的最響部位稱為該瓣膜的聽診區

1. 二尖瓣聽診區:正常在心尖部,即左鎖骨中線內側第五肋間處。
心臟擴大時,則以心尖搏動最強點為二尖瓣聽診區。該處所聽到
的雜音常反映二尖瓣的病變。
2. 主動脈瓣聽診區:有兩個聽診區,即胸骨右緣第二肋間隙及胸骨
左緣第三、四肋間處,後者通常稱為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主動
脈瓣關閉不全的早期舒張期雜音常在主動脈第二聽診區最響亮。
3. 肺動脈瓣聽診區:在胸骨左緣第二肋間,由肺動脈瓣病變所產生
的雜音在該處聽得最清楚。
4. 三尖瓣聽診區:在胸骨下靠近劍突,稍偏右或稍偏左處。
6.4 心臟的聽診
6.4 心臟的聽診
(二)聽診方法與順序
• 根據病人情況,讓病人採取仰臥或坐位,必要時可囑病人變換體位
進行心臟聽診檢查
• 例如疑有二尖瓣狹窄時,讓病人向左側臥位,聽診心尖部的雜音可
更清楚
• 病人呼吸應平靜自如,有時亦可讓病人充分呼氣後,屏氣進行聽診,
以排除呼吸音對心音的干擾及呼吸對心臟的影響
• 聽診順序一般常開始於二尖瓣聽診區,因該瓣是後天性瓣膜病的最
好發部位
• 隨之沿逆時鐘方向依次檢查肺動脈瓣聽診區、主動脈瓣區、主動脈
瓣第二聽診區、三尖瓣聽診區,以養成一定的聽診順序避免遺漏
• 對疑有心臟病的病人除在上述各個瓣膜聽診區進行聽診處,還應在
心前區、頸部、腋下等處進行聽診,以便及時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異
常體徵。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1. 心率與心律
• 正常心律激動發自竇房結(Sinus
node),節律規則
• 成人心率每分鐘60~100次
• 成人竇性心律頻率若每分鐘心率
少於6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緩(Sinus
bradycardia),超過100次者稱為竇
性心動過速(Sinus tachycardia)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 常見的異常心律有以下幾種:
(1)慢而規則的心律
• ①竇性心動過緩 (Sinus
bradycardia) :心臟活動仍受竇房
結控制,節律規則,但頻率慢,
每分鐘少於60次。
• ②房室傳導阻滯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激動從心房下傳到
心室過程中發生障礙,完全或部
分不能通過,均可出現慢而規則
的心律。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2)快而規則的心律
• ①竇性心動過速(sinus
tachycardia):心臟活動仍受竇房
結控制,但心率增快,每分鐘在
100~150次間,常逐漸增快,逐
漸減慢。
• ②陣發性心動過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是一種陣發性、規
則而快速的異位心律。心率每分
鐘160~200次,常突然起始、突
然終止。多因折返機制或自律性
增強引起,室上性心動過速多發
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者,但在器
質性心臟病中也較常見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3)不規則心律
• ①竇性心律不齊 (Sinus
arrhythmia):心律隨呼吸有周期
性的改變,吸氣時加快,呼氣時
減慢。多見於正常人,無臨床意
義。
• ②期前收縮或過早搏動
(Extrasystoles) :異位節律和不規
則心律中最常見的一種。聽診時
可聽到在規則的心律中出現提前
的心跳,其後有一較長的間隙
(代償間隙)。期前收縮的第一
心音增強,第二心音減弱,可伴
有該次脈搏的減弱或消失。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2. 心音
(1)正常心音
• 正常生理情況下心音圖可記
錄到,每一心動周期有四個
心音
• 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稱為第
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心音
通常聽診是聽到的是第一心
音、第二心音。
• 在部分健康兒童及青少年中
可聽到第三心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wr2GZC
• 而第四心音一般則聽不到。
mQM
因此,臨床常聽到的是兩個
性質不同的聲音交替出現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2. 心音
(2)心臟雜音(cardiac
murmur)
• 正常心音以外在收縮期和/
或舒張期出現的一種持續時
間較長的異常聲音
• 可與心音分開或相連續,甚
至完全遮蓋心音
• 它對心臟病的診斷有重要意

• 雜音產生的機理雜音的產生
是由於血流加速或血流紊亂
產和旋渦,使心壁或血管壁
發生振動所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XiMoE
MYmI
6.4 心臟的聽診
(三)聽診內容
2. 心音
(2)心臟雜音(cardiac murmur)

類別/鑒別點 生理性雜音 病理性雜音


因疾病所引起,可分器質性與功能
產生機制 在生理情況下出現
性(相對性)
部位 二尖瓣或肺動脈聽診區 可在任何瓣膜區
性質 吹風樣,多柔和 粗糙吹風樣
響度 常在Ⅱ級以下 常在Ⅲ以上
傳導 常局限 傳導範圍較廣
易變性 易變化,時有時無 持久存在,變化較少
心臟大小 心臟正常 隨不同病變,常有不同的房室增大
6.5 外周淺表血管的視診
• 表淺的動脈如頸動脈、橈動脈、肱
動脈紆曲,搏動明顯見於動脈硬化
時。
• 毛細血管搏動徵(Capillary
pulsation)用手指輕壓病人指甲或
用玻片輕壓病人口唇粘膜,如見紅
白交替的節律性微血管搏動現象,
稱為毛細血管搏動徵。
• 主要由於脈壓差增大所致。常見於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狀腺機能亢
進、重症貧血、高血壓及其它有脈
壓增大或小動脈擴張等情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c
uzMurTX0g
6.6 外周淺表血管的觸診
• 包括動脈和靜脈的觸診 (主要動脈)
• 檢查時應注意血管的硬度、壓痛等
• 動脈的觸診尤應注意血管的搏動(脈搏),
通過脈搏可了解病人的全身狀況,循環功
能及某些血管疾病的重要體徵。
• 脈搏檢查部位一般常用橈動脈,亦可檢查
顳動脈、頸動脈、肱動脈、股動脈、膕動
脈、足背動脈。
• 檢查的方法:病人手掌平置向上,醫生用
食、中、無名指指尖,按於橈動脈近手腕
處。注意兩側橈動脈脈搏的大小和出現時
間,生理情況下,兩則差異很小。某些病
理情況,可有明顯的差異。當兩側脈搏大
小不等時,應考慮脈搏小的一側動脈有無
先天性異常,動脈病變或其它因素的影響
6.6 外周淺表血管的觸診
(一)速率
• 一般稱脈率,正常成人安靜時,男性60~80次/分,女性70~90次/
分,初生嬰兒可達成140次/分,老年人偏慢
• 脈搏日間較快,睡眠時較慢
• 體力活動、飯後、精神興奮時可增快
• 脈率增快可見於:發熱、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肌炎、心功能
不全、休克、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纖維顫動等
• 脈率減慢可見於:顱壓增高(迷走神經緊張度增高)阻塞性黃疸、
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6.6 外周淺表血管的觸診
(二)節律
• 正常脈搏的節律是規則的
• 但在正常小兒、青年和一部分成人可出現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表
現為吸氣時脈搏增快,呼氣時減慢
• 各種心律失常,如在心律上出現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時,在脈搏上
也都可反映出來
6.7 幾種常見心臟病典型體徵表
心臟體徵 備注
一般情
病名 血液動力學改變 血管體徵 (常見因
況 視診 觸診 叩診 聽診 病)
二尖瓣狹窄→左心
心濁音界
二 房過度充盈(左心
向左擴大,
尖 室充盈度減少)→ 心尖區常 • 心尖區第一音常亢進
二尖瓣 心尖搏動 心腰部膨
瓣 左心房增大→肺循 有舒張期 • 心尖區隆隆樣遞增型舒張中、 風濕性
面容 向左移 出呈梨形,
狹 環壓力增高→右心 細震顫。 晚期雜音
晚期右界
窄 室負擔增加→右心
亦增大。
室肥厚擴大。
二尖瓣關閉不全→
二 左心房同時接受靜
心濁音界
尖 脈迴流血及左心室 二尖搏動 心尖搏動
向左下擴 • 心尖區第一音減弱。
瓣 返流血液→左心房 向左下移 向左下移
大。心腰 • 心尖區有Ⅲ級以上較粗糙、
關 充盈過度而擴大→ 位。搏動 位,一般 風濕性
部膨出、 軟風樣收縮期雜音向左腋下
閉 左心室舒張期過度 增強且局 不能觸及
晚期右界 傳導
不 充盈,日久而擴大。 限。 細震顫。
亦可增大。
全 進而鬱血→肺循環
壓力增高。

血壓:收
動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心尖區第一音減弱
心尖搏動 心濁音界 縮壓增高
脈 →左心室舒張期同 面色較 心尖搏動 • 主動脈瓣區和第二聽診區有
向左下移 向左下擴 舒張壓降 風濕性
瓣 時接受左心房迴流 蒼白, 向左下移 潑水樣
位呈抬舉 大、心腰 低,脈壓
關 血及主動脈返流血 可見點 位,較彌 • 舒張早期雜音向心尖區傳導
性,常無 凹陷而呈 增大。頸 梅毒性
閉 液→左心室過度充 頭運動 散,有力。 • 主動脈瓣區常有相對狹窄所
細震顫。 靴形。 動脈搏動
不 盈而肥厚擴大。 致吹風樣收縮期雜音
較明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