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論仁.論孝.論君子》課後練習
參考答案

1. 為甚麼「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論仁》第1則)?在日常生活中有甚麼例子
可以證明這個觀點?(4分)

因為「不仁者」缺乏仁義修養,不能長時期忍受窮困,自然會為非作歹。(1分)同時,由於他

們缺乏修養,一旦長久處於安樂環境中,便會變得驕奢淫逸。(1分)社會上一些沒有修養而又

長期處於貧窮狀況的人,容易淪為歹徒,搶劫他人(1分);也有一些人不思進取,生活奢侈浪

費,最後敗盡家財,無法挽救(1分)。可見「不仁者」無法長居窮困和安樂之中。

2. 從《論仁》第1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一句可見,「仁者」和「智者」自身有甚麼特點?又

他們實行仁道的原因是甚麼?(4分)

「仁者」 「智者」

自身的特點 天性 喜愛仁德(1分)。 具備 聰明智慧(1分)。

認為堅持仁的操守是 心安理得  明白實行仁德對自己有利,因而


實行仁道的原因
(1分)的事。 利用仁德。(1分)

3. 孔子在《論孝》第7則中指出當父母有過錯時,子女應怎樣做?這是否與《論孝》第5則中「無違」
的觀點矛盾?試談談你的看法。(4分)
子女應該婉轉、恭敬地勸諫(1分)。兩個觀點並沒有矛盾。

孔子指出「無違」是說事奉雙親要謹慎行事,不可做出違反禮制/禮節的事情,而陷父母於不義。

「事父母幾諫」是說子女要本着孝敬之心設法勸諫父母,避免他們陷入不義的處境。子女的態度

要恭敬和順,言辭要委婉含蓄,這就符合禮節的規定,孔子的這兩個觀點相輔相成,並無矛盾。

評分準則:
1. 指出父母有過錯時應「事父母幾諫」,1分
2. 清楚解釋何謂「無違」,1分
3. 指出兩者沒有矛盾的原因(不可陷父母於不義及避免陷父母於不義),2分

1
4. 「仁者」與「君子」的特質非常相似,試綜合全文,指出兩者在「行事的最高準則」、「對義利的
看法」和「待人處世的看法」三方面的相同之處。(6分)

行事的最高準則:以「仁」作為行事的最高準則,不會有一刻離棄仁德。(2分)

對義利的看法:重義輕利,不會為得到利益而損害仁德。(2分)

待人處世的看法:注意自己的言論/ 待人忠誠無欺/ 行為合禮。(任選2項,每項1分,共2分)

5. 試根據以下兩則引文,說明本文在形式、用字遣詞和語調三方面的特色。(6分)

甲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第11則)

乙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第15則)

形式方面,本文以記錄A.簡短的談話和問答為主,如引文甲記錄孔子回答司馬牛的話;並以章節
形式編排,如引文甲出自《顏淵》第十二,引文乙出自《衞靈公》第十五,B.章節之間不一定有
內容上的聯繫 / 沒有嚴謹的結構。

用字遣詞方面,本文A.文字精煉,B.寓意深遠,如以「不憂不懼」四字概括君子之道,「君子病
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兩句則富有啟發和哲理。

語調方面,語錄體A.多用助詞表達語氣,B.切合說話人的性格感情(1分),如引文乙句末的「也」
字,表現了君子應注重於個人能力學問,而非他人理解與否的堅決語氣,使文章讀來有聲調鏗鏘
而紆徐不迫之感(1分)。

評分準則:任意一項特點1分+一個合理例子1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