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中五級 中國語文
單元一 導 讀 篇 章 《曹劌論戰》
參考答案

姓名: 班別: ( ) 日期:

一、作者簡介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與《春秋公羊傳》、《春

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相傳作者是春秋末年魯國人左丘明。

《左傳》是補充魯國史書《春秋》的一部史書,內容以魯國為中心,記錄了自魯隱公元年(前

722)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實際記錄到魯悼公四年,前462),共二百六十年間各國在政治、

外交、軍事等方面的大事。

《左傳》善於敍事,能夠運用簡潔的文字寫出複雜的事件,對於戰爭場面的描寫、人物性格的

刻畫和外交辭令的記述尤為出色,具有很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

二、篇章提要

‧ 本文選自《左傳.莊公十年》,本無篇名,題目為後人所加。

‧ 春秋時期,齊國襄公在位時發生內亂,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投奔魯國和莒國。

襄公死後,二人爭位,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即位,但被公子小白搶先回國,擊退魯軍,逼

魯國殺死公子糾,並自立為齊君,是為桓公。

‧ 本文記述發生在魯莊公十年長勺之戰的過程。文中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說明古代戰事勝

利的關鍵條件。同時,藉曹劌與鄉人、魯莊公的三次對話,刻畫曹劌的形象,表揚他的愛國精

神。

‧ 本文行文簡潔,敍事層次分明,結構緊密;刻畫人物形象鮮明,充分表現了《左傳》的寫作特

點。

1
篇章主旨
本借敍述長勺之戰的經過,以及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指出作戰必須取信於
三、課文 民,並運用正確的戰術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具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 1. 齊 國 軍 隊 攻
事才能,同時讚美他的愛國精神。 打魯國,魯莊
公準備迎戰。
1 春○
1 ,齊師伐我○
2 ,公○
3 將戰,曹劌○
4 請見。其鄉人曰:
「肉食者○
5 謀 1. 魯莊公十年
的春天發生
了甚麼事
之,又何閒○
6 焉 ○
7 ? 」 劌 曰 :「 肉 食 者 鄙 ○
8 , 未 能 遠謀。 」 情?
2. 為甚麼曹劌
主動進見魯
乃○
9 入見,問:「何以○
10 戰?」公曰:「衣食所安○
11 ,弗敢專○
12 也,必以 莊公?
2. 曹 劌 認 為 魯
國的統治階
分人○
13 。 」 對 曰 :「小惠未徧○
14 , 民 弗 從 也 。 」 公 曰 :「犧牲玉 層 見 識 鄙
陋,未能領導
國家抵抗齊
帛○
15 ,弗敢加○
16 也,必以信○
17 。」對曰:
「小信○
18 未孚,神弗福○
19 也。」 國入侵。

3. 魯莊公回應
曹劌憑甚麼
可與齊軍對
抗?
3. 魯 莊 公 認 為
自己願意與
其他人共享
衣食,並不自
私;在祭祀時
不敢誇大虛
報祭品,態度

1 春:春天,指這件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 684)春天。 誠懇;對大小

2 我:即魯國。《左傳》是根據魯國歷史而編寫的,所以稱魯國為「我」 。 訴訟案件必
依據事實,秉

3 公:即魯莊公(前 706 ~ 前 662)
,姓姬,名同,諡號莊公,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
公辦理,有仁

4 曹劌:一說指曹翽(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人。另一說指《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 愛之心。
的曹沫。劌(guì),粵音貴(gwɐi3)。

5 肉食者:肉食者,吃肉的人,這裏借代朝中在君主左右享有豐厚俸祿的士大夫。古時肉類
稀少,只有士大夫階層才可以吃肉。
○6 閒︰同「間」,在其中,引申為參與。閒(jiàn) ,粵音諫(gan3)

○7 焉:助詞,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呢」。焉(yān),粵音言(jin4) 。
○8 鄙:庸俗,這裏形容見識淺陋,眼光短淺。
○9 乃︰副詞,於是,表示相承關係。

10 以︰介詞,表示依據、憑藉。

11 衣食所安:安,安身,引申為生活必需品。全句指衣服食物這些生活必需品。

12 專:獨自,這裏指獨自享用。

13 必以分人:以,把、將。分,分出、派分。人,這裏指魯莊公的親信大臣。必以分人, 「必
以之分人」的省略,全句指必定把它們分出給親信大臣。

14 徧︰同「遍」,遍及、普及。徧(biàn),粵音片(pin3)。

15 犧牲玉帛:犧牲,名詞,古代祭祀時用的牛、羊、豬等牲畜。玉,玉器。帛,絲織品。犧
牲玉帛,祭祀時用的牲畜、玉器、絲織品這些祭品。帛(bó) ,粵音白(bak9)。

16 加:動詞,增加,這裏指虛報誇大。

17 必以信:信,誠實不欺、可信,這裏指誠實不欺的態度。全句指必定以誠實不欺的態度(稟
告神明)。

18 小信:信實。

19 福:動詞,降福、賜福。

2
4. 因為他認為「肉
公曰:「小大之獄○
20 ,雖不能察,必以情○
21 。」對曰:「忠之屬也○
22 ,可
食者鄙,未能遠
▶ 段落層次 謀」。
第一部分:1 4. 曹 劌 為 何 要 跟
以一戰。」戰,則請從○
23 ,公與之乘○
24 。 記述曹劌面見魯莊公一事,分 隨魯莊公前往
析魯國抗敵作戰的條件。 戰場?
5. 曹 劌 先 後 制 止
2 戰於長勺○
25 。公將鼓○
26 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 了魯莊公下達
的甚麼命令?
5. 曹 劌 先 後 制 止
矣。」齊師敗績○
27 。公將馳○
28 之,劌曰:
「未可。」下視其轍○
29 ,登軾○
30
了魯莊公「鼓
之」和「馳之」
的命令。
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
31 齊師。既克○
32 ,公問其故○
33 。對曰:
「夫○
34
6. 曹 劌 認 為 魯 軍
可以戰勝齊軍
的原因是甚
戰,勇氣也,一鼓作氣○
35 ,再而衰○
36 ,三而竭○
37 。彼竭我盈○
38 ,故克之。
麼?
6. 因 為 魯 軍 的 士
氣高漲,齊軍士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39 ,故逐之。」
氣全消。

第二部分:2 7. 曹 劌 認 為 魯 軍
記述戰爭的經過和對戰 可以追擊齊軍
果分析。 的原因是甚
麼?
7. 因 為 齊 軍 戰 車
車轍混亂,旗幟

20 獄:訴訟、案件。 倒下,已經敗退

21 情:實情。 了。

22 忠之屬也︰忠,竭心盡力,這裏指為百姓盡力。屬,類別、一類。全句指為百姓盡力的一

類(表現)

○ 則請從:則,就。從,跟從。全句指(曹劌)便請求(魯莊公)讓他跟從(前去戰場)
23 。

24 與之乘:與,和。之,人稱代詞,指曹劌。乘,乘坐,這裏指乘坐戰車。與之乘,和曹劌

,粵音成(siŋ4)。
共同乘坐一輛戰車。乘(chéng)
25 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 萊蕪東北。勺(sháo),粵音雀(dzœk8)
○ ,又音桌(tsœk8)

○ 鼓:動詞,擊鼓。古代打仗時,主將會用擊鼓來發施號令,命令軍隊前進。
26


27 敗績:戰敗、大敗。


28 馳:趕馬快跑,這裏指驅馬車追擊。

○ ,粵音徹(tsit3)。
29 轍:車輪輾過地面的痕跡。轍(zhé)


30 軾:古代車輛前方供乘車人扶手的橫木。軾(shì) ,粵音式(sik7)


31 逐:追擊。


32 克:戰勝。


33 其故:其,代詞,指曹劌在戰場上的做法。故,原因。其故,這裏指曹劌在戰場上這樣做

的原因。

34 夫:助詞,用於句首,以引起下文。夫(fú) ,粵音乎(fu4)。
○ 一鼓作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全句指第一次擊鼓振作士氣。
35


36 衰:衰減。


37 竭:竭盡、耗盡。


38 盈:充滿,旺盛,這裏指士氣旺盛。


39 靡:亂散、倒下。靡(mǐ),粵音美(mei5)。

3
四、課後練習
訓練重點:理解掌握文言文字詞的解釋
1. 試解釋以下句子標有 號的字詞,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1) 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第 1 段) 謀: 謀劃

(2) 小惠未徧,民弗從之。(第 1 段) 惠: 恩惠

(3)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第 1 段) 孚: 使人信服

(4) 既克,公問其故。(第 2 段) 既: 已經

(5)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第 2 段) 伏: 埋伏

訓練重點:理解掌握文言文句子的解釋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

(1)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第 1 段)

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然未能仔細查察,但必定按照實情(處理)。

(2)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 2 段)

作戰,
(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撃鼓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減,第三次(擊

鼓,士氣)就竭盡。

訓練重點:綜合理清記敍脈絡
3. 本文記敍長勺之戰的四個片段,結構嚴謹。試指出各個片段的內容、首句和末句,並寫出各片
段的內容大意。

片段 文句 內容大要

從「春,齊師伐我」
曹劌得知齊、魯將交戰 交代曹劌請求面見魯莊公的因由。
至「未能遠謀」

從「 乃入見 」 敍述曹劌與魯莊公討論抗敵作戰的條件
戰前論政
至「 公與之乘 」 的過程。

從「 戰於長勺 」
交戰經過 敍述戰爭的經過和交代結果。
至「遂逐其師」

從「既克」
戰後分析 敍述曹劌於戰後分析以弱勝強的戰策。
至「故逐之」

4
訓練重點:理解 分析理解篇章內容、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 第 1 段開首提到齊國攻打魯國。面對齊國的入侵,曹劌和鄉人分別有甚麼反應?當中反映他們
怎樣的性格特點?

曹劌請求進見魯莊公,希望為國家出一分力,反映他關心國家,而且勇於承擔。鄉人則認為認

為國家大事自有當權者謀劃,不明白為甚麼曹劌要參與這件事,可見他們對國事漠不關心,性

格冷漠。

5. 第 1 段中,曹劌在戰前與魯莊公討論應戰條件,以下三項是魯莊公自信憑藉的條件。
甲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乙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丙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訓練重點:分析分析篇章內容
(1) 曹劌認為哪項條件可取,哪項不可取?原因何在?試分別說明。
引文甲中,曹劌認為魯莊公把生活必需品分給親信大臣是小恩小惠,得益者是大臣,百姓

沒有受益,所以百姓不會追隨他。這項條件不可取。引文乙中,曹劌認為對神明誠實是小

小的信實,這不足以感動神明,讓神明賜福而得到庇護。這項條件不可取。引文丙中,曹

劌認為魯莊公能按照實情辦理大小案件,是為百姓盡力的表現,這態度能得到百姓支持,

願意為國效力。這項條件可取。
訓練重點:分析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2) 作者通過描寫曹劌與魯莊公討論應戰條件的過程,塑造了曹劌的甚麼形象?
在與魯莊公討論的過程中,曹劌反駁魯莊公認為把生活必需品分給親信大臣和對神明誠實

是應戰條件的說法,並指出為百姓盡力做事才是應戰條件。這塑造了曹劌能言善辯和見識

卓著的形象。

6. 根據第 2 段齊國和魯國交戰的經過,曹劌在戰場上先後兩次對魯莊公說「未可」和「可矣」。
訓練重點:理解理解篇章內容
(1) 根據有關內容,判斷以下陳述。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曹劌待齊軍三次擊鼓後,才讓魯莊公進攻。
○ ● ○ ○

2 曹劌觀察齊軍逃走的方向後,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
○ ○ ● ○
6. (1) 正確:文中提到魯莊公想擊鼓進攻時被曹劌阻止,
「齊人三鼓」,即齊軍三次擊鼓後,曹劌才
說「可矣」 ,讓魯莊公進攻,故陳述正確。
6. (1) 錯誤:文中指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齊軍後,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交代他下車視察
齊軍的戰車車輪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着車輛前方供乘車人扶手的橫木,遠望齊軍
敗退的情況,然後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曹劌觀察齊軍敗走的情況,判斷齊軍是真的戰敗後,才
5
讓魯莊公追擊齊軍,可見曹劌並非觀察齊軍逃走的方向,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故陳述錯誤。
訓練重點:分析分析運用語言描寫的人物刻畫方法
(2) 戰勝齊軍後,曹劌在第 2 段末向魯莊公說了以下一段話。這番話反映曹劌的甚麼形象?試
加以說明。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
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劌解釋他先不讓魯莊公擊鼓進攻,因為他認為在戰爭中,主將是靠擊鼓來激勵士氣,所

以待齊軍第三次撃鼓而士氣全消後才進攻,這就能取得勝利。而他阻止魯莊公追撃齊軍,

因為他認為大國的戰略難以測度,貿然追擊齊軍將有機會誤中埋伏,所以待曹劌看到齊軍

戰車車轍混亂、軍旗倒下,確定齊軍敗退後才追擊。曹劌解釋了自己勸阻魯莊公行動的原

因,理由充分合理,反映他熟悉軍事、處事周密的形象。
訓練重點:綜合分析篇章內容
7. 綜合全文,魯國最後能戰勝齊國的原因是甚麼?
 魯軍掌握作戰策略,發揮得當。
 齊軍錯過進攻時機,讓魯軍有機可乘。
 全國上下一心,百姓共同抗敵。
 君主深謀遠慮,提早制定抗敵策略。
A  B  A B C D
C  D  ○ ○ ● ○
訓練重點:分析分析運用襯托法的人物刻畫方法
8. 本文主角是曹劌,作者多次借描寫其他人物來突顯曹劌的形象。試從以下三方面說明作者善用
襯托法刻畫曹劌形象的效果。

方面 效果
以鄉人對國事冷漠/置之不理的態度,可以突出曹劌對國事的關
曹劌與鄉人對戰事的態度
心。
曹劌與魯莊公對應戰條件
以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的形象,可以突出曹劌的見識卓著 。
的看法
曹劌與魯莊公對戰齊軍時
以魯莊公的衝動魯莽,可以突出曹劌的冷靜沉着/從容自信。
的反應
訓練重點:分析分析篇章主旨
9. 本文通過記述長勺之戰,帶出了甚麼治國之道?試加以說明。
本文藉敍述曹劌指君主盡忠職守,取得民心是應戰條件的分析,指出戰爭的勝負在於民心的向

背,帶出統治者應該愛民如子,取信於民的道理。同時,本文借記述魯莊公接受曹劌的建議,

在曹劌的幫助下擊敗齊軍一事,帶出統治者虛心納諫和知人善任的治國之道,以得賢人輔助,

安邦定國。

6
訓練重點:分析分析記敍詳略得當
10. 本文記敍長勺之戰的整個過程,但寫來詳略得宜,條理分明。
(1) 文中哪些部分屬於詳寫?哪些部分屬於略寫?(答案可選多於一個)

A 齊、魯交戰的背景
B 曹劌與鄉人的對話
C 曹劌向魯莊公分析應戰條件
D 兩軍交戰的經過
E 曹劌戰後論及戰勝的原因
A B C D E
 詳寫部分 ○ ● ● ○ ●
 略寫部分 ● ○ ○ ● ○

(2) 承上題,試分析作者這樣安排內容詳略對表達文章的主題有甚麼作用。
本文旨不在記敍戰爭的經過,而是藉曹劌的兩段議論,說明戰爭致勝的因素在於民心歸附

和適當的作戰策略,故略寫戰爭過程,詳寫論戰內容,有助突出文章的主題。
訓練重點:評價評價篇章內容
11. 有人認為曹劌的政治見識較魯莊公高。試根據二人討論應戰條件的對話,評論此說法。

我同意此說法,因為曹劌深知只有盡力為百姓謀福祉,贏得民心才是作戰最關鍵的條件。單憑

小恩小惠與信實奉神,均不足以抵抗齊軍。而魯莊公雖有仁愛之心,處事公正認真,能盡國君

本分,但他未作周詳的考慮就貿然應戰,未能明察民心向背對戰爭勝負的影響,其政治見識不

及曹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比較閱讀
訓練重點:綜合綜合篇章內容
1. 綜合《曹劌論戰》中曹劌的表現,他具備引文所指的「古仁人之心」嗎?試加以說明。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
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
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岳陽樓記》(節錄))
具備。有「古仁人之心」的人心情不會受外在環境和個人遭遇影響而改變,不論身處何地也懷

着憂國憂民的心。曹劌知道齊軍侵略魯國後,由於他擔心朝中權臣未能助君主解決危難,所以

挺身而出,求見魯莊公,希望能為國效力。他又在戰場上為魯莊公思慮作戰制敵的方法,協助

魯莊公迎戰。曹劌在國家面臨戰亂的時候,沒有考慮個人的得失,一心為國為民,又憂慮國家

的興亡,擔心君主有缺失,所以主動協助君主,可見他具備「古仁人之心」。

7
六、文化及文學內涵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有人認為個人力量微小,所以應由當權者和官吏來解決社會問題,作為小市民的我們不必過於關

心。試結合生活事例,評論此說法。

我不同意這說法。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即使個人未必有能力徹底解決所有社會

問題,也應關心社會的情況,盡自己的能力參與社會事務。例如現今垃圾問題嚴重,如果只依賴政

府政策,未必可以徹底解決問題,政策成效也未必顯著。我們應由自身做起,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養成減少製作垃圾的良好生活習慣,已經有助改善環境,紓緩問題。可見個人參與對解決社會問題

十分重要,人們不應對社會問題置之不理,應關心社會事務。(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1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國(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進見(魯莊公)。
他的同鄉說:「朝中的士大夫會謀劃這件事,(你)又為甚麼參與(這件事)呢?曹劌說:「朝中的
士大夫見識淺陋,眼光短淺,不能作遠大的謀劃。」於是曹劌入宮進見,問(魯莊公):「(你)憑
藉甚麼來作戰?」魯莊公說: 「衣服食物這些生活必需品,
(我)不敢獨自享用,必定把它們分給親
信大臣。」(曹劌)回答說:
「小小的恩惠未能遍及(百姓) ,百姓不會跟從(你)的。」魯莊公說:
(祭祀時用的)牲畜、玉器、絲織品這些祭品,不敢虛報誇大,必定以誠實不欺的態度(稟告神明)。
(曹劌)回答說:「小小的信實未能使神明信服,神明不會賜福的。」魯莊公說: 「大大小小的訴訟
案件,(我)雖然未能仔細查察,(但)必定按照實情(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為百姓盡力
的一類(表現),可以憑藉(這一點)應戰。」作戰時,(曹劌)便請求(魯莊公)讓他跟從(前去
戰場),魯莊公和他(曹劌)共同乘坐一輛戰車。

2 (齊魯兩國)在長勺交戰。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軍隊進攻),曹劌說:
「(還)不可以。」(等
到)齊軍三次擊鼓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快要驅馬車追擊,曹
劌說:「(還)不可以。」
(曹劌)下車視察齊軍的戰車車輪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登上(戰車)後,
(扶着)車輛前方供乘車人扶手的橫木,然後遠望齊軍敗退的情況,說:「可以(驅車追上去)了。」
於是(魯軍)便追擊齊軍。已經戰勝(齊軍後),魯莊公問曹劌在戰場上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
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撃鼓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減,第三次(擊
鼓,士氣)就竭盡。齊軍士氣竭盡而我軍士氣旺盛,所以(可以)戰勝他們。大國(齊國),(戰略)
很難測度,恐怕(齊軍)有埋伏。(後來)我看到他們的戰車車輪輾過地面的痕跡混亂,遠望到他
們的旗幟倒下,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You might also like